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可爱的小精灵

时间:2019-05-12 12:2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可爱的小精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可爱的小精灵》。

第一篇: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可爱的小精灵

3可爱的小精灵

单元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应该爱护它们。进一步练习概括段落内容。

2、认字21个,写字15个,学习多音字“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3、理解“独自、追逐、舞动、猛烈、讨人喜欢、敏捷、玲珑、格外、机灵、触动、嬉戏、摇晃、遮蔽、储藏”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并会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和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4、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5、自读《带刺的朋友》,了解刺猬的特点,明白题目中“朋友”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6、读句子,以动物为题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和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写句子。指导学生进行定向观察,了解动物的特点,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小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9个二类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虾的外形及生活习性。

3、理解“洒脱、通体、迅速、独自、追逐、舞动、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猛烈、”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4、练习概括段落内容,学习先总后分的写法。积累并运用表示顺序的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认知的欲望。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反馈等活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虾的有趣和脾气不好的特点,学会用中心句概括段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小虾的特点。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

动物的兴趣,懂得要爱护小动物。

2、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体会作

者是如何写具体的。

教具准备图片 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会写7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了解小虾的外形及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实物(一只小虾)看一看观察一下说说你所看到的?(学生观察,老师了解学生的观察方法)

2、指学生回答,集体进行评价或者互相补充。

3、老师:大家刚刚经过有顺序的观察,表达了自己眼中看到的小虾,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作者是怎样记录他眼中的小虾的。(板书:小虾)

(二)、展示目标(同教学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用你喜欢的方式多读课文,说说课文从那几方面来描写小虾的?

3、精读课文1-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想想这四段都写了小虾的哪些方面?

(二)、围绕自学提纲自己学习。

三、探究、训练

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少的收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我们的学习收获吧!

(一)读通读准,交流展示

1、小组长用游戏的方式,检查本组同学的识字情况。

2、师抽读字卡,全班抢读,将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然后,抽查几名学生读,师适当指导、范读,最后让生练习读一读。

3、小结评价激励。

(二)熟读理解,交流展示

1、自由读文,多读几遍,小组交流疑惑。

(1)说说课文从那几方面来描写小虾的?

(2)想想1-4自然段都写了小虾的哪些方面?

2、指名汇报。

3、小结评价激励。

(三)精读感悟,交流展示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小虾样子、吃东西、生气时的句子。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句子,体会小虾的可爱。

3、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①这段话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②找一找,画一画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一句一句写具体的。

①小组交流。

②集体反馈。

4、用“先„然后„接着„又„直到„才”说话。

5、运用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先读找中心句,再画一画具体描写的词语、句子,后小组交流,最后反馈。

6、自由体会一段话是如何写具体的。

板书设计:小虾

小虾生活的地点: 阴凉又有阳光的地方

小虾小虾的样子: 有的„„有的„„

小虾的捕食情景: 先是„„然后„„接着„„直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小虾的样子,了解小虾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具体描写的。

3、学习小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激情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你还记得小作者家里的小虾吗?说说看。(指学生回答)

2、如果请你来照顾这些小虾你会怎样做?(集体交流)

3、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小作者是怎样照顾它们的!

(二)、展示目标(同教学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五、六自然段。说说小作者告诉了大家什么?

2、指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思考:小作者是怎样观察写小虾的?

3、说说小作者都写了小虾的哪些方面?(结合课文内容)

4、如果请你来写一种小动物,你会从哪些方面写?

(二)、围绕自学提纲自己学习。

三、探究、训练

(一)、自学提纲11、说说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对小虾的喜爱。

(1)指名说。(2)生补充。

2、问题预测:

(1)小作者都写了小虾的哪些方面?(2)小作者是怎样来观察写小虾的?

3、指名汇报。

4、小结评价激励。

四、拓展训练

1、你喜欢小虾吗?为什么?

2、欣赏画面。

师:这些小动物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特点,你最喜欢什么?能结合生活中的观察说说它们有趣在哪儿吗?

3、学生说话训练。

4、小结评价激励。

板书设计:

捉虾样子:通体透明看虾趣小心

小虾吃饱后自在活泼有趣

脾气不好受干扰 发怒惹人喜爱

打架时 猛烈

照顾虾小虾多了

“我”这样观察小虾:有顺序、按部分

松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10个二类字,会写本课7个生字.。学习多音字“爪”。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讨人喜欢、敏捷、玲珑、嵌着、格外、机灵、触动、嬉戏、摇晃、遮蔽、储藏”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4、练习概括段落和课文内容,学习总分的写法。积累并运用表示顺序的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找中心句和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段意和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会写8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学习多音字“爪”。

2、理解“讨人喜欢、敏捷、玲珑、嵌着、格外、机灵、触动、嬉戏、摇晃、遮蔽、捧、储藏”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词语。

3、练习概括段落和课文内容。

4、能根据不同内容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谜语: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

2、学生交流资料。你喜欢松鼠吗?为什么?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松鼠》。(板书课题)

(二)展示目标(同教学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初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多音字及生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

2、联系上下文理解“讨人喜欢、敏捷、玲珑、嵌着、格外、机灵、触动、嬉戏、摇晃、遮蔽、储藏”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熟读每一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自然段段意。

4、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5、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来介绍松鼠的?

(二)、围绕自学提纲自己学习。

三、探究、训练

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少的收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我们的学习收获吧!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四肢 敏捷 镶嵌 搽过油 格外 嬉戏 搭窝 橡栗

扒开遮蔽 榛子 干苔藓 储藏 缝隙 树杈 摇晃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段意。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们谈感受:

美丽的小动物讨人喜欢。四肢灵活、行动敏捷、闪闪发光的小眼睛,全身光滑,尾巴大而漂亮。(能谈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不强调统一)当学生谈到小松鼠特点时让孩子从文中去找,切入到文中学习课文。学生谈到小松鼠美丽,就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你从哪看出小动物美 丽的?引导学生学习描写小动物外形特点的部分。学生谈到小动物灵活机灵时,引导学生到文中去找:你从哪感受到小松鼠的机灵的。喜欢吃的东西、如何做窝„„(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学习,并指导学生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的同时,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

3、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由此,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外形上介绍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第二部分(2—4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性。

4、小结评价激励。

5、课堂小结:短短的一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了一种美丽、可爱的松鼠,那么小松鼠哪些方面美丽、可爱呢?课下思考,也可以在书中画一画、批一批。

四、达标训练

1、练习写字。

2、指导朗读,达到熟读,体会松鼠的的可爱、机灵,增强学生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2、练习概括段落和课文内容,积累并运用表示顺序的词语。

3、学习总分的写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一、目标导学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了解松鼠是一种美丽、可爱,讨人喜欢的小动物。课文中哪里写了小松鼠的可爱和美丽呢?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松鼠》。

(二)展示目标(同教学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体现松鼠的美丽,讨人喜欢?用“——”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2、默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这部分从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

3、再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文中的三个“它们”各指代什么?

(二)、围绕自学提纲自己学习。

三、探究、训练

1、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2、师生交流、探讨。

(1)齐读第一自然段,课文哪些地方体现松鼠的美丽,讨人喜欢?说一说你画出的相关句子。

(2)指名读第2-4自然段,说一说这部分从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学习体会找中心句和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段意)

(3)默读第2-4自然段,用“﹏﹏”画出写松鼠机灵的词语。

(4)从文中找出表示松鼠搭窝顺序的词语,并能利用这些词语复述课文。

4、文章最后一自然段中的三个“它们”各指代什么?

四、拓展训练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觉得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的可爱机灵。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外形: 美丽

松鼠活动: 机灵可爱讨人喜欢

生活习性:住聪明

吃:有趣

课后反思: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一个语文园地。选文语言平实,意义深远,形式多样,其中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类似的主题前面几册教材已有编排,要注意前后联系和区别,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以往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不断提高要求。教学时,教师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中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4.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本单元中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时安排:

《寓言两则》 2课时 《惊弓之鸟》 2课时 《画杨桃》 2课时 《想别人没想到的》 1课时 语文园地三 3课时

9.寓言两则

课时安排: 2-1 教材分析: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

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 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故事内容,能在阅读中质疑、解疑,发表见解,结

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2.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

激发阅读寓言的情趣。

教法设计: 引导法 学法设计:小组合作 讨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寓言故事,请看:

(学生观看故事动画。)﹙设计意图:我的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师: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亡羊补牢] 回顾之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并说说什么是寓言?

师:刚刚大家看了有趣的动画,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叙述这 个故事。

二、预习探究

1.检查预习:

师:请翻开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在小组

中交流难读、易错的字词。

教师强调“圈”的读音以及组词、“窟窿”一词的正确书写。

2.师:同学们已经扫除了阅读的障碍,那么让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一读,请

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习惯] 3.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亡羊补牢》 讲了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

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师适机板书:第一次 不补 第二次 修补]

三、品读体验

1.小组合作学习,掌握故事内容

师:为什么养羊人的羊丢了一次又一次?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 ”画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用

“ ”画出丢羊后养羊人和街坊的表现。2.交流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生:“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

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3.交流养羊人和街坊不同的表现。

师:读了两个人的对话,在语气方面你们有没有好的建议?

师:同为分角色朗读一下 要读出街坊善意劝说的语气和养羊人毫不在意的语气。4.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5.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

(抓住又„„又„„)[板书:错] 6.教给学生理解字词的方法:

师:课文的1-4自然段都是写了养羊人丢羊这件事,用课题两个字概括:

“亡羊。”

可见,我们解词,除了查字典以外,还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7.养羊人还会丢第三次羊吗? [示:对比句子,知道不该不的作用] [从哪些词看出他后悔了?抓:赶快、结结实实] [板书:知错就改] 8.讨论:现在补牢迟吗?

[抓:再也;从此;从什么时候开始] 9.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板:不迟] 通过养羊人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并不算晚。)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拼读课文,明白寓意。﹚

四、巩固延伸

师: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想说?

生:小组说——全班汇报——写在书本P35中间空白地方 [示:我想对 说:“ ” ] [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我想对养羊人说;第二层:联系实际,我想对身边的人说。]

五、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寓言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使他懂得故事蕴含的道理。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羊---------又丢羊---------不再丢

(羊圈破了)(不听劝)(补牢)

9.寓言两则

课时安排: 2-2 教材分析:

《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缠”这个字,会写“街、劝”等6个字及相关词语。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

言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故事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都是达不到目标的。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教学重点:

在学生感受寓言结实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体会寓意,并能联系自己得到收获。

教法设计:引导法 学法设计: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幻灯片、南辕北辙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课前活动:老师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

2.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

二、预习探究

1.学生翻书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认识理解“辕”“辙”。

教师板书:“辕”“辙”字,请学生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带车字旁)

课件出示:“辕”和“辙”的图片,看课件理解“辕”和“辙”的意思。(辕: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板书:北)。此时完成课题的书写。

3.指导书写“辕”字。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及正确写法。﹚

三、品读体验

1.叫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我们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话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文章的第一段)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楚国在南面,这个人却往北面走。)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贴楚国的图片,找学生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4.再读这段话,你还读出了什么?(坐车人很愚蠢、固执等)

5.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还硬要这样做,他真的这样愚蠢吗?他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呢?

A生自由读书,找找坐车人的理由。

B师指名回答。(马好,路费多,驾车人技术好)C出示坐车人与朋友的3段对话。学生自己读,边读边琢磨:朋友是怎么问话的,坐车人又是怎样回答的?

D填补文本的空白:为人物的对话加上恰当的提示语,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心理。加上提示语再指名读3段对话。E师请两名同学现场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坐车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师帮助叙述。在两名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人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F课文读到这里,这个前往楚国的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愚蠢、好笑、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劝告)

6.课件出示:他不知道这些条件越好,离开楚国就越远。齐读这句话。此时,你面对如此愚蠢的坐车人,你想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寓言的寓意。﹚

四、巩固延伸

1.早在2300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

2.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3.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其实,别说在2300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见过的《南辕北辙》现象。(如:某食品质量不过关,却通过精美包装去吸引顾客,耗费人力、物力也没能提高购买率。)

4.师提出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南辕北辙》现象,(如:考试抄袭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五、口语交际

1、(出示图)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去楚国 却向北走 离目的地越来越远(背道而驰)

10.惊弓之鸟

课时安排: 2-1 教材分析:

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了下来。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习。

教学重点: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法设计:讲解法

学法设计: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预习提纲 教学流程:

一、教师引入教学讲话,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有个叫更羸的人,射箭的本领特别高强,他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天上飞的一只大雁掉下来。你们相信吗?这是为什么?通过学习“惊弓之鸟”(板书)这篇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谈话揭示课题,引起学生好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边读边思考:你觉得更羸是怎样一个人?你从哪儿体会出来的?把有关句子画一画。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4、指导书写。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三、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理解课文。﹚

四、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

五.作业: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一只:

慢慢地飞:

10.惊弓之鸟

课时安排: 2-2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学生默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

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教法设计:讲解法

学法设计: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预习提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黑板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检查正音。

2、说一说课文的叙述顺序。

﹙设计意图:复习中学生能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二、讲读全文

1、指名朗读1~3自然段:要求有感情,其他同学看小黑板思考问题。

提问讨论:

⑴什么是有名的射箭能手?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射箭经验特别丰富,技术特别好的人。这样开头使我想知道更羸是怎样一个射箭能手。

⑵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看见了什么?你怎么知道是更羸看见的?学生回答:“看见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是更羸指给魏王看的。

⑶更羸与魏王的对话,使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知道更羸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雁就会掉下来。知道魏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

教师过渡语:更羸说的话能实现吗?请看

2、指名朗读4~6自然段:要求有感情,其他同学思考以下问题。

提问讨论:

⑴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那只大雁又是怎样掉下来的?画出关键词。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更羸:左手拿弓 右手拉弦 嘣 大雁:直往上飞 拍翅膀 掉

⑵大雁掉下后,魏王的表情怎样?“啊”这个词带有什么感情?学生回答:大吃一惊,有赞叹之情,有惊奇之情,还有莫名其妙之情。

教师过渡语:

你看到这种情景感到奇怪吗?请看下文,仔细分析就会明白。

3、默读第三部分7~9自然段:

思考后讨论以下问题:

⑴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一拉弓,就使那只大雁掉下来?从文中对话中找画后读。学生画后读:“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⑵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提问: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哪些讲的是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分析的?学生回答:共四句。第一句话讲的是看到的、听到的。后三句讲的是他分析的。

②他是怎样一步步分析的?你觉得他的分析有道理吗?正确吗? 教师导读并板书:

飞得慢──因为受过箭伤,伤口没愈合,还在作痛。

叫得惨──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学生回答:分析有道理。因为前面的事实证明了“拍了两下翅膀”说明大雁在使劲。“直掉下来”说明大雁一点也不能飞了,这与更羸说的伤口又裂开了掉下来是一致的,他的分析是正确的。

⑶找三位同学分别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全班同学共同体会文章是怎样将这段话写清楚的。

4、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悟出道理,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

从课文前后联系中我们发现,更羸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根据的、正确的。那么你认为他是射箭能手吗?你是只佩服他不用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来吗?(学生回答:不是)那是什么?学生回答:我佩服他会观察,同时会分析。

教师总结:

对,我们平时就要养成观察的习惯、分析的习惯,同时随着知识的增多,更要学会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结论趋于正确。今天,我们学习了“惊弓之鸟”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学生回答:被弓箭吓怕的鸟,比喻有的人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了不得。

﹙设计意图: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三、根据板书情况进行复述练习

要求:复述表情要自然,不要背书。可用转述方法,讲给别人听。

四、作业

将成语讲给父母听,评价反馈。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飞得慢 叫的惨 观察▼

受过伤 孤单失群 分析▼

害 怕 高飞 掉下来 判断▼

11.画杨桃

课时安排: 2-1 教材分析:

《画杨桃》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 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 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 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 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 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

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 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

重他人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教法设计:质疑引导

学法设计: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实物或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谁能给大家介

绍下?接着,读读我们的资料袋,看谁能最快了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件与杨桃有关的事,请认认真真看老师写课题。

介绍杨桃: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生: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我是怎样画杨桃?

(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上述问题并想想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请提出来。

三、汇报交流

1、指名读生字,并说说还在哪些词中见过它们。

2、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读流利。

3、交流课文内容 说说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4、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的问题请同学读书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四、品读父亲的话。

1、指读名,能说说吗?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谁还想说说你读懂得 内容。相机理解“想当然”,引导学生说出父亲对我要求严格,严中充满关爱、认真,它反复叮嘱。理解“叮嘱”

师 随机板书 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 2.看大屏幕加提示语自由练读。父亲怎样说这段话的?

父亲()说: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3.指名读。认真听他那里读的好? 4.评完后赛读。

5.最后齐读,记住父亲的话。

我记住父亲的话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看大屏幕,自己读读下面两句话,体会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1)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2)我看,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指名说。一生读,其他生听再体会,再说区别。

师小结:少了“认认真镇,老老实实”表达的意思就大不一样,所以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父亲的话,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所要明白的道理的理解。﹚

五、快乐写字

l、熟记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生字

叮嘱:“嘱”书写时注意“禹”的竖和提是两笔写成的。严肃:“肃”的下面的笔顺是先两边后中间

熟悉:“熟”的右上是“丸”,而不是“九” “悉”的上面不是“采”,而是一撇加“米”

3、师生共同 点评学生书写生字。

六、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叮嘱 严肃

画杨桃

熟悉

和颜悦色教诲

第三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教案

第三单元整组备课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四篇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每篇课文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亡羊补牢》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南辕北辙》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惊弓之鸟》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判断。《画杨桃》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想别人没想到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这四篇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学习本组课文,要以读为本,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

2.学会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的能力。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学会做任何事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

2.学会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的能力。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学会做任何事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时安排: 寓言两则 2课时 10惊弓之鸟 2课时

11画杨桃 2课时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2课时 语文园地三 4课时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这则寓言。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教学难点:

1.引导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谈一谈感想。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资料。教学流程:

一、前提激趣

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两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亡羊补牢》。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导学达标

(一)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A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B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两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四)体会寓意。

1.你来评价一下养羊的人,他那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

2.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三、达标检测

1.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为时不晚”。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四、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你周围的人听,并告诉他们其中的道理。

2.收集并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9.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第一次:羊圈破了个窟窿

为 亡羊 时

第二次:不听邻居劝告 不

晚 补牢 再也没丢

南辕北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则寓言故事。

3.体会其中的道理: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教学重点:

1.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教学难点:

1.体会、领悟道理。

教学准备:南辕北辙的故事录象、课件等。教学流程:

一、前提激趣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齐读课题:南辕北辙。2.仔细观察 “辕”“辙”,你有什么发现?

随机出示辕和辙的课件,解释: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压的痕迹。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辕就会指向哪个方向。而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车辙就会往哪个方向延伸。

3.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说的究竟是怎样一件事呢?

二、导学达标

(一)初读寓言,感知大意。

1.打开语文书,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个人?其中是谁南辕北辙? 2.指名检查朗读。

3.反馈:课文讲了哪几个人?谁南辕北辙?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他南辕北辙的行为吗?

4.课文中也有一句话非常肯定地概括写了他南辕北辙的行为,请找一找。

(二)学习寓言,体会寓意。

1.课件出示故事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自由读,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a预设: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引导:楚国是他要去的——(目的地),往北走是他的——(实际行动),这就是说——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板书:南 北 目的 行动)b你还从哪个词读懂了什么?“硬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我们可以推断一下,他到底知不知道楚国在南边,明明知道在南边,却硬要往北走,从“硬要”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固执、很愚蠢、无知、不听劝告)c朗读句子。

2.他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却如此固执地往北走,他有什么理由硬要这样做呢?请读读文中朋友与他的对话,划出坐车人的理由。

3.反馈交流理由,随机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并板书。

4.他就是认为自己有这样优越的条件,所以即使朋友再三的劝他,他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自以为是”)

5.请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个人当坐车人,读出他的“固执”,另一个人当他的朋友来诚恳地劝一劝他吧!——指名分角色朗读,随机指导。6.放飞想像:坐车人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你们想像一下,楚国在南方,而他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 预设一:我觉得他往北走,就会走到俄罗斯。

预设二:我觉得他一直往北走,到了一个大海边,过不去。预设三::他可能走到一个三叉路口,前面被挡住了。

预设四::我觉得他往北走,也可以到达楚国呀,因为地球是圆的,走了一圈也可到达楚国。

7.那将会是多么可悲的下场!古时候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球上,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坐车人的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与目的地相反,他这样的一意孤行,导致的结果是:

(谁都知道,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他离楚国也就越远。)这句话重复出现了哪个词?前三个“越”强调了什么?后一个“越”强调了什么?(结果适得其反。)(板书:条件越好 离目的越远)

8.现在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结果。随机提供关联词来说说。(虽然„但是„ 尽管„可„ 无论„„都„„ 不管„„都„„ 即使„„也„„)

9.此时,你想对那个坐车人说些什么?

(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10.再次读题,南辕北辙字面上是说——实质上就是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就会越远。)形容这个意思的还有一个成语:背道而驰。

(三)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1.早在2000多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看动画。

2.其实,别说在2000多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

三、达标检测

1.是呀,你瞧,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故事中那样的人,也有像魏王这样的事,如果你想告诫他,给他讲这个故事,你会讲吗?

四、布置作业:

1.搜集古代寓言故事。板书设计:

南 辕 北 辙

| | | | | |

目的 ≠行动 | | | | | |

无法实现愿望

10惊弓之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

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前提激趣

1.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导学达标

(一)指导自学。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三)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

三、达标检测

1.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教学重点: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难点:

1.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前提激趣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0课——《惊弓之鸟》,谁能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导学达标

(一)品读感悟

1.品读更羸拉弓前和魏王的对话

⑴这个故事是围绕魏王和更羸这对君臣的对话展开的,请同学们找一找更羸拉弓前他们君臣有着怎样的对话?找出来读一读,并体会他们当时是怎样想的,试着把它读出来。

⑵反馈:通过指读,引读,范读,渲染情绪引导学生读出更羸的自信和魏王的怀疑(品读1-3自然段)。

⑶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

2.品读更羸拉弓后他们君臣的对话

⑴就在魏王满腹怀疑的时候,只见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掉落下来。这时他们君臣又有一段对话,从这里你又能体会到什么?自己先试着读读,看看应该怎样读?

⑵反馈

理解“大吃一惊”一词。“大吃一惊”什么意思?会是怎样的表情?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这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带着这种表情和想法读一读。

3.理解最后一段,体会前果后因式的因果关系句式和更羸的推理过程。⑴出示“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①理解“孤单失群”孤单什么意思?“失”可以用这句话中哪个词来理解?“群”呢?

②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出示:因果——先果后因

③读一读这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男:飞得慢——女: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男:叫得悲惨——女: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④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⑤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这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⑵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交流,出示板书:

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

⑶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一„„就„„拼命)⑷指名读,齐读

⑸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

师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师引读: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引读:最后更羸判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会裂开,就会掉下来。)

⑹从这段话中你能体会到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4.这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现在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最好加上动作和表情。

(三)揭示寓意

1.学完课文,你认为这只大雁是更羸射下来的吗?它是怎样掉下来的? 2.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它来比喻怎样的人?

三、达标检测

《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流传了2000多年可谓家喻户晓,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伤口裂开

思考: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

心里害怕 ↗

结果:不用箭

只拉弓 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11画杨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前排、教诲”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前排、教诲”等词语。教学难点:

1.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五角星形杨桃图片、长、正方体、圆柱等包装盒。教学流程:

一、前提激趣

1.出示杨桃实物,引导生观察,描述你见到的杨桃。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杨桃》。

二、导学达标(一)初读感知:

1.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词句,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多媒体出示词语:

叮嘱 前排 靠边 准确 审视 讲台 神情 严肃 半晌 轮流 和颜悦色 熟悉 角度 相似 教诲

(生开火车轮读,正音。)

3.交流,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生汇报。

4.师总结:这篇课文主要写“我”读小学四年级时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二)探究结构: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图画课上画杨桃的事?(生快速读文,找一找,画一画。)

2.汇报(2—18自然段。)

3.再读开头结尾两段,又分别说了什么?生快速读文,归纳、汇报。

(第一段:爸爸的叮嘱: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第十九段:老师和父亲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三)了解父亲。

1.生轻声读第一段,快速找一找父亲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生自由读文,交流。

3.汇报。(父亲告诉我看到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4.师引导体会“叮嘱”,你能换个词理解吗?

生:嘱咐

练习说一句话。(妈妈经常叮嘱我:“要好好学习呀!)5.追问“想当然”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推想起来一定如此。

生:想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6.练习朗读父亲的话。同桌练读,指读,评价。

7.师过渡小结:那么“我”有没有忘记父亲对我的叮嘱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达标检测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教学难点:

1.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前提测评

1.思考:课文围绕画杨桃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齐读课题《画杨桃》。

二、导学达标

(一)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问题: 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2.同学们是怎样评价我的画的?老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画出人物对话、神态动作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3.生快速自学,有疑问汇报。生汇报问题:杨桃都是五角星形状的吗?(二)品析文本,解决问题 1.汇报

(1)读读文中同学们嘲笑的句子。

(2)追问: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你心理是怎么想的?(生汇报)(3)体会同学们嘲笑的语气。

a.引导:在同学们说笑的时候,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呢? b.同桌合作,分角色读一读。c.选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继续思考。追问:你们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2.理解老师的态度和做法(1)指名读文中的语句。

理解“审视”,生说字义,做动作体会。

a.当老师审视了讲桌上的杨桃,听见同学们还在嘲笑“我”,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为什么变得严肃呢?

b.这段话中哪个词说明了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一会儿?(半晌)半晌的时间有多长?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既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如果你就是文中这位老师,你会思考什么呢?

生:老师在想该如何让学生们明白呢? c.老师想出的一个好办法是什么?

(2)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从杨桃的一端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结果跟同位交流。

(3)想象:如果你们就是这些嘲笑别人的同学,看到刚才的这一幕,你们想说些什么?

(过渡语:听了你们真情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歉意。看到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

师生分角色读文,了解同学态度的变化。

(4)(课件出示老师对学生说的那番话)教师用严厉的语气读其中的一句话给同学们听,学生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对“和颜悦色”一词的理解。(5)指导朗读。(指名朗读,思考每句话的意思,汇报—齐读)(6)引导理解: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

(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同;不要随意嘲笑别人。)追问:刚才那位同学问:杨桃都是五角星形的吗?同学质疑。师出示恰巧课前准备好的从侧面看是六角形的杨桃。生观察:两只杨桃有什么不同?露出惊讶、恍然大悟的神情。

师趁机提示:所以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7)指导背诵。(过渡:老师的话朴实而深刻,让我们试着把它记下来吧!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它?)

a.练习背诵,练背,指名背。b.集体背诵。

(8)师引导:再来读读父亲的叮嘱。想一想:父亲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齐读。

(9)多媒体出示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谈体会,(发现它们相像)师:对,这就是文中的“相似”。3.理解“教诲”一词。

(师:虽然杨桃**在这里悄然的结束了,但老师的话却带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这种教育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叫做“教诲”。)

追问:他们的话仅仅是在说画画吗,为什么说她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生联系实际汇报。

师出示生活中的实物(长方体牙膏盒、正方体纸盒、圆柱形饮料盒)对比体会。

多媒体出示:老师、父亲的话,齐读。

点明写法:父亲的叮嘱和老师的言行给我们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呀,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

三、达标检测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汇报,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

板书设计:

画杨桃——五角星

父亲 是什么样 画什么样

我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实事求是

老师 看到什么样 画什么样想别人没想到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教学难点:

1.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前提激趣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导学达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9.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三、达标检测

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语文园地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会以介绍自己为题,进行口语交际。

2.抓住自己的特点来说,要说真话。

3.听的同学要注意听别人介绍,并能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抓住自己的特点向别人介绍。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抓住自己的特点向别人介绍。

教学准备: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教学流程:

一、前提激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导学达标

(一)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二)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三)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三、达标检测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会以介绍自己为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前提激趣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导学达标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2.自主写作

三、达标检测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2.阅读成语故事。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

2.积累成语故事。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前提激趣

二、导学达标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二)学习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1)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2)“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三、达标检测

四、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2.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

教学重点:

1.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2.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教学难点:

1.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前提激趣

二、导学达标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3.开火车背诵。4.齐背。

三、达标检测

四、布置作业

第四篇: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教案

9、电脑棋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能对电脑产生兴趣,体会使用电脑的乐趣。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电脑棋手是怎样下棋的。

3、掌握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二、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揭示课文题目

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儿电脑吧,那你们和电脑下过棋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和电脑下棋,同学们一定会感兴趣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学习会写的字。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

(2)小组内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集体认读。

(4)理解词语的意思。

望尘莫及、规则、风度等词。

(5)扩展词语。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6)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技”、“矛”、“规”、“虚”。

学生练习书写。

3、学习会认的字

4、认读多音字。

应、着、重

5、积累词语。

从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词语,抄在本子上。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

1、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

2、默读全文。

1、自读课文。

1)读课文,画出喜欢的语句,并在旁边进行批注。2)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2、小组交流。

1)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2)不理解的语句在小组进行讨论。

3、全班交流,师指导。

三、朗读全文,交流体会

1、朗读全文。

2、组织讨论。

(1)“我”与电脑下棋为什么能反败为胜?

(2)从“我”反败为胜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四、课外廷伸

1、交流用电脑的乐趣。

2、提出在使用电脑中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

五、板书设计 电脑棋手

进行对话

按下键钮

照棋谱走——> 败下阵来

走出“怪棋”——> 反败为胜

六、课后反思:

10、走马灯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茅以升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

二、教学重点:

学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秘、悬,蜡,的字形掌握。

2.品味,研读描写茅以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词语。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谈话引入:

近代两用大桥——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参加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并任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后又主持修撰了《中国古桥技术史》。主要著述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等。他的名字就是茅以升。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茅以升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

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合作认字: 2.检查认字情况:

抽读,提示易错字。

秘:左边禾木旁,不是木字旁。

蜡:左边虫子旁,不是火字旁。

转:多音字,表示方向变化读三声;表示环绕读四声。

悬:上边是县,不要写成三横。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奥:上边不封口。

3.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5.指导书写:悬

;上窄下宽,横间距离要均匀。撇折在中线上。

6.练习写生字,同桌互相检查并修改。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质疑(什么是走马灯?奥秘什么意思?走马灯有什么奥秘?)2.默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感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

2.结合同学提出的问题收集有关资料。(走马灯的图片;茅以升像;茅以升介绍等。)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资料交流:

1.上节课请大家收集了有关的资料。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2.小组交流资料(图片、文字、影象等。)

3.结合学生资料出示走马灯图片课件或实物,略读第一自然段。

4.导入:就是这样一个别人看起来很平常的走马灯对茅以升却产生了不平常的影响。通过他的表现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茅以升呢?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二、读课文,再次整体感受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 1.指名课文,思考。

2.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3.导读: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默读,分别用不同标记画出相关语句。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感情朗读:

1.你感受最深的是茅以升是怎样的孩子?

2.根据你最想交流的内容自愿组合小组进行讨论.(老师安排不同地点.)] 3.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朗读。1)感悟描写茅以升善于观察的语句: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像磁石”什么感觉?想象此时茅以升心里、眼里只有什么?

“仰”“目不转睛”“盯”什么样?表演体会。

朗读感悟、评议。

他看到了什么?指名读,思考:他看得如此细致,说明他观察得怎样? 2)感悟感悟描写茅以升勤于动脑的语句:

茅以升提出了哪些问题?

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

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一些呢?

3)感悟描写茅以升勇于探索的语句:

随学生汇报让学生板书茅以升勇于提问、勇于实践的词语:

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

才感受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指板书)

四、总结:

他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著名的桥梁专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布置作业: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板书设计

走马灯的奥秘

善于观察仰、目不转睛、盯

勤于思考问、又提问、播进科学的种子

勇于探索。取、吹、又拿、点燃

六、课后反思:

11、孩子考科学家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自主积累词语,必须掌握的词语有:兄弟、捉虫、蜜糖、著名、长角须、粘成、标本、鬼脸、盖子、忍不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达尔文和兄弟俩的对话。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

2、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2、理解达尔文为什么称兄弟俩为“小叫虫”以及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更尊敬了。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学预习,感知本课学习任务。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胳。

1、“孩子”指谁?“科学家”是谁?孩子为什么考科学家。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一件什么事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指名读第1~4自然段。

2、分组读第5、6自然段。

3、自由读第7自然段。

a、画出叙述兄弟俩制作“虫子标本”过程的内容,并说一说他们这样做的目的。(结合理解“怪模怪样”的意思,“虫子标本”则通过挂图让学生直观感知。)b、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兄弟俩不盲目相信别人。

4、重点指导学习第8~16自然段。

a、自由读第8~16自然段,了解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b、反复朗读:分角色读、示范读、表演读,让学生自己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c、理解两个“叫虫”的不同意思。

d、说说达尔文称兄弟俩为两只有趣的“叫虫”说明了什么?

5、齐读第17自然段。

俩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五、开故事会。

六、认识生字及词语。

七、指导书写。

八、作业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1、读课文3遍;

2、写下自己读文后的感想

九、课后反思: 空气在哪里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2.分角色朗读课文。3.会认五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道了达尔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

二、读课题,质疑: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三、自由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2.同桌互相检查。

3.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题目中的问题是谁提出来的? 4.熟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

小猴在哪里找空气?找到了吗?它知道了什么? 5.自学感悟。

四、交流汇报:

1.小组交流。2. 空气所在肺里

作用供氧气

3.总结:空气究竟在哪里?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愿结合,人数、形式自选。2.练习朗读。3.汇报、评议。

六、布置作业:从下列作业中任选一项。

1.调查、了解空气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 2.续写课文。

3.设计关于空气的手抄报。

七、课后反思: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百花园三

一.教学要求: 通过词句练习,了解同音字的不同,继续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同音字,进行区分;初步了解重叠词的特点,积累词语;通过对一般陈述句和“把”字句的朗读感悟和转换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朗读、理解并背诵关于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懂得读书的重要;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独立阅读《第一个望远镜》,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通过练习请假和学习写请假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

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一.谈话引入,区分同音字:

1.在汉字中有很多有趣的字,板书:

须需

2.问:谁知道这两个字念什么?板书音节。

3.那么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呢?你能分别组一个词吗? 4.体会一下两个字有什么不同?查查字典。5.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说一说。6.板书学生说的字。

7.引导积累:课下我们可以多积累些这样的字。召开一次同音字大聚会。二.照样子写词语:

1.谈话导入:其实汉字中不仅有很多有趣的字,还有很多有趣的词语,看,11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这些词::灰灰蒙蒙。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词有什么特点?(前面是表示颜色的,后面两个相同的字表示灰的样子。)2.像这样的词你还知道哪些?

3.填空体会,总结:这样的词语叫做ABB式的重叠词。它可以把颜色表示的更形象、具体。我们在写句子时可以学习用这样的词语。三.照例子改写句子:

1.引入:刚才我们学习了同音字和重叠词,下面我们看两个句子: 2.出示:

走马灯吸引住了茅以升。茅以升被走马灯吸引住了。3.指名读:

思考:两句话意思一样吗?“被”前后内容什么关系? 4.拓展练习:你能仿照例句说话吗? 出示:我们打开了电脑。指名让学生改写: 5.自由练习说句子。6.语言实践: 学生练习纸:

(1)妈妈搬来了花盆。(2)小明踩脏了语文书。(3)小猫捉到了老鼠。2.小组交流、纠正。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积少成多: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喜欢读书吧?谁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 12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书?

2.课件出示名人名言:

3.自由读,思考:这些语句都是关于什么内容的? 4.小组讨论:每句话什么意思? 5.背一背,同桌互相检查。二.阅读平台:

1.自由读短文《第一个望远镜》,圈出不认识的字。

2.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认识生字(问同学、查字典、拼音节)。3.小组合作朗读,检查字音掌握情况(分自然段、分部分等方式)。4.指名分段读,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5.学生质疑,教师板书问题,同时出示文后思考题:

一次偶然的发现后,利普西是怎样做的?他这样做取得了什么成就? 6.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7.小组讨论,小组汇报,互相补充、纠正。三.能说会道:

1.谈话引入: 2.读懂题目要求:

3.明确口语交际练习的内容和方式:

几种请假方式?分别需要哪些角色进行表演?表演时分别会说什么?

4.分别以两种方式进行表演,师生评议。

5.同时以评价和追问及点拨的方式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礼貌、简练、明确、清楚等。)

6.板书响应的词语。

7、课后反思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三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谈话激趣: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关于请假的口语交际练习.如果我们不能用说的方式请假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写请假条。二.课件出示请假条:

1.仔细观察请假条,看看你都知道了什么? 2.归纳学生所说。题目:在中间。

称呼(假条给谁写的):左上角。正文:开头空两个格。

落款:右下角。(与请假人的关系、姓名,之间空格)写假条的日期:落款下面。3.探究正文写法:

(1)引导学生默读思考:你发现写请假条要注意什么?(2)小组讨论。

(3)以小组方式汇报,师生补充,总结: A语言简练、意思清楚。B内容:请假原因、请假时间。C文明礼貌(您、请。)4.练习写一张请假条。5.小组交流,修改。

三、课后反思: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月 日 星期 第 节

姓名

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共16分)

Wéi guī

fēng dù

ào mì là zhú

()()()()yòu xiǎo zhù míng xiōng dì qí yì()()()()Wàng chén mò jí mù bù zhuǎn jīng()()

二、多音字,组词(共10分)

zhòng()yīng()mó()cān()zhuǎn()重{

应{

模{ 参{ 转{ chóng()

yìng()mú()shen()zhuàn()

三、比一比再组词(共10分)

技()

按()

装()

粘()度()枝()

安()

袋()

钻()渡()棋()规()虎()扎()幼()期()现()虚()礼()幻()

四、把下列的成语补充完整,并用其中两个成语来造句(共10分)()穷()尽 自()之()小心()()()()大悟

造句1: 造句2:

五、对号入座(8分)

1、我们必()即刻起程,否则赶不上火车。

2、妈妈正准备全家外出旅游的必()品。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高兴 愉快 快活

3、看到这风景如画的田野,我们的心情非常()。

4、小妹妹穿着花衣服跳来跳去,像一只()的小鸟。

5、小丽被评为“学习标兵”,同学们都为他()。

深: A(颜色)浓 B时间久或日子长 C(感情)厚,(关系)密切

6、他们之间的感情很深。()

7、夜深篱落一灯明。()

8、这件衣服是深红色的。()

六、按要求写词语(10分)

1、灰蒙蒙(填表示颜色的ABB式词语)

()的脸蛋

()的稻谷

()的米饭()的草地

2、五颜六色(写含有数字的词语)

3、写近义词:敏捷 ——

惊讶 ——

仰视 ——

七、改下列句子为“把”字句(4分)

1、一阵大风吹开了我家的大门。

2、达尔文识破了兄弟俩的诡计。

3、我打败了电脑棋手。

4、小猴子用一把锥子刺破了皮球。

八、名言名句,补充句子。(4分)

(1)读书百遍。(2)读一本好书。(3)读书破万卷。

(4)

,将来徒懊悔。

九、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6分)()天亮了!东方天际露出鱼肚白的颜色。

()接着,它又由淡红慢慢地变成深红,再由深红变成金黄的颜色。()渐渐地,鱼肚白变成淡红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的红晕一样。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这时候,周围的白云,仿佛涂上了绚丽的色彩。()啊!多么艳丽的朝霞!

()我真希望自己是一个画家,把清晨这一美丽的景色描绘出来。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

聪明的徐文长

徐文长是明朝时的大文学家,他上学的时候常常受到老师的赞誉。

一次,老师拿出两只盛着水的木桶,让学生拿着走过一座贴水的小竹桥,还不准把鞋弄湿,看谁能想出办法。一个学生挑起木桶上了桥,因为桶里的水很沉,竹桥被压低了,河水漫过小桥,这个学生的鞋全湿了。其他同学一看都不敢再试了。徐文长想了个办法,他把两只桶放在河里,用绳子牵着桶,自己从桥上走过去,水桶浮在水面上,一点儿也不加重桥的压力,他的鞋一点水也没沾。

1、文中有许多“三点水”偏旁的字,找一找写下来。(2分)

2、根据课文填空(6分)

当老师提出问题后,一个学生

,结果。

而徐文长

,结果。

4、你知道为什么桶放在水里,牵着桶走就不会把鞋弄湿吗?您觉得徐文长是怎么样的孩子?

回答(1)(2分)回答(2)(2分)

十一、请给自己写一份请假条。格式(5分),内容(5分)共(10分)

第五篇: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7.菩 萨 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 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 板书课题后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过渡句: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教学目标。出示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过渡句: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我们先后进行两次先学后教。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

(一)、自学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随堂检测 1.出示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3.齐读词语。

4.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糟蹋、翻译、糊涂、热火朝天 5.各自轻声读课文一遍。6.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7.分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习评议。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3.指名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4.指名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二)、随堂检测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回答问题 3.教师总结

四、当堂训练 1. 熟读课文。2. 用钢笔描红。3. 完成课文后第三题。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生字词 出示教学目标:

1.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过渡句:为了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本次课我们采取了先学后教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

二.读讲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思考:这几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引导概括,主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3.指名读“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教师提问:这句话表达了朱德怎样的心情?

再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4.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深知藏民疾苦的阶级感情和对藏胞一片赤诚爱心。

三、读讲第6、7自然段。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3.指名说说所画词语。

4.指名读“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这一句,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5.指名说说这两段讲什么。

四、读讲第8、9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3.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教师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的事。我们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8.李 广 射 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过渡句:想要更好地完成我们此次教学任务,我们必须要明确我们的目标。出示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渡句:为了更好地我们我们的教学任务,我们采取先学后教的形式完成本次上课内容。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

(一)、自学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二)、随堂检测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范读课文。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2.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3)范读塞下曲。

(二).随堂检测 1.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片段 3.教师总结

4.指名读、齐读 塞下曲。

四、当堂训练 1.练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生字词

过渡句:接下来,我们明确一下我们的教学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

1.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过渡句:本节课,我们采取了先学后教的形式上课。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细读课文

(一)、自学指导 1.细读第1自然段(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4)指名读塞下曲。(5)齐读塞下曲。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2)他是怎样的将军?(3)齐读第2自然段。3. 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吹草动 以为有虎 拉弓猛射)

风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1)轻读课文。(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二)、随堂检测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片段

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总结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总结全文

(一)、自学指导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二)、随堂检测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复述课文 3.教师总结

四、当堂训练 背诵塞下曲。

9、少年王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时划分:三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知道事情的起因。

一、导入。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à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过渡句:想要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的教学目标。出示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知道事情的起因。

过渡句:为了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我们采取先学后教的形式进行教学。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

(一)、自学指导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3.出示生字词。(1)自生字词。(2)正音

“昌、章”:读翘舌音。“诵”:读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u”。(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指读。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理解课文内容。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

二、(3-4)

三、(5)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教学生字。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2.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过渡句:接下来明确我们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过渡句:为了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我们采取先学后教的形式教学。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理解课文

(一)、自学指导 1.教学第3自然段。(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4)(出示)

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2.教学第4自然段。

(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2)自读第4自然段。(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2.再次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奇才。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王勃是个奇才?

3.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过渡句:先来看看我们的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2.再次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句:本次课我们采取先学后教的形式上课。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2.自背,同座位互背。3.指名背,齐背。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3.体会萧伯纳宽广的胸怀,学习萧伯纳的谦逊自律,学会做人的道理。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2、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办法解决所提的问题。

3、交流讨论: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你还知道了关于本课哪些问题?

4、选择角色进行表演,注意人物的身份、语气、神态等,丰富对课文内涵的感悟。

5、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自读感悟,感情读品味。(1)积累运用: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2)你理解这句话吗?在生活中你会对谁说这句话?为什么?

(3)积累运用:三人行,必有我师。

(4)你觉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在生活中你觉得谁也会是你的老师?请说说理由。

生:我觉得一本本生动的书籍也是我的老师,因为从书中我可以了解到许多知识。

生:我觉得大自然也是我的老师,因为通过观察各种云雷雨电,各种花草树木,就会知道世界是多么奇妙。

生:我觉得爸爸、妈妈和一些亲人也是我的老师,从他们那儿我知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生:我认为有些小动物也是我的小老师,因为它们的行动让我知道大家应该做好朋友才是最好的。

生: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也是我喜爱的老师,因为它上面的好知识是那么得令人想看看。

生:我们的电脑也是一位好老师,在网上也能了解到一些更新更广的知识。

生:有时我觉得某些人的优秀表现也是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什么才是好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

6、小结:是呀,生活中的老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你细心去寻找、去发现,你一定会从各种老师身上学到更多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而你必将也会成会生活的一位优秀的“小老师”。

下载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可爱的小精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可爱的小精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2012年03月31日 星期六设为主页加......

    2014年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加与减 单元教学目标: 1. 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连加和连减法的意义,感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中的应用。 2. 会借助简单的直观图等分析理......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可爱的小生灵

    第三单元 可爱的小生灵 主备人:金州王希望小学 王福伟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可爱的小生灵”为主题,选编了两篇主体课文:《小虾》和《松鼠》,一篇自读课文《带刺的朋友》。从不同......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字词。1、路过的shū shu( )把shuāi()倒的我扶起来,这让我倍感wēn nuǎn()。2、中国的疆域非常liáo ku()。3、这几天的天气真zāo ɡāo(),总是下雨。4、她pàn()望着假期......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民族之花”,设计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领悟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感情,充分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整体,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我......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含五篇)

    第三单元 母亲河 电子教案 长江之歌 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赵州桥》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赵州桥》教案范文【课前解析】关注文本:《赵州桥》是一篇精讲课文,同时也是一篇说明性很强的课文。课文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推荐5篇)

    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