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雅思作文
Some people think that parents should teach children how to be good members of society.Others, however,believe that school is the place to learn this.Discuss both these views and give your own opinion.It is always said that parents are the first the best teachers of their children.So a host of people believe that parents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teach them how to be good members of society.However, others advocate that school is the place to learn this.In my opinion, both of the two views are too extreme and should complement with each other.There are two reasons of the advocators for the former opinion.Firstly, parents are the first and most intimate people of the children after their birth.The years before children going to school is the most important time to cultivate their habits and the sense of the society.Parents play vital roles which can not be replaced by school, in teaching children some basic social rules and how to be good social members during this time.Secondly, parents usually have only one or several children, which is much less than that number in a class of school.Therefore, it is obvious that parents can pay more attention and more focus on their children compared with teachers in school.Conversely, a teacher may be not capable of taking care of and teaching the children to be good social members as well because of the limited energy.In contrast, the supporters of the latter opinion have several reasons to support it.On one hand, it is quite common that children spend more time at school with teachers, especially for that families with both two busy parents.This phenomenon indicates that children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and time learn more social rules and behaviors which they are expected from teachers or even from other children.On the other hand, the teachers in school are more professional in teaching children with their knowledge of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So they can handle problems of children in different ages more scientifically and guide children to be qualified members of society.Overall, I think that the responsibility of teaching children how to be good members of society belongs to both parents and schools.Both of them play irreplaceable roles in children’s education, but should take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y.I tend to believe that parents are expected to dominate in this problem, and schools should provide specialized help for them.
第二篇:2017考研英语作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2017考研英语作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
育
2017考研复习倒计时进行中,英语最后两个月复习,大家一要抓阅读,而要突击作文提分,而对于作文的训练,大家要多练习话题,多积累素材,背背模板,看看范文,争取拿高分,下面是凯程考研频道分享一些常考话题及范文,大家多看所思多总结。
Topic(题目):
In the future ,students may have the choice ofstudying at home by using technology such ascomputers or television or of studying attraditional schools.Which would you prefer?Use reasons and specific details to explain yourchoice.Model Essay(范文):
If I have a choice between studying at home using computers and television or studying in atraditional school setting, I’d choose the traditional setting.Maybe it’s just what I’m usedto ,but I don’t think that technology can replace teachers and classrooms.After all, technology can fail.Computers go down and computer programs crash.Televisionsbreak, and the electricity can suddenly go off.In those situations, who's going to teach me? IfI'm at school, and the television or the computers stop functioning, there's a teacher to step inand change the lesson plan.Teachers can draw on their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be creative.Computers and televisions can't.I'd also miss the chance to interact with other students if I weren't going to school.I thinklearning to play and work with other peopl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essons we learn inschool.It prepares us for life, and for working with other people.Being with other people alsohelps us discover who we are.Another concern I have about studying at home is getting distracted.It's strange, but I thinkbeing home alone is more distracting than being at school with a lot of people.At school, we'reall focused on the same subjects.At home, it would be so easy to turn off the computer or thetelevision and go do something else.I might tell myself that it's okay to play a computer gamenow and make up the study hours later.Chances are, I'd never make up the study hours.I'm all in favor of using 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I think computers and television are greatways for students to have access to a lot of information.I just don't think they should be theonly tools I have as a student.I also need teachers and other students to help me get acomplete education.
第三篇:众所周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范文模版)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影响巨大。虽然家庭教育由家长来完成,但是教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尤其是班主任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更是责无旁贷。而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密切联系,相互沟通,取得家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那么该怎么做到家庭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的和谐统一呢?
一,提升自身素质,与家长交换信息、沟通情感,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
班主任是家校合作过程的主要人物,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班主任与家长良好的合作关系的开端取决于班主任的态度。班主任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教师与家长是处于平等的地位。尊重家长、设身处地地为家长着想,是做好家校合作工作的前提。只有真心实意的帮助,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自己合作。在工作中,我为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经常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一些家庭教育理论书籍,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努力在家校合作工作中做一名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努力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我即是老师也是家长的朋友。
第四篇: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相结合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学校、家庭、社会都在教育和影响着学生。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核心,社会影响是助力,作为小学教育这一基础工程,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过程中,要把儿童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两个重要环节,它们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品德培养。教育学生,学校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家庭也同样负有重要的责任,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探讨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局限性以及二者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学校教育是按照社会的要求,有专门的教师,使用最有效的方式对年轻一代集中进行教育,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成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人才的教育。学校教育与一般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同,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选择或创造一定的环境,组织一定的教学内容,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施行有系统的、积极的影响。它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儿童的遗传素质来发展儿童的智力和才能,而且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来弥补儿童心理发展上某些遗传素质的不足。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主体,在培养造就一代新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革命事业接班人。要达到这一目的,单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因为孩子入了学,虽然每天要在学校学习五、六个小时,但孩子们每天还要在家里生活,而且时间比较长,由于儿童的模仿能力强,父母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不仅影响孩子的个性和行为,而且还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学校教育虽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只是就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言,虽然提倡因材施教,但由于一个教师教多个学生,学生的家庭条件、性格特征、智力发展千差万别,不利于学生个性和智力的发展。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它有自身特定的社会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子女和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正规的学校教育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是,家庭教育依然起着许多正规学校教育所不能起的作用。应该承认,一个人的教育是在家庭中起始的,父母是子女的最早启蒙者,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子女采取的教育措施,家长的言行举止等等,对子女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对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家庭教育既是一种基础教育,也是一种终身教育,它对人的德、智、体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人的思想品德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说起到型塑的决定性作用。因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范围内,在家长和子女之间进行的,家庭成员之间一般都具有血缘关系,家庭是成员之间关系最亲密的社会团体,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尤为亲密。家庭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学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不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可离异性,而且有着十分亲密的感情上的联系。父母对子女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父母的要求、教诲,以至于批评,子女从感情上愿意接受,且接受得了。只要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正常,子女一般都愿意并努力以自己的言行和学习中的优异成绩取悦于父母,在有条件的家庭里,父母对子女深切而真挚的爱和望子成龙的迫切感、责任心,促使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注视着子女的一言一行,洞察子女瞬间的情绪、情感的变化。由于父母对子女比较了解,使家庭教育比较容易做到对症下药,不仅把子女的问题抓得准,抓得及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选择得当,而且可以做到发现问题的苗头,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微杜渐,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当然,家庭教育也有它的局限性。如: 1。家庭教育的条件不平衡。虽然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实际上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具有教育子女的有利条件。有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和谐,家长思想好,文化素质高,教育方法好,比较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但也有一些家庭,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家长文化素质低,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所以,家庭教育不是所有做父母的都能胜任的。
2。易感情用事。家庭教育是由家长亲自教育自己的子女,父母与子女之间有天然的血缘关系,在家长有理智时,这种特殊关系就成为教育子女的有利因素,会促使家长正确地爱孩子和教育孩子;在家长失去理智时,这种特殊关系就会转化为不利因素。然而,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四种偏向。第一种是许多家长往往缺乏应有的理智,易感情用事。如,高兴时认为孩子什么都好,过分地表扬,烦恼时对孩子什幺都看不惯,把孩子说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甚至粗暴地打骂孩子,使孩子接受不了。这是家长们最容易也是最经常发生的偏向,是家庭教育中最不容易突破的难点,许多家庭教育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就在于此。第二种偏向是一些做父母的,明明看到孩子的毛病,也认为该管,可往往舍不得去管,怕孩子受委屈,遭磨难,因此,姑息迁就,放任自流,不管不教。第三种偏向是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让他树大自然直,知道孩子有错也原谅他,放纵他,结果使孩子是非不分,善恶不辨,渐渐养成恶习。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及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第四种偏向是对孩子的教育操之过急,方法简单粗暴。做父母的一般都望子成龙心切,因此,往往对孩子要求过急,期望过高,总是恨铁不成钢。当看到孩子表现不好,屡犯错误,没有出息,不争气,孩子的实际表现同家长的要求相悖,同家长所期望的差距很大时,往往不耐心,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孩子身上形成的不良习惯纠正过来。有许多家长还认为,管教自己的孩子是家庭里的私事,不需要像对待别人那样注意什么态度,讲究什么方法,无论怎样管教,孩子也得服从。在这种思想支配下,看到了孩子有毛病就火冒三丈,难以自制,感情冲动,打骂孩子,以致于造成子女和家长在情绪上、行为上的严重对立,使教育难以顺利进行,导致家庭教育失败。3。家长对子女的态度不一致。有部分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态度不一致,经常出现父严母慈,一紧一松的不良现象,孩子摸到规律,反正有人撑腰,何惧之有?特别是有祖母的家庭,祖母爱孙心切,孩子做错了事,常常出现父亲打骂,母亲护短,爷爷奶奶打圆场的情况,有时甚至发生争吵。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察言观色,钻家长的空子,在家长面前表现不一致,这就更棘手了。
总之,家庭教育不仅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在培养孩子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家庭教育基本上还是多少年来的一些常规内容,诸如要听话,要守本分,要知足,要少管闲事等等。更为有害的是许多家长常常以钱为诱饵,来刺激孩子努力学习,忽视理想教育,使孩子从小就在脑子里装满了钱。将来他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违法乱纪,走上犯罪的道路,这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有害无益的。可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虽然它们各有优势,但也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矛盾对立的。家庭教育有待于学校教育的指导,学校教育规律有待于家庭教育规律的补充和深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特殊教育规律丰富、发展了一般教育规律,而一般教育规律又进一步指导特殊教育规律。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家长并未学过教育理论,也未在学校教过书或做过工作,但他们把孩子教育得很好,有一套教育子女的好经验,合乎教育原则。也有部分教师,课教得好,班主任工作也有成绩,但在家庭教育上成效不大。当然,情况是复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片面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只有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在培养合格的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一致前提下,密切配合,扬长避短,才能使教育事半功倍;如果不能很好地配合,甚至互不谅解,教师埋怨家长,家长责备教师,教育力量就会相互抵消以致事倍功半。尽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观点上、内容上、方法上有很多不尽相同,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和家长的目的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只要各自注意总结经验,统一认识,是完全可能步调一致的。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可行性
上述分析说明,对小学生的教育,不是单靠学校,也不是单靠家庭就能完成的,双方必须选择有效的途径,通力合作,才能顺利地完成教育任务。
(一)教师要和家长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努力做到思想、行动一致 要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首先必须使家长和教师的认识统一。家长和教师交流情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子女,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向学校、向教师提出教育的建议和意见。与此同时,家长应尽可能多地虚心听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因为教师每天和学生在一起,给学生上课,组织各种活动,他们也很了解学生,而且教师们一般都受过专门训练,具有教育的科学知识和能力,他们有责任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只要教师和家长的认识一致,做到学校教师不断听取家长的意见,家长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教育孩子,把两股教育力量拧成一股绳,就可以大大增强教育力量,提高教育的效果。(二)家访、校访、师访是家、校结合的基本途径
家、校联系通常是学校教师对学生家长分别进行访问,一般应分班进行,每学期至少应对全班学生家长普访一次,少数特殊生应根据具体情况经常家访。家访时教师可先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优、缺点,学习成绩,然后倾听家长的反映和意见,教师也可以提出学生某些缺点,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措施。家访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学生,以期更有的放矢、有效地教育学生。既不能报忧不报喜,也不能报喜不报忧,要运用辩证的方法,指出学生的优、缺点;既要使家长对教育子女有信心,又使家长懂得教育子女的艰巨性,从而取得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支持和协助,达到促进学生进步的目的。家长也应耐心倾听教师询问和对学生优缺点的介绍分析,不能一听到缺点就不耐烦或为孩子辩护。对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家长也要如实地告诉老师,不能为了顾面子只说优点,隐瞒缺点。从家长角度来说,不应坐而待访,应主动出访,即校访和师访。因为孩子在家庭里生活的时间比较长,同父母朝夕相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在父母面前,往往无拘无束,出于对家长的信赖,其优点表现得充分,缺点也暴露得充分。家长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个性特征、优缺点都了解得最清楚,正所谓知子莫若父。家长掌握的这些情况,不仅作为自己在家里教育孩子的依据,还应主动提供给学校老师,让老师掌握这些情况,配合家长教育好学生。这就可以避免孩子在校搞一套,在家又是一套。如:有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很用功,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而在家却复习功课不认真,作业马虎;有的孩子在校积极参加集体劳动,争做好事,回到家里什么都不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甚至做坏事等等,这些情况老师不一定知道。因此,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表现积极主动地与学校、教师联系,共同研究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避免孩子养成说假话的坏习惯。
(三)召开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高效地、密切联系的有效渠道
学校应定期召开家长会议,最好每学期一次。在家长会上,家长可以听到班主任或学校领导的报告;了解学校在贯彻教育方针上的具体措施和要求,了解学校的校规、班规及小学生道德行为规范。使家长做到心中有数,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家长会议,学校也可以听到家长的建议和要求,对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条件。所以,家长会议是一种促进家、校联系,共同探索教育方法的有效形式,家长会议开得好,可以调动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可以促进广大家长关心学校,协助学校教育孩子,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采用家、校联系卡
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各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也不一样,单靠家访,次数太多老师忙不过来,单靠召开家长会,家长也很难做到细致地了解情况。要让家长随时都能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使老师也随时
掌握学生在家里的表现,除了采取以上三种措施外,还可以采用家、校联系卡,每周由班主任将一周来学生在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简要地写在联系卡上,周末由学生带回家,请家长看了学生一周的在校表现后,又在联系卡上写明一周孩子在家的表现以及家长对学校、教师的建议、意见,星期一让孩子带到学校交班主任。这就可以使教师和家长每周都能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以便教师和家长互相配合,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也可避免学生说假话欺骗老师和家长,对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举办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讲座
不少家长由于缺乏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任凭主观意志进行教育,不是粗暴就是溺爱。有的家长忘了自己的职责,把子女的教育全部推给学校教师;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提出很多不适当的要求。在不少家庭中还存在着错误或不科学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学校有责任向家长普及科学的教育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举办家长学校,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开设系统的教育课程,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举办讲座或开报告会、教育子女经验交流会等,通过学习,使广大家长提高认识,初步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培养人才是个系统工程,小学教育又是基础工程,要培养合格的革命事业接班人,教师和家长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只重视校内的正规教育,而忽视校外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只重视纵向衔接,而忽视横向沟通,是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学校教育只有在社会整体共同协作的条件下,才最为有效。完美的教育应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来构建。只有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联系、合作,建立起三位一体的大教育体系,才能完成育人的历史使命。
第五篇:浅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发展
浅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发展
从事教育工作四年以来,我从来未间断过对教育的思考。最近,看到消息说“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不教育”“学校消亡论”很是吃惊,颇有感触。一个人从婴儿—童年—少年—青年—成年,究竟是谁在影响着他的成长,影响着他的性格能力和信念及责任心的形成?追寻教育的实质,面对不足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重申: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必须承担责任,因为我们大家都有不可推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先说家庭教育。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对其终生施教的地方。“养不教,父之过”。正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当然,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人格、意志、是非观念和品性等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能及的。我们常常发现有好些父子俩和母子俩走路的姿势,说话的风格都很相近。这样的事实就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何等重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是终生的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在家务劳动,青春期的教育,个性意志的形成,生活习惯,道德行为的养成等方面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现在就我接触的家长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满足型家长、“读书无用”型家长、打骂型家长等。对于如何提升家长理念,如何能更好的家校联系,在最后着重谈谈我校的做法。
再说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教育是多方面的,社会教育无处不在,随时发生,有政府的,社会团体的,社区的。比如:网吧就是社区的一个“教育场所”。社会发展的动向,社区的一次活动,社区人情的生活习性,社区发生的某一事件和人们对此的评价和看法,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教育过程。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不可或缺。学校是主战场,是旗帜,负责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全面的、深刻的思想教育内容和引导家庭、社会教育工作;家庭是重要的思想教育阵地,负责提供细腻、真诚的情感基础,能有效地和学校的理性教育、社会的影响有机结合;社会是大舞台,是练兵场,对学校、家庭的教育具有补充和丰富的作用。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沟通,取长补短,携手共进,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才会更加完善,素质教育的步伐才会迈得更快,才能为国家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在这里,我想着重说一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协调。
(一)重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识。苏霍姆林斯基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家长,他们往往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师的事。针对这个种现象,我们首先应转变家长的这
种不正确的观念,通过交谈、讲座(例如2009年彭成到我校做“不要让爱我的人失望”的专题讲座,这让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理念有了一定的转变)、书面联系(在我班就一直使用着,效果非常好)、向家长推荐一些谈家教重要性的文章等方法,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慢慢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还帮助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子女的表率。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都拍下了父母的形象。家长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使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做到目标一致,观念一致。然而,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仍有少数家长只盯着学生的分数。为此,教师在与家长联系的过程中,应试图努力改变家长的分数观念,通过家长会(家长会是广泛联系家长、解决普遍问题、吸引家长参加学校教育的桥梁。这种桥梁的搭建有:一是教师报告会。这种搭建方式先由班主任向家长报告本班教育教学情况,提出教育学生的意见和要求,然后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最后班主任根据家长动员好家长协助学校搞好学生教育工作。二是经验交流会。这种搭建方式由家长先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和自己如何协同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心得体会,然后由班主任进行小结,最后达到协同教育共识。三是开展感恩教育。这种搭建方式是先由学生用文字语言写一封自己在校生活、学习、思想表现的书信,然后有家长拆开自己孩子的信,家长根据孩子在信中所说的来 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成长情况和孩子能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并知道孩子对家
长需要哪些配合,从而使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四是教师、家长、学生恳谈会。这种搭建方式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老师、家长三方面的沟通。老师先创设学生与其父母交流环境,然后针对某些问题进行三方协调讨论,统一认识,使学生理解老师与父母的苦心,增进学生与老师、家长的感情。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各种机会的谈话等,把学校培养目标、办学思想、教育观念等灌输给家长,提高他们的认识,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
(二)重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要提高家长搞好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光提高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他们产生足够的积极性。教育家马卡连科在《家庭和儿童教育》中曾这样写道:“爱是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东西。”作为班主任的我,对学生总是抱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爱和严,他们的点滴进步都是我的快乐。只要班主任用言行让家长明白这一点,他们就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和高标准、严要求的必要性,理解严和爱是统一的。只要真情真爱,就能获得家长的信任与理解。只有让家长从你说的每句话,你做的每件事中都感觉到你是完全为孩子着想的,你也是信任他的,家长才会尽力合作。
在家庭和学校联系中,教师还应十分注重对家长的信任与激励。联系时,应多采用激励式交谈,即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就去激励家长,让家长侧面的告诉孩子他的进步,这可谓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法。例如,我们的杨武明同学,入学时的成绩倒数第二,通过激励学生和家长,家校配合,第一学期就进入全班第二名,这是一个惊
人的进步。其实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下边两角是家长和老师,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是顶点,因此,无论谈话的方式还是内容都要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分析要入情至理。与家长交谈,首先将孩子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甚至将成绩加以夸大,让家长心里有一种安慰,缩短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家长对老师的误解,再以平等诚恳的态度指出孩子的缺点,阐明纠正它的重要性,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身在五中,对这一点我有切身的体会,有时都不敢给家长打电话,因为家长认为,打电话,就是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为了能更好的家校联系,我在我班里就曾用过一种“家校联系书”,一学期两到时三份,内容有学生成绩、教师评语和家长建议等,效果很好。
(三)重视教给家长进行家教的方法。家校联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争取家长的配合。然而家长毕竟一般都不是教育工作者,许多人缺少家庭教育的方法与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家校联系时,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指导,要指导家长怎样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我们可以利用家长会时间集体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做个实实在在的人,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何配合和帮助学校搞好教育等;可以通过家访、写便条、通电话、请家长来校等方法进行个别辅导,针对家长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可以被家长所接受的建议,指导家长解决问题。
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在争取家长合作时,如果说提高认识是基础,积极参与就是重点,家教方法则是关键。因此,家校联系中我们应注意这“三个重视”。
总之,教师与家长联系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班级近期的教育内容,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让教师了解孩子在校外的情况,以便正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共同教育好孩子。在沟通教师和家长思想的过程中,可以尽力克服家长的依赖、应付心理,做到彼此了解,相互支持、互相信任,共同研究教育措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桥梁作用,把学校力量和家庭力量进行整合,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有灵魂的教育,达到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有底气的人。
单位名称:五中
姓名:张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