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寻甸县仁德一小小记者站建站方案
寻甸县仁德一小小记者站建站方案
一、建站目的为了更好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丰富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提高文学素养、新闻写作创作水平;为发现、培育青少年各类人才搭建平台;为展示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体现我校教育教学风貌和“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成立《学生新报》仁德一小小记者站。
二、领导机构
站长:马爱国
副站长:李光明周丽萍李吉平
成员:裴绍鑫马应涛肖志琼王杏波马德萍
蔡珺张世华保佑存金秋华
指导教师:李吉平(工作协调、培训组织)
杨秀权(文本编辑排版)
马存富(摄影及材料收集整理)
张顺萍(语文)任玉马丙丽马小青
杨世仙(数学)张广秀
付倚凡(英语)
刘澍(科学)
三、校园小记者的选拔
1、主管部门
小记者在站长领导下由小记者站在4—6年级各班统一进行选拔。每班推荐10名参加选拔。
2、选拔条件
1)本人有兴趣参加,学习优良、思想活跃、身体健康、遵守纪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小学生。
2)有一定写作(摄影)基础、特长爱好、演讲与口才和较强
社会活动能力,并主动提出申请的小学生。
四、部门职责
1、行政执行部:在站长的领导下负责对小记者站各部门进行日常管理。
2、新闻部:负责采写校园新闻、社会新闻,以学生的视角和笔触反映校园生活及教攺成果,关注社会发展。
3、摄影部:用镜头捕捉新闻,反映生活。
4、创作部:组织小记者进行创作,为《学生新报》提供佳作。
五、保障工作
1、大队部负责制定、传达小记者的权力与义务、小记者评优细则和奖励细则。
2、站长负责布置具有全局及深远意义的指导性选题,并为小记者创造工作便利。
3、团支部负责搜集小记者的建议或意见,形成书面材料及时与小记者站负责人沟通。
4、站长为小记者评优和获奖提供方向上的指导。
六、奖励措施
指导教师能够认真完成工作任务的,根据学校工作平衡给予履职加分0.5分,取得突出成效的给予表彰奖励。
小记者依据投稿数量、质量及参与程度,设金星、银星、铜星小记者,学校颁发奖品奖状。
第二篇:寻甸县仁德二小远程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运用现代信息资源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寻甸县仁德二小远程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仁德二小位于寻甸县东北方,校址坐落在民德路1号,校园内香樟翠柏、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文化浓厚,是教书育人的理想场所。我校现有学生1217人,教学班级22个,在职教师61人,。建有教学楼、综合楼、运动场;配备了科学实验室、音乐教室、体育保管室、美术活动室、计算机室、校园局域网,现有计算机149台。教学工作井然有序,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现代信息资源的查看、搜集和使用,天网地网的接入,全校师生“找资源,用资源”蔚然成风。仁德二小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已经步入了一个有计划、有步骤、有规模、有成效的良好运作态势。
2003年,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我校作为“模式二”项目校,在“模式二”系列设备的基础上,2008年,我校作为昆明市首批标准化学校,配备了两个计算机教室,四套多媒体设备,我校进一步接入10兆光纤,构建了校园网,三个备课室,初步实现了教育现代化。
从远教设备的配备使用到现在,我们边摸索边实践,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了前期的远程教育工作及后期逐渐转变为利用互联网服务于教学的工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汇报。
一、远教工作意义重大。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服务是教育部为配合现代远程教育扶贫工程而设立的服务项目;是党中央国务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实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伟大工程。我们深知此项目投资大,技术性高,专业性强。为了使远程教育设备“模式三”能在我校得到充分利用,使我校师生能够享用优质资源进行教育、学习的互补,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树立新形象,建设新二小,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为此,学校校长亲自主持此项工作,并加强领导,做到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制定并规范各种规章制度。
二、远教工作规范管理。
1、合理分工,明确责任,成立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首先,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现代远程教育的筹划和建设工作,作到了统一部署,统筹规划。其次,由负责副校长王洪辉分管此项工作,教导主任王启发具体分管负责,保煜负责教师培训、微机室、多媒体电教室的监督、管理和维护工作,同时负责电教活动的开展,赵云昌负责学校网站建设,马加能、李柱华、秦兴兰、吴文慧负责多媒体教室的使用,胡明辉负责学校报告厅的使用。
2、建章立制,强势推进,提高设备和资源的使用效率。(1)《仁德二小现代远程教育总体工作计划》(2)《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3)《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4)《语音教室管理制度》(5)《远程教育技术管理规范》
3、配备了专职远教管理员,并参加过省级远教及相关应用软件的学习培训。
这样便使得我校远程教育工作形成了有人管理,有人干事,有钱能办成事的良好局面。
三、远教工作以硬件建设为基础。
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首先以硬件建设为基础。此项工作得到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随着远教的开展与应用,学校自身也在不断地加大投入对远教设备的建设。
1、建成了计算机教室两个,设教师控制机2台、学生机100台,投入559500元;多媒体教室4个,设多媒体设备移动、固定各两套,34寸彩电3台,投影机5台,实物展示台5个,吊顶投影仪2架、中央控制中心(含中控计算机)2套,DVD播放机2台,音响功放2套,投入89560元。
2、校长室、书记室、副校长室、教导处分别配置计算机1台;
3、教师办公室3间,设教师备课用计算机30台,其中赛扬Ⅲ1.8G以下19台。
4、打印室增添了多功能一体机1台;
5、组成了包括校长室、各远教功能室的校园局域网,并投入24000/年接入互联网,为学校办公现代化,备课电子化,教学规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以学校网站为平台,投入980元/年连接课程资源网站,为师生搭建了一个了解、收集各类的资源中转平台;
7、各功能室均配备了相应的配套设施。
8、价值661120元的多媒体报告厅,除满足学校使用外,还为镇、县级的各项活动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平台。
四、远教工作以资源建设为核心。
1、坚持接收远教IP资源:每周一至周三,定时开机接收远程卫星教育资源,包括小学教师发展、课程资源、学习指导、专题教育等内容;
2、通过上级下拨的资金,购建了简易的校园局域网,同时拉通了外网,使学校教师在电脑室和办公室都可以方便迅捷的查询与浏览自己所需的资源,并能通过网上邻居或Internet Explorer共享给各“室”各“机”,师生能“随时随地”进行浏览、下载。
3、及时将各学科示范课、优秀课件、教案、案例等相关资源整理并在教导处的资料库备份,方便保存与使用。
4、学生可在计算机室通过“凌极多室合一系统”进入系统资源库学习少儿英语、蓝猫美术;了解世界五千年、国家地理;观看百家讲坛;欣赏经典电影、电视„„它已经逐渐成为了同学们的精神家园。
五、远教工作以资源应用为关键。
1、加强人员培训,充分发挥远教资源的效益。
管理员培训。远教管理人员保煜老师先后参加了各级各类专业技术的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
教师校本培训。全体教师开展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强化培训,培训有计划、有步骤,抓得实、见成效。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了多媒体教室的使用,课件制作,因特网资源查找、下载的培训,并在每学期开学建立教师校本培训计划。通过培训,大多数教师能熟练地搜索、下载所需资源;使用多媒体等功能室;使用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并利用PPT制作课件。
2、积极开展教育教研活动。远程教育设备“模式三”的安装,为学校的教育教研工作上升一个台阶提供了新的契机。学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进行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利用教育资源开展了公开教学。
3、物尽其用,上好每一堂功能室课。
由教导处把关,落实好各功能室课表,做好学科教师使用教育资源的要求与检查,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公开课轮次调节表,教研组及时开展教研活动,引导教师选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备课、上课。
六、远教工作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
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管理正常后,学校教师对网络教育资源发生了浓厚兴趣,校园里掀起了浏览教育教学网络资源信息的热潮。在现代远程教资源管理与应用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学校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的使用给课堂带来了活力,提高了师生的教学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2、教师的教学方法、备课范围(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计算机使用技能都得到明显的改变;
3、远程教育资源将逐步变成知识传播源,成为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的中心;
4、学校教师通过教育资源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了学校整体办学品位。梅留仙、秦余芬、何德艳、王巧芬等老师的电教课都在学校、县、省级取得较好的成绩。
七、远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存在的问题:
1、远程教育的授课与学校的课本内容存有一定的差异。
2、远程教育的授课内容相对较慢,与实际学校授课不能同步。
3、部分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
4、计算机数量少。计算机室现有机器60台,而大部分班级人数均在60人以上,这样就制约了部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5、教师备课室现有机器30台,其中19台已过“服役期”,且处理器低(1.8G),内存小(256M),难以承受日益加重的工作负荷。
6、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特别是运用Authorware、Flash等整合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还急需有待提高。
7、经费不足。很多时候有计划、有设想,却难以有行动。经费问题确实困扰着每一位远教工作者。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虽然学校十分重视远程教育工作,但依靠远程教育资源来被动的引导、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已经逐步被教师主动通过互联网搜寻合适的教学资源所替代。努力的方向:
1、加强教师培训的力度,尤其要加强计算机操作技能、课件制作、教育资源运用等方面的培训,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及现代化手段,切实抓好教学工作。
2、进一步整合远程教育资源,合理运用,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效益。
3、进一步完善各功能室配套设施,购置学校服务器。更新或升级现有资源储备。
4、除正常课堂教学外,充分利用现有学生机每周定日、每日定时向学生开放,创建一个“校园绿色网吧”。
5、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提高全体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及多媒体课件整合能力。
总的看来,远教工作困难是有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他为我校注入更多全新的教学资源、教学信息、教学方法,这也必将彻底改变我校师生教学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行为习惯,为我校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我们一定会抓住这一平台,认真研究、大胆探索,让远程教育变为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不竭动力。“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我们充分相信有政府的关爱和支持,通过自身的努力,一定能使我校的办学条件和远教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寻甸仁德二小
第三篇:寻甸仁德一中第六届艺术节节目主持人的通知
关于公开选拔仁德一中
第六届艺术节节目主持人的通知
为充分展现我校学生风采,让更多优秀学生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学校决定面向全校学生选拔第六届艺术节节目主持人12名,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选拔对象:七八九年级全体学生。
二、选拔原则:采取班级推荐和自愿报名相结合。
三、选拔办法:参加选拔的选手每人模拟一个主持场景,或设计开场白,或串联两个节目,或对一个节目表演后进行简短评论,根据抽签时拿到的材料及要求自己准备主持词。时间为每人1分钟。
四、选拔流程:
1、报名:2013年3月28日29日两天,可亲自到活动教育处报名,也可由班主任推荐至活动教育处进行报名,过期不候。已经报名的同学按流程2、3、4项进行。
2、抽签:2013年4月1日上午10:00学校大会议室,各年级选手进行抽签,领取材料及要求,决定比赛顺序。过期不候。
3、选拔:2013年4月1日晚上7:00。
4、地点:学校报告厅。
5、活动教育处公布选拔结果。
五、备注:
1、同等条件下,校园之声广播站成员优先录取。
2、本次选拔采用十分制评分。
3、被录取的主持人将进行培训,根据安排直接主持我校第六届艺术节。
4、被录取的主持人根据实际主持效果颁发仁德一中第六届艺术节“金话筒”一二三等奖。
附:仁德一中第六届艺术节主持人选拔评分标准
1、形象气质:优雅大方、着装得体。3分
2、普通话: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逻辑性强。4分
3、舞台表现: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3分
仁德一中
2013年3月28日
第四篇:广播站建站方案
实验中学“校园之声”广播站建站方案
广播站是学生心灵的窗口,它既能推动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又能传播高尚的思想品德,塑造完美的灵魂。为了扩大对学校的宣传力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由团委组织筹建实验中学“校园之声”广播站。方案如下:
一、所设栏目: 周二:
1、《新闻快递》关注全球热点,纵览天下大事。
2、《音乐长廊》介绍国内国外名曲,流行歌曲。
3、《开心一刻》精品笑话,让大家开心、愉快地渡过这一时刻。
4、《我心飞扬》朗诵好的文章、诗歌、散文。周五:
1、《校园广角》关注校园动态,主要反映发生在校园内的好人好事。
2、《知心信箱》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当中的疑难问题。
3、《心灵有约》自己写的短文、诗歌、散文、或对生活的看法。
4、《温馨祝福》用歌声传递情感、祝福、友情。
二、|播出时间:暂定周二周五下午1:20(预备铃前半个小时)
三、广播稿来源:
各班主任发动并组织好本班内的学生撰稿及投稿,由广播站成员精心筛选,择优录用并做好记录。学期终了团委组织学生干部统计并评出优秀稿件,凡优秀稿件分三等次按0.3/件,0.2/件,0.1/件加入班级量化管理。投稿箱设在教师办公楼一楼东墙。
四、播出稿件的要求:
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思想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也可以是社会上热点话题和自己的看法。
最后,我们衷心希望校园广播站能给大家的学习、生活带来乐趣;当然也希望得到广大教师、学生的大力支持。如果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及时告诉我们,我们将及时采纳您有价值的建议。我们的宗旨是:让校园广播成为您的好朋友、好伙伴!
团委 07 10
校园广播站招聘启事
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本学期团委政教处筹建开通校园广播站。现面向实验中学全体同学招聘校园广播站主持人8名(男女各4名),编辑4名,具体要求如下:
主持人要求:
1、热心广播工作,对待工作认真、积极、主动。
2、普通话标准,嗓音圆润,口齿伶俐,语调自然,表达流畅。
3、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4、具有一定的团队意识,能与他人进行很好的沟通和协作。
编辑要求:
1、编辑应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编辑能力、新闻敏锐性。采用稿件始终把稿件质量摆在第一位。
2、编辑节目时,应把握以下标准:选材是否恰当;格调是否高雅;准备是否充分。
3、值班编辑对来稿归类存放,并如实登记。
请符合以上条件的同学到各班团支书处报名,初一到班长处报名。每班最多报2人,报名截止日期本周四,周五第三节课后在阶梯教室,由团委对报名的同学进行面视考核,以确定最后人选。
团委
07 10
第五篇:记者站培训方案
北外附校红领巾记者站培训方案
北外附校是外交官的摇篮,素来提倡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小记者站的成立可以很好地促进我校学生外交家气质的提升。记者这一职业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倾听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能够成为我校首批小记者,是一件光荣而自豪的事。因为他们见证和记录了附校发生的点点滴滴,他们扮演了附校通讯员和宣传员的角色,为学校和社会、学校和家庭,以及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桥梁。记者站社团的建立,不仅给了同学们一个展示才华,锻炼文笔和交际能力,积累知识,拓宽眼界的机会,也为家校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相信首批记者站的同学们会珍惜这次机会,学会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受校园生活中的故事,用笔去歌颂其中的真善美!
一、指导思想
1.以我校校本课程建设为指导思想,将我校红领巾记者站建立成为一个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社团。
2.将小记者的业务水平专业化,组建并培养一批具有新闻采写编评摄影能力的校园小记者,培养出一批具有社会责任心、良好交际能力、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小外交官”!
3.将记者站的日常工作细致化、常态化,使记者站的各项活动更加规范有序。
二、培训目标
1.培养一批具有自信心、进取心、责任心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专业小记者。进而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逐渐具备“小外交家”的气质。
2.通过记者站社团的建立和活动宣传,引导我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3.组织小记者系统地学习新闻基础知识,有计划的深入社会实
践,重点提高写作和交际能力,真实快捷地宣传多彩的校内外生活,分享自己的感悟。
4.通过课堂教育和新闻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拓学生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逐步使小记者成为写作的妙手,采访的高手,实践的能手。
三、培训时间:每周周四中午12:00-1:00
四、具体措施
1.宣传平台——在我校的内网和外网上开辟小记者活动专栏。
2.由王慧、郭奇峰老师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新闻采、写、编、评、摄的相关知识。
3.根据实际情况定期邀请业内知名记者对我校小记者进行专业培训并组织一起外出参加采访活动。
3.把学校内外、课堂内外、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撰写新闻的技巧,培养采访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4.及时报道学校及社会新近发生的新人新事,把积累的素材,转化为坚实的写作基础。配合学校作好各种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5.开始新闻评论专栏。通过专家讲座、专项培训等方式让小记者具备专业评论员的一些基本素质。以了解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对新闻事件作出自己的评价与理解,让学生大胆发声,锻炼口语表达,契合外交家气质培养的理念。
5.学生的稿件由王慧、郭奇峰老师辅导修改,最后见网络。6.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方案、总结经验、积累成果。7.每学期评出“优秀小记者”,树立典范作为大家今后学习的榜样。
五、培训活动及内容安排
1.正确思想的树立:通过对记者行业的系统化介绍,对新闻以 2
及各大名记者事迹的介绍、交流、学习,让小记者明确自己的职责以及记者行业的素质要求。(1课时)
2.新闻基本概念的整体认知:新闻的概念,新闻的特点,新闻的要素,新闻的分类、新闻的写法等。(2课时)
3.小记者职责分工的明确: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图片新闻的采集。(1课时)
4.对采写编评摄分版块进行具体化讲解培训:包括采访的技巧以及如何列提纲、新闻写作相关知识、新闻编辑的技巧、新闻评论的方法以及准备、新闻摄影的相关知识与技能。(7课时)
5.新闻写作的具体化讲解:包括新闻报道的体裁分类,各新闻体裁的认识与写作技巧的培训。例如:消息、通讯、新闻特写、调查报告、专访、新闻评论等(6课时)
6.培训效果检验:以我校德育活动为例现场安排学生进行写作新闻稿。(1课时)
7.新闻评论辩论赛:给定题目,运用新闻评论的方法进行小组辩论比赛,重在新闻评论的训练与能力培养。(1课时)
8.新闻图片、文字等作品展。
六、成果展示
1.小记者站的每一期培训课都会有相应的教案,文字或影音材料。学期末将这些材料集结成册,形成具有北外附校特色的校本教材,最终契合到我校校本教材建设当中。
2.将本学期小记者的摄影作品以及文字作品用光盘的形式集结到一起,另外,记者站的培训课以及组织的各项活动也要以影音材料的形式集成册,最后成为我校红领巾记者站的第一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