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需要什么》有感

时间:2019-05-12 11:3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教师需要什么》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教师需要什么》有感》。

第一篇:读《教师需要什么》有感

读《教师最需要什么》心得

泸州英才外国语学校杨茂

在学校的青年教师比赛后,学校每个人发了一本书,我得到的就是《教师最需要什么》。

“教师到底最需要什么?是金钱?是名利?是学生好的成绩?还是家长的尊敬、社会的推崇„„其实、教师最需要的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乐,这种快乐会净化你的心境,使你越来越感受到活的价值、有意义、越来越能体悟到人生的真谛。”这段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暑假将这本书初读了一遍,其中重点读了第五十九条建议,我觉得教师要学会宽容和严格。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门让心灵升华的艺术,而宽容是进行这项艺术创作必不可少的手段,适当的严格则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宽容和严格是教育艺术的两个重要方面。

首先宽容是什么?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一种美,对老师来说,这更是一种教育智慧,是一种教育修养,是一种对成长的期待,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对学生的宽容洋溢着老师人格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个有待升华的心灵。在这种宽容的氛围中,培育出的将不仅是血液出类拔萃的后起之秀,而是心理成熟、心胸豁达、心地善良富有人格力量的一代新人,更是创造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民族英雄林则徐曾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道出了宽容的本质,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为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所以,教师对学生要做的宽容:宽容学生的缺点,宽容学生的不恭,宽容学生的错误,宽容学生的幼稚。

其次,宽容并不排斥严格,宽容并不等于放任自由、撒手不管。如果对学生的缺点、错误听之任之,则不是宽容而是纵容。任何时候对学生的严格要求都是正当的、必要的。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时候,应该以爱为前提,让学生确实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的。严格要求学生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如果我的孩子有这种问题,我希望老师怎么做?同时要注意语言委婉,和颜悦色,就事论事。

最后,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是严格走向极端的结果。严厉意味着老师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学生产生恐惧、退缩心里。久之,学生会产生依赖性、神经质、故意敌对等不良心里。因此,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所以,教师的宽容应该是严格不是严厉,宽容不是纵容。宽容有格,严格有度。究竟怎么把握宽容和严格的尺度呢?这就靠自己在实践中区摸索了。对宽容和严格尺度的把握,可以体现出一名教师的教育水平。

这本书的建议有些我还没来得及仔细读一读,但我想这只是我的初读,还有细读、精读,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那才是这本书真正的意义所在。总之,一名教师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在这里我只是稍微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如何去做,还要靠自己工作中的实践和积累,要走的路还要很长。

第二篇:读《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有感

读《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有感

稻盛和夫,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京瓷和KDDI)的创始人。在他的管理下,两家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世界五百强,退休后在寺庙精修,2010年受政府之邀,担任破产的日本航空CEO,并在一年内让其盈利。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一直对管理感兴趣,早就听过“阿米巴经营”,这是稻盛和夫提出来的一种管理模式,在财务完全透明的基础上让每个部门、每个人都独立核算,称为一个独立的细胞,每个人、每个部门都是这个细胞的主人,从而最大发挥每个员工和部门的能力。

稻盛和夫是一个工科生,干技术出身,有过世界顶尖的发明,后自己开公司,自己悟管理,有了自己一套管理哲学和管理方法,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而本书主要是收集了他的几次关于经营哲学的演讲,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想和读书笔记。

一、经营哲学的起源及内涵

稻盛和夫说他创办京瓷的时候,有一些自己的技术专利,但是深知一个企业的管理绝不是技术就能搞定的,于是他思考应该怎样去管理企业。然而他是工科生,完全没有管理经验,很烦恼。此时,他忽然想到,既然不会什么高深的管理,那就从最简单的开始,虽然没有学过什么管理理论,但是自己分得清善恶,既然想不出怎么管理企业才对,就想“怎样做人,才是正确”,从基本的哲学入手,来进行企业的管理。

于是他告诉员工,我们要做好事,要做善事,决定和决策的依据就是善恶。他认为这个标准每个人小时候就知道的东西,所以在决策的时候很容易获得大家认可,容易形成一贯性。

衍生来说,稻盛和夫认为一个老总要成功,不能仅仅是自我利益最大化,要让员工也获得利益,一个企业要成功,不能仅仅是自己多挣钱,要让其他企业、国家和社会都获益,一个人要成功,不能想着利己,而要利他。

然后他研究了很多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并构成了他的基本哲学体系。例如管理者最重要的是“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明代思想家吕新武),而“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实际上很多企业做不大、衰退消亡甚至被惩治的原因,往往是只具备第三等资质的人当了领导者。他认为第三等资质的人,是能人,能够发挥他们自己的才能,但是如果不具备高尚的人格,当上领导者,就会让企业出现混乱,例如员工觉得领导都总在损害社会利益,自己损害点公司利益不算什么等。顺便在一次中央党校的演讲中说到,国家的领导人也是如此。总而言之,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是一种向善的、利他的哲学,我认为主要原因是:

1、向善的标准很简单,不高深,每个员工无论学历高低阅历多少都可以做出判断;

2、向善的标准比较容易达成一贯性,实际上要求员工把企业当成家,不是嘴上说说的,当领导者不想着让家人更好,当企业都不把国家当成家的时候,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

3、利他的思想,让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每个相关方都收益,一方面不会触碰“高压线”,另外一方面大家都会希望这个企业成功。

二、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

知道了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的起源及其含义,那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呢?稻盛和夫认为有三个理由可以说明在企业经营时,经营哲学是不可或缺的。首先,中国有句古话“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也有自己的规矩或是规范,大家遵循了这个规则企业才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在多数企业里,没有经营者向员工们提出“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个问题;而稻盛和夫思考的所谓哲学,却正是针对这个问题。同时这也是我们小时候我们父母、老师所教导的做人的最朴实原则,要善良诚实不能骗人、撒谎等等。有人就会说这么简单的道理还用在企业里面再提到吗?正是因为很多人不遵守上述理所当然的做人的原则,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企业丑闻。

其次,稻盛和夫认为所谓哲学是用来表明企业的目的、企业的目标,也就是要将这个企业办成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京都陶瓷还是中小型企业的时候,稻盛和夫就立志把京都陶瓷打造成为世界第一的精密陶瓷企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有这样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方法模式,这种思考归纳成为哲学,就是适合于京都陶瓷攀登高山时所需要的装备和准备。“要攀登什么样的山峰?”你想创办什么样的公司?由于目标的不同,规范公司所需要的哲学思想也不同。一旦确立了远大的目标,那么很自然的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以及方法论。最后,由于哲学可以赋予企业一种优秀的品格,就像人具备人格一样,企业也有企业的品格。企业经营需要非常优秀的哲学,这是因为这种哲学可以赋予企业优秀的品格。稻盛和夫提到的霸道和王道治人都不是最佳的治人之法,他倡导的人的品格企业的品格,在我理解来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德,我们经常说以德服人,在中国的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生活中与人相处需德,作为企业来说,想朝更高的更远的攀登迈进,必会有良好地企业文化作为推动。德最终的演变体现也是以企业文化出现,体现在具体人与人、人与企业、管理层与员工方面,就像稻盛和夫举例说的在美国一事,其实就可以看出要赢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要先学会尊敬和信任他人,自己首先得具备好的德行,因为这样才能够超越人种、语言、历史、文化的障碍,能够打动世界不同国家人们的心,这样企业才会越做越大,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学习的第三个理由。

三、人生方程式

人生和工作的结果=理念人格*热情*能力

其中理念人格可以是-100~100的区间,热情和能力则是0~100的区间。这里蕴含着多重意思。

1、人的能力有高低(我觉得公式中的能力解读为先天素质会比较准确,因为稻盛和夫认为它很难改变),但是热情可以弥补,例如一个能力是90分的人,热情只有30分,那么只有2700的结果(先不考虑理念人格因素),而一个能力只有60分的人,热情如果有90分,那么就有5400的结果,是前者的两倍。

2、在这个基础上,理念人格(决定了思维方式)不同结果又有更大不同,如果一个人不是向善的,那么他就是负面思维,例如是-10,那么他的能力和热情越大,结果反而越坏。而一个人如果是正思维,例如100分,那么能力60分热情90分,结果就是54万的超高数值。

3、所以人首先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然后要不断从事创造性的工作,然后要有利他的为人和玻璃般透明的经营,“领导者的思维方式最重要”,“以德经营,积善之家有余庆”。

四、思想领悟

总体而言,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核心就是两个词“向善”“利他”(热情是向善的必然态度)。东西很简单,道理也不高深,但是让人思考的是,如何真正的做到。

在深刻领悟这篇文章后,觉得在工作中,我们主要要树立一下几点思想意识:

1、热爱自己的工作。我们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做正直而纯正的事情。

2、严谨的工作态度。我们不仅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还要有严谨的态度,无论工作任务是小是大,重要或不重要,每个细节我们都要进行缜密的思考。

3、遵守企业的规范准则。要认同公司的规范准则并加以严格实行,正如稻盛和夫所说:“正是由于一些企业忽视了经营企业必须遵守的规范规则,才会导致他们日益下降甚至于崩溃。”企业舞弊丑闻之所以发生,都是因为企业没有明确确立自己的“哲学”,或者说这种“哲学”没有在企业里面渗透。

4、与公司保持一致的目标。明确的目标是实现理想的第一步。企业一定要揭示自己的目标并且把这个目标渗透给下面的员工,只有这样,员工才能理解并与其保持一致定位自己的目标;才能以“怎么样实现这个目标?”这样的思维来工作。

第三篇:读《教师博览》有感

读《教师博览》有感

时代变了社会转型的浮躁影响着我们的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方式;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教师的权威受到 极大的挑战;新课改的全面实施,给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等等。面对这种种挑战,《教师博览》杂志给我们年轻教师做出了很好的解答,指出不管这世界如何变化作为教师应该处变不惊,坚守人民教师的三项基本条件。

一是“道德”,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教师作为道德的化身和传播、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人,必须以身示范,严守社会道德规范;必须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家长、学生着想,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必须追求崇高的理想,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必须奉献与牺牲,对教育怀有生命的执着和宗教般的情怀。教育的本质,就在于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领,让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科学的精神,美好的品德。因此教育是崇高的事业,也是崇高的理想。

二是“责任”,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与责任”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教师存在的意义,就是通过自己的“爱与责任”,唤醒学生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和爱”。“爱与责任”不仅是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也是对教育终极目标的一种新的解读方式。学校培养的人,首先要有“爱”,“爱”也是一种责任:爱自己,善待生命;爱家庭,孝敬父母;爱国家,担承责任。而“责任”也是一种“爱”,表现为对目标的坚持,对生命的坚守,对他人的关爱。其次,教师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既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

生做人。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教师必须谨言慎行,可能一句话一个细微的举动影响着一个孩子的一生。第三,教师的“责任”还要体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认真地备课、上课,耐心细致地辅导,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做学生的贴心人。

三是“艺术”,教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发挥艺术的魅力。教育是一门古老而又不断向前发展的学科,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剧烈转型、思维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牢牢把握时代特色,及时顺应时代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多读教育类报刊杂志,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当今的观点是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魅力在于巧妙,在于润物无声。教育的艺术在于“对症下药”,能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教育的艺术在于“宽严相济”,能在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之间找到结合点,让学生既“敬”且“爱”。教育的艺术强调“可接受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的艺术还在于“依人性之自然施其教育”,根据学生的自然禀性因势利导,实施有差别的教育,最大程度发掘学生的多元智能。

《教师博览》杂志告诉我们“道德”“责任”“艺术”是做好一个人民教师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一生的信念去坚守,用一生的追求去达成。惟有如此,我们才能享受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荣耀。

石城县大由中心小学

严雯

2012年9月23日

第四篇:读《致教师》有感

读《致教师》有感

龙川县培英学校 李雪萍

暑假有幸看了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心中满是收获。作为一个一不小心就当了二十多年老师的普通人,对于书中的观点非常赞同和认可。

本书一开篇就提出“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为什么要做一名教师?这个问题也许很多教师都有过回答,相信大多是归结于平凡吧。朱老师的回答是为了“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他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而且这种生活是幸福而完整的; 是为自己赢得心灵的自由、为寻找教师生活的美丽和魅力而不懈追求的完美生活。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不苛求能完全达到朱老师提出的教师职业的四种境界,个人认为要是能真正做到最基础的境界——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并让自己心安的老师就非常了不起。

首先,让自己的学生瞧得起,其实就是陶行知先生说的那八个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估计我们大部分的同行最初选择当老师的时候并没有多么多崇高的志向,无非就是想把课上好一点,让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不虚度年华吧,可就算是这样看似普通平凡的心愿也并非人人都能轻易实现呢。真正意义上的一堂好课,教学理念要新,目标要明确,设计要精简,流程要顺畅,而且教学方法要得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足够用心才有可能上这一堂好课了;而且新时代教育理念越来越明确如今的好课堂最根本的就是上完课以后学生确定是真心喜欢这节课的,而不是被动喜欢。往更深一层来说,是课后能否为学生的思想、行为发生一些变化,学到的东西不能只是高大上的认知理论,而是能时不时想起或者会影响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的东西,才称得上是成功的好课。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学会专业化的教学设计,让全体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我们的学习当中去,不只是针对所谓的“优等生”,是面向全体的学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会了”,教师只有把全体学生的成人、成才放在更长的时间轴上去考量,为所有的孩子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教导,尽可能为他们的(就算是微小的)心愿或目标指明方向,都是功德满满的。这也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教书育人”了吧?这样的老师也一定会让学生瞧得起。

是的,正如朱老师所说:仅仅让学生瞧得起是不够的,还要努力做一个让自己心安的教师。让自己心安,就意味着不论他人或外界如何评价你,自己内心仍然是立场坚定不受良心谴责的,是心安理得的。

从教授给学生文化知识与技能到关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或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等方面,都确实做到将心比心,平等对待,并且尽自己所能的去尊重和理解他们,急他们所急,忧他们所忧,乐他们所乐,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遇事能多一份耐心和热心去换位思考,多一点理解和宽容,那么我们就一定会收获满满的爱的阳光,也一定会在某一个特殊的节日里,收到来自不同方向的思念和牵挂。每到这个

时候,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怎能不感到无比幸福和心安呢?

我想,努力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并让自己心安的普通老师,该是大多数教师的最初方向和目标吧,虽说不可能每一位教师都能到达朱老师说的教师职业的第四种境界——做一个让历史铭记的老师,但是我们就这么快乐、心安地跟自己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本分地做一名敬业、务实、真诚、感恩的老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呢?

第五篇:教师读《孟子》有感

春日读《孟子》有感

温柔的朝霞披洒在东西小路上,七点半的它格外热闹,同事们三五成伴的向学校走去,或忙碌,或充实的一天就这么开始了……

春日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魔力,也许是刚从悲伤灰蒙的冬天中恢复过来,所以无论发生什么,总是让人内心充满了希望和动力。忙碌完当日的工作后,老师们就在自己的一方办公桌上阅读起《孟子》,尽管有些老师并不是自愿的,但春天的魔力总是驱使你不停地学习,自然而然的就会从中得出很多更让人有动力的东西。而这里面对我思考最深刻的无疑是关于孝、仁、义。

虽然孟子生活在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但孟子的仁义礼智等思想在千年来一直做为中国人的道德规范,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孟子讲“大孝终身慕父母”,要终身爱父母、孝顺父母。如果不能善待父母,谈何仁义礼智,孝顺父母不仅仅要养体,供其物质;还要养志,给他们精神享受。

仁,我理解就是要心怀爱,慈悲为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面对同事要“仁”,面对学生更要“仁”,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内心很敏感,离开自己的父母,老师就是他们赖以依靠的人,我一直觉得对待十几岁的孩子不能太过慈爱,但也不能太严厉,要严慈并济,怎么把握这个度,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在与学生相处时心怀“仁”爱了。

义,是《孟子》一书关键词之一,书中多次提到义,孟子讲,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有,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孟子也反驳告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结合实际,我的理解义包含三方面内容。其一,古代兄弟之义,如舜对其弟象的宽恤,桃源三结义,这一点今天的人可能有不同看法;其二,道理,正道的意思。如舍生取义,大义灭亲等。其三,表示责任、义务、做事尽心尽力的意思,如义不容辞。

值得一提的是,学习《孟子》一书的收获是多方位的,绝不仅仅是孟子书中的内容。通过学习,进一步收获了许多知识,包括历史知识、教书育人知识、价值观知识等等,而我在与孩子相处时,脑海中也总是浮现出《孟子》中的话,这无时无刻不在提示着我该怎么做。

下载读《教师需要什么》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教师需要什么》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一线教师》有感

    做一名幸福、快乐的一线教师 拿到管老师的这本最新力作《一线教师》忽然有种亲切感,这应该是自己也是一名一线教师的缘故吧。曾经的梦想就在铃起铃落中演译,当初的锐气也正点......

    读《教师礼仪》有感

    读《教师礼仪》有感 艺旅组黄丽燕 好多年没有特意去书店买书了,但由于上课需要和自己对礼仪方面知识的欠缺,还是去买了一本《教师礼仪》当作茶余饭后的消遣只用。但自认真学习......

    读《首席教师》有感

    读《首席教师》有感 读了郑杰的《首席教师》一书,感觉受益良多。郑杰是一位见解独特、思想前卫的教育者,他写的《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就很有见地。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阵地,教......

    读《中国教师》有感

    读《中国教师》有感1 在网上,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切感。一......

    读《非常教师》有感

    读《非常教师》有感 《非常教师》是一本独特的书,打开目录,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非常教师是有个性的教师”、“非常教师是有激情的教师”、“非常教师是深谙教......

    《读56号教师有感》

    读《第56号教室》有感 雷夫,这位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最优秀的老师感动着全球无数的人。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

    读《教师兵法》有感

    读《教师兵法》一书有感 ---南阳二十二中 张旭珂 上学期,我自己研读了三十六计,深感古人的智慧和机智。放暑假前,学校给我们发了《教师兵法》一书,读了以后更是五体投地,刘坚新教......

    读《有效教师》有感

    《有效教师》读后感 我在家里认真读了《有效教师》这本书,《有效教师》关注的是学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注重过程,我感受到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