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宽容自己
宽容自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能在大大小小的过错编织而成的生活中学会自我宽容,那就善莫大焉了!
生活中我们总是时不时地宽容别人,而忽视了宽容自己。人总会犯错的,查找原因这也是正常的,然而,反反复复揭开自己的伤疤并加以责备,咀嚼自我错误甚至厌恶自己,极端的人自责就是那种不宽容自己的。
这种人的最终下场是自我虐待或碌碌一生却终不成一事。听起来似乎很严重,但原因却很简单,就是他们缺少对自我的宽容,走不出自责的暗室,被自己内心的寒水剌得毛骨悚然,缺少了干下去的勇气,将你情愿或不情愿地推向道德法庭的被告席,接受来自良心的审判。人们常说心是海,那是说心能容纳很多东西,但痛苦、忧伤装得过多,不是好事,我们何不轻装上阵,活个洒脱。然而,宽容不是无原则的姑息迁就,放纵自己。
孔子说:“以直报怨”即用自己的耿直磊落或高尚去面对别人的怨气。为什么如此仁爱的孔子不说“以德报怨呢?”因为宽容有原则,有限度,不要把不值得宽容的东西用你的仁厚去面对,这是一种人生的浪费或用于丹的话讲,这是一种“资源浪费”。虽然这些都是说要宽容别人,但宽容自己道理亦是一样,对于自己的错误、缺点不能完全宽容、放纵,因为这样适得其反,使自己的德行、品质走下坡路,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
把握尺度,把握原则的宽容自己,快乐进步便是最大的回报。
宽容自己,放下过去的包袱,开始新的征程,你会发现生活的道路越走越宽,于是你内心活动的范围扩大了,快乐也就油然而生了。宽容自己,扬长避短,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恰如其分地宽容了自己,你发现前面的道路真的很宽阔、美好。
宽容自己,在夹缝中找到一线生存的希望;
宽容自己,在放荡不羁中学会把握限度;
宽容自己,快乐与你同行!
第二篇:宽容自己
宽容自己,才能宽以待人(2007-08-03 10:39:41)
标签:随笔/感悟分类:人生感悟很多人生哲理,看起来很美,实际上很难做到,甚至做不到,因为超出了人类能力的范围。
譬如,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是被说得最多的人生哲理之一,然而几乎没有谁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人生宛如一个轮回,我们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人格结构,也即我常写的内在关系模式,这导致我们会不断地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并且,能在跌倒多次后斩断这个轮回的,就已经可以说是英雄了,而能跌倒一次后就大彻大悟,此后再也不会在这个地方摔跤的人,只怕就是神,而不再是人了。
再如,理解万岁,成了一个最响亮的口号,这也是因为,理解太难。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也属于这一类看起来很美的人生哲理。这个哲理,违反了一个最基本的心理学道理:一个人外部的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在关系模式的展现。
按照这个道理,一个对自己太苛刻的人,很难做到宽以待人。相反,对自己苛刻的人,更可能的选择,是挑剔别人。
明朝官员海瑞,以罕见的清廉闻名,他从不接受贿赂,一年只买一次肉,就是母亲生日的时候。
同时,海瑞也以苛刻著称,他不仅苛刻地对待同僚,也苛刻地对待妻女。他的女儿5岁时,接了男仆递来的一块饼,海瑞知道后大发雷霆,认为女儿违反男女授首不亲的礼法,所以他不想再认这个女儿,除非她再不吃东西。结果,5岁的小丫头果真整日涕泣而不吃东西,7天后被饿死。
正史上说,海瑞家人想尽办法让小女孩进食,但她拒绝,最终被饿死。野史中有人怀疑这一点,认为很可能是被海瑞活活饿死的,毕竟一个5岁小女孩,怎么会有那么强的意志,能在7天内忍住可怕的饥饿感。
海瑞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孤单,几乎每个朝代,都有一些以极端清廉而闻名于世的官员,他们多数一样很难容人。
这是因为,他们的内在关系模式就是一个“我”极端挑剔另一个“我”,所以他们才能做到对自己极端苛刻。当与别人相处时,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一样会发挥作用,因此对自己苛刻的人,多数也会对别人苛刻。
因为这一点,像张居正等以智计著称的人懂得,与其重用一个以道德而著称的人,不如重用一个活得真实的人。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世界。
一个著名的选择题,说有以下三个人:
候选人A,有婚外情,是一个老烟鬼,每天喝8~10杯的马丁尼酒,而且跟一些不诚实的政客有往来,还常咨询占星学家;
候选人B,大学时吸过鸦片,每天傍晚要喝一品脱的威士忌,每天要睡到中
午才起床,还有两次杯解雇的纪录;
候选人C,素食主义者,不抽烟,偶尔喝一点啤酒,没发生过婚外情,还是一名受勋的战争英雄,并且在战场上绝对坚强,不怕死,不怕疼。
这样的三个人,你会选谁做领导人?
这个选择题不新鲜了,相信很多人已知道不能选C,因为C是希特勒,而B是希特勒的死敌邱吉尔,A则是同时代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希特勒的确“严于律己”,但这是在极端暴虐的父亲的棍棒下打出来的,这种过分的“严于律己”高道德标准的背后,藏着可怕的破坏力。
相反,邱吉尔和罗斯福对自己是有一些纵容,但他们因而也能宽以待人,懂得包容其他人的脆弱。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
一位太太,她说自己尽力做到最好,对丈夫、对孩子、对家人、对公婆和丈夫其他重要的亲戚,她都尽力照顾。她看起来是在做一个圣人,但圣人在追求什么结果呢?
她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她说:“我已尽力了,要是我的家庭还有问题,那就不是我的责任,而是他(丈夫)的事了。”
原来,她尽力做得完美,主要是为了把问题的责任推给丈夫。
以前读书打工时,我一个伙伴,仅在工作上,他绝对是“严于律己”,其负责的态度和认真细致的程度,都令人称道。
只是,他有一个问题——太爱指责别人。的确,很少有人像他那样,那么尽职地工作,那么守规矩。尽管因为缺乏创造力,他做不到最好,但从尽心尽力这一点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
现在,我明白了,他做得这么尽心尽力,其实是为了建立这样一种关系:我有资格指责你。
宽容胜于挑剔。所以,一个宽容而温和的朋友,要胜于一个优秀而挑剔的朋友。后者或许会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当做座右铭,但因为不符合最基本的心理学原则,他在过于挑剔自己的同时,也势必会苛责别人。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典范,诸葛亮也是“严于律己”的代表。治国上,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时,他似乎也做到了“宽以待人”,你很少会找到他没有道理地苛责别人。他杀马谡,废李严,设计斩魏延,仿佛都合情合理,都是依法办事,或是形势所迫。
然而,在我看来,他这些做法的内在逻辑一样是“严以待人”。这个逻辑也体现在他的“鞠躬尽瘁”上,蜀国大大小小的事件,他都要过手,意识上,他说是要对得起刘备的看重,但潜意识上,这里面有很深地对别人的不信任,他对人才的要求太高,这种高标准最终导致,因为缺乏锻炼机会,蜀国优秀的文臣武将越来越少。
这是过于“严于律己”的一个必然结果,诸葛亮对自己苛刻的同时,最终也苛刻地对待别人,尽管从大面上看,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整体上,这形成了一
种苛刻的气氛,令他和蜀国很难锻炼人才。
因为以上的种种事例,我个人反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矛盾哲理,我更喜欢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说法:
自我实现者,一方面是疾恶如仇,一方面对人性的脆弱抱以深深的同情。
第三篇:宽容自己演讲稿
宽容自己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宽容自己。
生活中我们会不时地宽容着别人:当别人踩着自己的脚道歉时,我们说:“没关系”;当别人历尽千辛万苦而最终失败时,我们给他的一句安慰和鼓励……为了理解他人,宽容他人,我们考虑到一切,可惟独忘记了最不该忘记的自己,忘记了宽容自己。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完美无缺、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坎坷、挫折与各种各样的不如意。在这些不如意与错误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别人的宽容,更重要的是自己对自己的宽容。自己的宽容则会使自己的心迅速地恢复往日的活力,化失败的痛楚为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上周,我们五年级学生去参加了军训,军训的生活是艰苦而紧张的。每天六点多钟要起床,整理内务,白天训练,晚上冲凉洗自己的衣物,直到晚上10点钟才能睡觉。军训前两天,很多同学都不适应,感到太辛苦,甚至有同学几次在训练中晕倒,但当他们想到来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坚强自己的意志,同时想到了爸爸妈妈在家中的辛苦劳累,自己受的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渐渐,大家都学会了忘记训练过程中的苦、难,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鼓励自己。后面几天,再没有哪个同学在训练中叫苦喊难了。五A班的陈鑫海同学,军训的前几天,动作总是比较慢,训练过程中,自己屡次失误,导致队列不整齐,全班同学经常被罚反复练习,受到教官的责罚、同学们的责备。但是他自己没有泄气、没有放弃,而是包容自己的错误和暂时的落后,在包容不足中完善自己。后来的训练中,他积极认真地做好每一个动作,处处为班级大局着想,直到跟上队伍,不再拖后腿。五年级全体参训的同学们,还经常在雨中训练,但没有一个同学退缩,反而更加斗志昂扬。这次参加军训的同学们用自己对苦难的包容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换来了军训成果展示的成功。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对五年级全体同学取得的进步表示祝贺。
宽容自己,就是要敢于忽略自己的缺陷,发扬自己的优点。有人老是抱怨自己个子太矮,或有点胖打不起精神。请不要悲观,想想自己的长处,想想历史上那许许多多的矮个子伟人:称霸欧洲的拿破仑,身高不足一米五的哲学大师康得,还有我们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们宽容了自己身体上的缺憾,把个子矮的自卑化为奋发图强的动力,终成一代伟人。难怪菲律宾前外交部长曾大声高呼:“我愿生生世世都做矮人。”胖一点的孩子更不要难过,如果能够通过锻炼、合理饮食,使自己变得强健起来,岂不是既磨练了意志,又收获了健康,一举两得。
还有的同学也许会抱怨自己的头脑不如班上成绩优异的孩子聪明,但你一定要学着宽容自己,因为这并不是你头脑的问题。你应该用心去发现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平时的表现,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去表现自己,用自己宽容的心态去接受真正的挑战。
普希金曾经说过:“不会宽容别人的人,算不上真正的英雄。”我想,一个不懂得宽容自己的人,则很难会取得成就,更不要说是英雄了。所以孩子们,让我们学会宽容自己吧!
第四篇:释放自己的宽容(定稿)
释放自己的宽容
释放自己的爱吧,让他人感到温暖一些,不要吝啬你对他人的宽容,让你的伙伴不要感到愧疚。早上,你高高兴兴地穿着新裙子来到学校,可有一位同学不小心把你的新裙子给弄脏了,毕竟他也不是故意的,所以,你要学会宽容。生命中来来往往的人,远的,近的,亲的,陌生的,每个人犹如大海之舟,难免都会有嗑嗑碰碰的时候,但是一个宽容的微笑就可以改变一切,不是吗?每个人都会“犯罪”那就是误会。在生命中有不少人会为一点儿小事争地面红耳赤,浪费时间,我看不如把它放在事业上,工作上,学习上„„把这些做得更完美些,向他人投以宽容的微笑,宽容对方。假如世界上的人都明白了宽容,我认为世界上的战争也会“灭绝”吧!从古到今,人们的生活会有更大的改变。这就是宽容的力量。
会宽容是一件高兴而又快乐的事。就拿我来说吧!有一次,我走在大街上,突然有一人从我前面穿过,踩到我的脚,他赶忙说:“对不起„„”并向我投以恳求宽容、原谅的微笑。然而,我就因为很疼,大声地骂道说:“瞎了你的狗眼啦!”我周围满是观众,于是又故意大声地对这些“观众”说:“你们看啦!这个瞎了狗眼的人,踩了我的脚就想跑„„”我想这样做周围的人一定会为我抱不平,然而事与愿违,突然跳出来一个人问我说:“小伙子,你的身份是什么?”“学生”,我赶紧回答。他又说:“那你老师教过你宽容
吗?”“教过”“那你为什么不宽容他呢?”“我明明听到,他说了‘对不起’。”我此时觉得,不知道把脸往哪儿放,但我赶快对自己说,现在不能表现出来。过一会儿,我低着头对那个踩我脚的人说了声:“对不起!”又对批评我的那个人说:“谢谢!”随后我赶紧转身溜了。经过这次教训,我再以不敢像以前那样了,我的生活也开始快乐起来了。一年后,我在一个火车站候车,被一个同龄人踩了脚。那人笑着对我说:“对不起。”我也赶紧笑着回应他说:“没关系。”我说了“没关系。”之后,心理觉得好轻松!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里闪现着一年前批评我的那个人那高大的身影。是他让我学会了宽容,“宽容”是无价的。从此以后,我每天都过得很开心,活得很自在。总之,宽容会给人无比的力量。他起码会让人快乐常在„„
学会宽容吧,它会给你带来无限的欢乐,无限的关爱。
**小学五年级:糖糖熊
第五篇:宽容孩子就是宽容自己故事
那天早上,同事又将那个孩子叫来了。因为,这孩子需要到办公室来订正作业。前一天的作业,他有很多是空着的。
刚进办公室,同事便翻出他的作业本,朝他扔了过去:“订正去!”孩子顺从地捡起作业本,很熟悉地朝办公室闲置着的那张桌子走去。那是同事特意为他准备的。孩子去订正作业,同事便继续批改作业。
过了约莫十来分钟,孩子仍然趴在桌子旁。同事放下笔,朝孩子叫道:“过来!”孩子又顺从地捧着本子走了过来。同事夺过孩子的作业本一看,勃然大怒道:“怎么到现在一个题目都没订正?你怎么一天到晚像做梦一样?”顺手又将孩子的作业本扔了过去:“再给你五分钟,订正不好让你好看!”
五分钟过去,孩子依然是一题都没订正出来。同事又将孩子叫了过来:“你想不想念书了?要不要念书了?”孩子直点头。“想念书就这样?”同事顺手又将作业本扔了过去,“将本子捡好,到班上去!我马上打电话,让你家长来一趟,我要好好与他聊聊你是怎么念书的!”
听同事这么一说,孩子的眼泪一下就出来了。不过,什么也没说,捡起作业本,抹着眼泪就出去了。但不到五分钟,就有其他的孩子跑来报告,说这个孩子已经“跑了”。
同事一听就傻眼了。作为班主任的他,一直以来以管理严格而出名,现在,却出现了孩子逃学的现象,不能不说这是个巨大的打击。
好在经过一上午的寻找,同事在众人的帮助下,终于在中午放学前将孩子找了回来。孩子没发生任何意外,这应该算是大幸吧。但这件事,带给目睹整个过程的我,很大的震撼。也不由让我想到,对于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该给他什么样的教育?
同事问孩子想不想继续读书,孩子直点头,但我想,这并不是孩子真的想读书,而是孩子没能分清读书与留在学校之间的区别而已。听课无趣,也跟不上趟,还时时遭遇羞辱,遭遇“叫家长”的威胁,学习对孩子还真得有吸引力吗?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其实并不是读书,而是想继续留在学校。对于孩子来说,不到学校能到哪儿去呢?回家?父母会一顿暴打的。农村很多家长,更多的时候不是考虑孩子的心里想什么,而是考虑自己的面子。孩子心里想什么,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是自己的孩子必须不让自己“丢人现眼”。如果不是抱着与家长探讨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这个目的叫家长到学校来,而是出于威胁孩子的目的叫家长到学校来,实在算不上是什么高明的教育方法,也必然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就是这个孩子,后来干脆就不做作业了。至于上课,爱听就听,不听就睡觉。而同事,再也没叫他到办公室来过。孩子上次的逃学经历,让他心惊胆战,他已经不敢想象孩子如果再一次跑出校园,他该如何去面对。对这个孩子的教育,他已经陷入了欲罢不能又无计可施的地步。
我总在想孩子逃学前的那段时间发生的事。每天,同事都会将他叫到办公室,说是辅导他,让他补做作业或订正作业,但实际,更多的是惩罚。不是吗?一遍遍地扔本子,一遍遍地训斥,一遍遍地威胁。真的辅导,会在孩子不理解时这样对待孩子吗?孩子的逃离,也就在所难免了,不是现在也必将会在未来!而如果当时同事能将气氛缓和一点,将言行控制一点,情况又会是如何呢?
因而,我想,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得宽容点。有时,对孩子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宽容,最少,我们不会因孩子的过度叛逆而陷于困境处于被动,也不会因此而对孩子的教育束手无策。只是我们需要注意,宽容不是放纵,更不是放弃,给予孩子最为适当的帮助,担负起教师本应担负的责任,在宽容孩子的同时,给他们最为适当的帮助。
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是有效且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