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寓言的概念及其特点
寓言的概念及其特点
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它是人民的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来源于古代人民的口头创作,借助某种自然物(动物、植物、无生物)或人的活动现象,表达对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评价、赞扬、批判或讽刺的作品。寓言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
(1)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3)具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
第二篇:寓言的特点
寓言的特点
一、寓意于言的教训性
寓言假托故事所寄以寓意一般有两种情况 :
1、寄寓深刻的哲理 《揠苗助长》《自相矛盾》《画蛇添足》
2、寄寓鲜明的教训(《农夫和蛇》《刻舟求剑》)
A、讽刺型——通过否定,讽刺反面角色达到正面说教的目的(或揭示讽刺的目的)。如《狐狸和鹤》(伊索寓言);《坐井观天》
B、经验教训型——从正面经验出发,从各方面启示人们。如《亡羊补牢》、《拔苗助长》
二、连类比喻的比喻性
黑格尔在《美学》中将寓言归纳为“比喻的艺术形式,自觉的象征表现”。
寓言通过具体的故事、形象来以此喻彼,借古讽今,以此喻彼,以物喻人,传达出深刻的哲理。
寓言的比喻不是修辞方法意义上的比喻,而是文本整体所体现出来的比喻意义,它借助于象征、拟人等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如《猫和厨子》《树叶和树根》《克雷洛夫寓言》)
三、犀利幽默的讽刺性
用犀利的语言,机智的幽默实现讽刺和训诫。
1、通过反面形象的塑造表达教训者态度上的否定。
2、对人物和事件的某一特点进行极度夸张的方法,以制造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场面,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如《掩耳盗铃》;《天鹅、梭子鱼和虾
》
(克雷洛夫)
四、精炼简洁的概括性
寓言的概括性的表现:
单一的故事
1、题旨的概括性,表现概括的主题,概括的形象。如《狮子和狐狸》(一句话陈述一件事,两个概括的形象——狮子和狐狸,一个高度概括的主题:美好的东西在质不在量。)
2、语言形式的概括性——一针见血,一矢中的。如《恰佩克的小寓言:《狼和山羊》“让我们在节约的基础上签定一项协议:我不吃你的草,而你要自愿地把你的肉供给我。”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活画了狼的形象,也揭示了狼的本质,且读之耐人寻味。
五、精彩生动的故事性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往往以比喻性的精彩生动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其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手法上常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以此加强读者的感悟和记忆。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远古时代就在各民族之间流传。
第三篇:寓言的特点
寓言的特点
1.鲜明的教育性
2.强烈的讽刺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
4.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
5.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
6.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意思:有所隐含的语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有“寄托”的意思。将深刻的道理揭示
「寓言」一词,最早见於《庄子?寓言》篇:「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与〈天下篇〉「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前者指出寓言假借外物以立论的技巧,后者则视寓言为传达意念的工具。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蕴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一般比较短小。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已具雏形。先后经历了先秦的说理寓言、两汉的劝戒寓言,魏晋南北朝的嘲讽寓言、唐宋的讽刺寓言和明清的诙谐寓言等五个阶段。
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等
第四篇:2演讲概念特点
一、演讲的概念
一般做演讲主体的是名人或者有特殊经历的人,以面对公众传播演讲语言达到某种目的。但现在很多高校或社会团体都会举办一些演讲比赛,为了演讲而“演讲”的比赛,是演讲文化的技术化普及扩展化的体现。
二、演讲的类型
中国著名青年演讲家柏君先生认为:演讲一般可以区分为以下两种演讲。
一、陈述型演讲
是为了面向大众陈述一个事件、过程、计划或其他。一般指汇报演讲等
二、说服型演讲
是为了某一种或多种目的通过演讲渲染一种气氛,通过逻辑性的演讲达到演讲要说服的行为等目的。
三、演讲的目的总体来看演讲的目的可以分为以下七类:
一、说服听众采取某些行为;
二、传达希望听众了解的信息;
三、针对特定听众的要求提供信息;
四、为有争议或挑战性的观点提供讨论平台;
五、了解人们对某种情境或观点的反应;
六、争取听众的参与及合作;
七、使听众参与问题解决方案的制定。
四、演讲的性质
一、社会性 演讲活动发生在社会成员之间,它是一个社会成员对其他社会成员进行宣传鼓动活动的口语表达形式。因此,演讲不只是个体行为,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二、现实性 所谓现实性,是指符合客观事物的只是情况的性质。
三、艺术性 演讲是优于一切现实的口语表现形式,它要求演讲者去除一般讲话中的杂乱、松散、平板的因素,以一种集中、凝练、富有创造色彩的面貌出现,这就是演讲的艺术性。
四、综合性 演讲只是发生在一定时间内的活动,而为这一活动,演讲者要有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同时,还需要大量的组织工作与之配合。这就是演讲的综合性。
五、逻辑性 演讲者思维要缜密,语言应有条理,层次分明,结构清楚,这就是演讲的逻辑性。
六、针对性 演讲主题应是众所周知的问题,要注意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等,这就是演讲的针对性。
七、感染性 演讲者要有鲜明的观点、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以及深刻的思想等,要善于用流畅生动、深刻风趣的语言和恰当的修辞打动听众,这就是演讲的感染性。
八、鼓动性 鼓动性是演讲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没有鼓动性,就不成为演讲,政治演讲也好,学术演讲也好,都必须具备强烈的鼓动性。
五、演讲技巧
演讲技巧中的4P是指:Plan(计划)、Prepare(准备)、Practice(练习)和Present(演讲)。
计划(Plan)熟悉你的观众,包括知识、经验、需求和目的。根据你希望你听众采取何种行动来制定确你演讲的目的。
想象你成功的样子
想象你的观众如何反应给自己打气准备开场白 以一个与观众需求相关的问题为开场白真诚感谢一个相关的事情 事实和证据 统计数据类比示范声明或引用事件
展示
不同话题之间的自然过渡
准备一个令人难忘的结尾
3E准备 通过下面3E的准备,可以为自己建立自信心,是演讲成功的关键:
为什么你获得(Earn)发表演讲的权利或机会
为什么你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Excite)
为什么你迫不及待地(Eager)就想与你的听众分享你的知识
1.何谓善用空间的演讲
所谓空间就是指进行演说的场所范围、演讲者所在之处以及与听众间的距离等等。演说者所在之处以位居听众注意力容易汇集的地方最为理想。例如开会的时候、主席多半位居会议桌的上方、因为该处正是最容易汇集出席者注意力的地方。
反之,如果主席位居会议桌之正中央,则会议的进行情况会变如何呢?恐怕会使出席者注意力散漫了,且有会议冗长不休的感觉?因此,让自己位居听众注意力容易汇集之处,不但能够提升听众对于演讲的关注,甚至具有增强演说者信赖度权威感的效果。
2.演讲时的姿势如何
演说时的姿势(posture)也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缩缩的印象。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颇巨,不过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讲的姿势,即所谓“轻松的姿势”。要让身体放松,反过来说就是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的紧张不但会表现出笨拙僵硬的姿势,而且对于舌头的动作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决窍之一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另一个决窍是想办法扩散并减轻施加在身体上的紧张情绪。例如将一只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触桌边、或者手握麦克风等等。
3.演讲时的视线
在大众面前说话,亦即表示必须忍受众目睽睽的注视。当然,并非每位听众都会对你报以善意的眼光。尽管如此,你还是不可以漠视听众的眼光,避开听众的视线来说话。尤其当你走到麦克风旁边站立在大众面前的那一瞬间,来自听众的视线有时甚至会让你觉得刺痛。
克服这股视线压力的秘决,就是一面进行演讲;一面从听众当中找寻对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温柔眼光的人。并且无视于那些冷淡的眼光。此外,把自己的视线投向强烈“点头”以示首肯的人,对巩固信心来进行演说也具有效果。
4.演讲时的脸部表情
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无论好坏都会带给听众极其深刻的印象。紧张、疲劳、喜悦、焦虑、等情绪无不清楚地表露在脸上,这是很难藉由本人的意志来加以控制的。演讲的内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总觉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缩缩,演讲就很容易变得欠缺说服力。
控制脸部的方法,首先“不可垂头”。人一旦“垂头”就会予人“丧气”之感,而且若视线不能与听众接触,就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另一个方法是“缓慢说话”。说话速度一旦缓慢,情绪即可稳定,脸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再者,全身上下也能够为之泰然自若起来。
6.声音和腔调
声音和腔调乃是与生俱来的,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有所改善。不过音质与措词对于整个演说影响颇巨,这倒是事实。根据某项研究报告指出声音低沉的男性比声音高亢的男性,其信赖度较高。因为声音低沉会让人有种威严沉着的感觉。尽管如此,各位还是不可能马上就改变自己的声音。总之,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声音清楚地传达给听众。即使是音质不好的人,如果能够禀持自己的主张与信念的话,依旧可以吸引听众的热切关注。说话的速度也是演讲的要素。为了营造沉着的气氛,说话稍微慢点是很重要。标准大致为5分钟三张左右的A4原稿,不过,此地要注意的是,倘若从头至尾一直以相同的速度来进行,听众会睡觉的。
第五篇:信息的概念和特点
信息的概念和特点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变化规律以及这种方式和规律的表征与表述。一般地讲,信息具有6个特点:
1、客观真实性。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变化的客观反映,客观、真实是信息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信息生命所在。
2、传递性。传递是信息的基本要素和明显特征。信息只有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媒介),经过传递才能为人们所感知和接受。没有传递就没有信息,更谈不上信息的效用。
3、时效性。信息的最大特点是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千变万化、稍纵即逝。信息的功能、作用、效益都是随着时间的延续而改变的,这种性能即信息的时效性。时效性是时间与效能的统一性,它既表明信息的时间价值,也表明信息的经济价值。一个信息如果超过了其价值的实用期就会贬值,甚至毫无用处。
4、有用性(或称目的性)。信息是为人类服务的,它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人类利用它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5、可处理性。这一特征包括多方面内容,如信息的可拓展、可引伸、可浓缩等。这一特征使信息得以增值或便于
传递、利用。
6、可共享性。信息与一般物质资源不同,它不属于特定的占有对象,可以为众多的人们共同享用。实物转赠之后,就不再属于原主,而信息通过双方交流,两者都有得无失。这一特性通常以信息的多方位传递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