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家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作者:赵洁秋
家访,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可以争取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紧密相连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其一,具有亲缘性。家庭成员间以一种深厚的天然的爱作为动力,这种爱会产生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影响。
其二,业余性和不规范性,并带有随意性。由于家长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不同,职业爱好、乐趣等的差别,家庭教育是多种多样的。
其三,教育方式方法上具有个别性和示范性。
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是一致的,这必然要求我们将两者相互配合协调起来。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需要家庭和学校两方面都要做出努力。一方面,家长要把配合学校教育看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多样形式多种渠道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在各种形式中,家访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何搞好家访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更好掌握学生情况,进行双向管理,开展班务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所在。作为班主任:
一、高度重视,视为班集体建设的起点。
全面经常地了解和研究本班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班主任工作,可以说就是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开始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熟悉学生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家访是班主任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式,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带好班的诀窍之一。当接到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以后,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家庭进行普访。通过普访,对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大概的了解,如遇特殊问题,要进行速访,对个别学生,根据需要,还要常访。实践证明,高度重视家访工作,注重家访技巧,是搞好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保证。
二、家访目的要明确,内容真实具体。
家访的作用在于了解反映学生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起来,搞好教育工作。这就要求家访的目的要明确,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内容要具体且真实。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懒散,时有旷课行为,经了解,其父母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极端,从未积极正面的对孩子进行评价,致使该生情绪低落。了解这些情况后,我便主动到其家进行家访,与其父母沟通,以该生表现为依据,切中要害地指出家长对其子女的消极影响,经过双方分析,达成共识,家长、老师加强联系,及时反馈孩子家、校情况,给孩子以正确的评价,使其树立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有了明显变化。
三、精心选择把握有利时机,效果更佳。
有利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学生生病在家、学生取得成绩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进行家访效果是最好的。某学生,顾面子重义气,曾两次参与打架事件,被校记过处分。我即于事发当晚进行家访,与该生及其父母,具体分析事件的起因,了解分析过程及后果,引导其思考,指出他在事件中所犯错误,使他明白自己的过错并在父母面前许下诺言,改过自新。其后的确表现良好,并能协助老师工作掌握一手材料。
四、谈话讲究艺术,力求适宜。家访时的谈话是最讲究技巧方式的,谈话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通过谈话可以更有意识地、主动地探索学生的情况及其内心活动。谈话要有目的、有准备、更要讲究技巧。其一,宜多鼓励,忌多批评。鼓励是一种有效的谈话方式,通过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难,增强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同样,批评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也是应该的,更具有针对性,但应注意分寸,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育者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正确认识自身的存在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其二,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双向的,谈话同样是双向性活动,要注意彼此间的相互联系。这要求谈话时,双方都要正视问题,特别是教育者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却责任。对于谈话的内容更应一分为二,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到晓之以理,方可使学生信服。对于学生家长,应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切忌各执一词,互相怪责。其三,宜多启发,忌武断妄下结论。谈话就是要通过亲切的交谈,使双方在和睦的气氛中充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育者应该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启发他说出心理话,对症下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问题。
五、注重实际,加强自我约束,做到言出必行。
家访时的内容必须要体现在实际的工作中,让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言行。在实践中实现许下的诺言,确保家访的真实性,切实可行性,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使两者得以配合协调。同时,教师要及时总结,善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树立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当然家访学生在场是最好。家长、教师、学生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的气氛中“三方对话”,使学生接受教育,既可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
总之家访是沟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桥梁,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又是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所以家访同时更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要更好地做好家访工作,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真正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实现教育的目的,就要求我们应使家访工作经常化,无论学生在校或是放假在家,我们都可以通过电访、家访等形式确保学生的稳定、健康全面发展。
家访的形式与内容(网络收集)
家访即班主任对学生家长所进行的家庭访问。为了减少家访的盲目性,提高家访的工作效率,必须根据班级工作的实际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目的的采取相应的形式,以实现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合作。家访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初访:
初访即对学生家庭的初次访问。这种形式多采用于新接收的班级,为了普遍了解班级所有学生的家庭情况,需要普遍进行家访。所以,初访也叫普遍访问,旨在了解基本情况,并无具体的教育目的,但为以后开展工作准备了第一手材料,是班主任与家长的初次沟通。
(二)细访:
“细访”不同于“初访”,是有选择的家访形式。主要是针对班主任缺乏了解的一些学生采取的家访形式。所以,细访的内容比较具体,必须从实际出发确定细访对象、内容和目的。(三)重访:
重访是指对重点对象的家访。一般来说,班主任常常把后进生或班级工作量较大的班级干部作为重点家访的对象。一方面是需要对重点对象做全面、具体、准确的了解;另一方面是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合作。“重访”往往需要对重点对象进行反复多次的走访,是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比较突出的形式。
(四)特访:
特访是指学校组织大型活动或班级里发生意外事故时,针对家长可能产生的顾虑或影响进行的家庭访问。“特访”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素。
家访的内容
家访作为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一种方式,是由内容决定的。合作的内容决定了该采用何种家访形式。也正因为家访的形式不同,家访的对象及目的不同,才决定了每次家访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归结起来,家访的内容大致可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了解家长对学生就学、未来就业的态度,对子女实施教育的态度、方法。并求得统一认识,发挥家长与班主任各自的优势,共同调整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方式、方法。
二、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及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所起的作
用,从而掌握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及学生的家庭表现。这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所有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三、向家长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脾气、习性、对学习的想法及其家庭表现等等。以便确切掌握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了解学生平时经常与哪些社会上的人来往及来往活动的内容,以掌握来自社会方面对学生的影响。
五、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及变化。以求班主任和家长双方携手,共同帮助学生纠正缺点、改正错误和巩固进步。
家访的过程就是了解学生、培养学生的过程,也是同家长合作的过程。当然,为在家访中取得积极的效果,班主任也应注意一些问题。
第二篇:从家访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从家访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家访即家庭访问,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可以争取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的目的是明确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此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我们看来,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作为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长对自己的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到奠基的作用。作为补充,中小学生仍有很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继续接受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和教育,家长对学生仍起着关心、检查、督促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有自己的特点。家庭教育是指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家庭中其他成年人)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其子女施加的积极的教育影响,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其一,具有亲缘性。家庭成员间有一种深厚的天然的爱的感情作为动力,这种爱会产生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影响。
其二,业余性和不规范性,并带有随意性。由于家长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不同,职业爱好、乐趣等的差别,家庭教育是多种多样的。
其三,教育方式方法上具有个别性和示范性。再从家庭教育的内容来看,它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学习辅导、审美教育和文化生活指导、卫生保健等。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具有一致性,这必然要求我们将两者相互配合协调起来。
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家庭和学校两方面都要做出努力。一方面,家长要把配合学校教育看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多样形式如: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进一步拓宽家长学校办学的路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为此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庭教育咨询、校长接待日等。在各种形式中,家访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何搞好家访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更好掌握学生情况,进行双向管理,开展班务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所在。就此问题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高度重视,视为班集体建设的起点。
全面经常地了解和研究本班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班主任工作,可以说就是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开始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熟悉学生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家访是班主任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式,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带好班的诀窃之一。当接到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以后,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家庭进行普访。通过普访,对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大概的了解,如遇特殊问题,要进行速访,对个别学生,根据需要,还要常访。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高度重视家访工作,注重家访技巧,是搞好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保证。 家访目的明确,内容真实具体。
家访的作用在于了解反映学生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起来,搞好教育工作,这要求家访的目的要明确,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内容要具体且真实。学生蔡某,独生子,学习动力不足,懒散,经了解,其父母曾经言及已想方设法解决其毕业升学问题,致使该生自以为是,抱有坐享其成心理,不求上进。了解这些情况后,我便主动到其家进行家访,言及其中利弊,以该生表现为依据,切中要害地指出高考招生制度不允许父母包办这种做法的存在,同时也直言指出家长对其子女的消极影响,经过双方分析,达成共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该生的学习意识增强,深刻体会到“要想成功,需要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加倍的努力”,最终得以考上成人专科院校。 精心选择把握有利时机,效果更佳。
经验证明,有利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学生生病在家,学生取得成绩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学校家长遇到困难时,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进行家访效果是最好的。学生杨某,个性要强好胜,重江湖义气,曾两次参与打架事件,被校记小过处分。我即于事发当晚进行家访,与该生及其父母共四人,具体分析事件的起因,了解分析过程及后果,引导其思考,指出他在事件中所犯错误,使他明白自己的过错并在父母面前许下诺言,改过自新。其后的确表现良好。学生麦某,学习刻苦,个性内向,成绩一度滑坡,我及时发现并在其低落时期第一时间到其亲友处了解个中原因,加以正确引导,让其道出心声“父母不在身旁,有一种被遗忘的感觉,经常思念美好的过去”,对此我首先肯定其客观因素造成的影响,重点指出“人不应停留在过去,更应面对现实”,为其指明发展方向,正是把握了这一有利时机,使其既消除了心中的顾虑,又唤起了斗志,成绩明显回升。 谈话讲究艺术,力求做到“三忌三宜”
家访时的谈话是最讲究技巧方式的,谈话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切交谈以进行说服的方法,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通过谈话可以更有意识地、主动地探索学生的情况及其内心活动。谈话要有目的、有准备、更要讲究技巧。其一,宜多鼓励,忌多批评。鼓励是一种有效的谈话方式,通过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难,增强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当然鼓励也要适可而止,避免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情绪。同样,批评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也是应该的,更具有针对性,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更应注意分寸,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这主要要求教育者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正确认识自身的存在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其二,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双向的,谈话同样是双向性活动,要注意彼此间的相互联系。这要求谈话时,双方都要正视问题,特别是教育者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却责任。对于谈话的内容更应一分为二,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到晓之以理,方可使学生信服。对于学生家长,应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切忌各执一词,互相怪责。其三,宜多启发,忌武断妄下结论。谈话就是要通过亲切的交谈,使双方在和睦的气氛中充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育者应该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启发他说出心理话,对症下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问题。学生曾某,个性倔强,自尊心强,少与人沟通,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应付学业,家长的教育效果较差。初期,针对其特点,主动与其及家长沟通,直指缺点,效果不理想,陷入僵局。中期,改变策略,尊重该生意愿,调动学生家长积极性,鼓励为主,开始形成良好情感,且能讲出真心话,形势开始好转。后期,直接指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效果明显,该生的自主性增强,消除对视局面,实现理解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发奋图强考入成人专科学校。 学生在场原则。
所谓学生在场原则是指家访时应让学生在场,家长、教师、学生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的气氛中“三方对话”,使学生接受教育,既可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学生钟某父母在外,因表现差,被定为后进生,有一种放任自流的感觉,父母甚为担心,各方教育的效果不佳。我于是专门约其父母回来交换意见,让学生在场,将其表现细加分析,指出改正可行方案,鼓励其进步。经“三方对话”后效果有所好转,加强了平时的教导,终取得成效,该生思想品德表现较好,学习成绩亦有所提高。学生麦某,家庭情况与钟某相似,但表现不同。该生品学兼优,其母专门从外地回来了解该生表现,征询教师意见。我予以正确评价,使该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发展方向,戒骄戒躁,更上新的台阶,又使其母满意,该生以优异成绩考上重点大学。
保证教育的延续性,确保学生的稳定、健康全面发展。
学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多方掌握学生的动向亦必不可少,这要求我们应使家访工作经常化,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无论学生在校或是放假在家,我们可以通过电访、信访或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利用空闲时间去镇、村家访等形式确保学生的稳定、健康全面发展。 注重实际,加强自我约束,做到言出必行。
家访时的内容必须要体现在实际的工作中,让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言行。在实践中实现许下的诺言,确保家访的真实性,切实可行性,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使两者得以配合协调。同时,教师要及时总结,善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树立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家访作为沟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桥梁,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又是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具有复杂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所以家访同时更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其内容及形式均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该如何更好地做好家访工作将成为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将不断根据实际的需要,想方设法,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真正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实现教育的目的。
第三篇:家访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座桥梁
家访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座桥梁
东宝区浏河小学 冯琼
家访即家庭访问,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可以争取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的目的是明确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此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我们看来,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作为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长对自己的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到奠基的作用。作为补充,中小学生仍有很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继续接受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和教育,家长对学生仍起着关心、检查、督促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有自己的特点。家庭教育是指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家庭中其他成年人)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其子女施加的积极的教育影响,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其一,具有亲缘性。家庭成员间有一种深厚的天然的爱的感情作为动力,这种爱会产生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影响。
其二,业余性和不规范性,并带有随意性。由于家长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不同,职业爱好、乐趣等的差别,家庭教育是多种多样的。
其三,教育方式方法上具有个别性和示范性。再从家庭教育的内容来看,它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学习辅导、审美教育和文化生活指导、卫生保健等。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具有一致性,这必然要求我们将两者相互配合协调起来。
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家庭和学校两方面都要做出努力。一方面,家长要把配合学校教育看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多样形式如: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进一步拓宽家长学校办学的路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为此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庭教育咨询、校长接待日等。在各种形式中,家访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搞好家访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更好掌握学生情况,进行双向管理,开展班务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所在。就此问题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高度重视,视为班集体建设的起点。
全面经常地了解和研究本班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班主任工作,可以说就是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开始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熟悉学生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家访是班主任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式,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带好班的诀窃之一。当接到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以后,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家庭进行普访。通过普访,对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大概的了解,如遇特殊问题,要进行速访,对个别学生,根据需要,还要常访。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高度重视家访工作,注重家访技巧,是搞好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保证。
二.家访目的明确,内容真实具体。
家访的作用在于了解反映学生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起来,搞好教育工作,这要求家访的目的要明确,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内容要具体且真实。六年级学生蔡非,家底殷实,但学习动力不足,懒散,经了解,其父母曾经言及已想方设法解决即使考不上外校也出钱上此校的问题,致使该生自以为是,抱有坐享其成心理,不求上进。了解这些情况后,我便主动到其家进行家访,言及其中利弊,以该生表现为依据,切中要害地指出不允许父母包办这种做法的存在,同时也直言指出家长对其子女的消极影响,经过双方分析,达成共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该生的学习意识增强,深刻体会到“要想成功,需要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加倍的努力”,最终得以考上象山中学。
三.精心选择把握有利时机,效果更佳。
经验证明,有利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学生生病在家,学生取得成绩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学校家长遇到困难时,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进行家访效果是最好的。学生杨路,独生子,虽是五年级学生却有四年网史。在有次晚上我又在网吧抓住他当晚进行家访,与该生及其父母共四人,具体分析事件的起因,了解分析过程及后果,引导其思考,指出他在事件中所犯错误,使他明白自己的过错并在父母面前许下诺言,改过自新。其后的确表现良好。六年级留守学生麦小东,学习刻苦,个性内向,成绩一度滑坡,我及时发现并在其低落时期第一时间到其亲友处了解个中原因,加以正确引导,让其道出心声“父母不在身旁,有一种被遗忘的感觉,经常思念美好的过去”,对此我首先肯定其客观因素造成的影响,重点指出“人不应停留在过去,更应面对现实”,为其指明发展方向,正是把握了这一有利时机,使其既消除了心中的顾虑,又唤起了斗志,成绩明显回升。
四.谈话讲究艺术,力求做到“三忌三宜”。
家访时的谈话是最讲究技巧方式的,谈话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切交谈以进行说服的方法,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通过谈话可以更有意识地、主动地探索学生的情况及其内心活动。谈话要有目的、有准备、更要讲究技巧。其一,宜多鼓励,忌多批评。鼓励是一种有效的谈话方式,通过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难,增强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当然鼓励也要适可而止,避免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情绪。同样,批评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也是应该的,更具有针对性,对于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更应注意分寸,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这主要要求教育者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正确认识自身的存在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其二,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双向的,谈话同样是双向性活动,要注意彼此间的相互联系。这要求谈话时,双方都要正视问题,特别是教育者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却责任。对于谈话的内容更应一分为二,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到晓之以理,方可使学生信服。对于学生家长,应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切忌各执一词,互相怪责。其三,宜多启发,忌武断妄下结论。谈话就是要通过亲切的交谈,使双方在和睦的气氛中充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育者应该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启发他说出心理话,对症下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问题。学生曾强,个性倔强,自尊
心强,少与人沟通,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应付学业,家长的教育效果较差。初期,针对其特点,主动与其及家长沟通,直指缺点,效果不理想,陷入僵局。中期,改变策略,尊重该生意愿,调动学生家长积极性,鼓励为主,开始形成良好情感,且能讲出真心话,形势开始好转。后期,直接指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效果明显,该生的自主性增强,消除对视局面,实现理解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发奋图强考入龙泉北校。
五.学生在场原则。
所谓学生在场原则是指家访时应让学生在场,家长、教师、学生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的气氛中“三方对话”,使学生接受教育,既可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大桥局学生钟小寒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因表现差,被定为后进生,有一种放任自流的感觉,父母甚为担心,各方教育的效果不佳。我于是专门约其父母回来交换意见,让学生在场,将其表现细加分析,指出改正可行方案,鼓励其进步。经“三方对话”后效果有所好转,加强了平时的教导,终取得成效,该生思想品德表现较好,学习成绩亦有所提高。另一学生蒋飞,家庭情况与钟小寒相似,但表现不同。该生品学兼优,其母专门从外地回来了解该生表现,征询教师意见。我予以正确评价,使该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发展方向,戒骄戒躁,更上新的台阶,又使其母满意,该生以优异成绩考上荆门外校。
六.保证教育的延续性,确保学生的稳定、健康全面发展。
学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多方掌握学生的动向亦必不可少,这要求我们应使家访工作经常化,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无论学生在校或是放假在家,我们可以通过电访、信访或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利用空闲时间去镇、村家访等形式确保学生的稳定、健康全面发展。
七.注重实际,加强自我约束,做到言出必行。
家访时的内容必须要体现在实际的工作中,让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言行。在实践中实现许下的诺言,确保家访的真实性,切实可行性,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使两者得以配合协调。同时,教师要及时总结,善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树立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家访作为沟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桥梁,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又是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具有复杂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所以家访同时更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其内容及形式均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该如何更好地做好家访工作将成为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将不断根据实际的需要,想方设法,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真正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实现教育的目的。
第四篇:谈班主任如何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谈班主任如何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郑家小学杨至祥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的新形式下,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社会上出现了经济状况不同、社会地位不一样、教育文化背景差距较大的各种类型的家庭。导致一些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参差不齐,甚至差距较大,给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增加了难度。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是密切相关的,班主任应针对这一工作进行二者之间的沟通,对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分类指导、帮助,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对重视子女、负责任的家长重在正确引导
现在独生子女偏多,家长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因此比较重视学校教育,一般能与班主任建立良好的关系,能积极地配合老师,这类家长占主流。但他们往往看重的只是成绩不注重品德和行为习惯,认为学生在校就是读书,忽视了思想教育;他们往往把升学看作是子女的唯一目标,忽略了其它素质的提高,而这样的结果又往往是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针对这类家长,班主任平时要注意不能只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并注重多与家长沟通,多交流观点和看法,引导他们改变对教育的片面认识,打消他们的顾虑,让他们能多和子女沟通,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给孩子一些肯定,同时注意减轻孩子多学习压力。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和抗挫能力,并适当让他们多娱乐,开阔视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就能让孩子们学习时心情舒畅,信心倍增,为素质教育奠定好的思想基础。
二、对留守家庭的家长重在教育和指导
我校地处偏远山区,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学生家长不乏其人,80%的学生家长常年在外经商、打工,无暇照顾子女,根本谈不上与子女沟通交流,他们大都留守孩子的祖父、祖母或委托其他亲戚朋友照看孩子,成为留守家庭。这类家长中,大部分文化不高,但靠多年打拼经商能够致富,所以对自己的子女读书要求不高,认为子女能否升学并不重要,将来照样可以和自己一样赚大钱。因此,这种留守家庭子女的家长教育存在很大缺陷,一些问题学生就出自其中。对这部分学生,班主任要主动与家长取得电话联系,并随时交换意见。老师将孩子在校表现如实、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引起家长高度重视。同时教育家长明白父母的关爱是无法替代的,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一个孩子是一家人。甚至每个家长都希望子女能顺利成材。但我们留给孩子的不应只是物质财富。更多的应是精神财富与创造财富的知识技能,这些才是孩子将来受用终生的本领。
三、对溺爱子女的家长重在以理服人由于缺少重教的家庭传统,一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一窍不通,对子女要求不严,甚至溺爱、袒护、庇护孩子,使学生养成任性、无所谓、不服从的性格,难以适应学校的正常管理秩序,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对此类家长,班主任要把握好时机,对学生所犯错误抓住真凭实据,让家长心服口服的配合班主任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批评学生时,尽量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也照顾家长的尊严,既解决实际问题,也使家长满意。因此类学生行为习惯较差,极易反复,所以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做到先打“预防针”,常敲“警钟”,一旦发现错误及时坚决的纠正,并常抓不懈。
总之,班主任工作本身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用心去做。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班主任更要善于用技艺去处理好这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这一至关重要的关系,这样才能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效果,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第五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读书体会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读书体会
农村教育、教学的艰难使我们困惑。学生的不良性格、不良习惯,在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的无知的影响下形成。农村教育要提高教育质量,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还要担负起教育家长的责任,从改变家长的教育习惯、教育行为,提高家长的素质做起,让家庭成为孩子的希望。
在农村教学工作多年,我真切而深刻地体会到农村教育、教学的艰辛。也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农村的教育、教学如此之难?学生的自私、偏执、行为习惯差,说服教育成效不大。如果我们把眼光投向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时,一切困惑似乎都豁然开朗了。
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这一教育观念还没被农村家长正确、全面地理解、接受,还没有深入到家长的意识里。
1.意识里还是狭小单一的家庭概念。当家长们一有不顺心或在外受到委屈,以及夫妻不和,婆媳关系(在农村基本都是祖孙三代同堂)不和,便在家中发泄、吵闹。不和谐的教育环境带给孩子心理消极的影响。
2.“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们由于忙着打工挣钱,已不知该教孩子什么了,更不知怎样教育,因为他们已经很放心地把“教育权”交给了学校、老师,自己则是孩子的衣食父母,负责把孩子送进学校。当孩子在家中不听话时,犯了小错误,有些家长们自己不想办法教育孩子,却用老师来做挡箭牌,对孩子说:“你不听话,我给你老师讲。”另外,家长积极与消极,好的与坏的言行和习惯全被孩子不加选择地吸收,放入潜意识里,并逐渐形成孩子的本性。农村的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良习惯?反观家长的言行,我们便可以在家长身上寻到答案了。(1)家长们的生活、卫生习惯差;(2)家长没有读书的习惯,家中没有读书的氛围;(3)目光短浅,没有感受到社会竞争的激烈;(4)既把孩子的教育寄托于学校,又与学校相抵触;(5)家长们都外出打工,孩子缺少父母的爱,缺少和父母沟通的机会。
二、“爱”的误区
1.爱的自私、片面。很多家长私心重,宁肯批评别人的孩子,也不愿批评自己的孩子。在家长眼里,孩子是没有错的。农村家长认为对孩子的爱,只停留在物质表面,殊不知,孩子内心的需要更甚于物质。而家长们却忙于挣钱,忙于休闲,很少与孩子交流、谈心,更不用说带孩子出去游玩了。
2.爱的盲目。
很多家长存在攀比心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报了辅导班,自己也给孩子报个辅导班,也不过问孩子喜不喜欢,需不需要;看到别的家长把孩子转到了城里上学,自己也会想法设法的将孩子转到城里去,至于学好学坏不去过问,只是感觉到在别人面前很自豪,孩子在城里上学了,自己也可以在城里找一份工作,又开始挣钱了,一举两得。
三、家庭教育应和学校教育有效结合起来
1.建立长效家访制度。家访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应做好“诚心家访”,努力做到六个必访:学生生病必访、学生行为不良必访、学生学习有困难必访、学生家庭有变故必访、家校联系有障碍必访、贫困家庭必访。一学期至少到每个学生家中家访一次。
2.电话互访。由于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家中孩子多是爷爷奶奶照看,班主任应建立一本家校联系通讯录,以备不时之需。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与自己的孩子见面接触机会很少。所以,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甚至孩子在哪个班级,有些家长都无从知晓。而班主任与家长的电话联系是家长掌握自己孩子的一个重要纽带。
3.多形式召开家长会。农村学校要联系自身办学实际,每学期开学初、期中、期末都应召开一次家长会。开学家长会向家长询问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并向家长宣传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师对学生,对家长的要求;期中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学校、在班级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并告诉家长如何教育学生,达到家校一致;期末家长会在通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的同时,告诫家长在假期中如何监督学生有效的完成作业,以及学生在假期间的安全工作。学校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召开家长会,如不定期、小范围召开家长会,还可再分为后进生家长会、中等生家长会和优等生家长会几种类型。
4.努力促进家长校访。由于条件所限,家长校访制度在农村学校或形同虚设,或有始无终。其实,农村学校结合本校办学特色也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措施,促进家长校访。让积极的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近距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与老师亲密接触。对于家长校访提出的疑问和意见,教师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并给予家长耐心的解释或明确的答复。
5.利用互联网。学校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家校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家长之间搭建一个平台,探讨家教形式、方法、效果。充分利用校讯通这一信息交流平台,让家长了解孩子动态,拓展教子理念和经验。
6.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学校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安排丰富的内容,采取多样的方式,组织家长腾出时间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听取领导、教师的工作汇报。把“学、讲、听、看、谈、想、做”七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及同学等都是直接参与转化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要形成一种“包围”的教育环境,学生家长的力量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农村家校联系工作,是全面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成绩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