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四老”科学家

时间:2019-05-12 11:5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航天“四老”科学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航天“四老”科学家》。

第一篇:中国航天“四老”科学家

中国航天“四老”科学家

中国航天有“四老”——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绿)、梁(守槃)

1994年,四老在北京钓鱼台芳菲园,共同领取了李鹏总理为他们颁发的“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任新民——航天科技一院发动机 安徽宣城人,1915年生,男,中共党员,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0年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毕业。1945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留学,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52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1956年8月参加筹建国防部五院的工作,历任总体室主任、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部主任、一分院副院长兼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所长,七机部副部长,航天工业部科技委主任,航空航天部总工程师。航空航天部高级技术顾问,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80年5月在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弹道式导弹的飞行试验中,作为首区总指挥。组织研制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保证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获得成功。

黄纬绿——航天科工二院 导弹

黄纬禄院士是导弹与控制技术专家,我国导弹总体与控制技术元老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航天科技、科工两个集团公司高级顾问。黄纬禄,1916年12月出生于安徽芜湖市。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1943年赴英国实习,1945年在伦敦大学帝国学院攻读无线电专业,获硕士学位。1947年回国曾在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公司上海研究所任研究员。建国后,在重工业部电信局上海电工研究所、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院任研究员。1957年转入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先后任研究室主任、设计部主任、所长、副院长、科技委主任、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总工程师、高级技术顾问。曾当选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代表、全国人大第六届、七届代表。他长期从事导弹武器研制工作,成功地领导我国第一发固体潜地战略导弹、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探索出固体火箭的研制规律,为我国固体战略导弹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填补了我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第一。

梁守槃——航天科工三院 导弹

人物简介:梁守槃,福建省福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导弹总体和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现任航天两大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第二篇:中国航天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将初样产品直接当成正样产品使用,在中国航天史上史无前例。

神舟二号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神舟四号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神舟六号进行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神州八号 2011年11月1日,神州八号飞船发射成功,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执行与天宫一号的首次和第二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为今后空间站的建立打下基础。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成功执行与天宫一号的首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美后第3个自主掌握次自动交会对接的国家,也标志着中国已经初步掌握了自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九号

神舟九号于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载着刘旺、景海鹏、刘洋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分别于6月18日与6月24日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宇航员进入天宫一号生活了10余天,之后飞船于6月29日10时03分在内蒙古顺利着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第4艘载人飞船。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第一次将中国女航天员载入天空。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2012年6月18日执行了自动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中国较为熟练的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及载人航天技术的进一步成熟。

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第一次带活体蝴蝶。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在轨飞行十五天左右,加上发射与返回,其中停留天宫一号十二天,共搭载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6月13日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6月26日回归地球。

第三篇: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讲师团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讲师团人员名单及简介

一、孙万儒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团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工业与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工业生化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酶与酶工程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六项。主要研究利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解决手性药物与手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问题。获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奖多项。2004获得年北京市科普先进工作者和中国科学院科普先进工作者奖励。

(一)改变我们生活的生物技术(适合中学以上学生、公务员、教师与公众)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微生物、动物、植物为我们生产了更多更好的食物和药物,还可以使植物不得病,不生虫子,获得丰收,本讲演涉及生物技术的方方面面。

(二)细菌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敌人(适合小学、中学、公众)

细菌与我们的健康、生活、工业和农业生产、环境、我们的世界有什么关系?你听了这些故事就明白了。

(三)人类与疾病的抗争(适合中学以上学生、公务员、教师与公众)(四)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与生物技术(适合高中以上及公务员)本讲演将对我国的资源与环境状况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对策进行介绍。(五)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适合公务员,教师、大学生)

二、高登义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副团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中国科普作家学会常务理事。我国第一个完成地球三极(指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的人。从事高山、极地和海洋气象科学考察研究,开创了《山地环境气象学》新的研究领域,研究重点在地球三极地区与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个人奖等,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一)极地变化与人类关系(可持续发展)(适合公务员、中学以上知识分子)

1.何谓极地与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的由来,2.极地与华夏子孙渊源,.3.极地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中的作用,4.极地变化与人类关系,5.研究极地气候环境变化与人类关系是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6.全球气候变暖与转冷质疑,7.南北极和谐发展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规律的图片故事。

(二)知天知己其乐无穷(适合公务人员、中学以上知识分子)

1.自我简介;2.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的前沿问题:信息科技时代;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的时代;探索太阳系科学奥秘的时代;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时代;使用洁净能源的时代;合理开发海洋的时代;3.知天知己是实现“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前提;4.从我一生科学实践中谈“知天知己”;5.知己点滴:做一个地球之子。

(三)知天知己笑迎科学人生(适合大中学生)

1.何谓知天知己?2.何谓科学人生?3.以自己的科学人生道路,以自己在南极北极珠峰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考察研究经历,成功与失败的体会,以自己在上述经历中取得的图片来展示:人人都应笑迎科学人生。

(四)知天知己笑迎风雨人生(适合于公务员、职员、大学生)

1.何谓知天知己?2.何谓风雨人生?3.以自己风雨人生的道路,以自己数十年在国内外科学研究、科学探险和社会实践中的风风雨雨经历,以自己的丰富图片来展示,人人应该笑迎风雨人生。

(五)亲近地球三极(适合大中学生)

以自己生动的科学探险图片展示人类如何亲近地球三极的故事及其对于科学人生的启迪。

(六)登山探险中的知天知己(适合探险爱好者)

以国内外登山历史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与教训来科学分析登山探险中的知天知己和基本手则。

(七)南极和北极的故事(适合小学生)

在美丽的南极北极图片中显示南北极风趣的动物故事,从中演绎出人生哲理。

三、徐邦年

空军指挥学院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学会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多次荣立三等功和嘉奖。在国内首次建立飞行安全预测理论和飞行安全评估理论并为空军建立了飞行安全评估体系。获全军院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空军优秀教材一、三

等奖各1项。主持和参加完成《单机空战交互式可视化智能仿真系统》、《歼7E飞机作战使用研究》等9项科研项目,获全军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十余次获空军和学院军事学术奖。

(一)国内外航空武器的发展(适合公务员)

从国内航空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发展航空武器装备应该有的政策和办法;从空中力量的具体飞行特点来看空中力量的正确运用;从发展航空应该遵循的规律来看我们如何加快我国航空的发展。

(二)飞向蓝天

(三)未来空战与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

从未来空战引入四代战斗机的主要特点;无人机;微型飞机;矢量推力发动机;隐形飞机;空中加油;超音速飞行;各种新型战斗机的典型外形;国内外发展新型战斗机的一些办法和规律;我国新型战斗机与国外战斗机的比较。

四、位梦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探险协会国际成员,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是最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作为主要作者之一,撰写了《神奇的南极》丛书中的《南极属于谁》和《冰雪世界的资源》。该丛书荣获第七届中国图书奖,第四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项奖。参与策划拍摄多部南、北极的专题片和电视系列片,获得多项奖励。1995年,作为总领队,率领中国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胜利到达北极点。至今共九次进入北极考察。

(一)南极、北极与人类未来

了解两极!关心两极!研究两极!我们必须树立全球观念,在两极事务中取得发言权和决策权!

五、陈贺能

高级工程师。曾在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任教,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科学仪器研制中心做研究工作,到荷兰专门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里的运动规律,提出过一种新型的离子质量分析器,并与荷兰的学者一起设计过一个专门测定高空中大气污染情况的质谱分析仪器;还参与了激光技术应用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一)一些有创意的清洁能源新构想(适合初、高中学生和非理工科大专生)

本讲座通过大量照片、视频短片和动画,向听众介绍各国及我国科学家所提出的大规模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甚至人体热量等多个新颖构想、多项有创意的新技术和最新探索,(二)科学技术能使人类的生活更美好(针对小学5~6年级和初中1~2年级学生)

世界上存在我们眼睛看不到的光、耳朵听不到的声音、触摸不到的“场”“波”,它们是什么?有什么用?注重向学生介绍这些科技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同时启发他们的想像力,开动脑筋,激发潜能。

(三)细说风的力量,让风为人类服务

这个报告告诉你,只有研究清楚“风的力量与规律”,人类才可以建设摩天大楼跨海大桥,才可以实现航空、航天、航宇。

六、吴瑞华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现担任“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普活动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心理研究所继续教育中心副主任,兼职业技能培训部主任,长期从事中小学学生学习过程和思维能力研究。参与国家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关于《自学辅导研究》的“七五”、“八五”、“九五”规划研究项目,并主持了“十五”规划课题研究项目,对培养中学生自学能力、改善学习方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获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7”无意义图形和学习效率――趣谈心理学对改善学习方法的促进作用(初三以上学生为宜)

本讲座就是要通过“7”和无意义图形的实例,让大家了解到心理学知识,去认真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存在着的各种类似的心理现象,通过自己深入思考发现其中规律,并能自觉运用它们,对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表扬与奖赏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中的作用

表扬和批评是最常用的教育手段,但在运用这些手段的过程中对学生人格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儿童的自我意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人格发展的规律是什么?培养健全人格的条件是什么?了解并掌握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对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漫谈消除重大考试前心理紧张问题的若干措施(适合高三学生与家长同听)

(四)心理学浏览

本讲座从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主要内容、涉及的主要领域及主要派别等方面简洁地介绍心理学知识,使大家对心理学知识有一个大概了解,为今后深刻了解和探讨心理学奠定基础。

(五)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漫谈

这一讲的内容分别介绍大、中学生年龄段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教育中应注意问题;分别介绍容易引起大、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个体本身以及环境各因素;同时还介绍在产生心理不健康情况下,个体自己如何进行调节的手段,教育者、同伴、亲人进行心理帮助的措施。

七、潘厚任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参与我国首批箭载、星载太空探测仪的设计研制、卫星轨道计算;曾参加我国第一、第二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和卫星系列规划制订,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组副组长;曾受聘为国家科委空间专家组专家, 开展了中美、中德、中葡太空科学与应用的合作交流。退休前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副主任兼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指挥。所参加和负责的工作曾获七项国家和中科院科技成果奖等奖项。现为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和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

(一)太空人的衣食住行(经典版,适合初中以上学生,教师)(简体、繁体 或英文版任选)

讲述从尤里•加加林到我国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工作环境及相关趣事,特别是其中所涵盖的科学概念。

(二)人类的太空活动与国际竞争(三)太空资源(专题,适合公务员)(四)月球探测(新编,适合公务员)

(五)太空飞行之交会对接和出舱活动(专题,适合公务员,大学以上学生)

八、王邦平

首都师大附属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曾参加北京市21世纪初中物理教材(新课标)和海淀区高中物理教材的编写工作。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学物理“教与学”的规律,运用自学辅导模式进行教学。

(一)汝欲学做诗,功夫在纸外——怎样学好物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培养细小的学习习惯入手,提高学习效率; 手巧心才灵——亲身实践才能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学习好比盖房子——先搭好知识的框架结构; 做一个清醒的学习者——会改错的人会变得更聪明。

(二)教是为了不教——物理教学的心得体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学生肯学习,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动手实验发现科学规律——引发学习兴趣,帮助理解物理规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生象科学家那样规范地解决问题; 循规蹈矩——帮助学生跨过成长过程中的两个关隘:中考、高考。

九、周又红

西城青少年科技馆特级教师。目前担任“中国科协青少年部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城区校外教育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演讲团”、“北京绿色奥运、绿色行动演讲团”等职务。还获得全国环境教育先进个人、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全国少年儿童优秀理论工作者、北京市科技园丁、全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等称号。2004年她荣获全国仅一名的“杰出科技教师”的称号。

(一)教师在科技活动中的作用

(二)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三)环境与健康

(四)大众生活环境与绿色奥运(为北京绿奥运绿色行动宣讲团讲座)

(五)生活环境与健康

在我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我们没有注意到的问题:马路上的草坪为什么比道路高?狗粪到底是肥料还是有害物?在家里什么位置安装灯泡才能做到省电节能?瘦肉精、苏丹红、二恶英、亚硝酸盐、吊百块等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是怎样上到我们的餐桌上来的?家庭使用果蔬清洗机有哪些利弊?怎样防止儿童铅污染?生活环境与健康将为你解答这一切,希望你能有好的生活品质。

十、李皓

在德国Fraunhofer研究院汉诺威毒理研究所免疫生物学实验室从事骨髓巨噬细胞前体的分化研究。1997年至2000年任国际环境影视集团(TVE)中国项目协调员。2001年至2007年任北京地球纵观环境科普研究中心主任。现为环境科普自由撰稿人。

(一)让城市和乡村告别垃圾污染(适合公务员、学生和公众)

该讲座将向听众提供一些环境友好型的处理垃圾的思路和做法,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使听众明白怎样管好身边的垃圾,才有利于城市的垃圾处理。

(二)做一个讲卫生的中国人(适合学生、教师和卫生管理者)

该讲座将从介绍微生物与传染病的知识入手,结合日常生活实例,向听众展示“爱清洁、讲卫生”的具体做法。目的是希望中国的公共场所、居家环境和个人行为的卫生水平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宜居城市的环境管理(适合公务员)

讲座将以大量的实例图片来向听众展示环境友好型城市的面貌,及其管理方式中的科学道理。为的是让听众了解,中国的城市要迈向宜居,并不一定需要花很多钱。但一定需要的是:科学知识、实情调查和公众参与。

(四)生态设计与环境效应(适合中学以上学生、教师与设计者)

该讲座将向听众介绍国际生态设计的概念与应用实例,以帮助听众初步掌握生态友好型设计的原则与知识。同时,讲座将展示中国古建筑中体现出的细致而周全的生态设计智慧。

(五)低碳生活与社区环境管理(适合社区管理者与志愿者)

该讲座将对此介绍一些具体做法。讲座还将展现城市社区常见的环境问题和来源分析,给听众提供改善社区环境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建议。

第四篇: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

附2:

《来陕科学家简介及主旨讲演题目》

钟琪(团长)

中国科学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开发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信息咨询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高技术企业局总工程师等职。获全国科普先进个人奖。

孙万儒(副团长 生物技术与微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副团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工业与与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工业生化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酶与酶工程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酶学、酶工程、基因工程和生化工程研究。参与我国北方生物工程中试基地筹备和建设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六项。在利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解决手性药物与手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问题的研究中,取得多项重要成果。获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奖多项。发表论文90余篇,专著4本。2004获得年北京市科普先进工作者和中国科学院科普先进工作者奖励。

潘厚任(航天)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从事太空科技工作五十年。包括我国首批箭载、星载太空探测仪的设计研制、卫星轨道计算;曾参加我国第一、第二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和卫星系列规划制订,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组副组长;1980-90年代受聘为国家科委空间专家组专家, 开展了中美、中德、中葡太空科学与应用的合作交流。在国内、外会议及刊物上发表了83篇论文、报告及专著、译著;科普文太空人的衣食住行讲述从尤里加加林到我国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工作环境及相关趣事,特别是其中所涵盖的科学概念。

李竞(天文)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曾任北京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天文学会理事、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王宁寰(材料)

中国科学院应用研究与发展局高级工程师,从事金属材料和稀土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曾任中科院应用研究与发展局材料科学处长,材料能源处长,副总工程师,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薄钢板成形技术研究会秘书长。在中科院机关从事科研管理工作期间,参与组织多项重大新材料科技攻关工作,其中《高强度汽车用深冲薄钢板》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火箭、导弹、飞船和激光等高新技术充满了好奇和兴趣。神州六号飞船,为什么能在熊熊烈火中安全返回?响尾蛇导弹为什么是空战中打下敌机最多的导弹?为什么说21世纪是纳米科技世纪?其实,大家所关心的高新技术都离不开神奇的新材料。所以,人们把新材料说成是高新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

本讲座将用大量的图片和动画,向您介绍新材料在高新技术发展中的生动事例,有趣故事,突发事件和作用原理,从而展现出一个美妙神奇的新型材料世界。

钱迎倩(植物学与生物多样性)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物多样性》编委会特邀顾问。曾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局局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广西科学院院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生物科学联盟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生物多样性》主编。发表论文80余篇。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和国家自然科学奖。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各种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本讲座将从水、土、气、生物多样性角度详细分析目前资源、环境的形势,国家正采取的措施,以及社会和个人应该做的努力。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张孚允(动物生态学与动物保护和利用)

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员、动物生态学教授。曾在大学从事教研工作二十余年。1981年在中国林业科学院从事野生动物生态和资源保护研究。主持开拓建立全国鸟类迁徙研究机构和研究网络,并任全国鸟类环志中心首届主任。曾任中国生态、兽类、鸟类、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生物多样化、兽类学报,野生动物、常务编委。中国鸟类学会顾问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技顾问。任职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专著3本。1992年获国务院授予”有突出供献科学家”称号。野生动物是什么?哪里有?世界和中国有多少种?与人类的关系:人类是源于野生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生态类群,其生存和进化依赖于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是维持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最积极的组成部分。

陈邦年(航空)

空军指挥学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授课5000余学时。北京航空航天学会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多次荣立三等功和嘉奖。在飞行安全、失速螺旋等领域有较深造诣,在国内首次建立飞行安全预测理论和飞行安全评估理论并为空军建立了飞行安全评估体系。撰写专著和教材13本、主要著作有《作战飞机失速螺旋气动惯性旋转》、《飞行安全评估概论》、《飞行安全学》、《飞行安全预测理论》、《飞行理论及安全指南》等,获全军院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空军优秀教材一、三等奖各1项。主持和参加完成的科研项目有《单机空战交互式可视化智能仿真系统》、《歼7E飞机作战使用研究》、《有人驾驶飞机(固定翼)飞行性能和图表资料》等9项,获全军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66篇,十余次获空军和学院军事学术奖。

高登义(地理与探险)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挪威卑尔根大学数学与自然科学荣誉博士,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中国科学探险》杂志社社长、主编。我国第一个完成地球三极(指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的人。从事高山、极地和海洋气象科学考察研究,先后组织和参加青藏高原、南极、北极和西太平洋科学考察30余次。开创了《山地环境气象学》新的研究领域,研究重点在地球三极地区与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先后撰写了数十万字的科学专著,在中外学报上发表论文60多篇。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个人奖等,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张少泉(地理与减灾抗灾)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现任北京减灾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地震局地震台网中心顾问、中国地震局干部培训中心顾问。获国家自然科学进步奖、北京市科学进步奖和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五项。主要著作有《地球物理学概论》、《地震波分析与应用》、《近震分析》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公共活动的增多,各种突发灾害事件巨增,其中包括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2004年北京密云踩踏悲剧以及层出不穷的火灾、矿难、中毒、疫情等,令人不寒而栗。如何在这些灾害发生时保护自己、帮助别人?如何确保公共活动不发生群死群伤的事件?这里的报告展示40种城市和社区的灾害案例,从技术、组织、心理等层面加以详细介绍。

周又红(发明与创造)

西城青少年科技馆特级教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目前担任“中国科协青少年部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城区校外教育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演讲团”、“北京绿色奥运、绿色行动演讲团”等职务。还获得全国环境教育先进个人、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全国少年儿童优秀理论工作者、北京市科技园丁、全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等称号。2004年她荣获全国仅一名的“杰出科技教师”的称号。

从事科技教育20多年,周老师在辅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方面成绩突出。目前辅导学生环境科研项目两百多个,其中获国际奖4项、全国奖50多项、北京市奖200多项,个人撰写的科研论文、教具发明制作也多次获得全国金奖。很多学生经过周老师辅导,能够为社会为集体的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学生的研究成果有多项在广播,电视和报纸上展示,获得市政府,公众的高度重视.例如:贺卡问题,口香糖问题,涂改液问题,废纸问题,加碘盐问题,冬季盐溶雪问题等都得到社会的响应。

第五篇:中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天发展史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1日3时41分成功着陆。“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成功的日期1999年11月21日,离这一年结束的日子只有一个月零9天。在7年时间里每天数着日历倒计时过日子的航天人中,许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觉。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对很多人来讲,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奢望。在新的战鼓声中,“神舟二号”又开始起步了。正在驾驶隆隆天车挺进太空的中国航天人,必须为一个民族的理想去争分夺秒!

不久,第二艘飞船“神舟二号”被制造出来,它的性能比“神舟一号”更加先进,保证安全与维持生命系统的设备安装的也更加充分。

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紧接着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神舟”四号飞船最后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我国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表示,虽然“神舟”飞船的研制、发射比美、俄晚一些,但我国研制飞船的起点更高。“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飞行器,是今后天地往返运输的优良工具。

10月6日,美联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在即将发射载人飞船前,中国宣布最快在3年内把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代号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计划今年3月开始启动,目前进展顺利。另悉,若一切顺利,10年后,月球上将可能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艘承载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划开了中国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公元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空旷的草原上。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

2005年10月12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这是神舟飞船第七次飞入太空,也是中国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继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之后,今天,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中国航天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按照计划,他们将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实现出舱行走。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一九五八年一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 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 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 学术活动。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 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 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十一 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一九五八年四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 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一九六0年二月十九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 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一九六0年十一月五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 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 箭发射试验失败。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 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 际航行长远规划。

一九**年四月二十九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一 九七0年或一九七一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一九**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 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年七月十九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一九六五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一 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

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

一九六五年十月,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 托,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

一九六六年六月三十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 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 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 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九六七年,“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日,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

一九七0年一月三十日,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 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 于“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

一九七一年三月三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 号”。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日,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 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二十九日返回地面。

一九七九年一月七日,远程火箭试验一种新的发射方式,获得成功。

一九八0年五月十八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 射了远程运载火箭。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六月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邓小平、胡耀邦、李先念、陈云、彭真、徐向前等领导人出席,胡耀邦作重要讲 话。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 科学实验卫星。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二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中共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 卫星发射成功。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 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 卫星发射成功。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 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二十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一九八八年九月七日,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 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至此,中国低纬度 区第一次火箭探空试验圆满结束。这次为期两周的试验共发射 了四枚火箭。

一九九0年四月七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 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 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一九九0年七月十六日九时四十分,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 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 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 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 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

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二日下午十八时二十三分,中国第 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 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

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 二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它的建成填补了 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

一九九八年五月二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 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具 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中国航天史创下九项第一

一九六零年九月,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枚中程导弹。

一九六六年十月,中国第一次导弹携带核弹头的“两弹结合”发射成功。

一九七零年四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一九八零年五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

一九八一年九月,在中国首次以“一箭多星”方式,用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三颗卫星。

一九八七年八月,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第一次为国外卫星提供卫星搭载服务。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这里进行第一次飞行试验,成功发射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一九九二年启动实施,短短四年时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成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该中心地处起源于祁连山的弱水河畔,平均海拔一千一百米,地势平坦,多属戈壁和沙漠。自然环境恶劣: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最低气温摄氏零下三十四度,最高气温四十二点八度。

下载中国航天“四老”科学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航天“四老”科学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航天礼赞

    中国航天礼赞 这是一个美丽的开始 中国人造出的第一架飞机在美国的蓝天试飞翱翔 国人实现了飞天的梦想 已悄然历经了百年沧桑 这是 一个世纪的艰苦历程 一个民族的百年梦想......

    中国航天之父范文合集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1911年12月11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就在这天,一代伟人诞生了,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钱学森。如果非要用一个词语......

    中国航天事迹

    中国航天大事记 陈有荣 举世瞩目的神舟五号飞船将于15日至17日发射,权威人士透露,尽管目前气候变化异常,但不会影响飞船正常升空。按照预定计划,神舟五号飞船在发射升天后,......

    中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天大事记 1960年:中国研制出首枚火箭,这标志着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的开端。 1970年: 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由一枚长征火箭送入太空,《东方红》乐曲传遍全世界,中国从此迈......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天发展史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

    四老人员基本信息

     农村“四老”人员基本知识    “四老”人员的类型 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  老军人  老党员 1. 年龄60岁以上(含60岁),认定工作以身份证、户口簿为准; 2. 党龄20年以上(含20年),认定工......

    四老人员发挥作用

    XXXX四举措发军四老人员的作用 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军人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对“四老”人员生活上的关心,政治上厚待,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责任。塔提让乡狠抓“走基层、......

    四老人员管理办法

    塔里木乡“四老人员”管理办法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提高“四老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充分发挥“四老人员”在农村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