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是一项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需要学校教育的努力、家庭教育的配合、社会教育的规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两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相辅相成,缺少哪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如;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近些天来,我在**乡中小进行了一次抽样家庭教育的社会调查,发现了不少问题,让人值得思考。
一、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乡学校的中学和中心小学在九十年代合并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另有7所村小。我在调查的几所学校里,询问了一些情况,并对中学各年级学生作了份问卷调查。我的问卷共发出162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调查了该校各年级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和对家长、学校教育的看法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现状。
二、调查情况
1.学生情况。我对每一份问卷都认真地看了一遍,65%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0%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5%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且我还发现,在学习目的一题中,对于毕业后的打算,有选择读高中或中专,有选择就业和没有考虑的。而对务农的打算极少。在学习态度一题中,大部分学生能回答认真完成作业,课堂认真听讲,但有少数的学习认为有些老师课上得不好或听不懂老师的课。对老师的看法60%的学生认为老教师的讲课方法古板,不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年轻老师工作欠认真负责,和学生交流得少等等。40%的学生觉得家庭教育很不得当,望子成龙的封建观念依然存在,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2.家长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学历层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占63.5%,小学以下占36.7%。父母亲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父母亲外出务工、农民或从事个体劳动者的比例约占其学生父母亲总数的63.27%。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在调查中还发现许多家长认为有了钱才是孩子最大的幸福,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诸如孩子父母长年外出打工,只好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看管。有些父亲或母亲单独外出打工的占有很大比例,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又当爹,又当妈,上有老下有小,农活家务一大堆,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很难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更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较低,认为高中和大学高额学费不如让孩子早点学习电工、修车、焊工等专业技能。
三、调查分析
1.受传统观念影响,教育方法不当。每位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才,希望子女胜过自己,但不少父母既不懂孩子心理,又不了解青少年成长的规律,更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有的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有的则根据父辈教育自己的办法教育孩子,教育手段粗暴,使孩子感到压抑,无所适从,因此产生逆反心理。调查中,85%的学生挨过父母或其他长辈的训斥,15%的经常被父母打骂。
2.主动与学校联系共同教育的家长少。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相当关心,但与老师的联系极少。在调查中60%以上的学家从未主动打电话给班主任或学校联系,25%的家长从未专程到学校与老师进行交流。因此家长与学校缺乏很好的理解与沟通,同时也缺乏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单一,不少家庭教育苍白无力。
3.身教重于言教的家庭教育观念得不到落实,部分家长行为缺陷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提升。如家长吸烟、讲粗话、赌博、不讲卫生、不爱看书读报、看黄色录像等等,他们只图自己娱乐而放松了对孩子的监管,毫不避讳地将一些在孩子这个年龄不应知道的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和不拘小节的生活坏习惯展现在孩子面前,很容易被关于模仿的孩子仿效,其教育结果可想而知。
四、调查存在的问题
从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家长)来看:
(一)许多家长都能意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希望构建民主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并做出了不少努力。由于缺乏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单一,不少家庭教育苍白无力。
(二)一些家庭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带来新的问题。不少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较高,重分数,重功利,忽视对子女道德、人格、心理和良好习惯的教育引导。
(三)存在问题学生,这大都与问题家庭和家庭教育的缺陷直接相关:离异、单亲、暴力、重男轻女、贫困、父母文化素质低;一些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方法不当;外出务工家庭放松
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的价值观发生扭曲,给子女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这都是问题学生产生的不良背景。
(四)家长重视与子女的沟通,但沟通时间较少,缺乏沟通的技巧。家长与学校缺乏有效沟通,未能形成教育合力。
从家庭教育的组织、管理和引导来看:
(一)各级各类家长学校的数量不少,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家长学校都能发挥应有作用,但也有少数家长学校以家长会代替家长学校,很少开展活动,并且教学形式单
一、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无法担负起传播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方法,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的重任。
(二)缺少专项经费,使现有的各种家教组织和网络发挥的作用受到一定制约。
(三)目前**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的专刊、专栏不多,缺少一些可供孩子参与实践的栏目。
(四)缺少具有一定规模、影响力较大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实践基地,许多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可去之处太少。
(五)留守流动儿童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监护人要切实发挥作用。
五、对策与建议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在注重对孩子智力投资同时,还是加强精神方面教育,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学习。作为农村孩子的家长,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从小培养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亲,而且孩子在家里与母亲的关系较为亲密,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因此,母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一是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的限制,二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因而又导致了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家庭教育的劣势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给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麻烦,这是近几年家教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教效果。为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
1、学校教育要通过参观访问、“榜样”报告、游览山河、实践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社会知识。
2、建立典型后进生的个别教育档案,实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
3、针对家教存在的问题,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学校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中的家长与孩子同台表演等。
4、家长应是儿童的第一任心理辅导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细微变化,从孩子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四)建立农村家教组织网络。在县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有了一定基础,但在农村家长学校有名无实,没有发挥作用。因此,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推动创建各类家庭教育组织,如:农村留守流动人口家长学校、暑期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咨询站等。要积极培养农村家庭教育骨干,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家教工作队伍。要依托阵地,积极推广成功家长特别是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典型和经验,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有感染力的主题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农村向家长传授家长教育行为规范,传授如何营造温馨和睦、民主宽松、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的经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长观,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水平。
(五)扩大宣传,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推进家庭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作用。开办家教园地、父母之友、家长课堂等家庭教育专题、专栏节目,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与社会相适应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以及“以德育人”、科学育人的理念,使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的家教方法走进千家万户。通过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实践类活动,如亲子活动、家庭运动会、家庭艺术节、孝敬父母好儿童、教子有方好家长报告会等等,使家庭教育实现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统一。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是一项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需要学校教育的努力、家庭教育的配合、社会教育的规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两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相辅相成,缺少哪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如;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近些天来,我在**乡中小进行了一次抽样家庭教育的社会调查,发现了不少问题,让人值得思考。
一、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乡学校的中学和中心小学在九十年代合并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另有7所村小。我在调查的几所学校里,询问了一些情况,并对中学各年级学生作了份问卷调查。我的问卷共发出162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调查了该校各年级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和对家长、学校教育的看法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现状。
二、调查情况
1.学生情况。我对每一份问卷都认真地看了一遍,65%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0%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5%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且我还发现,在学习目的一 题中,对于毕业后的打算,有选择读高中或中专,有选择就业和没有考虑的。而对务农的打算极少。在学习态度一题中,大部分学生能回答认真完成作业,课堂认真听讲,但有少数的学习认为有些老师课上得不好或听不懂老师的课。对老师的看法60%的学生认为老教师的讲课方法古板,不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年轻老师工作欠认真负责,和学生交流得少等等。40%的学生觉得家庭教育很不得当,望子成龙的封建观念依然存在,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2.家长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学历层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占63.5%,小学以下占36.7%。父母亲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父母亲外出务工、农民或从事个体劳动者的比例约占其学生父母亲总数的63.27%。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在调查中还发现许多家长认为有了钱才是孩子最大的幸福,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诸如孩子父母长年外出打工,只好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看管。有些父亲或母亲单独外出打工的占有很大比例,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又当爹,又当妈,上有老下有小,农活家务一大堆,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很难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更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较低,认为高中和大学高额学费不如让孩子早点学习电工、修车、焊工等专业技能。
三、调查分析
1.受传统观念影响,教育方法不当。每位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才,希望子女胜过自己,但不少父母既不懂孩子心理,又不了解青少年成长的规律,更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有的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有的则根据父辈教育自己的办法教育孩子,教育手段粗暴,使孩子感到压抑,无所适从,因此产生逆反心理。调查中,85%的学生挨过父母或其他长辈的训斥,15%的经常被父母打骂。
2.主动与学校联系共同教育的家长少。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相当关心,但与老师的联系极少。在调查中60%以上的学家从未主动打电话给班主任或学校联系,25%的家长从未专程到学校与老师进行交流。因此家长与学校缺乏很好的理解与沟通,同时也缺乏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单一,不少家庭教育苍白无力。
3.身教重于言教的家庭教育观念得不到落实,部分家长行为缺陷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提升。如家长吸烟、讲粗话、赌博、不讲卫生、不爱看书读报、看黄色录像等等,他们只图自己娱乐而放松了对孩子的监管,毫不避讳地将一些在孩子这个年龄不应知道的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和不拘小节的生活坏习惯展现在孩子面前,很容易被关于模仿的孩子仿效,其教育结果可想而知。
四、调查存在的问题
从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来看:
许多家长都能意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希望构建民主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并做出了不少努力。由于缺乏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单一,不少家庭教育苍白无力。
一些家庭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带来新的问题。不少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较高,重分数,重功利,忽视对子女道德、人格、心理和良好习惯的教育引导。
存在问题学生,这大都与问题家庭和家庭教育的缺陷直接相关:离异、单亲、暴力、重男轻女、贫困、父母文化素质低;一些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方法不当;外出务工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的价值观发生扭曲,给子女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这都是问题学生产生的不良背景。
家长重视与子女的沟通,但沟通时间较少,缺乏沟通的技巧。家长与学校缺乏有效沟通,未能形成教育合力。
从家庭教育的组织、管理和引导来看:
各级各类家长学校的数量不少,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家长学校都能发挥应有作用,但也有少数家长学校以家长会代替家长学校,很少开展活动,并且教学形式单
一、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无法担负起传播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方 法,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的重任。
缺少专项经费,使现有的各种家教组织和网络发挥的作用受到一定制约。
目前**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的专刊、专栏不多,缺少一些可供孩子参与实践的栏目。
缺少具有一定规模、影响力较大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实践基地,许多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可去之处太少。
留守流动儿童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监护人要切实发挥作用。
五、对策与建议
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在注重对孩子智力投资同时,还是加强精神方面教育,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学习。作为农村孩子的家长,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从小培养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亲,而且孩子在家里与母亲的关系较为亲密,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因此,母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一是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的限制,二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因而又导致了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家庭教育的劣势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给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麻烦,这是近几年家教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教效果。为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
1、学校教育要通过参观访问、“榜样”报告、游览山河、实践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社会知识。
2、建立典型后进生的个别教育档案,实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
3、针对家教存在的问题,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学校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中的家长与孩子同台表演等。
4、家长应是儿童的第一任心理辅导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细微变化,从孩子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建立农村家教组织网络。在县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 构、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有了一定基础,但在农村家长学校有名无实,没有发挥作用。因此,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推动创建各类家庭教育组织,如:农村留守流动人口家长学校、暑期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咨询站等。要积极培养农村家庭教育骨干,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家教工作队伍。要依托阵地,积极推广成功家长特别是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典型和经验,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有感染力的主题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农村向家长传授家长教育行为规范,传授如何营造温馨和睦、民主宽松、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的经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长观,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水平。
扩大宣传,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推进家庭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作用。开办家教园地、父母之友、家长课堂等家庭教育专题、专栏节目,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与社会相适应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以及“以德育人”、科学育人的理念,使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的家教方法走进千家万户。通过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实践类活动,如亲子活动、家庭运动会、家庭艺术节、孝敬父母好儿童、教子有方好家长报告会等等,使家庭教育实现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统一。
第三篇:青少年家庭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既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前提。为了总结家庭教育工作的新进展和新经验,研究家庭教育的新现象和新问题,霸州市教育局家教管理服务中心于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在霸州市区10所中小学所辖范围内,开展了规模较大的家庭教育状况的专题调研,以期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市家庭教育的状况,讨论家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观察、访问和座谈等形式,主要围绕青少年家庭的结构情况、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法以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方如何有机结合等方面展开,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余份,比较全面、详实地了解了我区青少年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调研结果:
(一)家庭基本情况
1.家庭成员构成情况。家庭成员是指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家长、孩子以及家庭其他成员。家庭成员结构决定孩子在家庭中生活和受教育的位置。据初步调查统计,我市城区95%的家庭是比较正常和稳定的,问题家庭(包括离异家庭、缺损家庭、不良家庭)数约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4%。绝大多数被调查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
2.家长职业状况和文化水平。家长的职业状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霸州市属新建市,市区大部地区还是农村,既城中村占大部分。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农民、个体工商户大约占60%,工人大约占20%,失业及下岗者大约占5%,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大约占15%。家长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家长学历大专文化以上的约占10%;高中初中生文化学历的约占75%。初中学历一下的大约占15%。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家长的职业层次一致,说明了家长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
(二)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
家庭教育观念反映教育者对教育孩子的基本态度以及对家庭教育方法和措施的认知程度。应该说,家庭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具体实施。当然,家庭教育观念与家庭教育方法之间还有着一定的距离,会因人因时或因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别。
1.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自己的孩子,努力培养后代构成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表明,目前我很少有人把教育孩子看作是法律的限制规定,而认为是作为家长天经地义的道德义务。在认识层面上,几乎人人都认为教育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教育目标上,”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能够自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当然也有极少数家长对孩子处于漠不关心的态度。
2.家庭教育的方向。重视培养孩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共识。教师和家长在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然而,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决定着这三方面教育有着不同的方式方法和重点。在选择家庭教育的重点方面,大多数的家长选择的是品德和能力。对孩子品德的重视,是目前整个社会及家庭的一致要求。过去那种家庭只顾孩子的学业而不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的倾向得到了认识和扭转。在这里,至少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上出现的重智轻德倾向并非出于家庭或家长的本意,而是与应试教育中的某些弊端有紧密关联。
3.家庭教育的期望值。热心于对孩子的智力投资,希望孩子尽快成才,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社会期望。这些社会期望主要表现为学历期望和职业期望两种形式。总的看来,父母亲对孩子的期望的平均值都大大高于现实,其共同点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将来能超越自己的现在水平,处于社会的较高层次。同时也存在部分家长希望孩子能自己取得温饱即可的思想。
4.家庭教育的方法。我们主要是从作为教育者的家长和作为被教育者的孩子两方面展开问卷调查的。关于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近年来也有了较大的改进。其中,很多家庭开始采用较为科学民主的方式。过去是训斥和打骂的多,说理引导的少;而今通过家长们的揣摩和学习,情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方面,在孩子犯错误时,约30%的家长能采取循循善诱,说理的教育方式;说理为主有时也训斥和轻微打骂的占70%,说明大多数家庭中仍存在打骂的教育方式,同时半数家庭中的青少年基本默认了此种受教育的方式,虽然约95%的青少年希望家长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自己;80%的家长在孩子有大错的情况下打孩子,表明了家长教育方式上的”望子成龙”和”独生宝贝”的矛盾心态,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最实在”的方式-”打”;而主要靠训斥和打骂的约占10%以上;采取严重体罚方式的仍是极少数。另一方面调查显示,60%的青少年在家长打骂时表示顺从家长的意愿,尚有约15%的青少年采取反抗和逃跑来抗议的打骂。而事实上大多数的家庭通过教育,取得了成效;20%家庭反映孩子不听话打骂,没有作用或者是由于方法不当而起到了负作用。
(三)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家庭教育中的不良教育方式。调查表明,当前在部分家庭中尤其是问题家庭的家长因为在处理不好生活问题的同时也不能正确地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呈现出以下七种不良教育方式:
一是恶性循环型:父母本身行为不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品行习惯。
二是冷落受气型:由于家庭破裂,孩子受冷落或成了出气筒,从而易被社会上的恶习所吸引,自暴自弃或逆反攻击别人。
三是简单粗暴型:由于父母文化素质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遇到孩子犯错时,多采取打骂,使子女无所适从,容易流浪社会,出现各种行为问题。
四是娇惯溺爱型:由于无止境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容易使孩子形成贪婪、懒惰、自私、任性的性格,适应社会能力差,依赖性强,易受坏人引诱,以至走上邪路不能自拔。
五是放任型: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挣钱,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有些家长因处理不好生活问题,都忽视了孩子的教育;还有的父母看到自己管教方法不奏效,无计可施而放任自流。
六是矛盾型:父母间或与祖父母间,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态度不一致,一方管,一方护,孩子利用这种护短心理,说谎,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七是心理虐待型:目前打骂虐待孩子的少了,但由于心理卫生知识的缺乏,心理虐待现象极为严重。一是剥夺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如交友、游戏、自尊等。一切以大人的想法出发,望子成龙心切,逼着孩子学这学那,或盲目地与其他孩子攀比,并常以讽刺挖苦孩子为刺激手段;二是负性心理刺激过强,对孩子猜疑,甚至查看孩子日记、跟踪等,在他们眼里孩子总是不够好。孩子好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的鼓励,久而久之孩子破罐破摔或逆反,成了问题青少年。
2.有心无力,家长教育能力极度缺乏。我们通常认为简单粗暴和放任的教育方式是不良的教育方式,而说服教育是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调查来看,采取简单粗暴教育方式的平均10%,而平均有70%的父母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如果说服教育可以奏效,应该有相当多的孩子不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也就是说,父母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会影响教育效果,但并不决定教育效果,决定教育效果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即帮助孩子和改变孩子不良行为的能力。即使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不能说服孩子,同样会使孩子反感。因此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父母教育能力就非常重要。在本次调查中,通过一些座谈我们看到,父母教育能力的缺乏还表现在了解孩子的能力、协调与孩子关系的能力、评价孩子的能力、保护孩子的能力等等诸多方面。
在了解孩子的能力方面:对孩子不了解便无从教育,而有的家长直到孩子出了事才知道孩子做了些什么。正是父母缺乏了解孩子的能力,不能“对症下药”,没有使教育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在协调与孩子关系的能力方面:在家庭中,父母不会协调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利用长者权威凌驾于孩子之上的情况存在,这对处于青春期、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十几岁的未成年人来说实在难以接受。
在评价孩子的能力方面:许多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对孩子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眼睛只盯着他们身上的问题,只看到孩子的毛病,整天指责孩子的不是,而看不到哪怕是一点儿的优点和可以利用的积极因素。久而久之,孩子所受的劣性刺激太多了,而得不到良性的激励,逆反心理油然而生,身上的问题更是被强化,甚至”破罐破摔”,直到触犯法律。在保护孩子的能力方面:保护未成年的孩子是父母的天职,在这方面父母能力的欠缺,很容易使孩子到社会上寻求保护,被坏人教唆。父母的失职,把孩子推进了”黑社会”。
父母教育能力的缺乏,可以说是家庭教育失败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长期困扰大多数家长的问题之一。
3.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面的问题。自199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颁布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面也相应的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在法律法规的具体实施上存在相当的困难。如当今社会各种传媒过多的上演各种暴力行为以及出版不健康的书刊、杂志,开放无证网吧等非法游戏场所,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家长普遍反映强烈;而教育、公安部门等维权组织在目前都只能以说服教育为主,无法采取变更监护权等具体措施,这些都是法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和障碍。
二、调研启示
在获得以上资料和数据基础上,我们还得到如下几点启发:
(一)家庭教育动力充足,但家长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有待改进
目前的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培养好独生子女。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给家庭教育的智力投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新生一代的年轻父母,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往往还善于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以求得最佳的效果。诚然,能够教育加之愿意教育构成了家庭教育的强大动力,但并不等于说他们就具备了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和全部知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最有效和最佳的途径就是间接教育孩子的父母,塑造孩子的家庭环境。教育家长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尊重和理解是开启“心灵的钥匙”。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很快,对家长的信赖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减弱,更多的是追求朋友间的信任,这就要求家长多以朋友的身份,同感的心态去关爱孩子,说孩子关注的内容,谈孩子流行的话题,在浅移默化中引导孩子,反对简单说教,更不允许简单粗暴的打骂。
建立青少年积极愉快的情绪生活。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友好交往,学会互相关心,体贴的处世之道。注意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多利用周末或节假日与孩子轻松相处,巧妙谈心,做孩子的“心理医生”,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帮助他们解决新的问题。
关爱而不是溺爱。家长不能助长他们在生活上的过分追求,更不能让其感到生活上的高消费是好成绩的回报。父母的爱应该靠给孩子温馨的、做人的真谛、自我锻炼的环境、克服困难的勇气、正当高尚的人生观来体现。
变”堵”为”输”,引导孩子合理发泄不良情绪。家长应了解青少年由于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稳定,遇到挫折发泄时常常不能自控的心态,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当的发泄。可以采取尽情倾诉、引导情绪转移、音乐抚慰等方式。
注意自身形象,增加孩子的信任感。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直接影响受教育结果。有益的做法是家长一方面要加强个人素质和修养,注重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另一方面真诚关注,切忌以旁观者的身份滥施同情,导致不良后果。
(二)对问题家庭青少年的关注刻不容缓
1.加大宣传问题家庭青少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现代家庭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的力度。绝大多数问题家庭的家长之所以不能教育好孩子,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教育孩子,因此,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大问题家庭青少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现代家庭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的宣传力度,从而改变问题家庭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问题家庭家长家庭教育的意识,从根本上改变问题家庭青少年的家庭教育问题。
2.建立问题家庭青少年档案。对每一个问题家庭青少年建立档案,加强对他们学习、生活、心理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细记载。并对问题家庭青少年按不同的家庭问题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制定的教育措施分两类:一类是制定问题家庭家长的教育措施,一类是制定问题家族青少年的教育措施,采取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
3.开办家长学校。开办家长学校,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聘请专业人士和有丰富家教经验的家长为教师,对家长进行定期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这个培训不只是单纯的讲课,而是要在每一次的培训后让参加培训的家长进行一次交流分享,把他们在教育子女中遇到的问题,错误和经验都讲出来,哪怕是几句话、几分钟,让大家共同从教育孩子的实践中学习、借鉴、总结、研究,从而不断提高他们教育子女的能力。
4.创办”爱心门诊”。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较严重这一情况,我们应在每一个学校创办”爱心门诊”,本着对青少年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这一理念,对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用爱心抚慰青少年心灵的创伤,为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生活上的困难。同时,对家长进行个案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加强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社会性网络很有必要。
目前,教育体制改革正在深入发展。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横向联合起来,拓宽蕴藏于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才能更快更好地培养跨世纪一代”四有”新人。
1、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这个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调查表明,凡是品学兼优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默契的;而表现较差的或变坏的学生,大多数由于家庭教育不良和与学校教育脱节造成的。调查表明,优秀生的家庭教育状况都比较好,而失足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则不然,因此,认真做好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十分必要。首先是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家长们的施教手段,并将孩子在校情况向学生家长进行通报,通过家长和老师对教育方式方法的共同探讨,可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有针对性、及时性,使两方面教育形成合力,提高整体教育效益。其次,成立了沟通学校和家庭联系的专门组织机构—家校委员会,并逐渐建立和完善了家校联系制度。家校委员会成员除了学校领导、各年级德育骨干外,其余成员则是来自于社会不同阶层的、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代表。通过家校委员会,让学校及时了解家长的意见,学生在校外倾向性问题。对改进学校教育,尤其是学生品德教育,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实践证明,家校委员会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站、指挥部,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育人的功能,第三,开办家长学校。在家长学校里,家长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老师,通过讲座、辅导、座谈和交流,可以获得平时无法得到的各种知识和信息,以及教育好孩子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2.充分发挥社区在指导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教育专家指出,社区指导家庭教育能弥补许多教育中存在的空白,它针对家庭教育问题提出要求,配合学校和家长所在单位,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干预、教育和指导,为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计划性和艺术性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教育效果。建立比较完善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机构:”一个中心”、”两条线”、”两个系统”。”一个中心”即”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两条线”即教育局和街道办事处,”两个系统”即教育管理系统和家庭研究系统。开展各类型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培训家庭教育骨干,组织家教讲座。同时,成立”社区家教志愿者队伍,特别成立学龄前散居儿童家教志愿者队伍,社区志愿者结合社区实际,利用人员熟、工作便利的有利条件,深入开展各种具有特色的社会指导活动。如举办家长座谈会,让家长畅谈社区志愿者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转变隔辈人教育观念,丰富年轻家长科学育儿的知识。
第四篇:当前城乡家庭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当前家庭教育状况令人堪忧。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家庭教育受到各种观念的冲击,过去人们的那种树大自然直的观念被现在的望子成龙心切的家庭教育观念所代替,希望孩子在自己的管教下成材,恨铁不成钢,可结果往往事愿违。据有关资料显示,犯罪年龄愈来愈低龄化,从各种违法犯罪的案件来看,青少年所占的比例很大,而且,大多数都是因为自身素质差,最
终导致走上犯罪道路的,具体表现在他们文化程度低,法制观念谈薄;沾染不良好嗜好,犯案前都有吸烟、酗酒、赌博等不良嗜好,游手好闲,无事生非,案卷调查显示80%以上的青少年犯罪都是无业人员他们白天浪迹社会消磨时光,夜间结伙寻机滋事,这就体现了大多数家庭的教育失败,因此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式方法是需要研究通过调查了解,我把当前家庭教育现状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溺爱型。许多家长时时、处处、事事管着孩子,就连内衣袜子都是父母洗,别的家务就更不会干,孩子上学离家远点,父母租房子陪读,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除了学习孩子整天无所事事,没吃过一点苦,没得到过锻炼,孩子没有解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孩子养成了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因而在学校里,大扫除成为最让老师们头疼的事,连如何洗抹布都要亲自示范。这部分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容易使孩子在成长期养成不良个性。由于长期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下,一切都有父母在为他们着想,这使得他们不曾经历过磨难和挫折,自身的心理素质得不到加强锻炼,从而使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弱化,对不良思想的抵抗能力下降,各种不良思想便有机可乘。不能正确对待失败,在遇到挫折后,意志消沉,丧失斗志。在遇到不良思想的侵蚀时,自我防范能力下降,直接导致了部分孩子的沦落。
二、潮流型。由于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父母在深感自身压力增大的同时,为使自已的孩子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激烈的竞争,他们更多的是加强对孩子能力和个性方面的培养,如对孩子进行英语、乐器、舞蹈等技能的培训,而相对放松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
三、贫穷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下岗、失业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面对着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家庭中的成人不能不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他们的工作中,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忽视了对成长中的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引导和管教。据调查,现在许多的父母迫于工作的压力而放松了对孩子的管理,特别是对经济不太宽裕的家庭,这一现象尤为突出,比如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夫妇在外打工赚钱,孩子丢给了父母,由于爷爷、奶奶年老体弱,教育观念陈旧落后,管孩子最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就是过份溺爱,要么就是放任自流,从而导致了孩子的沦落。
四、放任型。由于父母文化程度低不会管,让子女长期养成了不良习惯,父母管不了,这样父母对孩子也就失去了信心,不愿管。另一类就是父母离异家庭,孩子无人管,也正是基于家庭缺乏关爱,使一些青少年性格变态,心灵阴暗,悲观厌世。一些孩子脱离家庭监管,经常夜不归宿,行为失控。
五、棍棒型。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能听到这样振振有词的辩解——“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孩子不懂事,当爹妈的自然是要管。”“要说教育孩子,我就是奉行那句话:棍棒出孝子,恩养无义儿。打他,也是为他好,要知道养不教,父之过呀!”“老子打儿子还犯法?”就拿我自己来说,孩子不听话,自己心里非常恼火,恨不得给她一巴掌,其结果常常是努力克制自己据调查。以“打”为主要手段的传统家庭教育方式,在许多家长的观念中仍然根深蒂固,占被调查对象的40%。孰不知,越打孩子的逆反心理越强,甚至和家长对着干,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对生活失去信心。
相对来看,以上几种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比较典型,普遍,具有代表性,有时甚至两种或多种类型同时出现在一个家庭。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家庭教育越来越难,使家庭教育的现状面临严峻的挑战呢?
一是来自学校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偶尔受到其他学生欺侮的有29%,经常的有5%,而且年龄越小越明显;学生中不良行为的排序为:打群架、拉帮结派、欺负弱小同学、早恋、离家出走。由于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喜欢盲目地攀比和追随。经常在不经意间听到学生们在议论谁家的房子大,谁家的车子豪华,谁家的老爸能赚钱,他们很容易受到那部分落后同学的影响,在孩子们心中是非、荣辱观念淡薄。调查显示:学生中倡导和经常出入“三室一厅一吧”的有61%,年龄越大,出入次数越多,而属于单亲家庭的学生有70%以上会经常出入此类场所。
二是来自社区的影响。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和外来文化传播渗透,社会结构和价值观都在发生变化,一部分成人的道德面貌也呈现滑落态势,是使得家庭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根源所在。
社
区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由于社区管理的不完善,某些社区居民鱼龙混杂,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也给家庭教育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消极负面的影响。例如在学校周边的一些网吧,ktv,影视吧等娱乐场所的经营者,为了其经济利益,通过一些不法手段吸引青少年去消费;同样如一些非法的录像厅播放淫秽片,一些不健康的桑拿、按摩、发廊提供色情服务,一些非法网吧,色情暴力影像等,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上非学术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同时青少年利用网络进行思想交流,导致离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机会大为减少,结果造成了道德情感的冷漠。而网络内容传播的超地域性,全球各种不同的文化,特别是东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青少年价值观的迷失与冲突。这些无不对青少年产生间接的教唆和潜移默化的犯罪诱导。特别是年龄尚小,涉世不深,分辨是非能力差的未成年人,根本经不住这样的诱惑,从而使他们想入非非,以身试法,甚至触犯刑律。
怎样才能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四有”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重任。我认为应该先分析孩子自身的特点,寻找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好方法。
孩子正处在人生中学习的最佳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对未知充满好奇,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这些特点有利于他们学到新知识,但是这也使他们容易被不良的事物所感染,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对于主体意识尚未形成的孩子来说这种影响是极深远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被动的防御不良思想对孩子的毒害,远不如努力提高孩子自身的辨别能力和抵抗力。
孩子是社会中最活跃,最有潜力的群体,是社会发展最有生气的动力。他们的思想状况敏锐地反映着社会伦理的发展方向。但孩子的主体意识尚末形成,缺乏主动追求道德人格的能力,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靠成人的引导、熏陶,尤其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家长加强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心理调整和行为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作为一个好家长面对家庭教育这个严峻的问题,我们应积极地面对,分析问题,并在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侍方法。从社会上许多成功家庭教育来看,总结归纳为三个字:“爱”“引”“学”,我认为如果能同时做到这三个方面,基本上可称得上成功的家庭教育,值得广大父母的借签与学习。
“爱”既教孩子学会爱,存着一颗爱心面对我们的生活,面对经过我们的每一个人,即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温暖的活语成一个善意的举动都可能给他人带来幸福的感觉。当我们教孩子学会发自真心的地关心身边的人,无论亲人、朋友或者是萍水相逢的人,给他们带去幸福的同时,幸福也会降临到我们自己身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子女当好表率是为人父母,第一重要的事。同时也要为孩子建立一个爱的窝,父母能够给孩子们的最好礼物就是夫妻彼此相爱,一对相爱父母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安全感,这是家庭的定向和为人父母的天职。身为父母有责任将他们的潜力好地使用、发挥。建立良好的家庭气氛,又为孩子立下了好榜样,言传身教在这种爱的教育下,孩子们渐渐地学会无条件地接纳,彼此相爱的心在他们的里面一天天地成长。同时我们自己也在结婚、生子、育子的实际过程中逐步学习爱的功课,以至我们在享受家庭快乐的同时更加成熟而智慧,从而保持家庭的稳定、和谐、平等,子女才能安心读书,才能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
“引”即是不要过分地溺爱孩子,同时也不应放任自流。过份的保护会伤害孩子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们最需要的是智慧地引导,一心替孩子解决生活中所有困难,只会让孩子变得更依赖我们。父母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引导子女结合实际认识和评价自己就像孩子学习知识、训练枝能一样,需要有意识地学习和实践而不是家长用棍棒代替孩子认识自己。父母要把握好好一对孩子“帮助”的度,既不可包办代替孩子去处理遇到的困境,又不能对孩子的处境不予理睬,冷眼旁观。同时我们作为父母要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洗菜、洗碗、擦桌子、拖地板以及孩子自己的事情等等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让孩子知道父母是怎样汗流满面地工作?怎样绞尽脑筋地挣钱?怎样小心翼翼地用钱,怎样斤斤计较地花销?让孩子体会维持一个家的艰难与不易,明白没有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要因为自己的工作忙碌而谈忘自己首先是作为孩子成长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存在的,既要兼顾好工作,还要珍惜与孩子一起“长大”的宝贵时光,不能把工作作为父亲或母亲忽视关爱孩子成长的借口,加强与子女的交流,了解他喜怒哀乐的缘由,帮助孩子理解来自学校,来自老师的评价要辟免对孩子责备及时做好疏导工作,要知道,未成熟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过度的心理压力会使他们崩溃。而父母的理,支持,全带给他们无限的温暖和成胜挫折的勇气;父母的开导、指导,会带给他们挑战困境的信心和策略。既不急于求成,又不能放任自流。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心理医生,与孩子朝夕相处,特殊的亲子关系,决定了父母对孩子的帮助最贴进孩子的需要,更易为孩子所接受,拥有一对豁达而理智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幸运。我们用最无私,最坚持,最无限的爱陪伴,关注孩子时,从孩子们那天使般明亮的笑声里,我们知道他们是安全的、快乐的、幸福的,而作为父母我们会庆幸,我们的心血没有白费。
“学”即积极引导孩子读书,与孩子共享读书的乐趣。一部好书就是人生的一面镜子,也是净化灵魂的过滤器。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了解人生,认识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和标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父母要积极参与孩子的读书活动和孩子同看一本书,讨论书中的同一个问题。也可以故意和孩子观点不一致,引起争辩,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通过与孩子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成果,营造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的家庭教育环境,从而减少孩子迷恋网络游戏,以及“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风气对孩子的影响。
当然,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因然重要,但学校、社会负面影响,也同样对孩子教育带来难度,这就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的与配合,如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交化市场的管理,以违规和不法经营是坚决予以取缔,政治机关应加大对“黄、赌、毒”的打击力度,相信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人们在家庭教育方面观念全进一步改变,这需要我们广大父母长期共同的学习和探讨。
第五篇:小学高年级家庭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小学高年级家庭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管理好班级,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只在学校了解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也要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这就需要老师也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大部分是通过家访来实现的。通过家访教师同时也可以了解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教育理念,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等等。因此教师必须进行家访。
二、调查的对象
寺坨小学高年级全体学生。
三、调查的内容
1、让老师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了解学生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打下坚实的基础。
2、使家长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看到孩子更多的优点,促使学生和家长进行更有效地沟通。
四、家访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
第二,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三拣四,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
第三,家长忽视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当我们在家访中交谈起这个问题时,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下子又进入另一个误区:希望一下子能解决问题,企图一劳永逸。
第四,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导致孩子有空子可钻,言行不一。
四、解决方法
1、勤家访,架好主桥梁。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容易在教育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家访的重点要放在学生身上,通过与家长谈话,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社会交往情况,以及在家庭做家务中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窥探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通过了解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发现学生的特长,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也让家长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
2、整体策化,实施方案。
开学初,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初步制定家访实施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每学期每个学生老师
家访不少于三次分别是期初、期中、期末),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则按计划进行。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学校与家庭的学习、表现情况,自行申请教师家访,使自行申请与整体安排相结合,既体现了家访的灵活性,又体现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平等关系的新型师生关系。
3、家访谈话要讲究方法。
家访谈话要有方向、有目的,讲究艺术,切不可漫无边际地闲聊。否则,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耗费了家长析热情,使家长对老师的谈话失去兴趣。在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行为表现情况时,不要一味地告状、批评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或只提优点,说好的方方面面。却要以表扬为主,从赞扬的角度切入话题,对学生的缺点却用借桃喻李委婉地指出,通过表扬别的学生在某个方面的优点来提醒家长,让步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的不足,知道今后该朝那个方向努力。这样,不仅在家长面前给学生留了脸面,拉近了师生距离,也使谈话气氛活跃,场面融洽和谐。
4、做好家访记录,及时反馈。
每次家访后,班主任要及时地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把家访过程、家访达成的共识,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并根据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行为表现,结合家访中了解掌握的资料,及时反馈,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
5、常通信,设好交通岗。
书信是班主任设在学生心灵上的交通岗,家长充当家庭交通警察的角色,与班主任共同采取教育措施加以疏导。班主任可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点滴进步随时写信告知家长,家校共同配合教育、督促。如信上讲的是学生存在的问题,家长就亮红灯,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信上说的是学生取得点滴进步,家长就亮绿灯,及时给予表扬鼓励,长期这样,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家访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时,教师通过家访能及时掌握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与建议,全面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积极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自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家访工作,是因材施教全面搞好教学管理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