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甘南地区小学英语
2011级外语系英语教育专业函授(专升本)毕业论文
浅谈甘南地区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情况分析与研究
摘 要: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战略性工程。开全、开足、开好小学英语课程既有利于广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构建和谐社会。本文就甘南地区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并针对教学情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提高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甘南地区;小学英语; 新课程; 教学
Abstract: Setting English classes at the primary stage is a strategic project in our country, good English teaching is helpful to the students’ future development, it can promote equity in education and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The paper analyzes primary English “new courses ” teaching situation in Gan Nan region and sums up the problems and suggests some strategies, aimed at improving the primary English teaching quality.Key words: Gan Nan region;primary English;new courses;teaching
一、引言
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战略性工程。开齐、开足、开好小学英语课程既有利于广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构建和谐社会。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我校自2006年秋季起,布局调整后的成建制小学从3年级起全部开设英语课。
二、甘南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一)基本情况
自2006年秋季起,我临潭县布局调整后的成建制小学从3年级起陆续开设了英语课,至2007年秋季,农村各小学也均开设了英语课程。目前我学区主要使用的小学英语教材版本为人教社PEP小学英语。这套教材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和【小学运功于基本要求(试行)】编写而成。小学教材共八册,每学期一册,与新课程初中英语教材衔接使用。按照县教育局规定,我学区开设英语课程如下:小学英语课时开设标准为:三至五年级每周5节,六年级每周6节。每周还安排了1-2节英语早读或自习。
第 1 页(共 6 页)1
(二)师资状况
首先,我学区教师学历达标率低。大部分教师从其他学科转岗而来。2006年全学区小学英语教师2人,获得英语专科学历证书的2人,多少“懂点英语”的语文、数学或思品、社会、体育教师都正在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其次,教龄短、缺乏教学经验。我学区小学英语教师只有1-2年的教学经历。再次,工作量普遍过重。我学区的小学英语教师周课时在20节以上。个别村学因师资力量不足,一个教师带5-6个课头,每周30多节课。最后,教师队伍不稳定。我学区小学英语优秀教师流向初、高中,一般教师转岗任教任教其他学科,小学英语教师专职化率低,诸多原因导致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极其不稳定。
(三)教学评价
根据县教育局统一要求,自2006年秋季起,全县小学3-6年级的期终调研考试、素质教育调研抽查考试及毕业班质量检测英语为必考科目,分值与语文、数学相同,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2006年小学六年级期末考试抽样分析显示:满分为100分的小学英语试题,乡镇中心学校平均分两级差17.8分,乡镇中心小学平均分两极差20.8分,个别农村小学英语成绩更差。学生两级分化现象在小学三四年级已提早出现。
(四)社会效益
在农村开设小学英语课程,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和重视,外出务工的农村家长更愿意送孩子到英语师资条件好,课程开设齐全的学校就读。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促进了优质学校资源的整合,但也因城镇与乡村小学英语教学上的差距,减缓了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
三、存在问题及反思
(一)师资问题
教师人数缺,专职教师少。就我学区而言,由于没有专业英语教师,只能安排稍懂英语的老师兼任。大多数年级人数多,内容杂;是大班额现象突出,作业批改量大。一般都带3个班左右,每周15-28节课,要批改大量的作业,认识100-300名学生;而语数教师只有一个班的学生,相对要单纯的多。”再加上部分村学办学条件差,英语教学的特殊需要由于经费少不能得到满足,少数老师由于各种自身的原因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等多种原因导致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体验不到成就感,因此失去了教好农村小学英语的信心。
(二)教学任务问题
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成就感差。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任教科目多,整体任务繁重;二是任课年级交叉,教师为其他学科转岗而来,不少教师除英语课外,还兼代语文、数学及其他课程。这一现象,在我们农村级小学尤其是教学点现象更为突出。
(三)课时问题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3~6年级英语课程每周4至6节,课时少,间隔时间过长,学生更容易遗忘。如遇考试,部分学校不得不临时增加英语课时以完成教学任务。
(四)大班额问题
受时间、空间、人数、内容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大班额教学中教师无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青睐于表现积极、勇跃的学生,忽略对性格内向学生的培养,造成英语学习的两级分化在小学提前出现。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不能学会英语,必须参加英语学习班,导致目前小学英语出现“补习”热潮。
(五)教学氛围问题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语言学科,没有很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对英语学习、特别是小学最起萌阶段的学生是非常不利的。由于小学英语周课时仅给5节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上方方面面对小学英语这个新兴学科不了解、不重视、教师自身素质又不高,课堂40分钟根本保证不了优质高效。农村学生课下几乎没有学习英语的时间和空间,没有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的环境,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缓慢。从教学设施方面看,拥有多媒体教室或VCD设备的学校很少,有的学校有,但在平时英语教学中也没真正很好得应用。大部分英语教师只靠一盒磁带、一台录音机和教本上课。学生甚至只有一本课本,没有课堂活动用书。此外,一个学校的小学英语老师数量有限,教师教学负担重,良好的英语教学教研气氛难以形成。
四、主要对策
为顺利开设小学英语课程,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学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了积极的尝试。
(一)提高认识,加强教学指导
充分宣传、认识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的重要性,在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中形成了学好英语、重视英语的良好氛围。教育局领导关注小学英语教学,着力解决一些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配备录音机、磁带等,积极为英语教学创设条件。有条件的学校要配备了电视机、教学光盘等,保障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学区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正受到社会的共同关注和重视,为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搞好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首先是拓宽小学英语教师入口渠道。一是选聘专职英语教师,二是转岗选聘,通过内部挖潜、校际调配选用英语教师;三是采取支教、走教等形式调剂英语教师;四是采取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形式多方位、多途径培训英语教师;五是鼓励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
(三)开展活动,促进质量提高
一是开展英语教师“三课”(授课、说课和评课)竞赛。进行竞赛活动层层选拔。
(四)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
学校要适时召开家长会,让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家长督促孩子养成在家自觉听英语磁带、做英语作业的习惯等。
(五)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为了使像我学区一样的农村小学英语达到教育的目的和语言教学的目的,教育管理部门必须积极为英语教学创造条件。加大教育投入,例如为各校配备电视机、录音机、投影仪、光盘、磁带和教学挂图等必要设备,条件好的要逐步建立语音教室。教师要利用这些设备加大英语信息的输入量,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小学英语教学应视听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六)加强课程管理,指导英语教学
要对小学英语的课程开设和教学加强管理和指导,确保小学英语教学顺利开展。通过开展观摩课、研讨会活动,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员应多组织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研讨会、交流会、优质课的观摩活动、基本功比赛等,从而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
(七)完善师资培训,稳定教师队伍
小学开设英语课,师资是关键,也是瓶颈。要完善师资培训制度,以有效解决专业英语教师断层的局面。一是选聘优秀应届毕业生,特别是让那些
在英语口语、语音语调、艺术修养、敬业精神等方面突出的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二是实行英语教师上岗资格证制度。
(八)弘扬敬业精神,强化职业动机
教师的专业既包括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也包括了职业道德要求。特别是在我学区小学,条件差、待遇低、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英语教学很难正常开展,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坚定自己的职业动机,克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做到“乐教”。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时刻感受到受重视、受期盼,有压力、有成就。
五、结语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性和入门阶段的教学,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更是未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师资队伍,搞好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对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而言,任重道远,而这需要全社会特别是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奋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2001.[2]教育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01.[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范春林.课堂环境对自主学习的影响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J].教育科学
[5]黄欣玲.探究式教学对国中学生电学学习情境及学习成就之研究[J].国立彰化师范大学,2010(06).
[6] 范春林.中小学生对课堂社会环境的知觉及其与自主学习的关系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2010(03).
[7]郭桃梅,彭聃龄.初中和高中生英语语义通达机制的比较[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02).[8]朱谨,李明德.关键词方法与英语词汇的掌握.心理学报[J].1985(02),170-176.[9]王汉澜.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论,2011(03).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10]李如密.
第二篇:甘南地区基督教信仰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甘南地区基督教信仰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聂红萍 陈声柏
2012-7-13 21:20:26 来源:《中国藏学》2007年04期
内容摘要:本文对甘南地区基督教信仰现状的调查从开放教会和未开放教会两方面进行。对开放教会的组织与活动、教会负责人与其周边宗教场所负责人之间的关系、教会负责人与宗教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对未开放教会形成的原因、政府如何应对以及宗教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与具体实施的困难进行了调查。最后对甘南地区基督教发展缓慢的原因作了分析。
关 键 词:甘南地区 宗教信仰 基督教
作者简介:聂红萍,博士,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陈声柏,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研究项目:本课题为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当代民族问题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研究项目《甘肃民族宗教的当代变迁和实践经验总结》子项目。
甘南地区指的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州),包括临潭县、卓尼县、夏河县、迭部县、碌曲县、玛曲县、舟曲县以及合作市等7县1市。甘南地区是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至2002年底,总人口66.43万,其中藏族人口33.18万,占49.95%;汉族28.65万,占43.13%;回族4.37万,占6.58%;土族、撒拉族等其他民族0.23万。[1]甘南地区又是一个多宗教信仰的地区,一般而言,藏族、土族是信仰藏传佛教,回族、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汉族则多信奉汉传佛教、道教、基督教以及民间信仰。所以,甘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典型地区。正如我们所采访的甘南州民族宗教局某领导所言,甘南州有两个60%,是其工作的重点,这两个60%,一个是指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州总人口的比例,一个是有宗教信仰人口约占全州总人口的比例。[2]
2006年8月,受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当代民族问题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研究项目《甘肃民族宗教的当代变迁和实践经验总结》的委托,我们赴临潭县、卓尼县、合作市,采访了基督教普通信徒、教会负责人、县民族宗教局、州民族宗教局、州统战部等部门负责人,对甘南地区的基督教信仰现状进行了调查。本调查分为开放教会和未开放教会,开放教会在临潭县,其他县市则还没有开放教会,但也有基督教信徒,并进行宗教活动。
一、历史变迁
(一)1949年以前:以传教士为中心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逼迫中国与其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条约中有关对外国传教利益的保护,使得外国传教士将“福音”合法且大量地传入中国沿海及其腹地,甘南地区也不例外。
最早来到甘南传播基督教的外国传教士是美国人伊斯顿,他于1860年来到临潭、卓尼,通过卓尼土司在卓尼附近开展传教活动。但信奉者寥寥,所以不足1年他就回国了。[3]1891年,英籍传教士克省吾与美籍传教士斐文光、席儒珍等受美国宣道会的派遣,由西安来到临潭旧城(今临潭县政府所在地城关镇)传教。首先接受基督教的是当地汉民周肇南、袁氏、邱氏等。不久,周肇南出资修建了礼拜堂,在旧城、新城、卓尼的阳坝、录巴寺等地发展信徒。克省吾等在新城也建起礼拜堂。至1910年,临潭县信教者已有50余人。
1912年,席儒珍与克省吾因神学观念理解发生分歧,1913年席儒珍被克省吾撤职回国后加入了美国基督教神召会,又于1917年取名新普逊(意重新将福音传给世人)来到临潭,与周肇南共同在卓尼阳坝成立了洮州境内第一个“自立神召会”,亦称福音园,周肇南为首任牧师。这时期,临潭县旧城、新城、术布巴地、业路等地有10余户相继加入神召会。神召会在岷县成立了总会,新普逊任总监督,周肇南任副总监督。周肇南去世、新普逊调离后,岷县周珍接任总监督,临潭业路李攀云继任副总监督。[4]
在清末至民国期间,许多外国传教士深入到甘南地区的藏区进行传教活动,并分别先后在夏河、黑错(今合作)、阿木去乎、郎木寺、西固(今舟曲)等地相继建起教堂。当然,外国传教士的活动曾多次受到了甘南各族群众的抵制,乃至被驱逐出境。
甘南地区的基督教自传入以来,一直受到外国差会及外国传教士的控制。1934年,临潭县基督教信徒受中国内地信徒倡导的自立运动的影响,在宣道会中从事传教的本地人断然拒绝接受外国传教经费和津贴,提出“不受约束,自由传教”的主张。并选出王全德、苏秋江为执事,公开与外国教会分庭抗衡。1948年后,外国传教士离开临潭,教会财产由当地基督教接管。[5]
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甘南地区共有基督教教堂17处,神职人员17人,信徒131户286人。[6]
(二)1949年到1978年:以政治为中心
1949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英美传教士从甘南地区撤走。临潭、卓尼一带的基督教活动由信徒李攀云、夏世彬、王茂德、候克卿等人继承。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发起新信徒2户2人。1957年省基督教会有不能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教的决定,加之原来差会教堂信徒不多,居住分散,所以甘南地区基督教会未开放,但对信徒个人的宗教活动没有干涉。1958年甘南地区平叛反封建斗争以后,基督教活动暂时停顿下来。1961年以后又开始活动,各差会每晚1次小礼拜,7天1次大礼拜。1962年曾举行大型聚会5次。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前,全州有基督教信徒137户、273人。[7]“文化大革命”期间,在以政治斗争为中心的环境下,基督教与其他宗教一样被禁止,许多信徒受到迫害。
(三)1978年到2005年:恢复与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恢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在甘南地区,却有“限制基督教在藏区的发展,而且不得跨地区进行宗教活动”的规定,尽管如此,基督教在部分农区仍有较大的发展。[8]与此同时,当地党政宗教管理部门不断落实党和国家的宗教方针政策,逐步恢复教堂活动、返还教产、部分开放教堂和活动点。截至1990年底,开放临潭县基督教堂3处、活动点9个。其中信徒1757人,神职人员31人(牧师1人、教师1人、长老6人、执事23人)。另外,夏河、卓尼、舟曲、迭部4县尚有信徒2006人,自行开放教堂l处,自设活动点26个,自选神职人员69人。全州事实上有基督信徒3763人,神职人员100人(牧师3人、教师l人、长老25人、执事71人)。
截至2005年底,甘南地区基督教信徒约有5000人,其中临潭县约有2500人,另外的约2500人分布在甘南州的其他县市。目前,全州只有临潭县开放了3个教堂和7处[10]活动点,其他地方的基督徒都是自发活动,属未开放教会。[11]
二、开放教会
[9]
目前,临潭县是整个甘南州唯一对基督教开放的县。共开放教堂3处、活动点7个,约有信徒2500人,神职人员(包括教师、长老、执事)25人。[12]
(一)教会组织与活动 1.管理机构和负责人
20世纪80年代,临潭县先后开放了城关教堂、新城教堂和业路教堂,并成立了临潭县基督教协会和三自爱国委员会,简称两会。两会起着沟通基督教和宗教管理部门的桥梁作用。两会设有秘书长1人,任期为5年。两会负责教堂日常事务,两会秘书长直接与宗教管理部门联系,汇报情况及参加有关会议。
教堂设有管委会,管委会成员是由全体信徒选举产生。如城关教堂管委会由6人组成,其成员身份有教师、长老、传道员和执事。教堂的神职人员由牧师、教师、长老、执事组成,他们也都由信徒选举产生,没有任期。如果有重大过失,则自动离职。目前,3个开放教堂的神职人员情况如下:城关教堂有教师1人、长老3人、执事、传道员若干;新城教堂有长老2人、执事、传道员若干;业路教堂有执事4人、传道员若干。教会遇有重大事件时,由管委会集体决策。[13]
2.教会的日常事务
(1)礼拜和聚会。城关教堂每周周日进行1次大礼拜,参加礼拜的信徒一般有60-70人。2006年8月6日(星期日)我们进行参与式观察调查时发现,参加教堂礼拜者多达120人左右,这除了天气较为暖和外,还因为此时恰逢城关镇举办一年一度的“临潭县物资交流会”,许多信徒趁着购物的机会顺便来到教堂。据我们的观察,来教堂做礼拜的老人、妇女、小孩居多,年轻人少,尤其青壮年男性少。这是因为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多,这时无法参加。但到了年底时,他们打工回来后,到教堂的也就多了。大礼拜的主要活动有唱圣歌、祷告、讲道(听道),时间一般是11:00-14:00。
城关教堂每隔3-4年会有1次大型聚会,2006年5月“黄金周”时就举行了1次这样的聚会,参加聚会的人共有600多人,其中临潭县的有200多人,外地的(包括周边的一些县)有300多人。聚会除了和大礼拜举行的活动一样外,还会请外地的一些有造诣的神职人员前来讲道。聚会一般持续7天,每天从9:00-20:00都有活动。参加者一般都需要自觉作出自己的奉献,教会会将所有人的奉献登记在册并张榜公布。
礼拜或聚会时,如有信徒遇有困难需要帮助,教会神职人员会帮其祷告。除礼拜和聚会外,还有两项重要的圣事活动,即施洗礼和吃圣餐。施洗一般在每次大型聚会之后进行,有点洗也有浸洗。而圣餐一般在圣诞节举行,圣餐要吃饼和喝葡萄酒,葡萄酒一般用现熬的葡萄汁替代。主要宗教节日有圣诞节和复活节,但复活节只有少数信徒过。
(2)教会的收入和支出。收入方面:教会一般不向信徒摊派费用,其收入主要来自信徒的奉献和教堂的其他经济收入。在奉献方面,主要是圣诞节和聚会时进行的奉献,信徒奉献的金额有5元、10元至200元不等,是否奉献以及奉献多少都是自由的。临潭县的基督教信徒基本都来自农村,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因此一般奉献的数额比较小。2006年5月,临潭县城关教堂举行聚会,获得奉献共有2万多元。[14]当然,平时的圣诞节奉献的数额就少得多,一般也就是几千元。其他经济收入方面,比如城关教堂就有教堂周边铺面的收入。教会都是靠自养的,县党政有关部门虽然关心教会的发展,但并没有具体的经费支持。支出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特殊大项开支。主要指县两会支持修建礼拜场所,如新城、业路修建礼拜堂时,两会就进行了资助。第二,对贫困信徒的资助。比如贫困信徒生病住院,两会得知后,会进行适当资助;还有一些生活困难的信徒,两会也会给100-200元钱,以维持其基本生活所需。第三,对过世信徒的抚恤。信徒过世后,不管是在城关的还是乡下的,也无论是长老、执事还是一般信徒,只要其家人来了请两会人员做礼拜的,那就会以两会名义送30元现金和一幅挽联。第四,教堂的日常开支。如水电和基本维修方面的开支以及给看门大爷的工资。此外,还需少量的招待费。两会基本上没有招待费,因为招待事务很少。但对邀请前来讲道的牧师、长老要进行招待。
[15]
每次信徒的捐献收入教会都张榜公布。支出方面,城关教堂以前公布,但管账的长老过世后,连续换了好几个人管账,所以这几年都没公布。支出虽然没公布,但教堂使用时是慎重的,20元以上的支出管委会就要集体讨论。而我们采访一般信徒时,他们也认为,虽然没有公布,但相信在神的面前,长老们是不会乱花的。(3)处理宗教事件临潭县乃至甘南地区全州,都是多民族、多宗教地区,不同宗教之间的信徒往往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而这就成为教会需要处理的重要问题。比如,在临潭县的乡村,一些群众把基督教叫做“洋教”、“洋人教”,他们对基督教信徒往往会采取歧视的态度。在农村,有时候逼迫基督教信徒参加磕头烧香等活动;甚至有不让基督教信徒的牛羊上山、不让信徒饮水等威胁生存的情况。这时基督教两会就要会向民族宗教局反映,希望政府宗教管理部门进行调解。但是如果无法调解的话,两会只好劝说基督教徒忍耐,因为在基督教看来,和他人发生冲突是违背教义的,而且在临潭县乃至整个甘南地区,基督教信徒的人毕竟属于少数,冲突对抗会使基督教及其信徒在当地的处境更为不好。
(二)教会负责人与其周边宗教场所负责人之间的关系
这包括两种关系,一是外部关系,即基督教教会负责人与其他宗教负责人之间的关系;二是内部关系,即基督教不同教会、教堂的负责人之间的关系。
第一,与其他宗教负责人的关系。据宗教管理部门介绍,在临潭县,基督教和周边的伊斯兰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等的关系是和谐的。在我们采访各宗教相关负责人时,这种说法也得到他们的一致认可。他们认为,各宗教都应互相尊重,都不说那些不利于宗教团结、民族团结的话。宗教负责人之间打交道,都是以诚相待。基督教负责人在表达这种看法时,尤为郑重其事。在临潭县,各宗教有大型庆典时,都会发请柬邀请其他宗教负责人参加。如伊斯兰教西道堂建寺落成庆典,基督教教会曾应邀前往。基督教城关教堂在1996年落成庆典时,也邀请了西大寺等宗教负责人参加。[16]
第二,与其他基督教教会、教堂负责人的关系。临潭县城关教堂与本县的新城、业路等教堂和活动点有一定联系,长老们有时下去传教,聚会时也去。临潭县基督教会与甘南相邻的岷县、漳县来往较多。卓尼县的羊巴基督教现在虽然没有开放,但因这里曾是甘南基督教会的起源点,两地相距又较近,所以也会互相参加对方的聚会。此外,与其他县的基督教会来往较少。据教会负责人介绍,虽然各地教会在大型聚会时会相互来往,但各县各地区的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都是独立进行基督教活动的,在宗教事务上互不干涉。比如,临潭县的石长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的石长老虽是姐弟关系,但在宗教上两地并无关系。[17]
(三)教会负责人与宗教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 1.党委统战部对基督教的管理
据甘南州统战部某领导介绍,党委对宗教的管理主要是掌握政策,掌握原则,具体事务由政府的民族宗教局执行。[18]
2.民族宗教局对基督教的管理
(1)对宗教的管理作为甘南地区唯一对基督教开放的县,临潭县民族宗教局某领导认为,宗教政策在临潭县落实得较好。临潭县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地区,情况较为复杂,落实好宗教政策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临潭县历届政府都把宗教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从思想上、工作上都重视,认真、慎重地对待宗教问题。
首先,在政治待遇上,采取对各宗教一视同仁的态度。人大、政协里都有各宗教的代表。其次,重视宗教政策的宣传工作。经常性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从县里到乡里,对各民族、各宗教群众都进行教育,使宗教政策深入人心。进行“三个离不开”教育,要求各民族群众互相尊重,加强团结,尊重彼此信仰。目前,各宗教、各教派之间都互相尊重,没有出现歧视现象。再次,注意加强民族宗教局与各宗教团体的联系。作为宗教管理部门的民族宗教局,尽量做到事前掌握动态,将事故消除于萌芽状态。民族宗教局定期邀请各宗教上层人士召开民族宗教座谈会、茶话会,通报各宗教发展动向和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些方式来交流思想、联络感情,达成共识。遇有各宗教的重大节日时,民族宗教局会登门慰问、祝贺。比如2006年5月,城关教堂举办聚会时,民族宗教局局长及统战部相关领导都到会致辞祝贺。
另外,在开放宗教活动场所问题上,临潭县采取立足实际、体现政策、方便群众、能开放就开放的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宗教局对各宗教房产、地产进行了落实,以便利于信教群众从事宗教活动,满足了群众宗教信仰的需要,因此信教群众对此非常满意。
[19]
(2)对基督教的管理除上述政策、做法外,民族宗教局对基督教的管理,还具体体现在对教会财务、教堂管委会的监督以及例行检查等方面。教会财务方面,不要求教会财务向民族宗教局汇报,但民族宗教局里有时会查看是否有外来捐款。同时经常强调财务要公开,制度要健全、规范。教会管理人员方面,民族宗教局只管理协会(管委会),至于教堂、教会的领导人如长老、执事等由教堂、教会自己选出,民族宗教局并不干涉。例行检查方面,主要以《宗教事务条例》(2005年3月以前是《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为依据进行检查,对教会的教务、财产、办事作风,制度建设,遵守《宗教事务条例》情况,信徒负担,教会的收入与外籍人员有否关系,有否与外来传教的进行联系,有否地下传教,三自委员会是否做到自养、自治、自传“三自”等进行检查。检查的方式主要有:听取教会负责人的汇报,亲自走访信徒了解情况,召开座谈会等。检查时对符合政策、法律的给予肯定,违反者要求进行纠正。例如发现的问题有教堂卫生不够好、硬件设施破旧、管理制度较少,因此要求他们注意卫生、更换设施、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进行管理等。并要求他们遇有重大活动时要向民族宗教局汇报。[20]
3.教会负责人与党政宗教管理部门的联系
教会负责人是教会与宗教管理部门联系的责任人和具体实施者,其主要事务有如下几项。
第一,申请开放教堂和活动点。据教会负责人介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临潭县基督教会一直在申请恢复开放临潭县的基督教活动。在国家相关部门领导重视下,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临潭县教堂和活动点陆续得到开放。允许开放后,民族宗教局开始落实基督教教产。1958年后,教堂旧址被几家单位占用。民族宗教局给有关占用单位做思想工作,宣传国家宗教政策,这样逐渐归还了部分教产,从而建立起了现在的城关教堂。到目前为止,临潭县基督教开放了3个教堂和7个活动点。[21]
第二,配合宗教管理部门做好宗教和社会稳定工作。教会负责人称,政府有什么指示,他们都执行。基督教从不给政府添乱、增麻烦。因此,基督教会和县党政部门的关系很好。
第三,向民族宗教局请示汇报相关事务。比如下面农村有些不信基督教的其他信徒逼迫基督教徒参加迷信活动(磕头烧香等,在基督教看来,这是迷信),不让他们的牛羊上山,不让饮水等情况。这时教会就要向宗教局反映。此外,教会每3-4年要举行一次大型聚会,这也要事先向民族宗教局请示。[22]
三、未开放教会
对甘南地区基督教的约5000名信徒而言,只有临潭县的约2500名信徒是属于开放教会的,还有另一半分布于7县市的信徒属于未开放的地下教会。笔者对这一现状也进行了调查。
(一)未开放的原因:当地群众的抵制
甘南地区的其他县市有基督教信徒,为什么他们没能像临潭县一样开放呢?据甘南州民族宗教局某领导介绍说,甘南地区历史上就有基督教。但是,甘南地区是藏族自治州,本地区的主体人口主要信仰藏传佛教,在该地区不宜传播发展基督教。[23]
从历史上的发展和现实情况来看,当地群众尤其是藏族群众对基督教的抵制情绪比较大,他们不愿在本民族中发展基督教。事实上,由于基督教在藏区的传播,曾发生过民族摩擦,造成民族不和。接受我们采访的宗教局领导提到两个事例:一个是在甘南某地,解放前有一处基督教堂,民族宗教局对此还没批准开放,但基督教信徒在那进行了活动,导致藏族和基督教信徒(基本是汉族)发生了几次矛盾,藏族群众不让基督教信徒做礼拜;另外一个事例是,20世纪70-80年代,甘南某地的一个林区,基督教随着外地来的汉族伐木工人传入,在一个村庄里有群众信仰基督教后,全村的村民不让他喝村里的水。在甘南的其他地方,也发生过不让基督教信徒饮水、不让基督教信徒的牛羊上山吃草的事情。所以,该领导称,为了尊重民族感情、维护民族团结,甘南州民族宗教管理部门对基督教的工作,特别是活动场所的开放问题,尤其慎重,一般不予开放。
至于现在只开放了临潭一个县,该领导解释称,是因为此县是以汉族为主的地区,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县人口70%,所以开放了。而卓尼、碌曲、玛曲、夏河等县及合作市是以藏族为主,这些地区藏族人口占到70%以上。这些地方民国时期就有人信仰基督教,现在也还有少数群众信仰基督教,但为了避免民族矛盾,暂时没有开放。[24]
(二)信徒要求开放,政府如何应对
据甘南州民族宗教局领导介绍,现在有些未开放基督教县市的信徒要求开放教会,也有少数信徒上访,给民族宗教管理部门造成不小的压力。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具体实施之间的矛盾。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来说,中国公民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从理论上讲,只要有公民信仰某种宗教,该地区的该宗教就可以开放。但在甘南地区,由于藏族群众对基督教的抵制,就可能引起藏族群众和信仰基督教群众的冲突。
为避免冲突,现在民族宗教局主要做劝导工作,劝导基督教信徒尽量在家里活动。在该领导看来,在家里进行宗教活动也是基督教的活动形式之一。但是,该领导也同样认为,从理论上说,汉族群众信仰基督教是完全允许且不应制止的,但是最好尽量控制藏族群众不要信仰基督教,因为一旦信仰就有可能引起民族矛盾。在我们调查过程中,该领导一再强调,这种劝导行为与宗教信仰政策可能是违背的。但是在甘南这种民族宗教关系复杂地区进行民族宗教管理工作,又不得不如此。因为在目前情况下,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至于开放基督教教堂和活动点问题,如前所述,宗教管理部门在这方面很慎重,他们表示尽量控制,不予开放。在该领导看来,如果现在有冲突,只是两个信教群众之间的个人信仰矛盾,政府可以从中调解,可是如果一旦政府批准开放以后,如果发生冲突的话,双方群众很可能都会找政府,政府就有可能成为矛盾冲突的主角了,政府宗教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就被动了。所以现在就是尽量维持现状,而是多讲政策,多做宣传,多从正面引导。这也是民族自治地区特有的情况,在内地的汉族地区是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的。[25]
(三)宗教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与具体实施的困难
从国家法律来说,各民族平等,各宗教平等,公民都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但现实情况、具体工作则要复杂得多。就具体个案、具体情况来说,有些法律规定与实际情况还可能是相冲突的。比如甘南地区的基督教开放问题,按照法律规定很好解决,即应该开放。但就甘南地区多民族、多宗教的实际而言,从维护民族团结、避免民族冲突的实际效果来看,再加上前文提及的理由,在甘南州的宗教管理部门看来,暂不批准开放是对的。此外,在具体依法操作过程中,就开放宗教场所而言,2005年3月施行的《宗教事务条例》和2005年4月发布施行的《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和登记办法》的规定,都还不够具体细致,相关的一些细则还没有制定。
因此,在实际宗教管理工作中,政府宗教管理部门还很难严格做到依法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律与政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当然,面对基督教在甘南地区存在和发展的现实,省、州、县宗教管理部门都在考虑这个问题。[26]
四、甘南地区基督教发展缓慢及其原因
据临潭县基督教有关负责人介绍,临潭县基督教发展缓慢,从人数上来说,与解放初比较,稍有发展。事实上,整个甘南州基督教发展情况也是如此。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现代社会对基督教信仰的冲击
现代社会较之于传统社会有极大改变。其特征至少表现在消费方式、娱乐方式和生活方式3个方面。
首先是消费方式的物质化。因为现代社会的生产能力随着科技的进步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使其可以生产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足够多的物质产品,使得人的“自我满足”形式越来越物质化,传统社会所强调的精神和感情需要反而被轻置了。这对注重精神修养和感情需要的基督教教会生活而言,构成了不小的冲击。尤其是年轻人的心灵更是容易被物质化的消费方式所左右。比如,我们这次所亲历的临潭县城关教会聚会,其中许多来参加的信徒是因为购物才来教堂的。
其次是娱乐方式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娱乐方式与前文提及的物质化是息息相关的,因为它给多元化的娱乐方式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比如,今天普遍使用的电视、录像、音响、网络等娱乐方式。正是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占据了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大部分闲余时间,因此,基督教所提供的仪式化的活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较之于现代娱乐方式是缺乏吸引力的。当然,这种多元化的娱乐方式对基督教的传播就构成了不小的冲击。比如现在周末有不少信仰基督教的中学生并未到教堂参加礼拜,而是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寻找快乐。
再次是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节奏快、压力大,尤其是对于年轻人而言。目前,甘南地区信仰基督教并参加教会活动的年轻人较少。一部分年轻人在上学念书,若考上大学就各奔前程。若没有考上,为了谋生,也往往出外打工赚钱。即使留在家乡也就成为家中主要劳动力而忙于农务,无法将自己的精力奉献给教会。所以,一般来说,年轻人的宗教观念淡薄些,真正虔诚的不多。
现代社会的这几个特征,构成了甘南基督教发展缓慢的社会大背景。他们与以下的几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了甘南州基督教发展缓慢。
(二)当地群众对基督教的抵制
甘南地区是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的地方,也是个多信仰的地区,基督教传入之前,这里早已传播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所以一些群众从传统信仰习惯出发,对基督教存在偏见,称基督教为“洋教”,认为“中国人信仰外国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所以许多人一听基督教就有些反感,他们对基督教信徒往往会采取歧视的态度。例如,基督教教会要求信徒不进寺庙、不磕头烧香,而地方上要修佛寺[27]需群众捐款,基督教信徒因教规问题不予捐献。因此,往往因经济利益而使不同信仰的群体之间发生冲突。加之基督教整体信教人数较少、势力弱、经济上贫困,也会受到当地一些其他宗教信仰群众的歧视。
(三)教会传教方式的单一
我们在采访教会某负责人过程中,当谈及临潭县基督教的发展前途,他表示,他们目前没有能力考虑如何发展基督教、扩大基督教影响力的问题。由于大环境以及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等因素,目前条件还不成熟,现在根本没有办法改变基督教缓慢发展的局面。
事实上,民国时期外国传教士为宣传基督教,经常会散发传单以及下乡讲道,提供医疗教育服务以及施予慈善行为。[28]但现在教会没有能力这样做。至于其他方式的传教活动更是无力问及。甘南地区基督教主要靠家传这种自发传播形式,[29]有些信教家庭从清末到现在已是5代了,这导致除了家庭代际自然增长外,一直以来没有多少新的信徒加入。
(四)信徒文化素质低
通过参加教会的聚会活动,并与神职人员、普通信徒进行接触后发现,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极少。即便是教会的神职人员也一样。如临潭县城关教堂教牧人员中,高中毕业生只有1人,其余的多是小学毕业甚至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所以他们对基督教教义的理解程度可能不够深刻,对宗教出版物的阅读能力相当有限。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自然会影响到传播效果。
甘南地区是个多宗教传播发展的地区,人们的信仰可以有多种选择。与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相比,基督教的影响力本身就小,加上以上这些原因,所以发展缓慢。
五、结 论
甘南地区基督教信仰状况可谓是“少数中的少数”(前一个“少数”是指甘南地区属少数民族地区;后一个“少数”是指相对于甘南地区的藏传佛教与伊斯兰教而言,不管是信仰人数,还是组织规模,基督教都是少数)。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当前甘南地区基督教信仰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信徒占全州总人口的比例小;第二,教会与党政有关管理部门配合融洽;第三,神职人员和普通信徒沟通少;第四,缺乏精英式的神职人员,教会之间的神职人员互动少;第五,基督教及其神职人员对当地社会经济影响小;第六,基督教信仰与民族问题关系密切。而其形成原因至少可以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社会环境(世俗化对基督教信仰的冲击)、政府管理部门(限制基督教向藏族群众发展)、甘南地区的特殊历史情形(宗教性和民族性联系密切)和教会自身(规模小、主要信徒是汉族、影响弱)等方面考虑。
注释:
[1] 人口数据引自《甘南五十年》编委会编:《甘南五十年》,内部出版,2003年,第84页。
[2][11][24][25][26]访谈资料录音整理(2006-8)4:甘南州民族宗教局某领导。
[3] 《甘南藏族自治州志》,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第1729页;《临潭县志》,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年,第800页。
[4][5] 《临潭县志》第800-801页。[6] 《甘南藏族自治州志》第1729页。[7][8] 《甘南藏族自治州志》第1732页。[9] 《甘南藏族自治州志》第1738页。
[10] 《甘南藏族自治州志》记载为9处,经与当事人核对,以及《临潭县志》记载,应为7处。
[12][19][20]访谈资料录音整理(2006-8)1:临潭县民族宗教局某领导。[13][14][15][16][17][21][22][29]访谈资料录音整理(2006-8)3:临潭县教会某负责人。
[20]访谈资料录音整理(2006-8)5:甘南州统战部某领导。
[23]“1957年省基督教会有不能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教的决定。”《甘南藏族自治州志》第1732页。
[27]汉族信仰的民间宗教所修建的寺庙。
[28]陈声柏:《近代甘南地区的基督教传播》,学版)2007年第1期,第62-63页。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
第三篇:甘南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
——领略甘南的风采
2012年10月10日的早晨,对于我们09级美术学专业的同学来说是个让人激动不已的时刻,早上6点多全班学生在教学楼下集合,整装待发,踏上了甘南考察之旅。沿途路上风景各异,从繁华都市,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本次考察路线较长,所到的地方也很多,先是到天水而后转到甘南藏区,不同的地域给我留下了不同的感受。
麦积山石窟
我们离开了河南,进入到了甘肃省,来到了天水,来到天水麦积山。
第一次知道有天水这个地方,还了解到天水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是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于此;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氏族在此创造了中国最古老的新陶文明;秦朝的先祖非子在此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被赐姓为嬴,封地为秦,天水成了秦国的开业基地,后遂有“秦州”之称,汉武帝时建置天水郡,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沿着天水城区向东南行进大约三十五公里,便到麦积山风景区入口了。一拔地而起的形如场院中的麦垛的孤峰在苍松翠柏、野花茂草中犹如鹤立鸡群,内心不禁一阵激动,我们已经来到了中外闻名的麦积山石窟的脚下了。
麦积山远景
麦积山,因其形状像堆积起来的麦垛而得名。远远的便可看到那凿在石壁上的佛像和半山腰回廊上小如黑豆的人影。到得近前,更是生动宏伟,不得不叹先人手艺的精湛。所有的石像、石窟均开凿在一座形如麦垛的山头上,因为这座山,也便有了好多好多美好的民间传说故事和文人骚客的千古佳句,所以自古以来,这儿的人文之气就很浓厚.麦积山是沉积岩的山体,并不适合雕凿佛像,但古人的聪明才智不是我们可以企及的,在一个条件并不好的山体上开凿了数千座佛像。看到了久仰的艺术品,北魏的刀枪铁骑,隋唐的温婉笑容,两宋的衣袂飘飞,似乎历史一下子倒转。
麦积山高142米,石窟多凌空凿于20-80米的悬崖峭壁上,由崖阁、摩崖龛、山楼、走廊、小洞组成,栈道“凌空穿云”,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洞窟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杜甫有诗赞曰:“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麦积山高142米,石窟多凌空凿于20-80米的悬崖峭壁上,由崖阁、摩崖龛、山楼、走廊、小洞组成,栈道“凌空穿云”,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洞窟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杜甫有诗赞曰:“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东崖三大摩崖佛像是麦积山的标志,中间为佛,高16米,两边各有菩萨像一尊略小于大佛。麦积山大佛,肃穆庄严,当你在他脚下仰视的时候,震撼你的不仅是他的高大。
看完后真的很是震惊,古人真的是很聪慧,我心中的麦积山,总是能给世人震撼,中国的文化之水源远流长。
天水博物馆
天水市博物馆 甘肃省天水市博物馆是一个地市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担负着天水地域内文物的征集收藏、陈列展示、科学研究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胡氏古民居建筑的保护管理,以及以伏羲文化为主的地方历史文化的保护研究工作。
博物馆原名为天水地区博物馆,1958年成立。1962年撤销,1979年11月复建。1985年9月天水地区与天水市合并,改天水地区博物馆为天水市博物馆。1986年正式开放。隶属天水市文化局。
铜佛像
该馆现有藏品3000余件,珍藏有石器、骨器、陶器、铜器、铁器、玉器、金银器、瓷器、书画、石雕砖刻、玺印、文房用具、钱币等各类文物。大部分为出土文物,其中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及宋、元、明、清瓷器数量较多。较有价值的历史文物有:西周青铜爵、戚;汉代四神狩猎画像砖、陶钟;大唐舍利碑、唐俑、唐代十一面观音、唐代的陶马、骆驼、天王俑、骑马乐伎俑等;北魏北周造像,还有宋代刻花龙柄瓷壶、大明华严屋长卷,清代鎏金鸟斯藏佛造像等。馆藏的一套隋唐时期的屏风式石棺床,棺床以沙页岩雕成,通高1.23米,宽1.15米,长1.18米,由大小不等的17方画像石和8方素面石条组成床座、床板和屏风。石床饰以红彩,外施贴金,屏风画以山水、花草、亭台楼阁表现墓主人的出行、狩猎、宴饮、泛舟等生活场面,为目前出土文物中罕见的珍品。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是一所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的综合博物馆。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从白垩纪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到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从商周以来的青铜器、陶瓷玉器到汉唐的丝绸之路文明;包括宋、元、明、清的瓷器、木雕、丝织品、绘画等都有丰富的收藏。
传说中的马踏飞燕
古代文物是简单的,它们贴近于生活,但同时有做工精美。它们远没有现代科技下物品的功能齐全。但是你能直接感受到它的耐用。那几千年的暗无天日的侵蚀,丝毫没有损害它们的本质。而现代的工艺品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却如同玻璃般易碎。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飞跃,但是对于人们生活品质与情趣的受益度确实有待商榷。那古朴而又大气、精美的文物让我们流连忘返。土陶的斑驳、青白瓷的素雅、釉瓷的灵巧、漆器的完整、竹简的细致、食器的可爱、兵器的雄壮、乐器的精美;玉的精致、透明;铜的厚重、沧桑。。。一切的一切,让我们除了惊叹,无法用任何语言表达我们内心复杂的情感。
彩陶厅的彩陶文化
博物馆的文物藏量无疑是博物馆实力的最好见证,省博物馆的文物数量算是相当可观。其中我们还可以惊喜的发现一部分文物是传世的,由个人捐赠的,但是比起那些流失在外,在挖掘过程中被损坏的,以及仍然在地下沉睡的文物,只能算是九牛一毛。不仅是文物在代代相传,朝代更替间难以保存,我们的古典文化也在历史沧桑变化中日渐被忽略。
桑科草原
桑科草原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境内,距夏河县城拉卜楞西南10公里,有公路直通。桑科草原属于草甸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面积达70平方公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这里人口少面积大,仅有4000多牧民,草原却辽阔无际,是一处极为宝贵的自然旅游景区。
更让人激动的是我们在草原上住了一个晚上,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草原度过,尽管当晚顶着寒风,踏着泥泞的道路,现在想想还是一样的激动!
第二天醒来后看到的草原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县城西郊,凤岭山脚下。目前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1982年拉卜楞寺被列入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拉卜楞寺
全寺共有六大经堂,最大的是闻思学院经堂,又称大经堂,是“磋钦措兑”会议的场所,为全寺之中枢。一世嘉木样初建时,只有80根柱子,1772年二世嘉木样扩建为140根柱子,可容纳3000僧人诵经。1946年,五世嘉木样又建了前殿院,至此,大经堂成为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10余亩的全寺最宏伟的建筑。
经过讲解员解说,我了解了寺院的大殿的分布,以及每个大殿人物的事迹。
前殿楼为大屋顶式建筑,顶脊有宝瓶、法轮等饰物,楼上供吐蕾赞普松赞干布之像,楼上前廊设有嘉木样大师、四大赛赤、八大堪布等**们每年正月和七月法会观会时的坐席,楼下前廊为本院僧官逢法会时的座位。前庭院是本院学僧辩经及法会辩经考取学位的场所,有廊房32间。大经堂正殿东西14间,南北11间。
大经堂不幸于1985年4月7日被火烧毁,在政府的关怀下,1985 年7月设计,1986年6月破土动工,1987年完成了主体工程。新建大经堂不但保持了原来的式样和风格,还采用了先进技术和材料。正殿内悬乾隆皇帝御赐“慧觉寺”匾额,内设嘉木样和总 法台的座位及僧人诵经坐垫,供有释迦牟尼、宗喀巴、二胜、六庄严、历世嘉木样塑像,悬挂着精美的刺绣佛像及幢幡宝盖等,显得十分华丽,且藏有《甘珠尔》等经典。后殿正中,供奉着馏金弥勒大铜
后殿左侧供奉着历 世嘉木样大师的舍利灵塔,及蒙古河南亲王夫妇和其他**的舍利灵塔,共14座,右侧为本寺护法神殿。正殿之西为大厨房,内有大铜锅4口,大铁锅1口。
尕海湖
甘南第一大淡水湖,是青藏高原东部的一块重要湿地,被誉为高原上的一颗明珠,1982年被评为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尕海湖所在的地域,藏胞称之为“措宁”就是“牦牛走来走去的地方”。尕海湖水草丰茂,许多南迁北返的珍稀鸟类在此落脚和繁殖,黑颈鹤,灰鹤,天鹅等珍禽遍布湖边草滩。
美丽的尕海湖
尕海湖是甘南碌曲境内的高原明镜尕海湖。距县城49公里,在国道213线400公里处,海拔3480米,候鸟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6.2万亩,大小湖水面积为15000亩,平均水深为1。5米,是甘南第一大淡水湖,是青藏高原东部的一块重要湿地,被誉为高原上的一颗明珠,石头城
甘肃省迭部县益哇乡 “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扎尕那山位于迭部县西北34公里处的益哇乡境内,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
我举头仰目,环顾四周,但见光盖山峰高耸入云,惊世骇俗,整座山体高峻陡峭,寸草不生、飞鸟难越、岩石如一块块硕大无比的白玉,熠熠生辉。乳白色的流云在山腰无声地飘浮,时而化作一团团棉絮,时而化作长长罗绫,绕着这个山峰飘忽而来,又悠悠地从另一个山峰飘忽而去。
扎尕那四面环山,其地形是一个东西高、中间低的洼地山谷,在东、西两面缓坡相连的底部,汇聚着从四面山谷流出来的小溪,在这里集合壮大,正一路欢歌声势浩大地流出石门。在西边较平缓的坡头,背靠大山座落着四个村寨,四村相距不远,藏式榻板房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被大山怀抱、苍松映衬,显得古朴、自然、秀美和典雅。
石头城的河滩
正北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东边耸峙壁立的俊俏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再南至东哇、纳加一带,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飞轮,流转不息。
若尔盖草原
若尔盖历来是去甘抵青的交通要道,是阿坝州的北路重镇。它处在北去河湟谷地,南下岷江、大渡河或东出嘉陵江通达四川盆地的三角区域,交通和贸易地位重要,历来都是青藏高原与内地发生沟通与交融的前缘地带,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若尔盖境内地势平阔,是黄河上游一些大支流如黑河、白河、贾曲的汇流处,水资源丰沛,光热条件好,因此形成了水草丰茂、适宜放牧的草原。若尔盖有天然草场1212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978万亩,是全国三大草原牧区之一,也是亚洲最好的天然牧场之一。
若尔盖草原以饲养牦牛、绵羊和马为主,其中的草原东部为纯牧区,当地盛产的的唐克马属河曲马品系,是全国三大名马之一,墨洼牦牛也是著名的优良蓄种。
若尔盖草原西部是半农半牧区,有耕地8万亩,适宜种植一年生农作物,以生长期较短的青稞为主,其次有小麦、豆类作物和洋芋等,受土壤、温度等条件的制约,农作物产量不高,亩产100—200公斤。当地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和亚麻,还出产少量苹果和花椒。该地区木材资源丰富,森林面积101139.5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123.22万立方米,主要有冷杉、云杉等树种。
同时,若尔盖也是西藏文化三大区域之一——安多文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漫山遍野的牦牛
若尔盖草原自然风光旖旎而独特,民族风情古朴多彩,旅游资源丰富:黄河九曲第一弯蜿蜒逶迤,风姿绰约;纳摩大峡谷怪石嶙峋,峰峦叠翠;若尔盖大草原一碧万顷,梦幻花湖烟波浩渺;降扎温泉氤氲缭绕;原始森林莽莽苍苍;巴西会址光芒四射;古潘州遗址绵亘至今;宗教文化神奇瑰丽;
九曲黄河第一弯 九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滔滔黄水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奔腾不息的河水负载着这个古老民族对未来的无限希冀与憧憬。千年万载,万载千年,滔天巨浪流不尽黄河儿女炽热的爱情,滚滚黄沙飘荡着唱不完的黄土歌谣,九曲河滩也盛不下中华民族灿烂的生命光华!九曲黄河第一弯作为黄河大草原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它以一种大度的姿态、平和的心态表现了黄河精神“宁静致远”的阴柔之美,而黄河壶口瀑布则以一种大气的姿态、豪迈的心态表现了黄河精神“灵动飞扬”的阳刚太极之气。这一动一静、一阴一阳的两大独特景观可谓对黄河精神的最好诠释,是对中国阴阳太极学说的立体再现,是典型的“物化”和“人化”资源,被深深地打上黄河精神的印记,具有明显的历史积淀性、时代精神性和民族文化性,可谓全球华人对黄河母亲河的情感认同之所在。
黄河九曲第一湾
郎木寺
郎木寺,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下辖的一个小镇。一条小溪从镇中流过,小溪虽然宽不足2米,却有一个很气派的名字“白龙江”,如按藏文意译作“白水河”。小溪的北岸是郎木寺,南岸属于四川若尔盖县,属于甘肃的“安多达仓郎木寺”和属于四川的“格尔底寺”就在这里隔“江”相望。一条小溪分界又联结了两个省份,融合了藏、回两个和平共处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据一方地存在着;晒大佛,做礼拜,小溪两边的人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著。
这座地处中国西部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处的偏僻小镇,以其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和秀美的自然风光,享有“东方小瑞士”的美誉。
坐落在山坳里的郎木寺镇,寺庙屋脊上的法轮、金鹿在阳光的辉映下金碧辉煌、熠熠闪烁,僧俗民众宁静悠然,一派佛界风光。走进郎木寺古镇,不仅处处透出几分神圣和神秘,也显露出些许的休闲和随意。高原的太阳总是那么灿烂,阳光夹杂着从寺院传出的浓浓的烟味,在整个小镇弥漫;通往寺院的弯曲小路上,磕长头的草原牧民一步一拜;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背着背包,拿着相机,不停地拍摄着高原小镇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
后殿左侧供奉着历 世嘉木样大师的舍利灵塔,及蒙古河南亲王夫妇和其他**的舍利灵塔,共14座,右侧为本寺护法神殿。正殿之西为大厨房,内有大铜锅4口,大铁锅1口。
寺院在群山的环抱中静静地伫立着,飘舞的经幡传递出浓浓的宗教气息,虔诚的信徒磕着等身长头来此转经。转动的经轮转去了今生的苦难,转来了来世的幸福。独特的地理环境、秀美的山川以及民风民俗组成了郎木寺的一切,汉、藏、回3个民族的居民都在白龙江畔浣衣汲水,呼吸一方清新的空气,过着平静安稳的幸福日子。
藏族的佛事活动很多,郎木寺规模较大的佛事活动,主要有晒大佛和**讲法两大活动。晒大佛是每年一次的例行性佛事活动,时间大致在农历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左右。郎木寺与其他地方不同,每一年要晒两次大佛。晒大佛,就是晾晒寺院中供奉的大型的佛教唐卡。
这里海拔3600多米,上下楼有明显的呼吸急促感,一般人头一天晚上睡觉有一定的头疼,以后就没事了,应该说高原反应不太明显。天气明显冷,山上风特大,夏天去的话要带一件外套,早晚很凉;冬天去的话要做好保暖措施,帽子、手套必不可少。
甘肃郎木寺
陕西历史博物馆
从郎木寺坐了十几个小时的车,终于在凌晨一点到达西安,美美的睡了一觉,第二天一大早,同学们整理好行李,坐上车向西安市区出发。八点钟左右我们来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那天我们很幸运,见到了许多的外国游客,博物馆门前很热闹,聚集了很多人,排了很长的队伍在等候入馆。大约快十点我们终于进去了博物馆内。由于来参观的人很多,有些文物我们必须踮着脚尖或者夹进缝隙里才能看到,有些同学干脆直接尾随在旅游团的后面,听导游讲解。陕西历史博物馆现有藏品37万件,基本反映了陕西出土和传世文物个概貌,特别是其中的800多件一级文物(国宝级文物18件)以及商周青铜器、历代陶俑、唐代金银器和唐代墓室壁画等代表性文物分别在工艺技术、艺术创造等方面代表了当时全国的最高水平,并因其无以伦比的典型性、完整性和序列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历史的悠久灿烂和中国国代文明的博大精神。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悠久文化。
博物馆里的兵马俑
观看完博物馆,我们趁着吃饭的时间来到了慈恩寺的大雁塔,塔高七层。西天取经回来的唐僧就是在此译经的,因此闻名。我们没有进入里面只是在外面逛逛。看看周围的环境,拍拍照。塔外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同样吸引了很多游客。据说登塔后可以从四个方向俯瞰市容,其中包括号称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塔内记载了唐僧同志的主要事迹及其与唐皇的往来函件等,里面有一些与大雁塔有关的字画.一趟博物馆之行,不仅给了我丰富的感受,也有太多太多的启示…….我们常常认为历史、人类社会是在步步向前的。我们习惯用今天的发达嘲笑昨天的落后。我们习以为常的用世世代代的祖先共同为我们创造的文明去生活,我们是活在无数人肩膀之上的,却以为自己有多么的高大。看到那世界上最精确的乐器——编钟。那用手镂空的木器,我们心生敬畏。但是这个世界需要我们敬畏的东西太多,我们当代大学生是不是应该用一颗谦卑的心去看待他人、看待生命呢?
本次专业考察历时10多天,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们感触很多,尽管我们没有对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有深刻的认识,却足够让我们初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特别是它极强的文化底蕴。
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考察的机会,让我们看到并了解了甘南地区的风土民情,感谢老师陪我们度过这难忘的考察,这次考察使我学到了课本之外的东西,给我了很大的启发,对专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我最难忘的经历。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
艺术系
艺术考察报告
学年 第一学期
2012---2013
班级:09级美术学国画一班
学生:张素馨
学号:094926054
考察地点:麦积山石窟
天水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
桑科草原
拉
卜楞寺
尕海湖 石头城 若尔盖草原 黄河九曲第一湾 郎木寺 陕西
历史博物馆
任课老师:张亚林
考察时间:2013年10月10日-----10月18日
第四篇:学习“甘南”心得
深入思考 “甘南”现象
——学习“甘南”现象心得体会
甘南?第一次听到“甘南”的时候我还在想,这是哪里?做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甘南”现象?经过网络查找、材料分析和信息汇总,经过深度思考,我知道了甘南,也知道了甘南做了些什么,也领会出为什么会变成“甘南”现象。
甘南,齐齐哈尔市辖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中游右岸,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属半农半牧县份,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全县幅员面积为4792平方公里(含双河和查哈阳两个国营农场),有耕地 297万亩,人口37万,其中农业人口25万。甘南县盛产以“甘葵二号”为主导品种的优质葵花,2000年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向日葵之乡”,是国家级绿色葵花生产基地县,也是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县。同时引进国内知名农业、牧业集团,形成产业链条,十年间甘南经济在飞速发展,经济翻番的增长,十年间甘南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增长。甘南没有悠久的文化底蕴、没有优美的风景胜地、没有优势的地理条件,甘南依旧会脱颖而出,为什么?
一、甘南转变,从“家风”开始。
2014年什么词最热,无疑就是“家风”,家风是什么,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一个家庭生活的好与坏,一个家庭的发展方向和家风是密不可分的。每个家庭组成了一座城市、一个大家庭,每座城市组成了一个国家,同样由每个小家风组成大家风,由每个大家风组成了整个国家的家风。“甘南”现象从词义上来说就是“家风”的表现,“讲公开、用能人、系百姓、干实事、抓发展”,我个人想这就是甘南的家风。
二、用能人、做好事,甘南发展从“头”做起。
你有能力么?你能做好工作么?那好,如果你有能力,可以“毛遂自荐”,如果你有能力干好这份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支持,这份工作就是你的,甘南用这种方式来选择干部,用梁光的话说,这叫 “赛场相马”,“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我不禁要为这种方法选择干部叫一声好。试问,怎么能让甘南迅速发展,没有一个有能力的领头人怎么发展,没有各个方面工作的领头人如何迅速开展执行,没有好的工作能力、执行力就不可能让甘南从起步到迅速发展。
三、百姓事、无小事,甘南稳定从“小”事开始。作为党员、干部,不贴近群众、融入群众,不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孩子”,从人民中来,注定也要到人民中去,如果没有了的拥护与支持,那么就失去了根基。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实践活动中甘南发生了新的蜕变,甘南从百姓事、身边事做起,切实做到了密切联系群众,从做好百姓身边 “小事”到做好经济发展“大事”,这些让甘南变的更有凝聚力、更有向心力了,甘南的发展也在这种转变中变的更稳定了。
四、干实事、抓发展,“甘南”未来靠 “万众一心”。经济发展是每个地方的重中之重,只有经济稳步增长,人均收入持续提高,才会有地方的和谐与稳定。甘南用经济的持续增长,项目的不断增加,产业链条逐步完善,表明了真抓实干。甘南现在的经济发展和未来趋势与“为民工程”是分不开的,甘南做到了,将全县37万人的心系在了一起。“甘南”的家风正了、人心齐了,“甘南”的未来必定在这种凝聚力与向心力中更加蓬勃发展。
“甘南”来了,我想不只是甘南来了,中国在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也在向世界证明着“中国”来了,更让我期待的是不再有“甘南”现象这类词的出现,因为每个地方、城市都是“甘南”或者更胜于甘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第五篇:甘南现象观后感
“甘南现象”观后感
昨晚观看了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省委组织部拍摄制作的专题片《在回归中前行—甘南现象解读》,看过后心中浮想联翩。没有富甲一方的资源,没有声名远播的物产,没有引以为傲的景点,没有底蕴深厚的文化的甘南,之所以能成为龙江大地上一道靓丽风景,之所以能演绎成龙江大地竞相比学的一种“现象”,就是因为甘南的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能常怀为民之心、常谋富民之策、常行利民之事。
俗话说,饮水思源,常怀为民之心。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重大举措,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里程碑。我们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更应细斟“为民务实清廉”六个字,不难发现,首要突出的是“为民”。中央为何将“为民”放在首要突出位置,就是要让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饮水思源,常怀为民之心。回眸历史,如果我们党不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就没有根基,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就无法实施,一切工作就会举步维艰,就会生存困难,就会前途渺茫。陈毅元帅曾经感慨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
板车推出来的。”可见,群众身上蕴涵的巨大能量。因此一定要把为民造福作为工作的基本准则和不懈追求,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无论是开展调研,制定措施,还是部署工作,解决问题,都要切实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是否赞成、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标准来衡量。甘南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员干部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爱民之心、平常之心,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获得牢固执政基础的力量源泉,才能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融为一体,那么中国梦的实现必将不远!
执法和效能监督二室
雄伟
2014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