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泸沽湖镇2009年两基工作计划
泸沽湖镇2009年度“两基”巩固
提高工作计划
为了巩固提高我镇“两基”工作成果,把我镇“两基”工作推上新台阶。根据我镇情况和有关文件精神,制订2009年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计划。
一、主要工作目标
2009年全镇“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1、普及程度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辍学率为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0%以上,毕业率100%,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99%以上;初中阶段入学率 98%以上,辍学率1%以内,毕业率达98%以上,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7%以上;15周岁人口文盲率0.2%以内。
2、师资水平
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小学(初中)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小学(初中)校长经过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比例达100 %,小学(初中)专任教师生师比达到要求,杜绝代课教师。
3、办学条件
小学(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到要求,消除中小学危房,小学(初中)教学仪器设备按不同类型学校标准要求的配齐率为100%,小学(初中)生均图书册数为15 册以上,消除中小学-1-
大班额。
4、教育经费
全区教育经费财政拨款、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年增加,生均公用经费按要求拨足,教育附加全额用于教育,区政府在经费投入上做到“三个确保”(确保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确保学校工作正常运转,确保学校危房及时得到改造)和“多保先”(即在财政状况允许的条件下,确保多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时候,确保对教育的应有投入;在安排机动财力和预算财力的时候,确保优先考虑教育的发展),并多渠道筹措义务教育资金。
5、扫盲和成教工作
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 %以上,积极开展扫盲后的巩固提高工作,脱盲人口巩固率达99 %以上。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目前,中小学入学高峰尚未结束, 办学条件相对不足,有的学校教室紧缺,功能用房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图书、仪器等设备配备不齐,办学设施与“标准化”要求有一定差距。按照“两基”的要求,召开“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专题会议,研究“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具体办法,采取以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为主、区配套资金为辅的原则,并吸收捐助资金及镇(街)学校自筹资金等办法,积极争取教育经费的投入,把有限的经费全
部用于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使各项指标达到要求。
2、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落实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落实中央关于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的要求,积极筹措资金, 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预算不留有缺口。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和建设保障机制,将征收的城市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中小学校舍修建及危房改造。按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制定的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杂费以及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标准,落实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切实提高使用效益。
3、坚持“四制”控流,提高普及程度
一要进一步健全法律约束机制,坚持依法治流。各校要认真摸清适龄儿童、少年去向,并提供给镇政府,配合镇、村社干部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劝其复学,特别要做好进城务工子女的就学工作。二要进一步完善扶贫助学机制,坚持救助堵流。要进一步完善救助贫困生长效机制,对全镇孤儿、单亲子女、特困户子女等开展扶贫救助活动。各中小学校要广泛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实行一帮一对口援助。三是加强收费管理,建立减负增效机制。为了严防学生因家庭困难或课业负担较重造成辍学
流失,严格执行上级制定收费项目和标准,不得搭车收费。义务教育阶段严禁招收“择校生”,教学和教辅用书必须限定在市教委规定的用书目录范围内,切实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和作业负担,坚决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杜绝只抓少数尖子,放弃大多数学生的现象,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程负责。切实转变读书无用、升学无望的思想,帮助他们查缺补差,树立学习信心。各校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新课改内容进行教学,开足开齐音、体、美及劳动技术课程,并开展对口支教活动,保证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四是建立教育资源优化机制。目前,我区小学、初中学生入学高峰期尚未结束,为了使更多的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逐步调整规模小、生源少的学校,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益,确保小学、初中入学高峰期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
4、以新课改为突破口,落实“三个注重”“四项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巩固“两基”成果,落实“两全”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要努力做到“三个注重”、“四项制度”的落实。一是注重师德建设,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端正教学思想,加强师德教育、管理和考评,增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注重提高校长、教师的业务素质。三是注重教师结构调整。为了深化教育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在竞争择优、大稳定、小调整的前提下,从师范类大专、本科毕业生中,通过考试择优录用教师,充实到农村缺编的中、小学任教。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狠抓“四项落实”:一是结合新课改,抓教育观念转变的落实。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宣传活动,通过教研评比、读书演讲、素质教育评估等形式,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二是抓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落实。区教育局每学期开学都要组织人员开展教学常规检查,要求全区教育系统一切工作围绕教学转,教学要围绕课堂转,课堂教学围绕学生转。三是抓中、小学校综合目标督导评估工作的落实。四是抓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落实。按照上级有关精神,要求各中、小学校从实际出发,清理不必要的教辅资料,严禁滥编、滥印、乱订中、小学教辅资料。
5、开展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全面提升素质教育 镇政府通过办学水平和各项工作的综合督导评估,促进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转变教育思想,促进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全面提升素质教育。
6、加强扫盲管理,提高扫盲质量
我镇将成人教育工作重点由农民的扫盲转为对农民进行文化技术培训。要充分利用“农闲日”、“农远工程”,集中力量对“三后”(脱盲后、初中毕业后、高中毕业后)人员开展文化技术培训,实行“一校二牌”,把农村经济建设与实施“科教兴镇”结合起来,把我镇扫盲后继续教育工作推向新阶段。
7、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进”的工作思路,统一思想认识,建立领导联系村小制度,采取挂职煅炼和支教等措施,在政策、编制和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大村小建设力度,缩小学校办学条件差距,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小学加快城市化、初中质量均衡化进程,使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泸沽湖镇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泸沽湖镇人民政府旅游工作汇报
以开发促进保护以保护促进传承 力促泸沽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泸沽湖镇人民政府旅游工作汇报
泸沽湖镇人民政府镇长余德智
(2010年8月2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热烈欢迎你们到泸沽湖镇检查指导工作,关心、帮助和支持泸沽湖的旅游事业发展。刚才,雪松书记就泸沽湖景区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作了详细的介绍,下面,我就泸沽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现状作简要补充,就泸沽湖镇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成效显著
我镇原来经济发展底子薄,无大的产业支撑,经济发展滞后,唯有发挥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才能实现富民强镇目的。因此,镇党委政府通过广泛的宣传,统一了全镇人的思想,充分认识到了实施旅游兴镇战略的重要性,全镇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劲足,一系列旅游保护开发举措出台,并得以顺利实施。
(一)开展生态环保建设,抓好景区清洁卫生。过去,泸沽湖旅游景区随处可见生活垃圾,公共场所常出现人畜粪便,田间地角残留白色地膜,室内外污水任意排放等。这些既严重污染-1-
生态环境,又损毁旅游形象,更引起游客不满。面临“脏”的现状,镇党委政府借城乡环境整治之机,形成各方齐抓共管景区清洁卫生工作,在景区各村配备了必要的垃圾装臵。积极组织发动干部群众在博树等景点植树造林和种植花草;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工程,巩固造林种草成果,绿化美化了旅游环境。
(二)狠抓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景区社会稳定。针对景区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治安状况,我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机构,配备安全监管员,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把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组织力量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和督促检查,抓好水土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和社会治安等措施。近年来,景区内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三)依法贯彻执行规划,严禁破环景区生态环境。镇党委政府采取多种有效形式,认真宣传贯彻《泸沽湖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泸沽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泸沽湖镇建设总体规划》,使广大干部群众知晓和遵守该《条例》和《规划》。配合管理局督促严禁在湖边至主支干道之间修建人工构筑物和建筑物。对近几年在景区内修建的房屋,特别是营业性的住宿接待点进行全面调查清理登记;6-7月,对破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违章建筑房屋进行了拆除,对采砂、填湖等行为进行了清理,有力刹住了破环景区生态环境的歪风。
二、泸沽湖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刚才,雪松书记从文化保护的角度谈了泸沽湖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目前,泸沽湖的旅游基础设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服务比较落后。
(一)旅游资源利用率低。泸沽湖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受限于交通不便等问题,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低,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还有待于打造,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还需要进一步开发。
(二)区位交通因素制约。泸沽湖镇属于典型的山区乡镇,远离中心城市,近年来,通往泸沽湖的公路有了改善,但山高、坡陡、弯多,路况比较差,公路等级低,严重制约了旅游业发展。据民意调查,交通是游客对泸沽湖旅游最不满意的要素之一,已严重影响到游客的可达性、舒适度及对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印象,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三)旅游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泸沽湖以特色文化游、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主,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素质,尤其是民族文化知识。目前,全镇的饭店、旅行社数量逐渐增多,但上档次的不多,旅游接待能力有限。景点设施简陋,景区收入很大程度依赖门票,缺乏特色旅游产品。
(四)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配套滞后。泸沽湖旅游业起步晚,融资渠道窄,投资不足,导致配套设施滞后,众多旅游资源
尚待开发。政府投资有限,民间很难筹集大量资金,许多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和科学开发。除硬环境差外,我认为本地缺乏高层次旅游策划人才,也是泸沽湖旅游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五)旅游促销力度还需加大。知名度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但至今,泸沽湖的游客主要来自省内和重庆等,省外、境外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很难将泸沽湖纳入计划,因此还需做一些更加鲜明、生动、具有吸引力的宣传。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一)加大旅游引资投入。进一步扩大旅游业招商引资规模,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多渠道的筹资、投资与融资机制,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突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等界限,采用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吸引国内外资金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共同参与旅游业开发建设;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向旅游业。
(二)优化旅游要素配臵。“行、住、食、游、购、娱”构成的旅游六要素,缺一不可,应相互配臵优化,避免影响旅游业的整体效果。一是积极争取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畅通工程,进一步完善旅游功能;二是按照“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方针, 发展旅游酒店。旅游酒店应与旅游客源同步增长,合理配臵高档、中、低档酒店比例;三是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旅游餐饮文化,积极发展有泸沽湖特色的旅游食品,适当发展大
规模、高档次、特色突出的饮食街,积极开发特色饮食文化;四是进一步完善景区景点建设,加大景区景点文化投入,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五是要重点解决旅游商品开发薄弱,大众化商品太多,个性化商品太少等问题。根据市场变化需求,多层次、多方位开发专项旅游商品,突出地方特色,优化旅游商品结构,形成完善的旅游商品开发与销售体系。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提高泸沽湖旅游购物档次和经济效益;六是进一步规范各类舞场、卡拉ok厅,提高旅游娱乐性,延长游客滞留时间。
(三)以村规民约确保摩梭文化的延续。摩梭文化保护的重点之一是防止摩梭大家庭的分裂。以往泸沽湖景区的划船、骑马项目由村民集体进行,收入集体分配,但是划船、骑马的次数是按家庭轮流分配。十四五个人的大家庭一年分配到的划船、骑马的次数和四五人的小家庭分配到的次数一样多。因为这样的分配方式,个别家庭为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分成了两个小家庭,同时为获得更多利益而分家的想法也在村民中蔓延。居于这种状况,镇政府在博树村试点,通过村规民约对划船、骑马的分配方式进行了改革:不再由家庭轮流划船、骑马,而以全村的总人口为统计口径,不分家庭,无论男女老幼,每6个人分为一组,轮流安排划船、骑马,同时收入也分到全村每一个人的头上。
由于此前村里的篝火晚会是由家庭旅游接待户组织,各旅游接待户的游客互不串门,游客利益受损,因此篝火晚会的经营方式也改为在村集体的舞场举行,村民参与跳舞和分配利益的方式
也按照划船、骑马的方式进行。由于利益在全村以最平均的方式进行分配,大家庭不觉得比小家庭吃亏,分家、娶妻的思潮在全村平息下来。这种做法已在各村陆续展开。
(四)加强管理,切实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杜绝一切淘沙采矿、乱砍滥伐、围湖堵水、破坏地形地貌、非法养殖等造成景区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的行为,全镇的各项建设活动要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实施,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虽然泸沽湖旅游业的发展才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的旅游之路才迈出第一步,我们还面临许多不可预料的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坚信有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有全镇人民的共同参与,泸沽湖旅游大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泸沽湖旅游大跨越的机遇已经来临。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泸沽湖镇2010年护林防火工作汇报
总结经验 认清形势 真抓实干 严防死守 全力打好泸沽湖景区森林防火攻坚战
——泸沽湖镇2010年护林防火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冬去春来,各位领导不辞辛劳前来我镇检查指导护林防火工作,这既是对我镇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镇全体干部职工的巨大鼓舞。现就我镇护林防火工作作简要汇报:
泸沽湖镇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幅员面积283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
针对当前长时间干旱的形势,我镇高度重视防火工作,加强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制,严格抓好各项防火制度的落实,消灭死角;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强化防火意识,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两项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进一步严格火情、火警报告制度,加强火源和野外用火管理;加强了对护林员、巡山员的管理及半专业扑火队的技能培训。
一、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继续执行责任制度,镇政府与各村委会,各村委会与各小组,各小组与各农户,层层签定责任书;各村聘请专门的巡山员,并与之签订合同及责任书。调整充实了镇森林防火指挥部及领导小组,进一步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实
严禁一切单位和个人到林区进行春游、野炊等不利防火工作的活动。
三、严格值班制度,落实防火措施
要求各村认真坚持值班和交班制度,搞好火情调度和火灾报告制度,进入防火期,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且有领导带班,值班人员严禁脱岗并做好详细的值班记录。各村半专业,业余扑火队要全部随时待命,一旦发生火情,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火场组织扑救,确保“打早、打小、打了”的既定目标,及时高效处置有关火警情况,确保森林资源的防火安全。加大巡逻了望密度,对相关重点部位,要重点设防,重点看守,及时排除山火隐患。
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了“两项制度”,加强了以村为主体,镇应急扑火队为辅助,镇护林防火工作领导小组宏观调控、督导有力的三级预防扑救体系建设,在进一步完善各村护林防火抵押金管理制度的同时,做到明确奖惩、奖罚分明,扎实有效地提高了全镇护林防火工作的总体水平。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泸沽湖森林资源珍贵,森林防火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省、州、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部署,真抓实干,全力做好今年我镇的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为泸沽湖景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泸沽湖镇2008年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计划
泸沽湖镇2008年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工作计划
为切实加强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针对农村人口转移工作的新形势,实现“大转移、大培训”的目标,紧紧围绕“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我镇2008年农村人口转移培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的市场就业机构,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和“政府扶持、齐抓共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新机制、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我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为农民就业创造宽松环境。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全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50%以上;农村劳动力培训占转移就业人数的60%以上。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步伐,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实现就业,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农,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三、就业渠道和输出去向
以市场为导向,整合劳力资源,科学管理,市场化运作,鼓励农民工自发输出和政府组织输出相结合,拓宽输出渠道,扩大输出量,确保受训民工就业。引导性培训的民工主要以省内和本地用工市场为主,技能培训的民工主要以省外省内用工市场为主。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成立由镇长任组长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二)加强宣传,提高意识。逐级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其充分享受国家政策,推动劳务经济的发展。
(三)强化措施,完善制度。一是注重培训质量和输出效益,在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省、州贫困地区劳动转移培训下达计划及工作要求执行,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培训和转移任务;二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我镇人力资源优势,做强做大劳务经济,壮大区域经济的发展。
泸沽湖镇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三月十一日
第五篇:泸沽湖镇2007年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计划
泸沽湖镇2007年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农村经济为宗旨,以成年农民为主要对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急需工种的短期培训,使参训人员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提高素质,掌握一技之长,既可以在本镇从事非农产业,开展创业活动,也可以进城进厂工作。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不仅使受训劳动力提高素质,还将影响广大农民自觉认识科学文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培训、学习,从而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整体提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让参训人员能较熟练掌握一至两门技术,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有较好的整体素质,转变落后观念,运用所学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或凭一技之长进城务工,成为熟练的技能型劳动者,增加工资收入。
三、培训方式
1、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短训班既传授理论知识,更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理论课约占三分之一时间,实习操作课约占三分之二时间。
2、专业人员授课与技术能手授课相结合。短训班将由职高专业教师、省城高校教授、大学生等专业人员授课为主,-1-
还请地方技术能手传授实际经验。
3、课堂教学与外出考察相结合。短训班除进行课堂教学外,还将多组织学员外出参观,以便更好地使学员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学习先进经验,更好地开展创业活动。
四、培训人数
计划培训1280人次。培训时为学员建立档案。
五、培训去向
1、学校积极和企业建立联系,利用企业资源让学员实习。
2、县劳动就业局和学校利用驻外办事处推荐学员到发达地区就业,并跟踪服务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保证就业率达80%以上。
六、培训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凡参加培训的劳动力,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能够进城务工,个人年收入可增加3000元以上,每年培训劳动力约600人,总计为农民增加收入180多万元。参加培训人员可尽快摆脱经济困境,逐步过上小康生活。
2、社会效益。举办劳动力转移培训,使农村劳动力享受免费培训等优惠待遇,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掌握实用技能,从而提高收入,获得稳定职业。这将加快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农村面貌,促进社会各方面发展,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
3、提高了职高办学能力。通过组织培训活动,发挥了职业学校的教育培训功能,也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丰富了经验,提高了认识;为满足培训需要,设备设施也得到了添置更新,更好地为教育培训服务。
泸沽湖镇人民政府
二〇〇七年二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