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宗县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11:0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宗县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工作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宗县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第一篇:广宗县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广宗县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广宗县牢固树立“就业为民生之本、和谐之基”的理念。在就业服务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创新机制,大力拓展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范围,以经济发展带动就业,以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和谐,为全县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三马”并驾,开拓就业岗位“新”渠道。一是项目拉动就业。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环境等优势,把劳动就业与项目建设同谋划、同安排、同落实,积极推进“项目带动”战略,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年”、“重大项目攻坚月”等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建起了占地7平方公里的城东工业园区,大批项目落户广宗,增加了就业岗位,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目前,该园区已成为市级园区,正在申报省级园区,入驻企业83家,其中已建成投产60个,吸纳就业3600余人,在建项目16个,预计可再提供就业岗位1300多个。二是产业带动就业。围绕县域资源、区位优势,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抓手,转变就业方式,挖掘就业潜力,大力发展以自行车零配件、棉纺织业、木材加工为支柱的三大产业,通过市场优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目前,全县共有自行车零配件企业600余家,吸纳就业2.8万人;棉花加工企业100余家,吸纳就业1.2万人;木材加工企业150余家,吸纳就业7800多人。三是特色产业促动就业。以实施蔬菜产业“百、千、万”工程和杨祥集团肉鸭屠宰加工项目的引进为契机,转变农民就业观念,支持农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业,肉鸭养殖业等特色产业,以扩大农业产业链条的就业容量,扩大农村就业比例。目前,全县蔬菜大棚总数已达到5200多个,发展肉鸭养殖村25个,日加工肉鸭达到2万只,就近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2万余人。

(二)“四轮”并驱,拓宽就业培训“新”思路。今年以来,该县紧紧围绕招商引资、项目推进需求,通过“四个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民工就业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量,服务于大建设、大发展的主战场。一是结合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抓特色培训。通过主动上门、广泛宣传、开通服务热线等方式,建立与工业园区和重点项目企业的联系制度,及时掌握项目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采取专业嫁接、岗前岗中培训等有效办法,做到在项目签约时了解人才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人才培养,在项目竣工投产时向企业输送专业人才,努力实现农民工技能培训与经济建设对接。目前,已有400余人通过特色培训,加入到该县重点项目建设中。二是结合就业愿望抓技能培训。对拟转移到非农产业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者,组织开展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在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和单位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在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农村及退役士兵中,开展储备性专业技能培训;在产业经济比较集中的地区开展针对性生产技术培训。共培训各类技能人员600余人。三是结合市场需求抓订单培训。劳动者根据市场需求选择转移就业职业,县就业训练中心根据市场和劳动者参训需求开办培训专业,减少对接盲目性,提高就业服务质量。通过订单培训,300余人身怀一技之长,成为企业发展的必需人才。四是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实用技术人才培训。依托人才市场平台优势,结合新农村建设培养技能型农民的内在要求,该县就业训练中心采取带科技人员、带信息技术、带电教设备,深入农村开展了种植、养殖、兽医、农机修配、沼气安装等多个专业的技能培训,先后培养了200余名技术性、集约型和智能型人才,切实解决了新农村建设中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

(三)“五路”并进,拓展创业就业“新”局面。该县把自主创业促就业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头等大事来抓,全面实施了“创业促就业五个一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是设立一个窗口。在县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创业服务”窗口,为有创业愿望的各类城乡劳动者提供创业计划制定、创业项目论证、开业指导、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创业咨询,同时,负责受理参加创业培训、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等相关业务;建立了跟踪帮扶制度,对创业人员实施“扶上马、送一程”,及时协调解决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到了创业服务的人性化、个性化,全面提高创业服务水平。二是办好一笔贷款。凡是辖区内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自主创业人员,均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利用小额担保贷款从事个体经营、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就业的(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在贷款期限按政策给予贴息。发放自主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110多万元,发放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近500万元,带动300余人就近就地就业。三是落实一揽子政策。主要包括:落实培训补贴政策,为创业人员打好创业基础;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全力为创业人员保驾护航;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和奖励政策,为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推“波”助“澜”。四是充实一个项目库。结合实际,一是从省就业服务网搜集创业项目;二是整理当地特色创业项目,重点发布特色化、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创业项目,由县劳动保障、财政部门组织专人编印了《创业指南》,通过县就业训练中心向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劳动者免费发放,大大提高了创业成功率。五是表彰一批典型。为充分发挥创业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使更多的人走上自主创业之路,促进全县创业群体快速壮大,该县积极开展“十大创业能手”等创业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倡导创业精神,努力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让创业致富、创业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该县辖8个乡镇和1个工业聚集区,213个行政村,总人口27.7万人,农村人口25.6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13万余人,年新增劳动力约为1.2万人。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和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尽管该县不断加大就业服务力度,扩大就业范围,但提供的岗位仍然无法充分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

(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劳动者技能素质与用工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普遍,部分群体就业难与部分企业劳动力短缺同时并存。近几年来,随着该县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劳动力的需求标准也在逐渐提高,使得大量初级劳动力缺乏就业岗位,而许多需要高素质人才和技能人员的就业岗位又招不到人。

(三)基层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目前该县已挂牌成立了乡镇劳动保障所,但由于人员、经费、办公场地尚未落实到位,基层就业服务平台的职能作用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农村基础性工作落不到实处,难以实现城乡就业信息资源共享。

三、对策和建议:

(一)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经济拉动就业的作用。一要实施更加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和产业政策。要把推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的主攻方向。政府部门在研究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要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考虑;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时,继续扶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企业;在城市建设管理中,要统筹兼顾,就业为重,多为群众就业创造条件;在规划政府投资和引导社会投资时,参照各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确定重点投资领域的优先顺序,建立投资项目与就业岗位增长统计和考核体系。二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该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农业生产还有较大发展空间,要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围绕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现代观光农业及其产业链的延伸做文章,开发新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和就业。三要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围绕产业集群,着力抓产业、抓项目、抓园区,吸引更多项目落户广宗,并推动工业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通过狠抓项目建设,壮大园区经济,培植经济发展后劲,开辟新的就业领域,不断扩大就业容量。五要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型企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多集中于中小企业,就业容量相当大。该县非公经济比较薄弱,要深入贯彻实施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和服务力度,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

(二)坚持把市场调节就业与政府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功能。一要努力打造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加大投入,完善覆盖城乡、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健全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实现职业介绍服务经常化、程序化,及时准确全面地向社会提供劳动力市场各类信息,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方面服务。二要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认真落实财政投入、小额贷款、免费培训、税收减免等各项扶持政策。三要健全和完善面向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和援助农村贫困家庭“一户一就业”行动,着力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再就业。针对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大龄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残疾人,采取免费培训、提供小额贷款、政府购买公益就业岗位、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等,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困难和问题。

(三)坚持把强化就业培训与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技能促就业的作用。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在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的基础上,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创办培训学校,对运作规范的培训机构加以扶持壮大,对基础薄弱、社会效益差的培训机构予以淘汰,逐步形成一个有序竞争的社会化培训格局。二要强化对培训机构的管理。普遍推行政府再就业培训补贴与再就业效果挂钩的工作机制,建立创业培训与小额贷款政策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通过定期发布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主动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指导各类培训机构按照市场需要设置培训专业,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力求技能培训与就业有机衔接。三要改善教学环境,强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采取用人单位与培训机构联合办班、培训机构为用人单位开展“订单式”培训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培训后的就业率。

第二篇: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城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3年5月20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精神,以职业培训促进就业,按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对全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覆盖2个镇、7个办事处、31个社区、20个行政村(含乐家湾镇),全区常住总人口37.11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25.19万人,农村户籍人口3.41万人。劳动力资源17.86万人,其中城镇劳动力资源15.46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2.4万人。从业人员16.74万人,未就业人员约11200人(其中包括无就业愿望、依靠房屋出租、季节、打短工作为生活来源人员及在校学生)。

(一)培训工作现状。目前,城东区共有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构23所,其中公办职业技术培训机构4所:“城东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隶属城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辖区各类人员的短期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西宁世纪职

2三个特点:一是就业渠道多元化。约36%的人员从业于辖区各机关事业单位。其余绝大多数从业人员从业于二、三产业:其中,约有13%的人员从事批发零售业务,约14%的人员从事居民家庭服务行业和其他服务行业,约8%的人员从事建筑业,约17%的人员从事交通运输业,约12%的人员从事住宿和餐饮服务业,从业趋势朝多元化发展。二是就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在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约占6 %,中专文化程度的约占25%,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7%,初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3%,小学文化程度的约占12 %,文盲半文盲约占13%,呈现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的文化素质格局。三是就地就进就业。其中从事二、三产业人员大部分集中在本市区域,在本市就业人员占总人数的80%,体现了就业区域以本市为主的特点。

(四)求职人员的培训意愿 就业愿望及企业培训 用工需求。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有未就业人员约11200人(其中包括无就业愿望、依靠房屋出租、季节工、打短工作为生活来源人员及在校学生),就业人员中大部分是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劳动技能单一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和农村失地农民,还有一部分未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及少数复转军人。通过深入各镇、办、社区及行政村开展实地调查,全区有就业愿望人员约有3800人左右,其中城镇约2600人,农村约1200人。城镇求职人员的培训意愿分别是中式烹饪、工艺美术、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商品营业员、商务礼仪、计算机操作、会计等技术专业培训,农村失地农民需要参加掐丝、十字绣、中式烹饪、汽车驾驶、电脑、电气焊、电工、会计等技术专业培训。城乡各类求职人员对就业岗位的需求分别是司机、保安、公岗、餐饮护理、电气焊工、家电修理工、家政服务、美容美发、拉面工、电脑维修、计算机操作员、普工等就业岗位。

通过对东川工业园区青海月亮太阳能有限公司、青海古林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青海世纪信通信息安全有限公司、青海科创铝业、青海金煦铜业、青海旺旺食品集团、青海金阳光电子材料公司、青海聚能钛业有限公司等部分企业进行了企业用工情况的走访调查,无论是外商独资企业,还是中外合资企业,乃至一般企业,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招工难”问题。一是企业在普工招录方面,最看重的是年龄优势。西宁市近年来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一些城中村、城边村因为国家征用耕地而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失地农民,其中不乏青壮年,但这一部分劳动力,大多因手中有土地补偿款,宁可赋闲在家,也不愿从事有一定劳动强度的工作。大中专毕业生完全也可胜任这类工作,但大多因为普工工资较低,劳动强度较大,兼之自负具有一定的学历,所以大中专毕业生也多不情愿从事普工职业。二是在一些有一定技能专业需求的用工方面,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看似劳动技能并不低,但

6针对城东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工作措施和建议,仅供决策参考。

(一)宣传落实就业扶持优惠政策,在职业培训促进创业就业工作上取得新成就。利用制作宣传标语、展板、宣传栏、黑板报、印发宣传资料、LED大屏幕、邀请市内媒体、电台进行专题报道、举办各种类型招聘会等方式,广泛宣传《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各项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引导广大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全面掌握优惠政策,用足用好优惠政策,改变就业意识和择业观念,树立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信心和勇气,营造积极就业、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创业就业意识教育,在职业培训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市委提出的“大开放、大创业、大发展、大和谐”总体工作部署,开展创业就业意识教育。以城东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市民学校为依托,以失地农民、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广泛开展创业就业意识教育,力争做到参与创业就业意识教育面广,受众人数多。组织有创业愿望的失地农民、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创业就业专题讲座,邀请有资质的创业培训老师、专家教授、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创业成功人士授课。通过开展创业意识教育,使广大受教育者充分认识创业就业、全民创业的重要意义,激发全民创业的激情和活力。积极鼓励全区城乡居民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大力宣传创业先进典型和动人事迹,扎实推进以下岗失业人员自强创业、返乡农民工回归创业、妇女群体巾帼创业、高校毕业生圆梦创业为主体的“四类”群体创业。

(三)强力推进教育强区三年行动计划,在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上取得新进展。培训工作分三个层次有序推进,即短期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着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便捷性,不仅注重劳动技能培训,同时积极注重开展职业道德和就业观念的培训。努力尝试开展商业、旅游、餐饮服务、电子信息等新兴第三产业的培训。在培训中,针对劳务市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培训。一是实行基地培训。以城东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西宁世纪职业技术学校等定点职业培训机构为基地,注重职业培训。二是实行联合订单培训。精心组织,把技能培训与市场有效对接,联合本地区企业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培训后的失地农民直接到企业就业,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三是实行联动培训。实行城乡联动、校企联动、部门联动,依托各类培训资源,因地制宜的开展培训,实行“量身”培训。以市场需求“量身”开设从烹饪、家政、电脑、服装裁剪到电焊、商贸、旅游、餐饮服务等一系列专业,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免费求职登

10网运行,把就业服务工作重点前移到社区和行政村,实现信息资源互通、互融、互享,畅通就业信息渠道,为求职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高效、准确、真实、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

顺府发〔2009〕23号

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粤府〔2008〕55号)和《印发佛山市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佛府办〔2009〕106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做好我区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我区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立促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扶持政策和工作体系,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促进我区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劳动力的实际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促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的新形式、新内容、新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

2.市场导向,强化培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促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贴近我区劳动力意愿的要求,切实加强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

3.整合资源,注重实效。按照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企业用工需求情况,整合现有各类资源,加大扶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促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工作。

4.政府引导,劳动力自主。坚持政府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突出我区劳动力主体地位,鼓励自主创业,充分调动我区劳动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目标任务。通过实行就地转移一批、农业内部消化一批、创业带动一批等多种形式,扩大转移就业渠道,拓展就业创业空间。从2009年起,今后5年全区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8000人,新增转移就业人员培训率达到60%以上;参加创业培训后创业成功率达到30%以上。

二、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取得实效

(一)落实工作责任。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把促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层层落实工作责任。要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创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就业创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制订相关政策,强化督促检查,加大奖惩力度,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大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加大促进就业创业的资金投入,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着重支持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免费职业介绍、技能鉴定以及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得益受惠。加强对财政资金到位情况和资金使用绩效的考核,强化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宣传发动。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媒体,大力宣传促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的方针政策、优惠措施,宣传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对优秀就业人员和在促进就业创业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政策激励、辐射带动等多重效应,激发广大市民的就业创业热情。

(四)区政府每年对各镇、街道进行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制考核。根据全区就业工作情况,每年初区给各镇、街道下达就业计划,把控制登记失业率、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情况、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落实促进就业资金和扶持优惠政策措施等作为具体工作目标,纳入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对考核达标的镇(街道),按考核分数的高低,由区政府分别给予10万元、8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通过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强化镇(街道)促进就业的责任,促进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

三、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管理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就业培训体系建设

(一)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重点加强和完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就业信息化网络建设,拓展服务职能,全面提高就业服务“新三化”(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水平,为劳动者提供有效服务。

(二)加强基层劳动服务站建设。以2008年经过投入改造的31个村(社区)劳动服务站作为基层就业服务工作的示范点,以示范点作为样板,进一步推进基层劳动服务站建设,按照“新三化”的要求,在“八统一”(统一工作职责、业务流程、资料台账、服务规范、管理制度、信息系统、设施标识、人员配备)、“六个有”(有领导管、有专人做、有窗口场地、有电脑设备、有招工信息栏、有服务热线电话)和“六个到位”(机构、经费、人员、领导、责任、管理到位)的基础上,加大硬件投入,完善基础建设。在2011年前全面完成全区基层劳动服务站的改造,把全区基层劳动就业服务的平台建设推上新台阶。

(三)全面推行人性化就业服务。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定期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逐一跟踪、职业指导和就业推荐等人性化服务,全面掌握本辖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状况。建立“一对一”就业帮扶和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意向,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就业信息并推荐就业,开展动态跟踪服务,确保其稳定就业。加强对本辖区“零就业家庭”和贫困家庭户的就业跟踪服务,做到“出现一户、服务一户、扶持一户,解困一户”。

(四)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在统筹规划、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要重点建设一批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灵活开放的职业培训体系。紧密结合企业用工需要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综合运用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引导组织社会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村劳动者提供培训、介绍和技能鉴定服务。建立健全定点机构组织培训、用人单位自主培训、政府部门支持并监管培训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四、全面落实促进就业扶持政策

(一)继续执行企业新招用本区劳动力奖励金政策。凡企业新招用本区劳动力并签订2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区政府一次性给予企业300元/人的奖励,对招用大龄就业难人员(即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0周岁以上)的,一次性给予企业500元/人的奖励(详见顺府办发〔2005〕13号)。对政策规定的税费减免、社保补贴、职介补贴、岗位补贴、小额贷款、免费就业服务等促进就业的政策,确保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应。

(二)推进就业基地建设,扶持就业困难群体就业。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会关注、全面参与为导向,大力推广社区工作坊、日班生产线、绿色园区、灵活创业、服务市场等促进本地人就业的灵活措施。通过加快社区工作坊和日班生产线建设,实现每年有500~800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积极引导开发“绿色园区”,力争每年解决800~1200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以灵活就业的服务性市场方式解决失业人员就业,每年争取实现300~500人就业,通过开发这些就业的新载体,扶持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加快推广建设社区工作坊和日班生产线。各镇、街道和村、社区加强与企业合作,承接企业部分生产加工环节,利用闲置仓库、厂房等场地建设社区工作坊,或在企业内部专门为就业困难群体开设生产车间(班组)。为方便本地人照顾家庭需要,提供日班8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一天的工作制度,以及1000元左右的工资待遇,解决本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推动北滘镇率先在村(社区)建立全覆盖的社区工作坊或日班生产线,为全区提供示范基地。

区、镇(街道)两级要加大对就业基地的扶持力度,对解决20名以上、30名以下本区劳动力就业的就业基地,区、镇(街道)两级各一次性给予2万元补助作为启动经费,对解决30名以上本区劳动力就业的,各一次性给予3万元补助作为启动经费。对企业招用就业困难群体并为其参保的,一次性给予企业1500元/人的社保补贴和500元/人的岗位补贴,所需经费在就业再就业或劳动力转移就业经费中统筹安排。

为充分调动就业基地及其员工的参保积极性,对就业基地员工参保可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文件精神,实行低标准进入,渐进式过渡,先行为员工参加工伤保险,然后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促进就业基地的持续发展。

2.加快推广建设“绿色园区”。根据“宜农则农”的原则,大力推广伦教街道新塘村“绿色园区”促就业的模式,挖掘农业促就业潜力,让部分村民通过从事农业种植实现就业。

2009年,各镇、街道要结合实际,力争开发“绿色园区”或“农民创业园”一个以上。如土地承包期未到期的,必须做好开发“绿色园区”规划。对确因土地问题无法开发“绿色园区”的镇(街道),必须结合实际创新就业模式解决本地人就业难题,如“跳蚤市场”、“灯光夜市”等新型就业模式。

对平整开发闲置用地、低洼地以解决本村村民就业的,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具体补贴标准为:对闲置用地、低洼地等进行整治开发,建成“绿色园区”或“农民创业园”的,区、镇(街道)两级各一次性给予3万元的启动经费补贴,区级补贴所需经费在就业再就业或劳动力转移就业经费中统筹安排(已享受基塘整治或农业园区建设补贴的不再安排)。

3.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再就业。各镇、街道要创造条件,积极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杂散工市场、家政家电服务市场或“跳蚤市场”,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通过灵活就业方式解决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达50人以上,区、镇(街道)两级一次性各给予1万元的经费补贴,所需经费在就业再就业或劳动力转移就业经费中统筹安排。上述两项财政补贴办法另行制定。

(三)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1.建立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采取与本区企业合作的方式,建立一批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并组织有就业实践需求的本区户籍大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实践时间一般为半年。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试点工作首先在容桂街道进行,逐步向全区铺开。

2.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顺德区户籍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办理工商登记日期在其毕业后2年以内的,自其首次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管理类收费;凡与招用的顺德区户籍人员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社会保险补贴险种、标准和程序按《佛山市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办法》(佛劳社〔2006〕246号)有关规定执行。

五、强化技能培训,提高我区劳动力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技能

(一)完善培训政策。加大培训扶持力度,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各镇、街道结合本辖区失业人员培训需求和市场就业的实际情况,制订有地方特色的技能培训规划,配合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规定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地方财政也要积极加大投入,鼓励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鼓励和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所需资金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二)加强优势专业和培训基地建设。要引导、支持和鼓励培训机构与中介机构、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以及有实力的企业,通过联办、独办、参办等形式,优化配置培训资源,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培育形成一批优势专业和特色工种,满足市场用工需求。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大力发展社会化培训网络,扶持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依托现有就业培训基地,广泛开展面向农民的各种劳动力培训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创建一批培训品牌。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培训服务水平。

(三)积极实施“菜单式”培训。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我区劳动者实际,确定一批培训项目、技能模块、时间安排和培训数量,供我区劳动者自主选择。对特殊的行业和工种,可以先由相关村(社区)、企业提出需要培训的“菜单”,经审定后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探索镇村挂钩培训模式,降低农民参加培训的成本,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参加培训。各镇、街道指导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调整课程内容,增加培训课时,强化实操训练。区相应在原标准上提高本区失业人员免费培训补贴标准。

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形成创业培训、扶持政策和创业服务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

(一)在区建立创业辅导专家组的基础上,各镇、街道广泛发动和组织行业专家及有丰富经营实践经验的企业经营者,不断壮大培训讲师团队伍和创业后续辅导服务团队。

(二)建立创业培训奖励机制。广泛征集创业培训项目(金点子),每年评选出5个经创业培训学员选用且带动就业效果良好的优秀项目,对项目开发者(单位)给予每项目2万元奖励,所需经费在就业再就业经费中统筹安排。

(三)加强创业学员后续跟踪辅导服务。组织专家对辖区内经创业培训实现创业的学员给予1年期的免费后续跟踪服务,着力提升学员培训后的创业率和经营稳定性。

七、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妥善处理非正常失业问题应急事件

(一)区、镇(街道)成立失业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建立应对突发事件造成失业问题的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等机制,提高失业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二)对非正常失业问题应急事件实行属地负责原则。发生因企业经营困难、裁员减员或破产倒闭导致100人以上失业突发事件时,事发地所在的镇(街道)失业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必须在1小时内向区失业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口头报告,并在24小时内向区失业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书面报告有关情况(报告内容包括发生失业问题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和解决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同时并报区政府(区应急办)。

(三)对发生因企业经营困难、裁员减员或破产倒闭导致100人以下失业突发事件,主要由事发地所在的镇(街道)失业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协调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置,区失业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提供协助。

(四)对发生因企业经营困难、裁员减员或破产倒闭导致100人以上失业突发事件,由区失业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通过组织、指挥、调度、协调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置。区失业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用,及时动员企业提供相应岗位,为倒闭企业失业员工开通就业“绿色通道”,妥善处理失业问题应急事件。

主题词: 劳动 就业 意见

第四篇: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生就工作具体措施,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经学院会议研究决定,开展本项调研工作。

一、调研工作组及人员组成为确保本次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组织成立毕业生 就业调研工作组。

二、调研目的 了解我院就业工作的现状、毕业生对学院的要求,提出就业对策措施,适当提高就业率。

三、调研内容

1、呼包鄂经济圈

在3月10日—15日,我院前往呼市、包头、鄂尔多斯三市,走访了当地的多家中小型企业。例如,宏昌重工集团、鄂尔多斯市巨鼎煤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久泰集团等多家企业。与用人单位深入地交谈,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

不仅如此,我们还走访了当地的人力资源和会保障局。向相关工作人员就人才招聘会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咨询,我们了解到3月份在呼和浩特市将举行多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为我们的应届毕业生提供了许多合适的工作岗位,缓解了一部分的就业压力。

2、西部经济带

在3月28日—4月2日左右,我院赶往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及银川等西部地区组织进行调研考察。走访了巴彦淖尔华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锋威硅业有限公司、乌海海勃湾工业园区等地。与相关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地沟通,为我院毕业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3、东部经济带

在4月 15日—18日前后,我院又一次前往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市等东部地区进行考察调研。走访了锡林郭勒盟创源煤化工有限公司、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等多家当地企业,了解企业的招聘方式与用人需求,与企业建立长久地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尽可能多得提供工作岗位。调研结果表明,毕业生就业形式比较严峻,困难重重,但在学校积极就业政策强有力地推动下,只要经济增长不出现异常现象,就业形势可保持基本稳定,我们依然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第五篇:残疾人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和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努力促进残疾人就业,推动残疾人事业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结合**县实际,我认为搞好残疾人就业工作重点在技能培训,着力点在帮助残疾人转变就业观念,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不断发展。

一、正确引导残疾人的就业观念

**县有各类残疾人3.8万多人,在具备一定生产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当中,他们对就业的认识和选择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对就业缺乏正确理解。认为就业就是到机关工作,去工厂上班,而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或从事个体经营谈不上就业,只是挣钱混饭吃;二是部分残疾人好高骛远,尤其是年轻残疾人由于听力语言和身体方面缺陷,他们生活的空间小,吸收外界信息少,对社会了解不够,在看待人生问题和选择就业方面往往脱离现实;三是依赖思想严重,缺乏主动择业意识,在他们看来,国家有法律和政策,安置残疾人就业是政府和社会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因此等待政府来安排,缺乏主动性;四是广大农村残疾人文化素质过低,就业空间狭小,对残疾人就业的政策不理解,缺乏自主创业意识。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要正确处理好残疾人就业问题,必须让残疾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和引导,使残疾人能够充分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自觉树立只要依法从事有一定报酬的劳动,对社会发展做贡献,都属于就业的就业观,努力实现就业思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就业追求由理想型向现实型转变,就业心理由自卑型向自信型转变的三个转变。通过就业观念的转变,促进残疾人大胆创业。

二、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残疾人就业素质

为进一步增强残疾人的生活自信心,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能够发挥一技之长。近年来,**县残联根据各类残疾人的不同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进行了盲人按摩等职业技能、种植和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培训方式方法还不够灵活,联系当地实际与残疾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不够紧密,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部分宣传工作没有到位,残疾人对培训工作的认识不深,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效果还不很明显等等。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搞好调查分析,对社会职业变动趋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明确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向和目标,并在劳动适龄人口中,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开展问卷调查,掌握他们的就业意向;组织他们进行个人素质和特点的测试,对其职业能力进行评估;通过深入残疾人当中,面对面地帮助残疾人了解其职业状况,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择业方向,真诚地向他们提出培训建议,并负责向就业训练机构推荐。对从事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联合创业的残疾人,政府及残疾人工作部门要积极地向他们提供开展和生产经营方面的咨询服务,并给以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帮助他们开好头,起好步。

第二,政府各有关部门所办的职业培训机构,要将残疾人纳入培训计划随班培训,还可根据市场需要和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单独开设培训班,残联要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对在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中学习且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应酌情给予补贴。

第三,区分层次因人施训。政府各有关部门及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要切实抓好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在岗与转岗残疾职工的职业培训,并为其在培训或进修期间的学习、生活提供保证。农村残疾人职业培训应以乡镇为单位,在县残联和县劳动和人社部门的指导下,依托当地各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扶贫活动,对残疾人进行随班培训或单独设班培训。

第四,积极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要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检验培训质量,展示残疾人实际工作成果,并以此调动广大残疾人的积极性。

三、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搭建残疾人就业平台

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关键是把对残疾人从传统意义上的生活救助性安置中解脱出来,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市场的轨道。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在认真做好集中和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同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具有地区特点的多元化市场就业模式。在城区方面,要积极挖潜,多形式、多渠道推进残疾人就业。一是要通过建设庇护工场,集中安置轻度智力、精神残疾或中度以下肢体残疾人从事劳动,实现就业;二是鼓励兴办、依法监管福利企业,稳定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三是建立落实政府购买岗位、对个体经营资金支持、税费减免政策,推动就业;四是鼓励和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经营,实现自主就业;五是依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推动高校毕业残疾学生到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就业;六是依托街道、社区开发,购买公益性岗位,帮助残疾人实现多种形式的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面。在乡、镇、村方面,要因地制宜,逐步形成集中安置与个别扶持相结合的就业格局。在有企业、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乡村,全力做好残疾人农民向工人、市民转型工作。一方面由劳动服机构组织他们进企业或就近劳务输出,使他们通过劳动实现自食其力,另一方面要在项目和资金上扶持他们个体就业,通过实施小种植、小养殖、小商店、小加工厂、小个体等工程,促进和鼓励残疾人个体从业,并从政策上给予优惠,从技术给予指导,在经营销售上给予帮助。另外,还应通过建设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帮扶或带动贫困残疾人就业或从业,实现残疾人脱贫致富。

做好残疾人各项工作,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就目前我县情况看,做好以上工作,对于残疾人就业将会起到促进和提高的作用,对于整个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载广宗县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工作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宗县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工作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的报告 大中专毕业生是十分宝贵的人力资源,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后备力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事关广大人民......

    平度市总工会关于促进就业工作的调研报告(2012.04.10)

    平度 市 总 工 会 关于促进就业工作的调研报告2006年以来,随着平度招商引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陆续落户平度,扎根投产,加速带动了相关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高校毕业生登记未就业(失业)可领取临时生活补助、大学毕业生见习补贴标准从15元/天提高至39元/天„„昨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关于《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

    关于《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 各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地税局、国税局、市商业银行各支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

    “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农民工就业”专题调研报告

    “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农民工就业”专题调研报告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国内特别是沿海地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就业压力增大,造成部分农民工提前、集中返乡,直接......

    促进就业创业工作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团总支 促进就业创业工作 一、就业见习的目的 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是当前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而我校校团委就业见习......

    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

    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劳动者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据了解,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需要各类高级的专家......

    低保人口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城市低保人口在我县大致有几种情况:一是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极度贫困;二是家庭无主要劳动力,低收入,高支出;三是家庭有劳动力,但是无就业渠道,也没有自谋职业。他们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