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小一粒米》教学心得体会
《小小一粒米》教学心得体会
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道德习惯,在革命战争年代与建国之初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今,针对我国粮食依然不充足的国情,要使这一民族精神长久保持和继续发扬,使教育变得真实,变得现实,教师必然要创造性地丰富充实课程内容,提高教育实效性。《小小一粒米》是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第二册中的一课,通过米的诞生过程为引子,指导学生认识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了解种水稻的过程和食品的简单加工过程,明白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该学科与民族精神教育的结合点是:教育学生懂得爱惜粮食,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果实,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精神。
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已远离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认为应采取生活模拟、图像感知、情境体验、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自身体验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对爱惜粮食的深刻体会,把爱惜粮食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和责任。
第二篇:小小一粒米教案
《小小一粒米》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一粒米的来历。
2、探究农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3、懂得要节约粮食,爱惜农产品,尊重农民的劳动。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1、搜集人们的衣食住行用与农产品的关系的资料;
2、调查了解生活中节约粮食和浪费粮食的现象。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悯农》儿歌
师:伴随着优美的歌声,我们又重温了《悯农》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他让我们知道了农民伯伯种植的辛苦,每一粒米来之不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小一粒米》。
板书、齐读课题。
二、探究米的来历
1.师:小小的米粒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来听一听一粒米同学们的看法吧!(生回答)
2.课件演示(水稻的种植过程)师:请同学们边听边看大屏幕,想想小小一粒米的诞生要经过那些生产过程?
4.师:大家看,小小的一粒米从播种到碾米,需要40多道工序,五个多月的生长周期,这每一粒米都需要农民伯伯付出艰辛的劳动,看来小小的一粒米里面凝结着农民伯伯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呀,你们说:小小的一粒米来得容易吗?生答:不容易
5.师:提到不容易,老师发觉,有部分同学的眉头皱起来了。因为他们仿佛看到了农民伯伯大滴大滴的汗水落进了滚烫的泥土里,更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板书:来之不易)
三、了解粮食可以做成哪些食品
1.师:农民伯伯用他们辛苦的劳动,为我们生产出了各种粮食、蔬菜、水果等等。其中水稻和小麦是我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经过加工后变成大米,小麦加工后变成了面粉。
2.师:用大米和面粉可以制作成很多各式各样美味的食品,请一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水稻变成米后做成了食品,小麦磨成面粉后做成的食品)
3.师:你还知道大米、小麦可以做成什么食物?
四、了解农产品,了解它们与我们的关系
1.师:除了我们刚才说的水稻和小麦,你还知道哪些农产品? 2.师: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农产品,都来自农业,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那农业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如果离开了农业,人们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这就要从我们的衣食住行用谈起(出示课件)
3.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用五个
方面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然后根据你的生活实际,举出一个有关的事例,写在老师发的小卡片上,然后贴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
4.找生说衣、食、住、行、用与农业的关系
5.师小结:通过交流讨论可以看出我们的衣食住行用都离不开农业,离开了农业,我们将无法生存,既然农业这么重要,我们的衣食住行用都离不开它。那我们应该珍惜农产品,尊重农民的劳动。
五、了解国情,深化认识,指导行为
1.师:可是你知道吗?在我国大山的深处,有这样一群孩子......边看大屏幕边听老师的叙述:(出示课件)你有什么感受?(生谈)听了大家,老师很欣慰。可看到下面的一幅幅画面,我又很痛心。康老师和大家玩个说实话游戏,第一个问题:像图中的这位同学这样倒过饭的同学有吗?请举举手,你是什么原因倒饭的呀? 质疑一:但有些小朋友说,我实在吃不下了,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他解决这个难题吗? 少盛点,不够再添;吃饭时当心点,尽量别洒米粒;吃自助餐时吃多少拿多少,不爱吃就不拿吃不完的饭要放到冰箱里下次再吃。看到别人倒饭,应该及时劝阻;吃剩下的可以打包带回去,下顿再吃;春游时,少带些;点菜时少点些,够吃就行。我们家有个规矩,谁点的菜,谁就负责把它吃完,不准浪费;春游师带多了的好东西可以与别人分享;
点子都不错!听了大家的金点子,你今后打算怎么做?(指名学
生交流)
生:我以后不浪费粮食,吃多少,盛多少。生:我会做“节约粮食”的小宣传员。生:我会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质疑二:但有的同学说:“一大碗饭倒掉了觉得可惜,若是掉了一粒米不能算什么呀!”大家说这种说法对吗? 师:老师做过计算:(出示课件)4.看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1:看了这些数字,让我想到了积少成多、滴水成河。
生2:一个人节约一粒米微不足道,但节约的人多了,聚集起来,就会变成一笔巨大的财富。
10.师小结:老师看了这些数字,也很有感触„„
4.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关节约粮食的名人名言。我们共同欣赏一下。
六、活动延伸: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请大家从自己做起,让我们大声喊出来“:从我做起,吃尽盘中餐”。(出示)板书设计:
小小一粒米
来之不易
爱惜粮食
第三篇:小小一粒米教学设计资源
《品德与社会》(浦东版)二年级第一学期
9小小一粒米
设计者:浦东新区园西小学
秦肖奋
教学设计(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2、了解种水稻的过程和食品的简单加工过程。
(二)教学重点:
了解种水稻的过程,明白粮食来之不易。
(三)教学难点:
知道现代农民种田,同样也是“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与学习资源应用:
1、学生:采访长辈,了解水稻生产的过程。
2、教师:多媒体课件、探究网站、模拟食品超市、几种粮食加工的食品。
教学过程:
活动一:走近粮食大家族。
1.师引入:小朋友,你们平时一日三餐都吃些什么粮食? 学生交流,师出示稻、麦实物让学生认识。
2.学生品尝活动,师出示高粱、玉米实物让学生认识。3.师介绍比较陌生的食物并出示“薯、粟”等实物。
4.学生活动:猜猜我是谁。(媒体逐一展示六大粮食作物,猜猜它是谁?懂得“稻、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常见的粮食作物并懂得“稻、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
活动二:网络探究揭“米”底。
1.师过渡:那你知道小小一粒米是怎样诞生的吗?
揭示课题9《小小一粒米》,生读题。2.学生探究活动:
(1)看动画,边看边想想,小小一粒米的诞生要经过哪些生产过程?(2)教师通过网络初步展示“米的主要生产过程”流程图: 播种——插秧——田间管理——收割——脱粒——运输——碾米
(3)学生通过网络进一步探究种水稻的一些环节:分组合作进入《小米粒,大学问》网站。(4)交流并体会粮食来之不易。(随机进行插秧游戏)
(5)师:大家的交流,让我们更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读古诗《悯农》),也真正让我们明白了(板书:粮食来得不容易)
3.交流会:有人说,“科学技术发展了,农民种田已经有了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脱粒机等,已经不很辛苦了。”你认为呢?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活动三:奇妙的七十二变。
1.师过渡:刚才我们探究了“小小一粒米”的来历,你可知道粮食还会有神奇的七十二变吗? 2.师先展示糯米团、面包,让学生了解糯米团是由米做成的,面包是由麦磨成粉做成的。3.学生分组合作进入食品模拟超市,运用媒体进行分类游戏,了解部分食品是稻谷碾成米做成的,部分食品是麦磨成粉后做成的。
5.学生观看录像:《奇妙的食品生产》,学生从中了解食品的简单加工过程,体会面点师傅的辛苦。
活动总结:
用粮食作物制成的食品真的是五花八门,而每一样小吃又都是经过了许多道工序,经过精心加工制成的。如果说粮食生产是“粒粒皆辛苦”,那么每样小食品同样是来得实在不容易!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与学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粮食不充足的国家;
2、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懂得爱惜粮食。
(二)教学重点:
懂得爱惜粮食要从我做起,从小养成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
用实际行动爱惜粮食,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果实。
(四)教学准备与学习资源应用:
教师:多媒体课件(广角镜)
学生:课前寻找生活中不爱惜粮食的镜头,上课交流。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广角镜中明道理。
1、引入:别看现在超市多多,美食多多,老师却要告诉大家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国是个粮食不充足的国家”,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跟随广角镜的镜头去看一看吧!
2、学生观看广角镜:我国是一个粮食不充足的国家。解说:我国人口逐年增多,耕地沙漠化严重,像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袭击,令土地开裂、让眼看到手的粮食颗粒无收,水灾泛滥造成的山洪暴发,泥石流吞没了大片庄稼,还有天敌“蝗虫”铺天盖地的肆虐、讨厌的恶鼠偷吃、霜冻的危害等,使我国成了一个粮食不充足的国家,所以我们应该节约粮食、爱惜粮食。(学生交流)
3、指导学生行为:可见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但是,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还处处可见(播放广角镜)。
4、学生活动: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呢?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指导学生爱惜粮食要从我做起,不在饭桌上撒饭粒;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不想吃的东西不能随意扔掉。)
5、学生交流:所以我们应该如何?。(板书:我们一定要爱惜)
6、学生活动:如果每位同学每天不浪费一粒米,一年可以节约多少粒米?如果全国近13亿人口每人每天不浪费一粒米,一年可以节约多少粒米?(出示多媒体)
活动二:爱惜粮食记心间。
1、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小一粒米》,知道了粮食来得不容易,农民要起早贪黑,顶烈日、冒酷暑,每粒米中有他们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同样,每一样食品,也都像小小一粒米那样来之不易,要经过许多人,很长时间的辛苦劳动才能获得。因此,我们要爱惜每粒粮食,要尊重每个人的辛勤劳动,把爱惜粮食牢牢记在心里!
2、学生交流爱惜粮食的古诗和谚语。
3、学生活动:即兴创作爱惜粮食的儿歌或小诗。
活动拓展:爱惜粮食我能行。
1、学生互评中午在校用餐情况。
2、家长评价学生在家用餐情况。
3、教师反馈学生与家长评价意见,提出新的要求与建议。
第四篇:小小一粒米教学反思
《小小一粒米》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新的教学理念使得《品德与社会》课教学逐步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社会化”的道路,它使课堂教学真正贴近生活,走向社会。也正因为这种原因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技术手段把文字,图像,声音等用于课件制作,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为本课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落实了素质教育。
在教学中,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有限,生活经验不足,对有些陌生的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在教学的关键之处,我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结果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利用多媒体能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将学生的眼,耳,手,脑等感觉器官调动起来,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地教学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积极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多感官获取知识的途径,达到对品德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大量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结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第五篇:小小一粒米教学反思
小小一粒米教学反思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的学生把还没吃完的馒头、面包随地乱扔,学生食堂剩饭剩菜多得惊人。我在《小小一粒米》的教学中,为了让他们对粮食有个全面的了解。
首先,我通过让学生看图,介绍稻、麦、高粱、玉米、粟、薯这六种我国常见的粮食作物并运用实物,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用眼观察“颜色、形状”,进行比较区别.在了解了这些后,再重点讲述稻加工后变成米,麦加工后变成面粉,以及它们可以制成的食品。美味的食品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因此,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其次,我将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让学生知道了粮食来得不容易之后,随即,让学生说说,在我们班中,哪些同学的饭盒吃得干干净净,哪位同学浪费严重?通过学生的观察,评价,涌现出了一个一个爱惜粮食的标兵,使大家知道榜样就在身边,学有目标,有动力。
最后,通过浪费计算,引领学生认识到浪费粮食的可耻。并通过制作宣传报的形式升华学生情感,提高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