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写真 范芹凤认识容量和升6
最后引出一个很生活的话题,也是认识认识容量必须遇到的问题:净含量和容量。通过纯净水桶的照片引导学生对比发现:净含量<容量,启发学生思考其中的缘由:安全便于包装。将所学知识又回归到生活,首尾呼应,使整节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容量比1升小的容器到底可以装多少的液体呢?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这是我们以后要学到的知识。课后请同学们到家里、商场里、超市里找一找那些商品的容量或净含量用“升”做单位表示的,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会反思、学会总结、更是通过自我反省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最后教师的结束语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意在通过具体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板书设计:
容器容量>净含量
升L(Liter)
正方体(里面)长1分米宽1分米高1分米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烦恼,学生在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或实际估算时,学生填的数据或单位与实际的大相径庭:课桌面积30平方米,铅笔长12分米,北京天安门广场面积约40平方千米„„我们归结此类问题是学生毫无数感,对所填的数量大小没有概念。针对这样的教学经验,在《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三点:
1.用实物代替图片,让学生对“升”的多少有具体的感知。
一开始试教时,为了使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我到超市拍了许多照片做成课件,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图片罗列让学生眼花缭乱,而且因为图片放大了,学生很难与实际的几升是多少形成联系,干扰了学生具体的认识。课后讨论把图换为实物,一是引导学生学会找容器上的数据,表示液体的多少;二是让学生举起实物介绍,把容量与质量对比起来,加深学生对几升是多少的认识;三是丰富感知,形成表象,为后续估算教学作铺垫。
2.充分认识“1升”,建立正确的感知。
对于“1升”的认识我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一是认识量杯里的1升,二是认识容量为“1升”的正方体,三是认识容器里“1升”的液体有多少,四是认识生活中容量为“1升”的容器,五是通过自己喝水的杯子认识“1升”,六是闭眼睛想想“1升”有多大。我想有了这样丰富认识“1升”的经历,学生会对“1升”的大小记忆犹新。估算时也会有所参考,不至于毫无边际地瞎猜。
第二篇:“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认识一升。
课前准备:饮料小包装2瓶、大包装8瓶,一小瓶满瓶饮料,大瓶一个(少量饮料),咖啡壶2个,一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一个,量杯一个,师演示玻璃杯一套,塑料盆1个,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教学容量。
(1)创设情境“领饮料”,明确:能装的多也可以说成容量大。(2)容量有大小。
提问:这些饮料放在一起,我们能一眼就比较出容量的大小,老师手上有2个容器,你能看出谁的容量大吗?(猜)
小组讨论验证方法。汇报。
师实验验证猜想。巩固练习:
1、比较下面三个容器的容量,哪个的容量最大?哪个的容量最小?
生猜测后,师验证(书上操作过程)。
2个容器容量最大,第3个容器的容量最小。
2、比较下面三个容器的容量,你发现了什么?
师提供操作步骤图片,生根据图片合理推理。
得出:第一个容器的容量最大,第二个容器和第三个容器的容量相等。小结:(略)。(3)小游戏:猜大小。
生猜大小。
师出示两个容器,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分析猜测错误的原因。
小结:要想准确的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二、教学容量单位升。
1、生活中的升。
(1)知识基础:你知道哪些容量单位?
你在哪里见过容量单位升?
(2)师出示图片: 找容量单位升(L)。
(3)小结: 人们在计量象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时,通常是用升作单位的,升可以用符号L来表示。
2、认识一升:
(1)量一量:每条边的长度都是一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多少?
指出:国际上规定,每条边的长度都是一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它的容量就是一升。
(2)感受一升。
(3)记忆: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一升呢?
(4)巩固练习。A、1升。
估计哪些容器的容量比一升大? 小组活动,进一步认识一升。
B、了解生活中常见容器的容量,并且用手比划其大小。
三、全课总结:谁来说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用手势表示对错,并阐述理由。设计意图:
1、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的实际意义。通过观察不同包装的饮料、冷水壶,让学生比较它们所盛的水的多少,体会容量含义;通过“猜大小”游戏活动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液体容器的观察、比较以及操作,让学生感受1升的实际意义。
2、注意培养学生对容量的初步估计能力。在学生认识1升以后,安排了丰富的估计容量的活动,既能加强对1升的认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能力。
第三篇: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
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量杯,水壶,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故事: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饮料决赛”。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想喝,狮子刚喝了2杯就撑不住了,老虎得意地说:“我是喝饮料的冠军,森林中的老大!”狮子不服气地嚷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所以我是冠军!”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
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
1、初步认识容量
教师首先应该肯定同学们的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面,教师这时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大杯子的容量比较大,小杯子的容量比较小。板书:容量
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
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水壶1和水壶2 让学生想办法来验证说明两个水壶的大小。学生操作验证。
3、进一步感受容量的含义
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师小结:人们就需要给容量定出统一的单位,你们说对不对。
三、联系生活,认识容量单位升
1、认识升
组织交流:让同学们说一说本组中带来的最大的容器的容量。(板书:升或L)
说明: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在数学上,计量液体多少时通常用升做单位。
2、认识1升
(1)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教师缓缓地往量杯里倒水,够1升后,让学生轮流观察,然后把水倒出。(2)出示一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让学生测量观察这个正方体容器口的长和宽,再量量容器的深度,把测量的结果告诉老师,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了什么?
四、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观察三幅图,哪个容器的容量最大?为什么?(小组交流)
2、做“练一练”第2题。
提问:比较3个容器的容量,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五、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
第四篇: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东流镇中心学校本部 金春雷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情分析
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
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量杯,水壶,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故事: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饮料决赛”。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想喝,狮子刚喝了2杯就撑不住了,老虎得意地说:“我是喝饮料的冠军,森林中的老大!”狮子不服气地嚷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所以我是冠军!”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
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
1、初步认识容量
教师首先应该肯定同学们的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面,教师这时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大杯子的容量比较大,小杯子的容量比较小。板书:容量
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
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水壶1和水壶2 让学生想办法来验证说明两个水壶的大小。学生操作验证。
3、进一步感受容量的含义
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师小结:人们就需要给容量定出统一的单位,你们说对不对。
三、联系生活,认识容量单位升
1、认识升
组织交流:让同学们说一说本组中带来的最大的容器的容量。(板书:升或L)
说明: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在数学上,计量液体多少时通常用升做单位。
2、认识1升
(1)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教师缓缓地往量杯里倒水,够1升后,让学生轮流观察,然后把水倒出。(2)出示一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让学生测量观察这个正方体容器口的长和宽,再量量容器的深度,把测量的结果告诉老师,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了什么?
四、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观察三幅图,哪个容器的容量最大?为什么?(小组交流)
2、做“练一练”第2题。
提问:比较3个容器的容量,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五、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
六、作业
到商场寻找升的踪迹。
第五篇: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认识容量和升
备课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备课人: 涟水县向阳小学 吴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
3.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教学重难点:
理解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感受一升的大小。课前准备:
1.师准备:课件;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杯;一个冷水壶;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
2.每个小组准备一些盛液体的容器,以及一个一升的量杯和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玻璃容器。
教学时间:(数学,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三个和尚》的故事吗?谁能用简短的语言说说这个故事?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师:这个故事非常有意义,教育我们要热爱劳动,团结合作。现在老师为这个故事写了续篇,想听吗?
师:后来这三个和尚吸取了教训,重建寺庙后又买了两个水缸,现在庙里有三个水缸(课件出示三个大小、形状不一的水缸)。他们三个人重新分配任务,每人一个水缸,每天都要装满水。对他们现在这样的分工,你有什么看法?
师小结:1号水缸比较大,装水多,在数学上,我们就说1好水缸的“容量”大。(板书:容量)相对而言,2号水缸的容量就——(比较小)。那3号水缸的容量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又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生活情境中直观感受到 1
容器(水缸)大小和容量(能装水多少)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快速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对这堂课学习的憧憬。
二、探究领悟,认识容量 1.认识容器
师:像水缸这样用来盛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器皿都叫做“容器”。(板书:容器)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容器?学生回答后,师课件出示各种容器图片。2.理解容量的意义
(1)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哪一个的容量比较大?你是怎么知道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2)(课件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冷水壶)师:观察这两个冷水壶,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
学生猜测,猜测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往冷水壶中倒水过程。提问:通过倒一倒,你们发现了什么?
(3)(师出示其中一个冷水壶)提问:同学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容量了,那么你们知道这个冷水壶的容量指的是什么吗?如何来说明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小组讨论后再汇报。
学生上台演示倒水过程。(课件出示)
师:现在大家能说说这个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
小结:由于杯子的大小不一样,所以同一壶水倒出来的杯数就不一样。得到的答案也会不同。所以为了准确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我们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板书:容量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两个水壶相互倒水的过程,更加直观,便于学生观察比较容量的大小。之后再通过具体演示和操作,让学生自己体会和理解容量概念。接着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三、感受容量单位“升” 1.认识升
师:我们常用的容量单位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在带来的饮料瓶、罐上找一找。同桌相互交流后汇报。
师:大家找到的“升”和“毫升”都是容量单位,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升”。“升” 可以用“L”表示。(板书:认识 和升 L)
再问:你们都是在哪些物品的包装上看到这个容量单位的?(点击课件)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可以用“L”表示。(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入手,发现数学信息,初步感受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教师再利用课件展示更丰富的、以升作单位的物品,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学生的知识构建架起了桥梁。
2.感知1升
师:你们知道一升有多少吗?
师:一般情况下,我们都用量杯测量液体的多少。(出示量杯)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有“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课件出示)
师出示正方体玻璃容器,提问:你们知道这个正方体的玻璃容器的容量是多少吗?
各小组学生拿出正方体玻璃容器,用直尺从里面量玻璃容器每条边(棱)的长度。(各小组汇报)
让学生将正方体玻璃容器内倒满水,再把水全部倒入量杯。
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知道刚才这个正方体容器里的水是多少吗?(课件演示实验过程)
师指出:每条边长度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3.体验1升有多少。
操作: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让学生用平时饮水的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1升。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象、推理、验证、反思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能逐步加深对“升”直观的认识。
4.谈话: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课件出示:研究发现,成人一天的饮水量为1升~1.5升。少年儿童一般在1升左右。要分多次饮用水,不要一次大量饮水。)
5.应用。(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今天我们带来了许多容器,大家看一看,哪些容器的容量比一升大?
五、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师:看来同学们对容量和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进 3
入智慧屋。(点击课件)
1.想想做做第1.2题 2.猜容量(想想做做第3题)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新知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形成知识结构和发展能力的重要过程。在学生初步感知“升”后,适时地进行巩固,通过比一比、猜一猜等练习环节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升的认识。
六、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呢?
2.拓展练习: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20分钟就会流失1升水。一小时就浪费多少水?一天呢?
3.课后实践:找几个常见的容器,分别倒入1升水,看看有多少?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的设计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节约1升水,积少成多,既是教育学生节约用水,也是对学生人生的启迪。
板书设计:
认识容量和升(L)
容器 容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