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信无线宽带的优点
电信无线宽带的优点
宽带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上网方式,因其下行速率高、性能优等特点而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成为继MODEM 窄带之后的又一种全新的、更快捷、更高效的接入方式。目前中国电信能够提供基于ADSL和LAN两种接入技术 的宽带实现方式。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环路)是xDSL家族成员中的 一员,被誉为“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快车”。它是一种在电话铜缆上进行较高速率数据传输的方法,是DSL 的 一种形式。它以普通电话线路做为传输介质,即在普通双绞铜线上实现下行高达8Mbit/s传输速度、上行高达 640Kbit/s的传输速度。LAN(Local Area Network)是结合计算机局域网技术的IP宽带网络接入技术。简单的 说就是在用户一侧采用计算机局域网的技术将网络专用线(例如五类双绞线CAT5)布放到每位用户家中,然后 将每家每户的网络专用线通过局域网专用设备LAN Switch集线器汇聚到用户所在小区的“信息机房”,再通过光 纤接入网连接到城域IP骨干网及INTERNET出口,从而使用户通过电脑与信息插座连接,实现从用户端到因特网 的接入。
电信3G购买专区的无线宽带一直以来就倍受消费者的青睐,那么它到底有什么优点呢?
1、速率高。目前广州电信3G购买专区提供的宽带下行最高速率可达100M。
2、网络覆盖广泛。经过电信3G专区的努力,目前已经能够全省覆盖!
3、费用低。电信3G专区提供高价值宽带套餐,在满足高速上网的同时,还赠送大量电话费、电信手机流量费和丰富的应用。
4、质量可靠,不掉线。电信3G专区的宽带采用最成熟网络技术,传输容量大,传输质量好,损耗小,抗干扰能力强、不掉线,让您在线玩游戏、玩秒杀再也无后顾之忧。
5、客户服务好。提供上门服务、24小时客服热线等服务,第一时间解决客户的问题。
6、应用丰富。189邮箱、天翼Live、天翼视讯、安全专家、棋牌游戏数十种互联网应用等您选,涵盖娱乐、信息、安全等多方面,让您畅享一站式购齐的快乐!
无线宽带是中国电信WIFI、天翼3G、CDMA1X网络基础上无线高速上网业务,您可使用电脑上的WiFi网卡和3G数据卡,使用统一的无线宽带客户端软件,选择WiFi、天翼3G、CDMA1X网络接入互联网,享受高速的无线上网服务及丰富网络服务。并且天翼手机号就是你的上网帐号!
无线宽带具有以下独特优势:
1)上网速度快,网络最高速度可达3.1M,在WIFI热点区域,最高速率可达54M;
2)全国漫游,覆盖广,随时随地使用,能打电话或有WIFI热点的地方就能上网;
3)操作方便,可实现在中国电信WIFI、3G、1x网络自由切换;
4)性能稳定,无线上网安全可靠,不掉线;
5)兼容性好,适用于各种笔记本/台式电脑的无线上网;
6)企业客户,通过无线宽带上网,可组建无线虚拟专用网(VPDN网)。
更多详情请到广州电信3G购买专区进行了解
第二篇:电信无线宽带申请协议
天翼 Live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
本《天翼 Live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是用户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之间关于用户下载、安装、使用、复制天翼 Live软件(以下简称“本软件”),注册、使用、管理天翼 Live帐号(以下简称“账号”),以及使用本软件相关服务等事宜所订立的协议。“用户”是指通过中国电信指定的途径获得本软件授权使用许可和/或本软件产品的、获得账号注册的或使用本软件相关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中国电信根据本协议条款,为用户提供本软件的许可使用、帐号、天翼 Live即时通讯服务以及用户可能不时在本协议项下订购的由中国电信单方提供的附加服务。由于天翼 Live即时通讯服务由微软公司与中国电信联合向用户提供,如果用户希望使用天翼 Live即时通讯服务,则需同时接受本协议和微软服务协议。
中国电信在此特别提醒用户认真阅读、充分理解本协议中的各个条款,包括免除或者限制中国电信责任的免责条款及对用户的权利限制条款。请您审慎阅读并选择接受或不接受本协议(未成年人应在法定监护人陪同下阅读)。除非您接受本协议的所有条款,否则您无权下载、安装或使用本软件、获得账号及使用与本软件相关的任何服务。您的下载、安装或使用本软件的行为、您的帐号获取或登录行为以及您使用本软件相关服务的行为都将视为对本协议的接受,并同意接受本协议各项条款的约束。
本协议可由中国电信随时修订,中国电信将以其认为适当的方式通知用户上述修订,通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在中国电信天翼 Live官方网站(网址为:http://elive.vnet.cn/)发布公告或在天翼 Live界面发布信息等。如果用户在通知规定的协议修订生效日期后继续使用本软件、账号、天翼 Live即时通讯服务或任何附加服务,则用户将被视为接受了修订后的协议。如果用户不接受修订后的条款,请立即停止使用本软件、账号、天翼 Live即时通讯服务以及任何附加服务。
本协议适用于用户在本协议项下订购的由中国电信单方提供的附加服务(以下简称“中国电信附加服务”)
和天翼 Live即时通讯服务,当用户使用某项中国电信附加服务时,如该服务另有单独的服务条款、指引或细则,用户应遵守该服务条款、指引或细则,该服务条款、指引或细则构成本协议的一部分。除非中国电信另有其他明示规定,中国电信新推出任何中国电信附加服务或增加或强化目前天翼 Live即时通讯服务和中国电信附加服务的任何新功能,均受本协议的规范。
除中国电信附加服务外,本软件还提供了用户使用中国电信的合作方(以下简称“第三方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某些附加服务(以下简称“第三方附加服务”)的途径。由于第三方附加服务并非由中国电信提供,因此本协议并不涵盖用户使用第三方附加服务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如果用户希望使用一项或多项第三方附加服务,应阅读第三方服务协议,该协议由相应的第三方服务提供者单独提供,并不构成本协议的一部分。本协议在第1.2.3条提供了这些服务协议的链接。
第一条 软件许可和服务的提供
1.1 软件许可
1.1.1 获得软件许可的途径
用户应通过以下途径获得本软件的授权许可:
(1)从中国电信天翼 Live官方网站上下载,网址为http://elive.vnet.cn/;
(2)购买或被中国电信赠送中国电信刻录发行的正版软件包光盘;
(3)中国电信指定的其他途径。
1.1.2 软件许可的范围和说明
(1)中国电信许可用户仅在单一一台计算机上下载、安装、使用、显示、运行本软件。该许可是有限的、不可转让的、非排他的。用户不得通过网络或任何其他途径提供或传播本软件,致使本软件可供多台计算机使用。
(2)中国电信保留对本软件许可进行收费的权利。
(3)本软件及其所有拷贝的名称,与光盘上或本软件中注明的公司同在。本软件及其任何拷贝的所有权
(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及其它一切未明确授予您的权利均属于中国电信,用户使用其他权利时须另行取得中国电信的书面同意。中国电信保留因业务发展需要,单方面对本软件的部分功能效果进行改变或进行限制的权利,用户需承担此风险。
(4)用户同意不以任何形式非法拷贝本软件系统及文档。
(5)如果用户违反本协议的任一条款与条件,中国电信有权随时终止许可,并保留通过法律追究责任的权利。
1.1.3 软件的安装和卸载
(1)用户安装本软件时,应严格按照中国电信的软件安装提示和说明完成安装。
(2)如果用户的计算机上安装了微软公司的Windows Live Messenger 软件,为保证本软件安装的顺利进行,用户在安装本软件时应使Windows Live Messenger软件处于非运行状态。鉴于本软件集成了微软即时通讯服务功能模块,当该微软即时通讯服务功能模块的版本高于用户计算机上安装的Windows Live Messenger 软件的版本时,安装本软件将导致用户的Windows Live Messenger 软件自动升级。该自动升级由微软服务协议进行规范,中国电信对Windows Live Messenger 软件自动升级引发的任何问题不承担责任。
(3)用户卸载本软件时,户应当按照正确、适当的程序卸载本软件。
(4)如因用户在安装、卸载本软件时操作不当而导致任何事故,中国电信不承担责任。
(5)中国电信保留在任何时候在用户计算机上卸载本软件或者暂停、终止本软件使用的权利。
1.1.4 软件的替换、修改和升级
(1)中国电信保留在任何时候为用户提供本软件的替换、修改、升级版本(以下简称“新版软件”)并就此向客户收取费用的权利。但是,中国电信并无为用户提供新版软件的义务。
(2)本软件具有自动升级功能,用户可根据本软件的升级提示及指导对软件进行升级,并获得本软件新功能或修正功能的使用。用户同意,除非与中国电信另有约定,用户对升级后的软件进行使用的相关权利
义务仍然适用本协议。
(3)旧版软件可能无法实现某些原有服务和新增服务的功能,但中国电信并不对此负有任何责任。
(4)新版软件发布以后,客户有权选择是否对旧版软件进行更新。如果用户希望获得新版软件,应当通过本协议1.1.1条规定的途径取得。对于通过非中国电信指定途径取得的新版软件引发的任何问题,中国电信并不对此负有任何责任。
1.1.5 关于软件安全的提示
(1)本软件可能受到各种安全问题的侵扰,例如,他人利用用户的资料,造成现实生活中的骚扰;再如,用户下载安装的其它软件中含有“特洛伊木马”等病毒,将威胁到用户的计算机信息和数据的安全,继而影响本软件的正常使用。用户应加强信息安全及用户信息资源的保护意识,要注意加强密码保护,以免遭致损失和骚扰。
(2)非经中国电信或中国电信授权的其它任何由本软件衍生的软件,均属非法,下载、安装、使用此类软件,将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风险,建议用户不要轻易下载、安装、使用。
1.2 服务内容
1.2.1 本协议项下的服务范围
(1)用户申请并获取帐号后,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本软件并用账号登陆,可以使用天翼 Live 即时通讯服务和用户订购的各种附加服务。
(2)天翼 Live即时通讯服务是由微软公司与中国电信共同向用户提供的一项实时通讯服务。天翼 Live即时通讯服务界面是天翼 Live登录成功后的首选界面,用户在登录天翼Live后,可使用该服务以向他人计算机或手机发送消息的方式与他人进行在线信息交流。
(3)附加服务是由中国电信或第三方服务提供者提供给用户的各项增值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天翼 Live界面边侧的各类图标按钮选择使用附加服务。
1.2.2 天翼 Live即时通讯服务
(1)天翼 Live即时通讯服务由微软公司与中国电信共同向用户提供。如果用户希望使用天翼 Live即时通讯服务,则需同时接受本协议和微软服务协议。
(2)天翼 Live即时通讯服务由微软即时通讯服务和中国电信即时通讯服务两个功能模块联合组成。微软即时通讯服务主要包括文本即时消息以及基于文本即时消息的文件传送和PC-PC通话等。中国电信即时通讯服务包括短信服务等。对于用户使用微软即时通讯服务所产生的所有相关权利义务,由微软服务协议进行规范;对于用户使用中国电信即时通讯服务所产生的所有相关权利义务由本协议进行规范。
(3)用户知晓并同意,微软服务协议并不构成本协议的一部分,用户使用微软即时通讯服务产生的一切纠纷和索赔,中国电信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连带责任。
1.2.3 附加服务
(1)本协议项下的附加服务分为中国电信附加服务和第三方附加服务。中国电信附加服务的服务提供者为中国电信,第三方附加服务的提供者为中国电信的第三方合作伙伴。
(2)中国电信附加服务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音乐频道、生活频道以及冲印频道等。中国电信有权随时添加新的中国电信附加服务并对已有的中国电信附加服务频道进行减少或调整等变更。中国电信将尽合理的商业努力通知用户前述变更,通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在中国电信天翼官方网站发布公告或在天翼 Live界面发布信息等。用户在使用新增的中国电信附加服务前应登陆天翼 Live官方网站或通过中国电信指定的其他途径阅读相应的客户协议。如果用户在通知规定的服务变更日期后继续使用本软件、账号、天翼 Live即时通讯服务或任何附加服务,则用户将被视为接受了中国电信对服务的变更。
(3)用户同意,除非用户与中国电信另行约定,用户使用中国电信附加服务所有相关的权利义务均由本协议和相应的服务细则进行规范。
(4)第三方附加服务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高清频道、财经频道、汽车频道、安全频道等。中国电信有权以适当的方式通知用户第三方附加服务频道的添加或减少,通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在中国电信天翼官方网站发布公告或在天翼 Live界面发布信息等。
第三篇:电信运营商WLAN无线宽带组网解决方案
電信運營商WLAN無線寬帶組網解決方案
台灣無線城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8-09-26 23:11:18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電信運營商WLAN無線寬帶組網解決方案;城市廣域MESH組網+瘦AP管理器+AC認證計費方案
本方案主要系针对電信運營商,对快速布建WLAN无线接入网以期满足移动高速入网的需求,并藉此以短期间内快速布网抢占无线宽带运营市场,故其方案之主要规划解决方案以施工周期短覆盖区域广并且能满足无盲点覆盖为主 要诉求。
壹、组网方案介绍与对比
(一)瘦AP+无线控制器方案介绍
基于无线控制器的解决方案中所有的AP都只单独负责无线覆盖和通讯的工作无法同时做无线覆盖和桥接,其作用就是一个简单的,基于硬件的RF底层传感设备,所有Fit 瘦AP接收到的RF信号,经过802.11的编码之后,随即通过不同厂商制定的加密隧道协议穿过以太网络并传送到无线控制器,进而由无线控制器集中对编码流进行加密、验证、安全控制等更高层次的工作。因此,基于Fit 瘦AP和无线控制器的无线网络解决方案,具有统一管理的特性,并能够出色地完成自动RF规划、接入和安全控制策略等工作(组网架构如图一所示)。
(图一 瘦AP+无线控制器组网架构)
由上图(图一)架构可看出基于Fit 瘦AP和无线控制器的无线网络解决方案,特色是具有统一管理的特性,并能完成自动RF规划、接入和安全控制策略等工作但单一AP相对覆盖范围小需大量高密铺设AP和线路等组网特色。且因瘦AP基本上是纯单频2.4GHz 802.11g或单频5.8GHz 802.11a的AP,只能透过有线连接方式将AP连到网络出口,不能像双频智能一体型(2.4GHz+5.8GHz)AP可同时利用AP本身的5.8GHz桥接模块来当AP设备间传输桥接及同时提供2.4GHz无线覆盖用户接入,因此瘦AP+无线控制器的无线网络组网较适合单一建筑物内或已经有健全的线路资源情况下适用;如线路资源较为充足之南方各省的中国电信及北方各省的网通公司而对于南方各省的网通公司是较不适用的一种解决方案。不适合线路资源较少的运营商之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瘦AP架构需要相当高密度的有线资源来组网(对南方网通公司而言是较不现实因为需要先布下大量的有线网络,其二因覆盖范围比室外智能双频AP小的多,固需要布的AP数量将是比智能双频AP要大的多(总体组网AP数可多达数十倍以上),而总体组网成本亦是数倍于智能双频AP组网。
(一)智能AP组网介绍
智能AP组网(单频智能AP、智能双频AP、MESH智能双频AP)解决方案介绍:
1)单频智能AP组网:
单频智能AP组网的解决方案中智能AP与瘦AP一样都只负责用户接入的无线覆盖和通讯的工作无法像双频AP同时做用户接入无线覆盖和AP间的传输桥接,其作用就
是一个简单的,接收、发送用户接入RF信号,不一样的是经过802.11的编码之后,AP需再进行加密、验证、安全控制等工作。因此智能AP和瘦AP一样适用于已有
线路资源的条件下适用,但因没有管理器统一管理,管理的特性较差,只能用网管软件来监管控制(组网架构如图二所示)。从以上组网特性来看智能AP组网解决方案
适用于线路资源较为充足之南方各省的中国电信及北方各省的网通公司。
(图二 智能AP组网)完成自动RF规划、接入和安全控制策略等工作。
由上图(图二)架构可看出的智能AP无线网络解决方案,特色是简单低成本,AP本身须因AP基本上是纯单频2.4GHz 802.11g或单频5.8GHz 802.11a的AP,只能透过有线连接方式将AP连到网络出口,不能像双频智能一体型(2.4GHz+5.8GHz)AP可同时利用AP本身的5.8GHz桥接模块来当AP设备间传输桥接及同时提供2.4GHz无线覆盖用户接入,因此的智能AP无线网络组网较适合单一建筑物内或已经有健全的线路资源情况下适用;若对AP管理有要求可采用具SNMP网管功能的智能AP组网。
1)双频(2.4GHz+5.8GHz)高智能AP组网:
双频智能AP组网的解决方案中智能双频AP需同时做无线覆盖和桥接,其作用就是集AP设备间桥接传输及用户接入覆盖接收、发送,且AP需在本机做进加密、验证、安全控制等工作。因此智能双频AP适用于线路资源匮乏的条件下组网适用,但因没有管理器统一管理,管理的特性较差,可用网管软件来监管控制满足这种管理需求(组网架构如图3.1&3.2所示)。从以上组网特性来看智能双频AP组网解决方案适用于室外广域无线覆盖之场所。
第四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课题申报指南(2009年)
二○○八年十二月
第一章 申报须知
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申报单位须严格按照《课题申报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经形式审查,不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将视为无效。
一、申报应遵循的原则
1、要立足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和标准研究,把掌握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升我国通信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突破口。申报单位应根据每个课题的具体要求,提出申请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有标准化要求的,还须提出提交文稿数和预期采纳率。
2、专项注重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针对产业化课题,要求以企业为主、高校和研究机构参加;在关键技术研究方面,注重创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体系,尤其是IMT-Advanced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指南针对课题的不同特点,在组织实施方式中提出了不同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具体要求,申报单位应按照要求落实,并提出具体的知识产权、成果共享机制以及关键技术成果向产业转化的机制。
3、申报单位要统筹利用已有资源和成果,充分体现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资金优势,详细阐述与课题相关的优势和基础,包括已承担的相关国家项目、计划以及与本专项的衔接方案;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
4、申报单位应落实配套资金并提供相关证明,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包括地方财政投入、企业投资、银行融资或其他)的比例应不高于指南中每课题所规定的比例。同时,鼓励地方财政积极投入。课题中对地方配套经费有明确要求的,应按要求落实。
5、课题申报应加强系统设计,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研究,并制定具体的技术发展路线图,系统地分解任务,明确研发进度。
二、申报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无不良行政处罚或违法记录、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事业单位等,均可申报,不接受个人申报。课题牵头申报单位对联合申报各方的申报资格进行审核。
2、申报内容应在指南所设课题范围之内,以课题为单位,对某一课题的整体研究内容进行申报。联合申报单位各方应签订联合申报合作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研究内容和责任等。
3、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已取得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55周岁(1954年1月1日后出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无不良科研行为。课题负责人用于本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60%,在国内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9个月。
4、课题申报单位(包括联合申报中的任意一方)对同一个课题不得进行重复或交叉申报。同一申报人只能同时负责一项本专项课题。
三、申报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文件编写
以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
2、申报材料构成及规格
申报单位需编制和递交的申报材料由《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书)》和《课题申报书基本情况汇总表》构成,模板请从工业和信息化部(www.xiexiebang.com系统的部分功能,支持被测终端和系统间的高速率呼叫和相关增强技术的特定业务;(4)支持TD-SCDMA及其增强技术(包括TD-SCDMA MBMS/HSUPA/HSPA+)的全部物理信道;(5)支持完整的信令流程,包括终端注册过程、系统广播消息、RMC信令流程、AMR信令流程等;(6)能够完成按照3GPP标准,对TD-SCDMA增强技术(包括TD-SCDMA MBMS/HSUPA/HSPA+)终端的射频功能和性能指标的测量;(7)能够在TD-SCDMA终端综合测试仪上通过软件升级而获得 HSUPA/MBMS/HSPA+等相关测试能力。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的具体建议: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产学研联合申请。
2009ZX03001-006 基于TTCN的TD-SCDMA增强技术终端协议一致性基本集测试仪表开发
研究目标:进行基于TTCN的TD-SCDMA增强技术(MBMS/HSDPA/HSUPA)终端协议一致性测试仪表基本集开发,确保终端与系统设备的互通,验证终端与网络间的信令交互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考核指标:
(1)满足3GPP和我国行业标准的TD-SCDMA增强技术(MBMS/HSPA)相关规范要求;(2)开发基于TTCN的TD-SCDMA增强技术(MBMS/HSPA)终端协议一致性基本集测试仪表;(3)提供方便实用的测试消息分析窗口,正确记录消息流程,能够对测试结果进行判决;(4)提供多种系统配臵,满足不同用户的测试需求,且系统具可升级性;(5)提交基于TTCN的TD-SCDMA增强技术(MBMS/HSPA)终端协 议一致性基本集测试仪表,对终端产品设计验证。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的具体建议: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4:1。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产学研联合申请。
2009ZX03001-007 TD-SCDMA增强技术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研发
研究目标:为确保终端与系统之间协议的一致性,系统通过开发一致性信令协议测试集与终端实现互操作,实现TD-SCDMA增强技术(HSDPA、MBMS、HSUPA)协议互操作一致性测试系统。
考核指标:
针对TD-SCDMA增强技术(HSDPA、MBMS、HSUPA等)空中接口协议,开发形成一套TD-SCDMA增强技术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该系统应支持TD-SCDMA多频段操作;系统侧测试例开发支持HSDPA、MBMS、HSUPA功能,符合中国行业标准和3GPP国际标准;测试系统提供多种系统配臵、多小区的测试能力;支持MAC、RLC、RRC、SM、SMS、MM、CC等各层协议栈测试;支持MBMS各种多播、组播业务测试。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的具体建议: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鼓励地方 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产学研联合申请。
2009ZX03001-008 TD-SCDMA增强技术路测仪研发和产业化
研究目标:开发TD-SCDMA增强技术(MBMS/HSUPA/HSPA+)路测分析仪,逐步提供功能完善、性能可靠的路测仪表设备的商用化产品。
考核指标:
(1)路测仪基于MBMS/HSUPA/HSPA+芯片商用解决方案,可实现与商用手机相同的业务功能;
(2)路测仪可对系统和无线环境的关键无线指标进行测量;(3)路测仪支持实现锁频、强制切换、显示无线信号强度、计算无线链路的质量、显示网络信息、记录和存储信令信息等功能;
(4)路测仪可为分析处理软件提供开发的二次开发接口;控制分析处理系统可对物理层和层二资源分配进行显示;可对无线资源控制和NAS层信令进行解码;
(5)能够实现实时采样(如5ms),针对HSPA的AMC、HARQ等也具备分析功能;(6)路测仪的控制分析处理系统包括实时采集和显示数据的前台处理软件和进行后续统计分析的后台分析软件;控制分析处理系统可支持同时处理多部路测终端(>=4部)的自动呼叫控制、数据采集。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的具体建议: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5。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50%。
组织实施方式:企业牵头承担,联合高校、研究单位参与。2009ZX03001-009 TD-SCDMA及其增强技术网络规划创新方法研究和高性能规划工具研发
研究目标:研究TD-SCDMA及其增强技术(MBMS/HSUPA/HSPA+)在网络规划和优化方面的新方法和新理论,开发TD-SCDMA及其增强技术(MBMS/HSUPA/HSPA+)的高性能规划工具,支持TD-SCDMA增强型相应的标准,功能完整,配臵灵活,可满足网络规划、建设、优化改进的实际需求。
考核指标:
(1)先进的适合TD-SCDMA的3G混合业务模型,并在网络规划工具中得到应用和验证;
(2)准确的网络容量估算算法,并在网络规划工具中得到应用和验证;
(3)可以支持TD-SCDMA及其增强技术(MBMS/HSUPA/HSPA+)下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VoIP业务的网络规划;
(4)提出适合TD-SCDMA及其增强技术的网络规划与网络优化的关联解决方案;
(5)提出适合TD-SCDMA及其增强技术TD-SCDMA码规划方法及特征,并在网络规划工具中得到应用和验证;
(6)实现逼近真实网络的传播模型;环境模型丰富,可实现室 外、室内、热点、一般城区、城郊、农村、山区、海面、地铁、高速铁路(时速大于200公里)等环境下的网络仿真。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的具体建议: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009ZX03001-010 TD-SCDMA HSPA+及增强技术标准和关键技术研发
研究目标:主要内容是研究HSPA+及其增强型的关键技术,对其技术性能、实现复杂度和产业化应用前景给出相应的评估,制订合理技术方案,并进行相关标准化工作。
考核指标:
(1)研究适合TD-SCDMA的 HSPA+增强关键技术(包括MIMO、家庭基站、增强UE DRX功能等),对部分关键技术进行原型系统开发,对关键技术进行仿真和测试验证评估;(2)研究HSPA+增强关键技术(包括MIMO、家庭基站、增强UE DRX功能等)技术及产业化可行性,提出TD-SCDMA增强技术演进路线和产业发展方向;(3)推进TD-SCDMA HSPA+在3GPP的标准化进程,并完成相应的国内行标的制定。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的具体建议:提交国际、国内标 准文稿数量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4:1。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2 项目2008ZX03002: LTE研发和产业化
2009ZX03002-001 TD-LTE系统预商用设备开发
研究目标:开发满足标准要求的TD-LTE、SAE预商用系统设备。2010年底实现TD-LTE预商用系统设备。
考核指标:2010年提供100套基站,2套SAE预商用设备参加规模试验。所提供设备应能够满足3GPP和国内标准主要指标要求。向TD-LTE芯片、终端企业提供开放试验室环境。
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 支持多小区运行;
– 载波频段:2300-2400MHz,带宽支持20MHz; – 支持TD-LTE规定的上下行速率; – 支持TD-LTE规定的小区平均频谱利用率; – 支持TD-LTE规定的小区边缘频谱利用率; – 支持TD-LTE规定的时延要求;
– 最低支持MIMO方式为2×2多天线配臵;
– 每个承担单位2010年提供2套SAE设备,100套基站参加规模试验。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TD-LTE系统设备能实现的功能和业务;主要技术指标;与标准的符合程度;产品特点及产业化能力;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3。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组织实施方式:企业牵头承担,联合高校、研究单位参与。2009ZX03002-002 TD-LTE基站预商用设备开发
研究目标:开发满足标准要求的TD-LTE预商用设备。2010年底完成TD-LTE系统预商用设备。
考核指标:2010年提供100套基站试验设备参加技术试验。所提供设备应能够满足3GPP和国内标准主要指标要求。向TD-LTE芯片、终端企业提供开放试验室环境。
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 支持多小区运行;
– 载波频段:2300-2400MHz,带宽支持20MHz; – 支持TD-LTE规定的上下行速率; – 支持TD-LTE规定的小区平均频谱利用率; – 支持TD-LTE规定的小区边缘频谱利用率; – 支持TD-LTE规定的时延要求;
– 最低支持MIMO方式为2×2多天线配臵; – 支持非对称时隙配臵。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TD-LTE基站设备能实现的主要技术指标;与标准的符合程度;产品特点及产业化能力;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3。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组织实施方式:企业牵头承担,联合高校、研究单位参与。2009ZX03002-003 TD-LTE 终端基带芯片研发
研究目标:开发支持TD-LTE和TD-SCDMA的双模终端基带样片,TD-LTE能够满足3GPP和国内相关规范的要求, TD-SCDMA支持3GPP R7版本。
考核指标:完成TD-LTE和TD-SCDMA双模基带样片研发,满足3GPP相关规范基本要求。2009年承担单位提供终端基带芯片设计版图,2010年提供1000片TD-LTE 终端基带芯片工程样片。
主要指标如下:
– 支持TD-LTE和TD-SCDMA双模;
– 支持多频段,包括2300-2400MHz、2010-2025MHz和1880-1920MHz;
– 支持可变速率带宽,包括5MHz, 10MHz, 15MHz和20MHz; – 支持TD-LTE规定的各频段和带宽; – 支持TD-LTE规定的各上下行速率; – 支持4×2或2×2 MIMO方式; – 支持64QAM,16QAM,QPSK,BPSK调制方式; – 支持非对称时隙配臵。阶段考核:
2009年底前:完成芯片架构设计,进行芯片电路设计和验证,进行FPGA验证板测试,完成芯片版图设计,送出流片加工。
2010年底前:进行样片测试和验证,完成开发板评估板设计,完成物理层软件和协议栈软件设计,进行芯片测试验证和外场测试,提供终端芯片解决方案。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与国际、国内相关标准的符合程度;芯片的主要功能及框架;芯片的制造工艺;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组织实施方式:企业牵头承担,联合高校、研究单位参与。2009ZX03002-004 TD-LTE 终端射频芯片研发
研究目标:开发出TD-LTE的终端射频芯片的样片,满足3GPP TD-LTE 和国内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考核指标:每个承担单位2009年提供20个终端射频芯片科研样片,2010年提供1000片TD-LTE 终端射频芯片样片。
具体技术要求为:
– 符合3GPP TD-LTE 及国内相关规范要求; – 支持多频段,包括2300-2400MHz、2010-2025MHz和1880-1920MHz;
– 支持可变速率带宽,包括5MHz, 10MHz, 15MHz和20MHz; – 支持64QAM,16QAM,QPSK,BPSK调制方式; – 下行支持MIMO 方式为2×2多天线配臵;
– 支持无线信道跨频段切换,切换时间<80us,方便组网频点选择;
– 集成射频收发前端(除PA外)和模拟基带处理,提供数字基带接口;
– 接收机提供大于100dB动态范围,步进精度至少1dB; – 发射机提供85dB动态范围,步进精度至少0.5dB; – 发射误差矢量幅度(EVM)<小于2.5%;
– 支持多接收时隙独立增益自动控制,满足无线资源的快速调度。
阶段考核:
2009年底前:完成射频芯片第一次电路级设计和仿真验证,并流片,完成芯片测试。
2010年底前:完成射频芯片第二次电路级设计和仿真验证,并流片和测试,提供工程芯片样片。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与国际、国内相关标准的符合程度;芯片的主要功能及架构;芯片的制造工艺;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组织实施方式:企业牵头承担,联合高校、研究单位参与。2009ZX03002-005 TD-LTE 数据卡终端研发
研究目标:2009目标为完成数据卡软件和硬件系统设计和开发,2010完成试验数据卡终端的测试,并实现部分量产,为商用数据卡提供参考。
考核指标:2009年交付数据卡样机50部,2010年提供600个试验数据卡,参加技术试验和规模试验。需要满足:
– 满足3GPP R8相关规范要求和性能指标要求; – 简洁易用、稳定的MMI操作设计;
– 标准统一的API接口能力,便于后续业务扩展; – 通用标准化的硬件接口,便于与各类计算机连接。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主要性能指标;数据卡支持的业务功能;总体方案设计;符合国际、国内相关标准情况;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3。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组织实施方式:企业牵头承担,联合高校、研究单位参与。
2009ZX03002-006 TD-LTE 基站天线的研发
研究目标:研究和开发满足TD-LTE系统以及网络部署需求的多天线设备,满足多天线及智能天线的结合,仿真验证可满足3GPP及国内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与系统设备相配合,通过实验室/外场测试,建设相应示范点,最终满足TD-LTE 网络部署要求。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天线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智能天线与MIMO结合状况及性能验证;采用的关键技术及算法;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5。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50%。
组织实施方式:企业牵头承担,联合高校、研究单位参与。2009ZX03002-007 TD-LTE TTCN规范研究
研究目标:在对TD-LTE终端一致性测试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TD-LTE终端的一致性测试方案和测试内容,制定相应的测试规范,提交中国通信标准化组织CCSA形成我国的通信行业标准,进而向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进行提案输入,进一步完善国际标准。
考核指标:完成TD-LTE 终端一致性测试规范的撰写并提交给相关标准化组织,至少包括两份测试规范:《TD-LTE射频一致性测试规范》和《TD-LTE协议一致性测试规范》,且测试规范中的测试项目覆盖率不低于同期LTE FDD的80%(2009年、2010年分别完成40%)。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提交 的相关规范及主要内容;提交的国际、国内文稿数量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6:1。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2009ZX03002-008 TD-LTE TTCN基本测试集仪表开发
研究目标:开发基于独立硬件平台或基于系统硬件平台,支持TD-LTE终端一致性测试的规范及TTCN基本测试代码集。
考核指标:提供一套TD-LTE TTCN仪表,支持3GPP TS36 R8、R9终端一致性系列测试规范的基本集,包括对TD-LTE终端NAS层,RRC层,PDCP层,RLC层,MAC层等的各个特性进行独立测试、业务组合及不同系统间切换等测试。2009年完成原型样机开发,2010年完成基本集开发,并提供两套用于技术试验和规模试验。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所能够设计与实现的测试业务功能集、测试例数量;总体架构、软硬件设计;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009ZX03002-009 TD-LTE无线综合测试仪表开发
研究目标:促进TD-LTE技术和产品研发,依据3GPP TS36系列 Release 8、9、TD-LTE标准,研制硬件平台和设计软件模块,开发出符合3GPP及行业标准要求的TD-LTE无线综合测试仪表。
考核指标:2009年提供两套无线综合测试仪表样机,用于技术试验;2010年提供两套无线综合测试仪表,用于规模试验。实现TD-LTE物理层、高层协议设计,支持多种MIMO技术方案、支持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支持HARQ技术,支持多种信道环境的信道模拟研究与验证,支持终端射频指标分析与测量算法。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测试仪表实现的主要技术指标(物理层、高层协议设计、支持多种信道环境的信道模拟研究与验证、支持射频指标分析与测量算法);仪表的硬件平台开发及软件设计方案;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2009ZX03002-010 LTE公共测试验证平台建设
研究目标:开发和构建TD-LTE及FDD公共测试验证平台,实现TD-LTE及FDD产业链芯片、终端、系统、仪表各环节联合测试,对TD-LTE及FDD研发与产业化提供支撑并形成公共互动,联动产学研用各方力量,推进产业链各环节协调发展。考核指标:
(1)建立TD-LTE及FDD虚拟实验室、仪表环境,实现高性能公共仪器仪表共享机制;
(2)开发和构建TD-LTE及FDD仿真平台、技术测试验证实验室、模拟网络环境;
(3)构建20个基站左右(每个厂家3-5个基站)的外场验证和技术试验环境;
(4)对TD-LTE及FDD在关键技术、技术样机、开发和互操作等阶段技术和产品进行全面测试验证。
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平台构建方式及主要实现的功能、提供的室内、外场整体环境方案;提交国内、外标准文稿数量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4:1。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009ZX03002-011 TD-LTE公共技术与业务应用平台建设
研究目标:建设面向实际网络应用的TD-LTE公共技术与业务应用平台,以保障TD-LTE产品开发满足市场需求,并具备可运营、可管理的能力,同时降低产业风险,加快产业化进度;结合3GPP R9标准化进程。针对几种典型业务和应用进行研发:
(1)针对TD-LTE无线网设备和终端芯片进行研究和测试,完善 TD-LTE标准和产品技术要求,推动产品成熟;
(2)对工程实施以及组网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组网方案并进行验证。为TD-LTE的规范制定以及未来网络规划和建设提供支持;
(3)对TD-LTE技术的业务应用进行研究,针对几种典型业务和应用进行研发;
(4)研究并支持TD-LTE和TD-SCDMA等网络之间互操作。考核指标:建成TD-LTE公共技术与业务应用平台,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实现的功能与典型业务和应用;整体环境构建方案;提交国内、外标准文稿数量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运营企业牵头承担,产学研用联合。2009ZX03002-012 TD-LTE组网技术的研究
研究目标:建立完整的包括各种应用场景下TD-LTE无线组网技术理论和模型,为TD-LTE大规模商用组网提供理论依据。
考核指标:
(1)建立适合TD-LTE技术的组网模型和链路预算模型,针对各种应用场景提供有效的组网方案;
(2)形成TD-LTE组网技术研究报告。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建议:主要研究成果及内容,如组网模型和链路预算模型、针对各种应用场景提供有效的组网方案等;TD-LTE关键技术分析;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2009ZX03002-013 LTE业务应用及网络演进研究
研究目标:发挥运营商业务与需求引领作用,体现以业务与需求为导向,提出LTE业务及应用场景,LTE网络演进方式及对LTE/SAE产品的要求。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建议: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的业务应用需求与模式、LTE业务应用及应用场景、LTE网络演进方式、LTE/SAE技术和产品的要求等研究思路;提交标准文稿数量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运营企业牵头承担,产学研用联合。2009ZX03002-014 LTE 网络规划工具开发
研究目标:开发支持TD-LTE技术的网络规划工具,为TD-LTE及 LTE FDD网络建设和规划提供强有力的组网支撑。2010年完成规划工具开发并用于规模实验,2011年完成规划工具的完善。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所能够实现的LTE网络规划功能;可实现的传播模型、多种环境下的网络仿真/规划能力;针对LTE特定的技术与业务网络规划能力;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3 项目2008ZX03003:IMT-Advanced研发和产业化
2009ZX03003-001 IMT-Advanced TDD特定技术研发
研究目标: 深入挖掘TDD特定技术在实现IMT-Advanced高性能需求中的优势,实现IMT-Advanced TDD系统设计,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MT-Advanced TDD核心技术,推进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标准化。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完成IMT-Advanced TDD特定技术的研究和方案设计;完成用于IMT-Advanced TDD特定技术评估和测试的仿真平台,提供仿真结果及完善的方案评估分析;开发IMT-Advanced TDD特定技术试验验证原型平台,完成技术验证;向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文稿数量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009ZX03003-002 IMT-Advanced频谱聚合技术研发
研究目标:针对IMT-Advanced可用频段资源上存在非对称频谱、跨频带离散频谱资源等频谱分布现状,实现自适应频谱感知、动态频谱管理等高效频谱聚合技术,提高IMT-Advanced系统的频谱资源利用效率,完成频谱聚合技术的评估验证平台,并向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和ITU等组织提供IMT-Advanced频谱分配及使用的建议。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提出针对IMT-Advanced系统频谱高效利用的频谱聚合技术方案;完成用于频谱聚合技术评估和测试的仿真平台;提供仿真结果及完善的方案评估分析;开发IMT-Advanced频谱聚合技术的试验验证原型平台,完成技术验证;向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文稿数量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009ZX03003-003 IMT-Advanced协作多点传输技术研发 研究目标:突破现有系统中单点非协作传输模式对频谱效率的限制,提高系统的平均吞吐量和边缘吞吐量,有效抑制小区间干扰,进一步扩大小区覆盖,提高频谱利用率。产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协作多点传输技术,推进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标准化。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完成适用于IMT-Advanced系统的协作多点传输技术方案;完成用于协作多点传输技术的评估和测试的仿真平台,提供相应的仿真结果及完善的方案评估结果;开发IMT-Advanced协作多点传输技术试验验证原型平台,完成方案验证;向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文稿数量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2009ZX03003-004 IMT-Advanced中继技术研发
研究目标:研发中继技术,突破IMT-Advanced系统在系统容量、覆盖范围、覆盖盲点、网络建设及维护成本、系统性能方面的限制,产生一批具有创新性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继关键技术,推进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标准化。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提出适用于IMT-Advanced系统的中继技术方案;完成用于中继技术评估和测试的仿真平台,提供仿真结果及完善的方案评估分析;开发 IMT-Advanced中继技术试验验证原型平台,完成方案验证;向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文稿数量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009ZX03003-005 IMT-Advanced增强MIMO技术研发
研究目标:突破单用户、多用户、多小区、分布式及协作MIMO传输技术,获取创新研究成果和核心技术专利,形成较为完整的IMT-Advanced增强MIMO技术方案,向标准化组织提交IMT-Advanced标准化提案。完成关键技术的开发与试验设备,进行技术演示验证。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满足ITU IMT-Advanced最小技术要求,分布式天线系统具有更高的小区边缘频谱效率和系统总频谱效率;完成1套各个技术点的链路仿真和系统仿真,完成算法验证试验平台;向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文稿数量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组织实施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009ZX03003-006 IMT-Advanced多址技术研发
研究目标: 突破蜂窝与分布式网络架构下多小区下多用户信号设计与复用技术,解决小区内及小区间的无线资源共享和重用问题,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效率,产生核心专利技术,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相关技术提案。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满足ITU IMT-Advanced最小技术要求;实现关键技术验证的硬件平台与演示验证;向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文稿数量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009ZX03003-007 IMT-Advanced新型无线资源管理研究及验证
研究目标:突破新型网络架构、接纳及切换控制策略、异构融合网络的无线资源管理、Idle模式控制算法、动态频谱接入模型等关键技术,建成IMT-Advanced新型无线资源管理方案的试验平台,形成核心技术专利和国际标准提案。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完成测试IMT-Advanced 新型无线资源管理方案评估和测试验证的仿真平台;开发建设可用于验证IMT-Advanced新型无线资源管理方案的试验平台并完成技术验证;向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文稿
数量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009ZX03003-008 IMT-Advanced关键技术仿真平台
研究目标:依据IMT-Advanced系统需求,在对关键技术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开发IMT-Advanced链路级仿真平台,进行关键技术验证和性能评估,为IMT-Advanced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第三方评估提供支撑。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完成IMT-Advanced无线传输技术评估方法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关键技术仿真验证平台,可以在ITU规定场景下对IMT-Advanced系统实现链路级仿真;并对IMT-Advanced所涉及的无线传输关键技术进行评估,提交评估报告和相关标准提案。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注重与前期国家支撑计划的有机衔接。
2009ZX03003-009 IMT-Advanced关键技术试验平台开发
研究目标:针对IMT-Advanced关键技术和系统方案构建一个开放的、可扩展的、可重构的、通用的软、硬件技术验证原型机平台,搭建业务模拟平台,数据采集和分析平台,信道和场景模拟环境,建立完善的实验室测试和验证环境,支持面向IMT-Advanced的无线接口关键技术验证,系统性能评估和概念演示,为IMT-Advanced技术方案和提案提供支撑,促进IMT-Advanced标准化进程。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完成IMT-Advanced关键技术及系统方案验证平台,构建满足ITU要求的室内外移动环境;支持算法代码级、模块级、分系统级、系统级评估验证,支持空中接口的关键技术试验验证及天线评估验证,支持多业务、多场景的试验验证;向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提案数量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注重与前期国家支撑计划的有机衔接。
2009ZX03003-010 802.16m技术方案研发与评估
研究目标:突破802.16m在物理层、高层协议和网络架构方面的关键技术,建成系统仿真平台和关键技术硬件验证平台,形成802.16m技术方案。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完成802.16m系统技术方案报告,完成802.16m的软件仿真平台和原型系统验证平台;提交国际文稿数量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009ZX03003-011 IMT-Advanced开放性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面向IMT-Advanced标准化和未来宽带无线传输需求,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型无线通信关键技术,向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提案,并针对IMT-Advanced系统需求进行技术评估。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针对IMT-Advanced典型场景进行评估,在所适用的场景中的主要性能评估;完成相应技术方案的仿真或实验验证演示;向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文稿数量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4 项目2008ZX03004:移动网络、业务应用和终端研发
2009ZX03004-001无线泛在网络架构研究和总体设计
研究目标:提出移动蜂窝接入、无线接入、短距离和传感器等组成的无线泛在网络的总体设计和网络体系架构建议,掌握组网技术。对无线泛在网络环境下用户环境感知性、异构无线服务网络共存与协同、异构网络的移动性管理、网络开放和透明等技术开展研究。推动国际标准化工作。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提出无线泛在网络体系架构建议和网络总体设计,搭建示范验证环境,积极在国际标准组织(ITU-T、3GPP、IETF)研究中发挥作用;提交的标准建议文稿数量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组织实施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009ZX03004-002 全IP宽带移动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研究下一代面向宽带移动互联网的全IP宽带移动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包括面向宽带移动网络的IP承载网络架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包括可支持大规模分层路由架构,支持基于策略进行网络资源动态调配等关键技术研究;支持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控制层网络架构研究,包括用户管理,计算资源、带宽资源、数据资源共享能力、业务和网络能力的动态部署和监控等。掌握核心技术,推动标准化。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全IP宽带移动网络体系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关键技术仿真;搭建试验验证平台,对突破的关键技术进行验证;提供业务演示环境;向国际标准组织(ITU-T、3GPP、IETF)提交标准建议文稿数量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组织实施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2009ZX03004-003 宽带移动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全面分析宽带移动网络安全威胁与安全需求,研究提出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的总体安全体系架构,包括鉴权认证机制、安全域划分策略、技术防护方案等;进行协议及网络架构脆弱性分析,建立漏洞库及相应的攻防工具集;基于TD-LTE和宽带无线接入网络搭建试验环境,对突破的关键技术进行有效性验证。掌握核心技术,推动国际标准化。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分析移动网络的安全威胁和安全需求,提出宽带移动网络的安全体系结构,对安全算法、安全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仿真和原型系统开发;搭建实验环境验证关键技术;提交标准技术文稿数量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
组织实施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2009ZX03004-004 宽带移动业务关键技术开放式研究
研究目标:面向未来2G/2.5G/3G/LTE多种异构网络环境,应对移动业务多媒体化、宽带化和互联网化的特点,在异构网络环境下,研究支撑移动业务多媒体化、移动化和互联网化的业务实现及业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研究适应异构网络多种带宽条件下移动业务开展的关键技术,适应未来移动网络环境的多媒体编解码技术及传输协议(如多媒体编码容错技术、立体视频技术等)、研究未来移动互联网业务实现(如结合移动通信上下文的智能搜索技术等)、移动业务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并对相应技术进行仿真或实验验证。向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提案,形成基础性核心技术及知识产权。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完成相应业务应用技术方案;相应业务应用仿真或实验验证;提交标准技术文稿数量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组织实施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009ZX03004-005 手机新型操作系统、应用平台和中间件的发展策略研究
研究目标:为适应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形势,针对新一代终端
的功能特点,研究操作系统、中间件和终端应用平台的发展策略,分别提出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应用平台的技术要求、发展思路和实施策略。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提交研究报告,包括技术、市场分析、策略分析、实施建议等内容。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3:1。组织实施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2009ZX03004-006 终端共性技术开放式研究
研究目标:面向未来终端发展趋势,研究与之相适应终端共性关键技术,例如移动终端省电技术、终端显示技术、多频多模等方面的技术和终端统一的外设接口要求等。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提交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报告、标准建议等;提交标准技术文稿数量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组织实施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009ZX03004-007 新型移动用户识别卡应用及关键技术开放式研究
研究目标:面向移动互联网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对移动用户识别卡(以下简称SIM卡)能力的要求,研究与之相适应的SIM卡应用
及相关关键技术,并进行技术评估。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提交关键技术解决方案、新型SIM卡架构、新型SIM卡产品技术标准建议等;完成相关技术方案的仿真或实验验证演示;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组织实施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5 项目2008ZX03005:宽带无线接入研发和产业化
2009ZX03005-001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测试与评估环境开发
研究目标:针对各种不同覆盖范围、不同应用场景的宽带无线接入创新技术、无线多媒体广播技术和异构无线接入创新技术,开发相应的测试和评估技术,提出有效的测试方法、测试规范和评估方法。研究业务模型的建模与测试,信道模型的测量、建模与测试;研究链路级软、硬件测试方法与测试平台的建设,多场景的网络级软件与半实物仿真测试方法与测试平台的建设,建立测试和评估的实验环境。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建立测试规范;开发测试和评估工具;建设内外场测试和评估环境;支持各种典型衰落无线信道下的无线传输测试;开展宽带无线接入创新技术的测试和评估;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3:1。鼓励地方
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产学研联合申请。
2009ZX03005-002 复杂环境和机动应用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开发与示范应用
研究目标:研究机动和应急系统的需求;研究具有环境适变和自组织功能的系统架构;研究多模式组网技术、高效链路传输技术、频谱自适应技术、能量管理与低功耗节能、系统易扩展性和高可靠高安全等关键技术。针对国家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应急通信的需求,满足公共安全、灾害救援等特定行业和应用环境对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快速应用、机动和安全的要求,开发支持灵活的网络架构、支持复杂环境和机动应用、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与设备,开展典型应用示范,性能评估与测试,形成标准建议提案。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开发 6套支持应急通信机动功能和复杂环境应用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设备和终端设备。系统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支持与卫星/公众移动通信系统及现有集群系统的互联互通,支持双向鉴权、端对端加密、语音调度、数据查询、定位、数据广播等功能;高效的大范围的覆盖,能够快速部署,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复杂地理和恶劣天气的环境;支持高速率的数据传输,终端信息传输速率大于2Mbps,支持大于60km/h的移动通信;网络资源灵活配臵,满足各种业务的需求;能够与现有指挥调度平台连接,实现应急指挥调度功能;实现
低功耗、节能的基站和终端设备。构建不少于6种满足公共安全、紧急事件、行业应急要求的典型应用示范与验证;提出标准建议提案;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5。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50%。
组织实施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009ZX03005-003 面向重点行业应用的宽带无线多媒体接入系统开发与示范应用
研究目标:研究低成本、可伸缩、可配臵的无线多媒体网络架构;研究高效传输技术、高效多址技术、动态信道分配技术、中继和协作、智能天线、分布式系统、低成本终端等关键技术。开发支持多媒体业务、互联网业务、多媒体集群业务,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面向重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系统应具备抗多径抗干扰能力强、频谱利用率高、覆盖大、网络基于全IP架构、窄带业务与宽带业务兼容、提供廉价宽带多媒体接入服务等主要特征。满足无线数字城市、行业信息化、指挥调度、城市专用通信及海外市场等需求。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开发支持多媒体应用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研制核心芯片,开发相应的系统设备和终端设备;系统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系统频谱效率3.5-10bit/Hz,支持大于120km/h的移动通信;支持大范围同频组网;支持低成本终端和服务;支持话音、视频,移动互联网、指
挥调度等业务;构建不少于50个用户,支持多媒体业务的重点行业应用示范网络;提出标准建议提案;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5。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50%。
组织实施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6 项目2008ZX03006 短距离无线互联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研发和产业化
2009ZX03006-001 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针对传感器网络应用特点,继承国内已有研究基础,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形成较为完备的信息聚合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体系,为十一五传感网设备研制提供补充关键技术,以及为标准化、下一代传感网演进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传感器网络的高效传输、自治组网、协同处理、软件、共性应用支撑等五类技术。申报单位可申请下述研发内容的全部或各个分项。
本课题具体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如下: 1.传感器网络高能效通信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传感器网络复杂地表环境下的信道建模和高能效高可靠传输技术研究以能效比为优化目标的自适应调制编码、准同步分布式分集传输技术研究;高效率、高线性度、低噪声、高频率稳定度的数模混合功率放大器设计与实现;支持
低能耗、快速自适应节点状态切换技术研究;研究无线传感网低复杂度干扰检测技术和动态自适应干扰避让技术。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包含系统能耗模型和特殊信道模型的系统级软件仿真和半实物仿真平台,发射功率<10mW,传输速率>50Kbps,地表通信距离>50米,节点工作状态切换时延<500us;存在多音干扰、部分阻塞干扰时能够正常工作;发射功率、传输速率、通信距离、节能效率等指标建议;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2.传感器网络组网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节点动态部署技术;动态休眠与组网技术联合设计;分簇组网技术;可配臵多属性异构传感网组网技术;跨层组网协议;传感网拥塞控制技术;容迟条件下的分布式消息投递、查询与存储技术、组网协议设计及其评价方法;探索适应未来泛在网络的超大规模无线传感网编址寻址技术。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建立多种组网协议;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3.传感器网络协同体系架构研究: 研究目标:传感器网络协同体系架构目标分析;协同体系构件及关联定义;协同体系层次模型、信息流描述及统一表征方法可行性探索;基于目标定位的协同架构可行性验证及平台建立;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
建议:传感器网络协同体系基本架构及统一表征可行性报告;目标定位验证平台;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4.传感器网络专用操作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传感网专用OS架构;实时调度技术;虚拟及动态存储技术;动态能量管理技术;代码自动生成技术;集成上述技术,实现传感网专用操作系统。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专用OS框架;微内核操作系统,核心最小支持4K RAM运行,完整功能镜像<128K FLASH;8M主频CPU条件下,中断响应时间<5uS,现场转换时间<10uS;支持硬实时条件、抢占和动态优先级;适应从微节点到复杂节点需求;可跨平台工作;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5.传感器网络共性支撑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可编程传感器网络模型、可编程协议设计、虚拟机和移动代理设计、情境感知的可编程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模型;安全协议设计、容侵容错技术、密钥分配与管理等。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代码可重用性提高50%以上;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协议。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建议:提交国内、国际标准技术文稿数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3:1。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配套经费。
组织实施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009ZX03006-002 传感器网络标准化与测试验证平台研究
研究目标:研究建立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化体系框架及参考模型;研究组网、传输、信息处理、测试、接口等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典型应用子集标准;建立标准测试、验证平台;建立传感网应用技术规范和系统测试平台。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建立标准化体系框架;完成相应的基础技术标准提案;完成相应的应用子集标准提案;建立标准验证与测试平台;制定国家核心技术标准;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提交标准提案数和预期采纳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3:1。组织实施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009ZX03006-003 中高速传感器网络系统设备、接入设备研制与规模化制造技术
研究目标:研制具备多元化信息采集能力、高速传感信息传输和大数据量传感信息聚合能力的中高速系列系统设备和接入设备,包括适应复杂信道的高效传输机制、中高速传感网协议栈实施方案;研制
具有高性能信息处理能力的节点设备;设计支持多种类型中高速传感网设备开发的物理开发平台和集成开发平台;集成中高速传感器网络基带、射频以及协议芯片组件;突破软硬件一体化、双模、电磁兼容、可靠性可维修性等设备级技术;研究规模化制造与测试技术;建立完善的中试线和批量化测试线。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 产业化考核指标:系统设备、接入设备进入中试,2010年进入批量化生产。
技术考核指标:通视传输距离5km,传感信息数据传输速率500Kbps-2Mbps;系统设备和接入设备计算能力满足高速数据传输和融合处理要求:系统设备一体化集成高性能计算组件,其计算能力不低于50GFlops;接入设备一体化集成高性能计算组件,其计算能力不低于100GFlops;支持蜂窝移动网络接入。
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组织实施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009ZX03006-004 低功耗传感器网络系列节点、网关设备的研制与产业化
研究目标:继承已有信息聚合传感网方面相关关键技术,集中攻克低功耗传感器网络节点级补充关键技术;研制系列适用于规模性密
集布设和自治组网的小型化、低功耗、高性能的节点;具有连接主流移动通信网和中高速传感网的数据业务接入能力及区域管理能力的系列网关设备;研制支持二次开发的物理开发平台和集成应用开发平台;开发基于专用操作系统的节点级系统软件;建立集成开发环境及测试、评估等系统;针对传感网行业应用,研制系列节点产品;建立完整中试及测试线;完善传感网典型行业设备解决方案及相关设备生产线的技术支持能力。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 产业化考核指标:研制节点、网关设备等系列传感器网络设备,满足多应用、多类型传感器接入等要求;建立低功耗节点设备中试线1条;建立完备的规模化设备测试线;为项目其他课题中传感网应用示范提供样机支持。
技术考核指标:节点具备随机布设组网及支持异构组网能力。网关设备具备信息聚合、处理、信息选择分发等功能,支持子节点组网规模大于128个,满足蜂窝移动网络、中高速传感网等网络接入要求;提交相关行业技术标准提案。
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组织实施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009ZX03006-005中高速传感器网络基带、射频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
研究目标:针对中高速传感器网络系统设备、接入设备的低成本、小型化、高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研制中高速传感器网络基带(含协议)、射频芯片,应用于中高速传感网设备,为设备和产业化提供芯片支持。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 产业化考核指标:2010年上半年为节点设备和应用示范提供芯片支持,2010年进入批量化生产,实现批量化销售。
技术考核指标:研制完成射频芯片、基带芯片,并集成信号采集、信号协处理、网络管理等功能,形成单元模块。接收灵敏度(SNR=10dB),带外抑制度(±0.5MHz),AGC增益动态范围,PLL锁定时间,数据传输速率,误码率(Eb/N0>12dB),支持信道(如高斯信道、瑞利信道)。
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5。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50%。
组织实施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009ZX03006-006低功耗传感器网络核心芯片及片上系统研发与产业化
研究目标:针对低功耗传感网节点设备的低成本、低功耗、小型化、高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研制低速的无线传感网核心芯片,以及集射频、基带于一体,具体通信、处理、组网能力和传感能力的低功
耗片上系统等。为低功耗传感网设备和产业化提供芯片支持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 产业化考核指标:2010年上半年为节点设备和应用示范提供芯片支持,2010年形成批量化销售。
技术考核指标:核心芯片的静态功耗,芯片封装面积,接收灵敏度(SNR=10dB),带外抑制度(±0.5MHz),AGC增益动态范围,PLL锁定时间,节点数据传输速率;片上系统: 集射频、基带、处理、传感于一体。
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5。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50%。
组织实施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009ZX03006-007 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的结合技术及其M2M业务应用研究与示范验证
研究目标:研究两网融合进程的技术路线、产业发展策略和相应政策;研究两网融合的技术方案及关键技术,包括研究依托移动网络基站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础设施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基于移动汇聚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及关键技术,研究两网结合的网络协议和网关技术;依托TD-SCDMA等移动网络,以自组织、低成本、可运营、可管理、可扩展为目标,研究两网结合现阶段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M2M关键技术、系统、标准及业务运营模式,开发相应的业务
第五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课题申报指南(2010年)
二○○九年十月
第一章 申报须知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专项三)2010年课题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申报单位须严格按照《课题申报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经形式审查,不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将视为无效。
一、申报应遵循的原则
1、要立足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和标准研究,把掌握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升我国通信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突破口。申报单位应根据每个课题的具体情况,提出申请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有标准化要求的,还须提出提交文稿数和预期采纳率。
2、专项注重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指南针对课题不同特点,在申报方式中提出了产学研用结合的具体要求,申报单位应按要求落实,并提出具体的知识产权、成果共享机制以及关键技术成果向产业转化的机制。
3、申报单位要统筹利用已有资源和成果,充分体现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资金优势,详细阐述与课题相关的优势和基础,包括已承担的相关国家项目、计划以及与本专项的衔接方案;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
4、资金管理是重大专项组织实施中的关键环节,申报单位应按照《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可从财政部网站下载)1 的规定,据实编报申报书中的预算内容。申报单位应按照课题要求,落实配套资金并提供相关证明,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包括地方财政投入、企业投资、银行融资或其他)的比例应不高于指南中每课题所规定的比例。同时,鼓励地方财政积极投入。课题中对地方配套经费有明确要求的,应按要求落实。为提高中央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课题执行过程中将根据阶段考核情况,采取分阶段拨付经费的方式,部分课题将采用后补助的资助方式。后补助方式的具体内容参见《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5、重大专项注重顶层设计,申报单位应认真研究相关课题之间衔接关系(如终端与芯片之间,设备研发与技术试验之间)。课题申报应加强系统设计,制定具体的技术发展路线图,合理分解任务,明确研发进度。
二、申报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无不良行政处罚或违法记录、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事业单位等,均可申报,不接受个人申报。牵头申报单位应对联合单位的申报资格进行审核。
2、申报内容应在指南所设课题范围之内,以课题为单位,对某一课题的整体研究内容进行申报。联合申报单位各方应签订联合申报合作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研究内容和责任等。
3、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已取得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55周岁(1955年1月1日后出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无不良科研行为。课题负责人用于本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60%,在国内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9个月。
4、申报单位(包括联合申报中的任意一方)对同一个课题不得进行重复或交叉申报。同一申报人只能同时负责一项本专项课题。
三、申报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文件编写
以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
2、申报材料构成及规格
申报单位需编制和递交的申报材料由《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书)》和《课题申报书基本情况汇总表》构成,模板请从工业和信息化部(www.xiexiebang.com)网站下载。
(1)申报书
申报书按模版要求统一编写,一律用A4纸双面打印,正文与附件一起简易装订成册,一式6份(2份原件,4份副本)。同时附上电子版光盘,电子版正文内容应与纸版内容保持一致。电子版文件名称格式为:“课题编号_单位名称_课题名称”(例如:2010ZX03001-001_单位名称_TD-SCDMA增强型网络优化工具研发)。
注:如通过形式审查,还需提供6份副本,具体要求另行通知。(2)课题申报书基本情况汇总表
《课题申报书基本情况汇总表》(以下简称汇总表)以课题为单位填写,具体要求参见汇总表中的填写说明。汇总表仅需提供电子文档,与申报书刻在同一张光盘上。电子版文件名称格式为:“课题编号 _单位名称_(课题名称)申报书基本情况汇总表”。
3、申报材料的受理
请各申报单位在受理截止时间前通过快递或派专人将申报材料(含2份原件、4份副本及电子版光盘)送达规定地点,逾期不予受理。申报材料在邮寄过程中若出现时间延误、遗失或损坏等责任自负。
受理截止时间:2009年11月26日17:00 接收单位:“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
收件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兴隆街5号国信苑宾馆(宾馆电话:010-66017771)
邮
编:100031 收 件 人:张航
张翠
联系电话:010-68205251 68205249(工作时间8:30-17:30)
请随时登录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关注申报受理的最新动态。
第二章 申报内容和范围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0年申报课题分属以下七个项目:
项目2008ZX03001:TD-SCDMA增强型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2008ZX03002:LTE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2008ZX03003: IMT-Advanced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2008ZX03004:移动网络、业务应用和终端研发 项目2008ZX03005:宽带无线接入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2008ZX03006:短距离无线互联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2008ZX03007:无线移动通信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项目管理支撑
2.1 项目2008ZX03001 TD-SCDMA增强型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目标:在“十一五”期间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完成TD-SCDMA增强型的研发和产业化。在2008年和2009年,已安排TD-SCDMA增强型HSPA阶段(支持下行速率2.8Mbps、上行2.2Mbps)的芯片、多媒体终端、测试仪表、网规工具的研发,启动HSPA+关键技术标准研究。2010年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完成TD-SCDMA HSPA+(下行峰值速率提高50%)产品的研发,补缺TD-SCDMA增强型个别薄弱环节。2010年设置TD-SCDMA HSPA+研发课题及TD-SCDMA增强型网络优化工具开发,支撑TD-SCDMA 增强型系列技术的产业化。本课题中定义的HSPA+功能主要包括支持下行64QAM调制,支持增强型CELL_FACH,持续分组连接(CPC)功能。课题2010ZX03001-001 TD-SCDMA增强型网络优化工具研发
课题说明:本课题主要是针对TD-SCDMA增强型网络特点及相关新技术和实际网络建设新需求,研究TD-SCDMA增强型网络各种优化理论及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发TD-SCDMA增强型网络优化工具,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难点,推动网络性能进一步提高。
研究目标:研究TD-SCDMA增强型网络频率复用、扰码、邻区优化方案;研究TD-SCDMA增强型网络覆盖、干扰、容量优化方案;研究TD-SCDMA增强型网络性能、质量问题定位与优化方案;研究TD-SCDMA增强型网络与GSM网络联合优化方法;开发TD-SCDMA增强型网络优化工具。
考核指标:开发TD-SCDMA增强型网络优化工具,应支持对路测数据、OMC-R网管数据等网络侧数据、电子地图处理;支持对 TD-SCDMA增强型网络频率复用、码组、邻区进行优化;支持依据路测数据实现对区域进行覆盖、干扰分析及优化;支持对区域进行网络性能/质量问题定位、原因分析及优化;支持对目标区域进行地理场景分析,能够针对不同场景进行参数核查、优化配置;支持GSM/TD-SCDMA联合优化;支持对网络业务进行统计分析;发表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申报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010ZX03001-002 TD-SCDMA HSPA+系统设备研发
课题说明:本课题主要为支持TD-SCDMA HSPA+功能的无线系统设备的研究和开发。
研究目标:开发系列化TD-SCDMA HSPA+全套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并实现高性能、高可靠性、低成本的量产目标,满足商用供货和相应的服务要求。
考核指标:提供不少于5套HSPA+基站设备,2套RNC设备,参加室内外技术试验。为终端芯片、终端厂家开放调测环境。实现TD-SCDMA HSPA+商用产品并形成量产能力,实现商业应用与产业化。主要技术指标:
– 满足3GPP和我国行业标准的TD-SCDMA HSPA+相关规范要求,并后向兼容TD-SCDMA R4、HSDPA、HSUPA和MBMS特性;
– 工作频带: 1880MHz~1920MHz,2010MHz~2025MHz;– HSPA+功能:支持下行64QAM调制,支持层二增强,支持增强型CELL_FACH,支持持续分组连接(CPC); – 产品系列化和小型化,实现包括室外宏基站、室内微基站、BBU+RRU等多种基站产品及高可靠性的RNC设备; – 申请发明专利5项。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说明:TD-SCDMA HSPA+设备能实现的功能和业务;主要技术指标;与标准的符合程度;产品特点及产业化能力;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4,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TD-SCDMA系统设备企业牵头承担,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
课题2010ZX03001-003 TD-SCDMA HSPA+终端基带芯片研发
课题说明:终端基带芯片一直是TD-SCDMA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我国产业发展比较薄弱的环节。由于难度大、时间紧迫,所以应立即启动,并确保足够投入。
研究目标:研制支持TD-SCDMA HSPA+功能,双模(TD-SCDMA与GSM/GPRS/EDGE)终端基带芯片。在工艺与集成度、功能方面都达到商业应用水平,形成产业化能力。
考核指标:提供不少于100片支持HSPA+的终端基带芯片,用于系统、终端等多厂家构成的试验网络进行技术试验。
主要技术指标:
– 满足3GPP和我国行业标准的TD-SCDMA HSPA+相关规范要求,并后向兼容TD-SCDMA R4、HSDPA、HSUPA和MBMS特性;
– 提供单基带芯片解决方案,支持TD-SCDMA/HSDPA/HSUPA/ HSPA+/MBMS/GSM/GPRS/EGDE,集成DBB和应用处理器能力;
– 业务速率:支持峰值速率为DL/UL(4.2/2.2Mbps)的HSPA+业务,支持峰值速率为DL/UL(2.8/2.2Mbps)的HSPA业 务;
– HSPA+功能:支持下行64QAM,支持层二增强,支持增强型CELL_FACH,支持持续分组连接(CPC); – 功耗要求:睡眠电流0.8mA以下,通话状态下工作电流140mA以下;
– 半导体工艺线宽:65nm及以下; – 申请发明专利5项。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的具体建议: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3。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TD-SCDMA基带芯片企业牵头承担,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
课题2010ZX03001-004 TD-SCDMA HSPA+终端射频芯片研发
课题说明:终端射频芯片是TD-SCDMA产业链另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我国比较薄弱的环节。特别是高阶调制技术,对射频芯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尽快启动终端射频芯片的研究与开发。
研究目标:开发出TD-SCDMA HSPA+终端射频芯片,在工艺与 集成度、功能方面都达到商业应用水平,形成产业化能力。
考核指标:提供不少于100片HSPA+终端射频芯片,用于系统、终端等多厂家构成的试验网络进行技术试验。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 满足3GPP和我国行业标准的TD-SCDMA HSPA+相关规范要求,并后向兼容TD-SCDMA R4、HSDPA、HSUPA和MBMS特性;
– TD-SCDMA工作频段:1880-1920MHz、2010-2025MHz; – 支持64QAM、16QAM和QPSK调制和解调; – 接收EVM达到4%,发射EVM达到2%;
– 邻道抑制不低于33dB@1.6MHz、43dB@3.2MHz; – 半导体工艺线宽:0.13um及以下; – 功耗要求:不高于90mA,实现低功耗; – 申请发明专利5项。
申报单位须提供以下说明:与国际、国内相关标准的符合程度;芯片的主要功能及框架;芯片的制造工艺和竞争力;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3,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申报方式:TD-SCDMA射频芯片研发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
2.2 项目2008ZX03002 LTE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目标:LTE是3G演进到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阶段。“十一五”期间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完成LTE研发和产业化。
2008年和2009年本专项已安排研究开发TD-LTE系统设备、终端芯片、数据卡、天线、终端一致性测试仪表等产业环节试验设备的开发并开展小规模的室内和外场技术试验。设置公共及应用验证平台,LTE组网及演进研究,并开展LTE FDD系统和终端基带芯片的研发。
2010年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在前两年试验设备的基础上,完成TD-LTE面向商用的设备各环节的产品研发,选择至少3个城市建设规模试验网络。2010年安排了TD-LTE面向商用的终端射频芯片、手机、基站和系统设备、路测仪表等研发,开展规模试验。LTE FDD设置面向商用基站设备、终端基带芯片课题。
课题2010ZX03002-001 TD-LTE面向商用终端射频芯片研发
课题说明:终端射频芯片是TD-LTE产业链另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我国比较薄弱的环节。
研究目标:开发出TD-LTE面向商用终端射频芯片,满足3GPP R8、R9和国内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考核指标:2011年每个承担单位提供终端射频预商用芯片1000片给终端企业以提供预商用终端,用于运营商牵头的规模试验。2012年完成面向商用芯片的研发。所提供芯片应能够满足3GPP R7、R8、R9和国内标准主要指标要求。向TD-LTE终端设备厂商提供面向商用的射频芯片。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 支持TD-LTE的频段为2300-2400MHz;
– 支持可变速率带宽,包括5MHz、10MHz、15MHz和20MHz;
– 支持64QAM、16QAM、QPSK和BPSK调制方式; – 下行支持4×2、2×2 MIMO方式;
– 集成射频收发前端(除PA外)和模拟基带处理,提供数字基带接口;
– 接收机提供大于100dB动态范围,步进精度至少1dB; – 发射机提供85dB动态范围,步进精度至少0.5dB; – 支持多接收时隙独立增益自动控制,满足无线资源的快速调度;
– 半导体工艺线宽:0.13um及以下。
申报单位须提供以下说明:与国际、国内相关标准的符合程度;芯片的主要功能及框架;芯片的制造工艺和竞争力;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3,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具有研发基础的射频芯片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
课题2010ZX03002-002 TD-LTE面向商用基站研发
课题说明:对满足商业应用的TD-LTE基站进行研究与开发。研究目标:开发在功能和性能上满足商业应用的TD-LTE基站设备。
考核指标:所提供设备应能够满足3GPP R8、R9和国内标准主要指标要求,达到商用要求。提供100套面向商业应用的基站参加规模试验。向TD-LTE芯片、终端企业提供开放试验室环境。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 支持多小区运行;
– 支持TD-LTE的频段:2300-2400MHz;– 支持可变带宽,包括5MHz、10MHz、15MHz和20MHz; – 支持TD-LTE规定的上下行速率;支持TD-LTE规定的小 区平均频谱利用率;支持TD-LTE规定的小区边缘频谱利用率;支持TD-LTE规定的时延要求; – 支持4+4 双极化天线;
– 下行支持4×2和2×2 MIMO方式; – 上行支持1×2、1×4多用户MIMO方式; – 支持下行支持单/双流波束赋形; – 支持多种传输模式的自适应切换; – 支持MU-MIMO和SU-MIMO; – 增强SON、定位等功能;
– 稳定性、可靠性、操作维护性能等面向商业应用。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说明:TD-LTE 设备能实现的功能和业务;主要技术指标;与标准的符合程度;产品特点及产业化能力;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4,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本课题拟采用中央财政后补助。
申报方式:具有研发基础的系统企业牵头承担,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课题2010ZX03002-003 TD-LTE面向商用系统设备研发
课题说明:对满足商业应用的TD-LTE系统设备进行研究与开发。
研究目标:开发在功能和性能上满足商业应用的TD-LTE系统设备。
考核指标:所提供设备应能够满足3GPP R8,R9和国内标准主要指标要求,达到商用要求。向TD-LTE芯片、终端企业提供开放试验室环境。提供100套面向商业应用的TD-LTE基站及2套SAE设备参加规模试验。
TD-LTE基站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 支持多小区运行;载波频段:2.3-2.4GHz;
– 支持可变带宽,包括5MHz, 10MHz, 15MHz和20MHz; – 支持TD-LTE规定的上下行速率;支持TD-LTE规定的小区平均频谱利用率;支持TD-LTE规定的小区边缘频谱利用率;支持TD-LTE规定的时延要求; – 支持4+4 双极化天线; – 下行支持4×2和2×2 方式;
– 上行支持1×2、1×4多用户MIMO方式; – 支持下行支持单/双流波束赋形; – 支持多种传输模式的自适应切换; – 支持SU MIMO和MU MIMO; – 增强SON、定位等功能;
– 稳定性、可靠性、操作维护性能等面向商业应用。SAE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 支持附着用户数大于50万;
– 支持关联eNodeB最大数目超过300 个。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说明:TD-LTE 设备能实现的功能和业务;主要技术指标;与标准的符合程度;产品特点及产业化能力;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4,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本课题拟采用中央财政后补助。
申报方式:具有研发基础的系统企业牵头承担,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
课题2010ZX03002-004 TD-LTE 面向商用数据卡研发
课题说明:终端产品研发往往滞后于系统,也是我国产业链的薄弱环节,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为此有必要针对性地开发TD-LTE面 向商用数据卡,配合TD-LTE技术试验和规模试验实施。
研究目标:基于面向商用TD-LTE/TD-SCDMA终端套片开发TD-LTE/TD-SCDMA双模面向商用数据卡。
考核指标: 2011年提供1000个TD-LTE预商用数据卡参加规模试验,2012年实现商用。所提供设备应能够满足3GPP R8,R9和国内标准主要指标要求,达到商用要求。TD-LTE模式下:支持2300MHz – 2400MHz频段;TD-LTE支持最大20MHz带宽;最大上行、下行数据吞吐率应达到3GPP规范要求;支持下行4×2,4×2的MIMO方式;支持TD-LTE与TD-SCDMA的系统间PLMN搜索、系统间测量、系统间小区重选、系统间切换,支持高速分组数据业务;功耗指标和稳定性应满足面向商用要求;完成10篇专利申请。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4,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具有研发基础的企业牵头承担,联合终端基带和射频芯片企业、高校、科研单位。
课题2010ZX03002-005 TD-LTE面向商用手机研发
课题说明:手机产品研发往往滞后于系统,也是我国产业链的薄弱环节,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为此有必要针对性地开发TD-LTE面 向商用手机终端,配合TD-LTE技术试验和规模试验实施。
研究目标:基于面向商用TD-LTE/TD-SCDMA终端套片开发TD-LTE/TD-SCDMA双模面向商用手机。
考核指标:分两个阶段考核。2011年提供1000个TD-LTE/TD-SCDMA双模手机参加规模试验,2012年实现商用化。所提供设备应能够满足3GPP R8,R9和国内标准主要指标要求,达到商用要求。TD-LTE模式下:支持2300MHz – 2400MHz频段;TD-LTE支持最大20MHz射频带宽;最大上行、下行数据吞吐率应达到3GPP规范要求;支持下行2×2、4×2的MIMO方式;支持TD-LTE与TD-SCDMA的系统间PLMN搜索、系统间测量、系统间小区重选、系统间切换,支持高速分组数据业务和多媒体电话业务;功耗指标和稳定性应满足面向商用要求;申请发明专利10项。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4。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终端企业牵头,联合终端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研发企业、高校、科研单位。
课题2010ZX03002-006 LTE 面向商用设备测试标准及测试验证
课题说明:对LTE面向商用产业链各环节协调推进,构建试验 验证平台。
研究目标:开发和构建面向商业应用的测试验证平台,制订相应的测试验证规范(包括TD-LTE和LTE FDD),实现LTE产业链芯片、终端、系统、仪表各环节联合测试。
考核指标:制订实现面向商业为主体的LTE系统和终端的系列技术及测试规范(包括TD-LTE和LTE FDD),主要包括对系统、芯片及终端进行室内、室外测试,全面验证R8、R9 LTE标准中定义的功能,测试验证系统、终端的组网和业务性能、多系统和多终端之间的互操作性、LTE/3G/2G切换和互操作性能,面向商业应用的完备的功能和稳定性、操作维护等,提交规范数量不少于20份,提交不少于40份测试分析报告,提交3GPP文稿不少于20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3:1。申报方式:具有标准制订和测试验证经验的科研单位牵头,联合企业。
课题2010ZX03002-007 面向商用的TD-LTE路测仪研发
课题说明:路测分析仪主要是用于TD-LTE网络关键无线指标和性能进行测量,以便于分析网络质量和排除故障的测试工具。研究目标:开发TD-LTE路测分析仪,提供功能完善、性能可靠的路测仪表设备的商用化产品。
考核指标: 2010-2011年提供不少于5套预商用设备,用于规模试验中网络调测、优化等;2012年实现商用,不少于10套商用设备。
(1)路测仪设备基于TD-LTE芯片解决方案,可实现与测试终端相同的业务功能;
(2)整套路测仪可对TD-LTE各物理信道的关键指标进行实时采样测量及显示,并可解析网络信息、TD-LTE X1接口层二和层三信令,支持路测信息的记录、存储及图形化显示功能;
(3)路测仪设备可为控制分析处理系统提供测试控制和数据采集接口;控制分析处理系统可对路测仪设备输出的物理层和层二资源分配进行显示;
(4)路测仪的控制分析处理系统包括实时采集和显示数据的前台处理软件和进行后续统计分析的后台分析软件;控制分析处理系统可支持同时处理多部TD-LTE测试终端(>=4部)的自动呼叫控制、数据采集。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的具体说明: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3。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企业牵头承担,联合基带和射频芯片企业、高校、科研单位。
课题2010ZX03002-008 TD-LTE网络优化工具开发
课题说明:本课题主要是开发TD-LTE网络优化工具,为TD-LTE网络建设提供高效优化手段。
研究目标:完成TD-LTE关键技术及组网方案研究;完成TD-LTE关键性能指标分析研究 ;完成TD-LTE覆盖分析及优化研究;开发TD-LTE网络优化工具。
考核指标:开发TD-LTE网络优化工具,应支持对TD-LTE网络进行频率、邻区配置优化;支持对TD-LTE 基站的MIMO配置优化;支持对TD-LTE网络进行干扰分析和干扰协调优化;支持对TD-LTE网络进行容量优化及覆盖优化;支持对TD-LTE及其它网络进行联合优化;支持三维电子地图,实现对目标区域进行场景分析,并针对不同场景进行参数优化和配置;支持规划优化联合操作功能,支持依据典型路测数据对目标区域进行覆盖及干扰预测分析;发表论文8篇以上,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上。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申报方式:鼓励企业牵头承担,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课题2010ZX03002-009 TD-LTE规模试验
课题说明:随着TD-LTE产业开发的不断深入,有必要选择几个城市建设上百基站规模的网络,开展真实网络环境的规模试验,从而更好更早地发现各种典型实际场景下的应用问题,缩短产品成熟周期,形成优化的组网方法和端到端的产品互通能力,最终达到为实现TD-LTE商用化提供技术保证和为产业化打下基础。
研究目标:建立不少于3个TD-LTE规模试验环境,在复杂城区、室内分布系统等测试环境中,验证TD-LTE系统、终端的功能、性能及互通能力,验证和优化组网、互操作、多天线等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
(1)建立TD-LTE规模试验环境,每一个城市内连续覆盖基站数100个以上,终端数量不少于1000个,应至少包含3个城市;
(2)外场系统设备、终端(数据卡、手机)功能、性能、互通、组网性能测试规范不少于5份,测试分析报告不少于15份;
(3)在典型复杂城区、热点写字楼等外场条件下,形成基本达到商用水平的端到端网络能力。实施期限: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5。申报方式:运营商牵头承担,联合高校、科研单位和。课题2010ZX03002-010 LTE-FDD面向商用基站设备研发
课题说明:对满足商业应用的LTE FDD基站进行研发。研究目标:开发满足商业应用的LTE FDD基站设备。考核指标:提供15套面向商业应用的基站通过试验测试。所提供设备应能够满足3GPP R8,R9和国内标准主要指标要求。向LTE FDD芯片、终端企业提供开放试验室环境。
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 支持多小区运行;
– 支持LTE FDD的频段:2.5-2.6GHz等频段;
– 支持可变带宽,包括 5MHz、10MHz、15MHz、20MHz; – 支持LTE FDD规定的上下行速率;支持LTE FDD规定的小区平均频谱利用率;支持LTE FDD规定的小区边缘频谱利用率;支持LTE FDD规定的时延要求; – 下行支持4×2和2×2 方式;
– 上行支持1×2、1×4多用户MIMO方式; – 支持多种传输模式的自适应切换; – 增强SON;定位等功能;
– 稳定性、可靠性、操作维护性能等面向商业应用。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说明:LTE FDD 面向商用基站设备能实现的功能和业务;主要技术指标;与标准的符合程度;产品特点及产业化能力;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5,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本课题拟采用中央财政后补助。
申报方式:LTE FDD基站设备研发企业牵头承担,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
课题2010ZX03002-011 LTE FDD面向商用终端基带芯片研发
课题说明:终端基带芯片是LTE产业链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我国比较薄弱的环节。由于难度大、国际竞争压力大,时间紧迫,所以应立即启动,并确保足够投入。
研究目标:LTE FDD能够满足3GPP R8、R9和国内相关规范的要求。
考核指标: 2011年提供LTE FDD 100片预商用芯片给终端企 业提供预商用终端,参加试验;2012年实现商用化。所提供芯片应能够满足3GPP R7、R8、R9和国内标准主要指标要求。向LTE终端设备厂商提供面向商用的基带芯片。主要指标如下:
– 支持4×2和2×2 MIMO方式; – 支持单/双流波束赋形解调;
– 下行支持64QAM、16QAM、QPSK、BPSK调制方式; – 支持非对称时隙配置;
– 半导体工艺线宽:65nm及以下。
完成芯片优化工作,重点是芯片的性能、稳定性和功耗指标能达到面向商用要求。
申报单位须提供具体说明:与国际、国内相关标准的符合程度;芯片的主要功能及框架;芯片的制造工艺和竞争力;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5,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 LTE FDD终端基带芯片研发企业牵头承担,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
2.3 项目2008ZX03003 IMT-Advanced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目标:“十一五”期间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积极开展国际IMT-Advanced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向国际组织提交IMT-Advanced技术提案,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主流标准中的比例。2008、2009年已就IMT-Advanced关键技术与标准化,技术方案研发与评估等设置课题。
2010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根据IMT-Advanced标准需要,增补少量IMT-Advanced关键技术研发课题。其内容涉及跨层优化、多小区多用户干扰抑制和抵消、网络编码、增强型多媒体多播等技术,基本覆盖IMT-Advanced技术研究和标准化的领域,为充分参与国际标准提供有力支撑。
课题2010ZX03003-001面向IMT-Advanced跨层优化技术
课题说明:研究跨层设计、认知理论、新型网络架构、接纳及切换控制策略、异构融合网络的无线资源管理、空闲模式控制算法、动态频谱接入模型等关键技术,围绕IMT-Advanced无线资源管理建立跨层优化设计,形成核心技术专利和国际标准提案。
研究目标:支持跨层设计的无线资源分配、基于认知科学的无线资源管理方案、结合博弈论的主动式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新型蜂窝网络中的无线资源规划及调度策略、异构融合网络的无线资源管理、空闲模式下的业务类型小区选择/重选准则、动态频谱接入模型等。
考核指标:完成IMT-Advanced 跨层优化设计方案,并在IMT-Advanced原型样机完成技术验证。2011年和2012年年底前分别向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文稿,共20篇。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010ZX03003-002面向IMT-Advanced多小区多用户干扰抑制和抵消技术
课题说明:解决LTE和LTE-Advanced系统中存在的多小区和多用户的干扰。
研究目标:针对LTE和LTE-Advanced网络,充分利用各种算法、配置有效解决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多小区、多用户的干扰问题。
考核指标:提出完整的针对LTE和LTE-Advanced(TDD/FDD)系统中存在的多小区和多用户的干扰抑制和消除方案,并在LTE网络和原型系统中测试和验证,2011年和2012年年底前分别向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文稿,共20篇。形成该领域的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010ZX03003-003面向IMT-Advanced协作中继的网络编码技术
课题说明:将网络编码引入无线协作系统,由中继节点同时转发多路数据,是提高网络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在LTE-Advanced中已经出现基于网络编码的中继技术的标准提案,本课题的设立,将促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
研究目标:充分挖掘网络编码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潜力,突破基于网络编码的新型协作中继技术,掌握网络编码的核心技术,推进相关技术的应用和标准化,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给出基于网络编码的新型协作中继方案,完成技术评估和测试的仿真平台,验证在双向中继、多址接入中继、组播中继等典型协作通信模块中采用网络编码的可行性,提供完善的评估结果;构建支持网络编码技术的IMT-Advanced系统验证平台,验证基于网络编码协作中继关键技术。2011年和2012年年底前分别向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文稿,共20篇。申请发明专利10件。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010ZX03003-004面向IMT-Advanced增强多媒体多播技术
课题说明:多媒体多播技术已在3GPP R6/R7版本中标准化,并在LTE R8标准中继续演进为增强型多媒体多播技术。IMT-Advanced将针对新的传输技术及网络体系架构特点,研究开发与之相适应的多媒体多播技术,实现大用户数、高业务流量环境下的多媒体业务。
研究目标:针对IMT-Advanced系统的新型网络架构和无线传输技术,突破蜂窝网络多媒体多播业务的关键技术,实现高频谱效率的无线传输和广域覆盖,对网络负载起到均衡作用,提高系统的总容量和接入速率。
考核指标:提出完整的IMT-Advanced增强型多媒体多播技术方案,包括:多媒体业务新型传输方式、信道结构、业务模式、逻辑架构等;实现IMT-Advanced系统多媒体多播实验验证系统,完成技术演示和验证;2011年和2012年年底前分别向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文稿,共20篇。申请发明专利10件。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2.4 项目2008ZX03004 移动网络、业务应用和终端研发
项目目标:本项目2010年总体目标是为了满足移动宽带化、多媒体化需要,开展移动业务控制、承载网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移动多媒体音视频编码研究。
课题2010ZX03004-001新型移动业务控制网络的架构及关键技术
课题说明:面对IMS的问题,在下一代网络研究的基础上,面向移动互联网,研究既适合电信业务,满足电信业务QoS、计费、安全等要求,也适合互联网业务快速开展、融合各种数据要求的下一代核心控制网络,推动适应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控制标准的制定。
研究目标:面向移动互联网应用,对业务控制网络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挖掘控制层的能力需求,研究利用P2P分布式和虚拟化技术实现新业务控制层机制。新型业务控制层要求:1)高效支持传统电信业务和移动互联网业务;2)具备传统电信网络可运营可管理的特性;3)基于但不限于P2P及虚拟化等分布式技术;4)充分利用智能终端的能力。
考核指标:完成面向宽带移动互联网的分布式业务控制网络架构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报告;设计并实现新业务控制层的实验系统;设计并实现电信和互联网典型业务(语音和IPTV等)并完成实验室测试;完成现网的应用示范。申请发明专利10项,提交标准化立项 2
项及标准文稿20篇,提出相关行业标准建议。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010ZX03004-002新型宽带移动IP承载网架构研究、关键技术研发与试验验证
课题说明:下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需要安全、可信、可控、可管的新型宽带移动IP承载网来支撑。为此,可采用基于开放互联网重叠网的形式作为承载网进行构建,也可引入高扩展性、安全可信、资源可知、可管、可控的未来包交换移动承载网络的技术体系等方式来实现。
研究目标:针对移动网络特点,采用重叠网方式或具有高扩展性、资源可知、可管、可控的未来包交换移动承载网络等技术体系;研发关键设备与系统;建立具有相当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试商用网络,能够对关键技术、设备、系统和相关业务进行试验、测试、评估。
考核指标:完成核心网设计方案,可采用重叠网核心网方案或支持移动业务的未来包交换承载网的设计方案;完成相关关键技术研究;根据设计方案,完成实验系统;在现网环境中开展实验验证,完成网络与业务的测试与评估;申请发明专利10件,在国际、国内标
准化组织的相关工作组提交标准提案3项以上。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010ZX03004-003新型移动多媒体音视频编解码关键技术研发
课题说明:基于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研究适合移动无线网络多媒体应用的音视频信源编码标准的核心技术, 开发端到端应用,推动相应标准的应用发展。
研究目标:研究针对移动多媒体应用的音视频信源编码标准的核心技术,以及针对无线网络传输特征的优化技术,并进行仿真环境及真实网络环境下的性能测试验证;开发面向TD-SCDMA等移动终端的音视频信源编码标准的编解码软件;开发音视频信源编码标准的编解码设备;进行TD-SCDMA网络环境下基于音视频信源编码标准的移动视频业务应用系统研究开发,包括视频流媒体点播、直播等。
考核指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音视频信源编码标准的核心算法及技术优化方案;仿真及真实环境的性能评估方案;软件及硬件产品主要性能指标;端到端业务应用系统技术方案;相应业务应用系统实验验证;提交相关标准建议;申请发明专利数不少于10件。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5 项目2008ZX03005 宽带无线接入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目标:“十一五”期间本项目总体目标是开展创新型宽带无线技术和标准研究,开发和研制低成本的宽带无线接入产品;积极参与宽带无线接入国际标准化工作。
2010年本项目主要安排无线局域网方面的课题。
课题2010ZX03005-001 超高速无线局域网无线接口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
课题说明:针对链路吞吐量高于1Gbps的新一代无线局域网,研制新一代无线局域网无线接口关键技术。
研究目标:研究链路吞吐量高于1Gbps的新一代无线局域网无线接口关键技术,可涉及物理层、多址接入控制(MAC)或链路控制等核心技术。通过物理层的增强技术、频谱探测和感知等技术,单信道/多路并传、新型传输等多种传输方式的综合利用以及MAC层增强技术,通过一种或多种无线接口关键技术极大提升新一代无线局域网传输能力,有效灵活支撑多媒体业务的传输。
考核指标:工作频率6GHz以下,系统基本带宽20/40MHz,支持动态信道绑定,链路吞吐量>1Gbps。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34 提供关键技术验证的实验验证平台。提交国际标准提案5项以上,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件。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和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010ZX03005-002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融合技术研究与验证
课题说明:针对无线局域网的应用,研究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移动通信的网络融合技术与验证。
研究目标:研究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构架,研发网络和业务安全管理的控制方法,开发方便人们生活的多种业务;研发3G/LTE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网络融合的关键技术,重点研发多网络协议的适配与转换,实现3G/LTE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的紧耦合联合接入;异构网络联合资源管理设计与优化技术;异构多IP域网络的移动性管理等关键技术。构建实验验证网络,验证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构建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紧耦合的实验验证网络,完成技术验证。实验网络具有典型的特色业务5种以上,支持3G/LTE和WLAN的并行接入和业务并发;支持多种回传机制及
回传之间的负荷分担;支持多网络域的IP连接与管理;在3G/LTE网络20MHz带宽和WLAN 40MHz带宽条件下,支持接入速率超过800Mbps。网络融合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提出标准建议,提交国际标准提案5项以上,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件。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和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6 项目2008ZX03006 短距离无线互联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目标:“十一五”期间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完成短距离、无线传感器网络及与无线移动网络互联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重点研究信息汇聚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制,兼顾向协同感知传感器网络的演进过渡技术。在2008年和2009年,已安排传感网总体研究、标准化研究、协同体系架构等关键技术、低功耗设备、中高速设备、低功耗芯片、传感网与移动网结合结合技术以及M2M应用验证等的研发。
2010年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在项目前期设置的设备研制等课题的基础上,支持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切合国家经济与安全重大需求、带动产业和技术发展的系统研发与应用验证。2010年拟设置应用中间
件关键技术研发、传感器网络电磁频谱监测关键技术和中高速芯片研制等课题,以及民用机场周界防入侵传感网、面向电网的高压输电线传输效率和安全传感网、太湖蓝藻爆发监测传感网、面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传感器网等研发与应用验证课题。
应用示范课题将解决民用机场周界应对非法入侵的安防手段薄弱、电力传输效率较低、以及检测人为破坏和自然破坏手段匮乏等实际问题,将为传感网的“共性平台+应用子集”体系结构提供技术验证,促进TD-SCDMA网络与传感器网络的结合应用,同时通过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推广及规模产业推进,为我国在安全、电力、环保等领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课题2010ZX03006-001 支持多传感网应用的中间件平台研发
课题说明:针对传感器网络不同应用需求和共性底层平台软件的特点,研究、设计系列中间件产品及标准,以满足传感器网络在混合组网、异构环境下的高效运行,形成完整的传感器网络软件系统架构。
研究目标:建立支持快速应用开发、高效运行、有效集成和灵活部署的传感网中间件平台体系结构;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研发多种传感网节点自定位、移动目标定位和跟踪技术、时钟同步技术;研发传感网系统故障的发现、容忍和隔离技术,提供传感网应用的鲁棒性;研发感知数据智能收集、融合和管理技术,网内事件检测和通知技术,37 面向传感网应用QoS的管理和调度技术;提供不同中间件之间的协同机制;集成上述技术,研制中间件平台系统,形成相关标准,提供支持应用开发的相关工具。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 – 提出组件化、可动态配置的新型传感网中间件平台体系结构,充分体现传感网自治性、协同性和智能化特征; – 支持多种硬件平台、多种传感网操作系统及多种网络通信协议,适应从微节点到复杂节点的多样化需求; – 支持不同需求的时钟同步、节点自定位、移动目标定位和跟踪的协议和中间件;
– 具有对传感器故障、通信故障、传感器节点故障等容错能力,具有对上述故障、能量变化、网络规模的自适应能力; – 具有动态可控的、可伸缩的应用任务的部署、激活、停用、迁移和卸载机制;
– 建立集成化的传感网应用及服务开发环境,提供多种编程及应用接口;
– 构建传感网中间件技术及应用的系统测试与验证平台; – 形成2个以上传感网应用标准草案; – 说明申请发明专利数与软件著作权数。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和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010ZX03006-002传感器网络电磁频谱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说明:从传感器网络的行业、公众、特种应用对电磁频谱监测的需求出发,考虑未来传感网对频谱感知的功能要求,针对分布式电磁频谱监测进行关键技术研究,为传感网在多种电磁环境中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研究目标:针对分布式电磁频谱监测进行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突破电磁频谱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设计技术;典型应用场景的信道测试和建模;面向电磁频谱监测传感器网络应用的网络协议设计与优化技术;具备电磁频谱感知共存能力的无线传输技术;分布式协同信号检测、定位与跟踪技术;分布式协同信号识别与分类技术;小型化、低功耗电磁感知节点一体化设计;建立上述关键技术功能验证的电磁频谱监测传感器网络试验系统,并形成相关标准。
考核指标: 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 – 传感器网络节点个数:不少于50个; – 监测信号频率范围:6GHz以下;
– 监测信号类型:ASK、FSK、MSK、BPSK、QPSK、8PSK、39 QAM等;
– 信号特征参数提取:中心频率、带宽、波特率等; – 传感器网络节点间传输速率:>64Kbps;
– 具有可扩展能力的电磁频谱监测传感网组网协议; – 形成相关标准; – 申请发明专利数。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和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010ZX03006-003中高速传感器网络核心芯片研发
课题说明:随着国际、国内标准的推进,应用的推广,对针对中高速传感器网络的需求逐步明确,2010年拟支持中高速传感器网络核心芯片的研制,应用于中高速传感网设备,为设备和产业化提供芯片支持。
研究目标:针对中高速传感器网络需求,综合考虑传感节点低成本、小型化、高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研制集射频、基带、协议、处理于一体,具备多种传感器接口的中高速传感器网络核心系统芯片。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 研制完成包含射频、基带、协议、处理等的核心系统芯片及其采
用的频率、调制和多址方式;实验网络节点数不少于50个;数据传输速率(不低于500Kbps),接收灵敏度(SNR=10dB),带外抑制度(±0.5MHz),说明AGC增益动态范围和PLL锁定时间,误码率(Eb/N0>12dB),支持信道(如高斯信道、瑞利信道);说明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5,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50%。
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010ZX03006-004面向民用机场周界防入侵监视的新一代传感器网络研发与应用验证
课题说明:本课题将解决目前机场在周界安防急待突破的薄弱环节,对我国民用设施、边海防等重要区域防入侵领域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防入侵领域具有数千亿市场规模。示范将在已有的专用、局部传感网防入侵技术基础上,基于“共性平台+应用子集”模式开发系列防入侵监视产品,相对已有的产品能显著降低成本。
研究目标:针对民用机场周界区域的地下、地面、低空等的综合技术防范需求,基于传感器网络构建新一代防入侵监视系统,突破重要应用关键技术,完善防入侵传感网应用子集设计、产品定义和系统
解决方案,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平台建设,侧重实现对带状、超大规模密集布设传感网组网等的技术应用验证,并对前期设置课题中设备、网络等成果进行环境适应性和规模性验证,为传感器网络在重要区域防入侵行业的大规模应用推广与产业化、推动运营商走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奠定基础。
考核指标:
– 应用验证系统应支持行业基本完备功能,达到推动行业规模应用的基础,应用验证系统的规模应能证明该系统技术可推广应用到不小于万节点级。
– 提交传感器网络防入侵应用标准和技术标准提案:不少于2项。
– 应用系统应能验证2009年相关课题中的设备产品种类的80%,进入规模应用验证。
– 课题完成时,应签署不少于2家机场周界防入侵监视系统的合同。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的具体建议:
– 防入侵监视系统中特定应用关键技术如带状组网、超大规模组网、抗虚警、漏警等技术指标。– 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相关应用部门参加,提出需求,落实应用示范的环境与条件。
课题2010ZX03006-005 面向智能电网的安全监控、输电效率、计量及用户交互的传感器网络研发与应用验证
课题说明:随着我国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开展,针对电力传输效率较低、应对人为破坏和自然破坏导致大面积停电的手段匮乏等问题,建立基于传感器网络和TD-SCDMA结合的电力设备/线路/塔杆等智能监控防护、实时动态智能计量、电网与用户智能交互系统等,在提高电网的输、配、变、用等环节的智能化程度、保障电网的稳定性、经济性和安全性、降低损耗等各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智能电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高压输电线效率、保障线路和杆塔安全等各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传感网技术在保障安全前提下降低电力线传输的设计裕度,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应用示范的建立对完善传感网智能电网应用子集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研究目标:围绕我国电网运行中,对于电力设备/线路/塔杆智能
监控防护、提高高压输电效率、保障电力线路/塔杆/设备安全、实时动态精确计量、电网与用户智能交互、信息获取、共享与安全等需求,建立基于传感器网络和TD-SCDMA结合的智能监控、计量及电网与用户交互的综合系统,实现对输、配、变、用等环节的电网设备/线路/塔杆、用户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实时监测以及相关数据的计量,在保障安全前提下降低输电余量,提高电网与用户智能交互程度,完善传感网智能电网应用子集设计、产品定义和系统解决方案,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侧重实现对传感网与TD-SCDMA蜂窝网络融合及广域覆盖等的技术应用验证,并对前期设置课题中设备、网络等成果进行环境适应性和规模性验证,为传感器网络在智能电网中的大规模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考核指标:
– 建立涉及智能电网输、配、变、用等环节智能监控、计量及电网与用户交互的应用验证系统。
– 应用验证系统规模达数千节点级,为行业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 提交传感器网络智能电网的应用标准和技术标准提案不少于3项。
– 应用系统应能验证2009年相关课题中的设备产品种类的
80%,进入规模应用验证。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 – 电力系统安全监控中特定应用关键技术如安全体系、抗强电磁干扰性能、规模组网方式、耐高电压性能、设备免维护时间等技术指标。
– 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010ZX03006-006面向太湖蓝藻爆发监测的传感器网络研发与应用验证
课题说明:2007年发生在无锡市的5·29太湖饮用水危机事件直接的原因是太湖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水华暴发使得饮用水水源地受到污染所致。本应用示范为解决太湖饮用水污染问题提供有效技术手段。以此为例,可拓展至我国湖泊水体监测系统。与国家已设置的环保有关专项不同,本课题主要开展对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等的分布式动态实时监测。建立特殊区域重点监测传感网和太湖湖泊全覆盖TD-SCDMA网络相结合的新型监测系统,为今后蓝藻爆发危情提供
一线感知数据,有助于环境监测部门对太湖等富营养化水体的多项指标做及时的监管和控制,针对应急情况做出快速反应;有助于推动TD-SCDMA走向综合运营;对避免水危机事件发生、保障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标:从避免水危机事件发生、保障饮用水安全的民生角度出发,围绕我国环境部门对太湖富营养化水体各种指标的监管和控制、对应急情况的及时处理等要求,建立基于传感网和TD-SCDMA结合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和蓝藻水华分布式动态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为今后蓝藻爆发危情提供一线感知数据。突破特定应用和工程部署关键技术,完善传感网水质、水体智能检测应用子集设计、产品定义和系统解决方案,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侧重实现对中高速传感网与低功耗传感网等混合组网的技术应用验证,并对前期设置课题中设备、网络等成果进行环境适应性和规模性验证,为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中的大规模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考核指标:
-应用验证系统规模应支持水环境监测基本完备功能,TD接入点不小于10个,传感网网络规模达数百节点级,为行业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提交水质、水体环境监测等的应用标准和技术标准提案不
少于2项。
-应用系统应能验证09年相关课题中的设备产品种类的80%,进入规模应用验证。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010ZX03006-007 面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传感器网络研发与应用验证
课题说明:“5.12“”汶川大地震后,四川地震灾区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会有持续频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尤其是山洪泥石流,对灾区的基础设施(居民点、电力、通讯、公路等)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形成长期持续的威胁,对这类灾害的实时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需求极为迫切。
开发传感网和宽带无线传输技术结合的山洪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有助于灾害防控部门对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进行早期监测、预警和有效应急处理,有助于探索以多媒体传感信息为特色的传感网技术和应用。同时应用示范的建立对全国地质灾害预警防控应用子集的推广应用、地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传感器网络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标:围绕四川灾区山洪泥石流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需求,研究低成本的高效宽带无线传输技术和大规模异构协同组网技术,研究多媒体信息和其他感知信息的汇聚融合与应用层优化技术;开发以多媒体传感信息汇聚传输和智能处理为特色的宽带传感器网络系统,建立传感网和宽带无线传输技术结合的山洪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管理系统,完善传感网山洪泥石流灾害监测和预警应用子集设计、产品定义和系统解决方案,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为传感器网络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大规模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需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提供雨情、水情、土壤位移等重要物理量的传感应用技术指标,建立山洪泥石流暴发的临界雨量确定方法与体系,建设以雨情、水情、土壤位移、重要截面视频传感器为基础的山洪泥石流监测预警应用系统;
-示范规模应支持灾害监测预警行业基本完备功能的应用子集,在典型山洪泥石流频发灾区,如四川汶川-北川-平武-九寨沟地震重灾区等,建立应用示范,为行业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提交灾害监测、预警防控的应用标准和技术标准提案不少于3项;
-应用示范工程获得当地政府及国家主管部门认可,包括频率、安全性要求。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