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业基本状况及解决青年就业的几类措施(5篇)

时间:2019-05-12 12:4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就业基本状况及解决青年就业的几类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就业基本状况及解决青年就业的几类措施》。

第一篇:中国就业基本状况及解决青年就业的几类措施

中国就业基本状况及解决青年就业的几类措施

頼香萍07国贸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众多,国民教育水平较低,就业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一、人口与劳动力

2003年,中国总人口达到12.92亿(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全国16岁以上人口为 99889万人,其中城镇42375万人,农村57514万人;经济活动人口76075万人,劳动力参与率为76.2%。16岁以上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61.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6.6%;技术工人中,初级占61.5%,中级占35%,高级占3.5%。

二、就业总量

2003年,中国城乡从业人员达到74432万人(见图1),其中城镇25639万人,占34.4%(见图2),乡村48793万人,占65.6%。1990-2003年,共增加从业人员9683万人,平均每年新增745万人。

三、就业结构

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看,1990-2003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稳步增长,由18.5%提高到29.3%,从业人员达到21809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稳定在21.6%,从业人员达到16077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由60.1%下降到49.1%,从业人员为36546万人(见图3)。从城乡就业结构看,1990-2003年,乡村从业人员所占比例由73.7%下降到65.6%。从不同经济成分就业结构看,1990-2003年,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减少3470万人,为6876

万人;城镇个体私营经济组织的从业人员增加3596万人,为4267万人,占同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46.5%;各种外商投资和多种形式经济,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钟点工、弹性工作等各种就业形式迅速兴起,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

四、失业率

近年来,在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中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控制城镇失业率的急剧上升。2003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00万人

2004年,中国政府确定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为新增就业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

五、城乡居民收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多,居民收入不断增长。1990-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10元增长到8472元,增长4.6倍,实际增长1.6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686元增长到2622元,增长2.8倍,实际增长77%

中国促进青年就业的主要措施

中国的青年劳动力参与率较高,15-19岁年龄组为65%,20-24岁年龄组为91%,25-29岁年龄组为94%,30-34岁年龄组为95%。同时,青年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虽比其他年龄组较高,但绝对水平仍很低。近年来,青年失业人员开始增加。目前,16至34岁的求职者约占总求职69.7%,其中,16至2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5.6%,25至3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4.1%,青年求职者已经占到主体。这与过去求职者主要为35岁以上大龄群体有明显的区别。且求职者文化程度较高,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成为求职主体,占全部求职者的45.5%;大专以

上文化程度(含大专)占了总求职者的27.5%;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为27.1%。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也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问题。2002年12月底,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约为116万人,就业率约为80%。2003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目前为70%。另外,在就业市场化、就业方向多样化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也表现出更加灵活多样的特点,出现了自我创业、择机就业、自由就业、灵活就业、弹性就业等就业方式。中国促进青年就业的主要政策包括:

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

劳动预备制度是国家为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培养劳动后备军而建立和推行的一项新型劳动制度。这项制度把加强对新生劳动力的培训同对劳动力资源进行有效调节结合起来,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同促进他们实现就业较好地衔接起来。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从1999年起在全国城镇全面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对所有新生劳动力普遍进行1-3年的就业前培训和职业教育,严格实行就业准入控制,未经必要的培训不得就业。实施劳动预备制度的主要对象是城镇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以及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从事非农产业工作或进城务工的初、高中毕业生。劳动预备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职业培训资源,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开展对劳动预备制人员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

(2)实行就业准入控制,劳动预备制人员培训或学习期满,取得相应证书后,方可就业。

(3)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参加劳动预备制人员培训所需经费,原则上由个人和用人单位承担,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

(4)利用就业服务和鼓励创业等手段,促进年青人培训后的就业。

2、采取鼓励服务措施促进城镇失业青年就业

3、开展“下岗青工创业行动”,促进下岗青工再就业

在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中产生的下岗职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青年职工。为了做好下岗青工的再就业工作,共青团中央和劳动保障部于1998年初开始,开展了“下岗青工创业行动”。以扶持引导下岗青工通过创业实现再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青年兴业领头人为重点,以就业培训和中介服务为手段,以促进下岗青工再就业为目标的群众性实践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1)引导、扶持和培养一大批青年兴业领头人,既为下岗青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又引导他们通过创业实现再就业。

(2)开展下岗青工职业技能培训,对于取得培训结业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的,通过职业介绍机构优先推荐就业。

(3)提供中介服务,大力挖掘空缺岗位,发布用工信息,举办供需洽谈会等方式,为下岗工人再就业牵线搭桥,提供场地、资金、信息、政策等多方面的服务。

(4)采取典型宣传、举办报告会、组织座谈会等形式,对下岗青工进行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教育。

(5)各级团组织深入实施“振兴千家中小企业行动”,通过搞活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岗位。

4、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积极的就业服务

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措施,主要有: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改革方向,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单位;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为他们提供税收优惠、小额贷款和创业培训;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做好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同时,引导高校适应市场要求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

2003年,政府实施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集中职业技能培训优质资源,对高职院校中没有落实工作的毕业生提供培训和服务,为高职院校毕业生自主就业创造条件。中国上海等地实施了青年见习计划,按照政府补偿、社会援助、企业自愿的原则,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组织暂时未就业的毕业生进行实际锻炼,增强上岗适应性。

5、组织引导农村青年流动就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就业”的方针,将农村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统筹考虑城乡的就业问题。中国政府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积极采取措施,为农民进城创造有利条件,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利。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难以及解决措施

面试热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http://www.xiexiebang.com2011-09-13来源:国家公务员网

【字体:大 中 小】

近年来,我国开始连续扩大招生规模,2003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212万,2004年达到250 万,而2005 年和2006 年各增长到330万和413万,2009年毕业生达到610万。伴随着毕业生如潮水般地涌向就业市场,而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则是呈现一个缓慢增长趋势,毕业生与就业岗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这里有诸多原因。

一、主观原因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不好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浮躁、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一毕业后眼光高,刚毕业就想拿到高工资;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合理的规划;毕业生在毕业后没有给自己定下合适的目标,面对社会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二)片面的“人才观”带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在我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思想根深蒂固,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想去大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大型国企工作,都希望能够在大城市就业。而一些位置相对偏远,待遇较低的单位都遭到冷落,毕业生都冒着风险去挤独木桥。一方面是有业不就,另一方面又是招不到合适的人。每一个单位、企业,他们的人员结构都是呈金字塔型,他们分别由基础人力、基本人才、管理人才、研发人才、决策者组成,越到上层,人员需求越少。如果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都想要往上走,需求量小竞争性大,那就业的压力也就相当大。

(三)家庭因素产生就业难,相当家长认为,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付出了很大心血,经济支出不计其数,认为既然孩子受了高等教育,就应有出息,应该干一份体面工作,这样心里才能平衡。对此可以理解,这样带来的就是“择业”的问题。孩子选择的职业必须经过父母同意。由此也引发就业难。

二、客观原因

(一)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人口占的比例相当大,文化水平不齐,地区经济发展又不平衡,工业化水平不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每年需就业的人数达2000万(2010 年大学生630 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0 万,城镇人口和新增劳动力1000万)。以我国每年经济增长10%算,每一个经济增长1%带来80~100 万个就业岗位,每年还有近1000 万人失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带来就业的压力相对增大,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二)社会就业环境相对不公平造成就业难应该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正在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就业环境,如公务员凡进必考,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必须面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但靠关系就业,灰色就业等现象还确实存在,特别是一些事业单位,垄断企业,大型的效益好的国有企业,这一现象还相当严重,还有户籍因素等等,这给一部分没有“先天”资源的大学毕业生,造成不好的负面影响,也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高校的教育、管理质量不过关,造成学生就业难近几年由于大学扩招,大学、学院一起上,专业设置一哄而上。虽说解决了年轻人的上学问题,但是也给就业带来了困难。我们国家用几年的时间,完成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这一个阶段。大学的建设表现在学生数量的膨胀上,而真正的大学内涵建设一下子跟不上,教学、管理水平距大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从而造成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关。这些学生虽有大学毕业生之名,但没有大学毕业生之实。

(四)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直接原因就是出口减少,失业增加,本来就业就困难,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停滞,国际国内就业难上加难。

为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大学就业率,提出以下几点粗浅建议: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思想,每位大学生要从自己的家庭实际和自身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出职业选择,能出国留学、考研继续深造的就选这条路,能就业的就先就业,通过锻炼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谋生是主要的。千万不能攀比,要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决不能跟风。

二、更新就业观念

观念是人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它支配着人做出某种选择,而在做出选择的时候,观念的支配认为这种选择是正确的,但事实是否如此,就需要检验观念,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增强和规范就业意识。合理角色定位。由于高等教育将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因此在现代社会,知识只是个人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合格成员而必须掌握的基本劳动技能和生存技能。大学生不应该是有优越感的特殊群体,而应该是就业劳动大军中的普通一员。有了合理的自身角色定位,才能正视自己的身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恰当职业评价。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学生要摆脱轻视体力劳动或服务性劳动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特别要摒弃计划经济时代“一步到位”的传统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

2009 年5 月2 日胡锦涛总书记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时希望同学们到基层一线去经受锻炼、发挥才干。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五四运动昭示的青年运动正确方向,就是在党的领导下,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希望同学们自觉到基层一线去发挥才干,到艰苦的环境里去经受锻炼,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切实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三、社会关怀

2008 年12 月5 日,胡锦涛到辽宁考察工作。关于就业问题他指出“越是在经济困难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这关系到千家万户。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希望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急求职人员所急,解求职人员所难,努力帮助更多的求职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大学生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党和政府积极想办法寻出路,先后对就业问题开会发文件,各级政府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现在社会上就业形式多样化,公务员考试、行政事业单位招考、参军、村官选拔等等,但是,面对就业大军,只能起缓解作用,政府在这方面还要加大力度,提出不成熟对策:

①要对未就业的大学生,进行规范管理,从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思想进步,可以将学生按归属地管理,成立党支部,定期进行学习,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②从生活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性政策,确保他们的生活有来源,不能因为未就业受到大的影响;

③给他们提供学习机会,根据个人在校所学的专业以及即将上岗专业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学习,为就业作充分准备;④未就业大学生所属地包括父、母单位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就业方式,可以采用临时聘用、合同制的录用管理方式,包括过去行之有效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家庭、社会稳定的大事,务必引起更高重视!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就业问题。只有党和政府全社会齐抓共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是会出现新的局面。

第三篇:当前中国就业状况和政策

当前中国就业状况和政策

摘要:据国际劳工组织最新发布就业报告显示,全球金融危机远远没有结束,中国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中国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确定了关于“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中国政府最终通过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改革深化、都市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体制的整备等促进就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的增加就业,扩大就业规模,努力致力于把失业率抑制在社会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关键词:就业;形势;政策

早在2006年11月8日国家发布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中就已经指出,中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将存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到2010年,中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劳动力就业岗位预计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1000万左右。纲要”指出,体制转轨时期遗留的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尚未全部解决,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过程中职工分流安置的任务繁重,部分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仍然存在。高校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和被征地农民就业问题凸显出来。劳动者整体技能水平偏低,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周五公布今年首季城镇人口就业情况。一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09万人,一至三月新增就业303万人,完成全年900万指标的三成四,而城镇登记失业率则是4.1%,与去年底持平。

现下,中国正在努力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

发展经济,调整结构,积极的创造就业岗位

通过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中国政府把始终坚持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的任务,把失业率的抑制和就业职位的增加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并且彻底实行内需扩大的方针,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通货政策,由于国民经济平稳,维持了格外快的发展速度,积极的调整经济结构,对于就业提高经济成长的推进能力。

为了使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起来,扩大就业途径。以最终服务业的发展作为就业扩大的主要方向,使地区社会的服务、饮食、物流、观光等的职业种类发展起来,鼓励尽可能多的增加这些业种的就业职位。两千零二年,中国政府大规模的发展第三产业,开拓原有的服务业领域的就业职位,是旅游业发展起来,制定增加就业职位的扶助政策,重点开发地区社会的公益性的就业职位,帮助临时失业人员和其他的就业困难的人的在就业,把就业促进放在中心位置。

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起来,鼓励扩大就职途径。中国政府重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强大,并且有一定性的好处,在市场上,加大力度吸收必要的劳动集约型产业和企业,特别是就业容量大的私营和个人经营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吸收的劳动力占城市范围的就业增加人数的约百分之八十。两千零二年八月,中国公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进而规范化和推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使多种多样就职形势发展起来,并且增加就业途径。中国政府用多种多样的方式鼓励实现就业,并且积极使劳动派遣机构和就业基地发展起来,在多种多样的就业上,提供服务和帮助。政府制定关于非全日制雇佣和临时就业者医疗保险等的就业政策,确立劳

动关系、报酬支给、社会保险等的关联制度。以多种多样的方式保障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整备公共就业服务系统,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

构筑以市场作为方向的就业机构。中国政府积极地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把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的雇佣主体,把劳动者作为供给主体逐步确立地位。同时,调整和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住宅制度、户籍制度等的改革,是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客观性的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市场机构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发展和整备公共就业服务系统。一九九零年后半年以来,中国政府加大力度致力于劳动力市场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的确立。现在,大中型城市以及一部分整体条件好的小城市,在市和区中扩大设立了把公共职业介绍所作为窗口的服务设施。在地区级以上的城市,在地区上,大体上都设立了劳动保障设施,并且,最后整备了就业网络维修保养。在全国近一百个大中型城市,制造了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根据市和区的就业服务机构间的计算机,实现情报网络化,并且,在一部分的城市,信息网络已经连接到地区。全国八十九个大中型城市每个季度都发表关于劳动力市场的职业需求的分析情况,在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性配置和职业训练事业的发展方面,起了指导性的作用。政府鼓励和规范化民间职业介绍所的发展。到两千零三年末,在全国各种各样的介绍所合计有两万六千家,其中,各地区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运营的公共职业介绍所有一万八千家。公共职业介绍所每年为共计两千万人提供就业服务,共计一千万人能够就业。

整备失业保险制度。一九八零年后半年,中国确立了失业保险制度,根据失业者提供失业救济和失业医疗补助金,管理失业者,提供服务,在失业保险方面,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起了非常的作用。一九九年一月,中国政府公布了《失业保险条例》,进而整备了失业保险制度。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两千零三年的全国失业保险基金的收入是二百四十九亿元,支出是二百亿元,转入余额是三百零四亿元。到两千零三年末,全国失业保险加入者是一亿三百七十三万人,年末的失业保险领受人数达到了415万人。

促进临时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中国长期处于劳动力供给过剩的背景下,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产业的从业人员很多都下岗了,从一九九八年到两千零三年,国有企业的临时失业人员达到了两千八百一十八万人,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下岗职工再就业促进政策,加大力度开发就业职位,着实提供再就业服务,增加再就业资金的投入,为了再就业,强化技能训练,积极地引导临时失业人员的就业观念的转换。从一九九八年到两千零三年,中央财政为了国有企业的临时失业人员,支出了七百三十一亿元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资金。在两千零三年,经过全国的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四百四十万人的临时退休人员能够再就业,在这其中,男性满五十岁以上,女性满四十岁以上的就业困难的人有一百二十万人。

设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中国政府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在包括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设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为下岗职工提供基本性的生活保障,支付代替他们的养老、医疗等的社会保险金,同时,提供一次就业指导,三次就业信息服务,一次免费的职业训练。

实行税金、费用减免和小额担保贷款的扶贫政策。下岗职自己找工作,从事个体经营人员,免除三年的关系税金费用的征收,自己找工作,自主创业的下岗

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政府设立担保基金,财政方面提供利息补贴。

实行社会保险补贴金和税收减免政策。对于增加就业职位,雇佣国有企业的临时失业人员的各种服务型企业和商务贸易企业,政府提供社会保险补贴金,为了奖励企业雇用许多的临时失业人员,每年增加就业职位,对于在新增加的雇佣人员中,临时失业人员达到了百分之三十的服务型企业、商务贸易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小企业以及地区的小型加工企业,减免三年的税金。通过再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的人。把有就业能力和就业热情的男满五十岁以上,女性满四十岁以上的就业困难的下岗人员作为就业援助的主要对象,提供及时工作岗位等多种帮助。政府投资开发公益性的工作岗位优先让就业困难的高龄者先就业,地区级开发的公益性的工作岗位,让原来的国有企业就业困难的高龄者先就业,政府支付社会保险补贴金和工作岗位补贴金。

奖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剩余从业人员的配置改变。国有大中型企业脱离主要业务和辅助业务,转变辅助业务的体制,奖励剩余从业人员的配置的改变。转换体制的企业和其经营的经济实体配置的剩余从业人员达到了一定比例的情况下,减免三年企业所得税。

强化对于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各地区的公共职业介绍所为下岗人员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等“一系列式”的服务,免费的进行职业介绍和职业训练,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为下岗人员有针对性的提供就业信息。对于自己找工作,自主创业的下岗职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立特别窗口,提供工商登记、纳税业务、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一系列式”的服务。为了提高下岗人员的就业能力,进行多阶段、多形式的再就业训练。对于有创业条件的人,进行创业训练和开业指导,提供规划、顾问、跟踪等服务,培养先创业的人,进而促进更多的人就业。

整备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关系的协调和稳定

确立《三条保障路线》制度。一九九八年以来,中国政府把国有企业的临时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作为内容确立了《三条保障路线》制度。设立了包括下岗职工在内的国有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下岗职工在同一中心可以得到最长三年的基本生活费用。三年期间满离开中心后没能就业的下岗职工和其他的失业者,加入社会保险,缴纳规定数额的保险费的情况下,根据规定可以得到最长两年的失业保险金。城市家庭人均收入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的下岗职工、根据规定可以享受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通过《三条保障路线》的成立,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社会保障、再就业紧密联结在一起。

强化社会保障服务。中国政府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在企业和事业体上积极的摸索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确立。一九九八年以来,制定了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险关系制度,促进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下岗职工离开企业的时候,它到社会保险费缴纳年限和个人帐户继续被保留,再就业后继续加入养老保险的同时,合计出根据规定缴纳保险费的人前后缴纳保险的年限。对于非全日制、临时、弹性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就业的下岗职工,根据其就业的特点初步制定了适合的社会保险和劳动管理制度方法。

构筑新的类型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中国政府在“双方自主协商,政府依法协调”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构建,通过劳动契约积极地推进树立劳动关系制度的确立。劳动契约制度已经在城市的各个企业被广泛的实施。政府和企业不断强化员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的功能,整备职工民主参与制度、通过平等协商积极摸索

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奖励推动。两千零三年末,在全国集体合同契约 六十三万 五千件被系结,这些合同填补一百二十七万家企业和八千余万名员工。其中,缔结关于工资的集体合同的企业有二十九万三千家公司,这些合同完成了三千五百七十九万名员工的就业。中国开始全面构筑符合本国国情的政府、工会、企业三者相协调的机制的构建,交流和协调关于和劳动关系有关的重大问题。现在,全国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的三者劳动关系协调会议制度被确立,地区级的三者协调机构设立了五千零六十二个。与此同时,中国确立了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法律诉讼制度,记载了以劳动纷争为法律的处理轨道。

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利。

中国的法律、劳动者的就业、根据民族、种族、性别、宗教的信仰的不同,规定了不能有差别待遇。中国的法律, 严禁未满十六岁周岁的未成年人的雇佣,在我国严禁使用非法童工、严格取缔和处分介绍童工工作的行为。中国政府更加致力于执法监督,企业关于法律、认真的执行和监督法规的平等就业的规定, 纠正劳动力市场的各种差别对待行为,禁止在媒体上登载和播放差别的招聘广告。同时,提高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和能力、在舆论方面创造出良好的氛围,支持和鼓励劳动者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劳动就业权益。中国政府不断完善有关职业安全与卫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在一九九年颁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其认证工作全面展开。两千零三年,国务院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 两千零四年一月一日起开始施行。

参考书籍:《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

《走向市场的中国就业》

——姚裕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01出版

《中国就业60年》

——赖德胜 李长安 张琪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2010-01出版

第四篇: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

===== 《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发表(附全文)=====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中国有近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中国,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紧迫。法律,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利,采取各种政策措施积极促进就业,不断满足劳动者的就业需求。

一、就业基本状况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众多,国民教育水平较低,就业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人口与劳动力 2003年,中国总人口达到12.92亿(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全国16岁以上人口为99889万人,其中城镇42375万人,农村57514万人;经济活动人口76075万人,劳动力参与率为76.2%。16岁以上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61.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6.6%;技术工人中,初级占61.5%,中级占35%,高级占3.5%。就业总量 2003年,中国城乡从业人员达到74432万人,其中城镇25639万人,占34.4%,乡村48793万人,占65.6%。就业结构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看2004年,中国政府确定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为新增就业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城乡居民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多,居民收入不断增长。

二、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国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2003年全国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49亿元,支出200亿元,滚存结余304亿元。2003年底,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373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15万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在中国长期处于劳动力供大于求的背景下,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从传统产业分流了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2003年,经过全国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共有44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有120万为男50周岁、女40周岁以上的困难人员。――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到2003年底,全国签订集体合同63.5万份,覆盖企业127万家,覆盖职工8000余万人。其中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企业29.3万家,覆盖职工3579万人。中国全面启动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政府、工会和企业三方协商机制,对涉及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建立起省级三方劳动关系协调会议制度,已建立各级三方协商机制5062个。与此同时,中国还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法律诉讼制度,将劳动争议纳入依法处理的轨道。――保障劳动者就业权利。中国法律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中国法律严禁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严厉查处非法使用童工和介绍童工就业的行为。中国政府通过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督促企业认真落实法律法规中有关平等就业的规定,纠正劳动力市场上的各种歧视行为,禁止在媒体上刊登或播出有歧视性的招聘广告。同时,提高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和能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支持和鼓励劳动者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劳动就业权益。中国政府不断完善职业安全与卫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于1999年颁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并全面开展了认证工作。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并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三、提高劳动者素质中国政府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发展各类教育与培训事业,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发展各类教育事业 ――普及中小学教育。2003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6%,初中毛入学率达92.7%;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成人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共有学校31900所,在校生3241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43.8%。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包括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共有学校14800所,在校生1254万人。――发展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2003年,高等教育总规模达19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7%。建立职业培训体系――加强就业前培训。2003年,有126万城镇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了劳动预备制培训。――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2003年,全国的企业在职职工中,当年接受各种岗位技能培训的达3400万人次。――加强再就业培训。2003年,全国共有近28万人参加了创业培训,其中有近14万人成功创业或自谋职业。――发展远程培训。

四、农村劳动力就业农村人口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的就业问题。中国政府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传统种植业以外的农业产业,扩大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综合效益。2003年,全国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3668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4%,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36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7.8%。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就业 2003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到乡以外地方流动就业的人数已超过9800万人,是1990年1500万人的6倍以上。

第五篇: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一组数据

《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对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了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一味的降低求职的标准和工资待遇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积累企业要求的职业经验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2009年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610万,预计今后两年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2009年《社会蓝皮书》显示,2008年全国大学生失业率超过12%,截至2008年底08届毕业生将至少有400多万人无业。国家发改委专家估计2009年应届大学生无业人数将上升到1010万人。

最新调研发现,无论是党政机关、国企还是教师,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评估分数都低于学生自我评估,尤其是在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能力这两方面。而且近六成在校生缺乏明确择业目标。这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必然会带来消极影响。

据调查,导致毕业即失业的原因主要有:

1、择业意识形成得比较晚;

2、对职业的期望过于偏高;

3、对职业待遇理想化倾向。

因此,如何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实践力以及最终的就业力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在给企业输送人才的过程中,跟许多学校和企业接触,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和学校毕业生之间存在着一些断档,而存在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所以我公司结合这种形式,应利用自己本身强大的技术力量,就高校的毕业生进行专业的职前培训;通过开展这项工作,最终可以达到通过公司输出的人才就业率大大提高,而企业对经过实训上岗的人才也非常满意的双赢效果。

下载中国就业基本状况及解决青年就业的几类措施(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就业基本状况及解决青年就业的几类措施(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某县青年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合集]

    关于某县青年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姓名:XXX广播电视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07春届一、调查的目的及意义就业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人民群众最......

    就业状况证明

    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证明毕业生基本情况院校名称: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姓名:专业:学历:毕业时间:年生源地:联系电话:单位基本信息单位名称:单位地址:单位性质:⊙ 国有企业⊙ 三资......

    就业状况证明

    附件 昭阳区户籍人员就业状况证明 姓名_________,性别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昭阳区□灵活就业 □失业人员。 特此证......

    大学生就业状况

    一、就业形势分析 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82.37%的大学生认为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

    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

    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研究生朋友: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忙碌的求职、学习生活中填写这份问卷调查。本问卷旨在了解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情况。问卷以无记......

    中国残疾人就业立法及其实施状况

    中国残疾人就业立法及其实施状况 刘翠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残疾人由于受残疾的限制,使他们在参与社会生活时受到很大的障碍,所以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消除他......

    青年大学生就业成才状况的研究

    青年大学生就业成才状况的研究内容摘要本课题通过详实了解大学生就业成才的自我意识、社会评价,分析就业成才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就业成才探索积极有效的途径。调研主要......

    青年失业状况及就业对策的研究大全

    青年失业状况及就业对策的研究内容摘要本课题对闵行区150名16—25岁失业青年的基本状况的调查表明,本区失业群体中青年占据很大比例,失业青年又以单一化和初级化为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