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专业综合(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712A
天津商业大学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专业:行政管理
课程名称:712专业综合(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共 2页 第1页 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的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政治选举
2.国家元首
3.政治动机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立法机关的主要具体职责
2.单一性的政治理论的概念及特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实际论述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点
2.结合实际论述政治思想的作用
天津商业大学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
专业:行政管理
课程名称:712专业综合(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共 2页 第2页 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的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政府投资
2.项目融资
3.创租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常用的非强制权利的种类
2.公共管理方案拟定的目的性原则
3.公共管理运作方案的落实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4.公共部门与私营企业伙伴关系能够成立的潜在逻辑及最要的特征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结合实际评述促成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后放松和改革规制的进程的主要原因
第二篇:2013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专业)(推荐)
2013华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部分)公共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8个,少一个)(40分)
1、战略规划
2、矩阵型公共组织
3、绩效评估
4、政府的内部性
5、政府再造
6、公共管理成本
7、组织标准化
二、简述题(公共有5个,忘了一个)(60分)
1、实施顾客导向的途径有哪些?
2、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3、各国新公共管理实践的共同特点
4、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论试题(两题,完全不记得了)(50分)
第三篇: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1、如何理解公共管理的概念? 公共管理的概念具有三重含义:其一,公共管理是公共部门中的管理;其二,公共管理是服务于公共事务的管理;其三,公共管理是具有公共性质的机构或组织对社会的管理。一般认为,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及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而对与公共利益实现相关的广泛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其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一、公共管理的主要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广泛的具有公共性的组织,或者说,一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而围绕着社会事务开展活动的组织都属于公共管理主体的范畴。
二、公共管理的目的是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实现,具体表现则是提高社会治理活动的效率,促进社会发展的保证全社会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三、公共管理的手段或途径是多样的,概括的说,主要是由政治的,法律(政策)的和管理的三个方面构成。
四、公共管理系统是一个由多元社会治理主体构成的,以合作关系为纽带的和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标的统一整体。公共管理是社会治理的一种新的类型,而人类的社会治理是与人类社会一道生成的,绵延至今,进化成了公共管理这一新的治理文明形态
2、论述公共管理产生的历史前提。
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大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转折点,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工业社会已经走到了自己的顶峰,开始了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后工业社会是指工业社会以后的社会发展时期。这一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先提出。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后工业社会”的认识,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观是以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依据的,他将人类
社会划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不同发展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贝尔所描绘的后工业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为轴心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知识日益成为社会革新和制定政策的源泉。自从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这一概念后,在知识界,一场探讨后工业社会并寻求建构方案的运动就展开了。后工业化与全球化为人类带来的是社会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迅速增长,进入21世纪后,危机事件的频发以及2008年开始出现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都表明人类进入了一个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时代。公共管理产生于高度复杂性高度不确定性的时代,所要承担的是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社会治理。显而易见,高度复杂性高度不确定性首先冲击的是政府,它使得由政府这一单一治理主体承担的社会治理的状态变得难以为继。更为重要的是,高度复杂性高度不确定性的社会现实提出了社会治理主体重结构的要求。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公共产品供给途径的多样化将使公共产品的性质发生变化。总的来说,公共管理是人类社会治理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产生与工业社会的治理危机,表现为人类寻求“善治”的不断努力。公共管理代表了人类社会治理的未来,是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加以开拓和建构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
3、公共管理的出现是否意味着公共行政的终结?
一,公共管理作为一种多元治理主体合作治理的模式,使原先的行政管理与社会管理的分化和分离进程发生逆转,开始走向融合和统一。二,多元公共管理主体都必然是首先以组织的形式出现的,而所有进入公共管理合作体系中的组织又都存在着一个内部的管理即行政的问题,而且就它们作为公共管理主体而言,其行政无一例外地都应当是“公共行政”,都具有公共性。三,公共管理范畴中的公共行政从属于合作
治理的需要,以合作行政的形式出现。四,公共管理中的公共行政在形式上是合作行政,而在实质上则是服务行政。
4、论述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学的联系与区别
公共行政学与公共管理学是关于两种社会治理模式的两门不同的科学,在历史的维度中,它们有着前后相继的关系。而在实质上,就公共管理学是关于公共管理这一新兴的社会治理模式的科学而言,它是对公共行政学的扬弃,一方面,它有继承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科学成就;另一方面,它又实现了对公共行政学的超越,是对公共象征学学科的否定。公共行政学主要以国家的行政系统——政府为研究对象,而且主要是研究政府自身的管理问题,希望通过政府自身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政府外部职能的实现提供保障。公共管理的侧重点将放在公共产品的生产和运营问题上,着重研究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在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上得合作行动。对于公共行政学来说,效率追求是第一位的;而对于公共管理学而言,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才是第一位的。
5、论述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公共管理是一种客观的社会治理活动及过程,它构成了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所要研究的是作为社会治理主体的公共组织(包括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自治力量)之间的关系,社会治理活动和所运用的手段。具体的说,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公共管理学担负着认识公共管理这一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学科使命。
二、公共管理学需要为公共管理的系统建构提供理论支持和全面规划。
三、公共管理学需要努力把握人类社会后工业化,全球化过程中的新的社会现象对社会治理的影响。
四、公共管理学需要特别关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的运用问题。
五、公共管理学还应承担起对人类社会治理历史的重新梳理的任务。
6、论述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
公共政策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研究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制定密切联系。公共政策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研究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那些处于高层次政策管理职位的人,而非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同时特别强调具有政策制定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依此,比较重视公共管理的政治向度。就研究取向而言,公共政策途径十分重视非理论性的,非量化的,以实务为基础的规范取向;在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个案研究法。因此,对于这种公共管理论而言,公共政策所代表的是公共事务管理中的“柔性面”,而政策分析则代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硬性面”。
7、论述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一,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具有交叉性的特征,它是人们应用各种学科知识研究公共管理过程的一个综合性研究领域。二,公共管理学是以应用为取向的科学,是一门理论见诸实践的科学。三,公共管理学体现了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四,公共管理学体现了公共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五,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需要科学的和有效的方法。
8、为什么说合作治理是公共管理的理想形式?
合作治理是公共管理的理想形式,也是民主行政的真正实现。既然20世纪后期的政府改革造就了非政府组织等各种各样的社会治理主体,这就确定无疑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政府与这些社会治理主体合作治理的前景。从实践来看,由于政府改革所取得的进展,20
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都努力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间建立一种合作对话机制,各种非政府组织也都学会了以各种方式同政府部门进行协商,对话与合作。政府在制定有关政策时已经开始自觉地与各种社会力量进行协商,并以协商的结果作为公共政策的依据。所有这些,都包括着走向造就合作治理局面的积极行动。相信要不了都久,一种成熟的合作治理方式就会成为社会治理的现实,它同时也意味着公共管理这一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成熟。
9、任务型组织的突出作用是什么? 任务型组织的灵活性和动态性机构决定了它可以在承担重大,一次性的和复杂性的任务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任务型组织可以为危机事件的处理提供新的思路。二,任务型组织可以提高政府的回应力。三,任务型组织可以发挥抑制组织规模膨胀的作用。
10、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及主要特征是什么?
非政府组织主要是指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不以营利为目的,与政府相对应的一种公共组织形式。特点 :第一,正规性。第二,非营利性。第三,民间性。第四,自治性。第五,自愿性。第六,公益性。非政府组织是一种公益性组织,既不是政府组织,也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它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完全取决于其公益性质,是以服务于社会,公众及组织成员为目的的。
11、什么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共组织在特定环境中以相关人力资源为对象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1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那些内容?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获取,人力资源开发,纪律与惩戒四项基本职能。如果把人力资源管理看做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化流程。则可以看到它是由三个环节组
成的,即公职人员的“入口”管理,“在职”管理和“出口”管理。其中“入口”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职位分类,招募甄选等内容;“在职”管理包括薪酬福利,绩效评估,培训开发,激励惩戒,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出口”管理则是指退休,退职,调出,辞职,辞退,开除等内容。
1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有哪些?
(一)人力资源规划
预算准备和人力资源计划;在政府雇员之间划分与分配工作任务;决定工作的价值是多少。(二)人力资源获取
招募,选录,甄补政府雇员。(三)人力资源开发
适应,培训,激励及评估雇员,提高其知识,技能和能力。(四)纪律与惩戒
确保,保证雇员和雇主之间的期望,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建立惩戒途径与雇员申述程序;健康,安全以及雇员宪法权利等。
14、政管理与社会管理的内涵? 行政管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广义和狭义的行政管理,狭义的行下管理就是指政府的内部管理;广义的行政管理除了包括政府自身运行中的管理活动,还包括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这种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表现为政府的外部职能。所以广义的行政管理概念是指政府对包括自身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管理。
社会管理:广义的社会管理是指政府对包括经济、文化在内的整个社会活动、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管理;狭义的是指政府对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自治、人口发展、婚姻家庭等社会生活、社会服务方面的管理。
15、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职能?
一、规范社会组织或团体,培育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
二、创设完整的社会规制体系,推行社会安全系统工程。
三、实施配套的社会政策,维护社会公正。
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培育健康的市民社会。
五、调整社会管理招待机构,健全政府社会管理体制。
16、简述公共管理的新兴方法与技术?
指20世纪中后期产生与发展的新兴管理方法,主要包括系统工程方法、电脑信息技术、PDCA循环技术、ABC重点管理法、复杂性科学方法等具体方法与技术。
17、伦理精神?
伦理精神是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由社会整体所承载的文化心理状态,它对一个社会或一个历史阶段中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指导意义,是一种无形的规范,能够发挥把人的社会生活整合成有机性的和谐整体的作用。
18、简述信息社会的特征
一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本技术是计算机,其主要功能是代替和增强人的脑力智能。二是电脑的发展带来了信息革命,产生了大量系统化的信息和科学技术知识。三是由信息网和数据库组成的信息公共事业取代了工厂,并成为社会的象征。四是信息社会中的主导生产部门是“智力工业”五是在信息社会中,目标原则成为社会活动中的基本原理,主要的社会体系值为目标六是信息社会以实现时间价值为目标。七是信息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大量地生产知识,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需要八是信息社会是分散会的社会,人们可能在家中生产、学习、办公和娱乐。
19、信息社会会对社会治理产生哪些影响?
一、借助信息技术,如电信、计算机办文和办事、远程会议等,打破了时空限制,公共管理人员可以看到、听到、触觉到以前无法感知的事物,可以完成以前由体能无法完成的工作。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三、住处技术打破了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的严格界限。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可逐步实现在适当的时候、把适当的信息提供给适当的管理者,这样就改善了决策者的有限理性。
五、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决策支持系统、电子会议系统、远距离控制、分布式工作的统一协调、动态网络计划成为可能。
20、论述电子政务的三种模式? 一是以电子行政为核心的模式。二是以电子服务为核心的模式。三以电子社会为核心的模式。
21、电子政务是如何推动治理变革的?一是电子政务建设将推动新一轮的政府改革。二是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推动了政府的管理创新。三是电子政务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民主行政的发展。四是电子政务正在促进公共服务整合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22、论述电子政务技术支持系统的构成?包括电子政务的基础平台,(包括网络体系、资源体系)以及基于基础平台的应用体系。此外还包括保证电子政务安全运行的安全体系和作为电子政务建设依据的标准体系。
23、简述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内容 一是办公环境的安全问题。二是内部网络的安全问题。三是对外服务的安全问题。
24、简述绩效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是绩效管理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绩效管理所依据的各项指标应是有效的。三是绩效管理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步骤。四是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主要表现在沟通和循环过程上。五是卓越的绩效管理应该对组织的成长以及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意义。
25、绩效管理活动包括哪些环节 一是绩效计划。二是绩效指标体系建构。三是绩效管理实施。四是绩效评估。五是绩效反馈。六是绩效评估结果应用。
26、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有3E评价法、标杆管理法、平衡计分卡法和360度绩效评估法。
27、公共危机的特征是什么? 一是突发性和紧迫性。二是不确定性。三是危害的易扩散性。
28、公共危机响应包括哪些重要环节 一是接警与初步研判。二是先期处置。三是启动应急预案。四是现场指挥与协调。五是抢险救援。六是扩大应急。七是信息沟通。八是临时恢复。九是应急求援行动结束。十是调查评估。
29、公共危机恢复的内容与过程是什么内容:一是最大限度地限制灾害结果的升级。二是弥合或弥补社会、情感、经济和物理的创伤与损失。三是抓住机遇,进行调整,满足人们对社会、经济、自然和环境的需要。四是减少未来社会所面临的风险。
过程: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反思阶段。30、什么是危机的社会动员。是指为成功地预防和应对非战时状态下的危机而有效地调动政府、市场以及其他的非政府部门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活动。
31、什么是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从事工作经历的总称,特别包括其职位变迁、职务变化以及个人通过工作实现理想的发展历程。
32、什么是人力资源培训
指公共组织根据自身需要为提高公共部门生产力及其整体绩效、改善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技能和素质而实施的知识增进、能力和技能提高以及价值观改造等活动。
33、公共部门中常见的薪酬制度包括哪些?职务薪酬制、职等薪酬制、结构薪酬制、职务级别工资制、技术等级薪酬制、岗位技能薪酬制。
34、什么是薪酬
表面看来,是雇佣关系中受雇用一方所得到的各种形式的金钱回报、有形服务与福利等的总和。而在实质上,薪酬则是一种满足员工内在需求的手段和要素,是用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从个体层面提高工作绩效的途径。
35、什么是人力资源获取?指在人力资源规划与预测的基础上,根据组织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的要求,通过各种渠道识别、选取、发掘组织所需人才的过程。它分为广义和狭义,前者是指从组织外部招聘人力资源以及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再配置,即人员的招募、甄选、录用以及公职人员的内部流动等。后者仅指人员的招募、甄选和录用。
36、什么是职位评价:
是公共部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和获取活动的另一重要前提,它以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确定了组织中各职位的相对价值的大小,为人力资源需求、供给、获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标准,规范了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规划和获取的程序。
37、什么是工作分析:又称职位分析,是收集、分析、确定化共组织中职位的定位、目标、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工作关系、绩效标准、任职资格等因素的过程,其主要成果是职位说明书。
38、官僚制组织的技术优势有哪些 一是权力的层级结构保证了决策的可靠性。官僚制组织的层级节制原则保证了对组织成员的控制,使组织活动具有非人格化的特征。专业技术知识的运用是官僚制组织的一个主要优势。二是官僚制组织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39、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过程?
第一步,进行工作分析。第二步,进行工作流程分析。第三步,初步确定绩效评估指标。第四步,修订绩效评估指标。
第四篇: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公共组织运用公共权力,履行公共管理职能,调节分配公共资源,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保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管理活动。
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指不特定的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利益。具有主体数量的不确定性、实体上的共享性等特征。
1、体现居民长远利益的那些事务
2、体现全局利益因而全体居民都很关心的那些事务。
公共事务是指那些涉及全体社会成员和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为了满足社会全体或大多数成员其共同需要,关系其整体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最终结果。
公共物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 非排他性是指任何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总称。一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社会产品;二是公民平等享用的社会产品。全体公民不论其种族收入和地位差异如何,都公平普遍享有的服务。
社会公共问题指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
社会公共项目所谓公共项目是指为实现公共管理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及其过程
公共组织是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
非政府组织 所谓非政府组织, 处于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那块制度空间,是相对于政府机构而言,指依照法定程序建立、在组织结构和职能等方面相对独立于政府机构的民间和社会团体。
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
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官员及其相关部门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所选择和制定的方案,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划等。外部效应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外部性。
政府管制政府运用公共权力,以法律、法规等规则为依据,制定一定规则,对个人和组织的行为进行限制与调控的活动,以实现政府治理目的。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公共企业,就是指政府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即出于向社会公众提供必不可少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解决外部效用问题、增进社会公正、调节和平衡宏观经济发
展等目的建立和经营的企业
政务公开一般是指除属于国家规定保密以外的与公共权力相关的各类公共事务等要向社会和群众公开,包括政府行政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及党和国家机构的各种事务。
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措施,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在更方便的时间、地点以及方式下,为政府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构建一个有回应力、高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二、简答题 公共管理的特征(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7)公共管理以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为目标;(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组织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概念辨析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组织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公共行政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公共行政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公共行政职责任务是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组织管理好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促进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两者的联系:第一、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都是运用公共权力来管理公共事务,都受到政治环境的约束;第二、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是两者的核心管理主体; 第三、两者的管理活动都要依法进行,都强调管理过程和管理手段的规范和效率 两者的区别 管理主体不同 ;涵盖的内容不同;主要目标存在差异 ;管理方式存在差异。公共行政是公务活动,公务员执行的是他人制定的政策,注重的是过程。公共管理涉及的范围更广。
公共部门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差异1,目标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的,而企业管理则以营利为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2,实质不同企业管理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更多着力于提高效率上,而公共管理不仅要注意到效率问题而且还得研究公平问题。3,特性不同。与企业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更强调责任。4,监督方式不同。公共管理要受到社会大众的监督而企业管理的监督主要是来自于企业的内部。5,权力来源不同公共管理中公共组织的权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大众所给予的公共权力,而企业管理的权力则大都是私人授权。公共利益的特征1)合法合理性,2)公共受益性。3)公平补偿性。4)公开参与性。5)权力制约性。6)权责统一性。
1、公共利益具有客观性;
2、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
3、公共利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公权力的作用(1)公共权力维持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2)公共权力对某些变化了的社会秩序作出调整,以克服社会内部的一般矛盾与冲突,防止其向对抗方向转化;(3)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公共权力能够推动和引导原有的生活秩序向一定方向演变。公共管理变革的核心理念
1、提高政府生产力
2、引入市场机制
3、建设服务型政府
4、向基层分权
5、提高政府的公共政策设计和实施能力
6、对政府管理的结果负责
市场经济的市场类型 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
导致市场失效的主要原因 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效应;不完善的市场;不完全信息;经济周期性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收入分配不公;非优效品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标准
(1)贡献标准,即按照每个人以其能力和努力程度所作出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2)需求标准,即根据生存水平的必要性进行分配,并通过社会保障的形式来实现;(3)机会均等标准,或者说是分配决定过程的公平问题。
我国财富分配体制的内容 第一层分配以市场分配,劳动所取得报酬为主,目的是提高效率。第二层,以国家财政税收及其在分配为主,三层次分配时社会慈善活动。
市场经济条件政府管制的必要性为了弥补或防止市场失灵,保证和维护经济有序运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政府凭借手中的权利对社会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所施加的某种限制和约束,人们称之为“政府管制”,其目的是为市场运行及市场主体行为建立相应的活动规则。
政府管制应遵循的准则管理必须体现公共利益;目的性;管理必须具有透明性:可行性;管理必须遵循法治的原则。
公共政策的逻辑过程
1、公共政策问题形成(政策问题,政策诉求,政策分析)
2、公共政策的制定(选择决定宣示)
3、公共政策实施(4、政策结果
5、公共政策评估
6、政策修正
政府作为公共组织的主要特点
1、具有完整意义上的公共性及其权威性
2、“行政性”的管理方式
3、具有完全意义上的非营利性特征
4、政府的管理体制遵循分级和按职能划分的原则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1、发动了民间力量,动员了众多而巨大的物质和人力投入社会,2、是重要的社会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3、创造就业吸收和运作各种社会资源
4、为企业市场经济活动提供支持和服务
5、促使公民发挥潜力,促进社会发展的多样性。
6、增进社会容忍,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国有企业的原因通过国有企业来修补市场缺陷,2、。在分配经济资源3.。实现战略目标
推行政务公开的意义 第一,政务公开规范政府行为,促进公共管理的廉洁高效; 第二,政务公开增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增强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督,有效地提升他律和自律,防止腐败; 第四,政务公开扩大民主参与和科学决策,更好地实现政府领导;
第五,政府信息公开是建设“三个政府”的主要制度保障。6公民知情权
7、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8政府职能转变
9、行政管理高效10,信息化社会的政府运行的需要
三、论述题
现代公共管理的主要对象 1社会公共问题
2、社会公共项目 公共项目指为实现公共管理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及其过程(1)把特定的公共管理活动划分为必要的行为步骤或阶段,以便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的目标;(2)仔细考虑每个步聚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特定的结果之间的关系;(3)明确每一步的实施者和责任者;4)有明确的完成每一步骤和整个项目的时间表;(5)经常检查资源分配与预先规划是否相符
(三)社会公共资源内容
1、公共信息机构人员的管理;
2、信息文字和数据规范的管理;
3、公共信息载体的管理;
4、公共信息技术设施的管理。
公共部门的主要职能
社会管理职能 社会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保持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的公平合理防止两极分化。
1、我们应该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
2、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解决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管制职能
公共服务职能 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宏观调控职能经济平稳增长物价基本稳定 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1.政府的政治职能
1、一是构建和维护既有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的制度和环境;
2、二是制定维护国家与社会利益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 ;
3、三是建立和维护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机器。经济职能
1、一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发展,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
2、二是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保证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
3、三是控制垄断行为和外部不经济行为,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
4、四是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 ;
5、五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文化职能(1)发展科学技术;(2)发展教育;(3)发展文化事业;(4)发展卫生体育。社会职能
1、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
2、管理政治、经济事务之外的社会事务 ;
3、阻止污染环境的行为,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4制定和实施社会保障的制度和措施,提供社会福利、保险、救济和慈善服务
“网络问政”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其发展措施
1、政府机关借助网络建立政府组织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广泛的沟通网络,这种沟通网络可以打破时 空 及行政组织部门与层级之间的限制,提高政府内外的沟通效率,提高了政府治理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力。2 与民众建立一个迅速、有效的沟通途径和意见反馈机制,从而实现和扩大公民对政府公务管理的参与。
3、促进政府重组,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率。政府信息化,使传统的科层组织朝着网络组织方向发展,打破了地域、层级、部门的限制,促使政府组织和职能的整合; 促使政府的程序和办事流程更加简明、畅通;
4、经由网络系统,便于社会大众、新闻媒体监督政府施政,起到透明和公开的作用
5、意外灾害、电脑故障、人为破坏、加强政府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为此必须:制订政府机关信息安全管理的办法,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标准、人员管理、资料管理、实体及网络管理、紧急应变复原处理、安全稽查和考核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在政府行政机关内外建立电脑稽核制度;建立政府认证机构,提供政府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安全认证服务;加强政府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定及推动政府机关加密,数位签章等信息安全标准及技术规范;建立网络安全紧急反应以及处理机制,协
调政府机关处理信息安全管理事件。
以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论述“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及其解决对策
.1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不合理郊区和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比较短缺.2医疗服务观念滞后3病人求医观念有待改进由名医坐诊的专家门诊人满为患,而这其中大多数病人并非疑难重症,.4医疗市场混乱状况不宜低估看病贵的成因.1客观因素疾病谱变化,新技术、新材料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社会总体物价指数的上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很多人对健康查体、健康保健提出更高的消费要求,这些都决定了看病费用的升高。.2社会因素现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医疗保险机制尚未健全,医保覆盖范围和层次相对较低,发展也很不均衡。.3体制因素 药品生产体制药品流通体制药品价格管理体制医疗体制由于技术性劳务价格相对偏低和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比例偏低,医疗机构难以通过提供技术性劳务获得足以维持正常运营所需要的资金。
(1)调整医院收入结构,规范常规用药,减轻患者负担医疗收入结构不合理的负效益,使现行医疗服务价值与价格相背离。(2)控制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避免乱检查,保护患者利益卫生资源利用不足与利用过度,受经济基础制约。(3)加强对一次性卫生材料的管理,在符合业务要求的情况下,合理确定一次性卫生材料的使用范围,并对使用的一次性卫生材料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购进,减少流通环节或统一零售价格,减少病人支出,减轻患者负担。(4)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疗行为抓好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疗行为,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主要活动及其作用
第五篇: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反思双汇“瘦肉精”这一食品安全事件,如何真正落实政府监管责任? 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流向了双汇。河南济源双汇肉制品被央视3.15曝光含“瘦肉精”后,双汇集团在5天时间里,两次发表声明,对“瘦肉精”事件表示道歉,并对济源双汇作出停产,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免职处理,同时,对济源双汇所销售的肉制品实行召回。
事实上,“双汇瘦肉精”事件暴漏监管漏洞。前来河南督导调查的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表示,全国每年出栏生猪在6亿头,面对如此大的数量,“只要是抽检自然会有漏洞”,而“瘦肉精”事件的发生,正是暴露出了整个监管链条上存在的缺陷。
同时,也是政府监管体制的制约。我国现行的监管体制下,兽药的使用为农业部门下属的兽药监察机构监管;饲料的生产、交易由质检机构、工商部门分别监管;农业部门对饲料安全的监管主要是通过对饲料市场进行抽检,生猪养殖过程的监管归属农业部门下属的畜牧厅、局或乡畜牧站;生猪的市场流通和生猪屠宰环节由国家质检局的动检机构进行监督管理。众多的监管机构在机构分属上存在交叠重合的现象,造成监管责任不清,主体不明,易导致对总体监管水平的损害。出现问题,很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责任主体不明确。
还有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法律法规滞后,查禁工作缺乏法律依据。由于生产、使用、经营“瘦肉精”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问题,在国家已有法律中涉及载明的较少,如在《药品管理法》中明确禁止药品生产企业向非医疗机构和个人出售药品和医药原料,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明确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禁止添加激素类药物,屠宰加工企业只对肉猪的病情和疫情进行检疫,至于是否含有“瘦肉精”则不在检查的范围之内,在肉品销售市场的流通中,也只看有没有病情疫情检疫,不看是否有没有“瘦肉精”的检测。对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开展安全检测抽样,目前尚缺乏比较明确的法律依据。加工、销售企业对“瘦肉精”的防范意识十分淡薄。这些都是已有法律不够完善的地方。
从“双汇”事件看我国瘦肉精治理。瘦肉精被认为是肉制品业的“三聚氰胺”。有相关媒体怀疑,连双汇这样的龙头企业也触及食品安全底线,喂食瘦肉精可能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如果此事属实,整个事件极有可能演变成类似奶粉业的“三聚氰胺”事件,行业重新洗盘。安全问题是食品企业的生命线,作为此次事件的导火索,双汇公司,其品牌形象必将严重受损,而出事的河南济源双汇公司属于双汇控股公司,河南济源的整改也将直接延缓双汇整体上市的进程。可见,此次事件对于畜产品加工产业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如何做好进一步的治理工作显得相当棘手。
而相应的针对措施的话,也就是如何真正的落实政府监管责任,我认识有如下几条:
一、制定相关的标准法规,加强执法监督。
早在1987年,欧盟、美国已宣布禁止使用瘦肉精作为兽用饲料添加剂。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规定“瘦肉精”可用于食用动物的促生长。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盐酸克伦特罗最高残留限量为:肉0.2μg/kg,肝脏0.6μg/kg,肾脏0.6μg/kg,脂肪0.2μg/kg,奶0.05μg/kg。欧盟成员国已将盐酸克伦特罗残留作为肉品进口必检项目,因而这也成了WTO成员国之间进行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中国农业部在1997年3月以[农牧发(1997)3号文]严令禁止
肾上腺能激动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但目前国内外非法使用情况仍非常严重。中国农业部、国家经贸委等多个部门以农牧发[2001]14号文下发了《关于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等药品的违法行为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严厉查处此类产品的非法滥用。但目前,实施效果仍不是很理想,我们需要更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
二、加强部门配合,从源头杜绝瘦肉精流入市场。
瘦肉精等违禁药品整治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查禁“瘦肉精”任务重,难度大,涉及部门多,解决“瘦肉精”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抓源头。需要加强各部门合作,齐心合力,上下联动,标本兼治,打防并举,各负其责,共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同时签订有关责任状,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追究哪个部门的责任。只有各部门共同加大工作力度,加强违禁药品源头、饲料和养殖环节、屠宰和销售环节的整治,才能切实保障畜产品安全。
三、加大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整治投入。
政府应从财政拿出专门的经费,确保查禁“瘦肉精”工作的正常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十五、六十六条明确规定,检测单位在监督取样中不得向检查人收取检验费用,否则当事人将会被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增加财政投入,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和提高检测频率。应把药物残留检测和监督管理的费用列入财政预算,使查禁工作能顺利开展。由于瘦肉精监测成本高,难度大,因此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一方面用于检测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用于先进检测器材的采购。除了技术硬件的改善,还需要更多专业的技术人员从事监管工作,争取将抽检的频率提高一个层次。
四、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打击力度。
饲料监管部门要创新监管机制,加强对“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督。如发现有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非法使用或经营“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应依法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及营业执照,从严处罚。对生猪屠宰场、肉品销售市场检测到含有“瘦肉精”的生猪或肉品,应予以销毁,并追溯来源。对饲养场(户)“瘦肉精”残留检测为阳性的生猪,其同群猪必须滞留1个月后,经检测合格才能出栏。对生猪收购贩运环节管理,要建立产地责任和销区准入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将生产、经营和消费三方利益联合起来。要加大检测力度,不给违法者留任何缝隙。对涉嫌经营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相关人员,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只有将执法力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才能对违法者产生真正的威慑作用。
最后,希望“双汇”事件可以给肉类加工行业一个警示,虽然生产的是加工品,但对于原料的来源,即整个生产链的控制都是十分必要的,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