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小贝》观后感

时间:2019-05-12 12:2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猫咪小贝》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猫咪小贝》观后感》。

第一篇:《猫咪小贝》观后感

《猫咪小贝》观后感

3月18日我们学校组织我们看了电影《猫咪小贝》。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我最喜欢小贝的精神,因为,他一直在追寻着希望。我不喜欢小宝,因为,他吃饭的时候还让妈妈给他端盘子,干这干那的。我长大要做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要像小贝一样,自己克服困难,自己解决问题,不依靠别人和父母。

第二篇:看《猫咪小贝》有感

看《猫咪小贝》有感

《猫咪小贝》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小猫出生时非常虚弱,声音象老鼠,猫妈妈给它起了个名字“小贝”。在一次偶然事故中,小贝失踪了,被一个小男孩捡走,送给了妹妹。小贝为了自由,从男孩家逃走了,从此,开始了它惊心动魄的历险。小贝遇上洪水、见到食肉动物,都机智地躲开了。它还交了许多朋友,学会了飞。在森林里,救了许多朋友:猞猁、小鹿等。小贝变得强壮了。小贝历经千辛万苦,搭猎人的车回了城,猎人停车后,它把猎人的偷猎罪行暴露在警察面前,立了大功。小贝回到家中,发现家里空无一人,原来它家搬走了,它只好再次流浪。途中,它救了一只奄奄一息的小猫,却发现是它哥哥小宝,它哥哥已经在妈妈的溺爱下,和小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懒惰、懦弱,生活不能自理。小贝、小宝回家后,妈妈惊讶地发现,小贝比小宝高大,而且比小宝坚强、勇敢!以后,它们一家又过起了快乐的生活。

看过这部电影后,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人不经过磨练,就不会成器。大家说,对吗?

第三篇:摩贝宠物应该怎么训练猫咪呢?

好不容易买了一只小猫,或者是朋友送了一只,但是个性实在是太顽皮了,总是东跑西窜,那么怎么样训练小喵咪呢?家里有只小猫了,好高兴呵!其实辛苦可能就要开始了,因为训练也要开始了。因为猫咪的独立性高,训练难度也相对高,所以,拿出耐心和爱心吧,让猫咪成为家教良好的乖乖猫!

家里有只小猫了,好高兴呵!其实辛苦可能就要开始了,因为训练也要开始了。因为猫咪的独立性高,训练难度也相对高,所以,拿出耐心和爱心吧,让猫咪成为家教良好的乖乖猫!

主人须知

1.对的时间做对的训练。别翻旧帐,猫咪健忘的很,做的好,立即给猫咪奖赏,做错了,立刻喝止处罚,训练才会有成效。

2.幼猫比成猫容易训练。别错过小猫的成长过程喔,不然变成“小时不调教,老大徒油条”。

3.耐心、爱心、决心三心政策。每只猫咪都有不同的个性,像自尊心高的猫,别轻易斥责,惰性强的猫,主人就要随时提醒,“因材施教”对猫咪也有用呦。

叫它的名

当你喊了老半天,猫咪却浑然未觉,当主人的一定觉得很漏气吧?对于“听懂自己名字”的训练,许多人认为猫咪比 狗狗来得难教,其实不然,基本上猫咪的智商比起狗狗一点儿也不逊色,“听懂自己名字”,也是来自主人技巧耐心的训练。

诱饵法

在吃饭前、拿出饭碗时,要不断呼唤它的名字;亮出它最爱吃的零嘴时(小鱼干、起司等等),也要立刻喊它名字。将名字跟美食连结在一起,猫咪会很快的记住。

一条鞭法

当猫咪熟悉名字之后,它能从主人喊名字的音调中,察觉出主人的情绪。所以,你别在猫咪学听名字的阶段“陷害”它,例如猫咪捣蛋了,主人为了处罚它而假装喊它过来,毫无防备的猫咪乖乖来了,却被主人打屁屁。几次下来,猫咪会搞不清楚主人喊它的意图何在?甚至一听到名字,就觉得会受到惩罚,立刻逃之夭夭!

时机法

当猫咪兴奋、高兴时,也尽量多叫它的名字。例如游戏、抚摸、抓下巴、轻柔的梳毛等等,在猫咪感到舒适愉快的时刻,多多呼唤它的名字,也能增进牢记名字的效果。

补救法

万一错误已经造成,那只能考虑给它改个名字,从头来过。也有成猫能习惯新名字的例子出现,不过机率比较低就是了。有些猫咪,并不是听不懂自己的名字,而是想不想响应的问题,那么就没法度啰!

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南京摩贝宠物用品有限公司希望每个养宠物的主子都能爱护自己的宝贝,可能它不是你的唯一,但是你却是它的全部。

第四篇:拉贝日志观后感

观后感一

《拉贝》讲述的是个人的经历,第一人称叙事的好处是感同身受,叙述者向观众交代他所感知到的世界,不会有全知视角常有的顾此失彼。《拉贝》并没有急着去表达观点,而是首先描述了国际安全区从动议到收场的完整脉络。对于七十年后的观众来说,拉贝和国际安全区远远算不上是公共知识,在这两个似曾相识的名词背后,是大量认知上的荒芜地带。现在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了,那时的观众爱学习,越是不明白越来劲,影院里拉下的课他会找书来整明白,而眼下的法则是电影得就合观众,导演得呵护观众--《拉贝》就是这样做的。《拉贝》还原了曾经的圣徒,拉贝当年的日记还在,日记是可信度最高的历史资料之一,因为它通常是写给自己看的,完全没有必要作假和作秀。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上演时,曾经造成“没看过小说就很难看懂电视剧”的现象,而《拉贝》的观众可以不必去阅读文本,一样得到完整清晰的印象。跟着导演的镜头,我看到拉贝在是否出任安全区主事者的困惑,他在失去妻子的心灵战栗中变得更加坚定,他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为安全区购买粮食,而故意不让别人知道内情。面对这样一个把大爱倾注在一群与自己并无太多瓜葛的弱者身上的外国人,你没法儿不想起救犹太人于水火的辛德勒,没法儿不想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白求恩。难得的是,表现这样一段沉重的历史,《拉贝》做到了行云流水,举重若轻。一上来,拉贝作为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即将卸任,日本人的空袭把他重新推到台前。拉贝和继任者之间的争斗,精彩得就像天才小说家的佳构。拉贝答应了出任安全区的牵头人,却又出现在即将离去的轮船上,这番欲擒故纵也很揪扯人心。当拉贝眼瞅着自己的司机被斩首而无能为力时,当威尔逊医生被日军黑洞洞的枪口直指时,我完全被带进了影片的情境,艰于呼吸,喉咙嘶哑,心情巨痛。片中甚至还有黑色幽默:“能装十万人的地方能装二十万中国人”,医生和拉贝关于希特勒胆子大小的歌唱,等等。这些设计让电影生动甚至有趣。当然,在影片结尾,拉贝完成使命离开中国时,南京人给他搞了个“锣鼓喧天,彩旗飘飘”的欢送场面,尽管这一段是根据日记中的有关记载拍摄的,但与1938年充满肃杀之气的南京城的整体气氛有些疏离。看《拉贝日记》,我期望能解开这样的疑惑:日军为什么要搞南京大屠杀?日本人为何变成了野兽?现在有了答案。《拉贝》中出现了指挥南京攻城战的日本亲王朝香宫,你可以看见醋打哪儿酸、海打哪儿咸、屠城的命令打哪儿而下达。从扮演亲王的香川照之铁青的脸上,我找到了他们悍然违背各项国际法的“理由”,那一方面是因为对顽强抵抗的中国守军的痛恨和报复,更重要的是因为发自内心的恐惧:人数并不占优的日军如何控制住大片大片的俘虏?垂头丧气就是俘虏,群情激愤就是战士。另一方面就是《投名状》里演示过的粮食问题:庞青云杀进苏州,在瓮城里射杀了他本来承诺不杀的大批太平军--他说他根本没有这么多粮食养活这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长毛。一部影片既然引领大家进入那段历史,就该给出一些发人深省或者启迪心灵的营养。当然,电影不是历史教科书,电影有自己的独特语汇。最上乘的做法是:用电影的方式忠于历史。《拉贝》做到了这一点,在大关节处准确还原,在小枝节上添加趣味,既给普遍存在历史盲点的国人天花乱坠地补了一课,又决无展示血腥画面挑战观众生理极限的霸蛮。当我们中国人处理这个题材时,受制于种种内心的障碍和外部的压力,总是出现用力过猛或者谨慎过头的迹象,而《拉贝》的德国导演加仑伯格拥有更高的心灵自由度,游刃有余地讲述了那段往事。这就好比中国足球队多年来屡战屡败,始终无缘参加世界杯,后来乱发飘飘的南斯拉夫人米卢来了,完全不受制于中国式长官意志和思维定势,自顾自地排兵布阵,结果一路畅通地把中国队送进了世界杯的殿堂。加仑伯格的外国人身份不但使他获得了发挥的自由,更为影片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留下了重要的伏笔。中国人以受害人的身份向国际社会控诉的日子也不短了,可是翻来覆去的言说并没有增加可信度,反倒被他们不太耐烦地当作了碎嘴子的“祥林嫂”。现在第三方的人做了这件事,必将使得南京大屠杀的史实为更多的国际人士知晓,日本右翼势力和强横政府再也无法否认真相、惑乱人心了。像史学家一样思考,像小说家一样叙事,《拉贝日记》用生动的故事、流畅的影象再次发现了一段中国人自以为很了解、实际上很模糊的七十年前的痛史,再次把遮蔽已久的救了20万人性命的“活菩萨”拉贝呈现于世人面前。影片在娓娓道来中,为重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立下莫大之功。

观后感二

南京,曾经的六朝古都,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充满悲情的都市,抗日战争时期,南京沦陷,日本鬼子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三十万中国同胞成为日本鬼子刀下的冤魂,尽管各种各样铁的事实都证明日本鬼子在南京犯下了如此滔天罪行,但可恨的事战后日本却不承认这个事实,并极力掩盖、辩解,视图混淆视听,所以我们必须搜集一切有力证据,通过各种方式向全世界宣传日本的暴行,电影《拉贝日记》就是这样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它是唯一被中国政府批准由外国人拍摄的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并且此片在全球发行放映,这样可以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南京放下的滔天大罪,历史终究会大白于天下。

拉贝,是一名德国人,在中国工作、生活了30年,南京沦陷时,他联合在南京的一些国际友好人士,建立国际安全区,保护了大约二十五万中国难民,免遭生灵涂炭,对中国人来说,他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人,而他在南京沦陷时期写下的日记和拍摄的一些照片,只到六十多后才有机会公布于世,在他的日记中,记录了当时日军在南京犯下的各种罪行,包括“百人斩”等,拉贝的日记和照片的发现,再一次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南京大屠杀的存在,电影《拉贝日记》就是根据拉贝的日记内容改编而成的,再现了拉贝当年在南京惊心动魄的一动生活,同时也是对拉贝及其它帮助中国人民的国际友人的缅怀和追思,中国人不但要牢记日本鬼子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更要牢记那些对苦难中国人伸出援助之手的朋友。

《拉贝日记》是一部德、法、中国、日本等国家的制片人、导演、演员共同创作完成的一部电影作品,是一部国际合作片,我个人觉得这种方式最适合本题材,《拉贝日记》是一个西方人,用西方人的视角、的文化观点,来记录和反映中日战争,及对战争的反思,他的观点并夹杂一点中国人的文化、历史观的影响,可以说非常具有独立性,西方的导演和演员来拍摄这样一部题材,更容易理解拉贝的思想;其次,以外国人为主拍摄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更显得比较客观真实,更容易让全世界的人民相信这一历史真相,相对于我们自己的举证,更具有说服力,面对日本政府和一切右翼势力,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我们应该加大国际合作,从国际上搜集历史证据,驳斥日本人的谎言。对于《拉贝日记》这样一部历史题材电影,应该侧重其于记录历史和对历史、对战争的反思,而不是追求所谓娱乐性、电影票房等商业价值,对观众来说,观看这样一部电影,就是对其灵魂的洗礼,而不是简单地娱乐休闲,所以这部电影的基调,基本上是灰色的,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但某些情节处理还是过于简单和模式化,和整部影片的基调不太协调,比方说,拉贝和医生一起喝酒、唱歌、弹琴,虽然唱的内容是讽刺希特勒的,尽管人一些借酒消愁的意味,但让观众情感上还是有些别扭,我们现在一旦有“全国哀悼日”,就必须要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何况是“南京大屠杀”那样的人类灾难,怎么可能笑得出来呢?还有就是最后拉贝回国,在码头上南京人欢送他,这个片断可以说拍摄地非常失败,那些欢送的人群,怎么看都像是“粉丝”在送自己的“偶像”,没有一点庄严和肃穆,拉贝回国时,南京还是属于沦陷区,老百姓怎么可能“欢呼雀跃”式地送拉贝,我觉得还是处理成“竟无语凝噎”为好。

对于《拉贝日记》这样一部主要目的是揭露日本法西斯罪行的影片,情节方面应该力求易懂、节奏方面应该力求紧凑,这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最多的情节,传输给观众,同时还要尽可能地让观众弄明白故事内容,最好是面对不对的市场,制作不同的版本,至少中国观众和西方的观众,因这段历史的熟悉程度不同,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才是,大家看同样版本的部片子,也许中国观众满意了,但西方的观众也许就不能明白,我听说《拉贝日记》有电影版和电视版,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弥补这种缺憾,我所观看的电影版本,是网上的视频,里面没有字幕,很遗憾大量的日语对白没有办法听明白,因为里长也只是两个钟头,相信有大量的剪辑,有许多情节经过剪辑后,变得莫明其妙,让人难以理解,比方说张静初饰演的角色,就完全不明白其存在的理由,好像和主题没有多大的关联;拉贝的太太一个人乘船回国,已经可以衬托拉贝的伟大,不知道为什么又要安排她乘的船被日本鬼子的飞机轰炸,这样是不是说拉贝“幸好没有回国”、“善有善报”?特别是最后拉贝太太还活着,更是有些无厘头了;再有片中拉贝等国际友人的生平,最好是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用字幕加以介绍,这样更有利于观众理解剧情,他们为什么可以帮助中国人,也是每一个观众所好奇的,这些可以说是这部影片的一些小小遗憾吧。

《拉贝日记》观后感三

当看了中德合拍的《拉贝日记》后,心绪久久不能平静。那段屈辱又惨烈的历史通过贝拉的日记和真实的经历血淋淋的再现在眼前。看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这泪水有感动,有悲愤,更多的是压抑和沉痛。

约翰·拉贝:西门子驻南京分公司的负责人,同时他又是德国军人纳粹党的党员。在日本攻陷南京时本可以回国,但他的正义和善良却让他选择了留在南京,在人潮拥挤世界末日般的海港码头,他与爱妻朵拉的分别仿佛诀别。当日军的飞机轰炸时,他不顾一切拿出纳粹党旗让工厂里的中国工人躲在下面避难,当日军的飞机停止轰炸渐渐飞远时,人群高兴地欢呼庆幸时,我也为他们松了口气,可紧接着一种复杂而难言的感觉让我的心压抑的无法呼吸,不知道是另一种耻辱还是该高兴,我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泪水涌上了眼眶。可那时的人们是如此的无助,尽管是这样的方式!我无法表达此时的心情,这真是讽刺。

他和一些和他一样正义而善良的外国人经过努力在南京城内划出一片地区设立了安全区,只能住十万人的地方,为了保护更多的人,到最后整整容纳了二十几万人,当粮食告急,日军百般阻挠和限制,看着日军的暴行,他天真的给他们那尊敬的元首希特勒写信请求帮助,却无情的落空,他只有靠自己坚持到最后,甚至拿出自己所有的存款。因没有胰岛素注射默默的支撑,在看到朵拉从德国寄来他最爱吃的奶油圆面包,得知妻子还活着,他再也支持不住晕倒,差点死去。

因保护区内的学校校长暗中保护了一群中国军人,日军得知后便以此为借口要取消和消灭保护区(保护区不能藏军人),在机枪和坦克架在保护区门外就要再次血流成河时,拉贝和他的同事打开城门毅然站在日军的机枪坦克前用生命誓死捍卫身后的中国人,在千钧一发之既用他的智慧和勇敢拯救了几十万人的生命,日军不得不撤离。

安全区终于得到国际公认,他却不得不离开,在他走的那天,人们自发为他送行,喊着他的名字,把他围住不愿他离去,还是那个码头,巨大的轮船停在岸边,朵拉来了,他们向彼此飞奔紧紧的拥抱在一起,仿佛生离死别后的重逢。

这部电影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真实再现了那场血淋淋的南京大屠杀,也许更客观和直面。日本人的残暴令人发指,我无从想象他们的心是用生么做的,可以拿杀人来做比赛,对待人的生命会如此的冷血和麻木,用禽兽都不足以形容,我只能无声的愤怒。但我们的耻辱和那段历史,每个中国人更是不能忘记,如果遗忘那将更加耻辱,如果遗忘我们怎么能警醒和进步,勿忘国耻,还有帮助过我们的那些人们!

(“南京暴行”期间,在安全区的庇护下,有超过二十万的性命获得拯救,尽管如此受害人数仍旧令世人所震惊。

掩埋无名尸体的工作持续了数周。根据调查统计,总共有超过三十万名中国人被残害。

直到今日,日本国内右翼势力至今仍旧企图否认“南京大屠杀”

约翰·拉贝返回德国后,因涉嫌与中国勾结串通而被拘捕,他被禁止说出在南京的所见所闻,他所留下的日记以及其他证据皆被没收,多年后这些资料才公诸于众。

二次大战后,约翰·拉贝要求放弃纳粹党籍,一度为同盟国所拒绝,在被人遗忘及穷困潦倒的情况下,约翰·拉贝于1950年死于柏林。)片后字幕

观后感四

今天晚上去看了电影,没有选择南京南京!选择了相同的类型的拉贝日记,这个是描写拉贝先生在南京沦陷前后一个月时间内的经历的事情。这部电影是一部好电影,整个观看过程中都给剧情给牵动,但是我都是绷着个脸,一言不发,心情特别的沉重。

在这个电影中有几个情节让我记忆特别的深刻,一个是日本轰炸南京,拉贝牵起来德国的国旗,中国人在德国国旗的庇护下面躲避轰炸,为什么作为一个中国人却没有安全感,关键是德国的强大。一个是日本军人透露消息的情况,也说明了发动战争是极少数的军国主义分子,大部分日本人都还是不希望战争的。还有就是日本人在进行杀人比赛的时候那群同胞的眼神,人为刀俎,我为麋鹿,个个坐以待毙,或许这个是导演的安排,不过人人都是没有神的眼神,这么多人为什么不能够反抗?魏特玲(华群)、医生等国际友人的真挚情意,张静初饰演的角色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以前在南京学习过几年,那个时候我也了解到了南京当时的情况,也知道南京国际安全区的历史。现在看到了这部电影,感觉到比较的熟悉。

不过电影毕竟是电影,不能够那么去较真,但是看了这部电影,我深深地感受到要珍惜和平,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要自强,要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03 00:50 刚看好《拉贝日记》,我觉得非常有必要释放下自己的心情。

作为和平年代出生的我,对1937年12月冬在数周内南京城里发生的那些事并不是了解的很清楚,信息主要来源于一些历史课本和媒体资料。《拉贝日记》给我一个机会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去更进一步的了解那段历史。

我其实并不太想看《拉贝日记》,理由和我没去看《南京!南京!》是一样的。怕闷,怕看了以后浑身不自在。事实上结果和我预料的一样。可是我并不后悔看了《拉贝日记》,更决定去补上《南京!南京!》。首先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不论从题材、演员的表演、光影、音效上我都觉得都很出色。其次这是一部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看的影片,我并不是在和平年代大谈爱国主义教育,只是简单的觉得——有些历史不应该被忘却,应牢记。最后,这部影片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看了这部影片后让我懂得,多么艰苦、多么危险、多么折磨人的事情面前,你都不能轻易地倒下。人必须要坚强,只有坚强才有明天的希望!

我不是写手,只是想抒发下自己观后的心情。我希望有更多人的走进影院去支持《拉贝日记》,支持《南京!南京!》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03 00:50

观后感三:

周四上午,只有老人和大学生有这闲工夫来看电影。厅里稀稀拉拉坐着不到十个人。

《拉贝日记》是根据拉贝先生的日记翻拍的,非常尊重原作者的本意。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导演不只研究了拉贝日记,还实地考察了很多史实。一个德国导演拍一个德国人经历的中日战争,应是客观一些。而且这是一部故事片,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是纪录片,只是华谊在发行时,辩解说这部片子比较尊重历史。这使我看完《南京南京》以后,一定要看看这部片子讲的南京是什么样的。

《拉贝日记》是从拉贝先生的角度来描述南京被日军占领的这段历史。整部片子中心线索明显,就是围绕拉贝展开叙事。拉贝在卸职的前一天,赶上了日军空袭南京城,拉贝组织大家在厂区里避难,用大大的纳粹旗给日本人发出信号。如果说这次救中国员工的行为完全出于自发,拉贝这个纳粹党员留下来组织安全区则纯粹是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自于他对生活了27年的中国的感情,来自于对新上任的西门子主管的失望,来自于各国际人士对他的厚爱,或许还来自于对他敬爱的元首的寄望。最根本的是,拉贝的人性光彩,这在此后的叙述中娓娓道来。拉贝送别妻子,却眼睁睁看到船沉入大海,他遭受了沉重的精神打击,身体打击也是不言而喻的。夜以继日的工作,使他患上严重的糖尿病,安全区缺医少药,不得不求助于日本人救命。拉贝周围的人,耿直的威尔逊大夫,年轻气盛的罗森博士,慈爱坚强的杜普雷女士,人物丰满,个性鲜明,为突出拉贝起到了很好的绿叶作用。威尔逊大夫一开始非常敌视拉贝,他不相信这个纳粹分子会留下来帮中国人做事。直到某一天他识破拉贝为安全区倾家荡产也不声张,这时他对拉贝的态度转为善意。这两位演员都是老戏骨,屡屡碰撞出火花,让人看了忍俊不禁。他俩一边弹琴一边唱歌的场景必将成为经典。杜普雷女士为了保护女学生,以防止虱子为由给女学生剃发,与日军据理力争,自作主张私藏战俘。她对拉贝的爱慕,只是隐隐表现,终究尊重拉贝与其夫人的感情,而把自己的真情深埋。她的柔情,她的坚定,展现了无私的爱与崇高的人格。罗森博士是由《再见列宁》中的小帅哥饰演的,现在还是那么帅哈。他与女学生琅书的感情,轻松的对白,舒缓了整个凝重紧张的气氛。

第五篇:拉贝日记观后感

2011—2012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

查卷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物流10-2 教师:赵芳 姓名:姚合柱 学号:10054030246 成绩:

《拉贝日记》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这段对于国人来说,悲痛而充满耻辱的历史事件,现在很多中国人都试图去逃避,逃避那些先辈们经历的沉痛历史。特别是那些盲目崇尚美日文化或是对中国社会现状片面不满的叛逆年轻人甚至于抵触那些值得反省的历史或是一味指责中国的政府无论是曾经的还是如今的,以及中国人的落后和愚昧。如果有那些鄙视自己民族想法的人才是真正的懦夫和愚人,甚至于可以被认为是不健全的人,犹如卑躬屈膝的汉奸依然被日本人鄙视被同胞痛恨,因为精明的日本人知道会背叛自己民族的人更加会背叛自己,他们反而更加敬重那些忠烈之士,尽管那些是敌人。崇尚他人还是相信自己,愤恨社会还是从我做起。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人对自己绝望而盲目跟从所谓先进而失去自我,这让我想起了居里夫人的一句名言:Nothing is to be feared,it is only to be understood.日本之所以能在战后短时间内复苏和崛起,就是明白这一点。他们向往先进,学习先进的他人,但是他们明白不能失去自我,更不会对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失去信心。失败的过去不可怕,可怕的是现在很多人失去自我的展现个性。正如当初红极一时赵薇曾在称为赵薇元年的那年身穿日本国旗在南京开演唱会,我不知道具体经过,但我看到了她在做道歉时脸上有伤。我知道至少南京人不会忘记那段沉痛的历史,2008年以来随着越来越多关于那段历史的民间资料和官方档案的公诸于世,那段残酷的历史终于可以较为真实的以人们所容易了解的电影形式展现给全世界的民众。

《拉贝日记》撇开了中日两方的当事人身份而是以德美等第三方势力的出发点编拍的。具体是以当时中国西门子分公司的总经理纳粹党员身份 的拉贝的第三人视角拍摄的,并且是由德国方面以曾任南京安全区委员会主席的拉贝的日记为依据制片的。我认为比较客观的反应了拉贝在被日军占领后的南京经历的残酷经历,也反映了拉贝个人的善良品质和对中国友情以及他从事这项救援工作的曲折历程,没有了针对某一方的角度,比较客观公正。这部片丝毫不像是一部带有政治色彩的历史片,而是更像一部呈现拉贝个人经历和感情的人物传记片。然而曲折而充满磨难的个人经历已经和那段残酷的南京历史融为一体了,那段残酷的历史因为有了拉贝的参与而多了份温馨。由于是纳粹党员的身份,他起初对于安全区的工作也有疑虑,但他在中国生活了27年,他喜欢上了中国,看到中国遭受的苦难他很难过、很伤心,于是他选择了了留下帮助中国人他对于希特勒充满幻想,希望元首能给与他和安全区帮助。救死扶伤的威尔逊医生对他充满了芥蒂,但在普雷蒂亚的努力下,终于认可了拉贝的善良和正直,和他一起唱歌跳舞和他一起欢笑和悲伤,可最终他放不下拉贝的纳粹身份,但他心里应该明白自己已经和拉贝是好朋友了。拉贝为了中国平民的生命和安全忧心劳力,甚至多次冒着死亡的危险维护安全区的平和,这些不但赢得了周围同事的尊敬和钦佩,也赢得了南京老百姓的尊敬与爱戴。他与朵拉重会,百姓们为他们欢呼高兴,他要离开百姓们依依不舍,伤心流泪。拉贝在当时的南京人民心中几乎成了救世主,百姓们对他充满了依恋,我想做人做到这份上是一种极大的成功。

拉贝,热爱中国的朋友;中国,缅怀拉贝的朋友。

下载《猫咪小贝》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猫咪小贝》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拉贝日记》观后感

     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 虽然《拉贝日记》号称中国版《辛格勒的名单》,但由于它讲述的是沉重的日军侵华历史,心里总怀着些不舒服的情绪。这是一段我们不能遗忘的真实屈辱与拯......

    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在看拉贝日记前我也看过许多相关评论,褒贬不一。看完后我觉得至少《拉贝日记》并没有把屠杀场面当成是一种噱头去炫耀它的刺激,而是用一种平实的语言和相对中立......

    《贝隆夫人》观后感

    《贝隆夫人》观后感早就在媒体杂志上听闻阿根廷第一夫人贝隆夫人,怀着对伟人的崇敬,看完音乐剧《贝隆夫人》,羡慕她的传奇人生,同时也惋惜她的英年早逝。直到现在我仿佛还看到贝......

    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拉贝日记讲述的是主人公拉贝在 南京大屠杀前后发生的故事,真实的再现了南京那段惊心动魄的惨烈记忆。主要讲的是一群居住在南京的外国人,如何去保护那些将......

    拉贝日记观后感

    观后感一 《拉贝》讲述的是个人的经历,第一人称叙事的好处是感同身受,叙述者向观众交代他所感知到的世界,不会有全知视角常有的顾此失彼。《拉贝》并没有急着去表达观点,而是首......

    贝隆夫人观后感(★)

    《贝隆夫人》观后感 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2班 卞佳芳 070112040【简介】 原名:Evita 又名:艾维塔 /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 贝隆夫人 / 庇隆夫人 导演:艾伦 帕克 (Alan Parker) 主演:M......

    拉贝日记观后感

    事实就是事实,不承认不代表不存在——观《拉贝日记》有感 初看《拉贝日记》是在高三那年,一个周末的午后。加试历史的我,闲暇时刻的爱好就是上网搜罗关于历史的影片,从中或多或......

    《拉贝日记》观后感

    看一部好片 影视名称:拉贝日记 观后感: 1937年12月13日,这是一个凡是中国人都不会遗忘的日子,它是一道烙进了所有中国人心里的疤痕,它时常提醒我们的痛,我们的屈辱。因为在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