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人的智谋
领导人的智谋
-----以诸葛亮为例
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谋划术)
古语云: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诸葛亮是一位处事处事精明、虑事长远的领导人,由于他对许多问题考虑深远,准备较早,所以临事不慌,应付自如。所以要想成就大业,制定正确的策略是关键的一步。在社会舞台上生存,必须要有犀利的眼光,对形势有透彻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策略。否则,就像瞎子骑馿,乱碰乱撞,没有不栽跟头的。而诸葛亮曾言到在进行策略规划之前,必须要考虑三件事、环境、条件、目标,所以我们不要盲目的行动。
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智斗术)
诸葛亮与司马懿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张开智斗,彼此的策略各有巧妙之处,胜败之间只差一筹而已。人们对自己对手的认定,是以自己的意向、能力、地位和学识为依据的,一般总是在同一水平上认定主要对手。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有主要的对手与非主要的对手之分,有真正的对手与虚假的对手之分,有长远的对手与暂时的对手之分。高明的人对此应该胸中有数,以此作为制定战略部署的根本依据。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必然高估自己作战方案的保险系数,因此才敢空城弄险,但是他对曹真、王双等魏将就必不敢如此。
三、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攻心术)
“攻心为上”的谋略,是诸葛亮克敌制胜的武器,也完全可以成为一
个人在社会上参与竞争的法宝。要想在人心叵测的现代社会中占据优势,必努力赢得人心。你要知道你的对手在想什么,你怎样才能让人们为你服务。故说“得人心者得天”。而人心包括民心、军心、将相之心,这“三心”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三心”缺一不可,得“三心”者必兴,诸葛亮正是因此而成功。
四、铁齿铜牙,滴水不漏(外交术)
三国演义最战略性和戏剧性的伐交是赤壁大战前夕,诸葛亮出使江东,舌战群儒、巧说孙权、气激周瑜,达成孙、刘联盟,同起兵马,合力抗曹。可以这样认为,刘备之所以能保存实力,孙、刘两家军事斗争的胜利,也是外交上的辉煌成功。诸葛亮的“伐交”是其“伐谋”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服务于诸葛亮提出的战略设想:“说南北两军互相吞并,若南军胜,共诛曹军以取荆州之地;若北军胜,则乘势以取江南。”所以,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外交做的很好,才有可能完全取胜。
五、真真假假,虚实难辨(用诈术)
故意制造、散布或是向敌人传递假情报,以诱敌人上当,就是一种诈骗形式。这属于情报诈骗。另一种诈骗形式是通过示形、佯动迷惑敌人,属于战术诈骗。在诸葛亮与敌人奇迹纷呈的战争画卷中,比比皆是战术用诈的精彩之笔,充分反映了谋以诈立、兵不厌诈的规律。因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人不可无;诈骗行为不可有,识诈之术必须通。我们在遵守法律和道德标准的同时,必须正视社交活动中的种种诈骗之术;在讲究信誉、寻求合作的同时,必须别具慧眼,善于识别骗子们的卑鄙伎俩,摸清对方的真是意图,谨防上当吃亏。联系社会竞争中的经验和教训。
六、不论亲疏,赏罚分明(御人术)
三国时期的执政者,御人之术,各有巧妙。有的以正直征服民心;有的耍手腕笼络人心;有的弄诡计效命。诸葛亮的所言所行,既实亦虚,皆能团结人、感动人,使得英才为其所用,誓死效忠。观其权谋干略,实令人拍案叫绝。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徇私枉法,不论亲疏,赏罚分明,这样才可以使我们的效益达到最大。
第二篇:《中国智谋故事》读后感
《中国智谋故事》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智谋故事》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类的智慧有多种表现形式,它们使我们不能不由衷地赞叹人类自身的高贵卓越。中国人传统的智谋,产生于以血缘关系为强大纽带的农业社会,代代相传,不断充实,浸盈在整个民族的血液中。我们的传统文化,牢牢地烙印着智谋的印记;我们的行为准则,无时无刻不受它的规范;我们的整个社会生活,全部笼罩在智谋的氛围之中。
《中国智谋故事》里有一个小故事让我非常难忘,这个故事的名字是《楚国樵夫诱敌记》,讲述的`是在公元前700年,楚国大军前来攻伐绞国,但是,绞国城墙魁梧、坚固,城头上守卫森严,一时无法攻入。于是楚武王召集文官武将商议攻城谋略。有个屈瑕的官员对楚王说:“绞国国王一向草率从事,缺少谋略,又不听他人劝告。我看,这场战斗,只能智取。”屈瑕把他的计谋说给楚王听,楚王大喜,立即让将士去办。第二天,一些士兵脱掉军装上山砍柴。守卫看见了,连忙向国王汇报绞国国王发令道:“赶快派人前去捉拿楚国樵夫。”士兵们来到山下,捉拿了30个楚人。第三天,楚王派出更多樵夫上山砍柴。绞国国王知道后,派了更多士兵前去捉拿。一位谋士前来劝阻大王,可大王就是不听。楚国在这时发动了攻击,绞国在重重包围之中难以突围,在一片呐喊格杀声中,绞国士兵一个个倒于血泊之中。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智谋是能改变你未来的救世主,也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本领。
第三篇:有关智谋的成语典故
有关智谋的成语典故
1曹冲称象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真叫人为难了。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2此地无银三百两
古时候,有个叫张三的人,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积攒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他总是怕别人偷去,就找了一只箱子,把三百两银子钉在箱中,然后埋在屋后地下。可是他还是不放心,怕别人到这儿来挖,于是就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在纸张上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字,贴在墙角边,这才放心地走了。谁知道他的举动,都被隔壁的王二看到了。半夜,王二把三百两银子全偷走了。为了不让张三知道,他在一张纸上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贴在墙上。张三第二天早上起来,到屋后去看银子,银子不见了,一见纸条,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是王二偷的呀!哎!我怎么没想到呢?
1词语
退避三舍 洛阳纸贵 草木皆兵 按图索骥 后来居上 邯郸学步 守株待兔 如火如荼 望梅止渴 探骊得珠 望洋兴叹 掩耳盗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请君入瓮 高山流水 胸有成竹 唇亡齿寒 闻鸡起舞 指鹿为马 不寒而栗 不学无术 鸡鸣狗盗 势如破竹 枕戈待旦 抱薪救火 梁上君子 脱颖而出 嗟来之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精卫填海 靡靡三音 入木三分 八仙过海 人琴俱亡 三令五申 下逐客令 门可罗雀 寸草春辉 天衣无缝 不名一钱 未雨绸缪 出尔反尔 乐极生悲 乐不思蜀 礼贤下士 对牛弹琴 曲高和寡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囫囵吞枣 投笔从戎 敝帚自珍 余音绕梁 杯弓蛇影 画龙点晴 夜郎自大 盲人摸象 庖丁解牛 吐哺握气 夸父逐日 抛砖引玉 围魏救赵 过门不入 曲突徙薪 投鞭断流 为虎作伥 一衣带水 推敲 车载斗量 分道扬镳 开卷有益 天经地义 井底之蛙 马革裹尸
第四篇:第五单元 智谋.教案
第五单元
智谋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已经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词,并能够用摘录笔记或批注笔记等形式完成对课文的初步阅读。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能过概括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简述课文内容。4.品味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5.通过学习贺龙用草帽计让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6.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 单元预习要求:
1.读准、读通、读流畅课文。
2.认读一、二类字,会写一类字。在课文中标画出相关的生字词语。3.理解课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4.标写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段意及段的关系。5.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6.结合课后思考题,初步感知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与表达》所带篇目读三遍,读通,读明白。概括主要内容,说收获。
(收获:好词、佳句,重点说受到的启发或明白的事理。)8.预习后提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或记下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待质疑。
《草帽计》导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贺龙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2、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全过程。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积累本课的成语。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贺龙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2、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全过程。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教学准备: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小黑板 教学方法:讨论法
合作学习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贺龙照片)贺龙是我国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在战斗中,屡建奇功,是我国的十大元帅之一。(播放媒体)1934年的炎夏,贺龙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蒋介石的军队在后面紧追。当时白军拥有飞机、大炮等重型武器,而我方与敌方力量悬殊,处于敌强我弱的劣势。红军部队上有敌机的轰炸、扫射,后有敌军的紧紧追击,形式危急,迫在眉睫。如何摆脱敌人的追击?保存自己?贺龙想出了“草帽计”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
1.出示小黑板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面面相觑
呼啸
镇定自若
得意忘形
人困马乏
2.检查课文预习情况。挑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等待解决。三.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四.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生字词。(2)、自学四字词语、成语;
(3)、熟读课文,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怎样理清课文脉络? 2.学生自学。3.交流反馈。4.教师点拨。
五、小结,初谈感受与质疑:
1、再一次快速自由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贺龙同志带领一支队伍。在敌 我 的危急时刻,使用(“
”)使白军()的事。表现了贺龙同志的()。
2、文章课题是“草帽计”,就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你认为这个计谋怎么样?(用文中一个成语来评价)神机妙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贺龙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2、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全过程。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三.先学后教
(一):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出示自学提示:
(1).读1、2自然段,贺龙将军是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请在文中用“——”画出。
(2).天气那么炎热,戴着草帽仍汗流浃背,为什么贺龙同志命令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扔在路边?
(3).为什么要在平坦的山坳命令战士扔草帽?(4).战士们为什么感到莫名其妙,还听从指挥? 2.学生自学。3.交流反馈。
4.教师点拨。(这是一篇记事文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我们刚刚所学是“草帽计”中的前两个过程:红军战士在行军途中为了抵挡炎炎烈日而戴上了草帽,而听从贺龙将军的指挥又扔下了草帽,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戴草帽”和“扔草帽”)(板书:“戴草帽”“扔草帽”)五.先学后教
(二):(学习3、4段)1.出示自学提示:
(1)快速阅读3、4自然段,用3个字概括各段内容。
(2)看到红军的草帽后,白军为什么会立刻一窝蜂地去抢?白军官为何不阻拦?(在文中用“~~”划出答案)
(3)为什么敌机会轰炸自己的军队?(在文中用“~~”划出答案)(4)贺龙凭什么料定白军会抢草帽,炸草帽?(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回答)
(5)画出这两段中的四字词语,认真读一读这些词语中哪些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交流反馈。4.教师点拨。
先学后教
(三)(学习最后一段,小结全文): 1.出示自学提示。
(1)战士们是怎么称赞贺龙的?
(2)现在你觉得贺龙是个怎样的人?请你模仿当时战士们的语气、动作,说几句称赞贺龙同志的话。(3)学了课文,你能说说“神机妙算”的意思吗?
(4)联系上下文,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他的“神机妙算”。2.学生自学。3.交流反馈。
4.教师点拨。从《草帽计》中可以看出贺龙是个神机妙算
镇定自若的人。
5.小结:我们就从这几方面体会到贺龙同志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当他遇到危险时,是那样的镇定自若,通过观察思考就计上心来。6..本文在写法上有三大特点:故事性情;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运用大量的四字词语。七.拓展延伸。带读丛书《医圣张仲景》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再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几件事?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讲一些关于张仲景的故事。八.当堂检测。1.听写本课生字词。
2.补充词语完整,认真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按照这个规律,再写几个这样的词语。丢()弃()
人()马()
狂()滥()
神()妙()
九.布置作业:
1.阅读有关红军的故事。2.阅读《三十六计》。3.缩写《草帽计》。
板书设计:
草帽计
贺龙
神机妙算
知天时
晓地利
知己知彼
课后反思:
《包公审驴》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悔”、“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
4.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理解与认识,并培养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人物的智慧,让学生认识到小偷使用掉包计掩人耳目是在害人害己。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包公的资料。2.准备小黑板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问同学们一个小小问题吗? 几百年来,在我们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曾塑造过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他的脸像黑木炭,在他的额头上印有月亮牙,他一身正气,秉公断案他就是包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包公审驴的故事。二.检查预习
1.课前让同学们查阅料,了解包公,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出示小黑板认读。注意如下字的读音:畜 审 挨 某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悔”、“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四.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文意。(2).小组合作处理生字词。
(3).小组合作,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4).学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5).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加三个小标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交流反馈。
4.教师点拨。
(1、课文主要讲了王五的好毛驴在市镇被人偷换成一头瘦驴后,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包公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
2、课文加小标题为(驴被偷换,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五.布置作业 1.默写本课生字词 2.谈谈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王五的好毛驴在市镇被人偷换成一头瘦驴后,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包公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二.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
2.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理解与认识,并培养表达能力。
三.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提示:
(1)课文哪些部分写为什么审驴?
(2).哪些部分写怎样审驴?(3).文章最后谁得到驴 ?
2、学生自学。
3、交流反馈。
4、教师点拨。先学后教
(二)审驴 1.出示自学提示。(1)包公为什么审驴?
(2)王五的好驴被被换成了难看的驴,你能找出描写两头驴的词句吗?
(3)对比读,感受两头驴相差太大,理解王五当时的心情。
(4)同学们想一想王五这么好的一头驴他的心情会怎样?可是被换成那么难看的一头驴,他的心情又会怎样呢?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交流反馈。4.教师点拨。
先学后教
(三)怎样审驴?
1.出示自学提示
(1)指名学生读3~9自然段。想一想,在这种情况下王五怎么办?(2)王五将那头难看的驴告上了法庭,包公是怎样审理的呢?(3)做批注。提出要求:勾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自己感受较深的词句,写下自己的认识,记下自己的疑问。
(3)文中包公的表现怎样?
(4)审驴部分有趣吗?咱们把它排成小课本剧怎么样?
2.学生自学。3.交流反馈。4.教师点拨。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说明包公经过思考,快速地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很聪明。“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说明包公经过思考,快速地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很聪明。“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说明包公了解驴的本性,他这样做为驴自己找家门垫定基础)
5.学生排练、表演,随机总结。
先学后教
(三)得驴
1、出示自学提示
(1)、引导学生粗读这一部分,并小结能成功找到驴的原因。
(2)、瘦驴在包公的审讯下飞奔出了公堂。它跑到哪里去了?偷换毛驴的贼被捉住了吗?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自学。
3、交流反馈。
4、教师点拨。
五.总结全文
(1)想一想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偷偷调换,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是害人害己。王五也使用了计谋,他的计要谋是正当的。)
(2)表演课本剧。
(3)写作特点:
课文案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换驴----审驴----得驴”来组织材料,情节生动,脉络清楚。
文章抓住人物的语气,动作,表情来表现包公的足智多谋。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包公的优秀品质。
六、当堂检测。1.给下面的字注音。
驴()
炭()
懊()蠢()狡猾()
畜生()3.补充词语完整。
悉心()
惊慌()踪影()
冒名()
七、拓展延伸
带丛书《坚韧不拔的成功者》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你是怎样看待失败的?读完这篇文章,和同学尽情交流你的收获,3.写一些你读后的感悟。
八、作业布置
其实,古代人们利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小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草船借箭》、《司马光砸缸》等,读一读这些故事,体会他们的聪明才智!下节课我们开个“智谋故事会”,课后请同学准备材料。
板书设计:
包公审驴
为什么审
怎样审
结果怎样
(起因)
(经过)
(结果)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五
教学目标 :
1、交流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来自智谋故事的典故与成语,并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阅读《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以“把聪明用在正地方”为话题,进行交流。围绕给定的事件展开辩论,并写下自己的认识。缩写《草帽计》。自读课文时,学会做批注。
2、弄清要求,模仿事例,读读说说,巩固双基。
3、联系实际,积极思考,大胆表达,深化认识。
4、借助提示,掌握方法,积极动笔,认真自检。教学重点难点
5、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深化对智谋的认识,懂得把聪明用在正地方。
教学重难点:
1、交流智谋故事,感受智慧的魅力,懂得把聪明用在正地方。
2、能根据提示,练习缩写《草帽计》。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摘录笔记
1、认读、欣赏教材中所摘录的内容。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各自的摘录笔记在组内交流。
3、小组派代表在班级展示、交流。
4、教师节选其中特别优秀的内容组织全班齐读,加以识记。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1、自由认读本题中的四组形近字或同音字。
2、以第一组为例,引导学生从汉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辨析。
3、独立动笔用汉字组词。
4、指名认读,集体评议。
5、拓展交流:本单元中还有哪些字也容易弄错?全班讨论。
三、交流来自智谋故事的典故与成语
1、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认读本题中的四个典故,请学生讲讲相关的历史事件,从中感受人物的智慧与谋略。
3、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其他来自智谋故事的典故和成语。
4、推选代表进行班级展示,比一比,谁找得多,知道得多。
四、读一读
1、男生朗读《包公审驴》第2自然段。
2、找到刘五心里想的话,去掉这些话,由女生再读这一自然段。
3、对比讨论:去掉刘五心里想的话后,表达交界有何不同?
4、引导认识:在叙事时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记叙就更生动了。
5、拓展交流其他故事作品中对从物的心理描写,体会表达的效果。
五、金钥匙
1、自由认读提示。
2、交流批注提示所包括的内容。
六、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分享了许多好词佳句,还了解了心理描写的作用,并学习了怎么做批注笔记,希望大家能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与作文水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卷有益
1、用上节课所学的做批注笔记的方法,自读短文。
2、围绕批注笔记中的五点内容,反馈交流。
二、畅所欲言
1、教师过渡导言:诸葛亮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聪明要用在正地方,那么什么样的地方才是正地方呢?让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来讨论讨论。
2、自由审题,开启思维。
3、畅所欲言,自主交流,从中明理启智。
三、初显身手
1、教师过渡导言:有一个叫魏明的学生,遇事也很会动脑筋,想办法应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这次的聪明是否用对了?
2、学生自由阅读文中所述的事件。
3、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事件展开评议,发表各自的评论。
4、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5、说说:如果你是魏明,为了把教室打扫干净,你会把聪明用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阅读短文以及讨论交流,对“把聪明用在正地方”这个话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家都拥有一颗聪明的脑袋,老师希望你们能将自己的聪明用在正当的地方,让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为他人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针对魏明的事件写下自己的认识。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笔下生花
1、老师开门见山,指出本次习作的内容。
2、板书:缩写《草帽计》。
3、理解什么叫“缩写”。
(缩写就是将一篇较长的文章,通过删除或改动,保留其主要内容,使文章的篇幅变短,语言更简练)
4、学生自由认读教材中的习作提示。
5、指名反馈:可以怎么缩写《草帽计》?
6、根据以上提示,围绕《草帽计》引导学生先口头交流。(重点说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7、学生动笔缩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8、选取有代表性的习作,全班展示、评议。
9、结合评议,动笔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根据提示,完成自检
三、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习作提示的帮助下,学会了缩写《草帽计》。其实缩写就是帮一篇文章减肥,减掉多余的、不太重要的内容,留下“精骨肉”。
四、布置作业
1、认真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2、抄正习作,同学间互相阅读。课后反思
第五篇:动物智谋故事系列
动物智谋故事九篇
一、野鸭的骗术
野鸭发现身后跟来一条赤狐,它好像并不害怕,而是转过身,拍着翅膀,晃晃悠悠向赤狐冲去。赤狐吓了一跳,一时弄不清是怎么回事,瞪大眼睛,缓缓地朝后退着。野鸭见赤狐退了几步,心里暗暗高兴,来了个“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赤狐一见,勃然大怒,背一弓,头一低,用力一纵,扑到了野鸭身上。它们两个在地上翻腾着,扬起了阵阵尘土。不一会儿,就分出了胜负,野鸭不是赤狐的对手。于是,“灵机一动”,野鸭顺势躺倒在地,两只翅膀紧贴身体,腿笔直地伸在后面,像死了一样。
赤狐望见野鸭不动了,它用鼻子在野鸭身上拱了拱,确信野鸭真的没气了,便用前爪在地上刨起来。不一会儿,就挖了一个坑,然后,用鼻尖将野鸭的“尸体”扔进坑中,盖上泥土,扬长而去。
装死的野鸭好像感觉到赤狐走了,身体就慢慢地拱动着,一会儿便把头探出泥土,双眼警惕地窥视着周围,它没有见到赤狐的影子,确信那家伙走远了,便迅速地冲出土层,振振翅膀,抖抖身上的泥土,展开翅膀飞走了。
二、红狐逃生
对红狐到山谷里去觅食,公狐用嘴咬住一只野兔。兔子猛地一蹬,公狐摔倒了,被猎人埋的铁夹子夹住了前爪,它惨叫一声就昏了愿过去。母狐没有来得及弄清情况,发现猎人来了,它一闪身藏进山石旁的草丛里,观察猎人的举动。猎人把公狐装进一只麻袋,兴冲冲走上了归途。母狐开始对猎人跟踪,它知道公狐还没有死,它要想法把丈夫救出来。
猎人回家,就把公狐放进一只铁桶里,又在桶口盖上一只铁丝筛子,就到隔壁去了。公狐在铁桶里左冲右突,一切尝试全归失败,它只好趴伏着舔受伤的前爪。
母狐爬上囚禁公狐屋子的气窗,见屋里没人,便从虚掩的气窗口跳到铁桶的筛子上。母狐隔着筛子和公狐对嗅一下,就行动起来。母狐在筛子边沿跳蹬,筛子一次次翘起来,可缝隙太窄,公狐跳不出来。正在这时,门开了,猎人进来了,母狐闪避到铁桶后面。母狐突然想出一个念头,它从地上往上一跳,撞一下筛子,然后装出前爪受伤的样子冲出门去。猎人以为桶内的公狐逃了,懊恼地要命,他掀起筛子时公狐“嗖”一声跳出桶夺门而去,猎人目瞪口呆,一时弄不清怎么回事。两只红狐终于死里逃生了。
三、金皮狐打架
中午,银猿谷的草地上显得特别静,连蚂蚱也躲到草叶下面睡午觉了。忽然,谷坡树林子里窜出两只金皮狐,一前一后在追逐。到了草地上,它们俩摇尾蹬足,跌扑滚翻,斗得天昏地暗,难解难分。
苍鹰在空中盘旋,它们在看狐打架。乌鸦从巢里跳到树梢头,哇哇地叫,好像在劝架。两只谨小慎微的草兔也爬过来探头探脑,见金皮狐打架打得很认真,一点儿没有发觉周围有什么动静,也壮着胆子,蹲在旁边看热闹。
突然,两只斗得火热的金皮狐的脚上像装了弹簧,腾地凌空弹起,一落地,同时扑向两只草兔。草兔还没有来得及作出反应,后颈皮早已被咬开了口子。原来,这是一对金皮狐夫妻,它们刚才绝不是“夫妻相打”,而是一种奸诈的谋生手段。它们用打架的方式吸引“观众”,然后选择适宜的“观众”当食物。
四、狐狸骗人
大雪纷飞的冬天,有一只老狐狸两天都没有吃到东西,肚子饿得咕咕叫。它钻出窝,想出去找点吃的。
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狐狸转了一圈,啥也没有找到。它站在路边东张西望,忽然,顺风飘来一股腥味,只见远处来了一辆运鱼的马车。
狐狸两眼一眨,“扑通”一声,栽倒在路上。
马车来到狐狸身边停住了,从车上跳下来个老头,他自言自语地说:“天真冷,连狐狸都冻死了。正好,带回去扒皮、吃肉。”说着拎起狐狸朝车上一甩,继续赶路。
可狐狸并没有真死,它慢慢地睁开眼,一个翻身爬起来,抓起鱼一条一条地朝车下扔去。不一会儿,有一篓鱼被它扔光了。然后狐狸悄悄地跳下车,猛吃一通后,把路上的鱼一人劲地朝窝里搬。
赶车的老头回到家,才发现上了狐狸的当。
五、石蛙克蛇
晌午时分,草丛里爬出一种毒性极强的响尾蛇,它剧烈地摇动尾巴,发出像流水般“叮咚叮咚”的声音。卧在附近的大石蛙以为真的是水声,便缓缓朝这边爬来。其实,响尾蛇两只眼睛下面的热感受器中,灵敏地感受到十几米外的石蛙身上发出的红外线,就拼命摇响尾巴,当它发现上当的石蛙朝自己爬来时,就隐伏在草丛中,静等猎物的到来。
这时,急于饮水的石蛙已爬到近前,突听水声消失了,很意外,猛抬头瞥见一条毒蛇正在不声不响地扑过来,它大吃一惊,知道上当了,想逃已经来不及了。石蛙打定主意,跟响尾蛇拼个你死我活。说时迟,那时快,响尾蛇朝石蛙猛地一扑,石蛙用足力气,狠劲一跳,响尾蛇扑了个空,而石蛙却又稳又准地跳到响尾蛇的背上,同时用两只前腿迅速一抱,狠狠地箍紧了蛇颈后面三寸的地方,接着鼓起肚皮,用力把响尾蛇卡住。
响尾蛇没料到自己会失算,不但扑个空,反被石蛙箍住了要害部位,身体越来越乏力,不禁惊恐万状,只得拼命在地上翻滚、甩头,想把石蛙甩掉。石蛙丝毫不松劲,越箍越紧。渐渐地,响尾蛇感到呼吸困难,肚子憋得越胀越大,浑身上下的骨头像散了架似的。终于蛇头垂了下来,泛泛地给憋死了。
而石蛙呢,直到响尾蛇死了很久,才慢慢地松开前腿,一屁股坐在地上。休息了一会儿,石蛙才慢慢离开响尾蛇,回巢去了。
六、郊狼受骗
在加拿大南部草原上生活着棕黄色皮毛的郊狼。它们个子矮小,多疑而敏捷,不像狼犬那样凶猛,一旦受到惊吓,便以逃跑为上策。它们不爱吃死的动物,而是喜欢把猎物亲自咬伤,然后从容不迫地撕咬失去抵抗能力的对手,边撕边吃,大嚼一番,直至对手死去。
这天,一头郊狼在草原上遇上了一位怪异的对手——负鼠。它是头回碰到那样的动物。看对方的长相同它曾经捕食过的老鼠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却比一般老鼠大得多,身子竟像一只成年野兔一般粗壮。郊狼弄不清对方的来路,便站在一侧冷眼观察负鼠的行动。它见对方似乎毫无惧色,反倒是张大了嘴巴,目露凶光,发出“咝咝”的叫声,仿佛在说:“你敢过来,我就对你不客气!”
郊狼迟疑地左右徘徊,忽心生一计,在负鼠眼前突然一跃而起,向前一扑,扑至半空又紧收腿向后一个空翻,做了个试探性的假动作。
果然,那负鼠在郊狼跃起时神色大变,吓得掉头鼠窜,刚才的凶悍之气荡然无存。郊狼拔腿就追,直扑负鼠。
负鼠奔跑速度与郊狼不相上下,可体力就远不及郊狼了,因此负鼠又怕又急,眼看就要被郊狼追上,于是便使出了“绝招”,从肛门旁边的液腺中排出一种其臭无比的黄色液体。这种“绝招”曾熏倒无数“追兵”,但郊狼却不吃这一套,似乎不吃掉这个肮脏的怕死鬼便不罢休。负鼠心跳加速,正当郊狼探爪要将它按住的一刹那,负鼠眼中乌珠一转,一个踉跄,猝然倒地。
郊狼急收住腿,上前观看。见负鼠口吐白沫,舌头伸出老长,眼睛紧闭,呼吸停止了。郊狼冲它踢了踢,触触它身上的毛,负鼠四肢已经僵直了。郊狼心中懊恼,自己不吃死物,不想苦追一大阵,愣把这个胆小鬼吓死了。最后它使爪尖拨开负鼠的眼皮,扎它眼珠,负鼠还是纹丝不动,它只好悻悻地走了。哪知道,十几分钟后,死去的负鼠竟忽地睁开眼睛,窥视一下动静,然后一骨碌翻身逃走了。郊狼上当受骗了。原来,装死是负鼠最后的绝招,它自己体内生成一种麻痹物质随神经兴奋进入大脑,使机能失去知觉。少则几分钟,多则数小时后,麻痹物质会逐渐散开,恢复知觉。这下,幸亏碰到不吃死物的郊狼,使它死里逃生了。
七、老鼠吃猫
非洲丛林里,鼹鼠在洞穴中睡了一天,肚子早饿了。天一黑,四只鼹鼠探头探脑地出来了。它们在林子里转了一圈,什么吃的也没有找到。一只稍大的鼹鼠“叽叽”叫了几声,另外三只跟着它朝林子外跑去。
林子边有户人家,鼹鼠悄悄地钻过竹笆墙,进了院子。它们眨巴着小眼睛,四处张望,想看看哪里有可吃的东西。突然,一只大黒猫呼地蹦到它们的面前,吓得鼹鼠扭头就跑。大黑猫哪里肯放过它们,撒开腿就追。
鼹鼠没命地往林子里逃,大黑猫紧追不放。体型粗短的鼹鼠,跑得速度哪能比上大黑猫,大黑猫连蹦带窜就赶上后面的一只鼹鼠。就在大黑猫伸爪要抓的一瞬间,跑在前面的大鼹鼠猛然“叽”的大叫一声。这时,四只鼹鼠同时“噗”的放出响屁。顿时,一股难闻的气体直冲进大黑猫的鼻孔,它立刻觉得眼发花、头发胀,天旋地转,没等大黑猫刹住脚步,“扑通”一下,失去知觉,昏倒在地。鼹早有所料,立即掉头,一轰而上扑向大黑猫,你一口,它一口地撕咬起来。不多久,大黑猫的血和肉就被它们吃得精光。
倒霉的大黑猫哪里知道,鼹鼠放的屁含有磷的气味,不但难闻,而且还有很强的麻醉力,猫吸入后立即就能昏倒过去。
八、飞虎除暴
飞虎既不像猫,又不像鼠,个儿不大,腰杆细长,穿一身淡黄色的绒装,行动迅速如飞,专食豺狼虎豹的脑汁,却从不欺侮弱小动物。
这天黄昏,一只饿虎离开洞穴,直奔深山老林而去。它突然发现一只山羊,便张开血盆大口向山羊扑过去。山羊就要逃走,老虎“嗖”的一声跃到山羊面前,挡住山羊的去路。就在这时,灌木丛中的飞虎纵身一跳,对准老虎尾巴就咬。老虎一惊,转身张嘴咬飞虎,飞虎敏捷一跳,蹿上老虎背,四爪死死地抠住它的身子。老虎发疯似的的又蹦又跳,又吼又叫,想把背上的飞虎甩掉。飞虎却骑在虎背上,稳如泰山。它伸出一只锋利的前爪,对准老虎的脑壳猛抓猛捣,直捣得低头翘尾,疼得哇哇乱叫。老虎驮着飞虎,拼命乱跑!飞虎稳住身子,继续猛抓猛捣。很快,老虎的脑壳被敲碎了,它把利爪伸进老虎的脑髓,只见白里透红的脑汁一古脑儿向外冒。老虎瞪着白眼,浑身颤抖,渐渐失去知觉,摔倒在地,再也不动了。飞虎吃掉老虎的全部脑汁,不声不响地跑了。
九、公羊斗蛇
在我国云南大山里,一群骡马和黄牛仓惶地逃命。它们身后有一条四尺多长的大蛇。这种蛇极毒,而且凶猛暴烈。
“哒哒哒”,杂乱的脚步声,惊动了不远处吃草的山羊们。一只老公羊抬头一看,只见一条大蛇昂着头,向这边窜来。老公羊叫了一声,好像在安抚大家不要怕,它自己迎了上去。
大蛇“咝咝咝”地咆哮着,伺机攻击老公羊。老公羊瞪着发红的眼睛,时刻防备着。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那些比山羊高大魁梧的牛马,早逃得不知去向了。老公羊的儿孙们“咩咩”地叫着,为它助战,也为它的生命安全担惊受怕。要知道,只要被这条毒蛇咬一口,它就完了。
大蛇不断向老公羊进攻,老公羊巧妙地同大蛇周旋着。突然,老公羊一脚踏住大蛇的头,羊群欢呼起来。大蛇怒不可遏,用身体把老公羊拦腰缠住,并且越缠越紧。它想把老公羊缠死。其实,它陷入老公羊设的圈套了。
老公羊见大蛇把自己缠住了,便不住地吐气,让肚子瘪下来,诱使大蛇乘机缠得更紧,然后,老公羊运足力气,一声猛咳,再使劲鼓气,大蛇的骨节顿时拉脱,像根旧草绳,从老公羊身上松散下来。老公羊的儿孙见状,便蜂拥而来,你拉一截,我拉一截,不一会儿就把大蛇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