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组教学活动总结
小组学习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他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组、互相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校从去年十一月中旬开始实行小组教学。为了确保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校领导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与初
一、初二全体教师进行多次的课题研究,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一、具体方案如下:
1、小组的合理组建:
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要求优生和学贫生相结合。选出学习小组长,并定期对组长进行谈话,了解各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强化合作互助意识,各学习小组根据问题进行互助学习,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班级讨论,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共同解决。
2、教师的高要求:
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创设合作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设计好讨论的问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发挥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关系与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3、评价机制科学:
学校制定了总体评价制度,针对学生平时的言行、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考试成绩,对优秀的小组进行表彰奖励。
二、小组教学的实施、监督过程。
小组教学开展以来,校领导能及时的鼓励、监督,使小组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1、在本活动开展初期,校领导要求同科老师之间互相听评课,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课堂,不断提高自己。
2、学校多次组织公开听评课活动,并及时地对小组活动中呈现的创造性的形式进行充分肯定,对不足之处及时指导。
3、局领导亲临学校进行指导。鲁洪福局长率中心校领导一行深入课堂公开听课四节,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使我校小组教学逐步完善。
4、学校规定每大周的第二小周四自习一,全体教师针对小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使小组活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5、学校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情况经常写教学反思,而教学反思已成为我校小组教学的思想结晶。
三、小组教学的成效。
通过合理新颖的小组活动,半年下来,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树立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形成了团队精神,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2、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了互帮互组、互相学习的学习氛围,优秀学生的学习优势及领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学困生的自信心也在这种氛围中很好的树立了起来。
3、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4、学生的成绩、能力等各方面普遍得到了提高。
5、已有七、八两个年级参加,学生人数达228人,教师达23人。
四、小组教学的评价。
期中考试表彰大会上,学校对小组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五个优秀小组进行了表彰奖励。这鼓舞了全校师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小组教学中,对小组教学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五、产生的问题。
1、有的学生参与不主动,个别学生胆怯、羞涩,以旁观者身份自居。
2、组与组合作能力与敏捷度差异较大,导致一些小组早早地完成了任务不知再做些什么。
3、学困生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差异,很多时候无法也无力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优生占领了组内的空间。
4、教师难于把握恰当的合作时机,很多时候有些力不从心,适得其反。
小组教学正处于探索阶段,存在问题不足为奇。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组教学一定会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一个亮点。
第二篇:小组教学活动总结
小组交往互动式教学模式学习活动总结
水落坡镇明德小学杨俊红
本学习初,在教委的正确领导下,特邀阳信县首席名师王希奎老师为导师,带领全乡教师共同学习王老师的小组交往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我校设立名师工作室,我校借助教改的东风和得天独厚的学习机会,共选出15名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亲眼目睹了王老师的小组教学才知道以前我们所说的小组教学,不过是流于形式,师为主导学为主体,只不过是一句空话。听了王老师的课,我为王老师的满腔热忱所感动,为学生积极饱满的学习热情所震撼。这样的课堂不正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吗?新的时代,新的形势,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高超的技术和能力,才能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学期即将结束,小组交往互动式教学模式也初见成效。对此,我总结如下:
一、小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制定了专家引领、名师跟进指导、课堂擂台赛、全面推进学习计划。先选出15名教师在王希奎老师的引领下跟踪学习,然后由王老师跟进指导我们的课堂,通过课堂擂台赛促进了老师们的学习,老师们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确确实实前进了一大步。在全面推进阶段,小组教学模式在全体老师中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小组教学模式在我校搞得如火如荼。
二、小组教学模式造就了一部分年轻教师。自从学习小组教学模式以来,通过课堂大比武活动,发现了一部分有素质、有能力、有才干的中青年教师,如李新娟、薛丽君、刘俊美、刘淑霞等,她们有着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素养。
三、小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小组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占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组织者、探究者,此模式中的“一展两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学生能讲的教师坚决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坚决不讲,学生能论证让学生自己去论证。学生登台展示还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能增进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互相勉励、互相鼓励,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学会了如何关怀和帮助他人、评价他人,即学会承认他人的优点,容忍他人的缺点,虚心向他人学习,听取他人的意见它使每一成员都溶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
五、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主张那些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它成员。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
其它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因此他们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认真预习课文,遇到不会的单词主动查字典,并查找资料中的有关注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也提高了。通过一学期的小组交往互动式教学模式学习,我在不断地学习着,探索着,努力着,进步着。小组交往互动式教学模式适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在以后的工作中,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为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我将再接再厉。
第三篇:活动小组总结
活动小组总结
小组号(宿舍):26602
该活动的选题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又切中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人类文明进程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让我们在活动中,以其稚嫩的心灵从“身边的白色污染这个特定的角度去初步感受现代文明对我们生活的冲击,使我们从小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信息收集过程中不论是研究方案的指定、调查主题的分组、调查表格的设计还是调查的进行都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和自主性。让我们每个参与活动的学生都能从感性的层面认识到活动的整个实施过程。信息的处理和发布更是体现了我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研究活动中老师和我们在收集到的各种数据及问题面前相互启发、互相促进,使各种信息在多维的交互中得到整理、归类。各种实验小论文、小报„„交相辉映。在他们积极的探索与比较中寻找解决“身边的白色环境”的有效途径。既培养了我们的主动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参与活动的学生,从小就在其心灵深处打上环保的烙印。例如:“3.12植树节”、“4.22世界地球日”、“4.30世界无烟日”、“6.5世界环境日”等一系列环境主题。
“给我一缕阳光,我便发出灿烂的光芒”、“给我一丝空间,我便能茁壮成长”。惟有相信学生,真心地为他们营造展现自我的平台,一定是“激情无限”、“创意无限”、“能力无限”、“成就无限”。“我身边的白色污染”主题活动就是引导我们关注“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善待地球,又是一场变革,一场静悄悄的、牵涉到每个家庭每个个人的变革。它需要用智慧去关注生存环境的变化,需要良知去阻止破坏环境的现象,需要热情去传播环保的理念,更需要勇气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价值和生活习惯。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强的发展压力。我们只有一条长江,毁掉了不会再来,我们只有一个家园,失去了不会再有。在未来的世纪里,请首先爱护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从一点一滴的环保行为做起。“与绿色同在,让绿色永恒”。
在自觉下,我们有序的开展了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全方位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努力锻炼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用的当代大学生。推动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企业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唤醒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你能看到的是他们忙碌的身影,当然你还会时不时听到他们的欢笑声。整个活动过程洋溢着欢乐的气息。这一刻你会不禁感叹:他们并却相互配合得默契。
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近几年,我校花大力气,投入经费,在现有条件下,抓硬环境建设,让一墙、一窗、一报、一室发挥育人功能,使学生一进校门就受到环境气氛的强烈熏陶。我们在校园围墙上、楼壁上、走廊里设置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警句,名人挂像。学校的走廊内,校歌、校训、校风上墙;爱护环境的标语易学易记,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真正做到了每一块墙壁会说话。
现代教育要求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环境问题已日益受到世人的瞩目,“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因此在学校中实施环保教育越来越重要。鉴于此,我校结合环保教育自身特点,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绿色环保主题教育贯穿的教育教学全过程,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学到的就是我们拥有的,我们很珍惜这样的团队精神。这次活动我们收获很多。
第四篇:活动小组总结
活动小组总结
本学期即将结束,为了使英语活动小组的好经验、好做法得到借鉴和实施,也是为了活动小组的工作在下学期中有一个好的开始,特制定工作总结如下:
英语活动小组是为了发挥优等生的英语特长,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而开展起来的。本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有影响力,有号召力的集体。但也不可否认,活动小组的本身也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如组织不够严密,活动质量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
我们英语活动小组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不断成长,特别是在小组内茁壮成长的组员们更是受益非浅,他们在学会老师课堂上讲解的知识以外,不断吸收课本以外的营养。在当今时代,只学会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用有限的知识去与复杂的、变幻无穷的社会和自然科学相比较,是微不足道的,组员们在方面感慨良深。通过英语活动的开展,组员们享受到了探索与成功的乐趣,锻炼了能力,增长了才干,可以说英语课外小组的活动是他们良好的自助餐。总的来说,英语小组的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⒈ 在组员的选择上,应该面向绝大多数,而不是只是尖子生。一部分有潜力的学生他们虽然成绩不够拔尖,但思维的灵活程度不亚于一部分尖子生; ⒉ 要努力准备好活动内容,使活动顺利地开展,达到最佳的活动效果;
⒊ 要考虑内容的趣味性,能确实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带动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⒋ 加强学法指导是关键,重要地是教会显学生学习; ⒌ 注意及时地总结,把好的经验记录下来,当作参考资料;
⒍ 做好评比工作,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形成比、学、赶、超的好学风;
⒎ 多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为我所用,以利于更好的开展活动;
⒏ 多读书,多学习,才能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开展活动打好基础。
第五篇:小组教学总结
小组模块教学总结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局限,起初我并没有实施小组模块教学,只是在教学中我发现自己传统的教法学生积极性不大,只是被动接受,效果不好。在充分了解学生后我开始在我班实施小组模块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确发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是学生参与问题。从课堂观察中我看到,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部分小组成员没有积极参与到互动交往过程中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学生缺乏交往心理,没有交往的心理倾向,另一方面是学生缺乏“荣辱与共”的团队意识,没有认识自己与小组伙伴息息相关的联系,把自己作为孤立的学习个体游离于小组之外。再一方面也是缺乏相应的人际交往技能造成的。
其次是学习成果问题。从课堂观察中我看到小组合作交流后的班级交流,小组成员反馈的学习成果还不是群体学习的成果,还局限在个体的学习成果,因此在班级交流过程中难以听到:“我们认为……”的群体成果汇报。究其原因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小组成员或小组长还不能很好的整合每个成员交流的信息,代表小组展示的只能是自己的想法。
再次是教师角色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觉得自己还没有很好的担当合作学习“引导——参与”的角色,只是蜻蜓点水地接触部分小组,起到维持班级小组交流秩序的作用。做到整体调控和蹲点参与还是个难以解决的矛盾。
以上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谈谈想到的一些应对措施:
一、激励交往热情。
合作学习论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借助课程内容这个重要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诸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要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针对一年级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缺员参与的问题,教学要多方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交往中体验合作的快乐。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尝试:一是创设交往情境,让学生入境生情,产生良好的交往情绪,从而主动地参与交往。二是改变评价方式。教师对小组合作交流的评价,除了对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以外,更要注重对小组团体交往过程的评价,进而激发学生的小组荣誉感。另外采用小组互相评价,激发组际之间的竞争意识,营造组内的互助合作氛围。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全员参与。
二、培养交往技能。
小组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出现在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开始组织实施时,学生因缺乏方法而显得生疏,难免会出现乱说乱叫,秩序混乱等状况。因此,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比如“说明白”,小组合作交流,每个成员都有说的机会。一年级许多学生的特点是心直口快,往往还没有想好就急于脱口而出,有时是会说半截话,有时说一半话又回话重说。所以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先
想好再说,学生经历内部语言的加工再外化表达,就可以逐渐把话说明白。还有“认真听”的培养,小组成员在交流时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才能听清楚别人说的意思。在实际课堂上我发现许多学生听的习惯特别不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比如学生静静地听老师读五个词语,然后再按词语顺序说出这五个词语。也可以请同学说一句话,听完之后让同学来复述。这样应用多种方法,逐渐让学生形成听的习惯。为了使小组合作交流有序有效,我们可以要求小组成员商量、安排学习伙伴的发言顺序,引导学习小组的伙伴互相评价。当然,学生交往技能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小组合作交流的质量才会得到逐步提高。
三、提供交往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目标导向的活动,强调课堂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交往,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因此,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尽量提供适量的交往机会,不要老是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而剥夺学生交往的机会。教学中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识。
我是这样做的:
(1)在交往中识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学生在听读识字的过程中,通过听与问的途径自学生字,有条件的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制生字卡片。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提供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生在互听互检的形式下交流,每个人把认的字读给伙伴听,如果遇到不懂的字,组里的伙伴给予提醒再认一认。如此一来,学生在小组内互教互学,其乐融融,教师则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针对难认的字再重点指导,提高了识字效率。
(2)在交往中欣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一年级学生收集图片资料的好习惯。由于每个学生收集的途径各不相同,收集的质量也有差异。班级教学时安排学生小组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在伙伴的欣赏中体验收集资料的快乐。还有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交流,如“你知道大海的哪些故事?”“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叫声?”学生在交流中再现生活积累,促进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提升和改造。此外互读、互说、互问、互评、小组表演、小组游戏等都是学生交往的机会。只要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的机会,小学合作学习将成为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自主探讨的能力,真正做到知识的生成。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总结,合作学习就会达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