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家电市场促进城乡一体化(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1:1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家电市场促进城乡一体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家电市场促进城乡一体化》。

第一篇:乡镇家电市场促进城乡一体化

乡镇家电市场促进城乡一体化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未能得到有效开发。这种局面将在未来五年被改写——随着惠农政策的深化、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村市场的广阔发展空间将逐渐打开。

毫无疑问,在乡镇市场的启动过程中,家电是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实际上,中国城市与农村在家电方面的消费差距相当大。“十一五”期间,近40%的城镇居民消费了超过70%的家电;但在广阔的乡镇地区,人口总量几乎是城镇的1.2倍,总消费额却仅为城镇居民的1/3,未来进一步普及的空间广阔。为鼓励农村扩大家电消费,中央今年将连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为此,易田连锁品牌为拓展三四级市场,特许在乡镇上开辟新形式的连锁店。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还提出,未来五年将“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这意味着,随着收入的增加,7亿多的乡村消费者将成为未来五年家电市场高增长的有力保障。

值得重视的是,家电消费升级趋势对资本市场的刺激作用非常明显。比如,1998年、1999年以前中国经济处在轻工业化时代,城镇居民的生活条件迅速改善,在此期间,资本市场最热门的板块之一即是家电。而在去年春节家电市场销售火爆等消息刺激下,近几年家电板块走出了一波强势行情。

普遍的机构认为,在政策刺激、收入提升、消费观念转变、农村水电条件改善、满足农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不断涌现等因素作用下,未来五年乡镇家电市场将会更进一步的促使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二篇: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和谐

文章标题: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和谐

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百强县理应率先突破就“三农”看“三农”的意识,加大统筹发展力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迅速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城乡统筹、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总体思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胶南为理念,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工业主导、集群带动,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坚持组团式布局、集群化发展,构筑形成了城乡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全市国民经济总量的60%、地方财政收入的75%、税收总额的80%以上来自工业。

——搭建产业集聚平台。规划开发了临港产业加工区、董家口重工业、灵山卫造船、王台纺机物流“四个产业基地”,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通过狠抓招商引资,引进了中国铝业集团再生铝、海尔600万台/年家电生产基地、美国普洛斯物流、德国蒂森克虏伯风力发电设备等一批内外资大项目,成为胶南最大的产业承载平台。其中临港产业加工区累计引进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已完成投资50亿元,建成、在建工业厂房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吸纳1.8万人就业。今年园区实现销售收入可突破100亿元。

——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扶持大企业将配套产业向农村转移、辐射,延伸生产链,壮大机械装备制造、食品与药物、家电电子、橡胶化工、船舶汽车、钢铁及有色金属“六个产业群”,带动镇村发展配套企业1500多家。以隐珠镇泰发集团为龙头的手推车制造企业达到350多家,吸纳农村劳动力1.3万多人,是全省十大特色产业群之一,产品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达到30以上。通过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近三年带动发展各类家庭工厂3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1家,达到570家;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64家,过10亿元的4家,过30亿元的2家;税收过千万元的49家,过百万元的238家。

——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以生物制药、新材料、电子科技三大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去年落实科技三项经费2140万元,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东海药业公司被列为国家微生态药物产业化示范基地,拥有4个863计划项目。明月海藻集团被列为国家海洋研究中心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海藻加工生产基地,海藻酸盐生产能力跃居世界第一位。琅琊台集团衣糠酸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全市有8个项目涉及国家863计划,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6家,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1%。

组团发展、以城带乡,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

坚持规划先行、组团发展,统筹城乡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面貌,让生活在郊区的农民比城里人更有幸福感。

——优化城乡规划布局。立足融入大青岛、建设新胶南,聘请国内外知名规划专家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已被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复,未来将建成规划控制区面积384平方公里、人口过百万的青岛西海岸都市新区。依据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制定实施“东接、北扩、南展”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开发建设市区、灵山卫、泊里、王台四个城市组团,形成多点带动格局,辐射带动13处镇429个村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抓好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国家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农村社会化吃水、滨海交通公路建设、204国道拓宽改造、“同三”高速公路建设等工程。全市81的村通自来水、77%的村通柏油路、村村通有线电视和电话。今年探索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实施村级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农户沼气池建设试点工程,带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市财政安排4000万元首批抓好50个试点村建设。在建设方式上,借鉴韩国经验,政府补助水泥等部分建筑材料,由各村组织实施,抓好整治排水设施以及街道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工程。其他村重点借鉴海青镇大陈村开展“送你三颗幸福树,清走门前三大堆”、宋家岭村“搭上葡萄架、幸福我的家”活动的做法,加强环境卫生整治,集中清理“三大堆”,开展造林绿化,改善村容村貌。铁山、隐珠等10处镇荣获“全国环境优美镇”和“山东省环境优美镇”称号。设立2000万元库区移民村专项扶持发展基金,力争用5年时间解决库区移民村生产条件差和贫困落后问题。

富民优先、扶持创业,推进城乡就业一体

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创造条件引导农民打工谋发展,创业促致富,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近两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在12%以上。

——以工带农推进农业产业化。狠抓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引进、培植力度,全市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20多家,其中华菱、康大5家龙头企业列入国家开发办重点扶持的产业化经营项目。

市经济开发区食品小区集聚30多家食品加工企业,形成了一个外向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群。去年完成农副产品出口额1.5亿美元。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全市“订单农业”发展到23万亩,深海抗风浪网箱达到806个,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深海抗风浪网箱养鱼基地。近几年年均新造林10万亩,达到96万亩,实现人均一亩多林,已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

——以工促农加快转移劳动力。一方面,通过发展壮大镇驻地经济,培植发展二三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使农民就近转移。泊里镇通过引进建设全省最大的乡镇购物超市,年营业额近4000万元,镇驻地提供就业岗位4000多个。另一方面,抓好在职农民工再培训,提高农民转岗就业能力。近几年,市镇每年拿出1000万元,采用“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递进式就业”模式,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年均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以上,全市80的青壮年劳力实现了就业转移。

——放活发展“创业经济”。一是抓住水、电、路、通信、技能“五个要素”,市财政三年累计投入5亿元,为农民创业创造条件。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为农民创业提供机会。三是抓好信用社和供销社“两社”建设,为农民走向市场提供服务。近几年,全市年均新增农民创业“小老板”5000人,年均新增个体工商户2万多户。

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推进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事业,着力构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保证让大多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实施了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教育补助、生活救助等10项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了覆盖全市2万名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系。今年市财政安排3800万元,建立推行了覆盖10万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工建设“老党员之家”,对建国前孤寡老党员实行集中供养。

——巩固提高农村教育。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市财政年均安排2亿多元用于发展城乡教育事业,实现了农村教师工资统筹发放、中小学公用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为农村小学生统一配设85辆班车,全市高中段入学率达到95.7%,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达到5.5万人,其中民办学校黄海职业学院成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典型学校。今年再新建改建50处农村幼儿园,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水平。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农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0元,全市95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达到7000万元,累计为农民报销医药费3650万元。今年市财政安排4000万元用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实施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建立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对村医实行补贴,对农村部分常见疾病实行单病种限价管理,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利用市场手段,在镇驻地和中心村建成一批集连锁超市、中介服务、农民教育、科普宣传、党员活动、村民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公共服务中心。扶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举办了包含丰富文体活动的琅琊文化周和杜鹃花会,投资3000万元建设隐珠农民文化艺术中心,培植形成了张家楼达尼画家村、大珠山高裕画苑、大村龙马画院等3个特色文化村。其中张家楼镇大泥沟头村拥有画师500多人、年出口油画作品3万件、实现出口创汇200万美元,被文化部命名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执政为民、干群联动,构建新型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途径和办法,促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由行政命令型向服务合作型转变,构建起了新型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坚持把“第一时间”交给群众。给予农民,不仅要给钱给物给政策,还要给感情,让基层干部带着感情去贴近群众。我们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把“第一时间”交给群众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在群众迫切需要提供帮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现场”,在“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在“第一时间”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承担起为民服务的持久责任。建立实施了“第一时间”公开接待群众来访制度、便民服务“直通车”等制度,使党的先进性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

——推行村级组织“四权”决策机制。建设新农村,不仅要让群众吃好饭,还要让群众说了算。为此,探索推行了村级组织“四权”决策机制。对村级重大事务,党组织行使决策组织权,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行使表决权,村委会行使实施权,群众及上级组织行使监督权,进一步强化了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保障了群众权利,从制度层面消除了干群矛盾,促进了农村和谐。

——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把加强农民教育贯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在给予农民的同时教育农民,在教育农民的同时组织农民。坚持城乡联动,突出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和农业、科技、文化、卫生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利用“农民教育月”,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开展“以讲促学、以学促干”到基层等活动,全方位渗透对农民的教育,教育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深入开展文明镇、文明村和五好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建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塑造了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和谐》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和谐。

第三篇:乡镇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材料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打造亮丽的新定远

----定远镇城乡一体化建设材料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五抓五推进”的战略思路,着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我镇以兰州市东城区建设为契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抓项目、抓产业、促民生,着力打造亮丽的新定远。

2007年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重点建设小城镇后,我镇按照镇域经济发展实际,坚持因地制宜、超前规划的原则,编制《定远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突出形象设计,采用依路代征的模式,征用集体土地330亩作为开发建设用地,总投资1.2亿,建成定远宾馆、商铺楼、新农村住宅小区等各种公用商业楼17栋,夯实了道路、管网、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构筑了城镇框架,提升了城镇化水平,基本完善了综合服务网络,为加快推进定远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我镇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为核心,以规划为基础,以产业为支撑,以加快中心城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配套政策为保障,创新工作机制,落实有效措施,全面推动全镇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重点实施好一下几项工程:

1、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服务网络。

投资1000万元,新建污水处理站点及场地,配套污水处理净化设备、管道等相关设施;投资500万元,建设垃圾倾倒点8个,按照小城镇规划要求建设垃圾集中处理点1个,实现垃圾定点清

1运、集中处理。

2、探索土地置换新模式,构筑新农村建设框架。

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思路,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征求村民意见,对同意以现有房屋置换新住宅的,针对不同房屋类型,采取“补一点、加一点”的置换方式进行安置,将原有土地集中用于招商引资和小城镇开发。

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一是积极探索失地农民参加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办法,做好衔接工作。对失地农民就业的,按照有关规定督促企业为其缴纳养老保险;对被大量征用土地的村,积极靠上做工作,争取将失地农民一次性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失地农民按照自由职业者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规定,及时接纳参保,同时为其做好人事代理工作,做好服务,提高失地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二是拓展保障途径,实施“土地换保障”,成立养殖、种植、加工协会,引导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红,以土地收益保障农民的生活。在征地拆迁中帮助失地农民购置商业铺面,用定期租赁或经营收入保障生活。三是建立健全就业扶持机制,加快失地农民转移步伐。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利用入住园的工业企业就地转移失地农民。保证农民“失地不失业”扶持农民就业,加快 “农民变民工、农民变职工、农民变市民”的步伐。

第四篇:加强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强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十七届三中全会以为,国家提出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这一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方向和目标。在城镇化发展格局中,小城镇是联结农村、迈向城市的支撑点,加强小城镇建设,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小城镇是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它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桥梁的作用。通过小城镇建设可以整合自然及社会资源,促进产业转型、人口转移,实现农村文化、教育、卫生及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践反复证明,单靠发展大中城市将使城市和农村的两级格局越拉越大,无法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发展。而要泛泛地在农村搞城市化也是不现实的,这必然要求要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找到一个联结点,既能缓冲大中城市的人口、就业、人居等各方面压力,又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落脚点和归宿地,而加快小城镇建设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要重点建设好一批县城镇和中心镇,使其逐步具有城市功能,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没有小城镇建设,城乡一体化将难以实现。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以往的发展模式,农业与工业联系不紧,加工企业与基地建设脱离。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使一些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积聚到小城镇,促进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就近、就地配置,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最佳结合,形成企业建在小城镇、基地建在农村的新的产业格局,将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实现农牧业产业化企业有市场、有基地,上规模、上档次,加快发展步伐,朝着农村工业化道路发展。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农村劳动力得到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多。在以往,这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向城市,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城市住房紧张、房价贵;道路承载能力有限、交通拥堵;就业岗位紧张、就业难;农民工社会保障欠缺、生活条件差等等。而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的必由之路,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就地安置。与此同时,小城镇通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土地相对集中,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采用先进的、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提供可能,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发展。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能够全面提升农村生活质量。

衡量农村生活质量是一个综合评价体系,应包括社会结构、经济水平、人口素质、生活条件、幸福指数等多方面的内容。小城镇建设可以集中相当多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信息和服务事业资源,为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找到载体,使农村人口享有城市化发展成果。这对于提升农村人口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思索

一直以来,六户镇作为全县北部中心,成为小城镇建设的重点。特别是六户镇被确定为全盟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后,全镇统筹规划,通盘考虑,加大建设力度,取得了一定效果。现从六户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实际着眼,对加快小城镇建设进行思索。

(一)要合理确定建设重点。

要按照大中城市、二级城市、城关镇、重点镇的四级网络格局,结合区域布局、产业布局、人口规模、交通位置等要素,合理确定一批重点镇作为小城镇建设重点。以六户镇为例,六户镇被确定为全盟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有着比较优势。一是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比较而言,六户镇是突泉县除城关镇以外的最大集镇,人口规模相当于普通自然屯8至10倍。从人口结构来看,除农业人口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从事第三产业的外来人口,并且呈流入性增长趋势。二是具有一定的承载带动能力。六户镇政府所在地作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除政府机关外,医院、学校、农村信用社、邮政、电信等事业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服务功能,拥有一定的承载带动能力。三是六户镇为突泉县北部地区农民生产生活必须品的集散地。六户镇个体工商企业为本地农民提供生产生活物资流通,为农畜产品提供销售中介服务,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四是六户镇已成为当地交通运输和对外联系的枢纽。六户镇位于县城和乌兰浩特的中间地带,并且距离适中,加之突宝公路、永巴公路在六户镇交汇,这一地缘优势使六户镇成为商贸物流的中转站。

(二)要找准自身发展定位。

找准发展定位对于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要发挥小城镇区别于大中城市的特有优势,建设既有乡村气息,又能提供城市功能的宜居型城镇。打特色牌,走创新路。同时,加大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以优美的乡村风光、浓厚的人文气息、完善的公共服务及和谐的社会环境,使创业者流连忘返,使游览者心情愉悦。结合六户镇发展实际,六户镇的发展定位是:力争通过五至十年时间的努力,把六户镇建设成为集工业、商贸物流业、服务业及人居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中心城镇。指导思想是:坚持城镇带动、产业拉动、项目推动的原则,收缩第一产业,发展二、三产业,加强劳务转移输出,不断扩张城镇居民、转移富余农民、富裕在家农民、和谐一方人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体解释为:围绕“扩张城镇居民”,加强城镇基础建设,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围绕“转移富余农民”,强化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乡村工业;围绕“富裕在家农民”,做大农畜产品基地,加快农牧业产业化步伐;围绕“和谐一方人民”,抓好社会建设,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

(三)要精心谋划整体布局。

小城镇建设不仅是中心镇自身的功能完善、市政设施的投入建设,而是要将镇村纳入一体化发展范围,通盘考虑。要坚持规划先导,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人口合理流动,通过市政建设提

高吸纳承载能力,通过社会事业建设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以六户镇为例:在全镇整体布局方面,六户镇将以政府所在地建设为支点,将镇区规划为工业区、商贸区、居住区、休闲区等几大区域,按照规划摆布产业,由产业发展来带动区域布局的形成,把镇区打造成为乡村工业、商贸、居住集聚点;以突宝、永巴公路为轴线,利用交通优势发展沿路经济,引进和发展商贸物流、粮食收储等产业,打造沿路交通经济带;以中心村屯为支撑,以养殖小区、设施农业小区、脱水蔬菜加工等中小企业为载体,打造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四)要完善镇区基本功能。

完善的镇区功能、优美的自然环境、繁荣的商贸流通就像一个城镇的名片,对于加快城镇化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分步骤、有侧重,有条不紊地加以实施。六户镇镇区将以现有东西两条商业街为框架,依托建成区改造,建设农贸交易市场、生资日杂交易市场、食品蔬菜批发市场等几大专业市场,开辟南北两条联结通道,形成两纵两横、专业市场与街道门市相结合的网状商贸交易区域,把镇区中部、南部、西部打造成为精品商贸区;依托蛟流河水资源及镇区东南储备土地资源,引进中小型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制造业龙头企业,把镇区东南部打造成为沿河加工业区;依托永巴、突宝公路,建设集货物仓储、车辆给养、能源配送于一体的交通枢纽形商贸物流园,把突宝、永巴两条公路联结区域打造成为商贸物流区;依托六户北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开展绿化美化,并进行商贸住宅楼开发和标准农家院建设工程,把镇区北部沿山部分打造成为精品住宅区。

(五)要建立牢固的产业支撑。

产业发展是小城镇建设的“引擎”。只有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才能促进人口流动、企业兴旺、环境改善,才能不会让小城镇建设成为无源之水。六户镇在产业发展方面,将以禽类养殖、设施农业、脱水蔬菜三大产业为主导,以红干椒、中草药、肉鸡肉羊、奶牛、生猪五大种养基地建设为依托,把龙头建在镇区,把基地建在农区,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同时,致力于收缩第一产业战线,减少和转移农民,做强做精第一产业。以镇区为支点,依托招商引资和现有农牧业资源,大力发展建筑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手工制造业,扩张第二产业规模。以吸呐人口、增加就业和优化环境为目标,繁荣发展商贸物流、餐饮服务、休闲娱乐等产业。

三、几点建议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中之重,但从发展实际来看,还存在很多困难,有些政策、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是乡镇政府自身所无法克服的,亟待上级有关部门给予支持。

(一)在政策上给予小城镇建设倾斜。

从国家的政策导向来看,建国以后,国家的发展重点在城市,相关政策大幅度向城市倾斜。而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总方针,相关政策又极大幅度地向农村倾斜,致使小城镇建设处于政策辐射的“真空地带”。当前,加快小城镇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建议上级部门尽快出台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有关政策,从政策上扶持小城镇发展。

(二)在项目上给予小城镇建设倾斜。

目前,本地区发展项目以涉农项目居多,涉农项目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的项目居多。而加强小城镇建设的基础性项目、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的社会事业项目缺乏,建议有关部门加大项目倾斜力度,为小城镇建设提供项目支撑。

(三)在资金上给予小城镇建设倾斜。

从小城镇建设筹资渠道来看,小城镇建设的投入主体是乡镇人民政府,而乡镇人民政府始终处于“保吃饭、保运转”的赤贫状态,并且运转资金的主要来源依靠国家转移支付。在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上,乡镇政府只能靠压缩正常工作运转开支来实现,小城镇建设资金十分紧张,建设举步维艰。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小城镇建设,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第五篇:城乡一体化

以生态城镇建设为抓手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进程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面,我把***加强小城镇建设及环卫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向各位做一下简要汇报:

近年来,***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的小城镇发展战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速加力。作为部门,全力做好服务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提高乡镇驻地、社区的生活环境,是我们的职责。为此,自年起,我们实施了管理重心下移,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分局,加强对乡镇的镇容、环境、规划、绿化、市政设施的管理。截至目前,我县已经建立乡镇城管执法分局***处,有力的推动了我县的小城镇建设,提高了乡镇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为切实改善小城镇的环境卫生质量,我县积极探索环卫工作新思路,制定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政策,积极地开展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四级环卫体系,并把****作为全市实施这一体系的试点乡镇,着力加强环卫服务设施建设。各相关乡镇也十分重视环卫工作,相继建立环卫管理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加大财政投入,配备环卫保洁队伍,购置、建设环卫基础设施。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重点在于农村,我县把农村环境卫生

整治作为小城镇、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将生活垃圾处理列入乡镇重点工作。我局在小城镇建设工作中,针对各乡镇的实际,重点加强环卫服务设施建设。一是全面加强小城镇环卫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在****实施环卫一体化工作中,投资 万元治理了乡镇驻地、社区、村庄的环境卫生,购置了 辆保洁三轮车,修建了 处全封闭垃圾收集池,在 个行政村按照标准安排了保洁员。乡镇驻地和村庄环境明显改善,垃圾集中处理已经开始运行,1

增强了对小城镇的服务功能和承载力。二是不断加强小城镇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完善依法管理约束机制,确保有监管。实行环卫保洁日常监管制度,由乡镇城管执法分局负责划区分片监管全乡镇环卫保洁工作,及时落实巡查监管记录和通报制度,确保巡查密度全覆盖,全天候保洁无缝隙。三是建立完善市场化、物业化运作机制,确保有人干。成立乡镇环卫保洁所、管理区保洁站、村保洁队三级保洁网络体系,确保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四是建立完善投入机制,确保有经费。实行“县里投一点、镇里出一点、包扶单位担一点、相关企业捐一点、市场运作筹一点”的多元化投入方法,多方筹措资金,破解了资金投入难题。五是积极推动乡镇环卫工作向科学化、机械化、无害化发展。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小型污水处理厂,购置先进的道路保洁、垃圾清运机械车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让乡镇居民真正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生产环境。

总之,我县在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卫服务工作,虽然初见成效,但是各项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很多问题还有待于完善和改进。今后,我们会借这次各位领导来我县调研的契机,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切实为加强小城镇建设,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长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先进县做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下载乡镇家电市场促进城乡一体化(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家电市场促进城乡一体化(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一体化

    【背景材料】 目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新阶段。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统......

    城乡一体化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 兴塔中学陈芝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

    城乡一体化

    “十一五”期间城乡教育一体化迈出重要步伐(一)重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为缩小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差距,多年来,北京市教育系统采取了一系列倾斜政策和有力措施,促进农村地......

    城乡一体化

    户籍改革的关键是公共服务均等化 刘文海 户籍管理是关系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大问题。当前,社会各方面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很高,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客......

    城乡一体化

    摘要:本文首先探究了城乡一体化概念以及城乡一体化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其次,用社会结构理论视角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认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

    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弥合城乡差距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重大命题......

    城乡一体化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589 城镇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过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城镇化速度与城镇化质量则存在着明显差异。我国的快速城镇化道路,使我国有效地抵御了亚洲......

    推动城乡一体化示范乡镇的探讨

    很多经验证明,凡是区域经济发展快、城市综合实力强的地方,都是城乡一体化搞得好、农村经济发达、农民收入高的地方。xx镇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城乡一体化建设意见精神,紧紧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