第一篇: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正确看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心社会教育,帮助子女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这里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责任和作用,科学的提出了对家长的要求,明确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不可分的合作关系。仔细体会、认真落实这段话的精神,将带来学校教育一系列重要变革。
学校与家庭,现在的关系很密切,家长很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如老师教的好不好,孩子在的班好不好,学校教学质量怎么样,家长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对于学校来说,家长关注学校,是一件好事,是一种进步,这也体现出了“以人为本”。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落实,是未来希望所在。但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一些误区,要想做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必须纠正这些误区,使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作为校方应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学生家长。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学校需注意以下几点: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你这么做就得挨揍”、“我在你这个年龄时早就„„”、“你不听也得听”等等。„„)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里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3、交流家庭教育信息和家教经验,研究家教中的新问题。家长学校应在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以便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的任务。
家长也可从其他渠道,如电视、网络、图书馆等,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
同时家长和学校都应正确认知相互关系,学生家长绝不是受教育的对象,而是平等的对话者,密切学校与家庭的关系,绝不只是为了“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而是要让家庭教育真正成为教育的一支劲旅,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说的与学校教育的“合作”。注意发现,家长和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要把握沟通的技巧,及时了解孩子和学生。积极培养,家长和教师要有培养意识,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品质。善于沟通,家长和教师要注意培养自己善于沟通的素质。很多家长不懂教育,把好事给办坏了,实际上你自己要学习,同样的一件事,我们要琢磨一下怎么跟孩子沟通,怎么打开他的心灵。奉献爱心、家长和教师要充满对孩子的爱心,并奉献给他们。搞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给孩子一个更灿烂的人生。
第二篇:家庭教育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孩子习惯的养成与人格的塑造,父母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决定性的影响。那么家庭当中怎样教育孩子呢?这是每一位家长一直在关心、探讨和学习的话题。
本人有两个孩子,儿子11岁,上小学五年级,聪明内向,成绩不算好也不算差;女儿4岁,上小班,聪明可爱,有点淘气爱撒娇。本文就亲身经历作一些儿童教育方面粗浅的探讨,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大了说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往小了说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健全。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家庭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
“子不教,父之过。”古人对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早就有深刻认识。许多家长以工作忙、没时间、文化低教不了为理由推诿教育孩子责任,有依赖学校教育孩子的心理。教书育人,教书是学校教育完成的,育人主要还是靠家庭教育。只有二者结合起来,互补才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家长要和孩子做朋友
家长与孩子首先要做朋友,其次再做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忽视家庭教育,或者想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替代家庭教育,从而达到培育优秀儿女的目的,那是天真的幻想。家庭是孩子生活的基本场所,在这接受了最初的和最长时期的教育与影响。家庭教育是其他类型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特别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可以对学校教育效果较弱的方面,如对子女的品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等等进行弥补,所以平等的面对孩子,显得相当重要。因为只有当父母做到平视孩子,才能真正做到像面对朋友一样去沟通相处。遇到问题,家长不要急于发表意见和看法或是主动代劳,要让孩子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完成,支持与鼓励孩子,多表扬少批评。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并尽量满足孩子正常的合理的需求。儿童期不存在是非观念,有时候在大人看来是错误的,但对孩子来说却是津津有味的,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作为父母尽可能去满足,不去干涉与纠正,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与空间。与孩子交流态度要诚恳,语气要亲切,要有耐心和爱心,不厌其烦的让孩子真切感受到你爱他,真心诚意的帮助他,和他交朋友。
有好多家长,孩子不好好学习或做错事时,就对孩子诉苦抱怨,这种做法是不正确,是完全错误的。有些家长因孩子学习不好,教育孩子说,我辛辛苦苦的努力工作,省吃俭用就是为了你,可你不好好学习,你对得起我吗?我是那么爱你,总是把好吃的留给你,给你买漂亮的衣服,我却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衣服!你这样做,你有良心吗?诚然,你这样对孩子说了,你心里是舒服了。可你知道不,你给孩子幼小单纯的心灵增加了多么沉重的负担!
平等的对待孩子,把孩子当朋友非常的重要。
二、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一出生,就和我们形影不离的生活在一起,孩子模仿能力特别强,时刻观察着父母的一言一行,并无意识的以此为榜样。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日夜打麻将的家长,他不停地叫孩子学习、学习,孩子能学习吗?父母都在看书、看报,孩子也会跟着看书的。
就在今天早上,在幼儿园对面的天天面馆,我看到一个爷爷带着孙子吃面条,刚进门我就注意到了他们。孩子目测应该是中班的年龄,孙子一脸的不高兴跟着爷爷进来了,爷爷不停的问孙子吃什么面,孙子一言不发,默默低着头。爷爷自顾跟老板要了一晚汤面,端到孙子面前,孙子可谓是大发雷霆,眼神犀利像是面对敌人一样质问:“谁让你给我汤面的?”看到这里,我就皱眉头了。然而,更离谱的还在后面,接着就是爷爷想方设法的哄孙子吃面,孙子始终是倔脾气不配合,爷爷这期间还在跟孙子商量是不是换包子吃还是其他,孙子始终就是不搭理,甚至用那稚嫩的小手拍打爷爷,表情充满了愤怒。最后,爷爷想带走孙子,孙子赖在空调边上一动不动,拖也拖不走,问什么都不搭理。这时候爷爷非常的无奈,因为上学时间快到了啊,就打电话给孩子妈妈„„我当时就在想,不论什么原因,孩子这种不可商量、自私、倔强的脾气绝不是一天养成的,跟父母平时的说教、溺爱、或是隔代抚养一定是分不开的。“言传”多于“身教”,教育不仅仅是通过“言传”来完成,还要通过“身教”在受教育者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是教育的示范功能。多数家长手中的“尺子”只对人不对己,是用来约束和衡量子女的,在自己身上没有作用。因为在社会上跌爬滚打,不少家长已养成了这样那样的陋习。因为知道自己的不足与错误,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就会明确的规定不许如何如何,子女们开始自然是遵照执行,但不久就发现父母却在犯着类似的错误(比如:闯红灯、粗暴的对待他人、说脏话谎话、赌博、酗酒、打架斗殴等),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其子女会“斗胆地去实践”一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极易模仿的对象,是孩子评判是非的活标本。父母言行不一致的作法不仅有损自身形象,往往还会事与愿违的推动孩子向错误的边缘迈进。
要想使孩子有良好的品德,就必须从小好好培养。让我们来看两个例子:一个周末,一位年轻的母亲从幼儿园接孩子时,发现孩子的脸上有轻微的伤痕,问:“是小朋友抓的?”孩子点点头,母亲火了:“为什么不抓他?星期一去了狠狠地抓他。” 一位小学生做错事,遭到同学的嘲笑,其父听说后,气冲冲地赶到学校:“打他,打伤了我出医药费!”真是可悲啊!在这种近乎病态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吗?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吗?这两位家长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他们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样的家庭教育是绝对不行的!作为家长必须重视榜样的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和教育孩子。
孩子在潜移默化当中有样学样,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三、对待孩子,家长必须说到做到
家长承诺孩子的一定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就会伤孩子的心,当然,你在孩子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也会因此而受损,孩子会认为你说一套做一套,如此几次,孩子就会不再相信你,更为可怕的是,他会以你为榜样去对待同学或朋友。你能做到,就承诺,做不到就不要承诺。
四、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父母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的加以引导。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也要应尽量做到,哪怕睡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也可以。如,问问孩子在校一天的学习情况,跟小朋友相处的怎么样?一天都做了什么?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句,足以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从而增进大人与孩子的沟通。其实,沟通是无处不在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更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有一次,我带女儿去超市,她喜欢一种糖果,跟我商量能不能买一些,经我同意然后她拿了两个。我就问她为什么要拿两个?女儿天真又懂事的告诉我:还有哥哥一个。作为父亲的我,非常的欣慰,瞬间觉得四岁的女儿懂得了亲情与爱心,懂得分享。
五、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当今社会,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显得相当重要。激发孩子的潜能 人的一生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智力因素;二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习惯,即非智力因素,也就是综合素质。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中国家长下班回家,见到孩子会问“考了多少分”,而欧美家长则会说“今天有什么发现”。从诸多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并不是因为他们生来所具有的天赋所致,而是他们在幼年时期的兴趣和热情的幼芽没有被扼杀,而是得到了顺利成长的结果。当孩子们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某种喜好的活动中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成就感”,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家长应该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意愿。另外,本人非常赞同德国的幼教理念:快乐童年、快乐学习。反对早教,儿童应该无忧无虑毫无压力的去度过童年生活,不要把父母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美其名曰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实则是扼杀了童年的乐趣。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且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探讨并加以总结。另外,我向大家推荐中国关委会出版的系列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书中汇总了许许多多的案例,为我们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指明了方向、给出了方法,可以借鉴并学习。以上,不到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与大家共勉之。(六点水2017.12.22)
第三篇:众所周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范文模版)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影响巨大。虽然家庭教育由家长来完成,但是教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尤其是班主任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更是责无旁贷。而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密切联系,相互沟通,取得家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那么该怎么做到家庭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的和谐统一呢?
一,提升自身素质,与家长交换信息、沟通情感,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
班主任是家校合作过程的主要人物,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班主任与家长良好的合作关系的开端取决于班主任的态度。班主任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教师与家长是处于平等的地位。尊重家长、设身处地地为家长着想,是做好家校合作工作的前提。只有真心实意的帮助,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自己合作。在工作中,我为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经常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一些家庭教育理论书籍,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努力在家校合作工作中做一名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努力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我即是老师也是家长的朋友。
第四篇: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相结合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学校、家庭、社会都在教育和影响着学生。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核心,社会影响是助力,作为小学教育这一基础工程,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过程中,要把儿童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两个重要环节,它们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品德培养。教育学生,学校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家庭也同样负有重要的责任,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探讨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局限性以及二者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学校教育是按照社会的要求,有专门的教师,使用最有效的方式对年轻一代集中进行教育,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成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人才的教育。学校教育与一般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同,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选择或创造一定的环境,组织一定的教学内容,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施行有系统的、积极的影响。它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儿童的遗传素质来发展儿童的智力和才能,而且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来弥补儿童心理发展上某些遗传素质的不足。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主体,在培养造就一代新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革命事业接班人。要达到这一目的,单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因为孩子入了学,虽然每天要在学校学习五、六个小时,但孩子们每天还要在家里生活,而且时间比较长,由于儿童的模仿能力强,父母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不仅影响孩子的个性和行为,而且还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学校教育虽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只是就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言,虽然提倡因材施教,但由于一个教师教多个学生,学生的家庭条件、性格特征、智力发展千差万别,不利于学生个性和智力的发展。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它有自身特定的社会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子女和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正规的学校教育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是,家庭教育依然起着许多正规学校教育所不能起的作用。应该承认,一个人的教育是在家庭中起始的,父母是子女的最早启蒙者,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子女采取的教育措施,家长的言行举止等等,对子女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对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家庭教育既是一种基础教育,也是一种终身教育,它对人的德、智、体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人的思想品德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说起到型塑的决定性作用。因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范围内,在家长和子女之间进行的,家庭成员之间一般都具有血缘关系,家庭是成员之间关系最亲密的社会团体,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尤为亲密。家庭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学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不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可离异性,而且有着十分亲密的感情上的联系。父母对子女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父母的要求、教诲,以至于批评,子女从感情上愿意接受,且接受得了。只要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正常,子女一般都愿意并努力以自己的言行和学习中的优异成绩取悦于父母,在有条件的家庭里,父母对子女深切而真挚的爱和望子成龙的迫切感、责任心,促使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注视着子女的一言一行,洞察子女瞬间的情绪、情感的变化。由于父母对子女比较了解,使家庭教育比较容易做到对症下药,不仅把子女的问题抓得准,抓得及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选择得当,而且可以做到发现问题的苗头,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微杜渐,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当然,家庭教育也有它的局限性。如: 1。家庭教育的条件不平衡。虽然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实际上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具有教育子女的有利条件。有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和谐,家长思想好,文化素质高,教育方法好,比较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但也有一些家庭,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家长文化素质低,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所以,家庭教育不是所有做父母的都能胜任的。
2。易感情用事。家庭教育是由家长亲自教育自己的子女,父母与子女之间有天然的血缘关系,在家长有理智时,这种特殊关系就成为教育子女的有利因素,会促使家长正确地爱孩子和教育孩子;在家长失去理智时,这种特殊关系就会转化为不利因素。然而,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四种偏向。第一种是许多家长往往缺乏应有的理智,易感情用事。如,高兴时认为孩子什么都好,过分地表扬,烦恼时对孩子什幺都看不惯,把孩子说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甚至粗暴地打骂孩子,使孩子接受不了。这是家长们最容易也是最经常发生的偏向,是家庭教育中最不容易突破的难点,许多家庭教育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就在于此。第二种偏向是一些做父母的,明明看到孩子的毛病,也认为该管,可往往舍不得去管,怕孩子受委屈,遭磨难,因此,姑息迁就,放任自流,不管不教。第三种偏向是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让他树大自然直,知道孩子有错也原谅他,放纵他,结果使孩子是非不分,善恶不辨,渐渐养成恶习。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及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第四种偏向是对孩子的教育操之过急,方法简单粗暴。做父母的一般都望子成龙心切,因此,往往对孩子要求过急,期望过高,总是恨铁不成钢。当看到孩子表现不好,屡犯错误,没有出息,不争气,孩子的实际表现同家长的要求相悖,同家长所期望的差距很大时,往往不耐心,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孩子身上形成的不良习惯纠正过来。有许多家长还认为,管教自己的孩子是家庭里的私事,不需要像对待别人那样注意什么态度,讲究什么方法,无论怎样管教,孩子也得服从。在这种思想支配下,看到了孩子有毛病就火冒三丈,难以自制,感情冲动,打骂孩子,以致于造成子女和家长在情绪上、行为上的严重对立,使教育难以顺利进行,导致家庭教育失败。3。家长对子女的态度不一致。有部分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态度不一致,经常出现父严母慈,一紧一松的不良现象,孩子摸到规律,反正有人撑腰,何惧之有?特别是有祖母的家庭,祖母爱孙心切,孩子做错了事,常常出现父亲打骂,母亲护短,爷爷奶奶打圆场的情况,有时甚至发生争吵。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察言观色,钻家长的空子,在家长面前表现不一致,这就更棘手了。
总之,家庭教育不仅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在培养孩子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家庭教育基本上还是多少年来的一些常规内容,诸如要听话,要守本分,要知足,要少管闲事等等。更为有害的是许多家长常常以钱为诱饵,来刺激孩子努力学习,忽视理想教育,使孩子从小就在脑子里装满了钱。将来他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违法乱纪,走上犯罪的道路,这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有害无益的。可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虽然它们各有优势,但也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矛盾对立的。家庭教育有待于学校教育的指导,学校教育规律有待于家庭教育规律的补充和深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特殊教育规律丰富、发展了一般教育规律,而一般教育规律又进一步指导特殊教育规律。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家长并未学过教育理论,也未在学校教过书或做过工作,但他们把孩子教育得很好,有一套教育子女的好经验,合乎教育原则。也有部分教师,课教得好,班主任工作也有成绩,但在家庭教育上成效不大。当然,情况是复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片面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只有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在培养合格的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一致前提下,密切配合,扬长避短,才能使教育事半功倍;如果不能很好地配合,甚至互不谅解,教师埋怨家长,家长责备教师,教育力量就会相互抵消以致事倍功半。尽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观点上、内容上、方法上有很多不尽相同,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和家长的目的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只要各自注意总结经验,统一认识,是完全可能步调一致的。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可行性
上述分析说明,对小学生的教育,不是单靠学校,也不是单靠家庭就能完成的,双方必须选择有效的途径,通力合作,才能顺利地完成教育任务。
(一)教师要和家长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努力做到思想、行动一致 要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首先必须使家长和教师的认识统一。家长和教师交流情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子女,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向学校、向教师提出教育的建议和意见。与此同时,家长应尽可能多地虚心听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因为教师每天和学生在一起,给学生上课,组织各种活动,他们也很了解学生,而且教师们一般都受过专门训练,具有教育的科学知识和能力,他们有责任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只要教师和家长的认识一致,做到学校教师不断听取家长的意见,家长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教育孩子,把两股教育力量拧成一股绳,就可以大大增强教育力量,提高教育的效果。(二)家访、校访、师访是家、校结合的基本途径
家、校联系通常是学校教师对学生家长分别进行访问,一般应分班进行,每学期至少应对全班学生家长普访一次,少数特殊生应根据具体情况经常家访。家访时教师可先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优、缺点,学习成绩,然后倾听家长的反映和意见,教师也可以提出学生某些缺点,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措施。家访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学生,以期更有的放矢、有效地教育学生。既不能报忧不报喜,也不能报喜不报忧,要运用辩证的方法,指出学生的优、缺点;既要使家长对教育子女有信心,又使家长懂得教育子女的艰巨性,从而取得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支持和协助,达到促进学生进步的目的。家长也应耐心倾听教师询问和对学生优缺点的介绍分析,不能一听到缺点就不耐烦或为孩子辩护。对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家长也要如实地告诉老师,不能为了顾面子只说优点,隐瞒缺点。从家长角度来说,不应坐而待访,应主动出访,即校访和师访。因为孩子在家庭里生活的时间比较长,同父母朝夕相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在父母面前,往往无拘无束,出于对家长的信赖,其优点表现得充分,缺点也暴露得充分。家长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个性特征、优缺点都了解得最清楚,正所谓知子莫若父。家长掌握的这些情况,不仅作为自己在家里教育孩子的依据,还应主动提供给学校老师,让老师掌握这些情况,配合家长教育好学生。这就可以避免孩子在校搞一套,在家又是一套。如:有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很用功,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而在家却复习功课不认真,作业马虎;有的孩子在校积极参加集体劳动,争做好事,回到家里什么都不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甚至做坏事等等,这些情况老师不一定知道。因此,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表现积极主动地与学校、教师联系,共同研究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避免孩子养成说假话的坏习惯。
(三)召开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高效地、密切联系的有效渠道
学校应定期召开家长会议,最好每学期一次。在家长会上,家长可以听到班主任或学校领导的报告;了解学校在贯彻教育方针上的具体措施和要求,了解学校的校规、班规及小学生道德行为规范。使家长做到心中有数,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家长会议,学校也可以听到家长的建议和要求,对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条件。所以,家长会议是一种促进家、校联系,共同探索教育方法的有效形式,家长会议开得好,可以调动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可以促进广大家长关心学校,协助学校教育孩子,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采用家、校联系卡
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各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也不一样,单靠家访,次数太多老师忙不过来,单靠召开家长会,家长也很难做到细致地了解情况。要让家长随时都能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使老师也随时
掌握学生在家里的表现,除了采取以上三种措施外,还可以采用家、校联系卡,每周由班主任将一周来学生在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简要地写在联系卡上,周末由学生带回家,请家长看了学生一周的在校表现后,又在联系卡上写明一周孩子在家的表现以及家长对学校、教师的建议、意见,星期一让孩子带到学校交班主任。这就可以使教师和家长每周都能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以便教师和家长互相配合,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也可避免学生说假话欺骗老师和家长,对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举办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讲座
不少家长由于缺乏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任凭主观意志进行教育,不是粗暴就是溺爱。有的家长忘了自己的职责,把子女的教育全部推给学校教师;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提出很多不适当的要求。在不少家庭中还存在着错误或不科学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学校有责任向家长普及科学的教育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举办家长学校,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开设系统的教育课程,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举办讲座或开报告会、教育子女经验交流会等,通过学习,使广大家长提高认识,初步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培养人才是个系统工程,小学教育又是基础工程,要培养合格的革命事业接班人,教师和家长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只重视校内的正规教育,而忽视校外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只重视纵向衔接,而忽视横向沟通,是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学校教育只有在社会整体共同协作的条件下,才最为有效。完美的教育应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来构建。只有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联系、合作,建立起三位一体的大教育体系,才能完成育人的历史使命。
第五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如何对接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如何对接
一个学校最重大的事是教育孩子,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事同样也是教育孩子。而往往我们当中有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上了学,吃穿问题由家长解决,而教育问题全部由教师去管。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你想,同样一个教师在同样一个班级上课,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而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一些呢?这其中关键在于家庭教育。我们当中可能有的家长,在今天来之前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分在几班,教室在哪里,更不用说老师叫什么名字了。另一种情况是,家长对孩子自行一套,孩子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由于家长的要求和学校的要求不一致,导致学校教育的成果丧失殆尽!五天学校教育+二天家庭教育=零。反之,周末接受的家长教育,回到学校抛到脑后,家庭教育的效果等于零!二天家庭教育+五天学校教育=零。
只有家庭配合学校进行的教育,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才能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更好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