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特点和人物形象
[摘要]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于1884 年发表了他最成功的长篇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这篇小说里, 马克·吐温运用了当地的方言土语, 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描述了白人孩子哈克帮助黑人逃奴吉姆获得自由的历险经历。故事贴近现实, 真实可信, 反映了马克·吐温对蓄奴制度所持的批判态度。
[关键词] 马克·吐温;哈克;吉姆;蓄奴制
A commentary on the wr iting fea tures and character iza tion of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Abstract: Mark Twain is a famousAmerican realisticwriter.Hismasterpiece“The Adventures of Huck leberry Finn” published in 1884 p resents a vivid p icture of American society in the 19th century.In th is novel, he described the journey of a w h ite boy w ho helped a renaw ay slave to gain freedom.The story, narrated in first person and w ritten in colloquial style, reflectsM ark Tw ain’s critical attitude tow ard the slavery.Key words: Mark Twain;Huck;Jim;slavery
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先后于1876 年和1884 年发表了他最成功的两部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两部小说是了解马克·吐温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成熟过程的主要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自1876 年出版后一直是儿童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在这部小说中马克·吐温维妙维肖地再现了密西西比河上一个小镇生活的各个侧面, 把生机勃勃的儿童心理同陈腐刻板的生活加以对照, 成功地塑造了汤姆这个热爱自由, 追求生活乐趣的真实的儿童形象。小说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饶有趣味。这是马克·吐温创作的一个新发展。然而与它的姊妹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相比《,汤姆·索亚历险记》无论是在艺术手法还是思想深度上都略逊一筹。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 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作品, 如今已成为现代美国小说中的经典作品。海明威曾这样评价这本书“所有现代美国文学, 都起自马克·吐温的一本叫做《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书。这是我们中间最好的一本书”。海明威之所以给予这本书如此高的评价, 是因为小说从语言文体, 描写对象到主题内容都显示了马克·吐温艺术写作水平和思想发展的新高度。
与《汤姆·索亚历险记》相比, 本书最明显的变化是叙述角度的改变。《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的, 是作者以其成年人的口吻来讲述的儿童故事。而哈克的故事却是他自己讲的。在小说的第一段中, 哈克就像跟读者谈话一样说道: “你要是没有看过《汤姆·索亚历险记》那本书, 就不知道我是什么人;不过那也不要紧。那本书是马克·吐温先生作的, 他基本上说的都是真事。也有些事情是他胡扯的, 可是基本上他说的还是真事。”[1]作者用第一人称, 让哈克贝利说着当地的方言土语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这使他的经历更加真实可信, 入木三分, 也使这部小说在语言上冲破了欧洲文化的束缚, 使美国英语以其鲜明的特点登上了文学舞台,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比《汤姆·索亚历险记》更胜一筹, 不仅仅在于口语体语言的应用, 而且在于马克·吐温使小说摆脱了一位14 岁少年有限的词汇所带来的感受和观察深度上的局限, 在反映事物的广度和深度上大大前进了一步。这便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超过《汤姆·索亚历险记》最明显的地方。
首先选择哈克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本身就是一种突破, 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说汤姆快快活活, 爱捣蛋, 然而总是一个显得可爱的平常的孩子, 那么哈克就是个天生的无法无天的家伙。哈克从小没有受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 是真正的放荡不羁的角色: 肮脏, 缺乏管教, 几乎
不识字, 语言粗鲁。他整天东游西逛, 对长辈的说教不屑一顾, 总是渴望跑到无人管束的地方去, 总是想摆脱文明社会的束缚。在小说的第一章, 哈克讲道:“道格拉斯寡妇拿我当她的儿子, 说是要给我受点教化。可是因为那寡妇一举一动都很讲究规矩和体面, 实在太闷气, 在她家里过日子可真是一天到晚活受罪;所以我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偷着溜掉了。”[1]好心的道格拉斯寡妇和沃森小姐出于同情收养了可怜的小哈克。她们费尽心思, 企图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道德模式改造哈克。她们迫使他学文识字, 信奉上帝, 努力成为一个能被社会接 受的体面人。但这种所谓文明社会的生活方式却束缚了一个生气勃勃的少年的思想和活力, 压制了他自由的天性。哈克无法忍受这种生活, 最后只能弃而远之。同样, 小说结束时斐尔普斯太太想收哈克做干儿子, 让他受教化。但是哈克受不了那种所谓的文明生活, 决定再次出走, 周游各地。如果说汤姆的出走是反对溺受, 那么哈克的出逃则表明了他与文明社会的对立。马克·吐温在小说中所描绘的这个小镇上, 人们有着小地方主义的保守和偏狭。一切现行的价值观都是不容置疑的;社会等级、蓄奴制等既然是存在的, 也都是合理的;信奉上帝、温雅体面的都是有教养的好人, 反之则无法被社会接受。而哈克则恰恰是这样一个与现行准则完全相悖的孩子。他比汤姆更复杂。由于他是个彻底没有教养的孩子, 他与表面上温文而雅的上流社会的对立更明显。马克·吐温以他作为小说的主人公, 赞扬他内心的善, 无疑是对当时美国乡镇社会的有力批判。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反映的社会背景, 是这部小说发表时的30 年前。马克·吐温创作这部小说时, 虽然蓄奴制已从法律上被废除, 但黑人的地位仍然极其低下, 种族歧视严重存在, 广大黑人仍处在被奴役、被迫害的地位。而这部小说却以帮助黑奴逃跑为主线, 大量描写了白人孩子哈克和黑奴吉姆之间同舟共济结下的友谊。其中哈克在帮助黑人吉姆逃跑的问题上同自己良心的斗争以及他反对蓄奴制度认识的不断提高是本书最动人的部分。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 哈克讨厌资产阶级虚伪、刻板的生活方式, 同汤姆一起追求浪漫的冒险 生活。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哈克已远远超过这样的要求。他不仅自己渴望自由, 还积极帮助黑奴吉姆获得自由。然而由于哈克毕竟只有13 岁, 也由于他潜移默化中或多或少接受着社会的影响, 他一方面仍然从旧的道德标准出发评判好坏善恶, 另一方面又希望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行事, 遵从自己的道德感觉而不是社会的道德标准。因此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 对吉姆态度的变化, 也是一个充满斗争的矛盾过程。一开始, 哈克就像当时一般白人那样对待吉姆。他时常戏弄吉姆。后来他发现吉姆诚挚无私, 是个“挺好的黑人”。他在思想认识上迈出了一大步。所以在捉弄吉姆之后,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 哈克终于越过了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种族界限;“打定主意去向一个黑人低头认罪”, 而且“后来一辈子也没有为这件事情后悔过。”[1]从此他和吉姆成了知心朋友。
哈克认识冲突的高潮发生在写信向华森小姐告发吉姆行踪的前后。虽然哈克和吉姆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但是社会、家庭的种族偏见对他深有影响。帮助黑奴的内心愿望和压迫黑奴的社会势力在小哈克的头脑中形成冲突, 搅得他无法安宁。从世俗的眼光来看, 帮助一个被追捕的黑奴逃跑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吉姆越接近自由, 哈克的内心越觉得不安。他决定写信告发吉姆的行踪。但当他想起他们共同逃亡的经历, 想起他们在患难中结下的友谊, 他感到“左右为难”。最后他“琢磨了一会儿, 好象连气也不敢出似的”, 随后才对自己说:“好吧, 下地狱就下地狱吧, ”[ 1 ]接着就一下子把信扯了。哈克的思想斗争取得了胜利。用马克·吐温的话说:“健全的心灵与畸形的意识发生了冲突, 畸形的意识吃了败仗。”在这里,“畸形的意识”是奴隶制的反动宣传对儿童的影响, 而“健全的心灵”正是马克·吐温不论种族、肤色,人人平等的理想。很明显马克·吐温在这部小说中对有争论的黑人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马克·吐温非常同情处于奴隶地位的黑人。他笔下的黑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理想, 他们没有奴隶相, 而是独立的人, 有许多优秀品质。本书中的黑奴吉姆就是马克·吐温塑造的这样一个成功形象。吉姆勇敢坚强, 忠诚无私, 是向往自由的黑人形象。虽然他是奴隶, 但他并不因为自
己是奴隶就卑躬屈膝, 逆来顺受, 听凭命运摆布。他始终保持独立的思想, 向往自由的生活。他不承认奴隶制是天经地义的, 他想逃到自由州去工作, 以便将来赎出老婆孩子, 过上自由的生活。作者借哈克的口说道:“我相信他惦记着家里人也是跟白种人一样的。”[1]不分种族、肤色, 人人都有享受自由幸福生活的权利是马克·吐温民主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吉姆向往自由, 在“逃往自由”这个共同目标上, 他与哈克同舟共济。在逃亡途中, 哈克掩护他, 他也百般照顾哈克。他甚至冒着牺牲自由的危险留下来服侍哈克。他对哈克的关怀体贴绝不是奴隶对主子的侍奉, 而是朋友之间的互助, 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他们在患难中冲破种族和社会地位的森严界限, 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吉姆虽算不上英雄, 却表现了一种英雄主义。马克·吐温把一个被人追捕的黑人逃奴塑造成一个品格高尚的高大形象包含了对社会的的尖锐讽刺和批判。
从表面上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描写了一次充满危险的旅行。实际上这部小说已远非单纯的少年冒险故事。它触及了美国当时最敏感的种族制度, 迫使读者去思考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 在宣传种族平等方面有了新的意境和深度。
[参考文献]
[1]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2]王长荣.现代美国小说史[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3]兰·乌斯比.美国小说五十讲[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6.[4]虞建华.20 部美国小说名著评析[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9.
第二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孩子哈克帮助黑奴吉姆摆脱被奴役、被出卖的命运的故事,塑造了哈克这样一个与文明社会呆板的社会规范格格不入,保持了正直、善良、纯朴的天性,头脑清醒、聪明,天真可爱、追求自由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哈克蔑视文明世界的法律和世俗观念、厌恶种族歧视、同情黑奴命运的叛逆性格.揭示了美国社会种族歧视道德观念和蓄奴制度在哈克幼小心灵里的积淀与他天性的正直、善良性格发生的激烈冲突,哈克的叛逆性格正是在这种激烈的思想冲突中形成并走向成熟的.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杰出的成就.哈克是一个被所谓的“文明社会”称作“叛逆”的家伙,然而他的天性却是友好而诚实的.他的双重性格是他骨子里的传统思想与天真无邪的天性进行斗争的结果.哈克同时也是一个逃避现实主义者.马克吐温被称为美国文学史上最知名人士之一,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擅长写具有讽刺意义的小说。其交友甚是广泛,迪士尼、魏伟德、尼古拉·特斯拉、海伦·凯勒、亨利·罗杰诸君,皆为其友。他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纳称他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他是美国乡土文学的集大成者,海明威曾经说过“一切当代美国文学都起源于马克·吐温一本叫《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书”。他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1]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本书出版以后,令他成为更著名的伟大美国作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续集,严肃的气氛比后者更为浓厚。这书成为了美国大部分学校的必修书,因为哈克放弃服从规矩,而很多这样年龄的人正是这样想(哈克的故事背景为还有奴隶制的1850年代)。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又名《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顽童流浪记》)是马克·吐温一部重要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就跟大家见面的哈克贝利·费恩。
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他为了逃脱被主人再次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
他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一部美国名著,无论从社会内容、思想意义,还是从艺术风格、语言技巧方面考虑,都是一部伟大的小说,永远散发出“非常清新”的“青春气息”。他被称作美国文学界的林肯。
一位伟大的作家,一位优秀的演说家。
代表美国文学的世界一流作家。
他是怀有赤子之心的勇士,亦是仗义执剑的骑士。
第三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作者马克·吐温(1835---1910),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这是继《汤姆·索耶历险记》之后的又一部描写儿童历险的小说。这两部姐妹篇堪称马克·吐温的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耗时八年,写的都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当然没有任何著作是完全真实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也虚构了情节、夸大了事实。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汉尼伯镇和密西西比河沿岸,那是马克·吐温生活了14年的地方,那里富有生命气息的河流、岸边的自然景色、童年的伙伴、镇里各种的人以及发生的事,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我认为这是一本带有很强自传性的小说。这部小说耗时八年,由此可见作者马克·吐温这本书的执着,对写作的执着。所以这本书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方面都相当成熟,可以说是马克·吐温的最优秀作品。
马克·吐温不仅是美国的著作家,还是有名的幽默家,这点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也有体现,读后感《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书中在哈克逃亡的路上遇到了自称“国王”、“公爵”的两个骗子,虽然两人的骗术并不高明,但是黑人吉姆还是上当了,可是哈克确心知肚明,一路上通过几人夸张的表演骗了不少的钱。我没有像马克·吐温那样的文笔,所以并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上初中,也曾经被书中所描绘的生活深深吸引过,那种自由放荡的生活仿佛成了我心目中的“人间仙境”,可那是不可能的,那只是像书中哈克和汤姆那样的孩童的幻想罢了。在看到书中导读时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在市面上读的都并不是原稿,都只是马克·吐温手稿的后五分之三,这使我相当惊讶,因为当你读书的时候并不觉得少了什么,这也使我相当好奇那五分之二的内容是什么,希望什么时候有幸能读一读那五分之二的内容。
说句老实话,我看了哈克的种种历险却并不觉得有多么的精彩,感觉比《鲁宾逊漂流记》差远了。《鲁宾逊漂流记》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环境都要离我们的生活更远的多,作者能够更加天马行空的构思很多有趣的东西,反正我看的是很有趣的。也许因为我并不了解哈克所处的环境,对美国的历史和文化并不了解得很深入,难以领略作者隐含在文字之下的东西,也许还要再读几遍?
有人认为该小说是一部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品,但马克·吐温本人并不承认,他在前言中提到“这本书根本不是写给孩子看的,只有成年人才能看得懂它,它是专门未成年人写的。”这多么具有讽刺意味啊!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的马克·吐温,一个带领着大家在文学上打了一场南北战争的伟人,他的作品竟然被评为儿童文学作品。我自认文学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旨还是稍有领悟:反种族歧视、批判罪恶的蓄奴制是小说的基本思想。
当然这部小说也存在明显的局限。如将一个反蓄制的英雄放在一个14岁的孩子身上,将以叶扁舟作为避风港,将吉姆的解放寄托在沃森小姐的一纸赦免令……凡此种种,表现了马克·吐温不满现实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一部可读之书,你不仅可以领略书中朴实的修辞,还可以领略美国蓄奴制给黑人同胞带来的疾苦,还有一个正直孩子的心。
第四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习题
五年级课外阅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
1.《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 国 著。
2.马克·吐温是幽默大师、小说家,也是著名。主要作品有:、等。3.《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主要描写主人公 和 的流浪故事。
4.德克萨斯大学英文教授雪莉·费舍尔·费什金撰文指出,马克·吐温曾被誉为“美国的塞万提斯”、、、、“美国的拉伯雷”。
5.2006年,英、美、澳文学界、出版界及著名媒体,通过不同方式评选出最受作家、文学家与广大读者喜爱的“世界十大名著”,美国仅有一本入选,即,理由是这本书是“ ”。
6.这部书里使用了好几种方言:密苏里州的 ;西南部边缘地区极端 ;派克郡的 ;还有最末这一种方言的四个变种。7.汤姆把强盗团伙定名为。
8.哈克贝利逃到杰克逊岛避难,在岛上他无意中遇见了。9.哈克贝利和吉姆掉到河里后,哈克被 救起。
10.哈克贝利收留了狡猾的骗子 和。
二、选择题。
1.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塑造了一个追求自由的黑奴形象,他的名字是()。
A 汤姆 B 吉姆 C 哈克 D 安娜 2.在强盗团伙中()当了队长。
A 汤姆·索耶 B裘·哈泼 C本·罗杰斯 D小托米·巴恩斯 3.哈克贝利·费恩被()收养做儿子。
A沃森 B玛丽 C道格拉斯
4.汤姆和“我”把盗贼藏在洞里的钱财寻摸到了,我们各得()块钱。A 3000 B 4000 C 6000 D 5000 5.汤姆·索耶管那些猪仔叫做“大块头”,管萝卜青菜叫做()。A珠宝疙瘩 B萝卜青菜 C蔬菜大王
6.有一回,汤姆派一个孩子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棍,在城里到处转悠,他管这火棍叫做()。
A火炬 B广而告之 C燃烧的火棍 7.哈克贝利冒充()设计救出吉姆。
A国王 B公爵 C汤姆
8.哈克贝利决定要到()(地方)去过漂泊不定的生活。
A蓄奴区 B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 C费尔普斯农场 9.()热情的提出要收养哈克贝利,但被拒绝。
A华森小姐 B道格拉斯 C费尔普斯太太 10.《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本书所描写的时代,最迫切最严重的问题是()。A蓄奴制和种族歧视 B逃难 C反抗压迫
11.本书是最优秀的“世界儿童惊险小说”之一,它曾被美国电影界()次搬上银幕,达到了马克·吐温现实主义艺术技巧的高峰。
A 三 B 五 C 六 D七 12.这本书采用第()人称的叙述方式去刻画人物形象的。
A 一 B 二 C 三
13.本书以儿童冒险经历为线索,透过()的眼睛描写资产阶级生活方式。A汤姆 B吉姆 C哈克贝利 D华森小姐
14.美国小说家()称颂《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我们所有书中最好的一本书。
A堂吉诃德 B浮士德 C哈姆雷特 D海明威 15.哈克要逃离()社会的虚伪与腐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A文明 B黑暗 C上流
三、简答题。
1.《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他出身寒微,心系下层民众,受到敬重,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请说说你喜欢的故事情节,并说说理由。
2.说说哈克贝利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件事可以看出?
3.《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美国 马克·吐温
2.演说家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傻瓜威尔逊》《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
3.哈克 吉姆
4.美国的荷马 美国的托尔斯泰 美国的莎士比亚 5.《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美国最伟大的小说 6.黑人方言 俚俗方言 普通方言 7.汤姆索耶帮 8.黑人吉姆 9.商人
10.国王 公爵
二、选择题
1-5 B A C C A 6-10 B C B B A 11-15 D A C D A
三、简答题
略
第五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作品,中学的时候曾经学过《竞选州长》的课文,他的语言特点幽默、诙谐和滑稽,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这次读到是《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全译本,不是儿童读物的节选本,更能全面的领略全书的风采。
这本书描写的背景是1850年前后的美国,哈克是十三四岁的儿童,他被寡妇收养去学校学习,他的爸爸是个酒鬼,只知道喝醉后打哈克,还不允许他去上学,哈克不能忍受这样的生活,就制造了自己被杀害的假象,偷了小划子逃去了杰克逊岛。在岛上遇到了黑人吉姆,他不想被人卖做黑奴,同样也是逃出来的。两个同病相怜的人想逃出蓄奴区,他们乘木筏漂流,在河上和陆地之间生活,遇到了骗子“国王”和“公爵”,他们骗了很多钱,骗子甚至卖掉了黑人吉姆,哈克揭穿了骗子,并去营救吉姆,遇到了同样喜欢冒险的汤姆,根据吉姆原主人华岑小姐的遗嘱,其实吉姆早已获得自由。费尔普斯太太热情地提出要收养哈克,但是哈克已经决定要到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去过漂泊不定的自由生活。哈克是个聪明、善良、勇敢、有正义感的少年,也曾有告发黑人吉姆的想法,但是后来决定帮助他获得自由。
马克吐温的描写十分细致,故事中人物的对话,甚至自然景物和动物的描写都是很细致的,让人感觉十分真实。这本书适合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孩子阅读,书的字体比较小,内容很长,利用闲暇时间来读,我也读了一周多才看完,太小的孩子可能没有耐心或者没有兴趣将这本书读完。越越现在二年级,没有让越越读这本书,名着是值得细细来读的,等越越适合的年龄再读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