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就业局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
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促进就业工作任务繁重。我局坚持把加强就业工作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认真落实省、市及上级部门的各项部署,以“优化就业、服务民生”为出发点,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把促进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以落实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为主线,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做好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统筹做好失业下岗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以及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2009年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进展顺利(详见附表)
预计2009年,全市可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人,分别占省指标28700人的%、6800人的 %和1800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万元,占省指标6200万元的 %;新增创业培训人,占省指标2000人的 %;农村新增转移就业人,占省指标8000人的%,转移就业规模达到万人,建立标准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试点镇5个、试点村8个;开展农民工技能性培训人,占省指标14400人的%。预计到年底各项目标任务均可超额完成。
(二)强化目标责任管理
市委、市政府目标办印发了《关于下达2009年全市就业工作分解目标任务的通知》,把就业目标层层分解下达,不仅包括增加就业岗位、控制登记失业率、帮扶困难人员就业、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等指标,而且新增了创业基地建设、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等新指标,一并作为考核县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业绩的重要指标,从4月份起实行月报告,季调度,半年督查、年底考核,确保就业工作有序扎实推进。
(三)健全完善新一轮就业政策体系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皖发[2009]7号、皖政[2009]51号、皖政[2009]31号和皖政办[2009]67号等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实际,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强化政策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一是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淮发[2009]6号),实施更加积极的城乡就业政策,全力促进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二是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淮劳障[2009]67号),明确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对象、申请就业困难人员需提供材料、认定程序以及就业困难人员的管理等,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促进困难群体实现就业;三是制定了《关于印发淮北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淮政办[2009]38号),将高校毕业生、复转退役军人、残疾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纳入创业扶持政策范围,享受与城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同等的创业扶持政策。四是制定《关于印发<淮北市就失业登记证>发放和管理办法的通知》(淮劳障[2009]61号),加强劳动就业服务与管理,提高城乡劳动力就业率,稳步实现统筹城乡就业一体化的目标;五是制定《加强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建设意见》,按照“六个到位”、“十统一”的要求和建设标准,建立健全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四)积极开展各项就业服务
1、加强与区、县、乡镇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密切合作,分别到四铺乡、矿山集、钟楼村、铁佛和古饶镇等返乡民工较聚集的乡镇,共举办“返乡农民工与就业岗位对接”现场招聘活动21场,提供适合农民工的就业岗位16100个,为2万余返乡民工进行现场职业指导,发放各种政策法规等宣传资料10万份,达成就业意向6825人。
2、窗口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充分利用科学发展观学习契机,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强化服务意识,切实为广大群众服务。一是境外就业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共办理外国人就业证许可证人,外国人就业证人,台港澳人员就业证人,华侨人,计人,09年计划培训协理员 360多人。二是办理档案托管及劳动事务代理达人次,个人免收档案托管人。三是建立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供需平台,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大龄就业特困人员提供政策帮扶、观念帮扶、岗位帮扶、技能帮扶、服务帮扶,市人力资源市场先后举办了“关注民生、关爱姐妹”春风送岗、“第五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专场招聘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个私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2009年民营企业招聘周”、“经济开发区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等30场特色就业服务活动,进场单位家,招聘人数 人,进场求职人数 人,录用人数 人。
3、深入全市企业进行用工情况调研,通过发放填写调查表、问卷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了企业用工现场调研活动,加大信息采集力度,全面客观地了解全市企业用工现状,帮助企业引进、留住员工,缓解劳动用工短缺问题。通过调研活动共搜集到各类用工信息1723条,推荐12034人次与用工企业对接。
4、创新服务方式,促进会员单位健康发展。制定了《新会员单位管理制度》、《十佳会员单位评选方案》,把每年新招聘员工20人以上,能按规定为新录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并按时上报空岗情况的会员单位确定为十佳会员单位的评选对象;凡成为十佳会员的用工单位,将为其提供员工岗前培训、代申报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截止目前,职业介绍中心已新增会员单位52家,累计222家。
(五)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1、深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层次配套的原则,把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成为功能最为完善、信息化程度高的市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和劳务输出、劳务派遣等多项服务。在县区建立了4个人力资源市场,在19个街道、18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在135个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市人力资源市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县区、街道、社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同时,我市将就业工作重心下移,在相山区相南街道建立了淮北市相阳劳务市场,不仅强化了基层就业服务,而且有效解决了非正规劳务市场给主城区带来的市容、交通、治安等问题。
2、健全基层平台服务功能。今年以来,我市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组织起来就业认定、困难就业群体就业帮扶等工作下移至社区,街道(乡镇)、社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全市16个街道、18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35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开展了“充分就业创建活动”,发挥了小平台、“大窗口”作用。目前,我市第一批5个试点镇、8个试点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已初步完成标准化建设工作。
3、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为提供更加快捷优质的服务,畅通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我们在充分发挥有形市场发布信息的同时,积极运用淮北就业网和淮北就业报载体作用,全面搜集和发布就业信息,根据岗位需求情况,为各类求职者量身定制信息,并定期向社会发布。充分利用淮北就业网“就业政策宣传、业务办理、求职招聘、人才论坛”等多功能就业平台,为毕业生提供贴心服务,目前网站拥有198 家网络会员单位,2008年以来,共通过淮北就业网举办网上招聘会6场次,发布招聘信息720条,提供5014个就业岗位。
(六)开展就业援助,全力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为切实做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有效缓解“零就业家庭”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突出困难,坚持在就业援助中帮扶就业,动态消除就业困难人员。一是根据省厅要求及本地实际,扩大了就业援助范围,由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扩展到“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等8类登记失业人员,使更多困难群众得到就业援助和政策实惠。二是在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街道(乡镇)、社区就业平台建立了就业困难群体台账,开通援助服务热线电话,通过实施送援助进家庭、送政策进社区,社保补贴送到人、就业岗位送上门,使“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三是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全市已有 个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基本实现稳定就业,所有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四是开展了“一进三送”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均设立了宣传专栏,张贴促进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及宣传图片。全市印发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管理知识问答宣传资料5万份。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对困难就业帮扶对象进行了全面的摸底排查,基本做到了区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我市现有就业困难对象565人,其中“零就业家庭”129户(濉溪县111户),目前已消除127户;未就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32人。针对已经确定的就业困难帮扶对象,社区专管员正在制定援助工作计划,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工作,为每一位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一次职业指导、三个就业信息。
(七)大力实施创业促就业工程
今年以来,我局着重在基地建设和提升服务方面,全力营造创业促就业的和谐环境。一是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全市现有3个县区创业园区、5个再就业一条街,已落户82户,安置就业766人;市级创业基地已陆续入驻企业3家;濉溪县南坪、刘桥、临涣3个乡镇省级首批“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已初见成效,建成标准化厂房7栋,在建4栋,建设面积15440平方米,现已入驻华强面粉厂、淮北天王机械加工、淮北巨鑫特种铸锻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吸纳就业1186人;相山区在仁和小区正在建设占地400亩的“农民工创业一条街”。二是加强创业培训工作。市、县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分别成立了“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将创业培训逐步向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延伸,培训对象扩大到城镇新增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人员,举办了下岗失业党员、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等特色创业培训班。三是加强创业后续服务。建立了创业人员扶持档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联系方式清、技能优势清、发展项目清、经营状况清。成立了以劳动保障、工商、税务及大专院校等部门专家组成的创业咨询指导专家志愿团,免费为学员创业提供帮助和指导。收集适合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600多个,编印成册,推介给返乡创业农民工。今年以来,我市共举办创业培训26班,培训创业学员780人,其中成功创业275人,带动就业1688人。目前,全市返乡农民工创办各类经济实体已达541家,其中创办经营企业86家,从事规模化养殖102个,安置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近2万人。
(八)全面落实农民工就业政策
1、强化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一是加强动态监控,对出现的企业规模裁员、批量农民工返乡等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市政府领导和省劳动保障厅。二是建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工作领导体系,在18个乡镇分别设立了返乡农民工监测点,建立了返乡农民工日报告制度和就业信息台帐。三是把“返乡农民工与就业岗位招聘周”扩大为“招聘月”,组织各县区对返乡农民工实施了“三送”(就业岗位信息、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政策)等“一条龙”服务,深入开展返乡农民工系列现场招聘、技能助你就业、春风送岗位下乡、就业信息对接、返乡农民创业、用工需求调查等6大活动。四是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分别设立了专门的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窗口,将家庭困难的农民工作为重点援助对象,为每一位重点援助对象免费提供一次职业指导、三个就业信息。五是市、县两级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分别成立了“农民工创业培训指导中心”,从2008年第四季度截至到目前,共举办10期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390名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其中成功创业195人,带动1365人就业。
2、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濉溪县临涣、刘桥、南坪镇的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初见成效,累计完成道路框架、电力配置、供排水配套等基础设施投资14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1栋,建设面积123亩,现已入住华强面粉厂、淮北天王机械加工、淮北巨鑫特种铸锻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安排返乡农民工入园创业45人,带动1186名农民工就近就业。濉溪县百善镇,相山区渠沟镇,杜集区石台镇、高岳街道,烈山区古饶镇、宋疃镇等6个乡镇。正在建设第二批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3、扶持农民工创业就业。今年以来,共举办6期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180名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其中已实现成功创业67人,带动293人就业。全市发展转移就业经纪人87人,建立了铁佛、南坪、刘桥、宋疃等10个转移就业示范乡镇,对辖区内农村劳动力进行跟踪管理与服务。
4、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我市成立了由劳动保障、农业、教育、建设、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民工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形成了“政府统筹、各方参与、积极推动”的工作格局。全面启动了以返乡农民工为重点对象的“特别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并指导、督促全市33家定点培训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009年我市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是14400人,已培训7233人;根据去年三区一县任务完成情况,在分解下达今年任务时进行增减调控。从今年开始,我市把农民工培训、鉴定发证和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实行“三个对接”:即任务分配与定点培训机构对接;培训与技能鉴定对接;培训与就业对接。我市狠抓转移就业工作,培育淮北特色转移就业品牌,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劳务合作。今年以来,全市共建立标准化输出基地48个、输入基地49个,发展劳务经纪人66人,新增有组织转移就业4067人。
(九)加强政策宣传和理论学习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利用《中国劳动保障报》、《安徽劳动保障》、《淮北日报》、《淮北晨刊》、淮北电视台、淮北广播电台等媒体,加强对就业信息工作、政策文件的宣传力度,扩大效应,今年以来共在省市级以上媒体刊载各类专题文章237篇,其中在淮北日报、淮北晨刊、淮北广播电视报、淮北广播电台、淮北电视台等市级媒体被刊用信息共204篇,在安徽劳动保障网、安徽劳动保障杂志被刊用信息24篇,在中国劳动保障报被刊用信息7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刊用信息2篇。二是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就业再就业等重大民生问题,全力克服经济危机给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提高劳动就业管理服务能力,牢固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理念,为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
二、2009年就业工作存在问题
(一)劳动力素质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据调查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市需求量较大的工种是煤化工、纺织、电子、电焊、车床、钳工。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我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从去年开始,部分在淮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已经逐步凸显。
(二)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基础薄弱。目前,我市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滞后,行政村没有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没有配备专职人员,缺乏专项工作经费,难以满足农村劳动者对就业培训的需求。
(三)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相对不足。近年来,我市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支出压力较大,受“吃饭财政”状况的影响,全市财政投入就业再就业的增幅较小,特别是部分县区受财力影响,就业再就业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到位。
三、2010年就业工作安排
(一)2010年预计目标(详见附表)
(二)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稳定和促进就业。实施就业岗位开发计划。发挥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在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通过稳定生产、稳定市场来稳定就业,开辟更多新的就业增长点。加快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措施,让更多的困难企业享受政策扶持,力争稳定个现有就业岗位,新增就业岗位30000万。
(三)继续突出重点,统筹做好三类群体就业。一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计划。按照职责明确,管理规范,有效运行的原则,加快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机制。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做好政策落实和就业服务工作,对回到原籍未就业的,做好跟踪服务,保证底数清楚,帮扶到人。二是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全面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上岗培训,实施技能提升培训工程;组织各类准备创业人员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三是实施农民工就业服务计划。坚持向城镇转移就业、扶持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三结合,加强劳务经济发展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四是实施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计划。加强对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形成动态长效帮扶机制,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确保城市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四)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功能。一是加大高技能人才储备力度。紧密依托我市区、县、乡镇劳动就业保障平台,对全市城乡技能型人才进行一次大普查,确切掌握全市技能型居民数量和就业分布情况。并希望政府能够实施一套引进我市技能型人才回流的相对奖励办法或优惠政策,吸引我市大量技能型人才回流,为淮北经济发展服务。认真收集、分析企业中高层岗位需求,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高技能人才招聘引进平台的作用。二是定期深入企业,建立企业用工考察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企业进入市场招聘,力求为全市企业提供用工服务,为企业制定有序的招用工制度,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建立日常走访与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及时、准确把握企业用工需求。根据需求深化各项招聘服务,改进工作作风,提供服务快速通道,着力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质量与效率,真正做到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真心实意、切切实实为企业办事。三是加大就业帮扶平台建设力度,全面促进充分就业。以促就业、保稳定为目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用,重点针对我市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三大就业群体,系统开展2010年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切实帮助各类就业群体特别是新出现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尽快得到就业援助,通过新登记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的特点和就业需求,组织相应的职业培训,积极向企业推荐,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再就业。四是认真开展农民工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活动。依托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广泛组织“就业服务大篷车”、“农民工专场招聘会”等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给农民工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免费向农民工发放“春风卡”、“农民工进城务工服务指南”、“劳动合同法”等宣传资料。
(五)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加全市城乡一体化5个试点乡镇的所有行政村率先落实“有工作人员、服务场所、办公设备、工作经费、工作制度”的要求,将政策咨询、培训信息、职业介绍、创业扶持等公共服务延伸到乡镇、村,形成城乡一体、上下贯通、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工作体系。研究加强行政村劳动保障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措施。拓展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把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与重点人群相结合、与落实政策相结合、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在外出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城市设立专门服务机构,建立与劳务输入地之间的就业信息沟通机制;加强与外出务工成功人士的联络,提供政策、信息服务,引导其回乡创业。
(六)实施创业促就业倍增计划,加快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进度,年底基本达到企业入园、机器运转的目标;力争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万元,推动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监督考核五大体系。指导县区全面建立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和创业园区(街)、创业项目资源库,扩大创业培训范围和规模,努力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推介、风险评估、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服务,督促6个乡镇加快建设第二批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第二篇:市就业局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
就业局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
市就业局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2009年11月18日)
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促进就业工作任务繁重。我局坚持把加强就业工作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认真落实省、市及上级部门的各项部署,以“优化就业、服务民生”为出发点,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把促进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以落实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为主线,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做好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统筹做好失业下岗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以及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2009年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进展顺利
预计2009年,全市可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人,分别占省指标28700人的、6800人的和1800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万元,占省指标6200万元的;新增创业培训人,占省指标2000人的;农村新增转移就业人,占省指标8000人的,转移就业规模达到
万人,建立标准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试点镇5个、试点村8个;开展农民工技能性培训人,占省指标14400人的。预计到年底各项目标任务均可超额完成。
(二)强化目标责任管理
市委、市政府目标办印发了《关于下达2009年全市就业工作分解目标任务的通知》,把就业目标层层分解下达,不仅包括增加就业岗位、控制登记失业率、帮扶困难人员就业、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等指标,而且新增了创业基地建设、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等新指标,一并作为考核县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业绩的重要指标,从4月份起实行月报告,季调度,半年督查、年底考核,确保就业工作有序扎实推进。
(三)健全完善新一轮就业政策体系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皖发20097号、皖政200951号、皖政200931号和皖政办200967号等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实际,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强化政策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一是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淮发20096号),实施更加积极的城乡就业政策,全力促进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二是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淮劳障200967号),明确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对象、申请就业困难人员需提供材料、认定程序以及就业困难人员的管理等,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促进困难群体实现就业;三是制定了《关于印发淮北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淮政办200938号),将高校毕业生、复转退役军人、残疾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纳入创业扶持政策范围,享受与城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同等的创业扶持政策。四是制定《关于印发
第三篇:市就业局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定稿)
市就业局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思路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截止12月底,全市已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9865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79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47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7%、138%和12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开展创业培训8205人,完成省目标任务的105%,现已实现成功创业1579人(创办企业培训3085人,培训后创业成功率达51%以上),直接带动就业7895人。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139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97%(完成省目标任务119%)。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275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77%,转移就业规模达41.8万人。
二、工作推进措施
(一)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我局将组织起来就业实体认定、社保补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初审、城乡劳动力就失业登记等多项业务工作下移至街道(乡镇)、社区,小平台发挥了促进就业的大作用。同时,将就业服务、业务范围、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时限、监督办法等全部在就业网及办公场所公开,便于群众了解和监督,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今年以来,全市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139万元,带动就业4096人;为6874名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资金835万元;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8894本;全市共建立市创业园(街)9个,入驻创业实体102家,带动就业1424人;建立省级农民工创业园11个,入驻企业56家,带动就业3190人。
(二)扎实开展就业服务活动。今年,我局在面向各类求职人员公开承诺“不挑不拣5个工作日推荐就业”的同时,并依托四级 1 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扎实开展各项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一是开展企业用工信息采集活动,共搜集到各类用工信息1132条,就业岗位34133个。二是开展促进经济开发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活动,通过开发劳动保障协理、治安协管、社区服务等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了被征地农民31人,协调企业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200个。三是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帮助184名就业困难对象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四是开展“春风行动”,为2万多名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提供了免费职介服务。五是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组织民营企业141家,提供岗位8090个,达成就业意向1752人;六是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52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达成就业意向454人;七是举办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周活动,访问9万多人次,提供岗位6000多个。
(三)大力推进创业促进就业。一是加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通过开展创建信用社区、创业型社区、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创业型乡镇等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二是加大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宣传力度。在高速路口设立了高炮式宣传牌、市内主干道设立宣传栏、公交车和出租车打出车体广告、电视台推出滚动字幕,印发10多万份宣传彩页,依托平台开展入户宣传。三是加强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服务体系建设。首先是强化对创业培训机构监督与检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全市创业培训机构开班培训情况进行了抽查与暗访,并对检查中出勤率不达标、培训班上大课和不按要求聘请老师等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处理。其次是强化创业后续服务,创业服务专家志愿团在就业服务大厅每月定期开展2次“会诊式”创业指导服务,街道社区为创业培训学员建立了跟踪服务档案,及时帮助创业学员解决创业过程中遇 2 到的困难和问题。第三是拓展创业培训功能,联合淮北师范大学建立了创业模拟实训基地,面向全市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模拟演练实训,促进大学生创业;指导各创业培训教学点,普遍建成了创业模拟实训项目,使创业模拟实训对象拓展到了社会各类人员。
(四)扎实推进基层就业平台建设。一是加强基层平台硬件建设。全市村级平台全部配齐了电脑、传真、办公桌椅和制度牌等设施,村级兼职信息员采取实名制管理,村平台全部建立了电子档案。二是加强基层平台队伍建设。对基层平台考核,按季度对县区和街道乡镇就业工作进行考核,县区按月对街道乡镇进行考核;对劳动保障协理员考核采取网上工作日志、制度落实情况、业务完成情况与奖励补贴直接挂钩相结合的办法,并组织人员定期暗访。对全市劳动保障协理员进行业务培训,县区之间开展相互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劳动保障协理员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三是加快基层平台网络建设。目前,市、县区、街道(乡镇)和167个社区、303个行政村全部实行金保专网连接,就业基础统计、就失业登记证发放管理、各项就业创业政策落实情况等全部能通过专网实现一点登录、全市查询。同时,今年我们又新开发了淮北劳动就业管理平台网络办公软件系统,通过专网实现全市就业服务系统网络办公,该软件于8月1日试运行,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三、存在主要困难与问题
1.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不规范。目前,市、县区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都达不到国家和省厅规定标准,三区人力资源市场形同虚设,濉溪县市场在场地、服务功能等硬件建设方面非常滞后,就业帮扶、就业援助招聘活动等无法实现全市联动。
2.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自主创业人员小额 3 担保贷款反担保门槛高;二是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宣传力度不够。
四、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我市就业工作依然面临着就业压力较大、结构性矛盾日益加剧和就业环境较差等严峻的就业形势。为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解决好就业工作中存在困难与问题,2012年我局将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的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全面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力争实现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下岗失业员再就业7100人,困难就业人员再就业20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00万元;开展创业培训8900人(其中创业模拟实训1200人、创办企业培训2700人、创业意识培训50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1800人。
(一)扎实做好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一是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考核体系方面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稳步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步伐,为创业者和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二是在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选择几个社区作为试点,在社区建立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将创业项目推介、创业指导等服务下移社区,为创业人员提供跟踪式贴近服务。三是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深化创建“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乡镇”工作,将专项工作转化为日常模式,创新工作思路,细化就业基础工作的考核办法和指标,把创建“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乡镇”的工作推向新的高度,打造具有淮北特色的促进就业模式。
(二)着力推进就业政策落实工作。一是做好企业贷款政策的落实工作。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市先进工作经验,制定出淮北市促进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贷款工作具体操作办法,切实推进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落实工作。二是做好个人贷款政策的落实工作。积极协调市财政、金融部门,进一步降低个人贷款的反担保门槛,扩大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惠及面,让更多的想创业、能创业的各类创业者享受到小额提供贷款扶持政策。三是加大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信件邮寄到企业、劳动保障协理员深入辖区内企业发放宣传彩页和电视、报纸、网站开设宣传专栏等形式,进一步提高组织起来就业、就业困难人员认定、企业吸纳就业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各项就业优惠政策知晓度,大力促进各项就业政策的落实。
(三)进一步抓好基层平台工作。一是加强基层平台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对全市基层平台工作人员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全面强化基层平台工作人员业务技能、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组织参加2012年全国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工作,力争取证率达95%以上。二是抓好基层平台考核工作。将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服务效率与考核工作挂钩,实行末位淘汰制,建立基层平台工作绩效评估机制。三是充分发挥“金保专网”的功能作用,逐步实现医疗保险、就失业登记管理、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管理、用工登记、职业介绍、社区平台管理、社区(村)级业务工作台帐等各项业务工作网络化办公。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四篇:##市就业局党支部2008工作总结—年终工作总结
##市就业局党支部2008工作总结—年终工作总结
2008年,在市劳动保障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我局党支部紧密结合就业工作实际,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就业工作任务,团结带领全局党员干部职工立足职能岗位,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好地发挥了党员干部的模范和表率作用,为实现我局全年就业工作目标顺利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质
(一)结合工作实际,健全政治理论学习机制。我局终于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觉悟的关键,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契机,结合我局支部工作实际,不断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先后制订了就业局党支部08年工作要点及学习计划,完善了工作运行机制、组织领导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建立了学习讨论签到制度、学习考核制度以及学习教育档案,明确了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安排以及各个时间段重点学习内容,为全年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狠抓工作落实,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今年以来,我局支部坚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支部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胡锦涛同志在安徽省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和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中纪委十七届二次全会及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国家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省、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相关内容,及时对全局党员干部进行了形势教育。通过集中学习、座谈讨论、专题辅导等多种学习形式,在全局掀起了学习党的理论、宣传党的思想的高潮。
(三)开展读书活动,增强党员干部驾驭工作能力。为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更好地促进全市就业工作开展。我局为党员干部购买了•2007理论热点面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规汇编‣、•安徽省法规规章汇编‣和•知识产权公共教程‣和•学习贯彻中面†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资料汇编‣、•科学发展观读本‣等重要文献和学习资料,广泛开展读书活动。
(四)组织观看电教片,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充分发挥电教片感染性强、思想性强、生活性强的优势,我局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了•抵制诱惑‣、•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居安思危—颜色革命警示录‣和•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报告会‣等电教影视片10多次,进一步激励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和敬业意识,增强了党员的政治素质。并在学习活动中,做到学习有计划、有考勤、有记录。今年以来,共组织集中学习30多次,收集学习心得100多份。
二、狠抓党的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建好领导班子,增强党建合力。按照“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要求,通过抓教育、抓作风、抓管理,切实抓好班子建设。一是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做到重大问题一律由集体研究和民主集体讨论决定,科学决策,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向心力和领导力。二是加强民主团结。在班子成员中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支委会和谈心交心等活动,形成了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信任不猜疑、交流不隔阂、谅解不指责、补台不拆台的良好氛围。三是发挥班子成员的表率带头作用。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做到“凡要求职工学的,自己必须先学;凡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身先士卒地为党员和职工做好榜样。四是要加强作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把全部心思用在干好工作上,用在实实在在为职工群众服务上。
(二)优化党员队伍,培养后备人才。严格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十六字”方针,制定并落实发展党员计划,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一是加强聘用人员党员管理与服务工作,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积极协助名聘用人员党员转入我局党支部,壮大了我局党支部队伍。二是按照“坚持标准、个别发展”的要求,大力培养入党积极份子,按期转正于建华、梁丹2名正式党员,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三是高度重视和关心生活困难党员,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按时组织谈心交心活动,对生活困难党员和体弱多病老党员及时进行了慰问、帮扶,真正体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四是加强党费收缴工作,确保了自觉、按时和足额交纳党费。
(三)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目标管理。制度是落实措施的保证,是规范行为的准则。为此,我们加大制度建设力度。一是强化目标管理,把党建工作纳入科室和党员个人的目标考核范畴,实行目标责任制,党务与业务工作同步安排、同步监督、同步考核,推进了党建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全员化。二是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作风建设。4月份我局研究制定了•考勤、请销假制度‣、•车辆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全局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不得窜岗、上网聊天,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外出必须请假销假,因公外出必须说明去向往返时间;车辆要严格按照上下班和节假日要求入库,坚持用车申请审批制度。三是梳理、汇总、健全、完善市人力资源市场包括服务承诺制、岗位责任制、过错追究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10多项规章管理制度汇编,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坚持用制度来管人、管事,确保了就业局的对外面子窗口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高形象、高素质地开展。四是强化对学校的领导与管理,制定和完善了学校安全消防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培训报名登记管理制度、印章使用管理制度等11项规章制度汇编。五是加强内部管理制度,按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程序,本着规范、及时、准确、高效的原则,做好内部运转、衔接和公文收发、留存、流转工作,并做到了行文规范。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一)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为促使“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我局及时组织召开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专题研讨会和动员部署会,学习传达上级部门相关文件精神,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就业局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计划,明确了整个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清理内容、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同时,在实际活动实施过程中,我局以“坚持、完善、创新、废止”为清理工作原则,做到该保留的保留,该废止的废止,该创新的创新,该完善的完善,对全局现有的各类规章制度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清理和审查。共清查2002年至2007年有关制度建设文件规定30个,初步认定需要废止文件2个,完善文件9个(主要是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制度),需新制定聘用人员管理办法、再就业资金支出使用监督管理规定、街道社区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培训学校教学实训管理制度、就业服务大厅规范服务制度等若干个。
(二)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今年以来,我局严格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纪委全会提出的总体要求,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新时期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来抓,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局党委、纪委的工作部署,结合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工作,全面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在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落实中,我局注意理论学习联系实际,注重实效性,增强自觉性;明确责任制的目标、原则、任务,对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分解、检查考核、奖励追究作出了具体规定,成立了责任制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党支部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召开全局党员大会,专题研究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工作,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开展廉政谈话,做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就业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确保了责任制在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得到了贯彻落实。
(三)积极推进办事公开。为全面推进办事公开,促进全局勤政廉政建设,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按照•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实施意见‣(淮政办[2007]65号)要求,我局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了就业局办事公开实施方案,明确了办事公开的重点内容、服务承诺内容、办事公开形式、工作方法步骤等。并通过在11楼办公区、三楼就业服务大厅和劳动就业培训学校设立办事公开栏,要求工作人员挂牌上岗、外出填写去向告知牌,利用•淮北就业报‣、“淮北就业网站”向社会公布劳动就业局职责范围、各科工作职责等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并做好党政重点工作全部向社会公开,切实推进了办事公开制度全面得到落实。
(四)扎实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我局党支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正确对待民主评议工作,精心组织,制定科学活动方案,狠抓工作落实,努力营造开展民主评议活动的良好氛围。同时,为使民主评议机关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促进就业工作开展,我局创新思路,大胆进取,在深刻查摆存在突出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的基础上,建立民主评议工作要达到“十个新”的目标。即:服务观念要有新转变、服务态度要有新面貌、服务效率要有新提高、制度建设要有新加强、发展意识要有新提高、促进创业带就业方面要有新突破、转变就业服务方式要有新进展、干部职工思想观念要有新提升、领导班子建设要有新举措和应对就业局势变化上要有新创新,切实推进民主评议工作取得实效。
四、开展鲜明主题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活动是工会工作的生命,是丰富职工文化生活、陶冶职工情操、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载体。为此,我局工会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工会主题实践活动。
1、开展优质服务文明窗口创建活动。今年以来,我局严格按照•淮北市文明单位测评标准‣(淮文委„2007‟21号)相关要求,围绕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了春风行动、就业帮扶百日援助,创业促就业、消除零就业家庭和零转移就业农户活动等一系列不同主题优质服务文明窗口创建活动。
2、五一节庆祝活动。五一期间,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市劳动保障局组织的乒乓球、扑克、青蛙跳水等各项文体比赛活动。
3、就业援助驰援灾区民众。5.12汶川大地震后,我局积极组织全体职工向四川灾区捐助抗震救灾款和交纳特殊党费2万多元。同时,我局立足本职,速度行动,按照省、市统一部署,与四川省松潘县结为就业援助对象,先后多次与市内用工单位奔赴灾区招聘,全面做好地震灾区群众的就业工作,共向松潘县提供适合灾区劳动者就业的岗位信息300个,录用人员127名,全面完成省厅下达的任务。
4、创建学习型组织,开展“就业大课堂”活动。为进一步加深全局干部职工对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的理解、掌握与应用,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干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我局工会于下半年,每月利用一个周末下午政治业务学习时间,开展了以贯彻•就业促进法‣及配套政策为主题的就业大课堂活动,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全面、深入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集中学习培训。
5、庆国庆“篮球比赛”等系列活动。为了丰富广大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我局工会除积极职工参加市劳动保障局工会组织的乒乓球、扑克、青蛙跳水等各项文体活动外,又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了篮球比赛,比赛分男子篮球和女子篮球,女子投篮实行直接淘汰制,每人投10个球,成绩以进球数准,评选出前三名,通过比赛培训学校的葛瑞娟获得了一等奖;男子篮球ABCD四个球队实行抽签淘汰赛,失败的两个球队直接淘汰,取胜的两个球队直接进行决赛,在激烈的角逐下,劳动就业培训学校队取得了男子篮球团体冠军。
6、“爱岗敬业促发展”演讲比赛活动。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加深全局职工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认识,激发干部职工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我局工会于12月5日举办了以“爱岗敬业促发展”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通过激烈的角逐,市再就业办陈艾珍和宣传信息中心刘环平分秋色并列获得一等奖,办公室谢继涛和宣传信息中心彭雪峰获得二等奖。
7、举办消防知识安全讲座。从市消防支队邀请吕本谦教官举办消防知识安全讲座,吕教官通过大量的事实和具体的案例,分析了引发多起火灾的不同隐患,介绍了不同火灾情况下的自救方法和家必备的安全消防工具,展示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通过讲座增强了干部职工的防火安全意识和消防责任意识,提高了干部职工在火灾中的自救能力。
五、注重党的效能建设,确保党政协同促进
为切实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我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使我局党政达到了密切结合,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目的。
(一)开展集中测评,促进人本服务。为提升社会形象,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就业服务品牌,我局创新工作思路,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人本服务促就业万人评”活动,通过组织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开展下基层走访征求意见活动和面向社会发放•测评、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共征求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及建议100多条,并根据征求到意见及建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了各项整改措施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为各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打下了坚实基地,确保了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二)开展“2008年就业援助百日帮扶”活动。积极组织全局党员干部采取“一对一”结队帮扶的形式,围绕“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真情相助”主题,深入开展了“2008就业援助百日帮扶”活动,通过制定就业援助计划书、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建立再就业援助对象台帐以及确保为每一位援助对象免费提供一次职业指导、三个就业信息等措施,积极帮助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活动过程中共签订劳动服务协议238份,106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6户“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为零。
(三)开展全市就业工作调研活动。我局积极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及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用工单位、服务对象,开展调研活动,并抱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态度,认真听民声、察民情、顺民意、解民忧。通过调研形成全市就业工作情况、城乡劳动力资源普查情况、2009年企业用工需求情况、创业培训带动就业情况等9个调研报告。通过调研,使我局详细掌握和摸清了全市就业工作情况,为我局超前考虑、科学谋划09年就业工作思路、工作重要、工作举措和制定科学、合理的促进就业政策提供了事实依据。
第五篇:市劳动就业局工作总结
一年来,___市劳动就业局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正确领导下和焦作市就业局的具体指导下,我局上下齐心协力,开拓创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以抓好劳务输出为龙头,以加强就业基础工作和技能培训为重点,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作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组织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有力地推进了劳动就业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
一、目标任务与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截止2005年底,累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成23737人,占年___市政府目标任务20000人的119%,焦作市目标任务13000的183%;劳务输出完成12672人,占年目标任务10000人的127%;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培训完成2394人,占年目标任务1080人的222%;劳动事务代理完成1600人,占年目标任务1000人的160%;就业信息目标任务8篇圆满完成,其中:省部级1篇,地级市7篇;新增就业岗位完成7584人,占年目标任务4500的168%,城镇失业率实际控制在3.4%以内。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发挥机制和功能,促进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深入开展。一年来,我局不断完善和发挥劳动力市场功能与机制作用,以高效、快捷、周到的优质服务,有力地促进用工和求职供求双方劳务交流。全年登记用工单位95家,其中:境外用工单位48家,县域外至省内8家,本市区域39家;先后发布用工信息353条,登记求职人员11380人;全年举办劳务交流洽谈会28期,参加求职人员7584人,其中:3274人与用工单位达成协议。
2、劳动事务代理开展成效显著。今年初以来,为方便个体从业人员和自由择业者参加养老保险,积极开展劳动事务代理工作,为鼓励个体从业者和自由择业者自愿劳动保障事务参加代理,今年以来,我们通过电视新闻媒体开设专栏3期,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发动,使个体从业人员和自由择业者认识到参加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劳动者已把参加劳动事务代理,作为参加养老保险的重要途径。截止2005底年,劳动事务代理工作开展实现历史性突破,实际完成劳动事务代理1600人。
3、打造劳务经济品牌,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我局把“打造劳务经济品牌,努力以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作为今劳务输出工作开展的切入点,以中心劳动力市场为枢纽、以乡镇(办事处)为骨干、以村街信息员为支点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在此基础上,还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发展和培育有资质、有能力的社会团体、个体经营组织参与从事劳务输出工作,发展壮大我市的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和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使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放射出盎然生机,全年通过多种途径输出劳动力,为振兴和加速我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4、着力开展培训工作,实施“阳光工程”和再就业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在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同时,注重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培训,做为我市“阳光工程”下岗失业培训基地,市培训中心充分发挥场地、设施等优势,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对下岗职工和农民工进行了长、中、短期相结合的免费技能培训,使参加培训人员的劳动技能和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年共举办下岗失业职工培训26期,免费培训学员2394人。其中:下岗职工培训15期,培训1682人;失业职工培训11期,培训712人。其它培训8期,培训372;举办农民工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2190人。其中:引导性培训1340人,技能培训850人。
5、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持证后上岗制度。我局把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和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多策并举,通过政策宣传和配合劳动监察部门的检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达到了较好落实,全年参加鉴定人员130人,发放《职业资格证书》125人。
二、工作的具体做法与措施
(一)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服务意识。
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现象,杜绝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了效能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文明诚信、廉洁高效”的服务宗旨,树立“五种观念”(即纪律观念、时间观念、集体观念、群众观念、效率观念);强化“五种意识”(即创新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文明意识),做到“七个负责”(即对工作负责、对组织负责、对单位负责、对领导负责、对同志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坚持每周一例会、每周五集中学习制度,经常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加强班子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全局人员的整体素质,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