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文学下终结版
新时期文学:我们通常将中国当代文学划成三个部分:建国十七年文学、文革十年文学、新时期文学。新时期文文学创作一方面是适应文学自身发展内在规律,要求有新的文学作品来突破传统僵化的表达模式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同我国政治体制变革的大事件相适应的思想变革的需要决定的。因而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带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大众化与多样化、民族化和现代化以及激昂与悲凉交织。创作方式上由社会学到文化学,创作方式上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诗歌、散文、小说都开始新的突破。代表作品有莫言《透明的红萝卜》韩少功《爸爸爸》阿城《树王》。
《爸爸爸》韩少功响誉文坛的重要作品,也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以白痴丙崽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刻画,勾勒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某种畸形病态的思维方式,表达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缺少正常思维的丙崽正显示了村人们愚昧而缺少理性的病态精神症状。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形象,象征了顽固、丑恶、无理性的生命本性。先锋话剧:80年代初,北京戏剧舞台上出现了一些受到法国荒诞派戏剧理论和创作影响的话剧作品,被称为“先锋话剧”。他们大胆的采用颠覆传统戏剧的表现手法,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同时它也注重保留传统戏剧中一些积极的成分,诸如关注现实,批判现实,试图解释人生的意义及价值,弘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等内容。它注重对现代情境中人的内心的深入探索。但其在凸现总体上的“陌生化”效果的同时,也因为其手法的过于离奇,与观众产生了某种疏离感。代表作家高行健、刘会远的《绝对信号》、高行健的《车站》刘锦云《狗儿爷涅槃》。
《绝对信号》:中国话剧作品名,编剧高行健、刘会远,以小剧场的形式首演于北京。此剧是反映青年生活的无场次话剧,剧情围绕着主人公黑子被车匪胁迫登车作案,在车上遇见昔日的同学小号、恋人蜜蜂和忠于职守的老车长逐步展开,产生出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冲突,由此展现了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态度。最后在车匪铤而走险即将造成列车颠覆的生死关头,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承担了各自的责任,使列车避免了事故。启发人们去思考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思考自己和自己生活的道路。
《狗儿爷涅槃》:刘锦云代表剧作,作者称这个剧是“多场现代悲喜剧”.它以过去几十年中国农村变迁为背景,写北方一个傍山的小村内发生的故事·整个戏集中描绘的是一个背负中国封建经济及传统文化沉重包袱的普通农民(狗儿爷)的命运·整个戏不断插入狗儿爷的回忆倒叙,加上直入内心世界的独白,时空的流转是很自由的·多场次而不分幕,即是比较接近古典戏曲的“出”的结构,这增加了它灵活流动的特点。
朦胧诗: 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是朦胧诗的重要特征。它高度宣扬主体意识,以意象化方式追求主观真实而摈弃客观再现。创作上讲求陌生化,个人化,自我的抒情方式。代表诗人有:舒婷《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北岛《回答》《履历》顾城《一代人》《远和近》《墙》 江河《纪念碑》梁小斌《雪白的墙》王小妮《碾盘》 杨炼《大雁塔》。
知青文学:是指作家与上山下乡有紧密联系,反映一定时期中个人特定历史境遇的文学。出于对失去了的青春的痛切感受,他们最初看到的是被历史所扭曲的一面,所以批判中有意无意的包含了追回和补偿的强烈冲动,为了强调批判的必要和正确,这些主观性的文学想象和叙事中,难免不会有某种虚构和矫饰的成分。如知青作家张承志,他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红卫兵阶段,《北方的河》《金牧场》。第二阶段知青阶段,感受苦难的时期《黑骏马》,第三阶段,宗教皈依,走向偏颇和极端《心灵史》。
《北方的河》:是一部主观抒情小说,有人叫作“心态小说”。几乎没有故事,是以主人公“我”的意识流向构成情节的。所讲的主人公是一个回城的大龄知青,为了摆脱命运,准备考研,所考的是冷门的地理学。书中淡淡地写了朦胧的爱情,写了平庸生活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写了生活对激情的磨钝,写了在北方的河中所汲取的力量。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青春的灼热,诠释着青春所有的内涵。这种体现了知青文学中对青春的赞扬,从而体现了对失去青春的悲痛。《金牧场》:穿插叙述了三条线索的故事;红卫兵重走长征路、牧民重返家园、主人公在日本做学术交流。张承志的《金牧场》是红卫兵的所谓理想主义的一曲赞歌和挽歌。张承志以坚守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吸收和借鉴了象征、隐喻和意识流等现代主义小说表现手法,以雄浑壮美的笔调,写下了一代知识分子对自我、理想和精神家园的执着追求。《黑骏马》:小说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民歌《黑骏马》为主线,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历程,描写了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以舒缓的节奏,优美的笔法,再现了草原民族的风俗人情。歌颂了草原人民善良、朴质、勤劳的美德。
《心灵史》张承志著,取材于西海固回民的哲合忍耶教从清乾隆年间到当代200余年创教、传教和护教的历史,通过七代宗教领袖(圣徒)及其追随者们坚忍不拔地精神追求,展现一个特殊群体漫长历史时空中的精神生活。同时,也艺术化地呈现出作者作为一个理想主义的精神漫游者在物化的今天的生命态度。
先锋小说:是八十年代以来的具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小说创作的总称,中国先锋迄今都是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影响的结果。它的特点是反传统、对旧的文化秩序、价值观念、审美法则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反叛性;实验性,他们想要创造出新的艺术法则和语言形式;宿命性,先锋派的审美法则和艺术形式一旦被接受,就意味着其先锋性的消失,成为新的先锋所要反叛的传统和经典。如马原《冈底斯的诱惑》阿城《棋王》、苏童的《妻妾成群》。
《十八岁出门远行》:短篇小说,余华著,写暴力倾向与人性的冷漠,是关于青春的一个不真实的故事。这篇小说是当代先锋实验作家余华的一篇代表作品,它打破了以往文学写实的风格,广泛吸取西方现代化的表现手法,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小说的语言也非常具有特色。作者在叙述与描写的时候,注重的不是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而是它们在自己心中的感觉。细腻的个人感觉充满了整个小说文本。
《活着》:长篇小说,余华代表作,小说中的主人翁福贵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由于嗜赌放荡,输尽家财。父亲被气死后,福贵一家成为佃农,并很快被国军抓壮丁卷入国共内战。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不断经受着苦难,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喻示的是人生的普遍处境,即以生命做赌注与命运赌博。《活着》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所有情绪在这种叙说过程中悄悄侵入读者的阅读。《1934年的逃亡》:1987年发表,是现代作家苏童的成名作,开启了苏童小说以至整个先锋文学的逃亡主题。在这篇
小说中,作者通过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逃亡,表达了溃败的农村向新兴的都市逃亡的历史背景。这是一场祖孙三辈的逃亡,是逃离本源与终极及其确定性的欲望之旅。反映出叙述者对历史和欲望中的逃亡与回归这一冲突性母题的潜在意识以及解释学困惑。《1934年的逃亡》的冲突性情境及其张力从欲望的不可满足性和破坏性与毁灭性(而非生产性)切入存在本体的根本性匮乏,追逐欲望的满足,却在逃亡中死亡。
《妻妾成群》:作家苏童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男人娶了四个女人作太太的故事。但作者关心的不是一个男人如何在四个女人中周旋,如何控制她们,而是关心四个女人怎会把她们一齐拴在一个男人的脖子上互相争宠,像一棵濒临枯萎的藤蔓在稀薄的空气中相互绞杀而争得那一点点空气。《妻妾成群》借旧中国特有的封建家庭模式作小说的框架,是一部渗透传统因素的先锋派作品。小说主人公颂莲在陈家生活过程中充满了曲折与迷惘,使主人公的成长充满了自我的潜在意识:命运、追求、死亡萦绕在她的意识中,由此建构了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一条道路。而作者在这条路布下了多种让主人公产生意念的意象、曲折与迷惘、自我意识、意象一同陪伴主人公的成长。《虚构》:当代先锋派的作家马原,1986年发表的小说。《虚构》叙述了一个汉族人进入西藏某麻风病人禁区,在与世隔绝的“玛曲村”与麻风病人朝夕相处的七个日夜的奇特经历。《虚构》文本本身最大的特色的确是它“小说的小说”叙事模式。作者直接在作品中露面,使作者、叙述者、叙述对象三位一体,打破了传统小说写法,开创新的叙述模式。《冈底斯的诱惑》作者马原,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交错叙述了几个各不相关的故事。悍的藏族神猎手穷布被人请去猎熊,结果发现的是喜玛拉雅山雪人;探险者陆高认识一位漂亮的藏族姑娘央金,央金却意外地死于车祸;陆高和姚亮去看“天葬”,可遭到天葬师的拒绝,以及生性好幻想的弟弟顿月和老实木讷的哥哥顿珠传奇般的生命历程。小说以冈底斯山作为人和事遥远的背景,叙述了西藏迷人的景致与神奇的风俗,展示了充满魅力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氛围。在这些小说中,马原常常自己担当叙述者的角色,他任意的将虚构与真实,抽象与具象,汉人与藏人进行拼接,拆卸和重组,以改变传统小说的叙述视点,和时间,空间的概念,使作品充满了寓言的色彩。
新写实小说:20世纪80年代后期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股新的文学创作倾向。小说的创作方法仍然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在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认识上,把日常生活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在对真实的理解上,追求一种色的体验真实,在对人物处理上,主要体现的是小人物的生存境况,在叙述态度与叙述方式,采取民间的叙事立场,中立化的叙述方式。代表作家作品有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单位》等。)
《一地鸡毛》刘震云著,是一部官场小说。小说中的很多篇目是琐碎人生的范本和关系学的教科书。菜篮子、妻子、孩子、保姆、单位„„当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将官场和家庭的鸡毛蒜皮纤毫毕现,不嫌其俗,不掩其恶,人心之险展示无遗。可以说是刘震云创作的一篇中国式的黑色幽默小说,权利就像一道无形的二十二条军规,渗透到主人公小林的日常生活中,由于它的作用,小林一家总与自己的愿望发生错位,在权力编织的网络中无奈的挣扎。
《烦恼人生》池莉著,通过主人公印家厚一天流水账式的凡俗生活,客观真实的描写了他在现实重压下的生命状态,以及无聊麻木的生活态度。
《风景》方方著,是一个微型的武汉市民史,在这部小小的世俗生活的长卷中,每个人物陷入的不是生活的困顿,现实的苦恼,而是人与人相互敌视的怪圈,它展现的是人生背后及其丑陋扭曲的种种现象,例如父亲的打码头史,母亲自年轻时开始的风骚经历,大哥的退学**这个家庭里面没有亲情,拳头是最高的哲学,敌视编织了人与人之间的荒诞关系,而人性的病态和卑琐则被作者做了相当深入的开掘。
60后作家:指的是90年代后出现于文坛,年龄主要在6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一批作家,他们的创作不仅与五十年代出生的作家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而且与七十年代出生的作家也颇不相同。总体特征:
1、告别宏大叙事,回到生活本身。
2、告别意识形态诗歌语言,坚持口语写作。可以说,他们是极为特殊的一代,也是非常值得进行整体研究的一代。代表作家有毕飞宇、张旻、张生,朱文,韩东等人。
《我爱美元》:作者朱文,收入他的小说集《傍晚光线下的一百二十个人物》,该小说因描写的“大胆”而出名,但也引起了颇多的争议。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旨是以某种夸辞宣扬了“金钱至上”的观点,也有人认为是对“父辈”的身份和价值观念进行了彻底的颠覆,是一篇“反社会”的小说。小说叙述了主人公与其父亲一段极其荒唐的经历。《我和你》韩东的一首诗,是新生代的代表和方向。《我和你》的叙事和内容写一个普通、简单的、琐碎的、乏味的男女关系,写徐晨和苗苗从一见钟情到热恋到分手的过程。这里韩东注重书写自我的个人感受和体验,“贴着生活写”。韩东写作特点:反对宏大的叙事,主张“回到个人”;拒绝持激烈的态度,而采取了比较温和的、含蓄的处理方式,并且悄悄带入了一种冷静观察的哲学意味。艺术上,反意象、反修辞和口语化,是后新诗潮在语言实验方面的重要特征。1“归来者”作家的多层性。“归来者”作家定义:是文学史对这些蒙难作家的补偿性历史命名,它指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各种政治运动蒙难,后来重新恢复了创作权利的一批小说家。如王蒙、陆文夫、从维熙、张一弓、李国文、高晓声、张弦、方之等。多层性:归来者作家他们之间的创作的差异很明显,这些人当年的职业是官员、记者、教师、和文学青年,“文革”后他们的创作心态也并不像人们想象那么一致。有的虽说属于反思文学,但潜意识里还在为政治服务的流行文学观点的约束,有的较多的受到五四传统的启发,能与流行主题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总的来说,人道主义和对历史创伤的揭露,是他们比较感兴趣、创作也比较集中的题材领域。
王蒙:
1、他的创作不满足“伤痕”阶段的感情宣泄,更关注个人在严酷历史中的心灵感知和自我反省。“少共”的特殊历史情节,一直在支配和主导着王蒙的小说情节的展开和主人公的感情因素。
2、他的小说有两重视野:一是“青春视野”二是“老干部视野”。如《相见时难》的翁式含,一个经历了严酷的政治洗礼而深化了自己青年是当代的机器和热忱的共产党人形象,如《布礼》的钟亦诚、《蝴蝶》的张思远。
3、在小说艺术上,王蒙明显比同代作家进行了更积极的探索。如在《夜之声》开始采用意识流的新颖手法。王蒙新时期的创作成就 : 首先,王蒙对于当代文坛的贡献在于其作品显示出的思想文化方面的厚度上。第一、政治主题与少共情结。第二、政治主题转向文化主题与寓言化的方式构成。第三、政治家到作家的角色转变.其次,王蒙的成就与贡献还体现在他对小说道路的探索上,他是小说创作艺
术探索的“急先锋”。第一:王蒙很早就开始借鉴意识流的创作技巧来创造。第二:注重语言在揭示主题方面的作用。2阿城、莫言的小说。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老庄哲学和北京散淡自然的文化氛围是形成他创作倾向的主要因素。他以朴素冲淡的创作手法,渲染文化氛围和人生趣味,暗含对于世界、生命、人和自然的玄想,对传统文化规定中的人类的生存方式,表现出非常浓厚的艺术审美情趣。《棋王》吸引读者的,一个是它的“奇”,一个是它的“淡”。作品之奇就“奇”在“文革”知青艰难的岁月里,居然还有王一生这样置凶险环境于度外,执著于追求心灵的自由的年轻人;“淡”就在作者无论描写还是叙述,都能从容入定,淡而处之。阿城的《棋王》是对庄禅文化的精髓的推崇,显示庄禅人生哲学的文化内涵。(1)以下棋对抗文革乱世。(2)棋艺中深含道禅精神。(3)庄子的道。即人有精神的追求,精于某种技艺。莫言:小说中体现了原始生命力与感觉主义。在莫言的处女作《透明的红萝卜》中几乎随处可见这样的感觉,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作品《红高粱》中,作者 通过叙述抗日故事,表现主人公的坚忍不拔的伟大生命潜能。《红高粱》的任务具有鲜明的民间色彩,主人公有着多重的身份。作者站在民间审视的角度中,体现了他的理想寄托。《红高粱》中的红高粱这一意象,象征着战争与牺牲,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性的象征。《红高粱》意象分析:一方面,无边无际的红高粱是作为凸显人物性格的特殊氛围,另一方面又是意象象征。作为红色意象,“红高粱” 是生命之火生命之欲的象征,整体而言,是生命强力的象征,是诗一般沉醉、升腾、勃发的生命意志的象征。是先辈们雄强生命的象征。“红高粱”显现了中华民族祖先的一种生命状态。“红高粱”这个意象是个“原始意象”,承载着种族记忆和集体无意识。《透明的红萝卜》采取穿插式的写作手法,人们感到:黑孩的人生越是不幸福,他幻想中的自然景象就越绚丽动人、多彩多姿;现实对他的“压抑”越恨,幻觉中的东西就越接近他。小说以一种“超现实主义”或说“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段,展现了一个乡村孩子完整、鲜活的生命世界。
3寻根文学的特点,结合作品。1鲜明的地域特点和风俗意识。2现代意识,以此关注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3艺术特征,将生活情境,细节的真是描述与象征,寓言的因素加以结合。《透明的红萝卜》莫言著12岁的“黑孩”在运河工地里干活,因饥饿难耐,到旁边的菜地里拔了一根红萝卜充饥,被看田人当场捕获,押送到工地,工地负责人专门为此召开一次可怕的批斗大会。上百人围着一个12岁的小孩子,高呼口号,必欲灭之而后快。“黑孩”后来钻进麻地里,像一条鱼一样游走了。这部小说的“饥饿”主题非常明显,但在语言叙事上,莫言还保持着克制,故事的结构和线索也都很传统。在这部小说里面,有着特定的地域,同时黑孩从小受到继母的虐待引发我们思考传统文化。
4先锋小说特色。(1)叙事上采用“元叙事”“元小说”策略,暴露作品虚构化和人物、情结、结构的编造过程,凸显作家的主体性和读者的接受主体性。(2)文学概念上实现了“形式即内容”的革命,认为形式是“有意味的形式”,“怎么写”是最重要的,作品被称为形式主义小说。(3)语言上则高度感觉化和游戏化,通感泛滥,比喻奇特。话语的叛逆性。(4)关注个体的生存价值:先锋小说的价值观:“去尊重每一个人--确确实实的每一个人--是一项真理。”余华:“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余华:《活着·前言》)。(5)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形态多样化。先锋小说完成了从审美精神、文本形式到生存哲学的现代主义乃至现代主义的中国化实际转折。
5先锋小说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的探索。创作特点:
(一)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
(二)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
(三)在文体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先锋小说从语言功能,文本构成形式,写作及生存观念上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颠覆性的革命。(1)马原被称为当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形式主义者。他的作品形成了“马原的叙述圈套”,将“元叙事”运用的炉火纯青。如在《冈底斯的诱惑》中,开篇就写到“当然,信不信都有你们”,这就成了先锋小说的一个文本基调。故事叙述人不断在文中出现,在叙述人成和叙述角度的不断变化中,形成了难以捉摸的叙述迷宫。(2)孙甘露则钟情于语言实验,经常做语言的游戏。语言诗化的意味有其浓烈,形成了语言美学试验的极端化。如《信使之函》中,出现的“诗是„„”的定义达数百种,构成了强烈的诗化意义世界及极大的阅读挑战。(3)余华则对生存状态作了更多的探索,对人性恶,暴力,死亡的表现和冷漠化叙述是其基本特征。余华沉迷于赅人暴力的描写中,同时其叙述基调又完全是一种局外人毫无情绪冲动的纯客观,冷漠化,描写内容与叙述基调间构成强烈反差,以世界的“恶”本质,非理性世界来解构性善,理性世界。
6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点: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意现实生活原生心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主题意蕴更多的是表现显示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应“退出小说”、“零度介入”,即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它仍归为现实主义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它的叙事方式也发生了一些不同于其他小说流派的变化.首先,在取材上,采取了类似法国新小说摄像机式或说零度状态的叙述方式。其次,在对生活的处理上,围绕着人的生存状态,对其进行原生态的客观呈现。其主要的主题有:1贫困主题,包括粮食主题和住房主题。2,表现个体的自我丧失,人的个体的自我丧失是一个反成长的话题,包括向现实妥协如刘震云《一地鸡毛》,被现实磨损,如池莉《烦恼人生》3,颠覆信仰,理想,价值层面话题的功利化和现实化,不谈爱情的《烦恼人生》,拒绝理想的《一地鸡毛》
7新写实小说特征或与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1)叙事立场:新写实主义小说回到了平民化叙事。作家与读者是平等的关系。在作品中,作家只是客观的描写,而不显露自己的立场。--所谓零度叙事(价值中立)。新写实小说作者消解了其是非,善恶,褒贬等主体价值先设和介入,以冷漠化的不动声色讲述故事。如《一地鸡毛》,在展现现实生活的同时,也让人看不到作者的爱憎,看不到生活的希望。(2)叙事话语:新写实主义小说回到了日常生活叙事--食色、性、结婚、生小孩、油盐柴米将醋茶,为了生存找门子拉关系等等。刘恒的《狗日的粮食》--食。《伏羲伏羲》--色。新写实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多是社会下层庸庸生命的注目与关怀,尤其是对琐屑零碎的生活细节的描写。如《一地鸡毛》中塑造的小林就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所记叙的事业就是他在家里的日常生活。(3)叙事法则:新写实主义小说大量地
借鉴现代主义的叙事手法。其一,放弃塑造典型人物。其二,移植新的叙事手法。写生活流。突破传统的情节模式。(4)叙事风格:新写实主义小说回到了原生态叙事。所谓原生态叙事,就是描写原汁原味的生活,客观自然地描写生活,不仅不回避生活中的矛盾斗争,反而有意识地展示生活底层的东西,写人与生活的本来面目。注重情节,人物上的“非典型”化。新写实小说在写法上谨遵“流水帐”式的生活本来面目的原生态呈现,即所谓的“还原”。如《烦恼人生》中,写印家厚普通一天的生活,作者所要展现出这种平凡人日常生活的还原。
8新历史小说的特点,从苏童《妻妾成群》来分析。
一、新历史小说是一种产生于90年代,以新历史主义为其主要历史观的文学形式。传统的历史主义在承认客观历史事实存在的前提下,认为历史学家可以通过认真的研究考察,最终完成对于历史真相的真实还原,即我们所阅读的历史是完全真实可信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虽然新历史主义的理论也承认有客观历史的存在,但这些理论家们却认为所有的历史书写都不可能真正地达到还原历史真相的目的。苏童是新历史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特点是追求以客观平静的笔调叙述故事,尽量不带主观情感。
二、以民间生活叙事置换宏大历史叙事,以民间生活作为历史叙述的主体。新历史小说家认为,历史是由人推进的,历史不仅应包括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也应包括长期被主流话语遮蔽和拒斥的小民、家族的流变历程。苏童的《妻妾成群》就是这类小说的代表。它的背景设置在出现女子学堂,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时代,但作品中的女性与我的帝王生涯中的后妃们如出一辙,用尽了各种心机、手段来获得封建家长陈佐千的宠爱。她们依附男人,受尽了生活的屈辱而最终屈从于命运,无法逃脱悲剧结局。可以说,这篇作品在典型情境中展现了女性生命的脆弱与挣扎,引起人们对因袭着沉重封建道德的新时代女性命运的思考。不难看出,以上两部作品都是民间历史叙事,它们更关注被宏大历史忽视的边缘历史空间,并渗入作者在此的深入思索。(附:新历史小说:1987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文坛的一个新的热点。这些作品以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于拓展题材的新写实小说家们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种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
9苏童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话语模式。一《妻妾成群》:女性悲剧命运的“另类”书写:1生存的选择:嫁人不要名分要生存。2女性欲望的压抑。3女人之间的争斗与暗害。4疯癫与死亡。女性悲剧命运。5新一轮历史循环。6男性:权力、金钱、女人的拥有者与女性悲剧命运的制造者。二《红粉》:妓女命运书写及对权威叙事的反叛:反叛权威叙事之一:妓女改造给妓女带来了幸福吗?反叛权威叙事之二:妓女是妓女自己的选择,而不是阶级压迫所致。
三、《米》:欲望:人性与历史的永恒谜底:1隐约的历史事件背景(如日寇入侵)。2透视主人公五龙的人性演变。
四、《我的帝王生涯》:帝王史——一部权力的血腥斗争史:1燮国端白政权的内忧外患——权力中心的斗争。
2、杨夫人等七人之死——野蛮的殉葬制度。3太后与母后争权——后宫窝里斗。4燕郎净身当阉人——野蛮的宫刑。
10结合林白《一个人的战争》谈谈女性作家的写作特点(“私人化写作”)当代女性文学的特点: 解构男权神话,颠覆男权话语,努力构建女性话语权力,立足于自身苏醒的觉悟,以特有的敏感和细腻体察社会,采用“自叙传”形式,真挚表现女性体验,文本主体对象多为处于青春期的“新人类”,常以黑夜情景作为文本的主题意象,资源的枯竭,往往导致某些女性文本简单挪用或诠释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和主题与情节的雷同,语言与细节的重复,以“性别语言”为代表的文体意识 极强的个性意识,与“私人化写作”。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这部长篇令人惊异之处,是它在“渴望与欲求,绝望与祈祷”的挣扎中,如此彻底地讲述了一个女人的内心生活,用有别于“公共话语”的女性“私语”进行写作,在90年代的女性文学中,这类作家的作品成了最能引起争议的话题。首先,女性写作中女作家鲜明的个人立场和女性个人化倾向。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是以一个个体心灵的成长作为叙述主题的作品,讲述了女孩林多米极具特色的成长历程。林多米就是作品所要叙述的主体,而男性的存在只是作为一个叙述的背景。其次,她们不约而同地涉足“性”的领域,而且较前期更为大胆,坦然。在《一个人的战争》中伴随性别意识展现出的个体经验以及“自我”的意识渗透全篇。再次,这个时期作品的题材由“女人与男人”、“女人与社会”延伸到“女人与女人”、“女人与自我”的范围。女性文化心理的审视变的真切,女性自我反思越来越透彻明晰。与以往的作品单纯的男女爱情相比,90年代的女性写作则更多涉及同性恋和自恋。无论是对同性之爱的理性的把握,还是面对异性之爱的被动与无力,女性的主体意识始终是作家“无法挣脱”的创作情绪。
11、60后作家的写作特点,结合朱元的《我爱美元》分析。新生代诗人的总体特征是告别宏大叙事,回到生活本身;告别意识形态诗歌语言,坚持口语写作。
1、与知青一代作家相比,“60后”作家身上的社会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明显淡薄。“60后”小说最引人注目的主题表现是人生存在的“无意义感”。朱文《我爱美元》对金钱和性的狂热崇拜,是以主人公人生价值的崩溃为前提的,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和他笔下的人物对社会价值、道德伦理的疏远和冷漠。
2、在叙事方式上,“60后”小说是一种“欲望化”叙事或说“个人”的叙事。它对价值的放弃,对个人叙事的提倡,对人的隐秘心理的细致入微的揭露,都说明进入商品经济时代以后人们的社会观念和行为方式所发生的惊人变化。他们更关注写作本身和如何写作他们更关注人类的心灵和精神,关注文学的本真意义和价值。他们期待小说能够更好地震撼人的心灵,文学能够更好地表达普遍性的经验,读者能够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到有启迪的和有价值的精神思想。他们不愿意更多地谈论和评价当代作家和作品。我们非常明显地感觉到,“60后”作家宁愿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向他们的本职工作和写作本身。
3、他们的“讲述”笔法精细锐利,十分善于把握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性格侧面和心理层次。
1、朦胧诗的艺术旨趣和美学追求对中国当代诗歌产生的影响: 一,陌生化--延长知觉的过程,突出审美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朦胧诗”唤起了审美主体的主体性觉醒。从某种程度上说,朦胧诗潮的诗歌所创造并形成的陌生化手法和艺术旨趣,为中国诗歌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也为当代美学观念的转变提供了凭据,更为新诗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提供了多元化的可能。
二、个人化--自我的抒情方式朦胧诗的个人化抒情,并非孤立的艺术现象,其思想根基恰恰是在对“左”的政治和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中所表现出的个性自由精神和崭新的生命意识。新时期中国民众的心灵的苏醒首先在诗歌中显露出来了,个性化抒情分明是对“五四”新诗的现代传统精神的承继与张扬。从艺术的脉络上看,它
与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现代主义诗歌有着相互的衔接,特别是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等人的诗歌(讲究内在的旋律、意象的原则暗示性与朦胧美),九叶派诗人穆旦等人的诗歌(凝重、充沛、坚厚的主体精神),对舒婷、北岛等朦胧诗人发生了积极的影响抑或心灵的感应。
三、民间化---是一种写作立场,更是一种审美的自由。民间化立场体现在诗人的写作中,就意味着尽量摆脱体制化立场,追求思想与艺术上的审美自由,意味着对个体精神的坚持,意味着保持个人写作的纯粹独立性。朦胧诗的创作追求便因循了这样一种自由。不论它的前期探索还是它后来的自觉原则,都紧密地恪守了这一立场和旨趣。它呈现的是个人的真正独特的生命经验,朦胧诗让一个个诗人的艺术个性在单一平实的传统文风里更加分明。综上所述,朦胧诗潮在艺术上的追求成就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巅峰,其独到的风格和美学旨趣对诗坛来说都是一个典范。正如谢冕先生所说:“新诗潮弭平了新诗史上的最大的一次断裂,它使五四开始的新诗传统得到了接续和延伸:它结束了长期以来新诗向着古典的蜕化,有效地修复和推进业已中断的新诗现代化进程;它结束了新诗思想艺术的‘大一统’的窒息,以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由此开始了艺术多元发展的运行。新诗潮结束了新诗的暗夜,以富有活力的实践撒下了新时期诗歌的第一线的曙明。”朦胧诗的发轫和消隐都缘于那段特定的历史和人文环境,它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特别是汉语诗歌的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2.朦胧诗的诗歌主题。
一、对现实的质疑和抗争——包括对人生苦难的倾诉,特别从个人角度对文化大革命表示出强烈不满。诗人们虽然年青,但却是民族的先觉者和思想的抗争者。北岛《回答》:写对文革的抗拒与批判。“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对整个民族的命运表示忧虑,表现对民族的深沉之爱。舒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三、对民族文化精神的追寻。如杨炼的《诺日朗》,歌唱民族文化中的男神精神。3第三代诗人的创作特点。定义:1980年代中期,在朦胧诗衰落之前,一批年轻诗人由于不愿意受到他们诗歌影响的束缚,开始了新的艺术探索。包括韩东、于坚、徐敬亚、默默、多多等。这支庞大的队伍“流派”林立,表现为南京“他们”,上海“海上诗群”,四川“莽汉主义”、“非非主义”等等诗歌派别。以平民化的诗歌与私人化的小说写作而著名。特点:在思想内容上,他们的诗歌中,传统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都不再处于被讴歌的主体地位,平民与平民的生活进入他们的视线,他们用平白如话的语言,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与情感摆放在读者面前,并在其中表达着反崇高、反英雄、反理性、反文化的内容。这些诗,不论从其内容还是语言形式上,都与传统诗歌,包括前不久兴盛的朦胧诗大相径庭。在表现手法上,第三代诗人采用象征主义、黑色幽默、意象派等手法把物像进行机械化的组装,使诗变得扑朔迷离,波谲云诡,让人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想象。
“他们文学社”:是80年代先锋诗歌中一个有代表性的团体。他们的艺术主张概括为:“回到诗歌本身”,“‘形式主义’和‘诗到语言为止’;在创作中“他们”诗人强调揭示平民化的、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场景,主张诗歌语言的“口语化。主要作者:韩东、于坚、苏童等。韩东:作品:《你见过大海》、《有关大雁塔》、《温柔的部分》等。特点:反对宏大的叙事,主张“回到个人”;拒绝持激烈的态度,而采取了比较温和的、含蓄的处理方式,并且悄悄带入了一种冷静观察的哲学意味。韩东的诗按照先锋诗歌对“日常生活”题材的提倡,的确是很“个人化”,然而他与很多诗人不同的是,他的诗歌意象不单是生活表面的浮影,而多是从“灵魂”、“生命”中认真提取的。他平易亲切的叙述方式,把对生活的特殊理解,融入了诗中,又给人点到为止的感觉。于坚:《感谢父亲》、《尚义街六号》、《作品100号》、《避雨之树》、《对一只乌鸦的命名》。特点:自然地呈现“日常生活”的图景,善于用口语化的语言揭示人的复杂、隐密的心情,并以木刻式的效果加以展现。他的思维方式中,显然夹杂着美国诗人弗洛斯特的某些痕迹,又能与自然景观自然的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他个人独特的叙事风格。
“非非”诗人: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诗人群体。“非非”是指“非崇高”“非理性”。他们的成绩主要在诗歌理论的探讨上。“非非”的创作吸收了法国新小说的技巧,如《冷风景》、《高处》和《自由方块》等。作为最具思想和艺术叛逆性的诗歌群体,非非诗人的影响当时在“他们”诗人之上,经过岁月淘洗,他们能够留给后世的作品却不很多。
4.贾平凹的作品分析,特点。贾平凹并不是纯粹的寻根作家,他的大多数作品中,既有文化意识又有时代感,既有历史的眼光,也有占星卜卦和玄学禅宗的神秘意味,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贾平凹的作品主要以独特的视角准确而深刻地表现了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在三十年来的现代化进程中痛苦而悲壮的社会转型,不仅完整地复原和再现了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的生存本相,而且在一种原生态叙事中,深入当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突现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的全球语境中所遭遇的空前尴尬。他以中国传统美的表现方式,真实地表达了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情绪,为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和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写作主题主要有:1,关于粗鄙,2关于魔幻现实主义,他的民族化走的是类似金瓶梅和红楼梦一路的世情化,以实写虚较明显,3,关于文化焦虑,寻找根本,寻找灵魂,寻找文化根基。《浮躁》小说里的主人公金狗,历经了务农、参军、复员回乡、州报记者、辞职跑河上运输几个人生的大起落,小一号商州的芸芸具象便随着他的生活际遇而渐次展开。那是上个世纪最后10多年间一幅真实的社会画卷。当时改革作为一个关键词,无时不在牵动着中国政治高层和普通百姓的思维与心态。各种探索正处在起步期,各种机遇正在给人们带来希望。如同大河响起了冰凌碎裂的声音,人们敏感到新生活的浪潮已扑面而来。从金狗最初出发点的那个小村仙游川,到两岔乡,到白石寨县,乃至整个商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打破封闭后的亢奋与躁动。《废都》以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都西安当代生活为背景,记叙“闲散文人”作家庄之蝶、书法家龚靖元、画家汪希眠及艺术家阮知非“四大名人”的起居生活,展现了浓缩的西京城形形色色“废都”景观。作者以庄之蝶与几位女性情感的纠葛为主线,以阮知非等诸名士穿插叙述为辅线,笔墨浓淡相宜。在诸多女性中,唐宛儿、柳月、牛月清为他塑造最为成功也最倾心的鲜明人物。在这些充满灵性、情感聪慧而富有古典悲剧色彩的人物身上,体现出作者至高的美学理想。《秦腔》以两条线展开,一条线是秦腔戏曲,一条线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两条线相互纠结,在一个叫清风街的村庄里演变着近三十年的历史。清风街有白家和夏家两大户,白家早已衰败,但白家却出了一个著名的秦腔戏曲演员白雪,白雪嫁给了夏家的儿子。夏家家族两代人主宰着清风街,而两代人在坚守土地与逃离土地的变迁中充满了对抗和斗争。三十年里,清风街以白、夏两大户以及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中国社会大转型给农村带来的激烈冲击和变化,给农民带来的心灵惊恐和撕裂。
第二篇:当代文学(下)部分摘要
中国当代文学(下)部分知识摘要
一、名词解释
1、伤痕文学
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先锋小说
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洪峰等人。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3、反思文学
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代表性作家作品有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张贤亮的《绿化树》、王蒙的《蝴蝶》等;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4、朦胧诗
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在主题或内容上有哲理的思考,又追求意象的象征性和意蕴的不确定性,具有浓厚的现代主义色彩。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5、新写实小说
指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在价值取
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6、寻根文学
产生于80年代中期,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所谓寻根,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其特点是:一是超越政治视角,走向文化视角。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7、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张洁等。
8、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
9、新生代诗歌
80年代中期,一批更年轻的诗人张扬生命意识,崇尚非崇高、非优美的美学原则,强调语言之于诗的根本性地位,追求能够呈现生命与生存的、自然本色的、非意象化的直接性语言。代表诗人有韩东《有关大雁塔》等
10、知青小说
指描写知青生活的小说作品。或描写知青生活的苦难,揭露文革非常历史岁月的黑暗,凭吊流逝的青春岁月;或表达“青春无悔”的理想情怀等等。代表作家有梁晓声、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等,代表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
11、新历史小说(3分)
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作家以自己的历史观念和话语方式对某些历史事件和历史叙事的重新陈说或再度书写,其目的在于改写、解构被既往话语赋予特定价值和意义的历史叙事。如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莫言的《红高粱》、苏童《1934年的逃亡》等
12、台湾乡土文学(4分)
70年代台湾民族意识大觉悟,促使了社会、文化、文学的民族和乡土回归。主张文学要反映社会生活,启迪人生;要建立民族风格,关心民众疾苦,从人的复归出发,克服人人的异化。代表作家有陈映真、王帧和等
二、主要作家作品
1、凌力是一位善长历史小说创作的作家,1985年《少年天子》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品多层面、多方位地塑造了顺治这个血肉丰满、形神俱备地少年天子形象,成为同类形象中不可多得的典型。
2、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突破了军事题材的禁区,其突出的贡献是将人物的英雄本色和普通人的思想性格特质结合在一起,成功地塑造了以梁三喜为代表的一群“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当代军人形象。
3、《商州初录》是贾平凹商州之行的第一个收获。在这组系列短篇中,形神兼具、旷远空灵的艺术构图再现了商州山地的民俗风习、野情异趣,而在这以散文方式结撰而成的风俗长卷中,已隐透出愚昧与文明、野蛮与进步的戏剧冲突,这正是作者改革小说内在的要素。长篇小说《浮躁》是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也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长篇小说的重要收获之一。作家通过对当代生活的总体把握,从小说中透视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情绪和心态,即浮躁。
4、宗璞的《我是谁》是最早赋予新时期文学以荒诞意味的小说,而1985年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的发表,被许多人认为是新时期第一篇真正的现代派文学作品。
5、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以它的思考性和批判精神划分了当代文学的两个时代,具有不可低估的文学史价值。
6、王蒙对新时期初期文学的艺术变革,突出地表现为对意识流手法的采用,深化了人物心理过程的描写,有效地揭示出人的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夜的眼》、《春之声》、《海的梦》、《风筝飘带》,中篇小说《布礼》、《蝴蝶》等。《蝴蝶》是王蒙以革命干部为“反思”主体的代表作,小说主人公张思远是一个带有自省自责反思灵魂异化的革命干部形象。
7、蒋子龙在工业企业改革小说里塑造了“开拓者家族”人物系列,为当代工业题材小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代表作《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主人公乔光朴成为新时期改革者的典型。
9、诗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出自新生代诗人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中描绘了一种明朗温暖的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的世俗的幸福观及善良美好的心灵。
10、请任意写出五篇你阅读过的余秋雨的文化散文。
11、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韩少功的《爸爸爸》以一种富于想像力的魔幻主义手法,通过描写在湘山鄂水之间的一个原始部落的历史变迁,把祭祀打冤、迷信掌故、乡规土语糅合在一起,刻画了一幅具有象征色彩的民俗画,其中隐喻着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而阿城的《棋王》则在日常化的平和叙说中,传达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12、“先锋小说”的叙事形式,最大的特征就是形式,“形式”就是目的,就其文体面貌来说,“时间”和“幻觉”是决定“先锋小说”的两个最为本质的要素。《冈底斯的诱惑》、《虚构》等小说的发表,使马原获得了当代“先锋小说”始作俑者的地位。
13、巴金的散文《随想录》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文体自然、笔墨自由,文体的构思呈现着随意赋形、自由流淌的风貌。
14、诗人艾青把重返文坛后的诗集定名为《归来的歌》,代表作《光的礼赞》以“光”这一大自然中的事物为构思核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象征的手法抒写了重大的社会历史命题;《古罗马人的大斗技场》以苍凉的笔调,通过对古罗马大斗技场昔盛今衰的描写,概括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15、张贤亮是一个对知识分子的历史角色和中国社会结构以及社会主体的命运思考不遗余力的小说家,《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绿化树》等脍炙人口的小说通过一个叫章永璘的落难的知识分子和劳动妇女马樱花等人的爱情纠葛,表达了他对当代中国由智劳关系所反映的历史谬误的深刻反思。
16、路遥是当代最勤奋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具有严谨厚实的现实主义文风。代表作《人生》描写处于“城乡交叉”地带的主人公高家林的命运沉浮和爱情悲欢,揭示了青年一代探索人生道路的社会历史意义。而其历时近十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平、孙少安等一批处于时代风云变幻中地农村青年形象。17、1989年《收获》第六期发表的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标志着先锋小说开始皈依传统。小说叙述了老爷陈佐千家的四房姨太太萁豆相煎、女人折磨女人的悲剧。
18、张承志,回族人,其小说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他以自然为表象,把对祖国、对人民命运的关注作为创作的基点,形成了“母亲——人民”的主旋律,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作品,当首推《黑骏马》,小说通过对少年白音宝
力格和蒙古姑娘索米娅爱情悲剧的描述,以白发老额吉祖孙三人生活和心灵的历程,讴歌了一种超越一般“亲爱”的伟大的母爱。
19、梁晓声以描写知青生活为主题的一系列小说弘扬理想主义,充满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人们把这些小说称为“北大荒小说”,代表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和《今夜有暴风雪》等。
20、在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领域,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成功地塑造了数学家陈景润为祖国科学事业忘我无私的奋斗和奉献的形象。
21、新时期诗歌的启动是以现实主义的复归为标志的。出于对“文革”虚假诗风的厌弃,创作和理论都把现实主义精神看作诗歌本体,“真实”成为这一时期诗歌美学上的最高标准。个人经验的个性化表达成了诗歌谋求艺术进步的新课题。
22、汪曾祺的小说,开了新时期小说散文化的先河,其代表作《受戒》表现了一种自然健康,合乎人性与人情的人生形式。其小说风格鲜明地表现为除净火气、感伤,达到宁静、恬淡。23、1987年发表池莉代表作《烦恼人生》和方方地《风景》标志着新写实小说的诞生。《烦恼人生》叙述了武汉市一位操作工人印家厚一天的生活——从家庭到工厂,然后下班回家。作者以“记流水帐”的生活流结构给人一种未经文学化处理的毛茸茸的生活原生态的印象,典型地反映了池莉新写实小说在取材和艺术表现方式上的一般特点。
24、作为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最初探索者,马原创作的《冈底斯的诱惑》、《虚构》等一批以西藏为背景的小说,专注于叙事形式的独出心裁,将一段段互不相关难成因果的故事“组装”成篇,把叙述者讲述故事的方法及评论推向前台,展示故事的人为构成性。
25、发表于1986年的中篇小说《红高粱》是莫言影响最大的作品,该小说题材上属“土匪抗日”,但主题却是对祖辈生命力的张扬。
26、文化寻根派作家群中,北京的阿城和湖南的韩少功是很有代表性的两位。他们的小说《棋王》和《爸爸爸》分别体现出了不同类型的文化寻根意识:前者以传统文化的自觉认同而呈现出一种文化的人格魅力;后者则站在现代意识的角度,对民族文化形态表达了一种理性批判,探寻了这种文化形态下的生命本体意识。27、80年代中期王蒙发表的《活动变人形》是一部具有执着反省精神的作品,小说通过以姜静珍为代表的一组女性与倪吾诚所构成的家族内的撕咬纠缠的情节,对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冷峻的审视,并奏响了知识分子必须内省的主题。28、90年代,贾平凹出版了引起激烈争论的长篇小说《废都》,这部以知识分子在都市里的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后来在国外获得法国女评委文学奖。
29、《迷舟》是格非的成名作,作者以古典味十足的抒情风格讲述了一个战争毁坏爱情的传统故事。然而,在整个情节的关键性部位――人物生死攸关的基本事实上,却出现了“空缺”,这种“情节缺失”的叙事策略,使其成为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品。作者1988年出版的《褐色鸟群》被称为是当代小说中最玄奥的作品。这是一篇以“小说性”为主题的元小说,作者有意识地暴露小说的虚构性。30、80年代中期莫言的创作具有双重色彩,既保留了寻根文学的流风余韵,文学叙事又具有相当明显的叙事特征。31、1974年出版的《白玉苦瓜》通过小事物表达对家乡和母土文化的孺慕,是余光中传统意识和乡土观念最充分最动人的体现。该诗发表后轰动台湾,誉为“不朽的盛事”。其散文《听听那冷雨》同样表达了对故土刻骨铭心的思念和对母土文化的孺慕。
32、朦胧诗人顾城在其诗作《一代人》中用“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来概括觉醒的一代的形象。
33、在农村改革题材小说的创作中,高晓声、贾平凹是其中成绩最为突出的作家。小说《陈奂生上城》成功地塑造了陈奂生这样一个新时期农民的典型形象
34、张洁是新时期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其取材于工业改革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2005年,她历时12年创作的《无字》再度获得了第六届矛盾文学奖。
35、铁凝的《麦秸垛》以双重的意象,演绎着人对自身生命本能的追寻和对土地自然的眷恋。张抗抗的《隐形伴侣》则着眼于人物心态和潜意识的挖掘,以剖析人性的二重性,揭示在人的理性良知的背后,总存在着一个与前者相悖的“自我”。这两篇小说都以其形式的新颖奇特格外引人注目。而陆天明的《桑那高地的太阳》则以凝实、苍劲的笔触,对一代心灵变异进行了严峻的剖析,在“知青文学”中推出了第一个多余者的形象。作者以个人遭遇透视知青运动这段历史的荒谬和错误,在谢平等人的变异中呼唤人的尊严人的恢复。这篇小说把“知青文学”上升到人的文学的哲学高度。
36、湖南作家韩少功的《文学的“根”》一文,被看作是文学寻根运动人的“宣言”,他认为,“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该深置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
37、张洁是一位女性意识极强的作家,其代表作《方舟》热情地赞美了三位知识女性历尽磨难的理想追求和人生拼搏,《祖母绿》的发表,则标志着作者女性意识的一个超越,作品讲述了一个叫曾令儿的女人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现代知识女性伟大的母性与独立的人格
38、《人到中年》是谌容的代表作。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叫陆文婷的中年女性知识分子和一个叫秦波的马列主义老太太的典型形象,喊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呼声。
39、邓有梅小说题材领域较广,但影响最大最能代表作者风格的,是用北京的口语写北京市风民俗,反映新旧北京市井细民生活的小说,如《那五》、《那五》等等,奠定了作者开“市井文学”风气之先的地位,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40、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作品中的崇祯皇帝的形象,是当代文学史上非常成功的艺术典型。
41、台湾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王帧和、黄春明、陈映真等人。陈映真是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代表作主要有《华盛顿大楼》、《将军族》等。《将军族》描写从大陆流落到台湾的退伍兵“三角脸”与台湾下层的风尘女子“小瘦丫头”在危难中相互支持患难与共的故事,表达了大陆人和台湾人团结互助、相濡以沫的骨肉之情和超越差别与纠葛的民族认同感。
42、诗句“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千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出自朦胧诗人舒婷的名作《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表达了她和祖国血肉联系的情感。
43、“知青文学”就其总体特征来说,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悲剧色彩,但从发展各阶段来看,又呈现出各不相同的特色。
44、新时期的诗歌创作,主要由两个诗人群体承担,一是被称为归来的诗人(也称“复出的诗人”)的群体,如艾青、公刘、流沙河、牛汉、曾卓、绿原、穆旦等人,另一群体则是青年诗人,如雷抒雁、骆耕野、傅天琳及“朦胧诗人”等。诗歌在新时期承担了率先表达社会情绪的职责。
45、《酒徒》是刘以鬯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
46、长篇小说《古船》是张炜创作上的里程碑,作品较好地塑造了隋抱朴、赵炳、赵多等人物形象。
47、注视小人物的命运和再现时代风云,是陆文夫小说创作的一个主要特点你,代表作有《小巷深处》、《美食家》、《小贩世家》等等。陆文夫对现实和历史的批判奉行的是一种“糖醋主义”----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体现出作家的宽广胸襟和大家风范。
48、雯雯系列小说的出现,是王安忆创作的第一个阶段,《大刘庄》、《小鲍庄》则是寻根文学中的优秀之作。1995年《长恨歌》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作品讲述了一个叫王琦瑶的女人40多年的情与爱的经历。
49、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认为,中国文学应该建立在广泛而深入的“文化开掘’之中,开掘这块古老土地的“文化岩屋”,才能与世界文学对话。
50、自1991年以来,王蒙创作了“季节”系列长篇小说,即《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可谓是当代反思文学在90年代的延伸,是王蒙有关革命与知识分子命运反思主题的深化。
三、问答题
1、《商州初录》是如何展示商州地域文化的
2、“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主要特征、三种类型及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
3、简述金庸武侠小说的主题内涵
4、简述巴金《随想录》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特点
5、请列举2---3个文化寻根派小说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并简述文化寻根小说的三种意识
6、余光中《乡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7、你怎样理解“陈奂生性格”已经成为历史和国民性格中的美德与弱点的一面镜子
8、谈你怎样理解《棋王》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
9、请列举2---3个先锋小说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并简述先锋小说的叙事特征
10、简述王蒙对意识流手法的东方化改造
11、简析余华先锋小说的特征
12、作为一种文学主张,“文学寻根”对小说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
13、简析白先勇的文学主张和艺术追求
14、简述先锋小说的叙事特征、内容倾向、贡献与局限
15、请你谈谈朦胧诗的艺术特征
16、池莉新写实小说的特征
17、金庸武侠小说的艺术成就与特色
18、金庸武侠小说的现代意识
19、三毛散文的艺术成就与特色 20、余秋雨文化散文的成就与特色
第三篇: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
1.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中心,以刘绍棠、丛维熙为代表的河北作家群,因孙犁的《荷花淀》而得名,作品大多反映冀中农民的生活,在艺术形式上不注重情节的安排,结构类似散文,多采用朴素的白描手法,充满诗情画意。
2.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中心,以马烽西戎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以《火花》为主要阵地,作家大多以农民为描写主体和接受对象,艺术上力求民族化、大众化,具有纯朴自然而又生机勃勃的气息。
3.白洋淀诗群:是以河北白洋淀为聚集地,以北京知青为主体的相对独立的知青诗歌群落。他们的诗歌多表现对现实社会秩序的批判、生命的受挫感和痛苦孤独的体验。他们都不同程度的受到过俄苏诗歌的影响,以《今天》为阵地。
4.伤痕小说:在启蒙主义思想下出现的一个小说流派,因卢新华《伤痕》而得名,发端之作是刘心武的《班主任》,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将改革的错误与悲剧性灾难暴露给人看,引起人们疗救注意,但作品大多以采取情感宣泄方式,笔调粗粝,叙述方式过于单一,只重视问题的提出而忽略作品本身的文学性。
5.反思小说:是伴随1978年5月“真理标准大讨论”而形成的一种文学类型,他突破了伤痕文学题材仅限于文革的界限,将思想的触角伸向“反右”和“大跃进”等政治运动,以文学的样式对影响党和人民历史命运的政治运动,进行是非评判和深入思考。
6.寻根小说:进入80年代中期,文坛出现文化寻根热,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这种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其实质是街文化的博大、深广的意义内涵,拯救面临危机的文学。
7.改革小说:是指反映改革开放过程中各个领域的改革进程以及因此而引起的民族心理、人物命运变化的小说,通常具有一种雄浑奔放的风格和冷峻深沉的反思光芒。
8.先锋小说:专指在80年代中期出现的以形式主义为旗帜,以叙事革命为轴心,彻底颠覆既有文学传统的小说。
9.干预生活小说:1956年一些作家针对当时存在的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和回避生活中重大矛盾的现象而提出的创作主张,他突破了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直面生活的阴暗面,加强了文学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简答
1.人物形象王利发:王利发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小业主形象,他信奉顺民哲学,从不招惹是非,对太监、资本家、大兵、特务等逆来顺受,请安、作揖、进贡、说好话,它不仅有权有势的太监是一副八面玲珑的姿态,就是对地位低下的唐铁嘴、秦仲义要涨房钱,曲意逢迎,吃了亏还要装出高兴的样子。他善于经营,吃苦耐劳,精明能干,并能努力适应社会风气的流变,在“改良”中找出路,卖茶不行添公寓。公寓设了听评书,评书不叫座,想用女招待招揽顾客。他虽然有商人的自私自利,但还善良守本分,有一定的正义感,凭他的思想、性格和能耐,茶馆理应开的红红火火,可是在黑暗的旧中国他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最后这个委曲求全的小商人在 三皇道要人、特务要钱、沈处长要房,三管齐下、八方受气中悲愤自尽。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2.郭小川创作的艺术特点
1)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充沛的革命激情
2)富有深邃的哲理和浓郁的诗情 2)勇敢而且善于在题材和诗体形式上进行富于独创性的开拓 3.贺敬之创作的艺术特点
1)鲜明的时代感,善于把握和表现当代生活中的重大课题)格调高昂奔放,气势磅礴,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2)在诗歌形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既有民歌风味、古诗遗风、又明显地接受了外国优秀诗歌的影响 4.杨朔创作的艺术特点
1)充满诗的意境与味道,也被称为诗体散文或诗画散文
2)语言清丽优美,富有张力和神韵用词准确凝练,表达细腻
3)结构独特,使用障碍法形成三段式结构
4)不足:a.模式类型化、机械化,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b.有时牵强附会,生拉硬拽 5.秦牧创作的艺术特点
1)题材多样化
2)知识性强、趣味性强
3)讲究散文的新、齐、警
4)精心的构思,形散而神聚
5)表达方式多姿多彩,追求情于物的融合,语言简洁凝练、生动形象
6)不足:大多是散笔书写,缺少锤炼 6.政治抒情诗的内容特点
作品中有明显的抒情主人公存在,这一抒情主人公不是诗人自我,是以“阶级”或“以人民的代言人出现,是作者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内容上表现为强烈的政治观念社会理想,情感上表达了一种自豪和喜悦,形式上多采用排比阶梯式,一般篇幅较长。7.第四种剧本的特点
1)对生活的大胆干预
2)力求突破“人性”的禁区,写出人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
3)戏剧冲突与“众”不同 8.与伤痕小说相比反思小说的特点
1)伤痕小说是反思小说的源头,反思小说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2)反思小说表现社会生活的宽度和广度,比伤痕小说大
3)反思小说由伤痕的情感宣泄转为理性思考,由单一的政治批判模式转为对社会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全面反思
4)在艺术手法上,伤痕小说侧重于现实主义,反思小说则表现出一定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强调文学性,推动了文学现代化
5)在表现人的方面,反思小说更注重表现人物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情感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9.80年代中后期小说文坛发生的变化
1)由对历史的书写转为更多的关注当下的社会现实生活层面
2)由对抽象的大写的人们描写转向表现小写的人,即个人化、欲望化的人
3)在创作方法上由现实主义转向探索实验现代主义
4)在文学观念上由关注文学的社会责任干预功能转向重视文学的自身问题,即文学的现代化,文学的艺术性被提到本体论的地位,呈现出反启蒙的色彩
论述:
1.梁生宝
梁生宝是农业合作化的带头人,是作者塑造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他小时候讨过饭,长大熬过长工,解放前在钟南山背过竹子,和继父一起饱尝了创业立家的辛酸,他具有父辈们的勤劳,节俭,朴实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在党的教育下,他勇敢担负起,带领庄稼人走互助合作道路的重担,成为一个积极,公道,能干的领袖人物,他谦虚朴实,善于思索,从不以领导者自居,更不指手画脚,夸夸其谈表面上甚至还有些面嫩口拙,在爱情上更是缺少勇气和机智,听党的话热爱社会主义,富有牺牲精神,是他最宝贵思想品质,他觉得只有一切献给党的事业,“才活的带劲,活的有味”,他的身上体现了作家的政治思想和美学思想,他所有的缺点都被过滤了,他是当代农村新人的典型代表。2.刘世吾
是一个颇有深度的官僚主义典型,有一定的革命经历,有能力有魄力,懂得领导艺术,知道如何去抓重点,只要下决心他就可以把工作做得非常好,但他却从不主动抓工作。对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行为,漠然置之,麻木不仁,他自我解嘲说是得了像炊事员一样的职业病。他的口头禅“就这么回事”,既表现了他革命意志严重衰退的性格特征,也表现了他看透一切,极端冷漠,不思进取的人生态度,不仅如此,他还有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论,以此来掩盖和庇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是他心安理得的为自己的不负责辩解,另一方面他尽管冷漠,疲沓,但仍有幻想,常缅怀年轻时的热情,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它向林震表白自己喜欢诗歌,小说甚至童话。小时候读《贵族之家》时还流过泪„„但这只是他心灵深处偶尔划过的火星,不能够蒙垢太深的心灵燃烧,只能在他人生哲学庇护下越陷越深,成为一个被官僚主义毒害的典型。3.章永璘
是一个从劳动人民身上得到精神净化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有思想,有才华,因为写诗被打成了右派,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在劳动下放中因为始终处在饥饿状态下所以精神崩溃,但他仍然没有放弃,仍不屈的面对和审视着现实,同时他也极度痛苦和矛盾的,他时刻不忘自己知识分子身份,但又不得不时刻立身于劳动人民中,他时而抵制粗俗的生活,时而又深深地被善良的人们关怀和同化了,面对着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还是在现实中被迫沉沦的巨大矛盾,最后,在苦难的煎熬中,在劳动的实践里,在哲理启悟和众多劳动者,特别是劳动妇女的人性感召下,他们肉体和灵魂得到了净化,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总之,章永璘始终都是一个充满痛苦和骄傲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一形象充分说明极左政治对知识分子从肉体到精神的无情阉割。4.丙崽
是个弱智,呆傻的侏儒。是一个民族古老文化中负面元素的总和,生下来就一副死人相,眼目无神,行动呆滞,没有意思就玩鸡粪,恼怒时眼睛翻成全白,额上青筋一根根暴露出来,咬自己的手,揪自己的头疯了一般,凡属意向积极,肯定的意向和情绪就喊“爸爸”反之就喊“*妈妈”,除此之外一律不懂,他的思维,混沌,原始,没有一点现代文学的烙印,但这样一个傻呆的人在鸡头寨与鸡尾寨打仗时,却被奉为神灵,称为“丙仙”,加以顶礼膜拜,用他的谶语般的话占卜作出决定,当鸡头寨人,因为天灾人祸无法继续在这里生存需要迁徙时,丙崽属于弱智者,同全村老弱妇孺服毒汁自尽,但丙崽有一次大难不死,这表明民族文化虽然落后,却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人们对丙崽敬若神明,表明现代精神或民族理性精神的缺失。
补充题
1.三红一创:吴强《红日》 ;梁斌《红旗谱》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刘青《创业史》 2.马铁丁是指:郭小川、张铁天、陈笑语。3.十七年散文三大家:杨朔、刘白羽、秦牧。4.八十年代流派:伤痕、反思、改革、寻根、先锋。
5.先锋小说代表作家:1)苏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妻妾成群》
2)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难逃劫数》
3)孙甘露《请女人猜谜》、《访问梦境》
4)格非《敌人》、《褐色鸟群》 6.伤痕小说的开山作品:刘心武《班主任》 7.改革小说的开山作品:蒋子龙《乔厂长主任记》
8.六十年代的三次批判:1)1951年《武训传》的批判
2)1954年《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的批判
3)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第四篇:当代文学
【反思文学】
在“伤痕文学”后形成的文**流。揭示“文革”中人的灵魂扭曲造成的精神内伤,反思建国后的历史,集中反思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主要在于关切个体生命,揭露文革中人性的罪恶。如方之《内奸》(榆面商人田玉堂)、王蒙《布礼》、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古华《芙蓉镇》。
【白洋淀诗派】
1969年后,北京学生到河北白洋淀地区“插队”,有根子(岳重)、多多(栗士征)、芒克(姜世伟)、林莽(张建中)、宋海泉、方含、北岛(赵振开)、江河(于友泽)、严力、郑义、甘铁生、陈凯歌等人。多从中国现代诗歌和外国诗中寻找材料和方法。感受和表达方式,大都与他们的阅读和“文化积累”有关。有特定的“发表”和传播方式,主要靠小圈子传看、传抄。
【新写实小说】
又称为“后现实主义”、“现代现实主义”、“新写实主义小说”、“新小说派”等。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具有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代表作有刘震云《塔铺》《单位》《一地鸡毛》,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方方《风景》,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
【第四种剧本】
想突破“工农兵剧本” 的既定框架和公式而提出的。在1956-1957年间,出现了题材和风格开拓的剧作,海默的《洞箫横吹》、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何求的《新局长到来之前》、赵寻的《人约黄昏后》、鲁彦周的《归来》等。讨论了如何揭露生活中的“阴暗面”,表现矛盾冲突,话剧的讽刺和喜剧性的价值,创作题材的扩大。
【海上诗群】
1984年秋诞生在上海,主要有默默、刘漫流、王寅、陈东东、陆忆敏等。趋于个体生命与生存环境所发生的冲撞和矛盾。孤独感源自生活在上海的“无根”而纷乱的状态,表达个人精神焦虑,他们试图通过诗歌“恢复人的魅力”。“常常稍带着现代野性式的‘知’性色彩”,焦虑、绝望、幽默、无奈、反讽的交替运作,摆脱乌托邦式的远景,反抗个人。
【政治抒情诗】
一般而言是指题材或视角的政治化,直接呼应现实政治运动的要求,强调感情抒发的浪漫主义。渊源于中国新诗浪漫派诗风和西方19世纪浪漫派诗,包括苏联的革命诗。是当代政治与文学特殊关系的产物,也是作家关注政治事件、社会运动的热情,以诗作为武器介入现实政治的追求。
【改革文学】
改革文学是面对“文革”的“伤痕”和“废墟”,呼唤、表现在城市和乡村的改革。以蒋子龙小说《乔厂长上任记》《燕赵悲歌》为代表,还包括张洁《沉重的翅膀》、李国文《花园街五号》、路遥《人生》等。
【先锋小说】
80年代后期,一批年轻小说家在小说形式上所做的实验,出现了被称为“先锋小说”的创作现象。它寻求个人主体、有鲜明的“文体”实验的意义,着重于小说的“虚构性和叙述的方法”。接受了法国的“新小说”,阿根廷的博尔赫斯,拉美的马尔克斯等人的创作风格。先锋小说的创作特点、代表作家
特点:
1、重视“叙述”,关心 “形式”,即如何处理故事。
2、小说是编造,交代材料的几种来源,“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
3、强制性地拆除事件、细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代表作家:
南帝苏童、北丐洪峰、东邪余华、西毒马原、中神通格非为先锋文学“射雕五虎将”。
1、马原:《拉萨河的女神》是大陆当代第一部将叙述置于重要地位的小说。称为 “叙述圈套”,如《冈底斯的诱惑》《虚构》。
2、洪峰:《奔丧》《瀚海》《极地之侧》,不仅是 “文体”的实验,还是对于“叙述”与。“意义”关系的探索。
3、苏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 《罂粟之家》《仪式的完成》、《妻妾成群》。
4、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西北风呼啸的中午》《四月三日事件》 《现实一种》《世事如烟》。
5、格非:《迷舟》 《没有人看见草生长》《褐色鸟群》。
6、孙甘露:《信使之函》 《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
《长恨歌》的内涵
1、都市的肖像:通过王琦瑶的一生写上海。
2、弄堂的化身:小弄堂、小人物、小日子、小事件。
3、日常化的历史:海上繁华旧梦的挽歌。
4、叙述形式的改变:叙述人的议论不断地打断并参与故事的叙述进程,虚构与纪实并置。
5、人物绵密、细致的心理推进:以议论形式展示的对人物命运的思考,铺张、繁复的长句式,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叙述语调。
《废都》主题、艺术特点
主题:
写古老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颓败,写由“士”演变的中国文化人的生存与精神危机。
庄之蝶的形象 :有士大夫遗风的现代文人,感觉无聊、烦恼不已。不修边幅,桀骜不驯。追逐欲望,与多名女人关系暧昧。颓败之城的废人,善良而无能。艺术特色:
1、苍茫悲凉的“废都”意识。现代寓言:“文人—闲人—废人”,颓废的悲剧性。
2、衰落颓败而绝望的世纪末情绪。表达时代的“痛苦”,沉迷于绝望的衰落情绪。
3、大胆的性描写。作家与庄之蝶缺少必要的距离,过多的性描写导致误读,批判作品几年之内达到13本。
4、人物描写形神兼备。牛月清、唐宛儿和柳月等突出,有以庄之蝶为中心的文化圈、社交圈、男女圈和民俗圈人。
5、吸纳中国明清白话小说艺术。借鉴古典小说叙述方式、语言风格和艺术韵味,显得自然、含蓄。
归来者诗歌特点
1、加深了对于历史、人生的体验深度。
2、历史“断裂”和“承续”,融入个人的生命形态中,并且试图重续他们曾被阻断的社会理想、美学理想和诗歌方式。
3、“自叙传”性质,以“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辨倾向。
王蒙小说艺术探索的表现
1、在《春之声》《夜的眼》中,采用 “意识流” 来组织情节。
2、在《名医梁有志传》和《坚硬的稀粥》中,运用戏谑、夸张的寓言风格。
3、放弃典型情节的构思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多用印象的分析和联想式的叙述。
4、形式多变的叙述方式:语词的变化和多样,不断铺陈展开的句式,叙述机智幽默。
《随想录》的主题
1、文字朴实,记述流畅。
2、对人类理想前景有执著坚守的信念。
3、反思历史。怀着知识分子的责任感,揭露和谴责“文革”的残酷和荒诞。
4、带着强烈的自省意识。追忆亲友,拷问自我,无情的解剖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5、被称为“说真话的大书”。《怀念萧珊》、《小狗包弟》是其中的名篇。
孙文波诗歌特点
诗歌风格:平易、亲切和坚实的道德感。
1、从身边事物发现诗句。
2、讲述日常生活即“叙事性”。
3、提升了“日常经验”的诗意。
4、“叙事’过程中注意节奏和语调。
作品:《在无名的小镇上》《聊天》《散步》《铁路新村》《南樱桃园纪事》等。
《白鹿原》主要人物、象征内涵
《白鹿原》被称为是“民族灵魂的秘史” 人物形象:
1、白嘉轩:
A、是农耕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家族制度的代表人物。B、强烈而鲜明的族长意识。仁爱的长者、严酷的家长。
C、象征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他是白鹿原上儒家伦理道德的化身。
2、朱先生: 圣人、智者、预言家,集传统知识分子理想人格于一身。
3、田小娥:多情多义,放荡不羁,强烈反抗意识的悲剧女性。象征内涵
1、白鹿是贯穿全书的中心意象,成为一种文化载体。白鹿象征着善和美、理想与幸福。
2、白狼与天狗,象征两种社会力量的对立和冲突。
50到70年代多个被拒斥的小说形态
1、言情、武侠和市民小说失去根基;讽刺幽默小说无法推进并被批评;
2、废名、周作人、沈从文的“诗化” 小说的发展空间窄小;
3、表现苦闷、彷徨等心理矛盾的作品被看作不健康;
4、路翎和林斤澜的意识流短篇挨批;
5、冷静 “观照式”的“写实”风格也不认可。
莫言《红高粱》
以童稚观点回忆“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故事。在十八里坡的高粱地,不情愿出嫁的我奶奶在三朝回门的时候跟轿夫余占鳌野合,从此怀了“我爹”。在李大头死后,我奶奶撑起了李家的烧酒作坊。土匪秃三炮前来抢走我奶奶,让我爷爷前去土匪窝讨回公道。后来我爷爷住进酒坊,因为在刚酿好的酒撒了一泡尿而酿成了好酒十八红。我爹九岁时,日本鬼子来犯,我爷爷率伙记们浴血日本鬼子壮烈牺牲。
苏童《米》
讲述了主人翁五龙摆脱饥饿贫困的人生历程,伴着一个家族三代人的颓败。五龙在米店做伙计,白天他卖力地干活,晚上便躺在米槽中感受米撒遍全身肌肤而带来的快感。冯老板的女儿织云生性风骚对五龙总是百般挑逗,五龙对她也早已是垂涎三尺;大姐绮云是个禁欲、清高、心肠歹毒的女子,她痛恨五龙来米店做事,千方百计刁难他。一天晚上,五龙发现织云与六爷手下阿保通奸,他向六爷告发,阿保被除,五龙兴奋难耐,于是不久织云有了身孕,六爷疑是阿保的种将其丢弃,为了遮丑冯老板把女儿嫁给了五龙。但五龙并没有因为娶到美貌的老板之女而兴奋,相反是深深的感到被愚弄。冯老板也与绮云联合在背后指使人暗杀五龙,五龙死里逃生之后便带着满腔的仇恨回到了米店,将所有曾经敌视过他的人一并收拾。五龙为“米”而来,也终于死于回乡火车的米堆上。
刘恒《伏羲伏羲》
小地主杨金山年近50了还无儿无女,于是指望菊豆为他延续香火。但大半年过去,她的肚子仍没有变化。而天青却对婶子极其的热爱。菊豆知道了天青的心,她和天青在玉米地里完成了渴望已久的结合。菊豆怀孕了,杨金山以为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高兴得几乎发狂。菊豆生了个儿子,取名杨天白。天白过百日那天,杨金山中风瘫痪,菊豆和天青开始肆无忌惮地偷欢。某天天白发现了母亲和“堂哥”偷换悲惨、丑陋的场面。他想自杀,给了天青无情的痛骂。从此天青神情恍惚不慎倒栽进盛满水的水缸里,淹死了。于是每年的清明节,菊豆都到杨家坟地里去,哭她苦命的汉子。但洪水峪的男孩子们,倒是把天青看作大英雄。
王安忆《长恨歌》
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李主任的“金丝雀”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李主任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定。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女儿同学的男朋友为了金钱,把王琦瑶杀死,使其命丧黄泉。
陈忠实《白鹿原》
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粟。
阿来《尘埃落定》
老麦琪土司有两个儿子,大少爷英武彪捍、聪明勇敢,被视为当然的土司继承人;二少爷为天生愚钝、憨痴冥鲁。麦琪土司在其领地上遍种罂粟,贩卖鸦片,很快暴富,并迅速组建了一支实力强大的武装力量,成为土司中的霸主。其余的土司用尽心计盗得了罂粟种子广泛播种,傻少爷却建议改种麦子,于是麦琪家的青青麦苗倔强的生长着。是年内地大旱,粮食颗粒无收,而鸦片价格大跌,无人问津。傻子少爷便由此得到了女土司茸贡的漂亮女儿塔娜,并深深地爱上了她。二少爷回到官寨,受到英雄般的欢呼,但在欢迎的盛会上,却有大少爷那令人不寒而栗的阴毒的眼光。终于,在解放军进剿国民党残部的隆隆炮声中,麦琪家的官寨坍塌了。五十多年后,已是暮年的二少爷站在已被修复一新的麦琪土司官寨前望着这座故居,他百感交集,作为历史见证人的他双手合什,祈福幸福的人民吉祥如意。
第五篇: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第一章
7.郭小川从1955年发表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开始,诗人进入了旺盛的创作期。以后他先后写了《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等叙事诗以及抒情诗《望星空》。其中《将军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是建国后长篇叙事诗的优秀作品。
60年代,他创作了《厦门风姿》、《乡村大道》、《甘蔗林枣青纱帐》、《青纱帐枣甘蔗林》、《祝酒歌》、《西出阳关》等一批作品,形成了自己雄浑而深遂的艺术风格。
“文革”期间,他创作的《团泊洼的秋天》、《祝寿》、《秋歌》,怀有隐忧,深沉而悲慨。
郭小川诗作的总体特色是:具有鲜明的时代光彩,闪耀着哲理的火花。
新辞赋体,实质是诗人郭小川创造的新的诗歌体式。为了表达内容的需要,郭小川不拘一格,对诗歌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曾被誉为“革新能手”。由于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人民的忠诚,在诗作中表现了大无畏的坚定性与乐观主义精神,所以不断奏出了昂扬的旋律,鼓舞广大人民感奋起来,推动历史前进。
在艺术表现上,他创造地继承感物言志的古诗词传统,还就诗的格式进行了各种尝试,楼梯式、自由体、新辞赋体都在他的诗中得以挥洒自如地应用。12.舒婷主要代表作 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
顾城 主要代表作
《黑眼睛》
《英儿》
《灵台独语》
《顾城诗集》
《顾城童话寓言诗选》
《城》
诗集
《白昼的月亮》
《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北方的孤独者之歌》
《铁铃》
《黑眼睛》
《北岛、顾城诗选》
第二章
1.新中国时期的散文创作特点。
一是总体趋势。一方面是大体上呈现出从朴素到精致,从纪实性到文学性的发展趋势,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却受到社会和政治气候的制约,作家有话不能说也不敢说,直接影响了散文创作的思想深度和艺术生命的发育。
二是基本面貌。50年代初的以抗美援朝和经济建设为题材的通讯报道
三是相对弱势。就散文创作自身而言,它虽有起伏却仍然是不断发展着的,但如果与诗歌、小说、戏剧等其他文学体裁的创作情况相比较,散文却未能产生出有较大社会影响和较高艺术水平的作品。这与“五四”时期散文成就普遍高于其他文学门类的情况正好相反。3.散文集
《红玛瑙集》
《海天集》
《秋阳集》
《腊叶集》
报告文学集
《刘白羽东北通讯集》
《环行东北》
艺术特点:
第一,诗意与哲理的有机结合,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这些哲理性的思考,又全都寓于诗情画意之中。
第二,写景逼真,笔调灵活,也是本文的明显特点。作家善于抓住沿江各处景物的特点,生动逼真地写出了长江两岸绚丽多姿的风光。在景物的描写中,作家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使长江瑰丽的风姿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三,重点突出,主线鲜明,是文章在结构上的明显特点。此外,本文的语言体现了作家语言的一贯风格:壮美、隽永、雄浑、奔放。在优美的言辞、多变的句法中,令人清楚地感受到革命战士富于进击的磅礴气势。8.《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他在《随想录》中深刻反思;他在《随想录》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随想录》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晚年的巴金在《随想录》一书中,以罕见的勇气“说真话”,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座丰碑。他对过去的反思,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也赢得了文化界的尊敬。
第三章
2.反映了当时跨时代的变迁 从清晚到明初刻画了一个阶层的市井 穷人 流氓 商人 衙门 等等 从人物的关系联系到社会在到国家 王掌柜 秦二爷 二德子 唐铁嘴
常四爷 孙二爷 刘麻子
3.《茶馆》艺术成就。
一,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1,给人以希望。2,立足今天,回顾过去。二.塑造各种鲜明的人物形象。三.语言朴实凝练,具有浓郁的北京口味。四.批判讽刺与赞美同情相结合
7.关汉卿》堪称田汉的绝唱,他以诗的语言,诗的情调与诗的构思,谱出了一曲关汉卿的赞歌.展现了田汉不仅作为一位戏剧家,而且作为一位热情澎湃的浪漫诗人的卓越才华,因此也使该剧具有了浓郁的艺术特色。
一、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
二、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
三、结构上也线索突出并贯穿始终
四、构思新奇、情节曲折动人,富于传奇色彩。
五、人物形象鲜明并富于特色。
六、剧情与抒情的结合。
七、在历史剧的形式美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以诗入剧。
八、语言方面,唱词极为优美。
第四章
.2.峻青 代表作 《马石山上》
《水落石出》
《黎明的河边》
《最后的报告》
《胶东纪事》(短篇小说集)
《海燕》 《怒涛》
《峻青小说选》 《风雪》
王愿坚 代表作 《党费》、《粮食的故事》、《支队政委》《七根火柴》、《三人行》、《赶队》《普通劳动者》、《妈妈》、《休息》《早晨》、3.李准代表作 《不能走那条路》 《白杨树》、《孟广泰老头》、、《芦花放白的时候》、《信》、《两代人》、《清明雨》 《李双双小传》,《黄河东流去》
王汶石代表作《边境上》
《少年突击手》
《风雪之夜》
《大木匠》《蛮蛮》《新结识的伙伴》
《卢仙兰》 《黑凤》 《沙滩上》
马烽代表作 《玉龙村纪事》,短篇小说集《村仇》、《太阳刚刚出山》、《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马烽》
6.茹志鹃主要作品:《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离不开你》
7.《百合花》的成功主要在于作家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现出清新俊逸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作者选择的人物都是普通平凡的战士和老百姓,她们有血有肉、个性鲜明,与通常那种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显然不同这篇小说以朴素、自然、清新的笔调抒写和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创造出一种优美圣洁的意境,读后令人久久难忘。
8.《山乡巨变》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又增添了邓秀梅、刘雨生、李月辉、“亭面糊”、王菊生、张桂秋等一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亭面糊”这位老农,简直就是《暴风骤雨》中那个逗人发笑的老孙头的亲兄弟,显得十分丰满并富有立体感。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山乡巨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每一章集中刻画一个人物,描写一件事情。作者善于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富有个性的行动,突现人物性格。学习古典小说刻画人物的技法明显可见。
《山乡巨变》具有浓郁的南国的地方特色,湖南山村清秀俊美的乡风水色和当地特有的风情民俗,赋予小说一种特殊的文化蕴涵,并创造出令读者心驰神往的优美意境。
周立波是驾驭语言的巨匠,《山乡巨变》中语言洗练流畅,清丽自然;人物对话幽默风趣,含蓄传神。特别是对湖南方言土语的运用,更见语言大家的功力。
9.《青春之歌》正是通过对林道静个人命运、遭遇和归宿的描写,通过对当时形形色色各种类型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描写,既反映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又提炼出革命的思想主题。
在艺术特色上,整部作品结构宏伟,情节曲折复杂,在处理人物形象时作者避免了简单片面的处理,而是以细腻的笔触伸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中,真实地刻划人物的心理,较为全面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重侧面,因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10.《红旗谱》表现出成熟的民族风格,在长篇小说的民族化探索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先,在思想内容方面,《红旗谱》描写了三代农民的斗争生活,他们的性格特点、斗争方式无不表现出鲜明的民族色彩。其次,《红旗谱》有朴实明快、浑厚粗犷的民族语言。再次,在结构布局上,小说采用不同于西方小说的手法,以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手段精心组织全篇,但又没有完全模仿古典小说的章回体写法,而是保持了人物的集中和故事的独立。第四,在表现手法上,小说以传统白描为主,又适当采用西方的心理透视法,可谓取中西文化融会之精华,这本身也表明民族化是不排斥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的 第五章
1.伤痕文学代表人物和作品
《班主任》/刘心武
《伤痕》/卢新华
《灵与肉》/张贤亮
《爬满青藤的木屋》/古华
《思念你,桦林!》袭巧明
《飘逝的花头巾》/陈建功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弦
《本次列车终点》/王安忆 《我是谁》/宗璞
反思文学
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 王蒙写作《蝴蝶》等是其中的代表作。
改革文学
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
张洁《沉重的翅膀》
《故土》(苏叔阳)、《花园街五号》(李国文)、《男人的风格》(张贤亮)、《新星》(柯云路)及中篇小说《老人仓》(矫健)、《鲁班的子孙》(王润滋)、《秋天的愤怒》(张炜)、《腊月·正月》(贾平凹)3.《春之声》
《海的梦》
4. 意识流手法在王蒙小说中的应用是属于现实主义对于现代主义技巧的吸收 便于刻画人物、叙事、结构文章以及各种比较典型的想《春之声》,就是通过意识流手法,以一个人的侧面来反映整个社会,同时王蒙小说中长长涉及一个命题,及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比如《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不是意识流小说,后期的带意识流手法的《海的梦》),意识流也是作为变现这一冲突的手法来应用的
也就是说,王蒙对意识流的应用是在方法、技术层面的,而非涉及现代主义内核的,是现实主义的自我否定、完善
6.陈奂生的性格特征主要体现为:善良与软弱,淳朴与无知,憨直与愚昧,诚实与轻信,追求生活的韧性与容易满足的浅薄,以及讲究实际与狭隘自私等。陈奂生典型地表现了中国广大农民身上存在复杂的精神现象,包容着丰富的内涵,具有深厚的现实感和历史感。带给人的思考是:农民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主人翁地位,还有待于精神、文化心理的改变。7.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肖尔布拉克》、《初吻》等;中篇小说《河的子孙》、《龙种》、《土牢情话》、《无法苏醒》、《早安朋友》、《浪漫的黑炮》、《绿化树》、《青春期》、《一亿六》等;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
8.男主:章永璘
女主:马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