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程河镇民生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程河镇民生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增收。开辟群众创业服务绿色通道,积极协调信用社为符合条件的群众办理贷款,程河信用社扶持3000多户农民发家致富。并对结构调整先进村、先进个人和村主要负责人进行重点奖励。目前,柳条面积发展到30000亩,新发展养殖大户20户,二是解困。开展亲情助农活动。对经济充裕、缺少帮手的留守家庭,引导他们成立农忙互助组,抱团抓农忙;对经济困难、劳动力少的家庭,党员干部带头结对子,帮助他们促生产;对以老弱病残为主的家庭,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困难户开展春耕夏收服务。
三是帮扶。搭好企业招工和村民就近就业这一对接平台,一方面,积极招引、扩建投资项目,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增加社会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宽新型农民增收渠道,对适合分散生产的行业试行“企业+分厂+合作厂+手工作业点”的“1+3”驻家就业模式,既解决了企业用工用地困境,又有效对接了企地共建共赢关系。四是投入。村村通硬化达标率、自来水入户率、新农合参合率等各项民生指标均在全区前列,形成了以养老、医疗、就业、休闲为一体,覆盖镇村两级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成立互助资金协会,119户村民在互助资金的信贷扶持下,从事种植、养殖等项目,走向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为新时期扶贫工作探索出一条好路子。
程河镇赵香南
第二篇:以民生工程为抓手 切实提升幸福指数
以民生工程为抓手 切实提升幸福指数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价值判断。幸福指数,则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近年来,*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民生工程,全力打造秀美*镇、和谐*镇。幸福指数的提出将*镇从传统的GDP关注和争取上中释放出来,回到着力改善民生、关注百姓感受的原点上。在*镇,什么样的发展方向才能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已经成为新一届领导班子和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焦点和热点。
重民生,为提升*镇幸福指数打基础
民生工程是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进步生活水平,重点关心弱势群体,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政策举措。一句话,民生工程就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现代版“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牢固树立“关注民生促和谐”的理念,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高度重视,提上日程。省市县民生工程工作会议之后,镇党政办公会议立即对如何做好我镇民生工程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工作进程时刻表,并分解落实。
健全组织,强化领导。按要求成立民生工程工作协调小组及办公室,以镇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具体经办人为最终责任人。与村(社区)、机关各部门签订民生工程工作责任书,以文件的形式对做好民生工程工作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多举措,为提升*镇幸福指数作保障
制定民生工程督查方案。方案对督查内容、方法和问题的处理做出详细规定,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民生工程工作及开展督查做出明确指示,并安排将督查情况以镇专题会议纪要印发。针对发现的问题,以民生工程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名义逐一列出文字报告给各责任组,要求限期整改落实到位。定期听取各民生工程责任部门民生工程工作进展情况汇报,逐项排出民生工程完成任务的日程,对确保在今年底如期完成民生工程计划任务,提出明确和严格要求。
转变干部工作作风,融洽干群关系,提升服务水平。*镇着重从推行“一线工作法”入手,着力引导干部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坚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深化行政效能建设,科学发展能力不断增强。镇党委政府以治理“庸懒散”,提升执行力为契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联工程百千万”“基层组织建设年”等主题活动,不断深化效能建设,着力打造创新型、廉洁型、务实型领导班子。坚持把稳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确保民生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坚持把群众诉求作为最大问题来解决,不断加强和改进群众信访工作,扎实开展“大下访、大排查、大化解”活动,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的社会管理创新格局逐步形成。
(这里觉得缺少过渡呢)
“三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一、加强过问。建立完善分管领导责任制,加强过问各分管部门民生工程落实情况。
二、加强协调。机关干部加强协调群众纠纷,不推诿扯皮,不推卸责任,努力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截止目前,全镇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20余起,群众满意率达100%。
三、加强跟踪。对存在的 问题要及时跟踪,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因跟踪及时,成功。自三个“加强”工作方法推行以来,群众工作落到了实处,做到了“情况在一线了解,关系在一线融洽,作风在一线转变,形象在一线树立”。
抓重点,为提升*镇幸福指数增活力
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牢固树立“关注民生促和谐”的理念,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今日的*镇和谐文明,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切实改善。学校、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全镇共修通水泥路89公里,在全县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镇新建成450㎡文化体育活动中心,600㎡大梯步文化广场,13个村建有图书阅览室,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致力于群众住有所居。近年来,大力实施百姓安居工程,共计投入资金94.8万元,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90户,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居民廉租住房租金补贴119户。
致力于群众学有所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镇的教育事业起点低,基础差,为使镇内学生可以获得一个舒适、安逸的学习环境,2012年,投入资金225万元(其中:镇政府投入11万元,争取项目资金214万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完成尚春学校、*镇学校、瓦子中学教学楼加固维修,完成渔新、曹咀等5所村小危房改造,完成瓦子中学寄宿制建设,实施瓦子小学、尚春学校食堂建设工程。
致力于群众病有所医。投资 余万元,新建*镇卫生院住院部并投入使用。成功创建中医卫生先进镇,被评为“四川省中医先进镇”。创建规范化镇级卫生院 个、甲级村卫生站 个,建立居民健康电子档案 万余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35%。全面施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今年,实施群众免费健康体检 万余次。全面完成适龄儿童计划内疫苗接种免疫工作。
致力于群众老有所养。投资260万元新建*镇敬老院并达到省一级标准,新增床位80个,可供120位孤寡老人入住。顺利通过泸州市第三轮敬老模范镇验收。
致力于各项社会事业统筹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 户,实施残疾人无障碍改造 名,将生活困难的 名残疾人纳入城乡低保范围。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专项治理行动、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创建活动,14个村级计划生育服务室建设全面完成,人口自然增长率0.36%,符合政策生育率80.46%。全力做好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卫生监管等工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切实维护。文体、广电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不断满足。
第三篇:狠抓落实民生改进 增强群众幸福指数
狠抓落实民生改进 增强群众幸福指数
长安街道长宁社区
唐晓南
2017年上半年,长宁社区始终本着“民生需要抓落实、抓民生要让群众满意、民生工作体现在细节上”这一要求,将一系列为民、利民、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从根本上保障了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现总结如下:
一、深化党建引领作用,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1、深入开展大走访工作,积极推动富民工程。
“联企强区、连心富民”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社区共累计走访2408户,记录就业申请、社保救助、社区环境等民生改善类问题和建议202条,现已全部办结。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社区进行登记,做好就业咨询和帮扶;针对有就业倾向的残疾人安排他们到“阳光工坊”工作;针对6类困难家庭制定精准帮扶微措施,上半年累计救助30000元,医疗救助10000元。目前共有困难家庭精准帮扶补助56户,已全面公示。
2、深入挖掘党建亮点,促进“两学一做”常态化。依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实践基地,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十分钟”微党课等党员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党员活动室”,设立“党员之家”,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开展“文明相约·幸福守望”志愿者日主题活动”和建党96周年“继承抗战家书的国家情怀”主题活动。同时,社区全面排查困难党员,对新发现的陷入困境的党员,及时上门看望了解情况,提供帮助,落实党组织关怀弱势党员、年轻党员 关怀老党员的党内关怀互助长效机制。
二、全面开展专项治理,努力实现百姓安居 一是开展“263”专项整治。
①积极配合开发区对高田地块废品回收站的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了原华城塘村包括水泥制品厂等四家单位拆迁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评估工作,签约三家;督促新乐园老工业地块的30多家企业的搬迁拆除工作,到目前尚有两家企业未完成搬迁外,其余企业已完成拆除工作。
②全面负责小区五期东河以及白屈港支流长安东界河长效保洁等综合整治工作。同时制定“一河一策”综合治理方案,由河长签字确认并监督实施,确定专人负责河道与河段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上半年,在开发区河长办的支持下,完成了长安东界河的河道护坡的乱种植清除以及护坡绿化工作;完成了长宁苑五区东河的河道清淤工作。
二是推进民生实事工程。社区投入35万元左右,分批分期安装晾衣架,切实解决居民晾衣问题。认真抓好物业市场化的监督管理协调工作:督促物业公司增设10名楼道保洁员和3辆外场垃圾清运车,确保小区整体环境的提升,开展小区人文环境的营造和个性化便民服务;为彻底解决一期屋面漏水问题,完成了一期屋面(屋顶、天沟、老虎天窗、水箱平台、六楼外墙等)维修改造工程;启动完成了一期小公园建设;启动了一期道路改造工程,目前已修补了一期50%的路面;完成智能道闸升级改造工作。完成二期A组156米 围墙翻新改造工作;完成1-6区的照墙、门卫室涂料刷新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民生实事工作的落实到位,进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感。
三、优化志愿服务联动模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成立了由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机关单位等组成的“志愿服务爱心同盟”,并与12家单位签订协议。截止目前,社区七彩义工·红树林志愿者服务站拥有爱心同盟16家、志愿者队伍9支、注册志愿者2091人。上半年共开展迎新长跑、送春联、吃元宵、爱绿护绿、健康讲座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90余次;开展“长宁之春”志愿服务嘉年华、“文明相约·幸福守望”志愿者日主题活动等大型志愿服务活动4次。目前,社区共有“阳光使者”关爱单亲家庭子女、“乐活夕阳”老年人文化养老、“梦想空间”亲子绘本等公益项目11项,定期开展各类活动,构建了社区党委统筹、社工专业引领、社会组织助力和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的“四社联动”志愿服务模式。
四、加强综治社会创新,确保社区平安和谐
在群防群治的基础上,每月定期开展楼道长走访制度,充分引导和发挥治安楼道长、红袖标队伍的作用,上半年红袖标义务巡防时间达3000小时;在人民调解工作方面,设立法律援助点,定期邀请事务所律师为群众答疑解惑,上半年累计接待各类民事咨询35次,调处各类居民纠纷26起;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方面,上半年累计开展法制讲座1次,广场宣传活动3次,法律进企业2次,入户法治宣传1次,开展平安、反邪教宣传共计6次,反邪教讲座1次,累计发 放各类法制宣传资料3800余份。通过一系列社会治理措施的落实,进一步确保社区平安和谐。
以上是社区上半年做的一些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存有一定的薄弱环节。
1、班子的创新意识还有待提升;
2、党组织凝聚力还有待加强,党员干部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有待于提升;
3、及时走访居民、贴近群众,更好地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做的还不够;
4、长宁五期东河治理工作还未根本解决。
下半年工作设想:
1、积极落实大走访工作。继续深入居民群众,了解他们的所需所盼,认真落实反馈意见和建议。
2、全面推进“雁阵计划”的落实。作为被列入无锡市第一批“雁阵计划”的创建对象,我们将加强党员责任区建设,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标兵活动,促进社区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3、继续推进“263”整治工作。全面完成长宁五期东河整治工作。确保完成新乐园工业地块拆迁清零和原华城塘拆迁地块清零;配合开发区做好小区雨污分离改造工作,确保小区排污达标。
4、进一步落实为民工程建设。抓紧推进智能道闸的投运,同时做好小区复绿补绿工作;完成二期B区路灯线路改造工作,彻底解决线路老化问题,确保二期B区路灯照明正常;完成一期、二期A、六期健身广场建设。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督管理,进一步优化小区环境,增加居民幸福感。
5、切实加强社区稳控工作。认真做好重点对象管控工作,对2名精神病肇事者采取住院管控,确保社区“零上访”。
6、争创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和全国反邪教教育示范社区。
第四篇:计生利导政策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计生利导政策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乌审旗计生局认真抓好奖励、扶助、救助、免费服务等各项法定政策的落实,强化村级集体经济内部利益导向措施,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法定政策全面落实。以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为主的免费服务、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等全额由财政支出。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加发百分之五的退休金和在职工退休时按上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0%发给一次性养老补助等政策全面落实。
奖励扶助政策惠及民生。全面推行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全区农村453名年满60周岁的计划生育老人每人每月发放80元奖励扶助金。建立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对这些家庭每月发放110元或135元的奖励扶助金。建立了自愿放弃二孩生育指标夫妇奖励制度,对全区84对放弃二孩生育指标的夫妇双方每人每月发放50元的奖励扶助金。建立免费婚检、唐氏综合征筛查、叶酸补服“三免”制度,每年受益人群2000多人。
村级利导政策受益群众。全面修订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晚婚晚育现金或物质奖励、计生贫困家庭救助等制度进一步完善。每年全区农村用于晚婚晚育和贫困救助的资金近50万元。突出体现对独生子女户的倾斜优惠政策,独生子女家庭在村级集体经济利益分配时,按人分配的的增加一人份,按户分配的,提高20%的份额,极大的调动了广大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
普惠政策倾斜计生家庭。将各相关部门制定的民生政策与人口计生政策进行衔接、配套列入责任目标考核内容。要求有关部门在制定新农保、新农合、教育资助、劳动就业、居家养老服务等普惠性政策规定时,要征求人口计生部门的意见,充分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目前,独生子女中考加5分、数字电视减免初装费、大病优先救助、困难大学生资助等近30项政策得到落实。
第五篇:培育精神文明之花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发挥自身产业优势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赣榆县青口镇宋口村创建文明村汇报材料
(2011年7月6日)
赣榆县宋口村位于县城北郊,东靠海州湾脐部,是国家首批表彰的全国文明村。全村现有426户,2080人。村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海、淡水养殖面积2500多亩,耕地750亩,村民主要从事育苗养殖业、水产加工业、房产建筑业。全村共有20家企业。201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6亿元,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1.8万元。宋口村先后被评为 “苏北第一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文明村标兵”、被科技部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连续6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村”、连续两次被国家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
根据国家文明村创建目标和要求,近年来,在上级政府领导支持下,结合村创建文明村建设的实施规划,全村上下积极开展了文明村创建活动,主要做法如下:
一、组织机构健全,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有效
宋口村两委班子始终高度重视文明村创建工作,为了确保创建文明村活动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成立了创建领导机构,形成强有力的创建组织网络机构。制定创建工作计划,分工具体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措施要求落实到位,严格执行目标考核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定期考评,形成文明
村创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文化宣传队、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十佳文明户评选活动等。深入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通过建立宣传栏,悬挂横幅、墙标、广播喇叭、发放宣传材料等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目标要求,充分激发党员群众创建热情,调动全体村民关心创建,参与创建的积极性。
二、重视文教卫体事业,群众道德风尚良好
宋口村每年召开表彰大会,表彰一批创业能手、好婆婆、好媳妇、十好文明家庭等弘扬正气、惩治邪恶、构建和谐,广泛宣传村规民约、社会主义荣辱观,文明诚信等内容。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文明村、文明户的创建工作中去,实现了邻里和睦、家庭和美、干群关系、党群关系融洽、村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文明户创建率98%以上。为了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素质,该村先后投入300万元建造了村文化活动中心和村史馆,改造了文化宣传栏、农家书屋,农民健身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并以文化活动中心为平台,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组织村民成立了村女子健身舞队、老年人象棋队、乒乓球队,既丰富了文化生活,也使廉政文化深入民心。村内还积极培养新型农民,年内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的农民有一百多人,经考评合格的占90%以上。全村社会治安稳定,年内未发生刑事案件和重大恶性案件。经测评,村民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8.5%。我们加大了对全村环境设施的建设资金 的投入,累计投资2000万元对全村进行美化、绿化、亮化。投资200多万元,确保农民家中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供、排水系统完善,水冲式厕所普及率达100%。投入6.2万元,建设垃圾池20座,成立十人组成的垃圾清运小组,确保日产日清、日清日运,垃圾集中处理覆盖率达100%。全村水域面积较大,所以河塘清理疏浚工作也很重要。近三年来投入20多万元,对全村主要河塘进行了疏浚并落实了管护措施,做到河塘无漂浮物、无杂草,水体清洁。基本上做到了山青水绿,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安康的幸福生活。
同时利用村史馆和清华园双语学校,深入开展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每月聘请心理辅导专家、学术教育专家进行讲座教学,切实从心理教育、智力教育以及文化素质教育入手,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和优质便利的文化服务。
三、结对帮扶,大力推进社会志愿服务
2010年开始,宋口村就与三沟村开展结对帮扶行动,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互相熟悉情况,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制订了详细的帮扶工作计划。选派村三名干部及时介入帮扶工作,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共投入5000元,用于三沟村道路修整个硬化。结对帮扶了一个贫困家庭,主动帮助被救助对象分析致贫原因,及时为他们提供致富信
息,帮助制定切实可行的致富计划,并给予3000元的资金扶持。圆满完成受帮扶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工作。
宋口村两委干部以及党员切实做到了“三个一”志愿服务。即:每一名党员至少有一个帮扶对象;党员上门看望帮扶对象每年至少一次;党员每年为帮扶对象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上的实际问题至少一个。做好党员村民的政治思想工作,经常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全面了解党员群众思想动态,及时化解他们思想矛盾。采取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送思路、送信息、送技术、送项目、送资金”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农村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和发展困难的企业制定发展计划,协助解决发展中的具体困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企业增产增效。深入群众家中走访,零距离地倾听他们的“呼声、心声、叹息声”,关注他们的“大事、小事、家务事”,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生活中最具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实际困难。特别是要千方百计地协助解决好困难党员、群众吃饭、穿衣、住房、上学、就业、看病等问题,帮助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开展好各项慰问活动,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四、社会经济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是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国家级龙头企业江苏榆城集团为平台,以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建设为契机,并与中科院海洋所、水科院黄海所等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引进“863”成果进行转化,推广无公害产品养殖技术,建设水产品良种基地,做大做强水产品加工业。二是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打破以往松散、粗放经营方式,推进村企合一集约化经营模式,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富民之路。村干部带头入股,村民自愿投资入股,组建村企合一的榆城集团,村民们除了在公司上班领取工资外,入股农户每年还可分得红利。目前,宋口村已有个体民营企业近百家,私营经济达百万元的有近50家,产业达千万以上的有20家,解决劳动力就业3000人。三是扶持自主创业,走共同致富之路。在国家宏观政策鼓励下,抢抓机遇,村集体组织资金2000万元支持动员村民购买挖掘机20辆、推土机15辆、汽车16台,并成立了专门公司为他们服务,目前各方面效益明显。
文明村创建是一项长期性、实质性的工作,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在上级党支部的关心和帮助下,以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动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找出工作的不足加以克服和改进,努力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推向新的台阶,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农村四个文明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