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西菜园小学 010030张翠玲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倡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把课堂教学搞活的有效途径。它为小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可激发孩子们的竞争意识,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它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一、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当我们在被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禁锢多年后,渐渐意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强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语文课程标准》恰在此时为广大教师指明了方向,即“有效的语文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有心理学专家指出,同辈团体的影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小组班集体中的每个个体,为合作的问题而群策群力,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团结协作。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学习的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技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在语文课堂进行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根据小学生差异特点,进行小组搭建。多数小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人际交往经验,不懂得遵守规则,行为散漫,自我调节能力薄弱。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常用以下方法操作,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助性学习,小组成员的优化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在小组搭建中,教师可根据儿童的性别差异、性格差异、思维差异、语言差异和动手能力差异,优化小组组合,形成互补型合作团体,便于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个性特长。需要说明的是,低年级的小组成员不宜太多,以四、五人为宜,有利于积极的相互支持与配合,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集体智慧,根据小组特色或组员期望为小组取名,如小鸟组、大象组、喜羊羊组、美羊羊组,形成小组特色。
三、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中活跃课堂气氛。
对于混合编排、协调搭配组合成的小组,可进行短期培训,使每个小组成员意识到团队精神是合作学习的成功要素,使他们认识到个人责任和相互信赖的重要性。培训方式应适合低龄儿童的年龄特点,宜以游戏为主,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室内室外均可。传手绢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围成圈,每组一块手绢,依次传递、接收,做到不掉手绢、不漏人。5分钟为一时间段,最后统计传手绢回合。游戏的目的是使组员之间能够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形成团队意识。画画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画纸,人人参与画画,画面景物协调一致。要求组员之间要商讨、交流着进行绘画,一人在绘画时,其他人可帮助传递绘画工具。游戏的目的在于使成员能进行有效的沟通,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时个人的责任。
四、增强课堂活力更要实施科学指导。
小组的团队精神和小组意识一旦形成,便能发挥其巨大潜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促进小组的成长。教师在指导时应该注意:
1、给予充分的时间。
教师要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学生的讨论、理解也不可能走向深处。只有在宽裕的时间里,不同程度的学生才能更淋漓尽致地发言、补充、更正、辩论。
2、讨论时全员参与。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下到小组讨论中去,采听讨论过程,要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其中,重视“全员参与”的现象。
3、展示时全员参与。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就成为了一个整体,在学习反馈交流时,教师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各抒己见。有表演时,各自扮演不同角色,一个都不落下。这样,学生不会产生侥幸心里,使之有一定的压力,产生动力。如在表演“小白兔运南瓜”时,有一4人小组分工如下:一人扮演小白兔,一人扮演黑熊,一人扮演小白兔妈妈,还有一人扮演讲述人。他们分工精确,合作愉快。
4、鼓励小组间开展竞争。良好的健康的竞争只会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竞争中,教师重视的是成员的参与,分工的不同,合作的协调。在一段时间的小组竞争下,能够使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非常默契,并逐渐形成各小组的特色。如有的小组站到大家面前,组长就会向大家介绍小组成员的分工情况;有的小组在展示汇报是,动作大方,语言流畅,行动一致,很具有团队作风,使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力量。
5、新的评价方式。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作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结语:在小学开展合作学习,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的生机与活力,使孩子们从小就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认识的、交往的和审美的过程。如果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能精心组织,使合作学习得以积极、有序、有效地开展,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就能做到群策群力,潜能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久而久之,学习小组的成员就会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愉快、充满激情的学习团体,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1.陆卫英.重视低年级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教学参考
[J].2009.12
2.李红梅.浅析低年级合作学习能力培养.语文教研[J].2005.3
第二篇: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摘 要:在新形势下,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也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参与度,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互助合作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20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6.129
语文教学要让课堂充满生机,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上边讲得激情澎湃,学生在下边无精打采,教学效果低下,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而另一种情况是,师生关系和谐,在教学中相互讨论,教学相长,教学效率非常高。那么,语文课堂怎样才能充满活力呢?
一、改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学模式陈旧老套,限制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发展。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人们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改变单纯的依赖和记忆,而应让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合作交流。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和交往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二、合理分组,实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根据学生性格和能力不同,合理构建学习小组。多数学生由于年龄关系,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行为散漫,缺乏社会经验,自我调节能力薄弱。如何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达到合作学习的目标呢?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科学划分小组,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相互促进,这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关键所在。在构建小组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性别、思维能力、认知水平、交际能力、实践能力等不同,优化小组组合,便于发挥小组成员的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小组成员人数要合理,以四至六人为宜,有利于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相互配合,交流互动。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集体智慧,让学生自主为自己的小组取名,比如智慧星、翱翔组、创新队、冠亚队、奋进小组、雏鹰小组、希望小组。
三、培养合作精神,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对于协调搭配组合成的小组,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培训,让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认识到互帮互助、相互信任的重要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培训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宜以游戏为主,可以选择容易操作的游戏进行培训。
比如传手绢游戏,让各个小组成员围成一个圆圈,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手绢,依次传递手绢,不能落下一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统计哪个小组传递手绢的回合最多。选择此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使他们配合默契,互帮互助。
四、增强课堂活力更要实施科学指导
学生形成了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才能发挥巨大的潜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过在合作实践中,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帮助,保障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指导时应该注意:
(一)给予充分的时间
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这一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足的探究时间,就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问题的探究和理解也不会深入。只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学生才会尽情展示自我,畅所欲言,积极去补充、讨论,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讨论时全员参与
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到小组中去,参与到他们中间,重视“全员参与”的现象。
(三)展示时全员参与
每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整体,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畅所欲言。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各自扮演不同角色,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样,每个学生就会有压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还可以让他们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人物,通过表演,易于为学生所接受,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充分了解人物性格,体会他们的情感,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创新的火花便活力四射。他们分工合理,积极配合,合作愉快。
(四)鼓励小组间开展竞争
良好的竞争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学生的思维如闪电般敏捷,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合作竞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他们分工精确,协调统一。加强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成员之间配合非常默契,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并逐渐形成各小组的特色。在合作交流结束以后,有的小组在展示汇报的时候,动作大方,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很具有团队作风,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力量。
(五)新的评价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需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因此,教师要制定良性的制约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必须要改变过去传统的评价方式,把对个人评价向小组评价转移,以促进每个学生不断努力和进步,确定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
总之,教育是门艺术。在新课改背景下,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树立主人翁意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交流和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合理划分小组,使合作学习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群策群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久而久之,学习小组就会成为一个整体,他们高效、愉快、兴趣盎然地进行交流探究,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语文课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朱爱兰.全面树立新型理念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问题[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1(10):120-121.[2] 张玲.浅析初中语文教学的误区及其突破路径――对“自主探究热”教学模式的几点反思[J].考试周刊,2014(86):24.
第三篇: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doc(论文)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吉林省公主岭市秦家屯镇中心小学
李显军
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如果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真正的参与者,才能使孩子在丰富的语文世界中畅游,乐此不疲。然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讲的激情四射,个别学生却若无其事,不能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使参与进来,也学习热情不高,似乎应付了事。基于这种情况,不得不给我留下了这样的思考:除了个别学生的原因外,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是否出现了问题呢?怎样使我们的语文课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努力营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语文课堂呢?我觉得应从教师本身下功夫,查找原因。我进行了一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精心设计导入,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彩的导入会一下子抓住孩子的心,让孩子马上入情入境,快速投入到学习中来。课堂的导入效果与课堂教学一样,受学生、教材、教师的制约。因此,导入的方法应根据教材体现的教学任务与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求,教师的自身素质灵活多样的加以运用,是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在教学中,精心构思,巧布悬念,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年,美国洛杉矶一带发生了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得30万人受到伤害。混乱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后,匆匆跑到7岁儿子的学校,可眼前一片废墟。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处,便疾步跑过去,用手挖起来。有些人上来阻止:“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又陆续来了一些人,都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孩子的父亲失常了。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在阻止他,他救出他的孩子了吗?讲到这的时候,我戛然而止。同学们纷纷投来期许的目光。此时他们已经对故事的发展和结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孩子自由读文,在文中找答案。
这样,因为悬念的诱惑,激起了孩子的求知欲望,迫不及待地到课文中去找答案。维持了平衡心理,也满足了求知欲望。
在教学中,我还经常采用情境导入法。比如,在教学《妈妈的爱》一课时,我先采取谈话法进行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最爱我们的是谁?是的,妈妈每天都在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我们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妈妈的培养和教育,我们就是在妈妈的爱中渐渐长大。那么生活中的那些事能体现出妈妈对我们的爱呢?请看大屏幕。”这是我就采用情境教学法适时点播,让孩子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通过创设情境,使孩子自然融入到情境之中,也融入到文本之中,孩子也自然进入到学习的最佳状态,这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定然事半功倍。
二、精心设计提问,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合理恰当地课堂提问能使孩子思维顺利地进入学习知识的轨道,对孩子起到引发和定向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采用索因提问的形势会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对某些知识知其然有知其所以然。例如,在教学《威尼斯小艇》一课最后一段时间,这样提问:本文写的是威尼斯的小艇,前三段讲了小艇的特点,船夫的技术,人们乘坐小艇等,这些都与小艇有关,可是最后一段写威尼斯的夜晚和白天,这与小艇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去掉这段可以吗?这样的设问,即了解了课文的结构,有突出了小艇的作用,对整篇课文的把握有很大的帮助。
再如:教学《军需处长》一课最后一段时,我是这样提问的:课文最后写道:“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让学生知道作者的可定,胜利一定会属于这样的一个官兵情深的队伍。正是这种官爱兵、兵爱官的真情才使中国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而对文章的中心有了更深更透的理解。
三、精心设计结束语,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多种多样的结束语各有千秋,合适的结束语全文的总结与概括,也是对整节课的整体回顾,恰当的结束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取的是归纳式结束语。例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文中“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共出现了三次,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会说,所表达的爱国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于是我因势利导:“是呀,这是作者的心声,三次出现表现出了作者写作目的之所在。这也是全世界华人的心声,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这句话„„”(齐: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样,通过深层次的设问,即把全篇内容进行了串联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总结,既突出了重点有突破了难点。我们的语文课也因此更加精彩起来。
四、精心设计板书,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板书也是一门艺术。好的板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缩影,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体现。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的是提纲师板书、词语式板书、简画式板书等等。一幅好的板书渗透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条分缕析对教学重点的研磨提炼,对课堂教学中心的全盘把握。它蕴含着教师精心构思、巧妙布局、合理组合的功力,同时也是学生感知知识的视觉渠道,是学生思维的指挥棒,是发展学生智力和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桥梁和工具。能使语文课充满生机和活力,大放异彩。
魏书生说:“尽可能做到每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有笑声。”这句话道出了努力打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语文课堂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孩子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学习,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四篇:浅谈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
浅谈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
向阳乡初级中学赵培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这时的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基于这一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进行大胆地尝试。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呢?
一、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是活力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要上好一堂充满生机活力的语文课,当好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具有事业心,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首先,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的角色应随教学内容的改变而变。时而是导演,时而是演员、时而是节目主持人、时而是导播等。其次,教师要着力培养自己“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随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语文教学将面对语文素质不断提高,语文视野不断拓展的学生群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能准确而富有感染力的示范,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模范的“榜样”,给学生留下具体操作过程的直觉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处于意想不到的课堂情景中,遇到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教师要见机而作。有时可以机灵地把他转移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有时可以幽默轻巧地用来运转课堂。遇到这些事尽可能的不发火或少发火。第三,要注意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标准的普通话及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教师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也是一项教学基本功,我们不能忽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言传身教,且身教重于言传,要求学生做到 1的,教师要先做到,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感化学生,如:不随意缺课、迟到、早退,要守时守信,说到做到。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开始
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人成为身心健全的健康的人。学生身心健全、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包括师生关系的内在的隐性课程,紧张的师生关系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影响他们自由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发展,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全健康地发展。对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使课堂气氛活起来,让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喜欢语文课,必须真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作为一位教师,要记住每一位学生的姓名,让学生感到你心里有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优缺点,并在课堂教学中提其优点,以鼓励为主。
其次,要相信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即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对学生是激励、促进。在教学活动中要多给学生问题,少给学生答案,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课堂上多给学生质疑、交流、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等。要注意少给学生空谈理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寻找自信,增强实践与创新能力,真正体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所承担的是指导者、促进者、咨询者、服务者的角色,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教师对教育好学生充满了信心和乐观态度,将有效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即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有不同、各有侧重,可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为了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我们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尤其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不太理想而放弃对学生的教育,也不要因为学生的某一方面暂时落后而对学生冷落,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全、健康,教
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到言传身教而且要教会学生尊重别人。
第四、要给学生个灿烂的微笑。曾听一位名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不会微笑的老师,不会是一个好老师。”我想,这句话不无道理。我们做老师的千万不要居高临下地看学生,如果这样,无形之中就在学生面前设置了一条无法进入学生心灵的“沟壑”。不进入学生心灵,学生又怎么与你零距离沟通?久而久之,你与学生就会形成一种酷似“阶级的对立”,即使你的课堂没人敢说话、睡觉,但你的课堂也只是“一潭死水”。想上一堂好课,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微笑,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让他们敢于走进教师的心灵。这样,你便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为你的语文课堂打下了坚实的感情基础。课堂上,如果学生敢于、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那么你的语文课堂便充满了和谐,充满了活力。给学生以更多的微笑,也就给了他们更多的自信,给了他们更多的学习选择权,以至学生会相信老师不会轻易否定他们,更不会批评他们。这样,学生就找到了张扬个性的空间。何愁语文课堂没有活力与激情?
三、幽雅的教态,是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催化剂
没有教态的帮助,一个人说话会变得很拘谨,但是过多或不合适的肢体语言也会让你这个人让人望而生厌。自然、自信的身体语言会使我们的沟通更加自如。
很多教师,还受着长袍加身的影响,受着“老学究的熏陶”,因此肢体语言运用得很少或者说还运用得不够,自己心里还在阵阵有词:“我又不要当演员,为什么学表演?”其实,表演与教师教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教师同样是角色的扮演者,如果能用活泼的肢体语言去打动学生的心,学生就愿意和老师亲近,老师的引导就能充分发挥作用。我们不难想象,如果老师抱着手臂对学生说话,学生对老师的感觉肯定很差。如果老师改变了这种肢体方式,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但这并不是说每位老师都要对学生张牙舞爪,而是要注重体态的节奏和韵律美。身体和语言的协调应该是和谐的。在讲到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的母亲在地坛里寻找儿子的一个画面,就是端着眼镜好像是在茫茫的大海上寻找一条船,我就摘下眼镜模仿了一下,同学们就很快的想到母亲那焦急的样子,进而想到了母爱的那份伟大和无私。
也许有人认为教学中过多的肢体语言纯属多余。实际上,完全没有肢体语言也是一种肢体语言,因为你人就站在讲台上,也是在做一种信息表达。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肢体语言在传递什么信息。像面部表情、眼神以及举手投足都会在讲话,而且已经超越了讲话本身。孩子会对你的眼神,动作有相应的反应,就说明你与学生沟通的渠道畅通了。有了这样愉悦的教学环境,还愁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吗?还愁你的课堂没有活力吗?
四、设计灵活开放的课堂教学,是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保障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中心环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具有独特精神生活方式和经验的学生,教学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不能无视课堂效率。要有效地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就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设计原则是“为学习而设计”,不能仅仅只考虑教师教的方便、教的精彩、教的舒服,而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焦点,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在初中语文课教学中,要让学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对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应当符合课时要求,语文课每周的课时相对多一些,课后可以适当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布置学生去预习新课、去复习旧知识等,教师做好备课工作,精心设计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1、目标要适度。目标设计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目标太大,让学生望而却步,学生没信心就会放弃,不参与教学活动,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目标太小,学生会觉得没有挑战性,不屑一顾,不感兴趣。
2、导入要鲜活。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题导入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教学活动、自觉发现和探索知识的奥秘,主动获得知识的导师。在导入中抓住一个“趣”字来激发学生思维,一个好的导入语能把学生带入一种崭新的教学意境中。导语要求新、求活,但不能故弄玄虚。导语的设计需要教师的机智,有时需要现场发挥,随机
应变。如在教《羚羊木雕》一文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假如同学们要过一条河,身上背着七个袋子,可桥只能承载4个袋子的重量,这七个袋子里分别装着:财富、亲情、友情、爱情、名利、地位、荣誉。那么同学们将丢弃哪三个袋子呢?(学生自由发言)我们一起看看文中的“她”丢弃的是什么?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致投入到文本中。用自己的学生和借班上课导语是不能一样的,借班上课导语之前要增加一些“见面礼”。如用两三句风趣幽默的“见面礼”,就能迅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像油锅里滴上几滴水一样地把课堂激活。
3、教学内容及教法设计。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贴近生活,有古诗文、有现代文、有活动课等,语文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相应的调整,注意把握内容的新异度和深难度,既不能挫伤学生的学习信心,也不能让学生感到乏味。具体教学过程中,内容可以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演一演,做一做。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直观、生动提供了保证。例如当教学《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时,播放一段有关中国石拱桥的录像,既拉近了学生与中国石拱桥之间的距离,又唤醒了学生已有的对中国石拱桥的表象,为学习课文设置了台阶。在教学古文时,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多读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文课的教学中,有许多优美的诗歌让学生去感受,学生从朗读、背诵中能体会诗情,受到熏陶。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课程,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如何让学生在学语文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唱一唱是一个好办法。如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诗时,让学生唱一唱这首诗,诗的画面就能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对理解诗的意境有极大的帮助。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入境演一演,在学习中玩耍,玩耍中学习,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让学生演一演,对学生悟出深刻的道理和合作交流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让学从生活经验出发去动手做一做,可以给学生撑起一片想象的空间。语文教学还有试一试、画一画等都是学生喜爱的方式,在使用这些教学模式时,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总的来说,教
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关系到教学成效的重要环节,是构建活力课堂的保证。
4、课堂小结要恰当、巧妙。要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不但要有别开生面的导入,循循善诱的讲析,还要有回味无穷的结尾,教师要根据所教内容及课堂情况,采用千姿百态、灵活多样的形式,恰当、巧妙地做好结尾工作,让其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概括式、串联式、点题式等。
总之,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教师围绕“为学生发展而教”的目标,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教学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与学生一道融入其中,共同“生成”的过程。
第五篇:如何让体育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如何让体育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摘 要: 本文围绕学大纲、转观念、养习惯、强意志等阐述了如何让体育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教学观念 课堂模式
体育课堂教学不仅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有相似的一面,而且有自身鲜明的特征。体育课堂为学生提供了独特开阔的学习活动环境,给学生充分观察、思维、操作与实践的表现机会,它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活跃性、实践性、创造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我在基础课程改革实验中,着意寻找活路,激活课堂,让课堂重新焕发生命活力。
一、熟悉和精通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后,应当在担任这门课之前,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进度及课时数分布情况,通读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对教材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仔细推敲,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大纲理解越深越透,重点就越抓越准,难点就容易突破,学生就容易听懂、领会、练习和掌握。同时,体育教师还应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随时注意积累资料,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和有关电视广播,多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最优教学训练方法,随时收集加以保存,以期备课时翻阅。
二、转变教学观念,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工夫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用运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每位体育工作者从思想上重视学生,从行动上研究学生。不研究,不探索,不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实际不符的教学方法肯定在教学中是失败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要注意在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我们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营造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打破以往每节课都是教师先“教”而后“练”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他们感受、体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比如我在教四年级垒球掷远时,先让学生带着“怎样才能掷远”的问题试掷纸飞机,在试飞的过程中,他们总结出“用力、快速、不高不低、动作合理”才能把纸飞机飞得更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再教正确的方法,讲解投掷的相关原理,对于小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更乐于接受,更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们要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快乐元素,选择快乐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不要把体育课上成训练课,而应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素质,在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体验体育学习的快乐上下工夫。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最佳状态。我们要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给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和鼓励,甚至善意的批评都将激励他们,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享受到和谐氛围下体育学习的乐趣。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育观念改变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只有把课堂教学视为师生共同探讨、相互磋商、同学互帮互学、共同促进的场所,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
三、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订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要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要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四、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1.组织能增强学生意志品质的活动,如跳山羊、跳高、攀登等。在这种活动中,有些学生表现出动摇、胆怯等消极意志品质,究其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三:
(1)防御性条件反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的学生在一次跳高或跳山羊中不慎摔伤,下次就会害怕,甚至一听到跳高等就紧张。(2)类化。如有的学生怕跳高,会影响到跳山羊、跳远,甚至怕单腿跳等与跳高相似的活动。(3)感染。如有的学生怕跳高,其他学生也受其感染,也怕跳高。
我们了解了学生消极意志品质产生的原因后,就可以有的放矢,采取措施:教师要讲清动用要领,注意语言暗示和引导,降低器械的高度,拉大跳高架的距离,翻松沙坑,或将跳高横杆换成橡皮筋等以降低或减轻条件反射。一般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学生就能鼓足勇气,在取得成功的努力中锻炼意志,体验欢乐。
2.练习与克服不愉快情绪体验相联系的活动,如1000米~1200米自然地形跑,400米~600米耐久跑等。这些活动都能促使学生出现心跳加快、呼吸短促、口干腹痛等不愉快情绪体验,出现运动中的“极点”观象。意志薄弱的学生有可能会中途退出跑道,这就要求教师的积极支持与鼓励。“极点”的出现是考验和锻炼意志的极好机会。
3.练习与多变条件相联系的活动,如小羽毛球、小排球、小足球等活动,可锻炼、培养学生果断机智、自制、勇敢等良好意志品质。
4.练习与遵守纪律相联系的活动,如队列操作、武术等,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自制等意志品质。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与创新,狭小的体育场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打开封闭的教学大门,突破狭小的教学空间,美化教学环境,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学习训练。如利用校园的建筑地形,做各种耐久跑,也可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大自然,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优美、自由的空间。组织得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贴近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在自然环境中积极锻炼,一改过去始终如一的教学环境,摆脱封闭课堂模式的束缚,体现开放式教学特有的魅力,让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