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常识教育

时间:2019-05-12 12:3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少先队常识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少先队常识教育》。

第一篇:少先队常识教育

加强少先队基本知识教育

活动资料

达川中心学校2013.1

2加强少先队基本知识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1.2013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爷爷参加了“快乐童年 放飞希望”主题队日活动,以一个“大朋友”的名义,希望“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

2.2013年“十一三”少先队建队纪念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源潮爷爷与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员代表和少先队工作者座谈,指出少先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预备队”、“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精神素质培养的大学校”、“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的定位。

二、活动内容

(一)了解少先队组织的基本知识

1.我们的队名:中国少年先锋队。

2.我们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党委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直接领导我们队。

3.我们的队旗、队徽:五角星加火炬的红旗是我们的队旗。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红旗象征革命胜利。

五角星加火炬和写有“中国少先队”的红色绶带组成我们的队徽。

4.我们的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5.我们的标志:红领巾。它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每个队员都应该佩戴它和爱护它,为它增添新的荣誉。

6.我们的队礼: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它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7.我们的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回答:“时刻准备着!”

8.我们的作风:诚实、勇敢、活泼、团结。

9.我们的入队誓词: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在队旗下宣誓: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

10.建队日起:1949年10月13日。

(二)进行少先队基本知识测试

通过对少先队基本知识的考察增强学生对少先队的了解和热爱。

加强少先队基本知识教育活动总结 少先队组织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少年儿童年龄小、知识少,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各方面都不成熟,还未定型,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好行为、好品德也只是个开端、一个萌芽,需要继续给予爱护和培植;他们也难免会因外界的影响和年幼无知而产生一些缺点和错误,需要及时地给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少年儿童是我们培养教育的对象。因此,仅仅在少年儿童中间挑选—批“先进分子”,让他们起模范带头作用,去团结教育其他少年儿童是不行的;勉强去做,还会影响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少先队是把全体少年儿童组织起来,通过队的组织和集体活动去教育培养他们,而不是靠队员个人去起先锋作用。少先队又是对少年儿童进行基础共产主义教育的学校。少先队为少年儿童提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少先队的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队员们年幼,虽然不一定能完全了解它的含义,但是在一次一次经常组织的活动中,他们会逐渐懂得现在努力学习、工作、生活,就是为了将来实现这个目标,从而使他们从小的时候开始,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因此,少先队组织有计划、有系列的仪式教育,在少年儿童的成长中起者关键的指引作用。少先队的组织仪式包含着生动、形象而丰富的教育内容,是向队员进行组织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它为队员营造了一种庄严而神圣的集体氛围。激昂雄壮的队歌、催人奋进的鼓号、星星火炬的队旗、坚定洪亮的呼号,无不震撼着队员的心靡,陶冶着队员的情操。通过仪式,队员形象地认识到少先队是

一支有组织、有纪律、有理想、有光荣传统的队伍,做一名少先队员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激发与增强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为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思想和情感基础。少先队的组织仪式是教育内容和表现形式完美的统一体,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队歌、鼓乐、飘扬的队旗具有艺术美,鲜红的领巾、统一式样的队服、红底白杠的队长标志、五指并拢高举过头的队礼具有仪表美。这些形象性的事物,通过神圣的形式和美育的手法加以综合运用,能感染队员的心灵,升华为一种高尚的情操。少先队的组织仪式,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为队员们所喜爱,它的每一项程序,都有教育作用,辅导员要努力规范仪式程序,充分发挥组织仪式的教育作用。

仪式让我们摆脱了日常生活的平庸琐碎,让我们崇高庄严。但是仪式除了有一定的程式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心的介入,要传递一种价值观念和情感。而我教育的对象是一群活泼好动、懵懵懂懂的小学生,这就要求我不能为仪式而仪式,要能把少先队仪式教育的内容巧妙地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在活动的设计上还要体现新意、体现深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只有贴近生活、贴近儿童、贴近社会地引导队员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才能使少先队组织文化真正在队员心中扎根。

本次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的少先队基础知识得到普及和规范的运用,提升了同学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让同学们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对少先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第二篇:《教育常识》读后感(通用)

《教育常识》读后感(通用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常识》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常识》读后感1

拿到《教育常识》这本书时,我略有些吃惊:既然是常识,还有必要专门写书来讲吗?对于教育常识,即使一般的家长不懂,但那些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也不知道吗?这本书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该书的“序言”回答了我的疑问:“在我看来,就是社会弥漫着的对常识的无知和漠视,是对常识的尊重和敬畏的缺失……失却常识让世界惶然失措,深受其害。”在我看来,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到处充斥着烦躁情绪,引领我们的是所谓的创新。很多人眼里的创新,就是与众不同,与旧不同,这里的“众”和“旧”都是“创新”要打破的。常识无疑就具有“众”和“旧”的特点,因而也极容易被人们不加思索地放到“创新”的对立面。真正的创新,不能违背常识。恰如作者所言,常识是我们工作的底线。不止如此,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地思考:什么是常识?什么是真正的常识?什么是我们不可违背的、作为底线的常识?

怀着反思教育常识的紧迫感,我认真读完了这本书,就像作者说的:“我期待的读者,是能够在思考、质疑、实践中完成自我建构的读者。理想的阅读,不是‘六经注我’,而是‘我注六经’。”我抱着这样的态度,尽情地品味作者的智慧。

该书语言具有散文的风格,每章分为数节,每节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论述。作者或从一个日常用语的释义开始,或从一个日常故事的讲述入手,娓娓道来,引领我们进入他要描绘的世界。但是在这个世界里,他似乎又是一个隐者,需要思考的依旧是我们,是我们用自己的生活注释他的文字,而不是他的文字注释我们的生活。该书所讨论的,多是严肃的话题,但是并不显得生硬,反而因为散文化的语言,使它在严肃中透着轻灵。

仔细观察该书,可以发现它的编排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全书分为人性常识、教育理想、教育过程、教育内容、学生常识、教师常识和教学常识等7章。从各章标题来看,该书的论述体现了一个从大到小、从学理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的发展过程。依照这种逻辑,作者从人性的高度谈起,把教育内容、学生、教师、教学放到教育过程中去一一考量,最终认定教育的理想是“为每个人的幸福生活而教育”。如果把作者的哲学假设,即关于“人性常识”的探讨,归纳为几句简单的话,那就是: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人,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一个有着自己生长节律的人,是一个尚须依靠教师的帮助来用一生去自我完成的人;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也是一个人,是一个要在师生共同的成长中追寻自己幸福的人。

当然,如果想在这本书中找到标准答案,那么你会失望。因为该书讨论的常识是作者在实践过程中的体验,恰如“序言”中所表达的:“说到底,本书所讲的教育常识,首先是我自己眼中的教育常识,它绝非教育常识的全部,可能只是其中极少且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甚至有些是他人眼中的‘谬论’。我要努力做到讲出我思考过、体验过因而确信过的教育常识,是在和已有常识的对话中‘自己讲’和‘讲自己’。”的确,这样的“常识”里带有浓厚的个人气息,但正是这种经过个人经历、体悟、思考、提炼、验证的常识,才显得真实,才富有人情味。并且作者的指向也不在于提供一个标准的答案,在复杂的教育生活中也不可能提供这样的答案,作者所能做的只能是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必须用自己的思考去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

如果你想在这本书中找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方案,那么你也会失望。该书并没有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也许这是个缺陷,但是我们不能苛求。因为现在的人类还没有认清自己,人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活动的复杂性,这样的复杂性让我们无法提出一劳永逸的方案。该书提供的是能够激发教育智慧的智慧,在这种智慧的引领下,广大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教育情境做出切实有效的方案。在教育的生活中,我们必须“在路上”,在不断思索的路上,在不断探索的路上。我认为,该书所能做的和所要做的是,引起我们对教育常识的思索,从而让这样的思索引领我们充实自己的教育生活。

该书用轻松的方式阐述严肃的话题,它是一本引发我们对教育常识乃至生活常识反思的书,是一本立意深远却可以轻松读懂的书,是一本读起来“有情、有趣、有味”的书。在我看来,一本真正的好书应该是能够用平实、清晰的语言去表达深刻的涵义,最重要的是能够唤醒我们的思考。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教育研究者,如果你想加深对教育常识的理解,如果你想唤醒自己对教育常识的思考,那么不妨来读读这本《教育常识》吧。

《教育常识》读后感2

本学期学校给我们每位老师发了李政涛教授的《教育常识》这本书。“常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普通知识。何为“教育常识”呢?用李政涛教授的话说就是“有关教育的最基本且简单的事实性的知识与道理”。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被它所吸引,但是翻开书本一页一页地看下来,越看越觉得这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教育内容常识:创造性选择、解读和生活化”这一章。下面来谈谈本章中的各个小节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首先,“教育内容要生活化”。书中有这么一句话“现在看来,当年那些丰富厚重的‘教育内容’,还沉淀在心里的着实不多了。果然如怀特海和爱因斯坦所言,忘记了课堂上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这一点对与我们的聋孩子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聋孩子由于听力的损失他们失去了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听觉”,所以他们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都较正常孩子要差,对于他们来说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如何让他们能够通过老师的教育掌握与正常人沟通的方法以及将来毕业之后能够有一门技术可以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如果教学内容偏离生活,首先他们接受起来就会很困难,就算是当时接受了,但是过不了过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的。

本节中还举了沈从文读书的例子。“沈从文只念过小学。但他‘所受的教育’没有停止在小学,教育场所从学校延伸到广阔的现实生活”。现实生活就是一本“无字之书”,它比起书本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宽阔无边。离开了现实生活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教育。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要从几个方面来做,第一,学校方面。学校的教育内容要来源于生活,要教育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与生活。对于聋校的`学生来说,经常发生的事情就是老师刚教完不久学生就忘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学生没能把所学的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住校生,就算放假回家与正常人的交流或者说与家长的交流也是很有限的。家长通常都是用简单的手势比划着与孩子交流,没能把老师教的内容,例如句式、词语等运用起来。所以由此就有了第二个方面。第二,家庭方面。家长要能经常关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把孩子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也能运用到孩子的家庭生活中来。与孩子交流的时候要把孩子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例如前面说到的句式、词语等,有了运用孩子才会学的有意思,才会体现出所学知识的价值来。

其次,“活化教育内容的方式是运用”。这一节中提到“并不是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是有教育价值的知识。只有那些能够促进儿童健康、主动生长的科学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我们现在都在说聋校的那一套教材太老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了,所以大家都在提倡运用普校的教材,有些班级也已经在使用普校教材。但是在运用普校教材的时候,我们不能完全照搬他们的教材和教育模式,我们也要思考一个问题,它是针对健听的孩子的,是不是完全符合我们的聋孩子呢?我们要怎么样对教材进行选择,进行什么样的处理呢?我们还是要根据我们学生自己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设计适合练习,把“能够转化到学生那里去”,为学生所用,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内容选过来进行教学的。

另外本节中的“一个学生捉了一只麻雀”这个例子也给我很深的启发,丛植个例子说明,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走进学生的生活,多与学生交流,随时随地都要抓住教育的机会,在无形中让学生学到知识,并把知识运用起来,这样的知识才是有用的,学生掌握得最牢固的。本例子中的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老师。

本书中的许多观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作者所期待,我们会在书中与作者结缘、与常识结伴,感受着与作者心灵共振的美妙声响,开启我们根植教育常识的、崭新的教育生活。

《教育常识》读后感3

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的《教育常识》这本书带着严肃、认真和尊重的态度,引领我们找回和确立常识、倾听和理解常识、再思并创造新的常识。对常识的遵循和坚守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基本素养和道德底线。

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使我想到这样一个故事:当有人问罗丹是怎样从粗陋的岩石中雕刻出的世界上著名的雕塑“巴尔扎克”时,罗丹说,他一直在岩石中,我不是从岩石中雕刻而是把他从岩石中唤醒了。教育的本质如此,管理的本质亦如此。管理有的时候需要规范,有的时候需要雕刻,但管理是发挥人的潜质的事业,人的潜质到底如何连人自己都不清楚,一旦被唤醒将是不可估量的力量。因此,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信任、理解与尊重,管理在于发现,在于倾听,更在于唤醒。在学校这样一个人群聚集的地方,人是主体,我们每天看到的只是人的行动,每个人都似乎在静静地走着,安分地工作着,实际上每个人都头脑所思所想都是不同的,每个人工作的目的也是不同的,每个人的利益追求更是不同,也许我们雕刻出的规则能够管得住行为,但是却难以管得住思想,因此有人说,校长的管理是教育思想的管理。

《教育常识》读后感4

今天中午在办公室休息,我闲下心来,拿起《教育常识》本书,慢慢地翻开,读一读,让我感慨良多。

我时常思考:究竟自己做一名什么样子的教师?从电视看到关于教育的正面或是负面的新闻,让我常常思索:什么才是爱,怎样对学生的爱呢?

联想到我,作为一名聋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没有成熟的经验,也没有高超的教学技巧,不懂怎样教育学生怎样爱学生。幸好学校发的这本书,给了我很多这方面的知识经验,教我怎样爱学生,才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怎样教书育人,怎样爱学生。

陶行知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陶行知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真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促进。

在手工课时,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坏脾气、不守纪律、不喜欢手工让我头痛的聋生,敢顶撞我,我一时心急,让聋生快走,永远别来上课。然而我却发现那名聋生默默坐在角落里哭泣,我心痛了,走过去安抚聋生的情绪。没想到她却来手工室找我,我感到惊讶,她问我能给她一个机会好不好?我答应她,今后你不能像上次一样。我用心去教她怎样刺绣,现在她能完成出色的作品。

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如此相互的心灵对话,竟足以改变她。这难道不值得我深思吗??“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自身的情感魅力,是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的,只有我们深深地懂得自己的言行、自己的评价,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举足轻重的,我们才会善于把握各种契机,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有益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爱的信息、赞赏的信息、期待的信息……这是一种心灵的对话。

只有在理性之爱的意义上,教师才可能做到“热爱每一个学生。

如此理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依旧可能会流于空洞。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应该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作为教育者的我,尤其要对孩子心理要有入木三分的洞察和理解,让我们拥有如作者一样的一颗孩子般纯真的爱心,将爱传递给亲爱的孩子们。我们要把这笔财富投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相信有了爱的滋养,他们一定会茁壮成长!

《教育常识》读后感5

上学期学校给我读了这本书《教育常识》。刚拿到了这本书的时候,打开看看,我阅读了有时看不懂有时看懂那些的道理,以为是一篇很难论文理性的书。我静心下来,静静地翻开书本,认真阅读,发现是像心理一样的书。“教育常识”就是有关教育的最基本而且简单的事实性的知识与道理。教育常识就是按教育的规律办事。教育常识的提法之所以显得新颖,是因为那些遍布周遭的令人痛心的现象。有深度、有力度,值得收藏,很多章节都值得反复的阅读、体会。一线老师必看,对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很有用。

首先是作者自己眼中的教育常识,它绝非教育常识的全部。我期待通过对教育常识的追问,唤醒对常识的尊重和敬畏。让教师们认识到教育常识的原点就是人性常识,是对人的天性的认识。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质疑,并在实践中完成对自我的建构。生命的欢愉之一,来自于对常识的寻找和运用。生命的艰难,又何尝不是如此?仅以此书献给天下所有的教育者!教育即转化。“教育的过程是转化的过程。”--李政涛。作者专门用了一节内容阐释这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

作者在文前提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觉得自己讲的很清楚了,但学生还是不明白。在教师看来,再简单不过的知识和道理,在学生那里却是一片复杂的混沌。这与简单、备课有直接关系。在课堂上我们是使教学很简单思考工作,引导了每位学生很明显的理解,但是有些同学很多很多缺乏理解,完全不明白的地方,是否我们教师教育着很简单讲授方法和很简单教学过程吗?简而言之就是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与处理方法问题就可以,可大部分的聋人学生完全看不明白的,有问题是我们的教学操作方法的,然后发现我们聋人学生缺乏文化理解的,会影响着我们学生着文化沟通很困难,后来我们老师会努力为聋人学生改新认识知识的地方或者新社会生活上交流沟通。有把握好了这一点,顺其自然在讲与不讲之间就可,关注每个聋人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且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环节也才成为可能。而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根本:教育即转化,我们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促进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去接近新知。

该书并没有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也许这是个缺陷,但是我们不能苛求。因为现在的人类还没有认清自己,人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活动的复杂性,这样的复杂性让我们无法提出一劳永逸的方案。在教育的生活中,我们必须“在路上”,在不断思索的路上,在不断探索的路上。我认为,该书所能做的和所要做的是,引起我们对教育常识的思索,从而让这样的思索引领我们充实自己的教育生活。

在我看来,一本真正的好书应该是能够用平实、清晰的语言去表达深刻的涵义,最重要的是能够唤醒我们的思考。这本书《教育常识》是教育指导书,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去阅读和思考,通过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有来进一步那些自己理解了的教育常识,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乃至教育理念。只要努力做好自己能够做好的。

第三篇:《教育常识》读后感

读《教育常识》有感

最初拿起李政道的这本《教育常识》,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读书笔记,可是当我为了摘抄在书里搜索扫描、一页一页地翻看下来,却越来越觉得这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开始一看到书的名字,以为这又是本介绍教育工作的理论性、专业性较强,读起来晦涩难懂的书,读着读着才发现它是一本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很强指导性的教育专著,书中精辟独到的见解,生动鲜活的事例,让我顿觉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本书是专为教师写的“教育常识”,那么,哪些是我们这些教育者不能不知道的有关教育的道理和知识呢?全书共有七个部分,分别是“人性常识、教育理想常识、教育过程常识、教育内容常识、学生常识、教师常识、教学常识”,每个专题分小节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讲解。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学生是种子,不是石头”这节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中李教授用美国2003年“全国教师”贝特西·罗杰斯的一句话告诉读者: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他提醒我们:1.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花蕾,要赋予孩子开花的希望,学会欣赏他们开花中的天真梦语,领悟他们的童真童趣。2.既然玫瑰花蕾绽放有早晚之别,孩子的成长也有快慢之分。如身体成长的快慢,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早与迟等。教师永远不要期望每个孩子都在同一时期开花。3.花开的早与迟,不是判断花蕾价值的标准。迟开的花蕾和早开的花朵有同等的价值,拥有同样的美丽,需要教育者同等尊重。对于迟开的花蕾,教育者的工作,就是耐心地守候,等待花期到来,这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教育者最忌讳的行为是不耐烦地拂袖而去,或者运用各种方法让花期提前,让本应冬天开放的花朵提前到夏天绽放,这种绽放就是对孩子生命最大的伤害和摧残。

由此我想到了有这样一个教育故事:

在一个国际教育研讨会上,一批中国教师与英国教师坐在一起讨论教育问题,自然而然的谈到了学生地位的问题,最后聚焦到“在老师眼里把学生看做什么”这样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上来。

这时,一个中国的教师站起来首先发言,他说:在他的眼中,学生就像一块块玉石,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但玉石需要能工巧匠去雕琢,未经雕琢的玉石只是一块顽石,只有经过雕琢过才有可能成为一块美玉。所以,中国自古就有“玉不琢不成器”的说法。把玉石雕琢成碧玉,那就是教育的功用所在。

听了他的论述,在座的中国教师都觉得这个比喻很形象生动,英国的教师也频频点头。的确,玉石需要雕琢成器。

英国的教师在称赞之后也有一位站起发言,他说:在英国教师的眼里,学生更像是一粒粒种子,是一个个有着很强生长力的生命。教师的使命和天职就应该像一个农夫,把种子播撒到土地上。然后,给种子浇水、施肥,让种子在阳光雨露中自然生长。当然,这些种子撒下去,可能有的长得高壮,有的长得矮弱,但不管怎样,都会长成它自己。听了英国老师的一番话,大家都陷入了沉思:石头与种子,雕琢与播撒,看似无意,实则有心,折射出两位老师完全不同的教育观与学生观。——把学生看做玉石的,显然还是一种“接受式教育观”,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甚至是绝对权威,把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是雕琢者,学生是被雕琢者。我们当前的教育,很多老师不都在拿着雕刻刀,不辞辛苦地日夜雕琢成材吗?——把学生看做种子的,则是一种“自然教育观”,强调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作为一个灵动的生命,有其自身的生长力,只要为他营造一种发展的氛围,把他的脑袋和身心调动起来,在阳光、雨露和空气中,每粒种子都会以他自己的方式发芽、开花、生长。。

都说教师是园丁,但园丁不该总拿把剪刀修修剪剪,而要做个导游,带领着学生在书本中遨游世界。我该把学生当成一粒粒种子,他们有生命,有能量,有积蓄的过程,有绽放的未来。把学生看做“种子”,我就该耐心地、细心地、精心地呵护他们。他们需要我的浇灌,需要施肥,也需要在狂风暴雨时有人为其遮风挡雨,需要在弯腰跌倒时有人将其捋正扶起。

如果我们把学生看做是“种子”而不是“石头”,我相信,他们会更加充满远行的力量,彰显生命的活力,教育也会更加焕发人性的魅力!

第四篇:少先队知识专题教育

少先队知识

一、劳动童子团

1924——1927

我国最早的革命儿童组织,叫劳动童子团。它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上海、广州、武汉、天津、唐山等城市里建立起来的。它的主成员是工人、农民子弟,工厂的童工,商店的学徒,也有小学生和城市贫苦儿童。他们的任务:学习文化,学习政治和进行操练。标志是系一条红领带;团礼是五指并拢,举至平额;呼号是:“准备着,打倒帝国主义!”“准备着,打倒军阀!”“准备着,做全世界的小主人!”

1925年5月30日,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我们党领导上海工人罢工时,劳动童子团员们纷纷上街募捐,积极支待罢工斗争。

二、共产主义儿童团

1927——193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革命儿童的组织叫共产主义儿童团(简称共产儿童团)。它是在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江西瑞金)和其它各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的。它的任务:团结一切劳苦儿童到革命队伍中来,学习做革命的接班人。标志也是系一条红领带;团礼是五指并拢高举过头;呼号:“时时刻刻准备着!”

共产儿童团的工作特别活跃,团员们都积极地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他们写标语、到集市上去讲演、揭露土豪劣绅的罪行,鼓动群众起来革命和保卫革命根据地。

三、抗日儿童团

1937——1945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年代里,凡是我们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都建立了抗日儿童团。抗日儿童团的任务:向大家宣传打日本,侦察敌情捉汉轩;站岗放哨送书信,尊敬抗战官和兵;帮助抗属来做事,学习生产不稍停。团礼是右手五指并拢,齐额举起;口号是:“时刻准备着!” 抗日儿童团在党的领导下,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们白天放哨,夜间巡查,使汉奸特务寸步难行,为保卫抗日根据地的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儿童团和地下少先队

1946——1949

三年解放战争时期,我国革命儿童的组织,在抗日儿童团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仅在解放区建立了儿童团,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地下党,还在上海等大城市里,建立了地下少先队。他们都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应有贡献。

解放区的儿童团,在学好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还组织了救护、运输、通讯等小组,积极地参加支援前线活动,为解放新中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五、中国少年先锋队

1949——至今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诞生,团中央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于10月13日发布了在全目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的决议。1953年6月,中国少年儿童队又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四十多年来。一代一代的少先队员,在党的关怀培养下,茁壮地成长。

1979年,少先队开展了“我们爱科学”活动。少先队员们在小发明、小制作过程中,登上了科学的阶梯,敲响了知识的大门,为自己成为祖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的有用人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在队旗下宣誓:

我决心遵照中国共产党的教导,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劳动、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一切力量!

少先队集会时,要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呼号。呼号时右手握拳拳在头侧。

辅导员领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少先队员回答:“时刻准备着!”

鲜红的领巾在胸前飘扬,星星和火炬在队旗上闪光。

少先队像幸福的大家庭,队员们欢乐地跳舞歌唱。

欢迎欢迎弟弟妹妹们,快快戴上鲜红的领巾。

快快加入少先队的行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队的作风:诚实、勇敢、活泼、团结。

队的作风是少先队员学习和生活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诚实,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有了成绩不夸大,有了缺点、错误不隐瞒。少先队员中抄袭作业、考试舞弊、涂改分数、说谎骗人,甚至于偷摸别人的东西,都是不诚实的行为,不符合队的作风。诚实作风的培养,为他们长大以后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勇敢,就是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怕危险的一种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业者,应该是不畏艰难,不怕风险,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敢想、敢说、敢做,勇于革新创造。

活泼,就要朝气蓬勃,热情积极,性格开朗。活泼,重要的一点是思想活跃,有魄力,不因循守旧,具有机智灵活的创造精神。

团结,就是同心协力。团结就是力量。现代化的大生产,现代科学的研究和创造,都离不开人与人的交往和合作。少先队要从小培养团结协作,遇事同大家商量,待人诚恳热情,富有友爱同情之心,乐于助人,尊重和关心他人,特别是团结那些后进的同学,帮助他们,齐步前进

1、我们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是谁?

我们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党委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直接领导我们队。

2、党以“先锋”的称号命名队的组织有什么寓意?

“先锋”是为人民的利益走在前面的人,党以“先锋”的称号命名队的组织,是为了

教育少年儿童学习先锋,继承他们的事业,沿着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道路勇敢前进。而不是要求少先队员起先锋作用。

3、少先队入队誓词是什么?

誓词内容是: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在队旗下宣誓: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4、少先队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1924年到1927年北伐战争时期的劳动童子军;1927年到1936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共产主义儿童团;1937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儿童团;1946年到1949年建立的少年先锋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后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

5、少先队组织的标志是什么?有什么寓意?

少先队的队旗是少先队组织的标志。队旗为红色,象征革命胜利,队旗中央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队旗寓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

6、少先队的呼号是什么?

我们的呼号是:“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回答:“时刻准备着!”

7、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原名是什么?哪一年被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原名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1978年被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8、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创作于哪一年?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创作于1962年

9、少先队的性质是什么?

我们队的性质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

10、少先队的最高领导机构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 少先队全国工作委员会是少先队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由全国少先队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11、加入少先队有什么要求?

凡是6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应该少先队组织提出申请,经批准,就成为队员。队员入队要为人民做一件好事

第五篇:少先队组织教育

少先队组织教育

少先队组织教育是指什么?组织教育仪式一般包括哪些种类?

少先队组织教育是指:(1)强化少先队组织意识;(2)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3)坚持以少先队组织形式,突出少先队教育元素,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凸显少先队教育的影响。

少先队仪式是少先队组织举行典礼的形式,也是集中显示少先队礼仪文化的形式。

(1)队会仪式。少先队大、中队在举行大、中队集会,大型主题队会,少先队代表大会时,要举行队会仪式。队会仪式的预备部分为检查红领巾和整队报告人数。正式部分为出队旗(奏《出旗曲》,队员、辅导员敬队礼);唱队歌;开展活动;呼号;退旗(奏《退旗曲》,队员、辅导员敬队礼)。

(2)入队仪式。新队员入队要举行入队仪式。其程序为:出队旗、敬队礼;唱队歌;宣布新队员名单;请高年级少先队员、辅导员或先进模范人物、“五老”等为新队员佩戴红领巾;新队员面向队旗进行入队宣誓;为新建中队授予中队旗;新队员代表发言;团队组织代表或辅导员讲话;呼号;退旗、敬队礼。

(3)初中一年级建队仪式。少先队员升入中学后及时举行建队仪式。其程序为:出队旗、敬队礼;唱队歌;大队长宣布建立初一各中队的决定;为初一各中队授旗;重温入队誓词;队员代表发言;团队组织代表或辅导员讲话;呼号;退旗、敬队礼。

(4)离队仪式。超过14周岁的队员应该离队,由大队举行离队仪式。离队仪式的程序:出旗、敬队礼;唱队歌;即将离队队员回忆少先队生活;优秀共青团员或先进模范人物寄语即将离队队员;大队委员会宣布离队人数;共青团组织的代表或辅导员讲话;呼号;退旗(鼓号齐奏,全体队员敬礼);仪式结束。

离队仪式上,不要摘去离队队员的红领巾,一般也不宣读离队队员名单,而只宣布人数。超龄队员离队后,红领巾和队员登记表由本人保存,留作纪念。离队仪式可与推优入团新团员的入团仪式一同进行。

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五有十率”包括什么?

“五有十率”是少先队基层组织的建设标准。

有组织:主要指抓建队率和入队率。有组织就是要根据《队章》要求建立健全少先队大、中、小队组织,并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各级队的委员会。建队率、入队率要达到100%。

有辅导员:主要指抓配备率和培训率。有辅导员就是要根据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文件要求,配齐配强大中队辅导员。配备率、培训率要达到100%,新辅导员必须经培训上岗。

有活动:主要指抓覆盖率和活跃率。普及少先队活动的一般要求为:小学每周活动一次,中学隔周一次,每次队活动要保证绝大多数队员参加。活动在少年儿童中的覆盖率、少先队员自主参与的活跃率要达到80%以上。

有阵地:主要指抓普及率和利用率。少先队教育最基本的阵地有:队室、鼓号队、红领巾监督岗、黑板报、广播站(电视台)、光荣册、队角、劳动实践基地、校外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少先队教育阵地普及率要达到80%以上,利用率达到95%以上。

有制度:主要抓健全率和执行率。制度主要有两类: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工作制度,学校每月要组织中队辅导员活动1次;以少先队员参与为主体的活动制度。各种制度健全率、有效执行率要达到80%以上。

学校少先队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是什么,少代会代表如何产生?(1)听取贯彻党组织的要求,落实团组织和少工委的部署;(2)审议少先队大队委员会的工作报告;(3)讨论并决定少先队的重要工作和重点活动;(4)选举产生新一届少先队大队委员会;(5)表达少先队员和辅导员的心声和愿望。

各级少先队代表大会代表由少先队员代表、辅导员代表、少年儿童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组成,少先队员代表占主体。代表兼顾民族、城乡、中小学以及不同性别等方面群体。代表产生履行民主程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逐级推荐、考察审核,由同级团委研究,征求同级教育部门意见,确定代表人选。社会各界代表人选由少工委与相关部门协商提出。

少先队活动课的目标和内容包括什么?

(1)组织意识。教育引导少先队员遵守少先队的章程,牢记党是少先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认识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理解队的性质、队的目的等队的基本知识,懂得少先队的历史,珍惜少先队员称号,履行队员权利和义务,遵守纪律,服从队的决议,积极参加队的活动,努力完成队组织交给的任务,热心为大家服务,学会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培养党、团、队相衔接的组织意识。

(2)道德养成。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做人。养成严和实的品德。做一个好人,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坚持品德为先。学会做人的准则,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培养法治意识,养成守法习惯。爱护生态环境。

下载少先队常识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少先队常识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少先队主题教育

    少先队主题教育 (品德教育活动) 少先队围绕对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启蒙教育,可以开展以下教育活动: 革命理想教育活动。为引导少先队员立志成材,准备长大建设祖国,......

    《教育常识》读后感(5篇)

    读《教育常识》心得体会 拿到厚厚的一本《教育常识》这本书,先是简单翻了下目录,看见上面诸多对老师的要求,给老师的建议,教育的经验,因此对此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看了一下开篇......

    小学生交通安全常识教育

    小学生交通安全常识教育 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主要给同学们讲一讲交通安全常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每个同学都是社会的参与者,也就是说我们每天上学路......

    安全常识教育教案

    季节性事故预防 一、季节性事故的概念及特点 季节性事故是指在某一季节或一个时期内,最常见,最容易诱发,又最难以预防的事故。从季节性事故的定义可以看出,季节性事故通常具有以......

    小学生交通安全常识教育材料

    银丰学校小学生交通安全常识教育班会材料2017。9 指挥灯信号的含义(1)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2)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 (3)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超过停止线......

    小学生交通安全常识教育材料

    小学生交通安全常识教育材料 指挥灯信号的含义 (1)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2)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3)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超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经进入人行......

    小学生交通安全常识教育(范文模版)

    小学生交通安全常识教育 张普跃 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主要给同学们讲一讲交通安全常识。 1、安全走路 走路,大家可能觉得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其实不然,如果我们不注意交......

    小学生交通安全常识教育材料

    小学生交通安全常识教育材料 基本常识 一、指挥灯信号的含义 1、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 2、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 3、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