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赢

时间:2019-05-13 08:2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赢》。

第一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赢

寻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赢

【摘要】由于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因而不可能避免地造成了错位、抵触,甚至对立。“2﹥5”的尴尬现象成了一种社会悲哀。如何整合两者的教育功能,扬长避短、步调一致,促使孩子健康发展,它不光是一个教育问题、家庭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关键词】开放 合力真实健康

【正文】

家庭教育的消极抵触:

先说一件十分平常的案例:放学回家后,妈妈发现小明脸上有一个包,心痛在问:“这是怎么回事?”小明满不在乎地说:“让同桌给打的。”“那你还手了吗?”“没有,我告诉了老师,教师批评了他。”“笨蛋,你怎么不还手呢?他怎么打你,你也怎么打他。批评有什么用呢?以后要是有谁打你,你一定要狠狠地打他!”妈妈急得跳了起来……

这个案例太普通了,几乎每天都有差不多的版本在上演着,几乎一半以上的家长也会选择用“以牙还牙”的方式来教育与要求自己的孩子:打在自己孩子身上,多心痛啊!小小的例子,说明了学校教育与家庭对话的对立。其实,类似的情形是数不胜数的,比如:学校要求学生学会自立,家长却给孩子穿衣穿鞋;学校教育学生拾金不昧,家长则要求灵活变通:多了不要交;学校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家长只求望子成龙,等等。于是,许多教师都有了这样的感触:自己辛辛苦苦地教育了学生一周,结果只要消极的家庭教育一天时间便完全抵消。学校教育在很多时候成了一种无效劳动。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学生的双重人格:教师面前一套,家长面前一套;学校里一套,社会上又另一套。这是教育的失败与社会的悲哀。

学校教育的功利负面:

同样,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存在在许多功利与虚伪,许多不当的方法,错误的方式,直接或简接地误导了孩子。请看又一个最为平淡的案例:

《做一个诚实的人》的公开课教学片断:

在明白了何谓诚实之后,教师问学生:“我们班里有许多诚实的学生,他们实事求是,不说谎话。谁能举例来说说。”可能是由于听课者众多,学生没有积极响应,课堂出现了冷场。教师笑容可掬地走到班长李坚身边,摸了摸他的头说:“我们的班长学习好,品行正,谁能来夸夸他?”一生站起来说:“有一次李坚在我家玩时不小心打破了我家的花瓶,他自觉向我妈妈承认了。”“李坚小时候在路上捡到一元钱,买棒冰吃了,后来他告诉了妈妈。”“有一次……”学生回答开始热闹起来。此时,只见李坚涨红了脸,小声嘀咕:“我才没呢!”教师可能是没听见,继续发问:“你自己在以往有过不诚实的行为吗?”学生纷纷回答:“我有一次考试不及格,骗了爸爸妈妈。”“我有一次睡懒觉迟到了,撒谎说在上学路上做好事。”……学生说了许多,内容大致相同,都是检讨自己曾经的不诚实作为。……回到家中,一位学生将此事告诉家长。家长说:“聪明的孩子应该这样,要学会迎合老师,讨老师的欢心。实事求是早不值钱了。会察颜观色才是聪明人”这是反教育的!教育责任的推诿失责:

很多家长都抱有这样的想法,孩子送到学校来了,自己就不用过问了,出了什么问题,都怪罪到老师的头上,认为老师不负责,而自己却在家里打麻将,自己孩子回家的饭盒没有洗,也从不过问。更不用说学习了,当考试没考好的时候,就对着老师大吼大叫,其实老师在学校尽心尽力的为他的孩子,他不管不问,回过头来还怪老师,这让教师心酸,使学校无奈。教育责任推诿的开始,正是教育失败的起始。

其实,现实中可例举的现象真是太多太多。反思现实,批评不足,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所以,如何寻求合理的教育,谋求家校教育的合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打造三维立体空间,在开放中整合教育从来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单

一、封闭式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人们的需要,也无法胜任教育的重任。人们希望教育是开放的、灵活多样的教育。从小教育转向大教育,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人生,面对社会的大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最终使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一体化,使教育与整个社会融为一体、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与发展方向。现实警示我们,独立的,封闭的教育方式,带来的只是极

端、虚伪、消极、错位。其实说到底,教育的本质就应该是全社会协同、步调一致的。

学校、家庭、社会构成学生成长的三维空间,在这个立体的空间里,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无时不在地从多角度作用于少年儿童,影响着少年儿童。而且,请多来自感官与亲身体验的信息,对孩子具有更大的刺激与榜样作用。在它们面前,学校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他们更相信所见所闻,而对学校的教育与教师的说教,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丝保留与疑义。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信息世界,有的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它的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趋于一致,是培养人才的积极因素;有的信息则对少年儿童的生活起着消极作用,甚至抵消学校的教育功能。这是新世纪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是现实,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无法回避。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这样写到:“我想把我们开始教育和培养的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几个雕塑家带着自己的刀子同时来到它身边,要把它塑造成一座雕像,使它具有灵性,体现出人的理想。这些雕塑家是谁呢?其中,第一是家庭,而家庭中最细致和最有才干的是母亲;第二是教师个人,他有精神财富,智慧,知识,能力,爱好和生活经验……”诚如期,斯,家校共同努力,各自开放,在开放中寻求整合,那必定是教育有福音与孩子的期盼。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三者之间要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理念合拍、方法相容、经常沟通、形成合力。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设的“生活教育”,实践和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极其深远。教育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担任,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相互协调。也只有这样,家庭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会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最为的社会氛围。

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将学校与社会隔离开来,试图维护学校这方净土的纯洁,以免学生受到诸多社会不良现象的干扰,在封闭的空间里进行理想化的德育教育。且不料反被学生当作是一个不真实的世界,一个虚拟的空间。学校本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有机地融入社会,而不是人为地封闭孤立。人也是社会的人,人的思想道德也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而不可能地真空状态中练就。如今德育的致命缺陷是过于大包大揽,把本该属于全社会

共同分担的德育任务,独揽到学校教育门下,闭门造车,以致于付出巨大,却收效甚微。正如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直言快语:“当今的社会风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德育建设,谁会相信学校德育的鬼话?”封闭德育还表现在将德育从智育、美育、体育等其他诸育中脱离开来,成为一个单独的领域,孤军奋战。德育在本质上是人格的、生命的、完整的生活质量的教育,这种教育不可能离开智育、美育等其他各育的。它必须依托其他各育而存在,以其他各育为载体。封闭的德育,注定是劳而无功的德育。

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应该从学校教育向社会、家庭转移。德育与人的生活,与各种社会现象紧紧地交织、渗透、融合在一起,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对的德行产生直接而恒久的冲击力,并最终决定与左右一个人的品行。人们常说的“2﹥5”就是这个意思(即5天的学校下面教育不及双休日2天的现实冲击)。有一个例子最能说明问题。一位母亲去探望在加拿大留学的女儿,星期天俩人划着游船在公园里游玩。一会儿,母亲把喝完的可乐瓶随手扔进了湖中。女儿显得十分紧张,连忙划过船去把瓶子捡了起来,并悄声对母亲说:“这是不文明的行为,在这里会被人瞧不起的。”第二年暑假,女儿回国看望父母,母女俩同样去公园观光,只见女儿比谁都要自然地将空矿泉水瓶子扔到了旁边的池子里。母亲一脸的惊诧,女儿说:“大家不都在往这里扔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可见,决定一个人的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不是学校的说教,而是环境的影响与社会风气的感染。我们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混乱无序的售票窗口,你了情不自禁地插队,在秩序井然的售票大厅,你便会自觉列队等候;在喧哗吵闹的场合,你也便大声交谈,反之,你则轻声细语……所以要将德育真正转化为人的自觉行为,必须化大力气整治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环境,而不是让一个经过十多年学校教育的孩子在面临社会是进行重新选择,并在同化中前功尽弃。这一点美国的做法便利我们借鉴,他们没有所谓的专门道德教育课,而是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时时处处去感受德育教育。好在我们也有所行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把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职能分解到保有关部门,使全社会广泛参与,齐抓共管。这真是一个可喜的转向与过渡。

二、追求德育教育真实,在返朴中归真

真实,是教育的生命;真实,是感动的前提;真实,是德育的追求。教育,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孩子们把自己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喜悦与苦恼,收获与困惑,通过各种形式与同伴、与教师、与父母进行思维、情感、方法等多领域的交流和探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真实,是教育的生命。

说真话,道实情,需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经历过文革浩劫的人都有过深切的体验: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谁人敢说真话?哪个敢表真情?当孩子们假话连连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是责怪,首先应该是反思,反思是否给了他们能够自由言论的土壤,营造了为他们可以真情流露的环境?构筑了一个可以尽情倾吐的温馨的巢?

1.尊重孩子真实的意愿

孩子们在对待物质诱惑的时候,或多或少地有着自己的主观看法和本能意愿,这些发自孩子内心的要求往往是孩子们最为真实的愿望和要求。虽然他们也有心理矛盾的斗争过程,在思考自己意愿能否实现,但他们在第一意识里往往会做出最为本能的反应,那是多么的合情合理。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尊重儿童的真实意愿。

2.和孩子们成为朋友

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中,习惯了“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按照事先预设的教学流程一丝不差地推进,学生跟着教师的分析思路走,围着教师的“设问游戏”转。而教育教育中,则来了一个180度的转变。特别中爷爷奶奶,唯孩子是命,把他们视为命根。所以,只要当教师走下讲台,蹲下身子,和孩子成为朋友;家长摆正位臵,与孩子畅开心扉,换心体验,那才能取得教育的成功。

3.淡化说教与灌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提耳听命式的灌输,居高临下的说教,使教育的功利色彩暴露无遗。有时,家长的苦口婆心,反而引来孩子的厌恶。高境界的教育应该是无痕的,是渗透的,是润物无声的。能让我们的学生在不经意间得到熏陶,有所感悟,产生心灵的震动,从而由内而外地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得到升华。

三、以孩子健康为根本,在实践中建构

在促进孩子的素质全面发展、健康人格的形成这一最终目标上

是统一的,是一致的。既然让孩子来到世上,我们的任务就是和孩子手挽手、肩并肩地走下去,用我们的传、帮、扶、带去伴孩子的一生,靠我们科学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尽心竭力的尽父母、教师这份责任,认认真真的教育好孩子。如果两者的教育方式、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孩子的健康第一。即以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宗旨。

成功的家庭教育推动学校教育,催生孩子成长;相反,失败的家庭教育阻碍学校教育,甚至毁了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是我们孩子的心理健康,心里健康很重要的就是心态健康。教育的本质是实践,是行动。古人云:“行为德之基也,基,始也。德自行非而进也,不行则德何由积?”德育产生于实践,形成于实践,检验于实践,实践才是滋养德育的唯一母体。纸上谈兵不是教育,坐而论道不是教育,指点江山不是教育;教育是身体力行的躬行,是浸润其间的体悟,是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必须打破课堂的樊篱,家教的封闭,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在丰富多样情境的不断拷问与抉择中,自主地建构与内化。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言行一致,身心合一。这才是家庭、学校共同期盼的。

上虞市沥东小学许莉萍

电话 82233121

第二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如何对接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如何对接

一个学校最重大的事是教育孩子,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事同样也是教育孩子。而往往我们当中有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上了学,吃穿问题由家长解决,而教育问题全部由教师去管。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你想,同样一个教师在同样一个班级上课,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而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一些呢?这其中关键在于家庭教育。我们当中可能有的家长,在今天来之前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分在几班,教室在哪里,更不用说老师叫什么名字了。另一种情况是,家长对孩子自行一套,孩子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由于家长的要求和学校的要求不一致,导致学校教育的成果丧失殆尽!五天学校教育+二天家庭教育=零。反之,周末接受的家长教育,回到学校抛到脑后,家庭教育的效果等于零!二天家庭教育+五天学校教育=零。

只有家庭配合学校进行的教育,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才能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第三篇:浅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浅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而学校教育是基础和重要补充,学校和家庭是密不可分的,它能配合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每位教师应关注家庭教育,做到密切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和交流,发挥学生家庭的教育作用。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否充分发挥教育职能,不仅关系到子女的成长成材,整个家庭的兴衰,而且也会影响到全社会的安定团结,民族的健康发展,古时就有“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说,因此,我国十分重视,关心和引导家庭教育,并逐步通过法律和社会舆论来规范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并把父母与教师对下一代的教育相提并论,不允许父母推卸教育后代的责任和义务。

目前,由于受不良社会的影响,青少年的犯罪率越来越高。这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病态现象和发展中国家的毒瘤,因此人们呼吁,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充分发挥家庭的潜在力量,去抚养、教育、监护下一代,传授文化遗产和价值观念,同犯罪现象和违法行为作斗争,将出现不堪设想的社会危机。

二、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是家庭教育

一个家庭新生命的诞生就欲热着家庭教育的开始,甚至从胎教就开始启蒙了。从出生到六岁左右。大部分或全部时间在家中或幼儿园度过,在生活和心理上对家庭存在着极大的依赖性,父母的言行举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时做父母就成了孩子良好品质的传播者和诱导者。当孩子进入学校后,开始接受学校有目的和系统的全方位的培养和教育。这时候学校教育起着主导的作用。然而孩子的成长阶段离不开家庭教育。因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主要形式是走读制。学生与家长相处的时间要比学校教师的时间长,所以其父母的教育仍然经常性的起作用。同时,学校校教育的主导作用,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因为家庭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性和伦理道德等内在的关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因此,孩子进入学校后,家庭教育起着学校教育的必要的补充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家庭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这样一来,父母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如何教育独生子女,就成为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家庭教育的新课题,每一位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风,但由于教育方法的不得当,给孩子过多的压力,造成不良的后果,随着社会竞争力加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往往又适得其反,有的父母对孩子又过于娇贯,造成了独生子不能在社会独立的现象。研究表明,父母对子女娇宠无度,过分珍爱,过分袒护,过分放纵,过分照料,过分刺激,会妨碍独生子女健康成长,是他们产生性格缺陷的“苗床”。由此可见,独生子女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关键在于是否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四、家教的任务和良好家教的条件

家庭教育的任务是遵循我国的有关法律。在我国教育目的指导下,同学校密切配合,全面关心子女的成长,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父母要关心子女的身心正常发展。

父母首先要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有了健康的身体、智力、品德、美感等心理方面的发展才有可能的物质基础。为使孩子的身体充分地生长发育,其中营养是最基本的条件。此外,父母还应督促子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父母还应当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的。但不全面,真正的健康,不仅指身高、体重、体型、体质、五官、四肢发育健全,生理活动功能正常,而且也要心理健康。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及其他原因的影响,不少父母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重视不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则更为忽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造成或加重心理上的不健康状态,这是不利于子女成长的。

2、子女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种与需要相联系的稳定的行为方式是习惯,它是人在生活实践和教育过程中经反复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的。习惯一旦形成,只要遇到相关的情景,人就会不由自主付出特定的反应,所以人们把习惯看得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称之为第二天性,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贻害终身。

3、培养子女独立自强的精神

历史上有所成就的人,都具有独立自强、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是养成独立自强精神的重要内容和起点。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父母们:“孩子要有自身的根,父母的业绩,父母的荣誉不能成为孩子赖以生活,索取财富和特权的资本。”因此,溺爱,娇惯实际上是一种愚昧的表现。明智的有远见的父母,应当注重培养和爱护子女的独立性,教育他们自重、自强、自律,懂得个人与社会,劳动与消费,创造与享乐的关系,引导他们逐步形成在真理的追求,事业的进取和自身的完善诸方面奋斗不息的精神。

4、与学校共同配合教育子女

学校是专门教育的机构。一般来说,学校教育集中体现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所以父母应当支持学校,启发和督促子女认真接受教育,同学校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子女健康的成长。有的父母有意无意地在子女面前贬低学校,贬低教师,甚至对子女提出与学校正确教育背

道而驰的要求,这是不慎重的。当然,父母对学校教育有意见,也应当向学校提出,有利学校的工作改进。

五、良好家教的基本条件

首先,父母要起表率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父母对待生活、工作、学习怎样,对待社会、同事、邻居怎样,为人处世,认为什么叫好,什么叫坏等。都在子女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要形成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父母之间,互相关系,互相尊重,相互支持,互相体谅,互相爱护,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六、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

不容质疑,家庭教育在年轻一代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家庭教育受父母的文化修养、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影响有其局限性,需要学校的指导和帮助,针对个别学生和特殊家庭的情况,教师要分别做好不同家长和学生的思想工作。教师要与班主任教师配合,不定期地走访家长,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指导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但要防止每月不登门,一登门就“告状”的做法,对学生,家长要诚恳地教育,互相尊重,以协作的态度与家长一道研究教育问题。

实践证明,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紧密联系的,相互补充完善的关系,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以关心与促进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

第四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研讨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我是***的妈妈,很荣幸代表各位家长站在这里发言。“家长会”一直充当我们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桥梁,给我们以机会近距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说实在的,孩子的教育一直都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把孩子培养成才也是我们家长和学校的共同责任,共同的愿望。以前我们更多的认为是学校的责任,家长能做些什么呢?无非是给孩子优质的学习环境和物质支持。慢慢的,我们发现,要想咱们的孩子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生存的更好,要教育的不仅仅是学习,更多的是与之相关的德育。那么这样说,我们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责任是不是不可推卸了呢?!所以说,我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同等重要的,甚至说,家庭教育更为重要!

教师这个职业是让人尊重的,任重而道远的,我们常常会把这些话挂在嘴边:“老师,孩子就交给您了,您不管怎么教育怎么管,我们都没意见都放心!”我们觉得只要努力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成长条件,送他去读最好的学校就行了,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这也是我以前的看法。学校教育是通过班级集体进行的,教育的途径是班级授课,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教育的手段、内容、和方法是一致的,教育方式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家庭教育往往是一对一的教育。这样一想,我们父母的责任更重啊!但是,随着孩子从小学步入初中,我才慢慢发觉他的一些不好学习习惯,初中是一个很关键的学习时期,作为母亲,我希望我的儿子各方面都优秀,将来走上社会比我生活的更好。当然,在我的心里,我的儿子还是最棒的!只是需要老师,家长和环境的引导。我慢慢意识到孩子的成长一定要靠家庭、学校、社会来共同完成,孩子是否能够成功,家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我发现孩子暴露出来的种种不好的学习习惯,我很不安,但我没有第一时间的批评指责他,因为我知道,上中学以后,孩子不再像小学时那样遵从老师和父母的指示,天真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他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想法,甚至经常批驳我的一些言论,纠正我对一些事物的解释。在我们的争论中我发现我的孩子长大了,是成人了!我既欣喜又担忧,我想这是我们共同的问题。孩子很想独立,自己想决定自己的事情但又不能完全独立,还离不开父母的帮助,缺乏独立于社会的资本和经验。和孩子相处时,我会尽量让自己充当朋友这样的平等角色,只要我有时间,这样的相处是我非常享受的。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疯传的图片,大家还记得吗:一位父亲牵着孩子的手在雨中行走的背影,父亲把伞交给孩子,孩子自己撑着伞走路,而父亲淋着雨。来自四面八方的评论接踵而来,开始有人责怪这位父亲让孩子在雨中走路;有人嘲笑父亲为什么不背着孩子共撑一把伞;后来更多的评论都是正能量的,都给这位父亲点赞。为什么呢?教育来自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言传身教胜于读书百遍。

说实话,那个背影给我很大的启发,我要向那位父亲学习,跟孩子平等交流,互相学习,不得不说,孩子身上也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和孩子约法N章:

孩子自己的目标是: 1,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2,凡事不能“怪别人”。遇事自己身上找原因。

3、学会选择,让孩子顺势成才。小学时,孩子小,作为家长替孩子着想,替他拿主意。而现在他有了独立的思想,我会让他优先选择,我作为辅助,不恰当的时候,给他旁敲侧击,并不直接了当的否决,因为要照顾到孩子的自尊心。

4、培养孩子在公平竞争中取胜。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初中以来,我看到了他许多的坏习惯,可是一口吃不了胖子,慢慢来,从生活点滴做起,我相信我的儿子会越来越棒的!比如:独立完成作业,先作业后玩耍;遵守时间,有时间规划;注意生活行为习惯,早睡早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作为家长,我努力做到:

1、及时表扬 ;言传身教

2、适当的物质奖励;

3、常与各科任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或心理动向,第一时间“下药”。我有决心,我和孩子共同努力,坚决把好家庭教育这一关,与老师积极配合,我的孩子会有很大的改观的!

第五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读书体会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读书体会

农村教育、教学的艰难使我们困惑。学生的不良性格、不良习惯,在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的无知的影响下形成。农村教育要提高教育质量,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还要担负起教育家长的责任,从改变家长的教育习惯、教育行为,提高家长的素质做起,让家庭成为孩子的希望。

在农村教学工作多年,我真切而深刻地体会到农村教育、教学的艰辛。也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农村的教育、教学如此之难?学生的自私、偏执、行为习惯差,说服教育成效不大。如果我们把眼光投向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时,一切困惑似乎都豁然开朗了。

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这一教育观念还没被农村家长正确、全面地理解、接受,还没有深入到家长的意识里。

1.意识里还是狭小单一的家庭概念。当家长们一有不顺心或在外受到委屈,以及夫妻不和,婆媳关系(在农村基本都是祖孙三代同堂)不和,便在家中发泄、吵闹。不和谐的教育环境带给孩子心理消极的影响。

2.“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们由于忙着打工挣钱,已不知该教孩子什么了,更不知怎样教育,因为他们已经很放心地把“教育权”交给了学校、老师,自己则是孩子的衣食父母,负责把孩子送进学校。当孩子在家中不听话时,犯了小错误,有些家长们自己不想办法教育孩子,却用老师来做挡箭牌,对孩子说:“你不听话,我给你老师讲。”另外,家长积极与消极,好的与坏的言行和习惯全被孩子不加选择地吸收,放入潜意识里,并逐渐形成孩子的本性。农村的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良习惯?反观家长的言行,我们便可以在家长身上寻到答案了。(1)家长们的生活、卫生习惯差;(2)家长没有读书的习惯,家中没有读书的氛围;(3)目光短浅,没有感受到社会竞争的激烈;(4)既把孩子的教育寄托于学校,又与学校相抵触;(5)家长们都外出打工,孩子缺少父母的爱,缺少和父母沟通的机会。

二、“爱”的误区

1.爱的自私、片面。很多家长私心重,宁肯批评别人的孩子,也不愿批评自己的孩子。在家长眼里,孩子是没有错的。农村家长认为对孩子的爱,只停留在物质表面,殊不知,孩子内心的需要更甚于物质。而家长们却忙于挣钱,忙于休闲,很少与孩子交流、谈心,更不用说带孩子出去游玩了。

2.爱的盲目。

很多家长存在攀比心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报了辅导班,自己也给孩子报个辅导班,也不过问孩子喜不喜欢,需不需要;看到别的家长把孩子转到了城里上学,自己也会想法设法的将孩子转到城里去,至于学好学坏不去过问,只是感觉到在别人面前很自豪,孩子在城里上学了,自己也可以在城里找一份工作,又开始挣钱了,一举两得。

三、家庭教育应和学校教育有效结合起来

1.建立长效家访制度。家访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应做好“诚心家访”,努力做到六个必访:学生生病必访、学生行为不良必访、学生学习有困难必访、学生家庭有变故必访、家校联系有障碍必访、贫困家庭必访。一学期至少到每个学生家中家访一次。

2.电话互访。由于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家中孩子多是爷爷奶奶照看,班主任应建立一本家校联系通讯录,以备不时之需。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与自己的孩子见面接触机会很少。所以,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甚至孩子在哪个班级,有些家长都无从知晓。而班主任与家长的电话联系是家长掌握自己孩子的一个重要纽带。

3.多形式召开家长会。农村学校要联系自身办学实际,每学期开学初、期中、期末都应召开一次家长会。开学家长会向家长询问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并向家长宣传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师对学生,对家长的要求;期中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学校、在班级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并告诉家长如何教育学生,达到家校一致;期末家长会在通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的同时,告诫家长在假期中如何监督学生有效的完成作业,以及学生在假期间的安全工作。学校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召开家长会,如不定期、小范围召开家长会,还可再分为后进生家长会、中等生家长会和优等生家长会几种类型。

4.努力促进家长校访。由于条件所限,家长校访制度在农村学校或形同虚设,或有始无终。其实,农村学校结合本校办学特色也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措施,促进家长校访。让积极的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近距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与老师亲密接触。对于家长校访提出的疑问和意见,教师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并给予家长耐心的解释或明确的答复。

5.利用互联网。学校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家校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家长之间搭建一个平台,探讨家教形式、方法、效果。充分利用校讯通这一信息交流平台,让家长了解孩子动态,拓展教子理念和经验。

6.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学校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安排丰富的内容,采取多样的方式,组织家长腾出时间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听取领导、教师的工作汇报。把“学、讲、听、看、谈、想、做”七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及同学等都是直接参与转化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要形成一种“包围”的教育环境,学生家长的力量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农村家校联系工作,是全面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成绩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

下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研讨会发言稿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研讨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我很高兴在这里见到你们。首先感谢你们对学校工作和老师工作的大力支持,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和我们班的63生向你们表示深......

    如何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

    如何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 如何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在我们的教学中,不难遇到这些问题:学生在校中表现良好,但有家中去是一个“伸手派”,不但是生活方面依赖家长,甚至是......

    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通力合作

    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通力合作( 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通常根据学生生活出没的主要空间,将其划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自这三方面的影响......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关系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关系摘要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低 估的作用。如今,在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联系愈加紧密。学校教......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范文模版)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影响巨大。虽然家庭教育由家长来完成,但是教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尤其是班主任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更是责无旁贷。......

    家庭教育分享与探讨(家校共育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分享)

    家校共育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分享(xxx家长)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三(6)班的XXX的妈妈,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时间飞逝,一转眼,孩子已是......

    家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家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作者:赵洁秋 家访,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可以争取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五篇材料)

    资料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几点注意事项》一、家庭教育立场与学校教育立场要一致。家长应该支持学校的教育立场与方法,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校教育的出发点肯定是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