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中译本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中译本比较 作者:伍清玲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9期
[摘要]风格的传译是文学翻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风格最终要通过语言符号来表现。功能对等理论要求翻译要在意义和风格上寻找“最近似的自然等值”。以功能对等理论作为评价风格传译的准则,《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中译本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原作的风格。[关键词]功能对等 景物描写 语言风格再现 口语体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041-011969年美国语言学家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大大促进了翻译的发展。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适用范围产生了怀疑。肯定了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以往的翻译理论重视疑问与原文的对照,单纯从语言转换的角度来研究翻译。与以往不同的是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读者的主体作用,它指出翻译的目的是使译文接受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基本相同。本文试图以功能对等这一理论为基础,通过马克•吐温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两个中译本的对比分析,探索这一理论是如何指导译者忠实再现景物描写的语言风格。
在对文本的翻译时,要尤其注重对原文中风格的再现,并借语言符号来加以表现。因此,译者在运用字、句、章这些语言符号时,尽量做到忠实于原文。
本文选取由张友松、张振先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以下简称《哈克》)合译的(以下简称张译和成译)的两中译本,试从功能对等角度对他们在语言风格再现方面的同与异作对比研究,并对取得风格对等策略进行探讨。
原文:…Pretty soon it darkened up and begun to thunder and lighten…Directly it begun to rain,and it rained like all fury,too,and I never see the wind blow so…
成译:……不久天黑了,电闪雷鸣……紧接着下起雨来,而且雨势很猛,我从没见过风刮得这么凶……
张译:……不一会儿天上的黑云来了,跟着就打雷打闪……马上就下起雨来,下得猛透了,风也刮得什么似的,我一辈子都没见过……
The moon was shining,and outside of the shadows it made it most as light as day.I poked along well on to an hour,everything still as rocks and sound asleep.(Mark Twain)
张:月亮在天空照着,阴影以外的地方,都照得像白天一样明亮。我偷偷摸摸地走了差不多一个钟头,所有的东西都像岩石一样安静,都睡得很香。
成:月光明亮,阴影之外跟白天差不多。我一路巡视了有一个钟头。整个世界都睡熟了,没半点儿动静。
可见,两译者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原文的内容和意义,但在语言的自然程度及生动程度上仍存在不同。
第一,奈达认为“自然”是指译文合乎译语规范。这两个译者在翻译时也遵循了这一准则。相比较而言,从两段译文的用词及连贯性看,成译的语义言简意赅,显得更自然、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张译却把文本译得词藻非常优美,相反,这一点却与文本中哈克的语言特征相背离。众所周知,由于中英文存在差异,中文实属分析型语言,英语是一种逐渐向分析型过渡的语言。中文以意合为主,形合为辅,以意统形;而英语则与之相反。这两种语言的区别与差异对译者追求译文的“对等”设立了巨大障碍。笔者认为,译者可以通过词语搭配来实现对原文特色的补偿。张译正是做到了这一点,使其译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哈克的语言特征。这些表达如果按照严格标准来讲,这种译文是违背汉语的表达方式和逻辑的,但这却使读者体会到哈克不标准的口语体特色。
第二,在英语的口语表达中,动词形态常具有很明显的口语特征(如使用一般现在时),从而使语言更加地生动。在《哈克》这一原文中,文本并未通篇采用一般现在时,但却不免掺杂了一般现在时来增添叙述的生动性。如:“it is as bright as glory”,成译为“亮得晃眼”,张译“一下子就变得亮堂堂的,像天国一样”。这两个译者都采用了意译的手法。“晃”字形象地传达了闪电的明亮程度;而张译的“一下子”是张依照文本语境加入的内容,用来形容时间的急速,“像天国一样”是对“as glory”的传译,不单从形式上而且从意思上对等。另外,两位译者对文本中的“rumbling,grumbling,tumbling”以汉语的叠音词“呜噜噜、轰隆隆”和“咕咚咚、扑通通”等来表达声音效果。对此,他们都译得非常精彩,非常传神。
总体来说,两位译者的传译都十分精彩,但笔者更推崇张译,原因在于张译不仅忠实于原文的内容,而且准确生动地传达了原文的语言风格。由于中英文语言的巨大差异,对原文风格的再现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忠实,但译者应该用敏锐的神经去发现原作的美,并切实做到结合原作风格特征,充分发挥译语优势,从而在风格的传译上取得更大程度的功能对等。
【参考文献】
[1]Twain,M.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M].New York: Penguin Books Ltd,1966.[2]张友松,张振先(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3]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4]邵志洪.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第二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孩子哈克帮助黑奴吉姆摆脱被奴役、被出卖的命运的故事,塑造了哈克这样一个与文明社会呆板的社会规范格格不入,保持了正直、善良、纯朴的天性,头脑清醒、聪明,天真可爱、追求自由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哈克蔑视文明世界的法律和世俗观念、厌恶种族歧视、同情黑奴命运的叛逆性格.揭示了美国社会种族歧视道德观念和蓄奴制度在哈克幼小心灵里的积淀与他天性的正直、善良性格发生的激烈冲突,哈克的叛逆性格正是在这种激烈的思想冲突中形成并走向成熟的.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杰出的成就.哈克是一个被所谓的“文明社会”称作“叛逆”的家伙,然而他的天性却是友好而诚实的.他的双重性格是他骨子里的传统思想与天真无邪的天性进行斗争的结果.哈克同时也是一个逃避现实主义者.马克吐温被称为美国文学史上最知名人士之一,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擅长写具有讽刺意义的小说。其交友甚是广泛,迪士尼、魏伟德、尼古拉·特斯拉、海伦·凯勒、亨利·罗杰诸君,皆为其友。他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纳称他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他是美国乡土文学的集大成者,海明威曾经说过“一切当代美国文学都起源于马克·吐温一本叫《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书”。他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1]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本书出版以后,令他成为更著名的伟大美国作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续集,严肃的气氛比后者更为浓厚。这书成为了美国大部分学校的必修书,因为哈克放弃服从规矩,而很多这样年龄的人正是这样想(哈克的故事背景为还有奴隶制的1850年代)。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又名《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顽童流浪记》)是马克·吐温一部重要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就跟大家见面的哈克贝利·费恩。
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他为了逃脱被主人再次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
他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一部美国名著,无论从社会内容、思想意义,还是从艺术风格、语言技巧方面考虑,都是一部伟大的小说,永远散发出“非常清新”的“青春气息”。他被称作美国文学界的林肯。
一位伟大的作家,一位优秀的演说家。
代表美国文学的世界一流作家。
他是怀有赤子之心的勇士,亦是仗义执剑的骑士。
第三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作者马克·吐温(1835---1910),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这是继《汤姆·索耶历险记》之后的又一部描写儿童历险的小说。这两部姐妹篇堪称马克·吐温的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耗时八年,写的都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当然没有任何著作是完全真实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也虚构了情节、夸大了事实。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汉尼伯镇和密西西比河沿岸,那是马克·吐温生活了14年的地方,那里富有生命气息的河流、岸边的自然景色、童年的伙伴、镇里各种的人以及发生的事,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我认为这是一本带有很强自传性的小说。这部小说耗时八年,由此可见作者马克·吐温这本书的执着,对写作的执着。所以这本书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方面都相当成熟,可以说是马克·吐温的最优秀作品。
马克·吐温不仅是美国的著作家,还是有名的幽默家,这点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也有体现,读后感《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书中在哈克逃亡的路上遇到了自称“国王”、“公爵”的两个骗子,虽然两人的骗术并不高明,但是黑人吉姆还是上当了,可是哈克确心知肚明,一路上通过几人夸张的表演骗了不少的钱。我没有像马克·吐温那样的文笔,所以并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上初中,也曾经被书中所描绘的生活深深吸引过,那种自由放荡的生活仿佛成了我心目中的“人间仙境”,可那是不可能的,那只是像书中哈克和汤姆那样的孩童的幻想罢了。在看到书中导读时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在市面上读的都并不是原稿,都只是马克·吐温手稿的后五分之三,这使我相当惊讶,因为当你读书的时候并不觉得少了什么,这也使我相当好奇那五分之二的内容是什么,希望什么时候有幸能读一读那五分之二的内容。
说句老实话,我看了哈克的种种历险却并不觉得有多么的精彩,感觉比《鲁宾逊漂流记》差远了。《鲁宾逊漂流记》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环境都要离我们的生活更远的多,作者能够更加天马行空的构思很多有趣的东西,反正我看的是很有趣的。也许因为我并不了解哈克所处的环境,对美国的历史和文化并不了解得很深入,难以领略作者隐含在文字之下的东西,也许还要再读几遍?
有人认为该小说是一部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品,但马克·吐温本人并不承认,他在前言中提到“这本书根本不是写给孩子看的,只有成年人才能看得懂它,它是专门未成年人写的。”这多么具有讽刺意味啊!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的马克·吐温,一个带领着大家在文学上打了一场南北战争的伟人,他的作品竟然被评为儿童文学作品。我自认文学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旨还是稍有领悟:反种族歧视、批判罪恶的蓄奴制是小说的基本思想。
当然这部小说也存在明显的局限。如将一个反蓄制的英雄放在一个14岁的孩子身上,将以叶扁舟作为避风港,将吉姆的解放寄托在沃森小姐的一纸赦免令……凡此种种,表现了马克·吐温不满现实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一部可读之书,你不仅可以领略书中朴实的修辞,还可以领略美国蓄奴制给黑人同胞带来的疾苦,还有一个正直孩子的心。
第四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习题
五年级课外阅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
1.《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 国 著。
2.马克·吐温是幽默大师、小说家,也是著名。主要作品有:、等。3.《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主要描写主人公 和 的流浪故事。
4.德克萨斯大学英文教授雪莉·费舍尔·费什金撰文指出,马克·吐温曾被誉为“美国的塞万提斯”、、、、“美国的拉伯雷”。
5.2006年,英、美、澳文学界、出版界及著名媒体,通过不同方式评选出最受作家、文学家与广大读者喜爱的“世界十大名著”,美国仅有一本入选,即,理由是这本书是“ ”。
6.这部书里使用了好几种方言:密苏里州的 ;西南部边缘地区极端 ;派克郡的 ;还有最末这一种方言的四个变种。7.汤姆把强盗团伙定名为。
8.哈克贝利逃到杰克逊岛避难,在岛上他无意中遇见了。9.哈克贝利和吉姆掉到河里后,哈克被 救起。
10.哈克贝利收留了狡猾的骗子 和。
二、选择题。
1.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塑造了一个追求自由的黑奴形象,他的名字是()。
A 汤姆 B 吉姆 C 哈克 D 安娜 2.在强盗团伙中()当了队长。
A 汤姆·索耶 B裘·哈泼 C本·罗杰斯 D小托米·巴恩斯 3.哈克贝利·费恩被()收养做儿子。
A沃森 B玛丽 C道格拉斯
4.汤姆和“我”把盗贼藏在洞里的钱财寻摸到了,我们各得()块钱。A 3000 B 4000 C 6000 D 5000 5.汤姆·索耶管那些猪仔叫做“大块头”,管萝卜青菜叫做()。A珠宝疙瘩 B萝卜青菜 C蔬菜大王
6.有一回,汤姆派一个孩子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棍,在城里到处转悠,他管这火棍叫做()。
A火炬 B广而告之 C燃烧的火棍 7.哈克贝利冒充()设计救出吉姆。
A国王 B公爵 C汤姆
8.哈克贝利决定要到()(地方)去过漂泊不定的生活。
A蓄奴区 B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 C费尔普斯农场 9.()热情的提出要收养哈克贝利,但被拒绝。
A华森小姐 B道格拉斯 C费尔普斯太太 10.《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本书所描写的时代,最迫切最严重的问题是()。A蓄奴制和种族歧视 B逃难 C反抗压迫
11.本书是最优秀的“世界儿童惊险小说”之一,它曾被美国电影界()次搬上银幕,达到了马克·吐温现实主义艺术技巧的高峰。
A 三 B 五 C 六 D七 12.这本书采用第()人称的叙述方式去刻画人物形象的。
A 一 B 二 C 三
13.本书以儿童冒险经历为线索,透过()的眼睛描写资产阶级生活方式。A汤姆 B吉姆 C哈克贝利 D华森小姐
14.美国小说家()称颂《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我们所有书中最好的一本书。
A堂吉诃德 B浮士德 C哈姆雷特 D海明威 15.哈克要逃离()社会的虚伪与腐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A文明 B黑暗 C上流
三、简答题。
1.《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他出身寒微,心系下层民众,受到敬重,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请说说你喜欢的故事情节,并说说理由。
2.说说哈克贝利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件事可以看出?
3.《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美国 马克·吐温
2.演说家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傻瓜威尔逊》《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
3.哈克 吉姆
4.美国的荷马 美国的托尔斯泰 美国的莎士比亚 5.《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美国最伟大的小说 6.黑人方言 俚俗方言 普通方言 7.汤姆索耶帮 8.黑人吉姆 9.商人
10.国王 公爵
二、选择题
1-5 B A C C A 6-10 B C B B A 11-15 D A C D A
三、简答题
略
第五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作品,中学的时候曾经学过《竞选州长》的课文,他的语言特点幽默、诙谐和滑稽,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这次读到是《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全译本,不是儿童读物的节选本,更能全面的领略全书的风采。
这本书描写的背景是1850年前后的美国,哈克是十三四岁的儿童,他被寡妇收养去学校学习,他的爸爸是个酒鬼,只知道喝醉后打哈克,还不允许他去上学,哈克不能忍受这样的生活,就制造了自己被杀害的假象,偷了小划子逃去了杰克逊岛。在岛上遇到了黑人吉姆,他不想被人卖做黑奴,同样也是逃出来的。两个同病相怜的人想逃出蓄奴区,他们乘木筏漂流,在河上和陆地之间生活,遇到了骗子“国王”和“公爵”,他们骗了很多钱,骗子甚至卖掉了黑人吉姆,哈克揭穿了骗子,并去营救吉姆,遇到了同样喜欢冒险的汤姆,根据吉姆原主人华岑小姐的遗嘱,其实吉姆早已获得自由。费尔普斯太太热情地提出要收养哈克,但是哈克已经决定要到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去过漂泊不定的自由生活。哈克是个聪明、善良、勇敢、有正义感的少年,也曾有告发黑人吉姆的想法,但是后来决定帮助他获得自由。
马克吐温的描写十分细致,故事中人物的对话,甚至自然景物和动物的描写都是很细致的,让人感觉十分真实。这本书适合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孩子阅读,书的字体比较小,内容很长,利用闲暇时间来读,我也读了一周多才看完,太小的孩子可能没有耐心或者没有兴趣将这本书读完。越越现在二年级,没有让越越读这本书,名着是值得细细来读的,等越越适合的年龄再读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