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保】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过程考核作业(合集)

时间:2019-05-12 12:4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劳保】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过程考核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劳保】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过程考核作业》。

第一篇:【劳保】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过程考核作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过程考核作业——

当今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姓名:迟贵程院系班级:法学院2012级法学本科二班 学号:12121140036

2013年,中国将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业。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210万,可预计2013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2013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11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 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在2013年,每8个大学生中,就有2个找不到工作。他们也许能力并不差,比如冷门专业优秀生,师范学校的同学,但这就是史上最难就业季。

原因一 高校扩招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仅就广东省而言,2004年高校毕业生为13.2万人,2005年为16.5万人,今年广东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20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在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30万人。

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原因二 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原因三 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原因四 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原因五 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原因六 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原因七 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原因八 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原因九 文科教育质量低下

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大学扩招过程中间,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促进大学生就业不仅是全社会的救助行为也是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治理之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呼吁: 全社会要形成合力,努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高校为支撑,中介组织为桥梁的“ 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就业保障新格局。

大学生就业之所以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不仅因为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就业形势严峻,更为重要的是大学毕业生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是包括政府、学校、企业、家庭、个人在内的全社会成员长期投资的结果,他们是国家、社会、企业、学校、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长期失业就意味着全社会每一个技资方的损失,不仅过去的人力资本投资没有产生任何收益,而且由于人力资本的自然损耗也将降低未来的投资收益,甚至会使这一高学历失业群体被社会边缘化,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无论是作为需方的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还是作为供方的学校、家庭、人才服务中介,都有义务主动承担起救助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责任。

自主择业是大学生就业的基本制度,政府、学校、就业服务中介和用人单位

都是在这一制度原则下,发挥好各自的促进角色以及确保有效协同运行。促进的作用一般可以归纳为三类 : 一是需求类促进措施,这主要是优化就业结构,创造新的工作岗位,营造好的创业环境,鼓励创业精神,保护创业者权益 ;二是供给类促进措施,这主要是提供市场激励和政策 激励,转变择业观念,鼓励大学生从事国家建设需要的职业,改进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三是供求匹配类促进措施,主要是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大学生实习培训基地,搞好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

在三类促进作用中政府的调控、服务、救助、保障职能要贯穿始终,发挥好政策引导是关键。学校与企业用人单位是大学生就业的两个市场主体,供需的有效对接是关键。校企联手打造就业创业的指导体系,就会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解决供需脱节问题。目前,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般不具有这样的实力,政府、行业组织和人才中介组织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对接,建立起保障就业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对高校要有激励措施,促进教育改革的就业创业导向,对一些应用型专业学位设置,应建立以就业为标准的国家资格审查制度。作为人才服务中介,特别是政府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要从目前的低端业务转向发展高端业务,为大学生在创办企业、产品开发、科研成果转化中寻求相关企业支持,以及在法律、政策咨询等多方面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中介服务要向专业化和一体化服务提升,专业化服务要求把新的就业岗位,按照岗位的全面技能要求,作出专业的规模和水平;一体化服务要求从职业指导、就业信息延伸到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以及薪酬设计等咨询服务中来。

我们作为未来的职业人,既不同于社会上的白领,也不属于蓝领。而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群,被社会戏称为灰领的职业者具有高尚的品格,高尚理想与追求。努力从事社会公益劳动,走向社会争做一个道德高尚的职业人!树立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人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是高校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了解职业个性,提升职业品质,培养职业技能,制定职业计划。

第二篇: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教学大纲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教学大纲

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教学大纲》的说明

1.课程的性质、任务:

课程的性质:专业必修课

任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部门,在第三法域中居于基础性的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方面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地位越来越重要。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是法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学科,目前各高等院校法学院系均已开设,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知识结构合理的法学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既涉及第三法域中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同时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也涉及数量众多、内容庞杂的法律法规的运用。

2.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各项劳动保障制度的重要法律规定,了解本学科的全貌及内在联系、前沿热点问题,并具备分析、解决常见劳动保障争议案件的基本技能。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

适用专业:法学专业

学时数:34学时(课堂讲授28学时,集中式的案例讨论4学时,机动2学时)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系私法公法化、公法私法化法律运动之产物。既与私法、公法的一些理论有涉,也在不断完善的社会法理论中丰富自己,还涉及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但由于与民法的天然联系及民法之重要性,学习本课程之前,须已掌握了民法总论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郭婕主编,刘俊副主编:《劳动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王全兴:《劳动法》,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3)关怀:《劳动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贾俊玲:《劳动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5)覃有土、樊启荣:《社会保障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参考书:

(1)黄越钦:《劳动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德)W·杜茨著:《劳动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美)罗伯特·A·高尔曼:《劳动法基本教程----劳工联合与集体谈判》,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英)凯瑟琳·巴纳德:《欧盟劳动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5)林嘉:《劳动法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董保华:《劳动合同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7)常凯:《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版;(8)黎建飞:《劳动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9)林嘉:《社会保障法的理念、实践与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0)种明钊:《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6.主要教学方法:

传统讲解并结合课堂讨论及案例教学、积极推进诊所式教学法。

7.开课及编写大纲单位、课程负责人:

开课及编写大纲单位:经济法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刘俊教授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劳动法的地位、劳动法的适用范围。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劳动法的概念(包括狭义上和广义上的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调整对象的概念和内容、劳动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确定方法和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了解劳动法的地位以及与相邻法律部门的联系和区别、劳动法的价值、劳动法的法律渊源、劳动法学体系。

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内容是劳动关系的特征、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本章难点为劳动关系与承揽关系、雇用关系的区别,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学时:共2学时。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一、劳动法的概念(掌握)

广义: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1994年7月5日颁布、1995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二、劳动关系(掌握,并能在案例中运用此项知识认定劳动关系,正确区分劳动关系和与雇用关系、承揽关系等。)

(一)含义:劳动力所有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在实现社会劳动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特征

1、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2、劳动关系与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劳动关系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

3、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

4、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

三、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掌握)

(一)确定标准

(二)种类

1、管理劳动力方面的关系

2、某些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

3、某些处理劳动争议所发生的关系

4、工会组织和职代会与单位行政之间的关系

5、有关国家机关对执行劳动法进行监督与检查而发生的关系

第二节

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

一、劳动法的地位(了解)

(一)法学认定独立部门法的标准及意义

1、标准:调整对象、调整方法、调整对象在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程度。

2、意义

(二)劳动法是否为独立的法律部门的探讨

二、劳动法的作用(了解)

从劳动者、用人单位、国家三个方面,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探讨劳动法的作用及价值。

(一)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

(四)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第三节

劳动法的形式、体系和适用范围

一、劳动法的形式(了解)

劳动法的渊源、各层次立法之间的效力关系

二、劳动法的体系和适用范围

(一)劳动法的体系(了解)

劳动法的体系划分、各组成部分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适用范围(掌握,并能准确认定相关人员是否适用劳动法)

1、地域适用范围:劳动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境内包括我国的领土、领空、领水及其地下层和上空,根据国际法视为我国领域的我国驻外使馆和航行于公海和外国领域内的劳动关系主体。无论是中国人、中国组织还是外国人、外国组织,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律适用劳动法,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国家的主权原则。

2、对人的适用范围:《劳动法》总则规定“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3、时间适用范围:1995年1月1日,无溯及力。

三、劳动法的基本内容(了解)劳动法的各项具体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思考题:

1、劳动关系与承揽关系、雇用关系、委任关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劳动法为什么在调整劳动关系外还要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3、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吗?为什么?

4、劳动法有哪些法律价值?应如何理解这些价值?

5、我国劳动法对哪些人适用?家庭保姆、出租车司机、邮政代办人员、保险业务推销员、公司总经理、工厂厂长、学校教师等是否适用劳动法?为什么?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内容主要是中外劳动法、国际劳动法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动态。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劳动法产生的标志及其产生的社会基础,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国际劳动法的范围、国际劳工组织的产生、性质、特征和立法原则、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的关系。了解劳动法在产生初期的特点、20世纪后各国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国际劳动法思想的产生及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劳动法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劳动法产生的社会基础、经济全球化对劳动法的影响 学时:本章所有内容由学生自学,教师视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

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源

一、劳动法产生前对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了解)

二、劳动法的产生及其社会基础(掌握)

(一)产生时间及标志

(二)产生的社会基础

第二节

外国劳动立法简况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了解)

(一)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立法

(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立法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了解)

第三节

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一、旧中国的劳动立法(掌握)

(一)中国工人阶级争取劳动立法的斗争

(二)北洋政府的劳动立法

(三)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劳动立法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劳动立法

(五)革命根据地的劳动立法

二、新中国的劳动立法(掌握)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劳动立法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劳动立法

(三)我国劳动立法的低谷时期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劳动立法

第四节

国际劳动立法

一、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与发展(了解)

二、国际劳工组织的成立与发展(掌握)

(一)国际劳工组织的产生

(二)国际劳工组织机构

三、国际劳工组织的立法原则与内容(掌握)

(一)国际劳工组织的立法原则

(二)国际劳动法的形式与内容

思考题:

1、哪些社会因素决定了劳动法的产生?

2、从历史发展来看,劳动法的发展规律是什么?为什么?

3、劳动法产生初期有什么特点及局限?为什么?

4、经济全球化对劳动法有什么影响?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何不同的体现?

第三章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讲述了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了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是劳动法价值与具体制度间的桥梁。学习本章要掌握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各项基本原则的概念及其具体内容。

重点和难点:确定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标准、各项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学时:本章所有内容由学生自学,教师视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

第一节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掌握)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确立标准与依据(了解)

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了解)

第二节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掌握)

二、贯彻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掌握)

三、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掌握)

四、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掌握)

第三节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不同观点(了解)

思考题:

1、应当确立哪些原则作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为什么?

2、劳动法各具体基本原则各有哪些内容?

3、劳动法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劳动法基本原则有哪些重要作用?

第四章

劳动法律关系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围绕劳动法律关系这一劳动法学的重要理论问题而展开。学习本章要掌握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与区别,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及主体资格、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特征,劳资双方的基本劳动权利和基本劳动义务、劳动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种类,各类劳动法律事实与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之间的关系。应学会运用本章的基本原理分析具体劳动法实例。

重点和难点:劳动者的主体资格、劳资双方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和各类劳动法律事实与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之间的关系。

学时:共1学时。

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概述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掌握)

(一)概念: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关系。

(二)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经劳动法调整的结果,劳动法律关系必须反映现实劳动关系的内容。

区别:劳动关系属于经济范畴,而劳动法律则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思想意志关系;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则是法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关系的产生前提是劳动,劳动法律关系的前提则是劳动法律规范。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特征(掌握)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体现了国家与当事人的双重意志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表现为一定的劳动行为和财物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了解)

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劳动者(掌握,并能在实例中运用)

(一)劳动者的法律含义

(二)公民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概念

法律赋予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所基于的两个条件:

1、达到法定年龄。

2、具有劳动能力。

(三)公民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特点

1、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是统一的:同时产生,同时消灭。

2、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具有不可分割性,只能依法由本人实施,不能由他人代替。

3、公民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运用要受到劳动能力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因素差别的限制.4、公民在运用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实现劳动权利时,已经参加了某一种劳动法律关系,一般就没有条件再参加另一种劳动法律关系。

二、用人单位(了解)

(一)用人单位的概念和种类

(二)用人单位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概念

(三)用人单位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特点

第三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一、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的含义(了解)

(一)一般权利义务的含义

(二)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的含义

二、劳动者的劳动基本权利(掌握)

(一)劳动权

(二)劳动报酬权

(三)劳动保护权

(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

(五)生活保障权

(六)合法权益保护权

三、用人单位用人权(掌握)

(一)招收录用职工权

(二)合理组织调配权

(三)劳动报酬分配权

(四)劳动奖惩权

(五)辞退职工权

第四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一、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了解)

二、有关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几种不同观点(了解)

(一)劳动力客体说

(二)基本客体与辅助客体说

第五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一、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概念(了解)

二、劳动法律事实及其种类(掌握)

(一)劳动法律事实的概念

(二)劳动法律事实的种类

三、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条件(掌握)

(一)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

(二)引起劳动法律关系变更的法律事实

(三)引起劳动法律关系消灭的法律事实

思考题:

1、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2、劳动法规制的劳动者应满足哪些主体资格要求?已退休但仍在工作的自然人是否是劳动者?

3、自然人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相比,有哪些特殊之处?为什么会有这些特殊之处?

4、劳资双方各有哪些基本劳动权利和基本劳动义务?

5、请举例说明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劳动法律事实各有哪些?

第五章

附随劳动法律关系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内容为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经劳动法调整后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学习本章要求掌握:附随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劳动行政部门的职责、工会的性质及其法律地位以及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重点和难点:附随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工会的权利和义务。学时:本章所有内容由学生自学,教师视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

第一节

附随劳动法律关系概述

一、附随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掌握)

附随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时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附随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了解)

(一)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二)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三)工会活动方面的法律关系

三、附随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掌握)

(一)是集管理因素与服务因素为一体的法律关系

(二)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且不许以营利为目的的法律关系

第二节

劳动行政部门

一、劳动行政部门的设置(了解)

二、劳动行政部门的法律地位(了解)

三、劳动行政部门的职责(掌握)

(一)国务院劳动部的主要职责

(二)各级地方劳动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

第三节

劳动服务机构

一、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了解)

(一)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概念

(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任务

(三)政府和主管部门对劳动就业服务管理

二、职业介绍机构(了解)

(一)职业介绍机构的概念

(二)职业介绍机构的职责

三、职业培训机构(了解)

(一)职业培训机构的概念和种类

(二)职业培训机构的条件和审批

(三)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对象和经费来源

四、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了解)

第四节

工会

一、工会的性质和地位(掌握)

(一)工会及工会立法

(二)工会的性质

(三)工会的法律地位

二、工会的设置和职能(了解)

(一)我国工会的设置

(二)我国工会的职能

三、工会的权利与义务(掌握)

(一)工会的权利

(二)工会的义务

思考题:

1、附随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有何联系与区别?

2、国家(政府)在劳动关系中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并起到哪些作用?

3、我国法律在劳动者组织、参加工会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4、工会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5、结合当前我国出现的劳动者权益屡被侵害的现象,谈谈我国工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第六章

促进就业制度

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要求掌握劳动就业的概念和特征,国家或政府在劳动就业方面的职责,职业介绍的概念,职业介绍机构的种类及我国法律规制职业介绍的主要规定,特殊群体的就业保障和就业服务的概念和内容。

重点和难点:劳动就业的概念和特征,我国法律规制职业介绍的主要规定。学时:共2学时。

第一节

促进就业制度概述

一、劳动就业的概念和特征(掌握)

(一)劳动就业的概念

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

劳动。

(二)劳动就业的特征

1、劳动就业的主体必须符合法定的就业年龄

2、劳动就业的主体必须具有劳动行为能力

3、劳动就业必须是出自公民的自愿

4、劳动就业必须是一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

5、劳动就业必须使劳动者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二、我国劳动就业的立法概况(了解)

(一)我国劳动就业立法建立和形成阶段

(二)我国劳动就业立法低谷阶段

(三)我国劳动就业立法的恢复和发展阶段

三、政府对劳动就业的职责(掌握)

(一)促进劳动就业

(二)保障劳动就业

四、我国的劳动就业制度(了解)

(一)统包统配的行政性劳动就业制度

(二)以市场为主导的劳动就业制度

五、劳动就业的意义(了解)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

一、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和意义(了解)

(一)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二)劳动力市场的分类

(三)劳动力市场的意义

二、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掌握)

(一)职业介绍服务机构的含义

(二)职业介绍所

1、设立条件

2、设立程序

3、权利义务

(三)境外就业服务机构

1、设立条件

2、设立程序

3、权利义务

第三节

就业保障

一、妇女就业的保障(了解)

(一)保障妇女就业的法律依据

(二)妇女就业保障的主要内容

二、残疾人就业的保障(掌握)

(一)就业方针

(二)优惠政策

(三)保护措施

三、退役军人就业的保障(掌握)

(一)退役义务兵的就业规定

(二)退役志愿兵的就业规定

(三)退役军官的就业规定

四、少数民族人员的就业保障(了解)

第四节

就业服务

一、就业服务的概念和内容(掌握)

(一)就业服务的含义

(二)就业服务的内容

二、发展就业服务事业(了解)

(一)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二)发展职业介绍机构

(三)开展就业训练工作

(四)办好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五)搞好失业救济,为失业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三、就业服务的管理体制(了解)

(一)国家就业服务管理机构

(二)地方就业服务管理机构

思考题:

1、什么是劳动就业?法律上所称的就业与经济学上的就业是否相同?

2、什么是就业(或职业)歧视?法律应当如何规制?

3、政府在劳动就业方面有哪些职责?并请举例说明。

4、申请设立职业介绍机构及境外职业介绍机构各应具备哪些条件?申请程序依次是什么?

5、我国对哪些群体进行特殊就业保障?为什么对他们要予以特殊保障?

第七章

劳动合同

学习目的与要求:劳动合同制度是劳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别劳动法的核心。学习本章要掌握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劳动合同的形式,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劳动合同变更、终止、解除的概念,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劳动合同解除的事由、程序及经济补偿,劳动合同终止时的特别规定,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要能运用本章相关知识解决劳动合同争议案件。

重点和难点:劳动合同的内容,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劳动合同解除的事由及程序,劳动合同终止时的特别规定,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学时:共7学时。

第一节

劳动合同概述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掌握)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二、劳动合同的特征(掌握)

(一)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本人

(二)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具有职责上的从属关系

(三)劳动合同一般有试用期的规定

(四)劳动合同在一定条件下,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五)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实现,而不是劳动成果的给付

三、我国劳动合同的立法(了解)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

一、法定条款(掌握,并能运用)

(一)劳动合同的期限

(二)工作内容

(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四)劳动报酬

(五)劳动纪律

(六)合同终止条件

(七)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二、约定条款(掌握,并能运用)

(一)试用期

(二)保密事项及竞业禁止

(三)当事人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

一、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掌握)

(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

(二)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

二、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了解)

(一)要约

(二)承诺

三、工会在订立劳动合同中的作用(了解)

第四节

无效劳动合同

一、无效劳动合同的概念(了解)

无效劳动合同,是指当事人违反法律、法规或违背平等、自愿原则签订的对当事人全部或部分不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劳动合同。

二、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掌握,并能运用)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三、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了解)

(一)撤销合同

(二)修正合同

(三)赔偿损失

第五节

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与终止

一、劳动合同的履行(了解)

(一)实际履行原则

(二)全面履行原则

(三)合作履行原则

二、劳动合同的变更(掌握,并能运用)

三、劳动合同的终止(掌握,并能运用)

第六节

劳动合同的解除

一、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掌握,并能运用)

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掌握,并能运用)

(一)过错性解除

(二)非过错性解除

(三)经济性裁员

三、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掌握,并能运用)

(一)预告解除

(二)即时解除

四、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掌握,并能运用)

五、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掌握,并能运用)

思考题:

1、劳动合同与一般民事合同相比,有哪些特殊之处?

2、对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的规定应当如何理解?应如何认定和处理事实劳动关系?

3、劳动法为什么要规定不定期劳动合同?

4、竞业禁止的约定的正当性基础是什么?如何衡量其合法性?

5、劳动合同解除、终止与一般民事合同解除、终止的法律规定相比有何特别?为什么存在这些特别之处?

6、劳动合同解除时用人单位需支付的经济补偿金的性质是什么?在劳动合同终止时用人单位应否支付经济补偿金?

第八章

集体合同

学习目的与要求:集体合同制度也是劳动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是集体劳动法的核心。学习本章要求掌握集体合同的概念及法律特征,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联系与区别,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的发挥作用的机理,平等协商代表的确定、义务和保护性法律规定,集体合同订立的内容和程序。

重点和难点:集体合同的法律特征,集体协商代表的确定、义务和保护性法律规定,集体合同订立的内容和程序。

学时:共1学时。

第一节

集体合同概述

一、集体合同的概念(掌握)

集体合同,也称集体协议或团体协约,是指工会或劳动者代表与用人单位或其组织之间就劳动者的劳动条件与劳动待遇等事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的书面协议。

二、集体合同的法律特征(掌握)

(一)集体合同的主体,一方是企业工会或职工代表,另一方是企业。

(二)集体合同的内容侧重于维护企业职工权益的规定。

(三)集体合同的订立必须经过双方协商谈判,达成书面协议。

(四)集体合同签订的直接目的在于规定本企业职工的一般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

(五)集体合同具有劳动基准法的效能。

三、集体合同的产生与发展(了解)

四、集体合同的作用(了解)

(一)集体合同是确保职工劳动条件与劳动待遇的必要手段

(二)集体合同是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与公平的有效措施

(三)集体合同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四)集体合同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集体合同的内容与订立程序

一、集体合同的内容(掌握)

二、集体合同的订立程序(掌握)

(一)集体协商,拟定集体合同草案

(二)讨论并通过集体合同草案

(三)签署集体合同与审查备案

第三节

集体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与终止

一、集体合同的履行(了解)

二、集体合同的变更与解除(了解)

三、集体合同的终止(了解)

思考题:

1、在劳动法体系中,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有什么重要意义?

2、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3、在平等协商中,协商代表有哪些义务?

4、试述集体合同的效力。

5、集体合同制度在我国实现的状况怎样?你认为有何成功与不足?

第九章

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内容涉及劳资关系中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的劳动基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概念、种类以及法律法规于此方面的主要规定,延长工作时间的概念及其法定条件。

重点和难点:几种特殊的工时制和延长工作时间的法定条件。学时:共2学时。

第一节

工作时间制度

一、工作时间概述

(一)工作时间的概念及其特点(掌握)

1、概念:工作时间,是指国家法律规定劳动者在一昼夜之内和一周之内用于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

2、特点:

(1)既有标准工作日的规定,又有标准工作周的规定,同时也有其他标准工作时间的规定。(2)无论是标准工作日,或是标准工作周的法律规定,都仅仅确立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上不得突破的上限标准。

(3)标准工作日和标准工作周制度,是工作时间制度的基础。

(二)工作时间立法概况(了解)

二、工作时间法律规范的作用(了解)

(一)利用工作时间制度,协调劳动报酬分配关系

(二)促进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三)保障劳动者休息权利的实现

(四)调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促进社会就业

三、确定工作时间的依据(了解)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二)劳动者在生理上能够承受的限度

(三)人口因素

(四)劳动者在心理上能够承受的限度

四、我国现行工作时间立法的基本内容(掌握,并能运用)

(一)标准工时

(二)计件工时制

(三)缩短工时制

(四)其他工时制

1、不定时工作制

2、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第二节

休息时间制度

一、休息时间的概念(掌握)

休息时间是劳动者按法律规定不必从事生产和工作,而由自己自行支配的时间。

二、休息时间的种类(掌握,并能运用)

(一)工作日内的间歇休息时间

(二)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

(三)工作周之间的休息日

(四)法定节日休假时间

(五)探亲假

(六)年休假

第三节

加班加点制度(即延长工作时间制度)

一、加班加点的概念(掌握)

职工在法定节日和公休日进行工作,称作加班;超过日标准工作时间进行工作,称为加点。

二、加班加点的一般规定(掌握,并能运用)

(一)严格限制加班加点

(二)加班加点的一般规则

1、实行三方协商原则

2、不得超过法定限制时间

三、加班加点的特别规定(掌握,并能运用)

思考题:

1、我国规定了哪些非标准工作时间制度?分别适用于哪些劳动者?

2、各国关于工作时间立法的原因及发展趋势是什么?

3、我国法律对劳动者休息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4、对我国目前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制度,学术界存在哪些争议?

5、我国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加点应遵循哪些特别规定?

第十章

工资制度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内容涉及工资有关的劳动基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工资的概念、特征,工资的主要形式,工资分配原则,最低工资的概念、确定的因素及程序,最低工资的计算、支付及其适用范围,特殊情况下工资的支付和工资保障措施。

重点和难点:工资的概念及特征,最低工资的适用范围及其计算、支付,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和工资保障措施。

学时:共2学时。

第一节

工资概述

一、工资的概念及其实质(掌握,并能运用)

(一)概念

工资,是用人单位按照法定和约定的标准,以货币形式向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

(二)实质

工资是按照劳动计算的劳动者的必要劳动的转化形态,是以劳动为计算尺度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二、工资分配原则(掌握)

(一)按劳分配原则

(二)宏观调控原则

三、我国工资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了解)

(一)建国初期工资制度初建阶段

(二)第一次工资改革阶段

(三)第二次工资改革阶段

(四)第三次工资改革阶段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资制度

第二节

最低工资制度

一、最低工资概述

(一)最低工资的定义及其特点(掌握,并能运用)

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条件下,由所在用人单位依据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支付的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最低劳动报酬。

最低工资具有以下特征:

1、最低工资保障范围,不仅包括劳动者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且也包括劳动者赡养的家庭成员的生活需要。

2、最低工资数额由最低工资率确定。

3、最低工资只确定了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

4、最低工资标准只有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才能适用。

(二)最低工资与标准工资和基本生活费之间的关系(了解)

二、最低工资立法的产生和发展(了解)

三、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掌握,并能运用)

(一)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

(二)最低工资标准的构成

(三)最低工资的确定程序

(四)最低工资的适用范围

(五)最低工资的计算与支付

第三节

津贴和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一、津贴制度(了解)

(一)津贴的性质及其作用

(二)津贴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掌握,并能运用)

(一)加班加点工资

(二)休假期间工资

(三)停工期间的工资

(四)履行国家或社会义务期间的工资

(五)学习和培训期间工资

第四节

工资保障制度

一、保障劳动者工资水平的立法(了解)

二、保障工资按规定支付的立法(掌握,并能运用)

三、严禁非法扣除职工工资的立法(掌握,并能运用)

思考题:

1、举例说明劳动者常见的劳动所得中哪些属于工资?哪些不属于工资?为什么?

2、工资分配时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对最低工资制度,学术界存在哪些争议?你作何评价?

4、最低工资制度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举例说明哪些劳动者不适用?为什么?

5、按我国现行法律应如何计算加班加点工资?请举例说明。

6、如何确保劳动者及时、全额地获得工资?

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内容涉及劳动者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劳动基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劳动安全卫生的概念、特征、基本方针,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关系中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重要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主要法律规定。

重点和难点: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关系中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重要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主要法律规定。

学时:本章所有内容由学生自学,教师视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

第一节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概述

一、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概念和特征(掌握)

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立法基础(了解)

三、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方针(掌握)

四、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了解)

(二)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掌握)

(三)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掌握)

五、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立法概况(了解)

(一)外国及国际劳工立法概况

(二)我国劳动安全卫生立法概况

第二节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基本规定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掌握)

(一)国家直接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

(二)用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安全卫生教育制度(了解)

三、安全卫生标准制度(了解)

四、安全卫生认证制度(了解)

(一)对企业安全卫生生产资格的认证

(二)对特殊岗位或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认证

(三)对特殊设备和产品的安全认证

五、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了解)

六、安全卫生检查与监察制度(掌握)

(一)劳动安全卫生检查制度

(二)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制度

第三节

劳动安全技术规定

一、劳动安全技术规定的概念和特点(了解)

二、劳动安全技术规定的基本作用和法律意义(了解)

(一)劳动安全技术规定的基本作用

(二)劳动安全技术规定的法律意义

三、劳动安全技术规定的基本内容(掌握)

(一)工厂劳动安全技术法律规定

(二)矿山企业劳动安全技术法律规定

第四节

劳动生产卫生规定

一、防止粉尘危害的规定(了解)

二、防止有害有毒物质中毒的规定(了解)

三、防止噪声和强光刺激的规定(了解)

四、防暑、降温和防冻取暖的规定(了解)

五、通风照明方面的规定(了解)

六、个人防护用品和保健方面的规定(了解)

七、职业病防治及处理规定(掌握)

第五节

伤亡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一、伤亡事故报告处理制度的概念和意义(了解)

二、伤亡事故的种类(掌握)

三、伤亡事故的报告和调查(掌握)

四、伤亡事故统计(了解)

五、伤亡事故的处理(掌握)

思考题:

1、劳动安全卫生立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2、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关系中各方当事人有哪些权利与义务?

3、我国目前关于职业病防治及处理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4、我国目前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劳动者职业健康经常受到侵害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从法律层面解决该问题?

5、简述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框架。

第十二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内容为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劳动过程中的特殊保护。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含义和主要法律法规规定。

重点和难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规定。学时:共1学时。

第一节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概述

一、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法律意义(了解)

二、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立法概况(了解)

(一)外国及国际劳动立法概况

(二)我国的立法概况

第二节

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

一、女职工劳动权的保护(掌握)

(一)以就业为核心的保护

(二)以不被非法辞退为核心的劳动权的保护

二、禁止安排妇女劳动者从事有损生理机能的工作(掌握,并能运用)

三、经济权益的保护(掌握)

四、女职工生理变化过程中的保护(掌握,并能运用)

(一)女职工的经期保护

(二)女职工的孕期保护

(三)女职工的产期保护

(四)女职工的哺乳期保护

五、女职工权益被侵害时的保护(掌握,并能运用)

(一)女职工权益受到侵害时,保护方法和途径的多样性

(二)对女职工权益保护处理的及时性

(三)加大了对侵害女职工权益的单位负责人或责任人的处罚力度

第三节

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

一、最低就业年龄规定(掌握,并能运用)

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的内容(掌握,并能运用)

(一)缩短工作时间的规定

(二)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

(三)强制体检规定

思考题:

1、各国在近代为什么纷纷对女职工和未成年人工进行特殊保护?

2、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进行特殊保护是否会影响他们就业?为什么?

3、试比较我国、国际劳工组织及欧盟关于女职工特殊保护的相关规定。

4、简述我国法律关于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主要内容。

第十三章

社会保障制度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社会保障的结构,社会保障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区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救助和扶贫。

重点和难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救助。

学时:共2学时。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概述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性质、特征(掌握,并能运用)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二)社会保障的性质

(三)社会保障的特征

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了解)

三、社会保障的结构(掌握)

四、社会保障的立法概况(了解)

(一)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立法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立法

第二节

社会救济制度

一、社会救济概述(了解)

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掌握,并能运用)

三、农村救助和扶贫(掌握,并能运用)

四、自然灾害救济(了解)

第三节

社会福利制度(了解)

一、社会福利概述

二、公共福利

三、职业福利

四、专项福利

第四节 社会优抚制度(了解)

一、社会优抚概述

二、社会优待

三、社会抚恤

四、退役军人安置

思考题:

1、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有哪些不同之处?

2、从社会保障的发展历史来看,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为什么法律要设置社会救济制度?

4、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社会实践中的执行情况如何?有哪些成功与不足?

第十四章

社会保险制度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内容为职业劳动者在遭遇劳动风险时有权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最为重要和主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学习本章要掌握社会保险的概念、特征,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的区别,我国社会保险的结构和项目,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基金的筹集、给付条件、给付项目和标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社会保险争议。

重点和难点:社会保险的概念、特征,各项社会保险的给付条件、给付项目和标准。学时:共6学时。

第一节

社会保险制度概述

一、社会保险的概念、性质、特征(掌握,并能运用)

(一)社会保险的概念

(二)社会保险的性质

(三)社会保险的特征

二、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了解)

(一)风险分担、互助合作、所得再分配原则

(二)先尽义务,后享受权利的原则

(三)统一立法,强制实行的原则

(四)社会保险基金统一筹集的原则

三、社会保险的结构(掌握)

(一)国家基本保险

(二)用人单位补充保险

(三)劳动者个人储蓄保险

四、社会保险的立法概况(了解)

(一)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险立法

(二)中国的社会保险立法

第二节

养老保险

一、养老保险的概念和形式(掌握)

二、养老保险待遇的享受条件(掌握,并能运用)

(一)退休年龄条件

(二)退休工龄条件

(三)离休和退职条件

三、养老保险的待遇(掌握,并能运用)

(一)退休、退职的待遇

(二)离休待遇

四、养老保险待遇的支付(掌握,并能运用)

五、养老保险待遇标准的确定原则(了解)

六、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管理(掌握)

第三节

失业保险

一、失业保险的概念(掌握)

二、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掌握,并能运用)

(一)一般失业保险待遇的享受条件

(二)我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

三、失业保险待遇的内容、标准和支付(掌握,并能运用)

第四节

工伤保险

一、工伤保险的概念和特征(掌握)

二、工伤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掌握)

(一)过错责任原则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

三、工伤和职业病的认定(掌握,并能运用)

(一)工伤的概念和范围

(二)职业病的概念和范围

(三)工伤和职业病的确认和鉴定

四、工伤保险待遇(掌握,并能运用)

(一)工伤医疗期间待遇

(二)工伤致残待遇

(三)工亡待遇

第五节

医疗保险

一、医疗保险的概念和特点(掌握)

二、医疗保险的立法概况(了解)

三、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改革的任务和原则(了解)

(二)覆盖范围和缴费办法(掌握)

(三)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掌握,并能运用)

(四)医疗服务管理(了解)

(五)有关特别人员的医疗待遇(掌握,并能运用)

第六节

生育保险

一、生育保险的概念及意义

(一)生育保险的概念(掌握)

(二)生育保险的意义(了解)

二、生育保险的立法概况(了解)

三、我国生育保险的主要内容(掌握,并能运用)

(一)生育保险基金的筹集

(二)生育保险的待遇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保险?它有哪些重要作用?

2、社会保险作为社会法毫无争议的组成部分,与传统私法、公法相比,有哪些特殊的理念和原则?

3、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做实个人帐户”的政策?

4、当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法律上应如何规制?

5、认定工伤时应参考哪些因素或标准?

6、你对工伤优惠原则如何评价?

7、你认为农民工在参加社会保险上有特殊之处吗?为什么?法律应如何规制?

第十五章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涉及处理劳动争议的程序性规定。学习本章要掌握劳动争议的概念和劳动争

议的分类,尤其注意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个别争议与集体争议,在掌握处理劳动争议的原则、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和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的基础上,重点和难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范围及处理程序,劳动争议仲裁的特点和对这一程序的具体要求。学时:共2学时。

第一节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概述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掌握)

二、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了解)

三、劳动争议的范围(掌握)

四、处理劳动争议的意义(了解)

第二节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一、着重调解原则(掌握)

二、及时处理原则(掌握)

三、依法处理原则(掌握)

四、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掌握)

第三节

劳动争议处理机构

一、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掌握)

(一)调解委员会的设立

(二)调解委员会的人员组成

(三)调解委员会的职责

(四)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原则

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掌握)

(一)仲裁委员会的设立

(二)仲裁委员会的组成

(三)仲裁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

(四)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

(五)劳动争议仲裁员和仲裁庭

三、人民法院(了解)

第四节

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

一、调解程序(掌握)

(一)当事人申请

(二)审查和受理

(三)调解

二、仲裁程序(掌握)

(一)当事人申请仲裁

(二)立案

(三)仲裁

(四)结案

三、诉讼程序(掌握)

第五节

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

一、集体劳动争议概述(了解)

二、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掌握)

(一)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的处理

(二)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的处理

(三)一般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

思考题:

1、什么是劳动争议?如何区分劳动争议与一般的民事纠纷?

2、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有哪些主要的规定?有哪些利弊?

3、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有照此主要规定?存在哪些弊端?

4、集体劳动争议与一般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相比,有哪些特别之处?为什么会存在这些特别之处?

第十六章

劳动保障监察制度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内容为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的行政监督。学习本章应掌握劳动保障监察的概念,与一般劳动监督检查之间的区别,劳动保障监察的范围和实施程序,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权限及劳动保障监察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劳动保障监察的范围和实施程序,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权限 学时:本章所有内容由学生自学,教师视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

第一节

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概述

一、劳动保障监察的概念(掌握)

二、劳动保障监察与一般劳动监督检查的联系和区别(掌握)

三、劳动保障监察的基本属性(了解)

四、劳动保障监察的意义(掌握)

第二节

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劳动保障监察的主体(掌握)

(一)劳动保障监察机构

(二)劳动保障监察员

二、劳动保障监察的内容(掌握)

三、劳动保障监察的基本原则(了解)

四、劳动保障监察的权限(掌握)

(一)劳动保障监察的检查权

(二)劳动保障监察的调查权

(三)劳动保障监察的建议权

(四)劳动保障监察的处分权

五、劳动保障监察的程序(掌握)

(一)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检查的程序

(二)案件受理的程序

(三)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思考题:

1、劳动保障监察的特征是什么?

2、简述我国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工作程序及其权限。

3、劳动保障监察对劳动法的执行有何意义?

4、试对我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进行评价。

第十七章

违反劳动法的责任

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应掌握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的概念及其责任形式,明确违反劳动合同、劳动纪律、劳动基准法、劳动行政管理的法律责任。

重点和难点:违反劳动合同、劳动基准法的法律责任。

学时:本章所有内容由学生自学,教师视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其中的重要内容教师也可分解在相关章节合并讲解。

第一节

违反劳动法责任概述

一、违反劳动法责任概念(掌握)

二、违反劳动法的责任归责原则(了解)

(一)过错责任原则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

三、违反劳动法的责任分类(掌握)

第二节

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一、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掌握)

(一)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表现形式

(二)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标准

二、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掌握)

三、第三人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掌握)

四、违反集体合同的法律责任

第三节

违反劳动纪律的法律责任

一、承担违反劳动纪律的法律责任条件(掌握)

二、违反劳动纪律的法律责任形式(掌握)

(一)纪律处分

(二)经济处罚

第四节

违反劳动标准法的法律责任

一、违反工作时间的法律责任(掌握)

二、违反工资制度的法律责任(掌握)

三、违反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法律责任(掌握)

四、违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的法律责任(掌握)

第五节

违反劳动行政管理的法律责任

一、就业训练(掌握)

二、职业技能鉴定(了解)

三、社会保险基金(掌握)

四、劳动监督检查(了解)

思考题:

1、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有哪些形式?

2、为什么劳动法侧重规定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

3、如何理解第三人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第三篇:研究生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参考书目

研究生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参考书目

(一)基础理论

1.史尚宽,劳动法原论,正大印书馆,1934.2.董保华,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机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3.常凯,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4.李薇薇,禁止就业歧视:国际标准和国内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年4月版

5.黄越钦,劳动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

6.郑尚元,劳动法与社会法理论探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7.林嘉,社会保障法的理念、实践与创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版

(二)劳动合同法

1.董保华,十大热点事件透视劳动合同法,2007年8月版

2.姜颖,劳动合同法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7月版

3.郑尚元,劳动合同法的制度与理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

(三)国外劳动法

1.王益英主编,外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叶静漪,瑞典劳动法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版

3.罗伯特·A·高尔曼 劳动法基本教程——劳工联合与集体谈判,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

4.W·杜茨,劳动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3月版

第四篇: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第五章测试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第05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劳动关系认定的实质标志为? A

A、考勤记录B、书面劳动合同C、员工名册D、工作证

2、认定劳动关系的形式标志不包括?D

A、工作证B、书面劳动合同C、员工名册D、用工之日

3、关于劳动法地位认识,正确的为?D

A、劳动法属于经济法B、劳动法属于民法C、劳动法属于行政法D、劳动法为独立的法律部门

4、确立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依据为?A

A、宪法B、基本政策C、具体政策D、基本国情

5、关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的体现,不正确的为?A

A、部分保护B、平等保护C、优先保护D、基本保护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劳动关系的一般特征为? ABCDE

A、当事人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B、以劳动力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为核心

C、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结合D、平等性质和不平等性质兼有

E、对抗性质和非对抗性质兼有

2、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ABCD

A、企业的劳动关系

B、个体经济组织

C、民办非企业单位

D、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3、劳动法不适用于?ABCD

A、公务员

B、家庭保姆

C、现役军人

D、农村农业劳动者

4、劳动法的基本特征为?ABCD

A、公法与私法兼容

B、劳动保护法与劳动管理法的统一

C、劳动关系协调法和劳动标准法的结合D、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配套

5、劳动法的作用体现在?ABCD

A、劳动法与生产力

B、劳动法与市场经济

C、劳动法与人权

D、劳动法与社会安定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劳动力为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对

2、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专指职工为谋生而从事的集体劳动。对

3、退休人员劳动关系收劳动法调整。对

4、不合格主体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调整。错

5、劳动法的形式有规范行文件和准规范性文件。对

第五篇: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作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期末结课作业

题目:

学 院 名 称:管理学院

学 生 姓 名:大伟哥

专业及班级 :XX

学号:2009000

1XX大学教务处制

劳动合同签订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劳动合同法》自08年正式实施以来,到现在已经有三年半的时间,这一法律在社会的实施情况是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为了深入了解劳动合同的签订现状,为了更好地了解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合同在现实中的应用情况,为了加强对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学习,我进行了这次劳动合同签订现状的调查。

二、调查情况

调查对象主要是我身边的亲戚、朋友和学校的老师以及杂役工作人员,从中挑选不同工作性质的10人进行调查,他们有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公务员,有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有私营企业的工作人员,还有学校雇佣的合同工。

对他们采取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得到了以下结果: 本在次调查中,学生发现,签订劳动合同的占到90%的比例,虽然还有个别企业因为各种原因并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但是也仅仅是个别现象。劳动合同法实施的三年多的时间里,这一法律在社会的执行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效果。但是,这次调查学生也发现了几个现象:

1.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劳动合同工较《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多了非常多。

根据调查发现,有些员工是在08年之前已经聘用,但是也是在08年之后才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合同员工大部分都有保险,具体的保险种类囊括三险,具体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2.国有上市公司、国有企业这一性质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是很好的。

企业和大部分劳动者都签订有劳动合同,签订合同的年限也大多在2-3年之间。保险情况在这一性质的企业里有一个比较特有的现象。底层员工大部分都有劳动合同但是无保险;中层员工都有劳动合同,保险种类包括五险,没有公积金;高层员工大部分都是公司编制内的人员,编制内人员大部分人的合同年限是五年,保险种类包括五险一金。

3.私营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情况也普遍,只有少数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与员

工签订劳动合同。在私营企业里,享受公司提供保险的,大部分是中高领导干部,保险种类一部分是三险一金,一部分是五险一金,这一类视情况而定。

三、发现的问题

1.虽然调查结果显示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劳动合同已经是非常

普遍的现象,但是仍有10%的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2.有20%的劳动合同中存在不合法的条款,甚至有10%的劳动合同不合法。

3.调查中有30%的人不了解《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障法》等相关的法律,不了解员工应有的权益,这说明公民的法律意识还有待提高。

4.调查的对象中没有人与用人单位发生过劳动争议,原因是正规的用人单

位不会侵犯劳动者的权益。而不太正规的用人单位在侵犯的劳动者的权益后,劳动者不能发现或不敢去申请仲裁。

四、调查及学习感想

随着《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障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了。从现实的情况看,劳动争议主要集中在社会保险缴纳、劳动合同废止及工伤认定三个方面。因此必须要加大执法力度,要将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工资支付、工作时间等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执法重点,广泛深入地开展检查和举报投诉调查,认真受理和及时查处群众举报的投诉案件,加大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劳动合同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要及时进行专项整治,确保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要努力搭建基层劳动关系工作平台,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实现管理和服务重心的下移,发挥社区在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中的墓础性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执法队伍建设。根据当前形势和工作需要,适当增加必要的投入,合理配置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定期组织对执法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促进《劳动合同法》在我市的深入贯彻实施,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为富强和谐大高密建设贡献力量。

下载【劳保】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过程考核作业(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劳保】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过程考核作业(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年秋季西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在线作业

    西南大学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1180 学年学季:20182 单项选择题 1、对于阻挠、刁难、殴打劳动监察员、妨碍监察公务等情况,劳动监察机构有权对责任人员进行_____......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期末总复习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总复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 1.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相交叉的部分主要是( ) A.住房福利 B.社会救济 C.社......

    2014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第二次作业

    案例分析题: 一、基本案情:申请人李某于2009年1月1日到某市A公司(母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为期一年的合同,并约定“因工作变化需要,经双方协商,公司可以调整其工作岗位及工作地点”。因......

    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复习参考指导(简答题)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复习参考资料(简答题) 1、简述劳动关系的特征。 第一,劳动关系是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相同。民法以双方平等主体等价有偿为原则。劳动法除一般双方平等原则......

    201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考核要求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考核要求一、 课程考核形式:小论文 二、 论文形式具体要求: 1、 2、 3、 4、 5、 字数:不少于2000字。 文本:必须手写;统一使用印有学校名称抬头的文稿......

    2011中央电大劳动法学作业答案

    2011中央电大劳动法学作业答案 作业1 (1)工艺厂与吴某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民法上的加工承揽关系,加工承揽关系不适用劳动法。 (2)吴某不能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因为其与加......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英语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英语 A 按劳分配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 按比例就业 employment by ratio B 罢工 strike 保障水平level of security 保值增值 maintenance an......

    最新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论最新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意义与作用 在现代社会里,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法就是调整在社会保障中发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