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时间:2019-05-13 11:2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第一篇: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9日 07:38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李文慧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河南省南阳市围绕如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进行了积极探索。深刻认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和模式。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比较,有五个特点:一是把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城镇体系,统筹城乡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二是产城互动,坚持以产业兴城镇、依城镇促产业,同时依托新型农村社区转变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三是严格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注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四是破除农民进城的体制性障碍,使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五是以人为本,融合城市现代文明和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开放包容、和而不同、尊重差异、多元一体的新文化,为工业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文化条件。目前,南阳市发展已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期。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都需要空间,而城镇化本身就是城镇空间拓展的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都对土地具有刚性需求,这成为当前制约南阳市发展的突出困难。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创新思维,从提升空间使用率上寻求突破。这就对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出了紧迫要求。

坚持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联动发展。一是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把新型农村社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和农村发展的增长点。坚持有利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民就业的原则,综合考虑交通条件、历史沿革、生态环境、居住习惯等因素,采用城镇带动型、园区辐射型、特色产业型、村庄合并型等建设模式,分期分批将行政村整合为新型农村社区,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享受和城市同等的社会服务。二是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深刻认识南阳市具备建设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独特区位优势,紧紧抓住筹备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新区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等机遇,全面实施中心城市振兴工程。三是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以县城为依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强产业支撑,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农村人口就近转移就业。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科学规划,破解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保障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快速推进。首先,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无论选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地点,还是发展产业,都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实施环境“面源治理”工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低碳经济,打造绿色水源地,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次,推进新型城镇化涉及产业布局、村庄撤并、基础设施、社会保障、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住宅建设等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谨慎决策、量力而行、分类指导、合力推进。第三,拓宽筹资渠道,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市、县财政出资作为引导资金;积极整合各项涉农资金,集中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协调金融部门加大信贷力度,探索通过土地、房产抵押等办法加大对农户建房、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动农民自己量力投入,多渠道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问题。第四,认真研究、灵活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置换和土地综合整治等制度措施,最大限度挖掘农村土地潜力,多举措解决新型城镇化用地矛盾。

(作者为中共河南省南阳市委书记)

第二篇: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一体化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一体化

陶 宏

2013年第7期 ——经济建设

近年来,孝感市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一体化,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同城化、社会管理社区化、城乡环境生态化,促进了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2012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一、坚持规划引领,舞好新型城镇化发展龙头

强化“规划好是最大节约、规划不好是最大浪费”的理念,按照“全域孝感”要求,把孝感8910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统筹规划,舞好新型城镇化龙头。

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加大市、县、乡、村四级规划编制力度,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聘请国际国内一流规划团队,内脑与外脑相结合,编制完善了《孝感市城乡总体规划》、《孝感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总体规划和《孝感市绿地系统规划》、《孝感市天燃气规划》、《孝感城区现代物流空间布局规划》等专项规划,仅孝感临空区规划的提升完善就投入了1000万元。全面推进县市区规划提升和乡镇规划完善。按照有序集并、限制发展、整体迁建三大方向,明确全市2.4万个现有村庄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避免盲目发展和农户分散无序建房,促进集约节约发展。

推进城乡规划全打通。纵向打通市、县、乡、村四级规划,横向打通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专项规划及控制性详规。成立规划编制委员会,出台《孝感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实行下跨一级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乡镇规划县市管,村庄规划乡镇管,确保上位规划的要求在下位规划得到体现和落实,构建了上下支撑、左右衔接的城乡规划体系。

推进城乡规划全落实。强化规划的执行落实,组建了孝感市城乡规划执法分局。严格规范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等规划条件调整程序,实行规划红线、蓝线、绿线、紫线、黑线、橙线、黄线“七线管理”。认真执行规划强制性内容,在“十二五”城市规划控制区内,新建小区一律按城市新社区标准进行建设。在乡镇、村(社区)两级开展“强化两项职能”(强化抓好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协助抓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职能)活动,增强基层对规划落实的监督管控责任,严肃查处各类违规建设行为。

二、坚持高点定位,拓展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

从市域、武汉城市圈、鄂豫省际三个维度,拓展城镇化发展空间,着力构建以市级中心城市为龙头、县级城市为支撑、乡镇集镇为节点、农村新社区为纽带的新型城乡发展体系。立足市域构建“1531”城镇体系。从孝感实际出发,着力构建功能完善、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有机联系的市域城镇体系,加快“1531”城镇体系建设。“1”即孝感中心城市,把云梦城区纳入孝感中心城市组团,到2020年建成人口过100万的大城市;“5”即汉川、应城、安陆、大悟、孝昌5个县级城区,到2020年全部建成中等城市;“3”即马口、沉湖、东马坊、汤池等30个重点镇,按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加快重点镇特色发展;“1”即100个农村新社区,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加强社区生态建设,建成“城里人向往、农村人留恋”的新农村样板。到2018年,力争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0%。

立足武汉城市圈建设副中心城市。加快实施孝感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省级战略,大力推进产业跨越、城镇跨越,增强在武汉城市圈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坚持依托武汉、服务武汉、融入武汉、发展孝感的思路,全面推进汉孝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区域市场、城乡建

设、环境保护“五个一体化”建设,实现与武汉优势互补、错位发展。2012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0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2亿元。力争未来五年,孝感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高于全省和武汉城市圈平均水平,实现争先进位。立足鄂豫省际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以辐射鄂东北、豫南为目标,着力建设豫鄂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孝感的区位交通、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优势,增强孝感在鄂豫省际区域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加紧汉孝城际铁路、麻竹高速、武汉城市圈外环高速等交通大通道建设,提升孝感在区域交通中的枢纽地位。加快京广高铁孝感北站配套建设,打造大悟高铁新区,使孝感北站成为联系豫南的重要交通节点。加强与河南信阳的交流合作,实现两地互动互补发展。

三、坚持双轮驱动,增强新型城镇化发展支撑

强化产城融合、双轮驱动理念,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以新型城镇化拓展新型工业化空间,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增强市县城区辐射带动力。深入推进百家骨干企业提升、千家中小企业成长、万家小微型企业孵化“三大工程”,以孝感市国家高新区、7个省级开发区、24个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为平台,加快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发展,培植一批税收过亿元企业和产销过百亿元产业。力争到2016年24个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营业收入过3000亿元。以产业、基础设施、民生建设等为重点,组织实施牵动孝感发展全局的100个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升市县两级城区功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

增强小城镇综合承载力。以产业基础雄厚镇、交通要道沿线镇和省市域边界口子镇为重点,全面加强30个特色镇建设。加快特色产业培育成长壮大,形成产业支撑。着力改善小城镇人居环境,彻底改变过去集镇依路而建、沿路发展的格局。加强小城镇专业市场、创业小区和城镇新社区建设,增强小城镇综合承载功能,提高对周边居民的吸引力和吸纳力。增强“一线一点”建设示范效应。2012年,我们确定15条主要交通干线为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线,同时确定10个村(社区)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简称“一线一点”建设,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全域规划、产业支撑、设施延伸、服务覆盖、文明整洁、管理创新”的总要求,从山水田林路房六要素入手,力争通过3-5年努力,把“一线一点”打造成全市的城镇集中带、人口聚集带、产业聚集带、经济聚集带、生态文明示范带、开放创新示范带。

四、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

坚持从基础设施、城镇管理、市民素质三大要素入手,健全城镇建设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创造安居乐业的人居环境。

强化城乡基础建设。按照设施配套、生活便利的原则,加快城镇供排水、供电、供气、交通、信息、市场基础设施“六张网”向周边延伸,教育、卫生、文体、社保、安居、安全公共服务“六张网”向农村覆盖。推进城镇网格化管理和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新建小区强制配建18种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社区服务平台、服务组织和服务队伍建设,打通服务城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宁静工程、清洁工程,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建设美丽孝感、魅力孝感。

强化城乡规范化管理。以畅通、靓丽、文明、和谐为目标,大力开展施工秩序、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广告秩序等整治,改善城镇环境。实施城市管理质量工程,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推行精确、敏捷、高效和全方位、全时段覆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美好示范道路”和“市容环境美好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改变城镇面貌;深入开展文明卫生村镇创建活动,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强化居民文明素质提升。以孝文化建设为载体,大力倡导“孝敬父母、奉献社会、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

家环保模范城市“四城同创”活动。在城镇深入开展“告别十大不文明行为”活动,在农村深入开展“革除十大陋习”活动,唱响文明主旋律,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质。

五、坚持开拓创新,强化新型城镇化发展保障

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着力破解新型城镇化过程农村居民进得了城、住得上房、就得了业、安得了心等难题,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着力打破城乡“户籍隔离墙”,鼓励农村居民到城镇买房居住,变农村居民为城镇居民。有序推进两个“全面放开”:对在城镇有固定住所和收入来源的农村户口居民,全面放开城市户籍;对来孝经商、办企业、投资的外地人口和来孝工作的有技术专长的大中专生,全面放开城市户籍。

加快三类新社区建设。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还建后开发、先建服务平台后建房“三先三后”的原则,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市、城镇、农村三类新社区,实现城乡居民有序聚居。在新社区规划选址、户型设计等方面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充分保障群众利益,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今年全市计划新建三类新社区100个以上,目前孝感城区24个城市新社区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各县市区的新社区建设也在抓紧推进。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大力推广土地入股“春晖模式”和土地租赁“禾丰模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多方力量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实现经营者、农户和社会多赢。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推进土地流转规范化,力争每年土地流转面积比例提高2-3个百分点。

加强创业就业培训。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城乡登记失业人员,实行财政兜底免费培训。对有创业愿望的劳动者,提供创业培训服务,鼓励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推出“返乡农民创业”、“大学生村官创业”等培训项目,助推“打工潮”变“创业潮”。采取公益岗位和企业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确保失地农民每户至少有一人就业,同时将失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保范围,解除好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作者系中共孝感市委书记)

第三篇: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闫辉

(2011年6月22日)

城镇化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全县上下奋力冲刺“十二五”开局之年各项目标的关键时刻,全面审视我县城镇化发展历程、剖析存在问题,研究探寻思路举措,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必将成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力引擎。

一、我县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县把城镇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城镇化步伐加速推进、城镇规模逐步壮大、城镇职能不断扩展、城镇人口显著增加。目前全县23个乡镇中,省级重点中心镇2个(双沟、半城)、市级重点中心镇3个(上塘、梅花、界集)、县级重点镇3个(龙集、金锁、临淮),其中临淮、半城定位为水乡特色镇来建设;原有自然村1997个,通过2005年、2008年和2009年三次缩并调整为242个。城镇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我县进一步加快全县城镇化进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一是物质基础已经具备。“十一五”末,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81亿元,五年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大关,达3073美元;财政总收入32.04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3.4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8%和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95元,均实现五年翻番。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城镇化率在30%—70%区间,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也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关键期。我县2010年城镇化率40.12%,按照这一轨迹,我县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期。二是城镇容量快速扩张。城市框架实现了历史性拓展,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8平方公里扩大到3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4万,合围面积达82平方公里。2010年,小城镇新增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城镇容量的成建制、规模化扩张,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广阔空间。三是城镇发展势头强劲。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1.8亿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9.61亿元,占全部投资的44%,县城区和各中心镇均呈现出强势扩张的态势。特别是面对去年以来宏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新形势和限购、限贷、限价、加息等一系列政策叠加影响,我县房地产业继续呈现供需两旺的良性发展态势,充分说明城镇化的内生动力十分巨大,总体趋势不可逆转。四是内在需求十分旺盛。据统计,全县有近24万农村劳动力在从事非农领域的生产,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量的57%。这说明,在城乡要素市场形成过程中,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在急剧减少,城镇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吸引力。

二、新一轮城镇化规划体系的初步设想

规划是城镇发展的龙头和总纲,是引领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然需要一个“立足当前、指导长远、准确定位、分步实施、彰显特色”的城市规划。目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县城新一轮总体规划(2010—2030)已形成初案,结合几次听取方案汇报和相关部门的反馈意见,我想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明确城镇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定位。

(1)关于中心城市规划。在发展定位上,目前及至“十二五”期间定位为苏皖边界现代化中等工贸旅游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行区;在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中,进一步融合了“宁徐走廊节点、泽西区域中心、宜居旅游城市”等功能。在发展目标上,年初召开的县委扩大会提出,十二五末,我县城市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县城建成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50万人,城市化水平50%以上。在新一轮2030年远期规划中,未来城市规划区范围将包括双沟、瑶沟、梅花、石集、车门等乡镇,总规划区面积将达到74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将形成东至245省道、南至245省道、西至改道后的121省道、北至钱塘江路,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60-80万人。在发展方向上,综合考虑目前的城市格局和发展基础,初步考虑是,坚持“北扩东进、南优西拓”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坚持老城区、新城区、城南区、经济开发区“一城四区”错位发展,即以商贸、住宅为重点的老城区,以行政办公、综合服务为重点的城北片区,以工业发展为重点的工业园区,以高档人才公寓、文化旅游、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城南新区。

(2)关于城镇布局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县提出构建以县城为中心、双沟镇为副中心的“一主、一副、八组团”的城镇体系,但随着宿淮铁路、梅花铁路站点、建设路北延工程的实施,梅花镇的区位优势和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新一轮规划中,我们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变化,建议以县城为中心,双沟、梅花为两翼,六大片区发展的城镇特色发展战略。六大片区之间在产业、用地等方面相互配合,有竞争有合作。每个片区有一个核心,作为片区的经济增长极。北部片区的梅花镇是市级重点中心镇,又是泗洪“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围绕县城的“两核”之一。随着铁路站场和物流园区建成并投入使用,能够带动整个北部片区的产业发展,吸引、带动归仁和金锁镇发展。东北片区的曹庙乡、界集镇、太平镇和龙集镇全部紧邻洪泽湖,自然资源良好,规划330省道自北向南串联起这4个乡镇,大大提高了交通条件。其中,界集镇处于节点位置,交通区位更加优越,可规划作为片区重点镇。东南片区中的半城镇是省级重点镇、也是特色发展乡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规划330省道环湖连接起半城镇、陈圩乡和城头乡,有利于带动环湖乡镇的统筹发展;青城公路、青临公路将东南片区的乡镇与县城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提供便利的旅游服务设施。南部片区中的双沟镇是省级重点镇,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较高,能够带动交通相对较弱的四河乡和峰山乡,发展相关产业或上下游产业。西南片区以上塘镇为核心,县道为联系轴,带动魏营镇和天岗湖乡发展。利用西南片区高效农业、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的优势,大力发展西南岗生态农业基地。中心片区以县城为中心,以2条高速公路、2条省道带动周边乡镇发展。朱湖镇和车门乡、石集乡、瑶沟乡因距县城距离较近,受县城辐射影响较大,作为近郊型乡镇,在县城的带动引导下发展。

(3)关于村庄布局规划。在最近一轮镇村布局规划中,我县将现有村庄缩并为242个,方案已上报审批,但根据6月16日全省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试点工作会议上得到的反馈意见来看,此方案可行性不强,省住建厅明确要求扩大村庄数量。下一步的村庄布局规划中,住建部门要会同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综合考虑实际需求,按照鼓励发展型、控制发展型和撤并型三种类型,进一步调研论证,最终确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集中居住点布局规划。

2、注重在规划中体现城市特色和内涵。一要发掘历史文化。泗洪历史源远流长,五万年前即有下草湾人生息繁衍。西周时境内为徐国中心,曾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徐文化。泗洪又是革命老区,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驻足。如何保护开发这些历史遗存,发扬光大这些文化遗产,有效整合这些古色和红色资源,是我们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努力的方向,也是体现我们泗洪特色的优势所在。二要突出绿色生态。要结合洪泽湖湿地、亚洲最大的美洲黑杨种质资源库等生态优势,通过城南生态文化旅游片区的精心打造,切实做好城市与洪泽湖的有效衔接,做到“引湖入城”、“映湖入城”,实现由滨水县城向滨湖之城的转变。精心编制“两河三堆”等城市绿化景观设计,大力推进濉河风光带南侧、汴河风光带东侧、团结河风光带南岸、城区出口等绿化景观工程,加快实施城市森林覆盖工程,规划建设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体系、公园广场、游园小品,为市民创造生态、幽雅、绿色、宁静的人居环境。三要彰显滨水特色。泗洪临湖傍淮,风光秀美,烟波浩淼的洪泽湖静卧城东,绿树掩映的奎濉河依城南下,清新秀美的濉汴河穿城而过,水城交融,相映成辉,这是城市的亮点所在、灵气所在、魅力所在。我们可以做大做足水的文章,结合濉河、汴河、团结河、早陈河、东风大沟等城市水系,加快推进滨水地区城市设计规划实施;结合城南、城东、城北等三个砖瓦厂形成的现有水系,高品位规划建设生态文化公园,切实打造亲水、宜居城市。四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规划设计中突出“靓丽、绿色、宜居”等主题,突出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努力实现500米周边有文化体育健身设施,让市民充分享受到城市的服务和文明。

3、加强专项规划的制定和各类规划的衔接。对接是否到位是影响规划前瞻性、科学性的关键。在前几天同济城市规划院县城新一轮总体规划征求意见会上,已突出反映出由于对接不到位而产生分析数据不准确、最新情况不明晰、工作思路不可行、不同规划有矛盾等一系列问题。因而,在下步规划编制、论证中,必须全面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与交通、供电、国土、环保等各项规划的紧密衔接,并同步启动城市绿地、水系、人防、管网、通信、商业业态等专项规划,切实形成覆盖县域、城乡一体、科学完整的规划体系。

4、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规划一经批准实施,就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规划管理制度、严格规划审批制度、严格规划监督制度、严格规划执法制度。对不按规划要求建设的违规违法建筑,要做到既罚又拆,决不能以罚代拆,更不能因罚变规。对因执法不严而造成规划失误的人和事,要从严追究责任。

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措施建议

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差异化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互为补充、相互融合,形成互为一体的城镇格局。近年来,围绕苏皖边界现代化中等工贸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每年实施不少于100项重点工程,城市建成区面积、城区人口分别比“十五”末扩大1倍,实现了“五年再造一座新城”的发展目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载体建设,增强集聚功能,在构筑发展平台上求得更大突破。

1、做精县城,增强带动力。从泗洪城市长远建设来看,活力在老城区、魅力在新城区、实力在工业园区、潜力在城南区。从当前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来看,今后一个时期就是新城区提速发展、老城区提升品位、城南区打造精品、工业园区封闭运营。(1)新城区提速发展。目前,我县行政城区基础路网、市政设施均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与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表现在教育、卫生、金融等功能缺乏,商业氛围淡薄。今后,在行政新区重点要做好致力完善功能、着力提升人气文章。要加快启动功能性项目建设,近期力争建成2-3家新城区分支银行,全面提升新城区行政服务、教育、卫生、交通、金融等功能。要坚持平稳、健康的原则,稳步发展房地产市场,加快推进瑞丰翡翠城、佳和新城等精品楼盘建设,适时推出成熟的城市经营性地块,努力建成一批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明和谐、富有特色、适宜人居、生态一流的生活组团,提高入住率,提升新城区人气。(2)老城区提升品位。要以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为目标,着力在提升功能、提升品位上下功夫。一是要重点改造。根据群众住行的要求,加大对老城区路网、环境等改造力度,提高群众的住行标准。二是要特色打造。科学规划老城区休闲、娱乐、购物等商业业态布局,吸引著名品牌店、精品店、专卖店进驻老城,加快建设富园广场、天和锦江苑等一批专业市场,致力打造酒类、湖鲜、娱乐、美食一条街等特色街区,形成“一街一业态、一街一特色”。三是要美化塑造。加大老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力度,按照开窗见绿、见缝插绿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老城生态、交通环境,塑造划行入市、干净有序、处处见绿、路网循环的老城新形象。(3)城南区打造精品。要紧紧围绕城市“南优”发展战略,积极策应南部湿地生态优势和东南“徐都”的文化氛围,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高档居住社区、高层次人才公寓、生态发展区、科技创业园等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建筑和设施,精心打造集城市展览馆、民俗馆、旅游休闲度假、现代商贸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形成城市南部增长极。(4)工业园区封闭运行。规划建设好园区,是泗洪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板块,也是实现工业强县的重要抓手。要坚持项目推进不动摇的同时,围绕打造新型工业城的目标定位,在园区发展物流、餐钦、娱乐、休闲等第三产业,使园区基本具备城市功能,实现居住在城区、工作在园区,实现工作、生活一体化目标。

2、做大市场,增强集散力。泗洪地处苏皖边界,具有明显的区位和商贸发展优势。要因势利导,乘势而为,按照泗州大街、珠江路“双轴并进”的思路,加快繁荣第一街广场,加速建设富园广场,打造一批集商务楼宇、高端酒店和品牌商场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依托现有农机、农资、建材等专业市场,积极运用先进流通方式、营销手段和管理技术,不断提升市场品牌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形成苏皖边界大型综合市场群。加快发展面向专业市场的物流服务,积极引进第三方物流和专业配送企业,形成大市场与大物流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良性发展模式,增强商贸流通业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3、做优镇村,增强集聚力。牢固确立“镇当市建”的理念,出台配套政策,对双沟、梅花等重点乡镇发展予以重点支持,做到重点镇、重点扶持、重点建设,特色镇、特色打造、特色建设,不断扩大小城镇发展规模。大力推进镇区综合开发,实施小城镇产业、人口“双倍增”计划,加强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更加优质的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以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增强对周边农民的吸引力,使小城镇成为具有较强服务力和辐射力的农村区域性消费中心。要严格遵循“三靠近”原则,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量力而行,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生活环境。

4、做强交通,增强竞争力。交通是决定一个城市区位优势的关键因素,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交通通达能力,增强城市竞争力,迫切要求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构建“公水铁”三位一体、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要围绕打通外部通道,积极融入宿迁“东向战略”,加快330省道、宿淮铁路及火车站综合枢纽工程进度,启动建设宿扬高速泗洪段、245省道西延、121省道改造、S245西延工程,迅速定位推进S245、宿扬高速与宁宿徐公路三个互通道口,全面加快溧河洼大桥以及330省道连接线工程前期工作,尽快启动大柳巷船闸改造和城东、双沟等3个码头(作业区)建设,打造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要围绕中心城市内部畅通,以淮河路、山河路、泗州大街、珠江路、长江路、香江路等为横向轴,以武夷山路、黄山路、青阳路、泰山路为纵向主轴,加快淮河路、香江路东延、建设北路北延、衡山路南延等市政道路以及青阳东桥、濉河大桥等大中型桥梁建设进度,规划建设泰山路南延、汴河路至湿地景观大道、青阳路两侧(人民路、青阳小学东侧)跨濉河人行景观桥,全面打通横贯东西、纵穿南北的城区交通网络体系。要围绕完善城乡交通网络,重点实施双峰公路、陈归公路改造等县道工程,为全面开通镇村公交奠定基础。

四、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城镇形象和品位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这是城市发展的黄金定律。必须牢固确立“建管并举、以管为主”的思路,坚持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城市“四城同创”,把加强管理贯穿城镇发展的全过程,力争利用两至三年的时间,四城创建实现质的突破。

(一)理顺管理体制。以“工作任务细化,管理执法综合,各方力量衔接”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一是纵向落实分级负责,重心下移。合理划分县、乡、社区在城镇管理中的工作职责和权限,重视发挥社区作为城市管理主战场的作用,充实一线执法。二是横向整合部门职能,强化综合管理。以综合执法为导向,进一步细化和梳理各部门的职能,分清楚哪些应该强化,哪些应该下放,哪些应该移交,哪些应该整合。重点要对可能发生扰民、破坏市容环境的许可申请,从源头上控制问题的发生。三是加强条块结合、协同作战。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单位齐抓共管责任,彻底解决条块职责不清、划分粗放的问题。县各有关部门应积极解决好属于行业管理的问题,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配合与保障。

(二)突出重点难点。一是以提升环境为目标,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市容市貌、环卫保洁、交通秩序三大专项整治,规范户外广告牌匾设置,大力整治沿路、沿街的残破危旧建筑,全面修复损坏的市政公共设施。二是巩固完善城市公交车、城乡公交车、城市出租车升级改造成果,加快公共停车场所建设,着力整治主要干道交通拥堵现象。三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区物业方面问题,全面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严把小区竣工验收关,加强水、电等公共设施配套,强力推进小区物业市场化管理和业主委员会自主管理,强化社区综合管理职能,严厉惩处开发企业、物业公司违约行为。

(三)创新管理手段。积极学习借鉴外地数字化管理先进经验,开展“数字化”工程建设,实施智能城市管理。按照“注重实效、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快城市数字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城区公安、交警数字管理资源,建立和完善信息采集主动及时的发现机制、问题解决快速精准的处置机制、职责分明监督有力的综合评价机制。

第四篇: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下)

一.单选题
1.2002 年以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的县,7800 多万农民领到了养老金。(分 数:10 分)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30% B.40% C.50% D.60% 2.新型城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为主要动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个性鲜明的()的 城镇化道路。(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健康可持续 B.效益显著 C.有代表性 D.现代交通 3.中国山地、高原、丘陵比重占国土面积近()。2011 年,中国人口占全球的 18.98%,耕地占全球 的 8.67%,粮食产量占全球 的 22.2%。(分数:10 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60% B.70% C.75% D.80% 4.粮食与食物体系的三阶段,1)数量安全为主-()安全;2)质量安全为主-食品安全;3)综合安全为主-食物主权。(分数:10 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健康 B.粮食 C.三农 D.农田

5.成都市自 2003 年以来,率先在全国推行城乡统筹,特别是在被批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

套改革试验区后,选择以“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 营集中)为核心,以市场化为动力,以政策为保障,推进城乡一体化,探索以城带乡破解城乡二 元结构的新途径。(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农民 B.服务 C.商业 D.教育 6.在农村内部,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业劳动力外流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的 矛盾日益显现,农地()构成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来源,粗放经营和土地荒芜现象日趋严重。(分 数:10 分)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荒芜 B.唯一 C.已 D.不能 7.适度()和整治复垦,有利于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也可净增耕地约 13 %左右。(分数:10 分)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城乡一体化 B.农村社会养老 C.集中居住 D.涉农补贴 8.城市扩张和资本扩张的核心要素,是建设用地的获得和使用。在国家()的严格保护、建设用 地指标紧张的条件下,如何做好土地文章,显得十分关键。(分数:10 分)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旅游环境 B.环境污染 C.农业安全 D.基本农田 9.成都市以“确权赋能”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农村()改革,着力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推进农村资产资本化。以此为基础,成都市总结推 广了“土地有偿流转,业主规模经营”、“土地量化入股,集体统一经营”、“龙头企业带动,村企 合作经营”、“ 土地量化入股,农民与企业合作经营”等多种土地规模经营模式。(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体制 B.产权制度 C.分配

制度 D.户籍制度 10.土地金融有三个特征:一是服务标的物主要是()农村土地。二是主要为农业、农民服务。为农民提供长期信用,帮助农民购买耕地、改良土地或兴建农业设施等(美国联邦土地银行)。协助当局推行土地政策,进行农地改革,发展农林渔牧等事业(台湾土地银行)。三是从事与土 地有关的长期信用业务。发行农地债券和发放长期低利息贷款。(分数:10 分)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农村贸易 B.农村商业 C.农村土地 D.农村劳动力


第五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

中国的城市经营不仅需要理论,更需要实践。不仅需要战略,更需要策略;不仅需要理念,更需要手段。

政府作为城市经营的运作主体,该如何牵住城市化这个“牛鼻子”,制定出科学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从而实现城市和区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

一、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型城镇的科学内涵和特点

建设新型城镇,推进城乡一体,首先必须搞清楚其科学内涵,深入研究其基本特点和运行规律。这是确保新型城镇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要把新型城镇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型城镇的科学内涵和特点。

(一)关于新型城镇的科学内涵。

概括为四句话,即“三次产业复合、三化协调推进、三大功能共生、城乡发展一体”。具体说,就是现代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复合发展;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宜居功能有机统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推进;城市和农村一体发展。可见,新型城镇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性和复合型区域。新型城镇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个是“复合”,主要是体现在产业复合和功能的复合;一个是“综合”,它涵盖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部要求,体现了经

济与社会、发展与生态、城市与乡村、新区内与新区外、开放和内需等五个方面的统筹。这就是说,我们要建设的新型城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建设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开发区,更不是一个新的行政区划,它在空间上涵盖城市、农村和生态用地,但规划面积不等于城市建设区面积,既不是大面积圈地,更不是大规模造城。同时,新型城镇也不同于专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体现了单一性,产业集聚区体现了产业的集群性和链接性,新型城镇体现了综合性和复合型;但三者又存在一个梯次发展的递进关系,专业园区达到一定规模,具备了产业集聚构成要素,可以上升为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区达到了新型城镇的基本条件,可以上升为新型城镇。

(二)关于新型城镇的功能定位。新区功能定位是新型城镇制定发展战略、谋划新型城镇空间布局、编制新型城镇发展规划的基本前提和导向,在新区的发展中起着龙头性和战略性作用。我们对新型城镇的定位,从总体上讲可以称为“五区一中心”,即现代产业集聚区、现代复合型功能区、城乡统筹改革发展先行区、环境优美宜居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和区域服务中心。当然,根据各地情况的不同,每个新区的功能定位也可以因地制宜、有一定的差别,发展的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

(三)关于建设新型城镇的目的。总的来讲是探索实现科学发展的途径,具体讲主要是解决五个问题:一是解决走新型工业化道

路问题,探索如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二是解决经济结构优化问题,探索如何使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怎样优化,质量效益怎样提高等;三是解决城乡统筹发展问题,探索如何实现城市科学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市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怎样加快推进等;四是解决以人为本问题,探索如何更好地让城市发展成果惠及群众,怎样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等;五是解决增长极问题,探索如何把新区培育成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总之,我们要深刻理解新型城镇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新型城镇的功能定位和目的,确保新型城镇始终沿着健康快速的轨道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应有的功用。

二、抓住关键,努力开创新型城镇建设新局面

新型城镇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现在的工作只是刚刚起步,今后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分清轻重缓急,科学、有序、有力地予以推进。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千城一面、面子工程等局面,或是一届领导班子一个城市规划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原来的规划对战略、产业、空间的研究不系统,规划未能充分反映出政府的战略意图和发展构思。另外,资金不落实、产业不落实等现象也屡见不鲜,使得规划不具备真正的实操性或者,所以,城市战略规划至关重要。城市发展战略规

划,是根据自然的秉赋、产业的优势、资源要素的整合、城市人口的聚集、区位的优势、差异性和后发优势等,充分研究和确定战略定位,进行正确的产业选择,并以金融进行引导,再体现在空间蓝图以及空间功能布局上,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也具有很好的执行稳定性,将成为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加快各项规划编制工作。“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就是统筹思想。新型城镇建设规划是龙头、是蓝图。有一套科学性、系统性的规划,是保证新型城镇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规划编制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把握好四个原则。具体讲:一要体现“三规合一”,确保新区规划与城市体系规划和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的精准对接,使新区建设始终置于合法合规的基础之上;二要体现组团化发展,使各组团相互衔接、功能互补,跳出“摊大饼”、扩张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同时组团划分要为将来的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留下空间;三要体现城市建设的复合型、紧凑型、节约集约、生态环保等先进理念;四要体现城市特色,包括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和规划功能特色等,坚决避免规划的“流水线”生产,搞成千城一面。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六个关系。具体讲:一要处理好新区规划与老区的关系,既要依托老区,又要优化老区,形成新区、老区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格局;二要处理好新区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体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尽量多用废地,避免占用优质良田,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三要处理好新区规划和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提倡城市集

群发展、组团发展、向心发展,形成各个组团分工合作、相互依托的关系;四要处理好新区规划与重要产业布局的关系,促进产城融合互动发展,把新区建设和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起来;五要处理好新区空间布局与城市功能定位的关系,新区的各项发展、建设都要体现创新、体现率先;六要处理好新区规划与现代交通体系建设的关系,城市发展要以交通条件为基础,交通要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规划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执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变更,确保权威性和严肃性。也正是基于规划的严肃性,规划的编制一定要慎重,涉及控制性、永久性、基础性的问题决不能出错。

(二)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城镇的功能越完善,其承载产业和吸纳人口的能力就越强,竞争力就越强。所以,规划确定之后,就要加快新型城镇各项设施建设,使其载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理念,率先完成新型城镇内道路、供排水和污水管网、供电、供热、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整个新区建设的全面铺开创造条件。特别要高度重视地下设施建设,做到考虑周全、一次到位,避免丢三落四,地面建好之后再反复挖沟。二是加快生产性服务设施建设。以新型城镇内的产业集聚区为重点,统筹规划布局现代物流、金融担保、职业培训、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信息网络、环保监测、工业房地产等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三是加快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要在新型城镇内产业集聚区的外围,同步规划建设住房、学校、医院、商业网点、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增强新型城镇对产业和人口的吸引力、承载力,实现产城互动。四是拓宽融资渠道。新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单靠财政肯定不行,所以要加紧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筹措机制。这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近期,去重庆学习考察,他们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组建了八大建设性投资集团,现已成为重庆市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等领域的重要投融资平台。

(三)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无论是新型城镇还是产业集聚区,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都是产业,区内产业发展的水平是衡量中心新型城镇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没有产业作为支撑,其他功能就难以很好地发挥,新型城镇和产业集聚区也就难以形成增长极。因此,要在加快新型城镇现有产业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把招商引资作为新区建设的重头戏来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一要高水平策划招商概念,把新型城镇这个载体规划好、打造好、包装好、宣传好、运用好,充分发挥其“筑巢引凤”的载体功能。二要围绕新型城镇确定的主导产业,尽快引进一批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促进配套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三要抓好那些能完善薄弱环节、提升实力、地位和形象的项目,比如在现代物流、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等领域,大力引进其技术、品牌、销售网络等,藉此作为弥补不足或“走出去”的跳板。有条件的新区,要注重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经济效应。

下载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测试题 及答案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 测试题及答案第 1 题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需要( )。(5分)A. 规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政策体系、法规体系B. 加强惩罚措施的制......

    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上)答案

    课件名称: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上)测试题目共:30 ,总分值:100 ,测试时间:60分钟第1题、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深化改革,把城乡一元结构作为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提出城乡均等的公......

    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光镭酒都宜宾是“长江第一城”,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金沙江、岷江、长江在此交汇。全市辖1区9县,幅员......

    我国新型城乡关系及城镇化发展

    我国新型城乡关系及城镇化发展 年级:2015级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姓名:杨旺 学号:2015013165 地理科学学院城市地理论文 我国新型城乡关系及城镇化发展 杨旺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学......

    推动城乡一体化战略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推动城乡一体化战略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何进一步推动淮安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昨日,市委举行“季季谈”活动,听取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

    关于鄂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鄂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调查报告新闻作者:管理员新闻来源: 日期:2013-07-22浏览次数: 240“百万鄂州人,共享城镇化”。鄂州“城乡一体化”探求,备受社会关注。在......

    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县域发展

    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县域发展 发布时间:2014-3-24信息来源:学习时报 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农村人口城镇化是县域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如何准确把握农村人......

    加强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强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十七届三中全会以为,国家提出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