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平台就业工作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平台就业工作
若干问题的意见
人社部发[2010]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劳动保障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09‟116号)、《关于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0‟22号),充分发挥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基层平台)在就业工作中的基础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基层平台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任务职责
街道、乡镇平台设立专门服务场所或服务窗口,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并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社区、行政村平台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承担就业工作的基本职责,主要包括:负责组织开展就业法规政策的宣传和咨询;负责组织开展人力资源调查统计、动态管理工作;负责审核、上报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相关资料,组织开展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就业服务;组织辖区相关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负责社区就业岗位开发,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负责审核、上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资料,组织开展就业援助工作,协助落实就业政策;做好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等创业服务工作,指导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负责审核、上报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协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就业服务工作。
社区、行政村平台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并开展上门入户服务,承担就业工作的基本职责,主要包括:开展就业法规政策的宣传和咨询;开展城乡人力资源调查统计,建立基础台账,并及时更新信息变化情况,实行动态管理;负责受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申请和初审,承担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等工作;收集、发布就业信息,开展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就业服务;了解、掌握培训需求,收集、发布培训信息,组织推荐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协助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推荐就业困难人员到公益性岗位就业,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掌握有创业意愿人员的信息,受理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协助贷款回收,提供相关创业服务,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开展就业援助对象的调查摸底和日常动态管理工作,受理就业援助申请,建立管理台账和及时更新信息库,协助落实就业政策,为就业援助对象提供上门入户援助服务;调查、核实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协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就业服务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平台就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各地应根据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的需要,综合考虑辖区内的就业人口、辖区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新成长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人员的就业服务需求,合理配置基层平台工作人员。鼓励“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等人员,专职或兼职从事基层公共就业服务。采取公开招聘形式吸纳高校毕业生充实基层平台公共就业服务队伍。社区、行政村特定公益性岗位聘用符合条件人员的,可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并根据职业能力水平和工作绩效相应提高岗位补贴标准,以保证骨干队伍的稳定。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平台就业工作人员培训工作
各地要根据就业政策和工作要求的变化情况,制定培训规划,加
强对基层平台就业工作人员的政策、业务和服务技能等培训,原则上对新上岗的人员要集中开展培训,对现有人员每年要至少进行一次岗位培训,全面推行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工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完善保障措施,为基层平台工作人员拓宽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注重从基层平台队伍中培养选拔优秀工作人员。
四、着力解决基层平台就业工作经费保障问题
各地要以满足当地就业工作需要、保证公益性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的提供为原则,保证基层平台开展就业工作的工作经费、人员经费和项目经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费随事转、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按照社区、行政村完成就业任务的数量、质量给予经费支持。对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和省(区、市)充分就业星级社区给予重点扶持。要全面实施基层平台就业援助工作专项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基层平台和基层工作人员就业援助工作成效与奖励挂钩的激励机制。
五、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平台就业工作的督查,要深入基层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将基层平台公共就业服务优先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整体规划,加强基层平台就业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做好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劳动监察等方面工作的衔接,切实推进基层平台就业工作的开展。定期对基层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资金保障、工作进展等情况进行督查,对服务好、群众满意、工作成效显著的基层平台和业绩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督导和批评,不断完善和提升基层平台就业工作水平。
第二篇:青州市基层就业平台规划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青州市基层就业平台规划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前段时间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文件中的关于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有关精神,结合本次潍坊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领导对《各县市区申报的2011市级“充分就业和谐社区”评估认定和基层就业平台规划建设调研》通知中的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专门召开领导会议,布置好迎接工作,经过研究,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层平台工作开展总体情况:
(1)基层平台机构建设情况。
1、名称设置情况。按照青州市委市府《关于镇街道机构改革实施意见》,专门组织镇、街道、园区负责人工作会议,要求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将镇、街道原先设置的劳动保障所统一更名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在大社区、社区行政村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在城区的网格化大社区还专门建立社区党委,社区工作委员会,由同级党委政府统一管理。经过前段时间的工作,我市12个镇、街道办事处和1个开发区及已经运行的新组建的15个大社区和所有的行政村机构设置都已全部完成。
2、场所建设情况。为更好的推动基层平台公共服务能力,完善服务设施,要求常驻人口9万以上的,基层平台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常驻人口在6-9万的,建筑面积要求达到200-300平方米,常驻人口在6万以下的,建筑面积要求达到120-200平方米,社区、行政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其建设面积要达到150平方米以上,为确保建设达到要求,对新组建的大社区,市里对每个社区平均补助30万元,在实际拨付资金时,我们采取评选树优的方式,实地对场所建设采取综合评价,对建设场所重视程度高的,建设标准好的,在资金、设备上采取倾斜的方式。扶持一批亮点,反之,对工作拖拉的,采取全市通报。并和市里年底对各街道的综合评分挂钩的方式,确保场所建设达到标准。截止到目前,我市12个镇、街道和1个园区都已更名完毕,场所基本达到建设标准,并按照要求成立服务窗口,配置桌椅、档案柜、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并配置电子屏、信息栏,还成立了监督工作台等监督设施。
(2)人员配备情况。为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的正常运转,要求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所辖的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配备工作人员4-5人,为全额拨款事业编,城区新组建的大社区,都要设立服务站,配置人员1-2名。各行政村配备1名协管员。《关于镇街道机构改革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工作人员由各镇街道从现有在编人员中调剂,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由同级财政承担。到目前,我市12个镇街道和1个园区大社区和行政村都已按要求配备了工作人员,并陆续参加了市人社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人员已全部到岗,并已开展工作。
(3)市及县市区级“充分就业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根据潍坊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关于开展2011市级“充分就业和谐社区”评估认定的通知》要求,我们认真组织,精心研究,结合各个镇街道和社区的意见,经过初步认定,今年我市申报两个社
区,一个是:王府街道办事处衡王府社区;另一个是:云门山街道办事处徐桥社区。
(4)对《关于印发潍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中的工作要求,我们前段时间,精心组织,以开展了此项工作,并成功迎接了省人社部门对我市的服务平台的检查验收工作,并得到领导的肯定。前段时间,我们根据潍坊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的要求,专门写了材料并报送潍坊。
(5)当前我市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打算和建议。
1、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市的平台建设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情况,表现在:1业务衔接不到位,虽然工作已开展,但由于刚刚开展,在工作制度创新上还还缺乏创新意识。在基层工作中,与部门下放到社区平台业务的衔接还需要完善。2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方面,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素质还有待于提高。3场所建设方面。各个平台场所建设中存在着差距,由于每个乡镇的条件不一样,有几个乡镇的基层站所存在面积偏小,距离较偏,不是很方便群众办事。
2、下一步的打算和建议。为更好的做好我市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本着怎样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的宗旨,努力探索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更好的使基层平台服务跟上社会的形势发展需要,下一步,我们打算采取以下措施:
1定期不定期走访基层公共服务平台,采取让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就业基层平台管理科,采取定期不定期到基层平台中指导工作,实地了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基层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向上反馈,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2定期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由于好多基层工作人员才接触这项事业,以至于对政策、业务的了解不是太深,导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采取对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培训,使其不断熟悉、掌握业务,提高办事能力。
3定期召开基层平台公共服务所、站负责人座谈会。对每个基层平台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采取定期召开基层平台负责人座谈会,互相交流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取长补短,以促进工作。
总之,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基层平台工作中,我们除采取以上措施外,在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紧紧抓住省人社部门在我市试点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大好形势,加倍努力,更好的开展工作,把我市的基层平台公共服务能力提高一个台阶,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
二、就业援助工作情况
(1)为做好我市的就业援助工作,我市每年举办“返乡农民工招聘会”、“春风行动招聘会”、“三八妇女招聘会”“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等大型专题招聘会,活动中我们都精心组织,通过本地媒体进行宣传,让更多的用人企业和就业者知道这些活动,通过活动中的供需双方见面,极大的缓解我市劳动供需矛盾,稳定了就业形势。
(2)今年我市新开发了环卫保洁工、保卫工、保绿工240人,加上去年招用的公益性岗位人员(今年继续留用一年)66人,共计306人,超额完成任务。
三、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情况
(1)我市开展的小额担保贷款现有情况。今年我市加大力度,协调有关部门积极落实小额担保贴息贷款优惠政策,以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促进失业人员、复退军人、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六种人群的创业欲望,大力支持他们再创业和自主创业,扩大现有企业规模,带动更多的就业。截止目前,我市累计发生个人小额贴息贷款共计65人次,发放小额贷款金额721.8万元,其中小额贴息贷款额317.8万元,总贴息金额113537万元。
(2)小额担保贷款的下一步打算。为更好的做好我市的这项工作,我们这项工作专门由青州市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基层就业平台管理科负责,并拿出一人专门办理此项业务。我们积极加大宣传力度,专门印制材料向社会发放,并请电视台制作我市就业创业专题片,采访已贷好款的商户,让他们谈谈政府出台这项政策的好处。以扩大宣传,带动更多的符合条件的人来贷款,扶持他们创业来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大大缓解我市的就业矛盾。
我市实行个人自主创业贴息贷款以来,凡符合贴息贷款条件的个人工商户,积极申请小额贴息贷款,只要符合贴息条件的,我们积极协调银行贷款部门为其办理贷款手续,银行也大力支持这项工作,主
动介绍符合贴息贷款条件的工商户来申请贷款。有力的支持了我市广大符合小额贴息贷款的自主创业人员,促进了就业,带动了更多的人就业。
第三篇:关于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思考
关于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思考
南溪区委常委 李 强
近年来,在省、市人社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区牢固树立“大就业、大服务、大民生、大发展”理念,坚持以全局思维和发展的眼光,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三法’塑一流,平台促发展”的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有效路径。
一、坚持项目工作法,夯实基层服务平台
按照“三定”方案,我区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均隶属于社会事务中心,成立于2002年12月,有独立的机构名称、编制和牌子。近年来,我们按照项目工作理念的要求,以项目工作方法推动基层服务平台建设,为广大群众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创建了载体,基本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以项目的理念捆绑投入。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整合资源、资金,千方百计把各乡镇和社区的人员经费及工作经费纳入年初预算,每年投入120万元左右作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日常工作经费和考核激励经费,按70元/人•年的标准投入91万元用于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为基层服务平台的高效运转和优质服务提供了资金保证,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工作积极性。打破场地等限制因素,切实推进基层服务平台建设,为15个乡镇服务中心和27个社区服务站落实了100—150平方米的服务场地,并统一配备了计算机、电视、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设施,在区人力资源市场、人才交流中心和罗龙镇、南溪镇服务中心、红光社区配备了LED电子显示屏,对用工信息进行滚动播放,率先实现了市、区、乡(镇)、社区四级联网,实现了劳动保障网络信息服务便捷共享。我们还投资近40万元在人流量最大的文化广场,安置了大彩屏,每天滚动播放再就业优惠政策、用工信息、培训招生信息和相关的政策宣传电视专题节目。今年,我们在省人社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争取到了总投资974万元的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我区将配套投入570余万元,力争把此项目做成全省的样板工程、精品工程。明年底,我区区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和四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将投入使用,届时基层平台硬件建设将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目前,全区已建立起1个就业服务大厅、1个社保服务大厅、1个医保服务大厅、15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27个社区和155个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基本实现了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点的全覆盖。
(二)以项目的理念健全机制。严格按照“五个统一”要求,提升基层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以“实名制”为基础,统一建立健全了辖区内居民《下岗失业人员管理台帐》、《退休人员管理台帐》、《用人单位用工管理台帐》等32个基础台帐,做到了家底清、情况明、数字准,并实现了各类台帐分类动态管理和相互衔接,形成了就业、社保、劳动监察“三位一体”的基层平台建设。统一制作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小额担保贷款等工作流程,并上墙明白公示;统一制作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标识、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实现制度上墙;统一制作“新三化”服务标准和行为规范,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三)以项目的理念构建队伍。干部是决定因素。基于这一认识,我区结合学习实践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从2008年起每年投入不低于200万元,开展了干部素质提升的四大项目:一是精选一流高校作为培训基地项目。从2008年起,我区选择了全国知名高校作为我区高级研修班培训基地,成为了全省181个区县中第一个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北师大举办专题培训班的县级单位,目前全区已有500余干部先后分批被选派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学习培训,其中:人社系统全体班子成员和部分中层干部也参加培训。二是实施高校引培到县项目。采取县校联办模式,与西南财大开展战略合作,在南溪开办MBA班2个、MPA班1个,培训干部人才、企业家管理人才共计165人(其中,人社系统干部15人),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来南授课,做到足不出户即可进行高学历培训、获得高学历文凭,开全省之先河。三是实施外派干部挂职项目。采取下派、上挂、外派等多种形式,选派了70余名优秀干部到省、市、县各级部门和浙江省义乌市、江山市以及省内德阳市等先进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突破“地域”对干部培训的限制,有效提升挂职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四是公开选聘干部人才项目。近几年,我们面向全省公选了365名本科以上紧缺专业人才,采用公开考试的方式在全市聘用了57名协理员(其中大学生20名)充实到各社区服务站,并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了劳动保障协理员资格证书,全面实现持证上岗。目前,全区15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共有专兼职工作人员43人,27个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98人,为基层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保证。通过项目工作法的推动,人社系统作为服务行业和窗口单位的创先争优活动得到扎实推进,促使各社区之间相互比学赶超,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如:罗龙镇红光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先后投入210余万元用于加强硬件建设,特别是自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以来,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造诚信服务品牌”工作中心,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勇争一流,被誉为“职工之家”、“群众之家”。2011年1月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优质服务窗口”,是全省13个获此殊荣的单位中唯一一个社区服务站。
二、坚持温馨工作法,为群众提供人性化服务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成为了化解社会矛盾的“润滑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极大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开展优质服务比拼,让办事群众舒心。推行文明服务,工作人员做到仪表端正、语言谦和、态度热情,营造良好的人性化服务环境。推行便民服务,开展上门服务、现场办公,让失业职工、失地农民不出村、社区就能办好所需手续及证件。推行效率服务,执行首问责任制,及时、正确办理服务事项。
(二)发放服务联系卡片,让服务对象安心。为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服务与监督,专门将服务内容、联系人、联系电话、监督电话等内容印制成小卡片发送到居民手中,起到了与群众心连心桥梁作用。2009年7月15日,南溪镇紫云社区独身在家的88岁高龄老人何绍斌(患有高血压),不小心跌倒在楼梯上,邻居发现后,通过服务联系卡及时与服务站联系,工作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将老人送到医院抢救,保住了老人的生命。如今,小小的一张服务联系卡被老百姓誉为了“连心卡、“救命卡”。
(三)真心实意扶弱解困,让退休职工暖心。将全区13000多名退休人员的家庭情况、联系电话、生活状况、爱好需求等基本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并建立了高龄人员、孤寡人员、长期重病人员分类管理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大力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在宜宾市率先试点“管理服务包”工作,以人为本,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生存认证、走访慰问、住院探视、特困帮扶、文体活动、临终关怀等九大社会化管理服务,得到退休人员及家属交口称赞。如:每年定期为退休人员开展体检、义诊和保健知识讲座;坚持节日走访慰问;对在外退休人员率先开通网上QQ视频认证;对辖区内行动不便的退休人员采取上门认证;对重病孤寡人员派专人护理;上门为死亡退休人员搞好丧葬服务等,让退休人员充分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四)依法规范用工行为,让劳动者放心。为加强辖区企业劳动用工监督,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了由全区42个基层劳动保障监察网点组成的QQ群,所有监察信息实现了网上传输;建立用人单位实名制台帐、社会保险缴纳台帐、举报投诉案件处理台帐等劳动保障监察台帐。各乡镇、社区还建立了劳动违法侵权投诉站、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经常深入到用人单位实地检查,督促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劳动合同,落实各项社会保险,履行劳动用工备案手续,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原红光化工厂为中央国有企业,根据市上解决县属集体企业超龄人员养老保险政策规定,不属政策解决范围。红光服务站通过多次向市、区人社部门反映汇报争取,2009年3月终于为191名超龄人员办理养老保险参保手续,解决了他们的老有所养问题。今年我区成功争取到了全国第三批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南溪试点,将解决全区30余万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障问题,“全民养老”由梦想变现实。
三、坚持保姆工作法,助推南溪经济跨越提升
在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建设基层服务平台就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服务的理念,探索出了“事前介入、事中参与、事后跟踪”的“保姆式”服务模式,为“两化互动”、“三化联动”营造了一个良好外部环境,全面助推了区域经济的跨越提升。
(一)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人才支撑。近年来,我区抓住沿江开发机遇,以市区共建模式,超常推进宜宾罗龙工业集中区建设,短短三年时间,规划55平方公里的罗龙园区已成为全省培育成长型特色园区、省重点产业推进园区、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西部优秀工业园区”,形成了“一区四园”的发展架构,吸引100余家企业入驻,工业产值达90亿元。借助这一平台,我们高标准规划宜宾市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园规划面积1000亩,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创业服务中心、岗位提供基地、创业培训基地、新技术新行业孵化基地为一体的“1中心、3基地”的新型园区。2010年12月,宜宾罗龙工业集中区大学生创业园顺利通过省人社厅验收。在此基础上,我们主动与丝丽雅集团长信公司、天蓝公司、成商集团、天力公司、徽记食品公司等园区用工单位对接,2007年以来,为企业开展专场招聘会近50场,为城乡劳动者提供了就业岗位1万余个,并使之成为我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为新型城镇化解决了后顾之忧。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推进,南溪已全方位融入宜宾百万人口大市,一座4.76平方公里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仙源福地、上善水城”正在长江河畔加速崛起。与此同时,失地农民的数量也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失地农民再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也日渐突显。对此,我们一方面,以基层服务平台为依托,创造性地建立起了失地农民“三失三不失”工作机制(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失房不失居、失家不失乐),建立了失地农民登记台帐,对全区10000余名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和拥有的技能进行登记、分类和存档,根据技能类别组建失地农民服务队,把发展家政、幼儿教育、超市、缝纫等社区服务业作为促进再就业的主攻方向,开发保洁、保绿、协管、机关后勤、送报、守楼护院等社会公益性就业岗位,重点安置“4050”人员3291人,确保了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开通了“南溪就业网”(www.xiexiebang.com)和“就业服务热线电话”,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就业服务中心,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网站和热线电话全面地浏览和查询到人力资源市场最新的招聘、求职、培训及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等相关信息,实现了广范围、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信息沟通,为广大城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搭建了一条就业的快速通道。
(三)为农业现代化增添力量。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我们以“穷财政办大交通”的决心,实施了农村公路“五年规划两年完成”,目前全区212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村级服务站主动当起了宣传员。林丰乡是南溪另一个边远山区乡,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南溪的“雪域高原”,在乡服务中心和村服务站的有效宣传发动下,村民们一致同意:“公路两侧占地2米以内不作调整、青苗农户自移”,大力支持农村公路建设。一些村民还主动拆掉自家房屋、场坝,为公路建设让道。随着农村条件的改善,我们依托各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各类协会优势,加强与国内外大中城市和劳动力需求旺盛地区的沟通联络,建立健全跨地区的劳务协作机制,在农民工培训和劳动力转移输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2007年以来,共收集劳务信息2000余条,提供就业岗位2.8万余个,为城乡各类求职者提供免费职业介绍2万余人,直接组织劳务输出9000余人。同时,通过强化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对广大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极大地优化调整了产业结构。目前,我区已把食品产业作为第一号产业,做大做强无公害蔬菜、畜禽、大豆等特色产业基地,大手笔、高标准推进食品工业园区、食品研发中心、豆制品检测检验中心、徽记食品50万吨大豆蛋白粉和豆肽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从小作坊走向了大工厂、从小食品走向了大产业、从小土特产走向了大品牌的转变,相继培育出以“南溪豆腐干”、“四川白鹅”、“四川榨菜”、“南溪白酒”等为代表的群星璀璨的食品产业品牌。
第四篇:基层就业平台规划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基层就业平台规划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省、市关于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有关文件精神,我区高度重视,及早着手,精心安排周密部署,扎实开展基层就业平台规划建设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层平台工作开展总体情况
(1)基层平台机构建设情况。一是名称设臵情况。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镇街道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要求,专门召开工作会议,将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统一更名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建立社区党委及社区工作委员会,由同级党委、政府统一管理。二是场所建设情况。为更好的推动基层平台公共服务能力,完善服务设施,要求常驻人口XX万以上的,基层平台建筑面积不低于XXX平方米,常驻人口在XXX万的,建筑面积要求达到XXXX平方米,常驻人口在XX万以下的,建筑面积要求达到XXX平方米,社区、行政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建设面积要达到XXX平方米以上。为确保建设达到要求,对新组建的大社区,区上对每个社区平均补助XX万元,在实际拨付资金时,采取评选树优的方式,实地对场所建设采取综合评价,对建设场所重视程度高、建设标准好的,在资金、设备上予以倾斜。对工作拖拉的,在全区进行通报。
至目前,各级场所基本达到建设标准,并按照要求成立服务窗口,配臵桌椅、档案柜、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并配臵电子屏、信息栏,还成立了监督工作台等监督设施。
(2)人员配备情况。为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的正常运转,要求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所辖的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配备工作人员XX人,为全额拨款事业编,城区新组建的大社区,都要设立服务站,配臵人员XX名。各行政村配备X名协管员。至目前,全区XX个镇街道和XX个园区大社区和行政村都已按要求配备了工作人员,并陆续参加了人社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人员全部到岗开展工作。
(3)就业援助工作情况。通过举办“返乡农民工招聘会”、“春风行动招聘会”、“三八妇女招聘会”“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等大型专题招聘会,极大的缓解我市劳动供需矛盾,稳定了就业形势。今年新开发环卫保洁工、保卫工、保绿工XXX人,加上去年招用的公益性岗位人员XXX人,共计XXX人。
(4)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情况。今年我区加大力度,协调有关部门积极落实小额担保贴息贷款优惠政策,以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促进失业人员、复退军人、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六种人群的创业欲望,大力支持他们再创业和自主创业,扩大现有企业规模,带动更多的就业。至目前,全区累计发放个人小额贴息贷款XX人次XXX万元,其中小额贴
息贷款额XXX万元,总贴息金额XXXXXX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平台建设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情况,表现在:
1、业务衔接不到位,虽然工作已开展,但由于刚刚开展,在工作制度创新上还还缺乏创新意识。在基层工作中,与部门下放到社区平台业务的衔接还需要完善。
2、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方面,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素质还有待于提高。
3、场所建设方面。各个平台场所建设中存在着差距,由于每个乡镇的条件不一样,有几个乡镇的基层站所存在面积偏小,距离较偏,不是很方便群众办事。
三、下一步的打算和建议
为更好的做好我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本着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的宗旨,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更好的使基层平台服务跟上社会的形势发展需要,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定期不定期走访基层公共服务平台,采取让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就业基层平台管理科,采取定期不定期到基层平台中指导工作,实地了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基层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向上反馈,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定期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由于好多基层工作人员才接触这项事业,以至于对政策、业务的了解不是太
深,导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采取对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培训,使其不断熟悉、掌握业务,提高办事能力。三是定期召开基层平台公共服务所、站负责人座谈会。对每个基层平台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采取定期召开基层平台负责人座谈会,互相交流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取长补短,以促进工作。
第五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2011
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十一五”以来,市中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建设全市民生殷实首善之区,把加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充分就业和谐社区、星级社区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以全市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和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活动开展为契机,不断创新举措,扎实推进,形成了以街道、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就业服务为重点,以“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失地群众等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为主要内容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十一五”以来基层平台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层平台建设情况及主要做法
“十一五”以来,全区各镇、街道均设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每个所配备2名以上专职劳动保障管理员,每个社区配备1名专兼职劳动保障协理员,每个村确定一名村委成员负责劳动保障联系工作,全区57个社区226个村中专兼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共计283人。全区57个社区已全部建成“一厅式”社区服务中心,并将社区劳动保障事务站纳入服务中心,设立劳动保障服务窗口,并投入正常工作。初步形成了覆盖面大,功能齐全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十一五”
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7265人,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090人,困难群体就业174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309人。自主创业9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2007年全市基层平台建设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全区有4个社区被列为全市基层平台建设示范社区,其中,越河街道古路沟社区被评为省级“充分就业和谐社区”。2010年南苑街道新园社区、越河街道武胜桥社区又被评为全省“充分就业星级社区”。
在近年来的的基层平台建设工作中,我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中列为民生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制定了《关于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星级社区”活动的实施意见》,加大责任落实力度。主要做法:一是加大对平台建设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出台了居村集体资产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居村集体经济优先吸纳居村劳动力就业。制定了失地群众就业援助计划,建立就业培训基金,加大了失地群众转移就业和困难群众帮扶就业的政策帮扶力度。做到重点倾斜支持,确保就业资金特别是用于基层平台建设的资金及时到位,为社区就业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持。近年来,投入到区、街道、社区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资金逐年增加。二是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全力推进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按照基层平台建设机构、场地、人员、制度、经费、工作“六落实”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区基层平台建设的总体规划,由区人社、民政、财政与各镇、街道积极协调配合,充分开发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工作中重点抓了服务平台的“三化”建设:即台账管理规范化、服务流程便捷化、服务职能标准化。明确工作职责,全面掌握各自所辖区域内居民就失业状况,有序开展各项业务工作。三是突出工作重点,实施就业帮扶。各基层平台根据所担负的任务,重点搞好包括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困难群体申报帮扶、社区就业岗位开发、提供就业信息等在内的各项服务工作。特别是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各社区广泛开展“送服务、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活动。四是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我区位于城市中心区,在发展服务业和商贸业等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坚持把挖掘就业潜力、开发就业岗位作为促进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按照“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一”就是一个目标。即全力实现充分就业,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积极开展工作。“二”就是两个优先。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优先安置失地群众。“三”就是三个围绕。一是围绕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鼓励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二是围绕城区各类企事业单位增加社区就业岗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作用,不定期举办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特定群体专场招聘洽谈会,推动、引导城区企事业单位参与就业工作。三是围绕城中村改造谋划社区就业岗位。抓住我区城中村改造的机遇,鼓励居村发展
楼宇经济,为困难群众、下岗人员、失地群众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让他们经营部分店铺或租赁一些摊位,在新建小区的物业管理中预留部分岗位安置本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四”就是四个结合,结合社区居民生活需要,开发便民利民服务岗位;结合辖区单位剥离部分社会化服务职能的需要,开发社会化服务岗位;结合老年人服务的需要,开发健身娱乐及老年生活照料等岗位;结合社区公共管理的需要,开发社区管理公益性岗位。形成社区就业新模式,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有效地推动了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
当前,随着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及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在基层平台建设中,一些制约工作深入开展的矛盾和问题日趋突显。主要表现为:一是资金投入欠缺。首先,在实际工作中需安置和帮扶的城镇失业人员大部分来源于城区市直企业,由于这些企业的原有职工都居住于我区各街道所属的社区居委,企业破产后失业人员的安置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势必会导致我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压力的进一步加大。目前我们正积极按照上级制定的就业帮扶政策对城区零就业家庭等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有针对性地就业帮扶。但由于我区财政资金紧张,对于就业再就业扶持金和政府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就业帮扶工作的开展。其次,上级下拨基层平台建设资金缺乏统筹规划。在近年来的实际工作中,随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工作不断向基层延伸,系统内各部门为满足自身工作需要,分别向基层平台下拨专项建设资金,但这些专项资金都具有严格的使用规定,且各部门下拨的专项资金使用范围项目重复,从而使有限的资金不能充分用到基层平台建设最需要的方面,存在资金重复投资,利用率低的现象。二是平台建设场地困难。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区在平台建设工作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地处城市中心区,受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场地建设成本过高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各村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标准还不够高,条件还不够完善,各村社区普遍存在工作场所没有安排,有牌子没房子,有机构没队伍的情况。三是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管理体制不统一。目前我区从事公共就业服务与管理的工作人员,从管理体制上分为两类:一是区级就业管理机构包括各街道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行政编制归区劳动保障部门管理;二是各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分别归属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管理。由于管理体制不统一,造成工作开展不同步、不协调现象的发生。
三、基层平台建设下步打算
近期,省厅下发了《关于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规划(讨论稿)》。结合我区基层平台建设工作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健全机
构。重点加强镇、村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解决 镇、村基层平台滞后问题,平衡城乡发展;二是理顺工作管理体制,工作协调统一。不断完善充实工作职能,以人才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和劳动监察为重点,将其全部纳入服务管理范围。规范简化业务流程,最大限度为群众服务;三是充实基层平台工作人员队伍,继续通过公益性岗位等渠道面向社会聘用。同时对其加强业务培训,熟知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
二0一一年五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