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唯有香依旧——电影《香水》观后感
唯有香依旧
百感交集的看完了《香水》,从最初厌恶的高呼变态到最后安安静静的观赏完两个半小时的影片,十分钟的片尾,一个个名字轻轻滑过,这个人的一生也在我的脑海里滑过。
每个人生来都有他的价值,抛开世俗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单就主人公一生的梦想,他最终实现了。
犹如他戏剧般的离去,他的一生都充满了戏剧色彩。一个婴儿的第一声啼哭非但没有给母亲带来喜悦,反而带来了杀身之祸;将他养大的孤儿院院长最终因为将他卖掉而挣得的七法郎而丧命;他向着梦想的远征使他躲避开了调香师家楼房倒塌的厄运;一个不会说话却能够用嗅觉辨别世界的孩子,注定他会用非凡的嗅觉改变这个世界。这个人用非凡的适应能力存活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少女的美人香让他难以自控。应该说,他是在无意之中错手杀害了那位水果少女,可是正是这次无心之过却为日后的罪恶埋下了种子。他从此疯狂的迷恋少女的体香,为此拜师,远征。他的心中只有梦想,没有所谓的善恶之分,不过他生在在那样一个残酷的下层社会里,谁又曾经用爱教会给他人性呢?
为了一瓶梦想中的香水,他努力的追求着,那些妙龄少女在他眼中不过是完美味道的载体,或许根本不是鲜活的生命,又或许在他的眼中根本就没有什么生命可言,所有的一切存在的形式都是味道:金属,玻璃,在他看来和玫瑰是一样的,他们都是有味道的,生命又是什么呢?
当他所杀害的第二个少女赤身裸体的浸泡在玻璃器皿中的那一幕被呈现出来时,我被彻底的震撼了,很多人愤怒,但是我只觉得他很可怜,他或许根本不曾想过这么做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他只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一个与生俱来的梦想,一个他逃不过的劫…
从他和妓女的谈话中我推测,他最初并没有杀害她的意思,只是因为她想逃离他才不得已将其杀害,从而开始了恶魔一般的联欢杀戮,只是为了集齐那十三种味道,最终合成天使的味道。如此的惊心动魄,如此的穷凶极恶,又如此的可怜。命运给了他这份天赋,同时带给他这场劫难;命运给了他最终的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那么多少女的灾难。当他身着正装优雅的挥动手绢散发出令世人沉醉的香气,善恶都被戏剧性的颠倒,珞儿的父亲因为他身上女儿的体香也忘记了仇恨,跪地拥抱。这样一个谋杀犯竟然得到天使一般的礼遇,如此戏剧;正直的人因为他的逃脱而为他的罪行受罚,如此荒诞;他因香而生最终因香而死,如此轮回!
人已去,唯有香依旧……
第二篇:电影《香水》观后感
电影《香水》观后感
节日里一整天都在断断续续看这部电影——《香水》,这片子太让我震撼了。
这电影能坚持看下去于我而言不容易,观影的过程极不舒适。
开头是几段平行蒙太奇的快速拼接剪辑,在灰度浓重的冷色调里,导演为观众铺开了主人公格雷诺耶一开始就沉重阴暗的人生:
巴黎秽臭的鱼市场里,女人在其贩鱼的摊位底下生下来一个孩子,这是她的第五个孩子。每个孩子都会生在这里,足见女人的生活之窘迫。像以往一样,这孩子照例被丢弃在案头下一堆鱼肠鱼杂堆起来的腥臭污秽之中,等着自生自灭,然后铲进河里。他的母亲已经用同样的方式处理了前面几个孩子。也许她是一个穷得无力养活自己以及孩子的女人,也许这孩子来路不正见不得光,且不知道究竟这是一场痛苦还是欢愉的产物。总之他的到来,是女人的剧痛与累赘。生完孩子后女人挣扎爬起来,想继续卖鱼。女人看起来很虚弱,大汗淋漓,摇摇欲坠。
这叫人生出来悲悯之心。
一
放眼望去,生孩子是女人的罪过与劫难。享受爱情的明明是两个人,承担后果的却偏偏是女人的柔弱之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所有的苦痛我们都可以在宗教故事里面得到解释——在伊甸园里,亚当和夏娃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在蛇的引诱下,违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禁果。上帝大怒,决定惩罚他们。诅咒蛇终生要用肚子走路,世代与人为仇;亚当被诅咒要一辈子劳作辛苦,汗流满面,才得糊口;夏娃被诅咒要备受怀孕的苦楚,生产时更是要受尽苦难,而且终生被丈夫管辖……
这是宗教故事,也是社会人赋予生命的神性解释。
影片中女人的异常很快引起了一个经过鱼摊的男人的注意,他问她究竟怎么了,这个时候,那个在污秽中挣扎的男婴发出来他生命的第一声啼哭,他表现出来异常顽强的生命力。原来这孩子是一个有着不同寻常的嗅觉的人,鱼腥味等强烈的恶气味刺激,激发了他的生命力,他没有顺利夭亡,而是在挣扎中发出了奋力地哭声。这声音出卖了他的母亲,人们循声找到他,人群哗然。这个贫穷的鱼贩母亲居然想谋杀自己的孩子!这是世俗与宗教都不能允许的事情。男婴的第一声啼哭,就把他的母亲送上了绞刑架——女人以谋杀婴儿罪被绞死了。
然而,没有人深究这个虚弱贫穷的母亲经历了什么苦难,是什么原因致使她一次次怀孕又一次次弃婴,这都不需要深究,人们所不能忍受的仅仅是她企图任孩子自生自灭。行刑时候女人的脸上没有悲伤没有太多表情,只有空洞的眼神紧闭的唇,也许她来不及表现她的恐惧,也许她把命运早就交给了上帝。
二
男婴被送到了育婴堂,有了名字——格雷诺耶,这是社会的善举。然而送进去之后就无人问津他将遭遇什么,会有怎样的成长与命运。他一被送进去,就险些被几个七八岁的衣着肮脏的孩子们用一块破布捂死。他们不欢迎他的到来,这意味着又来一张嘴,又来一个抢地盘睡觉的活物。孩子们不乐意“添堵”,毫无善念,只想快些弄死他。人性在异常的生存环境中滋长出来恶行似乎也再正常不过,从没得到过爱的滋养的心,又怎么会爱别人。
然而男婴在各种陌生气味靠近的时候就从熟睡中惊觉,他开始扭动啼哭,惊醒了育婴堂的管家婆,老妇闻声过来救下了他,鞭打了那群孩子。在老妇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劳力,她要养大他们,再暗中卖掉可以卖掉的,换取生活。这一切都是暗中完成的。这个社会在慈悲之举——收留弃婴之后,就没了下文。没人去在乎这些生命后来怎么样了。
男婴表现出来异乎寻常的生命力。这多亏了他的天赋异禀,他对气味有强烈的分辨力。影片中有一个特写镜头,男孩初次闻到了苹果的香味,他贪婪地嗅着苹果的香气。这苹果也是隐喻,暗合撒旦手中那枚令欲望觉醒的苹果,来自味道的诱惑。他像野草一样顺利、简陋、顽强地存活与成长,终于到了可以被卖掉的年纪。育婴堂管家婆把他卖给做羊皮生意的满脸横肉的商人做苦力,可一转身老妇就被商人杀死,这一桩买卖人财两空,还叫她送了命。
三
似乎格雷诺耶的每一任主人,在他离开之后均死于非命——首先他的哭声把母亲送上绞架;然后卖掉他的育婴堂老妇送了命;辗转卖给各个商人做童工,他靠天赋驱使,成功使得自己被卖给香水商,他爱那香味,想储存世间美好的味道。但香水商人们亦死于意料之外。得到他配方的商人死于老屋垮塌,揭发他杀人的商人死于众人审判,甚至他尾随接触到的第一位有着青春体香的少女也被他慌乱中意外捂死……这些微妙的情节若说是纯粹的巧合,未免有失偏颇,其实别具匠心。是作者借上帝之眼给了贫穷与无助的下层人民悲哀的一瞥;亦是用因果关系给那些贪婪的只会榨取利益的小资产阶级人物难逃的罚与劫。直到最后一刻,格雷诺耶都没有被看作一个人,都只是商人眼中没有人格,只有商业利用价值的工具。
少女的意外死亡,促成了格雷诺耶潜意识中人性的长眠不醒。也召唤着他更为疯狂的举动。
格雷诺耶也仿佛闻不见自己的味道。只在跋涉中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洞里面,他第一次没有闻见任何“味道”,差点让他忘记此行目的,最终一场雨浇醒他,他还是醒悟他要继续追寻。他并不知自己缘何生而为人,仅仅如兽类本能,只知道自己要寻找味道分辨味道制作并储存味道,这成了他生命的唯一意义。
“香水”的味道即是生命的味道、人生的味道、生活的味道、世界的味道。这是影片通篇的隐喻。
就这样,在天赋异禀的嗅觉引导下,男婴格雷诺耶走完了他从出生、求生、辉煌到毁灭的短暂一生。格雷诺耶寻找香味的过程,就是探索生命的意义的过程,这是一个哲学命题: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却以隐喻的方式完成。
与其说是格雷诺耶出于生命本能追寻香味,倒不如说是导演带领我们借香水这个喻体,探索人生而为人的意义,以及人类社会种种罪恶可有其源头。也许宗教会回答我们对生命的疑问,对社会的困惑。
一种美好事物却成就于另一种美好事物的毁灭。迷人的带有宗教般摄人心魄的香水制成了,格雷诺耶用杀死的十二个少女的体香,精制而成的香水最终引发了宗教式宽恕与爱慕,格雷诺耶先是用私藏的秘制香水迷倒了狱卒,接着迷倒了行刑的刽子手,又迷倒了观看行刑的众生……他不仅没有被钉死在十字架,就连最后一个死亡少女的父亲本想复仇,也在香水摄人心魄的味道下情不自禁跪在格雷诺耶脚下,称他为我的儿子……
影片最后,人们心底的爱欲被香水激发,彼此亲吻抚摸,脱掉衣衫……衣衫本是社会人的一层理智屏障与道德围栏,然而大家情不自禁地除去它,这是集体的迷情,集体的失智,集体的狂热,集体的失忆,这是更大的隐喻了。
站在行刑台向众生“抛下香水”的刹那,格雷诺耶从恶魔荣升为世人顶礼膜拜的神祇、天使、耶稣,他最终获得了虚幻的爱,刹那享受到为人的感觉。可他面无表情,若有所思……
四
影片没有就此打住,在“气味”的召唤之下,格雷诺耶回到了母亲生养他的地方,夜晚,他到了巴黎那个肮脏的恶臭熏天的街头,他把整瓶香水从自己头顶浇下来,聚在一起的妓女、强盗、乞丐和疯子发现了被香水沐浴的格雷诺耶,他们疯狂地扑上去,前仆后继,活生生将格雷诺耶分食了,连一根头发、一根骨头都没有剩下。
在看完整部电影之前,我完全无法预料影片结局竟会由食人的方式所呈现。这结局尖刻、震撼、赤裸裸地铺展在观众面前,让心避无可避。
影片结尾:当众人散去,隔天的清晨街头又支满了嘈杂脏乱的小摊,一切归于平凡之中;好像那个杀人犯、香水天才格雷诺耶从未出现过。然而世间众多的看不见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就像味道,无论香臭,我们无法拒绝闻见,因为味道与呼吸同在。
《香水》一开始观影的时候,我几乎是看不懂的,还以为是个犯罪片。等看到了结尾行刑处——影片的高潮迭起,才真正触及其丰富的精神内核。
这片子应该是属于批判现实的作品,只不过还披了一件魔幻与宗教的外衣。整个片子充斥着隐喻。我这愚笨的脑袋,要一下子看懂这个电影着实不容易。一遍遍回味的时候,才后知后觉,有所觉悟。片子借着“香水”这个壳,对社会的内核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揭示与批判。
“香水”可看作是上下阶层的一个隔离带,既是充斥着奢靡酒会和纵情声色的上流社会的象征,也是肮脏的仅以生存为终极目标的下层人民的痴心妄想。
“香水”所透视出的社会人的相互冷漠以及阶级地位等差,无不呈现出深刻的伦理与反思。这部片子思想太过厚重,内涵太过丰富,表现太过隐晦,还有诸多“难以描述”,太多的人生欲望,太多的尘世喧嚣,太多的人性曲直,都带着暗芒,隐隐约约地闪烁在影片灰暗的色调中。我不能一一尽述。原来我内心诸多的“感觉”亦如感知味道,有许多语言所不能及处,只可意会。
观影感受写完了,此刻,想深深地吸口气,再缓缓呼出。
第三篇:电影香水_香水杀手故事观后感
香水观后感
—探寻主人公格雷诺耶的心路历程 刚刚以极大的好奇心看完了法国电影《香水:一个杀手的故事》,主人公格雷诺耶的命运贯穿着故事的始终,令人忍不住想看个究竟。
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的巴黎,主人公格雷诺耶出生在一个恶臭肮脏的集市中,他的母亲因为私心将他丢弃在垃圾堆里,后被救起,幼年时加拉尔夫人把他卖做皮鞋匠的奴隶,终日食不果腹。如果这样上天还算仁慈,然而,格雷诺耶悲惨而奇特的命运才刚刚开始。
上帝是公平的,当他关闭一扇门的时候也为格雷诺耶留了一扇窗,那就是格雷诺耶对气味天生的敏感和痴迷,在现实中,他是一个流浪儿,一个下等人,一个毫无成就的瘪三,但是在气味的国度,他找到了自己的天堂,开始寻找生存的意义,所以当他遇到一个天真美丽的少女时,为了占有那醉人的体香,无情地杀死了少女。不久以后,他在气味方面的独特天赋被香水师巴尔蒂尼发现,巴尔蒂尼让他进入了香水店,从此,格雷诺耶对调制一种最迷人香水的疯狂开始了……
在那瓶独一无二的香水调制后之前,没有人注意到格雷诺耶,这个世界甚至都当做这个人从没有存在过,当然,格雷诺耶也已经无视这个世界,无视那些在他周围迫害他、利用他、把他推向深渊的人们,他只记得自己的香水,为了那瓶梦寐以求的香水,他可以做出一切,更不惜成为一个变态的少女杀手。格雷诺耶为了那个看似畸形却伟大的计划疯狂地杀死无辜的少女,从她们身上攫取制作香水所需的原料,在第26个生命结束之时,格雷诺耶制作完成了令举世陶醉的香水,有意无意地,也亲手为自己挖好了坟墓。
被宗教法庭审判后,嗜杀成性的格雷诺耶走上了刑场,就在行刑即将开始的一瞬间,格雷诺耶拿出了用少女体香调制而成的香水,一点一点地随着风飘散在刑场周围,飘散在围观的人群中,正如格雷诺耶所预想的一样,毫不夸张的一幕缓缓呈现,被香水气味包围的人们如痴如醉,癫狂之至,在那个时刻,他们把香水的缔造者格雷诺耶视为他们的上帝,连虚伪无情的大主教也不例外。他们在香水的无尽迷幻中纵欲狂欢,不知所以。
然而梦幻终究短暂,现实终归现实。当格雷诺耶用他的香水赢得世界的时候,就已经输掉了自己。他一直在用一颗孤独而偏执的心理去对待这个世界,或许格雷诺耶也想过去爱这个世界,但这个世界并没有赋予他爱的能力,所以他只能自己活在一个他所爱的世界里。在他的世界里,只有美妙的气味,迷醉的香水。
刑场上的格雷诺耶逃脱了,然而却没有真正解脱,或许死亡对于他来说才是一种真正的解脱,没有爱,即使拥有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在格雷诺耶被撕碎的那一瞬间,香水的奇迹消失了,世界又归于它的平淡,在这无聊的平淡中,爱才是生命真正的意义。
第四篇:《香水》观后感
《香水》观后感
这将是最完美的香水。以少女的绝妙体香为基底,含苞待放的芬芳为主干,他将用这瓶香水,把她们的味道永永远远地收藏…… 这是我第二次看这部电影,很惊讶老师会给我们看这部电影,再次看完后的感觉还是:震撼……他是一个残忍却又伟大的人,虽说艺术无罪,但他却残酷地用别人的生命来成就了自己的伟大。先说他的出生。香水是香的,他却出生在最脏最臭的地方,这就体现了反向形成。他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她母亲生了5个都死了,他却活了下来;他一开始从事的皮革工作只能活5年,别人活不下去,而他能活下去;他语言发展很慢,甚至5岁还不会说话……他动物的本性非常厉害、顽强,在人类的社会里,他用兽性顽强地与社会抗争。香水的实质是掩盖人类的气味。人类的气味某种意义上是罪恶的。因此,他第一次杀人不是有意识杀人的。影片中他非常的天真,只是为了闻她的味道,却在无意识中构成了第一次杀人。是一个少女迷人的味道使他疯狂,也使他能够继续活下去,是他发现了自己有这个特殊的能力。他通过味道来了解这个世界,他要把味道蓄积起来,作为他将来的经历。
电影在叙述过程中一次次挑战受众道德的底线。一场场谋杀的得逞,一次次病态的占有欲望的满足被铺陈而出。而最后,因为最美的一瓶香水的散发,使被害人的父亲、主教、行刑者和所有义愤填膺的人们都与罪犯一起疯狂,罪恶的道德意义被消解殆尽,对天才行为的宽容淹没了一切死者的生命痛苦、社会秩序和道德良知的价值。
影片中他没有闻到自己的气味,他觉得失去了自我,他甚至感到恐惧。人有没有自己的气味?人是有气味的。人的香味来自于自然。影片中所有被害的女性都是贞洁的,除了妓女,都是纯洁的。纯洁当中所得到的这种爱,这种原始的东西,才是真正本质的东西。香水的发明就是为了掩盖它。影片最后的情节很重要,他香水一洒,人们都被迷惑了,一迷惑,就回到了生命的本初。
影片中有几个特点:
一个是生命的本初,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最后的结局,他用香水可以控制全局,但他没有,他最后却还是回到了他出生的地方,他来至哪里又回到哪里。实际上是一个回归。
第二是这个电影涉及了人本心当中的爱与恨。爱与恨之间的转化,如果你爱得不恰当就会转为恨。什么叫恨?就是死。影片中死亡的这些女性是爱的结果,不是恨的结果。他想把这些女性的香味保留下来,为了保留下来,就让她们死了。影片中爱与恨的转化采取了极端残忍的艺术的手法。到最后,他在刑场上的时候,这种力量发挥出来了。他把香水一洒,大家你爱,我爱,都爱了。大家爱了,就退到了最原始的时候。在人类的本能中,这两种本能相互间是交叉的,是转化的。这部影片一个潜在的含义是原始本能与高级升华之间的关系。一个本能与升华,下层与上层的矛盾冲突。社会上层是道貌岸然的,其实香水就是道貌岸然的。我们在生活中用香水是有目的的,不是为了
漂亮,一个是吸引人,第二是掩盖。实际上很多人买香水是为了掩盖。表面上的掩盖,恰恰失去了我们人类本性的东西。
这个片子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了人类种族的延续跟鼻子有关,跟嗅觉有关,两性相吸啊。这部片子实际上是一部心理剧,人类原始本能中的爱与恨,攻击本能就是死亡本能与生的本能之间的一个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的解决最好的方法有两个,一个要和谐,一个要回归,回归到到原始的,没有任何杂念的方面去。
Grenouille把香水通过手绢点在自己的大动脉上。他用这瓶完美香水迷惑了所有人。
前调:人们感动地拜他,觉得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人;
中调:人们迫切需要他的香味,闻到时兴奋得几乎要昏厥;最后,他把那块滴了香水的水帕抛了出去。
尾调:人群全像着了魔一样,开始脱衣,开始疯狂。有异性也有同性,甚至三人,甚至神父。
Grenouille也嗅着这个香味。他自己也从前调走到中调再到尾调。人群踢翻一箱橙的时候,他想起最初那个红发少女。这时,他的幻想里出现的是少女向他伸出手来,他们拥在一起……相爱相吻,身体接触,气味并和。然而所有人都被香水迷惑了时,他却清醒。他清醒记得她僵硬地躺在地上,她死了,那个体香不再,眼泪滚下他的脸庞。这瓶香水让人都有爱的错觉,就是让人得到最想要的。哪怕是幻境,也至少存在。所以那些人疯了晕了迷糊了,但是那个状态应该是幸福的。唯独他,错觉只是片刻,始终清醒所以痛,他意识到他的爱已成风,于是绝望于是消失。
原来Grenouille还是有爱的,在人们都沉醉香氛的时候,Grenouille逃走,在路上他犹豫该何去何从:他现在拥有一这瓶香水,甚至拥有了控制人类的力量,如果他想,甚至可以让国王来亲吻他的脚趾都可以……但他没有世俗观念的野心想法,最后……他最后却还是回到了他出生的地方,在难民区那恶臭、肮脏杂乱的菜市场,将整瓶香水从自己头上倒下。那些身上破烂肮脏并且饥饿的人们冲来围着他,要吃掉他。对于这些人,最想得到的就是不再饥饿。他们闻着那个香味时候的神情就好似一块巨大的可口肥肉近在眼前。然后,他就这样消失。只剩下衣物和那个倒尽的空瓶,如同他出生之时,一无所有。他至少来到世上做了一些事,出于爱,对香水,对气味,但是,每一次他的人生轨迹发生变化,都会有一个生命随之消逝……这样的伟大太过残忍。
第五篇:电影《桂香街》观后感
【篇一】
大运河的小巷子里总是有一位爱穿红衣的老人,来来往往,穿梭于各家各巷。她的名字叫许巧珍,作为居委会的书记,她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
这家卖豆腐的小摊要给申请一家店面啦,那家唱戏的老宅要帮忙保住啦,卖梳子的革命老兵最近生活怎么样啦,这些家长里短的琐事,便是这位84岁高龄的红衣奶奶日常生活里所惦念的一切。
也不是没有想过要退下来,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里还有孙子需要她陪,可是大运河岸的居民们需要她,两百多户人家联名向政府申请,让许巧珍留在居委会,继续做他们的“小巷总理”。“我也想退呀,我没办法的呀,他们需要我。”许巧珍奶奶何尝不是惦念着这小巷里的居民们,连自己每个月的工资,都月月花光来补贴居民们的生活,今天给唱戏的人家送点梨润润嗓子,明天给老兵送点补品,后天又去帮摔断腿的人家磨豆腐了。
而且,大运河能够申遗,一直是许巧珍奶奶毕生最大的心愿,心愿一天没有完成,她便一天没有办法好好休息,“等大运河申遗成功了,我就彻底退下来。”然而,这位小巷总理再也没有见过这一天的到来。
许巧珍年轻的时候也只不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纺纱厂女工,凭借着自己辛勤的双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创了纺纱方法,创造了纺纱记录,被评为了劳动模范,还几次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握手接见。吃苦能干的优良品质,她一直坚守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一户居民的房子在大雨中倒塌,许奶奶大晚上冒着雨来到房子前,看到这一幕,心急火燎的她身体再也坚持不住,重重倒了下去。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看着电视节目里自己朝夕相处的居民们在春节晚会上含着泪水表达对自己的感激与爱戴,她用尽全部力气对着病床边的儿子一一介绍,这个是谁,有什么困难,那个叫什么,爱好是什么。直到卧榻在床,她的脑子里也全部都是自己的工作,全部都是居民们的生活琐事。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看着车窗外庆祝新年的居民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安居乐业,闭上了眼睛。
许巧珍,只是一个平凡岗位上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可她却做着不平凡的事情,从而让自己的生命大放异彩。许巧珍倒下了,我们这年轻的一代又接任了。刚刚研究生毕业的春天姑娘,走上了许巧珍走的路,做起了许巧珍做的事。
我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作为社保经办窗口的一员,同样奋斗在一线上,处理解决着群众的各种问题。是兢兢业业、不忘初心、心系群众,让平凡的我们做起了不平凡的工作。而小巷总理许巧珍的精神也将代代流传,生生不息。
【篇二】
为贯彻开展“学习先锋、感悟初心”主题党日暨远程教育固定学习日活动的要求,前不久我们党员观看电影《桂香街》,推动党员干部见贤思齐、筑牢初心、勇担使命。
以典型案例为镜、为戒、为鉴、为训,我们党员要自觉把讲政治、对党绝对忠诚放在首位,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党章和各项党内法规,永远为人民服务。
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让讲政治有信念成为我们每名党员的道德高线。
让“讲政治、有信念,讲道德、有品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我们党员干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二是让守纪律讲规矩成为我们每名党员的行为底线。
我们要对照党章党规,认真查摆解决在遵守纪律规矩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从认真参加“三会一课”、按时交纳党费等做起,自觉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三是让勇担当善作为成为我们每名党员的自觉追求。
我们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创设发挥作用的具体载体,健全干部正向激励机制,推动党员聚焦干事创业,担当时代重任。持续深化领导干部“党员义工365”等活动,引导党员在服务中展示先锋模范形象。我们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充分认识服务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时刻绷紧这根弦。不忘初心,以踏实的工作作风,推进工作有效、有序开展。
我们应该严格按照习总书记批示精神,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们既需要激发持之以恒的过程意识,力度不减,温度不降,也需要常怀以问题为中心的问题意识,时时消减私心杂念,不停敲打积弊顽疾。
【篇三】
故事从一个实习生的视角展开,用插叙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街道党委书记许巧珍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电影里的许巧珍是纺织能手,曾获得全国劳模的荣誉,退休后在街道担任党委书记一职,继续为人民服务,被人们称为“小巷总理”、“红衣奶奶”。她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解答了“当初入党为什么、如今在党做什么、今后为党留什么”这三个共产党人必须认真思考并践行的问题。当初入党是为了更好地推广自创的技术,让全国人民有衣穿;后来成为街道党委书记,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一刻也不得清闲;驾鹤仙去之后,留下的是“小巷总理”的美名,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传承。在歌颂许巧珍的时候,我们也必须看到,她也是凡人,没有三头六臂,没有精力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在成为一个优秀的党委书记的同时,她对于家庭的付出太少了,甚至忘记了接孙子放学回家,差点留下一生的遗憾,这或许就是一个基层的小人物用行动诠释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大概念。许巧珍常常提到周总理当初对她的嘱咐,要让全国人民有衣穿,即便她不再从事纺织工作,她也忘不了周总理期盼的眼神,忘不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新的岗位,用新的方式践行自己的使命。
主人公的原型是常州市钟楼区原南大街街道吊桥路社区党委书记许巧珍,虽然我是常州人,但我之前并未听说过许巧珍这个名字,“小巷总理”的称呼,也许出了小巷,没有那么多人知道。为人民奉献了自己一生的人,名字很可能传不出小巷,但扬名从不是共产党人的目的。在中国,还有千千万万的小巷,还有千千万万的小巷总理,许巧珍只是其中翘楚,一个典型,但不是唯一。在一次主题为“我的入党故事”的党员学习活动中,支部书记陶金芳分享了她的故事,和许巧珍类似,她也是一名优秀的纺织工人,离开生产一线后到街道和社区继续为人民服务。在上级领导为社区建设排忧解难的座谈会上,陶书记也和许巧珍一样,对自己“小巷”中存在的问题和居民存在的困难如数家珍,对于暂行的解决方法和需要上级领导支持的部分也都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小区支部书记潘彤也分享了她的入党故事,她和许巧珍也有相似之处,都是在完全退休之后,因为工作能力强和群众需要,接受返聘,担任支部书记,为人民服务。即使精力不似年轻时候旺盛,但她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小巷”,继续发光发热。中国的发展,依靠的不是一个王进喜,一个王继才,一个许巧珍,而是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在自己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时刻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就像《桂香街》中的春天一样,被坚守在基层的老党员们感动着,被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我要积极向他们学习,并成为他们精神的传承者。也许做不到许巧珍那么伟大,但是只要怀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就一定可以为中国的发展尽自己一份力。就像孙大宝那样,嘴上说着“基层工作不好做啊”,但在为人民服务的路上,他一步也没有落下。
【篇四】
“小巷总理”许巧珍的事迹,早些年就有所耳闻。或是在广播里听到她的故事,或是在电视频道里看过她的形象。前几天社区杨静书记送来了《桂香街》的电影票,我如获至宝,欣喜若狂,可以亲眼目睹英雄形象了。短短的一百分钟,我看到了真实的许巧珍,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情景,扣人心眼,催人泪下,把小巷总理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红衣奶奶”许巧珍真是我们心目中的好党员、好干部。
在电影里,我们看到许巧珍是一个普通的纺织女工,但她敬业爱岗、虚心好学,她心灵手巧,业务精益求精,创造了一天110台纱不断头的全国纪录,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事迹。
许巧珍退休后,走进了社区,一干就是21年,这21年她走街串巷,跑遍东头村每家每户,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许巧珍,她来去匆匆,调解居民纠纷;她苦口婆心,解决群众的疑难杂症;她乐于助人,帮助无数困难群众;她还首创了道德讲堂,组织居民学习,提高大家的爱党爱国情怀,她是名副其实的小巷总理。
在全国人民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今天,许巧珍同志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党敬业的模范典型,是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榜样。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许巧珍做到了,她一辈子克勤克俭,以人民利益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每个共产党员要以她为榜样,努力做一个无愧于祖国人民的好党员。
【篇五】
“小巷里有一团火,那是你奔忙的身影。小巷里有一对星,那是你慈爱的眼睛。你分千人忧,你操百家心……”这是最近上映的电影《桂香街》的片尾曲。红衣奶奶徐巧珍用一生的点点滴滴诠释了什么是初心使命,什么是基层工作,怎样看待基层工作。“我是党的小女儿”,许巧珍不管在什么阶段、什么岗位,都坚持为党工作,为国家贡献,为群众办事,这就是初心使命。
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工作者,如何担当,怎样作为,怎么在平凡的岗位上为谱写金坛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贡献力量,我想离不开这三颗心。
第一,用“进取心”面对工作。善于发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追根溯源,深刻领会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推动新发展的实践要求。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就必须培养自身的学习意识,事事处处注意加强自身学习,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好的为自己的工作岗位服务。
第二,用“责任心”对待群众。我国正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作为基层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明白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时刻牢记为人民群众服务,要勇于担当、敢于担当。群众的问题和需求,要记于心,有所行动,把人民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件事情,让他们产生信任感。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三,用“同理心”协调人际关系。对于老百姓的事,我们要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积极的走到每一家去,敢于伸得出手和群众接近,弯得下腰为群众办事,低的下头聆听群众的需求。基层是一个整体,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相互独立也相互联系,因此同事和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非常必要。
新时代给予了我们年轻人更大的舞台、更多的责任,我们要以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干劲,多学习、多实践、多思考,不断适应发展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