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学院就业工作交流材料5篇

时间:2019-05-12 12:4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信学院就业工作交流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信学院就业工作交流材料》。

第一篇:电信学院就业工作交流材料

电信学院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是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基础。我们要让学生不仅能找到工作,而且还要能找到好的工作,为达到这个目标,电信学院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夯实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基础电信学院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只有我们培养的人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能被社会所认可,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才有保障。

1、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体现了学科发展和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需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我们邀请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教授,中船722研究所、HP公司、华为武汉研究院等单位的技术总监代表,倾听他们对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增设了嵌入式系统开发、安卓平台应用开发等新技术课程,在C程序设计、单片机、模电等课程中增加了课程设计。2013年,我们先后派出11人到OREACLE、中兴公司接受培训,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

2、与大公司合作,建立了7个实习基地。我们先后与HP公司、珠海纳斯达公司、武汉集成电路工程中心、烽火通信、OREACLE等公司建立合作协议。暑假期间,将三年级学生送到公司实习,通过实习,双方增加了相互了解,部分学生与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我们认为,搞好专业实习是提高学生就业的重要桥梁和手段,许多高质量的就业是通过实习来实现的。

3、始终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作为学院教学工作的重点,全面开放实验室,把质量工程的经费绝大部分用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上。针对低年级学生对专业学习比较茫然,对如何进行电子设计工作不太了解等情况,我们成立了电信学院大学生电子设计协会,在一年级学生中进行了招新宣传动员大会,首先进行大规模的初级系列培训(每期达200人),从组装充电器入手,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加其对基本电子元器件的了解。然后从中选取100名左右的学生进行中高级培训,培训内容为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经过培训,学生的电子设计能力有

了较大提高,部分学生再参加企业的横向项目,能力显著提高(优秀的学生是资源,不是负担)。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如进入华为的张旭同学,进入NASDA公司的何海祥同学等,用人单位觉得中南民族大学电信学院毕业的学生不错,每年不断找我们要毕业生,形成了就业的良性循环。

4、学院始终把学风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良好性格。电信学院的学生活动经费不足,我们每年均从别的渠道筹集资金,补贴学生活动经费,这已形成一种制度。

二、广开门路,拓展就业渠道,为学生就业架起一座座桥梁

1、领导重视,电信学院认真落实了“一把手工程”,专门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书记和院长担任。领导小组定期专题讨论毕业生就业工作。

2、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搞好就业工作。我们聘请成功校友回校为毕业生开展讲座,指导学生就业。学院先后聘请了华为公司的张旭、浙江明讯网络公司的韦建琴等回校开展讲座。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使得毕业生的思想认识和就业观念有了一定转变。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就业信息及时转达给学生。我们充分利用学院网页、QQ群等网络资源与学生沟通信息,将有关就业政策和信息传达给他们,使他们不在校园时也能获得思想上的教育和就业方面的信息,帮助他们及时把握就业机会。

第二篇:电信学院工作总结

电信学院学生会工作总结

2013至2014学年上学期,在院领导及老师们的指导下,我院学生会立足于“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努力改进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完成日常工作,并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改正不足。现在的学生会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阶段。不知不觉中,本学期的学生会工作马上接近尾声,学生们马上要进入期末复习了,作为我院的学生会主席,就我院学生会的工作现状,做此工作总结。

一、学生会内部的完善

学生会机构设置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学生会的工作效率,因此在学生会新一届换届前,就我院学生会内部机构的完善问题,老师和主席团达成共识,在原学生会基础上将秘书部改为办公室,再增设了外联部和创新创业实践部,经过新学期的纳新工作,管理的范围广了,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学生服务的范围也更全面了。经过各部门开研讨会,我们工作存在的问题也在改善,学生会的工作现在还存在许多不足,我们都在努力。

二、学生干部的内部建设、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会做事之前必须要学会做人,学生会例会都会传达团委对学生干部的要求,学好专业知识,要有组织有纪律,要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工作上要转变思想,从管理到服务,遇到问题积极解决,积极配合学生会的各项活动与工作。

三、活动开展

本学期学生会各部门已经开展了项活动,包括我院的迎新生晚

会,各部门的举办的部门特色活动等,从而使我院的学生会工作更加完善,让我院的学生干部能力都能得到锻炼。以“我们学生干部的工作电信学院学生会今年的工作进展总的来说,属于平稳的发展中,在上半学期我们一直

第三篇:辽东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

本文由kcmowonvfk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辽东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

第3期 主办单位:辽东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2006 年 5 月 20 日

◆工作动态

“三支一扶”计划首批招募两万名大学生 落实政策,努力拓展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和空间 辽宁省召开 2006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

◆综合报道

副院长蔡若松同志和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史广政同志考察南方就 业市场 就业指导中心刘景宏参加人才测评培训 辽东学院 2006 年就业工作研讨会会议纪要

◆分院信息

服装纺织学院 农业与环境学院 艺术学院 医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 会计学院 信息技术学院 经济学院 装备材料学院

◆就业指导

“双证”为毕业生求职插上就业之翼 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五个误区

◆创业教育

成功“学生老板”讲创业经历

★ 工作动态

“三支一扶”计划首批招募两万名大学生 三支一扶”

前不久,中组部等 8 个部门发出通知,要求从今年开始连续 5 年,每年招募两万名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农村基层从事 2 至 3 年的 “三 支一扶”工作,并鼓励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扎根基层。中组部、人事部、团中央等 8 部门,20 日在京联合召开全国实 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并启动 2006 年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据了解,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高校毕业生,工作期间享受一 定的生活、交通补贴,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等。服务期满自主创业的,可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和 贴息等有关政策;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 的可优先录用;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服务两年以上、服务期满 后 3 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 10 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 取;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由接收单位按照所任职务比照同等条件 人员确定其职务工资标准,在今后晋升中高级职称时优先评定等。(摘自《中国青年报》)

落实政策,落实政策,努力拓展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和空间

近日,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辽宁省教育厅 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 2006 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 通知》(辽毕组[2006]5 号)。通知指出 2006 年我省预计有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毕 业生 17.7 万人,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工作任务更加艰巨。2006 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

通知》(中办发[2005]18 号)和 2006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 精神,全面落实《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 的通知》 辽(委办发[2006]10 号)文件精神,继续执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若干政策的通知》(辽政发[2003]26 号)和《辽 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若干政策的补充通知》(辽政发[2004]21 号)精神,切实把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 落到实处,努力拓展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和空间,引导和鼓励高 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辽宁省召开 2006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 5 月 15 日,辽宁省 2006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在沈阳辽 宁大厦召开,由省内各高校及人事部门参加,我校副校长蔡若松、就 业指导中心主任史广政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省政府秘书长周万春主持,会上省教育厅厅长张德祥对 辽宁省 2005 年就业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并对 2006 年就业工作目 标和重点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省财政厅、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 厅副厅长,团省委副书记等领导同志针对本部门工作职能,提出了各 项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政策措施。省教育厅副厅长何晓淳 公布了 2004-2005 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优秀 工作者名单。鲁昕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总结了“十五”毕业生创业 就业工作,并布置了今年的几项重点工作。最后由常务副省长许卫国 同志做了总结发言。在公布的表彰名单中,我校共有史广政、隋照莹、刘俭辉、闫政 富、韩秉文、王安世、王景龙、赵丹钰等八名同志获得优秀工作者称 号。(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 综合报道 副院长蔡若松同志和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史广政同志 考察南方就业市场 4 月 16 日—26 日,副院长蔡若松同志和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史广 政同志历时 11 天对北京经济开发区、长三角、深圳等 8 个城市共 29 家用人单位进行了全面的回访和考察。此次考察不仅了解了南方就业市场的发展,考察了我们毕业生的 就业工作情况,而且与部分用人单位达成共识,在 5 月中旬—6 月下 旬,绍兴、深圳、上海等几家用人单位将来我校招聘毕业生,从而为 我校毕业生返校后实质性就业创造了机会。(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人才测评培训会的学习体会 2006 年 4 月 19 日,应国家人事部人才测评中心的培训邀请,就 业指导中心刘景宏同志参加了为期 4 天的人才测评师培训。此次培训 由国际职业培训师、国际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讲授,主要内容是人才 素质测评基本理论,人才测评工具技术及人才素质测评的应用。这次培训强调了高校人才测评在就业教育与指导中的重要作用。就业教育中的人才测评主要是大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与兴趣的测 评和分析,通过测评,让学生比较全面、科学地了解自我、认识自己,在选择职业上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工作,真正体现“能 岗匹配”。人才测评在大学生生涯辅导中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是对职业 定位的测评;二是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测评。通过测评使学生确定志 向,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路线,在充分分析自我、了解 自我、分析环境、了解职业世界的基础上,使自己的性格、兴趣、特 长与职业相吻合,最终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这对我们学生的 就业是非常有利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辽东学院 2006 年就业工作研讨会 会 议 纪 要

月 10 日,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召开了“辽东学院 2006 年就业工 作研讨会”,参加会议人员为就业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教务处、学生 处、团委等职能部门领导和全体二级学院主管就业工作的领导、辅导 员,蔡院长在会上做了总结发言。本次会议为研讨性质,旨在全面了解辽东学院就业工作情况,以 切实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加强我校就业指导水平,提高毕业生就业 率。会议由就业中心副主任宋利刚主持。首先由就业中心主任史广政汇报了考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长 三角、深圳等地的就业市场情况。通过考察了解到:

一、目前我国就 业市场潜力还很大,关键是我们是否能通过有效的办法去挖掘、去了 解行情,掌握情况,从而将我们的毕业生推出去。

二、专业需求的情 况不够平衡,理工科要好于文科的专业需求,机械、电子、服装、计 算机等专业需求量较大。

三、通过考察了解到如何正确引导毕业生就 业是十分必要的。帮助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教育毕业生准 确定位是我们就业工作的重点内容。

四、此次考察还为毕业生返校后 实质性就业创造了机会。5 月中下旬,绍兴、深圳、上海将有几家用 人单位到我校进行招聘,提供近300 个岗位。

五、此次考察深圳百大 网,切实感受到我院在实现远程面视、远程交流方面还有许多网络资 源可以开发利用。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院将在继续搭建网络平台方 面下工夫。最后史主任强调就业工作迫在眉睫,各二级分院应进一步 同意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使我院初次就业率跨上一个新

台阶。就业中心副主任宋利刚传达了《关于进一步做好 06 年就业工作 的通知》及《关于调整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并要求各二 级学院会后认真组织学习文件精神,切实做好 06 年就业工作。本次会议的重点议题是由与会各部门分析讨论就业工作存在的 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十四个分院主管就业工作的领导及教务处在认 真调研的基础上,准确查找就业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面临的现 实困难,结合本院所设专业的实际情况,互相交换了意见,并提出许 多整改建议,特别是在就业指导课开设、开辟省外市场、经费等问题 达成了共识。与会各部门畅所欲言,气氛热烈,综合各部门领导的发 言,我校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 1.毕业生还存在着有业不就的现象,学生、家长、教师的观念都 存在问题,主要是就业指导还欠缺乏实效性。2.就业指导课安排比较混乱。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有的学院无 从下手。各分院提出,应有专门人员负责就业指导课教学,以就业指 导中心为主,学院和二级分院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就业指导课的开设 时间、内容都要相应做出调整。并且应从大一开始,对学生的职业生 涯进行规划,使他们及早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教学内容应和专业 相连接,以简化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3.就业市场基本还是局限在省内,省外就业市场的开辟远远不 够,了解较少。4.就业经费严重不足,没有专项资金,仅凭每年学校奖励的资金 远远不够,对开辟外省就业市场、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等工作都难

以深入开展。5.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学生素质、企业用工时间与教学计划存在 矛盾。企业用人大多在学生三年级上半年(11 月—12 月),有的可能 更早,而学生三年级上半年仍然有课程,导致不少学生因课程设置问 题而无法就业。最后针对各部门研讨的上述问题所形成的共识,蔡院长做了总结 发言。强调指出: 1.本次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解决了许多实质性问题。要高度重 视本次会议,会后要把会议精神传达给各分院院长,并要求于本月底,围绕如何解决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召开专门会议,拿出具体解决措 施,形成书面材料,落到实处,力争 06 年就业率达到省里要求的 85% 的目标。2.省外就业市场还要继续想办法拓展,并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倾 斜。3.网络的作用基本没发挥出来,要求毕业办短期内完善网络功 能,然后进行全校的就业工作人员培训,充分利用网络,可以提高就 业工作效率,同时要求建立毕业生资料信息库,以做好跟踪调查。4.进一步加大支援辽西北、大西北计划的工作力度,要让学生了 解其中的一些优惠政策,尤其对困难地区的学生是非常有利的。5.解决目前的毕业生就业观念问题,主要靠就业指导,这是一个 重点问题。目前我校的就业指导课教学存在很多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由毕业办负责拿出具体操作方案,统筹安排,包括授课时间、内容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 分院信息

月 20 日,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宋利刚、隋照莹,服装与纺 织学院副书记韩秉文、辅导员吴敌、董颖带领 50 多名应届毕业生到 沈阳参加“辽宁省 2006 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纺织服装行业专场双向选 择洽谈会”,会上有 60 多家企事业单位参与招聘,韩秉文书记与沈 阳黎明安娜、营口雅威等公司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4 月 28 日,结合就业办下发的“关于就业工作研讨调研提纲” 的内容,服装与纺织学院就业领导小组召开了会议,会上认真的研究 了本院就业工作。5 月 8 日,服装与纺织学院对 2007 届毕业生就业心理等方面的 问题,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摸底,为 07 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5 月 10 日,沈阳黎明安娜公司到服装与纺织学院招聘学生,经 过面试和实际操作测试后,已有 5 名学生被选中,即日前去公司实习。(服装纺织学院)为切实做好 2006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医学院 2005 年 11 月至 2006 年 4 月先后三次,历时 19 天行程 4500 公里,由主管学生工作 副院长、副书记李文光同志亲自带队到我省的本溪市、抚顺市、阜新 市、朝阳市、沈阳市及各市的个别县、区卫生局进行调研,为 2006 届毕业生牵线搭桥,共落实就业意向协议 206 人,为 2006 届毕业就 业开辟新路。为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在本溪、抚顺期间,亲自看 望实习生,还分别招开了实习生坐谈会,一方面了解实习生的工作、生活情况,另一方面,就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就业技巧、如何就业、择业与实习生们座谈长达四个小时,实习生们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 发,进一步明确了就业方向。4 月份,医学院先后召开了三次 2006 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有

二十一家单位参加了会议,达成意向就业协议近一百余人,同时医学 院计划在 6 月中旬为辽宁省各市、区级医疗单位进行专场招聘会,县、现已落实县、区医疗单位近十家。由于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从而使 医学院 06 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较往年同期有了较大突破。(医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重视学生实习后实习单位的留用工作。4 月 20 日,副书记秦悦利用一周时间到北京昆仑饭店、贵宾楼饭店、凯宾斯 基饭店等实习单位商谈学生实习结束的就业问题。5 月 7 日—12 日,秦悦书记、孙洪波副院长等领导到北京,邀请各实习单位的人事部经 理,共同研讨毕业生就业工作;5 月 16 日,秦悦书记和沈伟副书记 又南下宁波、苏州等地开辟南方的就业市场。经过商谈,各实习基地对我院毕业生的留用问题很感兴趣,不仅 现在已有 149 名同学留在了实习单位工作,而且各实习单位的人事部 门也正在积极向他们的同行们推荐我们的学生。(旅游管理学院)为了向企业输送有技能的毕业生,给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同时为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4 月 18 日 我院在 6 号公寓楼成立了“大学生电脑急救服务中心”。为全院学生 提供计算机免费服务。这一活动得到了后勤总公司的大力支持,得到 了丹东市天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赞助。4 月 21 日信息技术学院进行了一次主题为“就业指导”的大型 讲座,主讲人为刘华谈谱教师,参加人员为 03、04 级本专科学生,讲座主要内容是关于今后我院学生的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让学生们 充分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式的严峻,对今后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信息技术学院)4 月 27 日农学院组织毕业班学生和实习指导老师、辅导员参 加的就业工作座谈会。结合本院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积极的探讨,对

毕业生就业教育、择业技巧、教学教改及招生方面都提出了很多宝贵 的经验。学院主管领导也参加了座谈会。5 月 12 日下午,在辽东学院农学院会议室举行了沈阳市正大集 团的招聘见面会。见面会主要由农学院郭德金院长、潘永江副书记、各系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以及农学、园艺专业毕业班学生参加。受 该公司的委托,潘书记主持了这场轻松的见面会,向毕业生提出几个 问题,参加见面会的同学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专 业水平,最后,经过大家的讨论,初选三位同学到该公司工作。(农业与环境学院)为努力做好 2006 年就业工作,装备材料学院于 5 月 16 日召开 了由院长洪哲主持,学院党政领导、学院各系主任、党支部书记、全 体辅导员参加的 06 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上介绍了目前我院 06 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和面临的就业压力,制定了相关政策,将就业工作 与教师的工作量、评奖、评优、评职挂钩,施行责任包干。会议要求 全院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就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对学生的就业 观念教育,全院动员群策群力,共同做好我院就业工作,最终达到超 额完成学校预定的就业率目标。(装备材料学院)会计学院加大就业市场的开发力度,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开 拓就业市场,充分利用我院教师、往届毕业生及校友等各种资源,推 荐我院毕业生,从 2006 年 3 月—5 月间会计学院共组织了 38 家省内 外用人单位到学院招聘应届毕业生,共有 300 多人次参加招聘选拔,其中有 33 名应届毕业生被用人单位聘用,用人单位对我院选送的这 33 名毕业生反映很好,表示还将再次到我院录用参加专升本考试而 没参加招聘的学生。(会计学院)4 月 28 日经济学院召开了“用人单位座谈会”,大会邀请了丹

东市税务局、证券公司、贸易公司、银行等 20 多家用人单位,通过 大会,我们对今年毕业生的需求情况有了准确的了解,同时也让我们 为明年的就业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5 月 12 日,经济学院召开了“06 生就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经济学院领导班子、系主任、辅导员教师。在会上我们 结合蔡院长的指示深刻分析了今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存在问题及解 决途径,并制定了今年的就业目标,为我们明确了今年的工作方向。(经济学院)3 月 17 日艺术学院召开了小型人才交流会,邀请齐氏空间设 计公司总经理齐琦、东港博美培训中心校长于旭光到校进行公司介绍 及现场招聘,并回答学生提出的相关疑问。5 月 8 日邀请到校 04 届毕业生罗佳在我院给在校的大三毕业生 做报告。主题是《当代大学生如何处理就业压力》,同时依据自己毕 业后只身闯荡北京时的所见所闻,给学生讲述当时她的内心世界及处 理方法。在会上许多毕业后准备在北京就业的学生对自己心中疑问纷 纷提出相关的问题。会后学生普遍反映效果很好。(艺术设计学院)★就业指导 “双证”为毕业生求职插上就业之翼 双证” 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日前举行的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上,蓝皮 小本“专业职业资格证”让该校学生赚足了人气。用人单位认为,手 持“专业职业资格证”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高、动手能力强。该校拥 有这种蓝色证书的学生成为百余家用人单位争相抢订的目标。一位手持“双证”择业的大学生告诉记者,要想在大学期间顺利 拿到毕业证的同时还获得资格证书可不是一件容易事。申请专业职业 资格证书的学生必须经过所在专业的实践,经过动手操作实践,最后 还要通过吉林省劳动厅主持的理论和实践动手两个环节的考察。

今年是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建校以来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作为 东北三省唯一一家推行“双证书”制度的高等师范学院,学校让学生 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就业竞 争力。毕业前该校 95%以上学生都取得了相应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一 部分优秀学生还取得了高级或两个以上工种的职业资格证。据介绍,凡是获得“双证书”的毕业生,都能比较顺利地实现就 业。机械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拿到车工、钳工高级技术证书,电子专业 的毕业生可以拿到高级电工维修证书。拿到“双证”的毕业生既可以 从事中、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工作,又可以选择到企业工作,这使得 该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持续走高。尤其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 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艺术 设计、市场营销等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好。当天的洽谈会吸引了长春大成实业集团、荣发集团等百余家大型 企事业单位,提供用人信息 3000 多条,500 余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 签订了意向协议。许多用人单位表示,“双证书”学生动手能力强,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就能马上顶岗,正是企业急需的人才。(新华网)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五个误区 一是“盲目攀比”的误区。有的毕业生择业时不是根据自己的爱 好,所学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等实际情况,而是观看和打听别的同学 往那里签或到那里去,他也就往那里挤,也不管对自己有利没利。有 的毕业生看到别的同学找的单位好,自己就非要找一个和他一样或比 他好的单位,不然心理就不平衡。二是“一切向钱看”的误区。有的学生找工作,首先关注的是报 酬多少,工资待遇如何。而不考虑革命工作的需要,不讲理想奉献,缺乏创业、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和干劲。有的甚至说,只要钱多,干什 么都行。对自己极不负责任。三是“个人理想主义”的误区。有的毕业生是独生子女,被溺爱 娇惯,就业不愿到艰苦、边远地区去,把目标锁定在大中城市或家乡

门口。有的观念陈旧,不愿到集体、股份和个体私营工厂企业去。有 的总想环境好一点,工资高一点,工作轻松一点,最好还是把女朋友 一块带上等等,把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考虑进去,如果哪个条件达不到,就不愿去。四是“走向极端”的误区。有的学生对当前就业工作的形势了解 不够,对有关政策规定认识不清,在找工作时,缺乏正确的态度和科 学的精神。一种是要么不加考虑,害怕找不到工作,急急忙忙地见单 位就签,结果签了后,又后悔莫及。另一种是不停地挑选,总希望还 能有更好的,结果一次次失去良机,最后还是耽搁了。五是“侥幸心理”的误区。有的学生在校其间不认真学习,没学 到真本事,想毕业时随便找个单位。有的把希望寄托在父母、亲朋好 友身上。还有的想采取请客送礼,乱改成绩、档案等材料,蒙混过关,找个单位就业。因此,当前大学生在就业当中,首先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认 识和择业观念,要把建功立业,创干一番事业放在首位,要以革命利 益为重,以国家需要和工作为重,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去磨练。其 次是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正确的估价,期望值不要过高或过低。对单 位不要太计较,相信一切情况都在变。第三是以诚为本,要客观、真 实、有重点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强项和特长,且记不要弄虚作假,搞欺骗。第四是要更新观念,多形式,多渠道的就业,克服“一次定 终身”的老就业观。第五是关键要有真才实学,常言道“洞中有粮,心中不慌”。不管情况怎样,幸运的光环总是降落在学到真本事的毕 业生的头上。只有学到了真本事,择业就业时才能游刃有余,掌握主 动,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经济学院 ★创业教育 张丹)

成功“学生老板” 成功“学生老板”讲创业经历

为了培育更多高科技企业,也为了拓宽大学生就业途径,日前,市教委、市科委会同其它政府部门,联合推出了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 业基金,即“种子基金”,每年出资 5000 万元用于扶持大学生科技成果孵化和创办企业。此举再次引发人们对大学生创业的好奇和关心。在上海,大学生 创业已不是新闻,每年毕业时节,各高校都会诞生一些“创业英雄”。几年下来,这些一度引领风气的“弄潮儿”在市场上拼搏得顺利吗? 记者请来了几名比较成功的“学生老板”谈谈他们的创业经。他一边读研一边创业 “请不要在报纸上登出我的全名”,面对记者的采访,曾经创立 全市第一家由创业基金扶持的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小余提出这样的请 求,在他看来,客户很有可能因为知道他“初出茅庐”而对他的企业 缺乏信任感。小余现任索创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这是一 个典型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在由 10 多人组成的团队里,还有和他当 初一起创业的 3 名同学。第一次创业发生在他毕业前夕。2000 年 4 月,小余即将从上海 交大工业企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这时,他已经得到了多家单位的录 用通知,其中不乏世界 500 强企业,待遇非常不错。就在这时,市政 府启动了一个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基金计划,当时正好有一个电子工程 系的同年级的朋友自主开发了一套叫“DSP 数字音响”的科技项目,通过数字信号传输来降低成本,在民用和工业市场上都有一定需求,一直持有创业想法的小余和他一拍即合,成立了创业小组,并申请大 学生创业基金计划,最终幸运地成立了第一家由创业基金扶持的大学 生创业企业。就在此时,小余的朋友可能因为家庭、资金、经验、人 员和市场等原因退出了,就这样,第一次创业在鲜花和掌声中无疾而 终。随后,小余选择了直升读研,不过,他仍然做着他的创业梦。2001 年,小余在研究生二年级时,在市科技创业中心的帮助下,和 5 名同样是在校研究生的同学合股,共同成立了现在的索创公司,在市科技创业中心孵化基地成立了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大学生创业 企业。当时在校生还不具备创业条件,小余通过校学生处和徐汇区工

商局特批成为公司的法人代表,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学生老板”。公司的定位主要为国际资格认证培训,如注册金融分析师和注册金融 策划师等,他介绍道,之所以选择这个行业,是因为培训和咨询行业 前期投入不会很大,风险也不会很大,没有做实业或者贸易对资金的 巨大压力。万事开头难,小余做了老板之后,才发现开公司是件很繁琐的事: 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科技企业认证、办公场地装修等等,每一项都得自己跑。好在几名创业者都比较团结,对谁干得多干得少,以及报酬都没有太计较,他们每天最开心的时候是忙碌了一天之后,聚在学校食堂里点几个菜,喝点酒,交流想法的晚餐时间。由于还是 学生,他们经常上午上课,下午见客户,晚上写报告。虽然辛苦,不 过他们都认为很值得,毕竟这是自己的公司啊!创业的路上满是坎坷,2003 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官司差点让 这个企业面临破产的危机。当时国内中式快餐连锁企业中的翘楚“永 和大王”起诉索创,认为他们仿冒了自己的商标,索赔 22 万元。原 来,小余公司的网站技术人员在工作时发生失误,将本该刊登的“永 和豆浆”的内容写成了“永和大王”的内容,而标题却还是用了“永 和豆浆”。这是两家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一向是水火不相容,索创这 次因为不小心趟入了混水。当时公司还处在推广期,正在肆虐的“非 典”已经让几乎所有的业务停滞,22 万元足以压跨这个小企业。小 余没有在困境中气馁,聘请了律师积极应诉,经过 4 个月的调查取证 和诉讼程序后,法官最终认定,索创只需承担网络侵权的责任。目前,小余企业的业务正处于上升期,营业场所在不断扩大,并 且还在外地设立了分部。小余告诉记者,他现在正协助团市委等部门 成立上海市青年创业者协会,以帮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创业知识并走 上创业之路。-创业经验谈

首先,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感觉,当初如果自己不自信,也不可能 实现创业之梦; 其次,要选准适合自己的行业,挑选出商业空白点,不能贸然行 事,为创业而创业; 再次,选择创业伙伴也很重要,我当初的 5 名合伙同学现在有 3 名仍然还在公司,都是项目主管,能够独当一面; 最后,万一失败了也不要气馁,可以再选择机会,毕竟大学生创 业和别人没什么不一样。他要到德国开“中餐麦当劳” 6 年创业 6 次,现在拥有 3 家公司的黄海已是个年收入过百万的 中产阶级了。当年免试直升复旦理科基地班的他可谓天之骄子,但在 大三那年,他却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名校文凭,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创业 之路。回顾这些年经历的风风雨雨,黄海感慨万千。黄海有句“名言”“人生分为两大阶段——为别人打工和为自己 : 打工,就算拿到了文凭也只是获得了为别人打工的机会,我何不直接 为自己打工呢?”于是,大学期间已在实验室积累了许多经验的黄海 休学后和一群朋友合伙开了一家主攻指纹识别技术的软件公司。因为 需要负担员工的工资,因此虽然有了收益但黄海几乎没有赚到什么 钱。两年后,带着一句“或许是我想得太简单了”,黄海选择了离开。此后的几年,他又和朋友开了两家与数字视频技术相关的公司,但屡 做不顺。第一家公司维持了半年后就宣告解体,另一家虽然技术成熟 但因为产品始终难以成型,让黄海在经历了屡次失落后终于决定忍痛 放弃。2002 年时,他终于稳定下来,开始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公 司。现在除了和另外两个朋友一起研发可以过滤色情网站的 ADSL 调 制解调器软件之外(这项技术在 04 年获得了专利),黄海还自己开了 一家数码彩扩机软件公司和一家电脑设备贸易公司,三家公司都已走

上了正轨。由于只需进口产品 1/2 到 1/3 的价格,并可使照片拥有稳 定的高质量,他的彩扩软件在业内早已小有名气,今年柯达也向他发 下了 200 台机器的订单。对比现在的成功和创业之初的艰辛,在商场上已被磨砺成熟的黄 海总结了几点经验。“对学生创业者来说,最大的困难恐怕在于技术 与产品的转换。”实验里的研发只能验证某项技术是可行的,但除此 之外还有多方面的因素限制着一项产品的形成。首先,产品的质量必 须稳定,不能指望顾客能像实验室的技术人员一样随时拆修。其次,还要考虑到产品在脱离实验室后对各种环境的适应问题,以及是否拥 有足够友好的界面等等问题。“我最初参与的几个项目就是因为对技 术转换到产品的工作量估计不足,所以中途遇到了许多困难。” 另一个可能影响学生创业的因素便是“人”。在目前的形势下,特别在高科技领域,要想一个人单干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选择适 合自己的合作伙伴就成了创业成功的关键。目前,事业有成的黄海正准备向餐饮业进军,并把视野投向了国 际市场,计划从德国起步开出像麦当劳一样有名的中餐快餐店。(大学生创业联盟)

第四篇:辽东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

辽东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

简 报

第3期

主办单位:辽东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2006年5月20日

目录

◆工作动态

“三支一扶”计划首批招募两万名大学生

落实政策,努力拓展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和空间 辽宁省召开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

◆综合报道

副院长蔡若松同志和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史广政同志考察南方就业市场

就业指导中心刘景宏参加人才测评培训 辽东学院2006年就业工作研讨会会议纪要

◆分院信息

服装纺织学院 医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

信息技术学院 农业与环境学院

装备材料学院

会计学院

经济学院 艺术学院

◆就业指导

“双证”为毕业生求职插上就业之翼 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五个误区

◆创业教育

成功“学生老板”讲创业经历

★ 工作动态

“三支一扶”计划首批招募两万名大学生

前不久,中组部等8个部门发出通知,要求从今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招募两万名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农村基层从事2至3年的“三支一扶”工作,并鼓励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扎根基层。

中组部、人事部、团中央等8部门,20日在京联合召开全国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并启动2006年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

据了解,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高校毕业生,工作期间享受一定的生活、交通补贴,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等。服务期满自主创业的,可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有关政策;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可优先录用;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服务两年以上、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由接收单位按照所任职务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其职务工资标准,在今后晋升中高级职称时优先评定等。

(摘自《中国青年报》)

落实政策,努力拓展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和空间

近日,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辽宁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06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辽毕组[2006]5号)。

通知指出2006年我省预计有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17.7万人,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工作任务更加艰巨。

2006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和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辽委办发[2006]10号)文件精神,继续执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若干政策的通知》(辽政发[2003]26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若干政策的补充通知》(辽政发[2004]21号)精神,切实把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努力拓展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和空间,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

(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辽宁省召开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

5月15日,辽宁省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在沈阳辽宁大厦召开,由省内各高校及人事部门参加,我校副校长蔡若松、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史广政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由省政府秘书长周万春主持,会上省教育厅厅长张德祥对辽宁省2005年就业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并对2006年就业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省财政厅、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团省委副书记等领导同志针对本部门工作职能,提出了各项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政策措施。省教育厅副厅长何晓淳公布了2004-2005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优秀工作者名单。鲁昕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总结了“十五”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并布置了今年的几项重点工作。最后由常务副省长许卫国同志做了总结发言。

在公布的表彰名单中,我校共有史广政、隋照莹、刘俭辉、闫政富、韩秉文、王安世、王景龙、赵丹钰等八名同志获得优秀工作者称号。

(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综合报道

副院长蔡若松同志和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史广政同志

考察南方就业市场

4月16日—26日,副院长蔡若松同志和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史广政同志历时11天对北京经济开发区、长三角、深圳等8个城市共29家用人单位进行了全面的回访和考察。

此次考察不仅了解了南方就业市场的发展,考察了我们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情况,而且与部分用人单位达成共识,在5月中旬—6月下旬,绍兴、深圳、上海等几家用人单位将来我校招聘毕业生,从而为我校毕业生返校后实质性就业创造了机会。

(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人才测评培训会的学习体会

2006年4月19日,应国家人事部人才测评中心的培训邀请,就业指导中心刘景宏同志参加了为期4天的人才测评师培训。此次培训由国际职业培训师、国际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讲授,主要内容是人才素质测评基本理论,人才测评工具技术及人才素质测评的应用。

这次培训强调了高校人才测评在就业教育与指导中的重要作用。就业教育中的人才测评主要是大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与兴趣的测评和分析,通过测评,让学生比较全面、科学地了解自我、认识自己,在选择职业上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工作,真正体现“能岗匹配”。

人才测评在大学生生涯辅导中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是对职业定位的测评;二是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测评。通过测评使学生确定志向,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路线,在充分分析自我、了解自我、分析环境、了解职业世界的基础上,使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与职业相吻合,最终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这对我们学生的就业是非常有利的。

(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辽东学院2006年就业工作研讨会

会 议 纪 要

5月10日,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召开了“辽东学院2006年就业工作研讨会”,参加会议人员为就业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职能部门领导和全体二级学院主管就业工作的领导、辅导员,蔡院长在会上做了总结发言。

本次会议为研讨性质,旨在全面了解辽东学院就业工作情况,以切实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加强我校就业指导水平,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会议由就业中心副主任宋利刚主持。

首先由就业中心主任史广政汇报了考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长三角、深圳等地的就业市场情况。通过考察了解到:

一、目前我国就业市场潜力还很大,关键是我们是否能通过有效的办法去挖掘、去了解行情,掌握情况,从而将我们的毕业生推出去。

二、专业需求的情况不够平衡,理工科要好于文科的专业需求,机械、电子、服装、计算机等专业需求量较大。

三、通过考察了解到如何正确引导毕业生就业是十分必要的。帮助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教育毕业生准确定位是我们就业工作的重点内容。

四、此次考察还为毕业生返校后实质性就业创造了机会。5月中下旬,绍兴、深圳、上海将有几家用人单位到我校进行招聘,提供近300个岗位。

五、此次考察深圳百大网,切实感受到我院在实现远程面视、远程交流方面还有许多网络资源可以开发利用。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院将在继续搭建网络平台方面下工夫。最后史主任强调就业工作迫在眉睫,各二级分院应进一步同意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使我院初次就业率跨上一个新台阶。

就业中心副主任宋利刚传达了《关于进一步做好06年就业工作的通知》及《关于调整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并要求各二级学院会后认真组织学习文件精神,切实做好06年就业工作。

本次会议的重点议题是由与会各部门分析讨论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十四个分院主管就业工作的领导及教务处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准确查找就业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面临的现实困难,结合本院所设专业的实际情况,互相交换了意见,并提出许多整改建议,特别是在就业指导课开设、开辟省外市场、经费等问题达成了共识。与会各部门畅所欲言,气氛热烈,综合各部门领导的发言,我校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

1.毕业生还存在着有业不就的现象,学生、家长、教师的观念都存在问题,主要是就业指导还欠缺乏实效性。

2.就业指导课安排比较混乱。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有的学院无从下手。各分院提出,应有专门人员负责就业指导课教学,以就业指导中心为主,学院和二级分院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就业指导课的开设时间、内容都要相应做出调整。并且应从大一开始,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使他们及早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教学内容应和专业相连接,以简化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

3.就业市场基本还是局限在省内,省外就业市场的开辟远远不够,了解较少。

4.就业经费严重不足,没有专项资金,仅凭每年学校奖励的资金远远不够,对开辟外省就业市场、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等工作都难以深入开展。

5.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学生素质、企业用工时间与教学计划存在矛盾。企业用人大多在学生三年级上半年(11月—12月),有的可能更早,而学生三年级上半年仍然有课程,导致不少学生因课程设置问题而无法就业。

最后针对各部门研讨的上述问题所形成的共识,蔡院长做了总结发言。强调指出:

1.本次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解决了许多实质性问题。要高度重视本次会议,会后要把会议精神传达给各分院院长,并要求于本月底,围绕如何解决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召开专门会议,拿出具体解决措施,形成书面材料,落到实处,力争06年就业率达到省里要求的85%的目标。

2.省外就业市场还要继续想办法拓展,并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3.网络的作用基本没发挥出来,要求毕业办短期内完善网络功能,然后进行全校的就业工作人员培训,充分利用网络,可以提高就业工作效率,同时要求建立毕业生资料信息库,以做好跟踪调查。

4.进一步加大支援辽西北、大西北计划的工作力度,要让学生了解其中的一些优惠政策,尤其对困难地区的学生是非常有利的。

5.解决目前的毕业生就业观念问题,主要靠就业指导,这是一个重点问题。目前我校的就业指导课教学存在很多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由毕业办负责拿出具体操作方案,统筹安排,包括授课时间、内容等。

(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分院信息

 4月20日,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宋利刚、隋照莹,服装与纺织学院副书记韩秉文、辅导员吴敌、董颖带领50多名应届毕业生到沈阳参加“辽宁省2006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纺织服装行业专场双向选择洽谈会”,会上有60多家企事业单位参与招聘,韩秉文书记与沈阳黎明安娜、营口雅威等公司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4月28日,结合就业办下发的“关于就业工作研讨调研提纲”的内容,服装与纺织学院就业领导小组召开了会议,会上认真的研究了本院就业工作。

5月8日,服装与纺织学院对2007届毕业生就业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摸底,为07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月10日,沈阳黎明安娜公司到服装与纺织学院招聘学生,经过面试和实际操作测试后,已有5名学生被选中,即日前去公司实习。

(服装纺织学院)

 为切实做好200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医学院2005年11月至2006年4月先后三次,历时19天行程4500公里,由主管学生工作副院长、副书记李文光同志亲自带队到我省的本溪市、抚顺市、阜新市、朝阳市、沈阳市及各市的个别县、区卫生局进行调研,为2006届毕业生牵线搭桥,共落实就业意向协议206人,为2006届毕业就业开辟新路。为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在本溪、抚顺期间,亲自看望实习生,还分别招开了实习生坐谈会,一方面了解实习生的工作、生活情况,另一方面,就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就业技巧、如何就业、择业与实习生们座谈长达四个小时,实习生们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进一步明确了就业方向。

4月份,医学院先后召开了三次2006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有二十一家单位参加了会议,达成意向就业协议近一百余人,同时医学院计划在6月中旬为辽宁省各市、县、区级医疗单位进行专场招聘会,现已落实县、区医疗单位近十家。由于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从而使医学院06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较往年同期有了较大突破。

(医学院)

 旅游管理学院重视学生实习后实习单位的留用工作。4月20日,副书记秦悦利用一周时间到北京昆仑饭店、贵宾楼饭店、凯宾斯基饭店等实习单位商谈学生实习结束的就业问题。5月7日—12日,秦悦书记、孙洪波副院长等领导到北京,邀请各实习单位的人事部经理,共同研讨毕业生就业工作;5月16日,秦悦书记和沈伟副书记又南下宁波、苏州等地开辟南方的就业市场。

经过商谈,各实习基地对我院毕业生的留用问题很感兴趣,不仅现在已有149名同学留在了实习单位工作,而且各实习单位的人事部门也正在积极向他们的同行们推荐我们的学生。

(旅游管理学院)

 为了向企业输送有技能的毕业生,给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同时为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4月18日我院在6号公寓楼成立了“大学生电脑急救服务中心”。为全院学生提供计算机免费服务。这一活动得到了后勤总公司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丹东市天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赞助。

4月21日信息技术学院进行了一次主题为“就业指导”的大型讲座,主讲人为刘华谈谱教师,参加人员为03、04级本专科学生,讲座主要内容是关于今后我院学生的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式的严峻,对今后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

(信息技术学院)

 4 月 27 日农学院组织毕业班学生和实习指导老师、辅导员参加的就业工作座谈会。结合本院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积极的探讨,对毕业生就业教育、择业技巧、教学教改及招生方面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学院主管领导也参加了座谈会。

5月12日下午,在辽东学院农学院会议室举行了沈阳市正大集团的招聘见面会。见面会主要由农学院郭德金院长、潘永江副书记、各系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以及农学、园艺专业毕业班学生参加。受该公司的委托,潘书记主持了这场轻松的见面会,向毕业生提出几个问题,参加见面会的同学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专业水平,最后,经过大家的讨论,初选三位同学到该公司工作。

(农业与环境学院)

 为努力做好2006年就业工作,装备材料学院于5月16日召开了由院长洪哲主持,学院党政领导、学院各系主任、党支部书记、全体辅导员参加的06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上介绍了目前我院06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和面临的就业压力,制定了相关政策,将就业工作与教师的工作量、评奖、评优、评职挂钩,施行责任包干。会议要求全院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就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对学生的就业观念教育,全院动员群策群力,共同做好我院就业工作,最终达到超额完成学校预定的就业率目标。

(装备材料学院)

 会计学院加大就业市场的开发力度,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开拓就业市场,充分利用我院教师、往届毕业生及校友等各种资源,推荐我院毕业生,从2006年3月—5月间会计学院共组织了38家省内外用人单位到学院招聘应届毕业生,共有300多人次参加招聘选拔,其中有33名应届毕业生被用人单位聘用,用人单位对我院选送的这33名毕业生反映很好,表示还将再次到我院录用参加专升本考试而没参加招聘的学生。

(会计学院)

 4月28日经济学院召开了“用人单位座谈会”,大会邀请了丹东市税务局、证券公司、贸易公司、银行等20多家用人单位,通过大会,我们对今年毕业生的需求情况有了准确的了解,同时也让我们为明年的就业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5月12日,经济学院召开了“06生就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经济学院领导班子、系主任、辅导员教师。在会上我们结合蔡院长的指示深刻分析了今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并制定了今年的就业目标,为我们明确了今年的工作方向。

(经济学院)

 3月17日艺术学院召开了小型人才交流会,邀请齐氏空间设计公司总经理齐琦、东港博美培训中心校长于旭光到校进行公司介绍及现场招聘,并回答学生提出的相关疑问。

5月8日邀请到校04届毕业生罗佳在我院给在校的大三毕业生做报告。主题是《当代大学生如何处理就业压力》,同时依据自己毕业后只身闯荡北京时的所见所闻,给学生讲述当时她的内心世界及处理方法。在会上许多毕业后准备在北京就业的学生对自己心中疑问纷纷提出相关的问题。会后学生普遍反映效果很好。

(艺术设计学院)

★就业指导

“双证”为毕业生求职插上就业之翼

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日前举行的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上,蓝皮小本“专业职业资格证”让该校学生赚足了人气。用人单位认为,手持“专业职业资格证”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高、动手能力强。该校拥有这种蓝色证书的学生成为百余家用人单位争相抢订的目标。

一位手持“双证”择业的大学生告诉记者,要想在大学期间顺利拿到毕业证的同时还获得资格证书可不是一件容易事。申请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必须经过所在专业的实践,经过动手操作实践,最后还要通过吉林省劳动厅主持的理论和实践动手两个环节的考察。今年是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建校以来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作为东北三省唯一一家推行“双证书”制度的高等师范学院,学校让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毕业前该校95%以上学生都取得了相应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一部分优秀学生还取得了高级或两个以上工种的职业资格证。

据介绍,凡是获得“双证书”的毕业生,都能比较顺利地实现就业。机械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拿到车工、钳工高级技术证书,电子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拿到高级电工维修证书。拿到“双证”的毕业生既可以从事中、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工作,又可以选择到企业工作,这使得该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持续走高。尤其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艺术设计、市场营销等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好。

当天的洽谈会吸引了长春大成实业集团、荣发集团等百余家大型企事业单位,提供用人信息3000多条,500余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意向协议。许多用人单位表示,“双证书”学生动手能力强,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就能马上顶岗,正是企业急需的人才。

(新华网)

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五个误区

一是“盲目攀比”的误区。有的毕业生择业时不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所学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等实际情况,而是观看和打听别的同学往那里签或到那里去,他也就往那里挤,也不管对自己有利没利。有的毕业生看到别的同学找的单位好,自己就非要找一个和他一样或比他好的单位,不然心理就不平衡。

二是“一切向钱看”的误区。有的学生找工作,首先关注的是报酬多少,工资待遇如何。而不考虑革命工作的需要,不讲理想奉献,缺乏创业、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和干劲。有的甚至说,只要钱多,干什么都行。对自己极不负责任。

三是“个人理想主义”的误区。有的毕业生是独生子女,被溺爱娇惯,就业不愿到艰苦、边远地区去,把目标锁定在大中城市或家乡门口。有的观念陈旧,不愿到集体、股份和个体私营工厂企业去。有的总想环境好一点,工资高一点,工作轻松一点,最好还是把女朋友一块带上等等,把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考虑进去,如果哪个条件达不到,就不愿去。

四是“走向极端”的误区。有的学生对当前就业工作的形势了解不够,对有关政策规定认识不清,在找工作时,缺乏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一种是要么不加考虑,害怕找不到工作,急急忙忙地见单位就签,结果签了后,又后悔莫及。另一种是不停地挑选,总希望还能有更好的,结果一次次失去良机,最后还是耽搁了。

五是“侥幸心理”的误区。有的学生在校其间不认真学习,没学到真本事,想毕业时随便找个单位。有的把希望寄托在父母、亲朋好友身上。还有的想采取请客送礼,乱改成绩、档案等材料,蒙混过关,找个单位就业。

因此,当前大学生在就业当中,首先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和择业观念,要把建功立业,创干一番事业放在首位,要以革命利益为重,以国家需要和工作为重,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去磨练。其次是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正确的估价,期望值不要过高或过低。对单位不要太计较,相信一切情况都在变。第三是以诚为本,要客观、真实、有重点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强项和特长,且记不要弄虚作假,搞欺骗。第四是要更新观念,多形式,多渠道的就业,克服“一次定终身”的老就业观。第五是关键要有真才实学,常言道“洞中有粮,心中不慌”。不管情况怎样,幸运的光环总是降落在学到真本事的毕业生的头上。只有学到了真本事,择业就业时才能游刃有余,掌握主动,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经济学院 张丹)

★创业教育

成功“学生老板”讲创业经历

为了培育更多高科技企业,也为了拓宽大学生就业途径,日前,市教委、市科委会同其它政府部门,联合推出了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即“种子基金”,每年出资5000万元用于扶持大学生科技成果孵化和创办企业。

此举再次引发人们对大学生创业的好奇和关心。在上海,大学生创业已不是新闻,每年毕业时节,各高校都会诞生一些“创业英雄”。几年下来,这些一度引领风气的“弄潮儿”在市场上拼搏得顺利吗?记者请来了几名比较成功的“学生老板”谈谈他们的创业经。

他一边读研一边创业

“请不要在报纸上登出我的全名”,面对记者的采访,曾经创立全市第一家由创业基金扶持的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小余提出这样的请求,在他看来,客户很有可能因为知道他“初出茅庐”而对他的企业缺乏信任感。小余现任索创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这是一个典型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在由10多人组成的团队里,还有和他当初一起创业的3名同学。

第一次创业发生在他毕业前夕。2000年4月,小余即将从上海交大工业企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这时,他已经得到了多家单位的录用通知,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待遇非常不错。就在这时,市政府启动了一个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基金计划,当时正好有一个电子工程系的同年级的朋友自主开发了一套叫“DSP数字音响”的科技项目,通过数字信号传输来降低成本,在民用和工业市场上都有一定需求,一直持有创业想法的小余和他一拍即合,成立了创业小组,并申请大学生创业基金计划,最终幸运地成立了第一家由创业基金扶持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就在此时,小余的朋友可能因为家庭、资金、经验、人员和市场等原因退出了,就这样,第一次创业在鲜花和掌声中无疾而终。随后,小余选择了直升读研,不过,他仍然做着他的创业梦。

2001年,小余在研究生二年级时,在市科技创业中心的帮助下,和5名同样是在校研究生的同学合股,共同成立了现在的索创公司,在市科技创业中心孵化基地成立了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当时在校生还不具备创业条件,小余通过校学生处和徐汇区工商局特批成为公司的法人代表,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学生老板”。公司的定位主要为国际资格认证培训,如注册金融分析师和注册金融策划师等,他介绍道,之所以选择这个行业,是因为培训和咨询行业前期投入不会很大,风险也不会很大,没有做实业或者贸易对资金的巨大压力。

万事开头难,小余做了老板之后,才发现开公司是件很繁琐的事: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科技企业认证、办公场地装修等等,每一项都得自己跑。好在几名创业者都比较团结,对谁干得多干得少,以及报酬都没有太计较,他们每天最开心的时候是忙碌了一天之后,聚在学校食堂里点几个菜,喝点酒,交流想法的晚餐时间。由于还是学生,他们经常上午上课,下午见客户,晚上写报告。虽然辛苦,不过他们都认为很值得,毕竟这是自己的公司啊!

创业的路上满是坎坷,2003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官司差点让这个企业面临破产的危机。当时国内中式快餐连锁企业中的翘楚“永和大王”起诉索创,认为他们仿冒了自己的商标,索赔22万元。原来,小余公司的网站技术人员在工作时发生失误,将本该刊登的“永和豆浆”的内容写成了“永和大王”的内容,而标题却还是用了“永和豆浆”。这是两家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一向是水火不相容,索创这次因为不小心趟入了混水。当时公司还处在推广期,正在肆虐的“非典”已经让几乎所有的业务停滞,22万元足以压跨这个小企业。小余没有在困境中气馁,聘请了律师积极应诉,经过4个月的调查取证和诉讼程序后,法官最终认定,索创只需承担网络侵权的责任。

目前,小余企业的业务正处于上升期,营业场所在不断扩大,并且还在外地设立了分部。小余告诉记者,他现在正协助团市委等部门成立上海市青年创业者协会,以帮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创业知识并走上创业之路。

-创业经验谈 首先,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感觉,当初如果自己不自信,也不可能实现创业之梦;

其次,要选准适合自己的行业,挑选出商业空白点,不能贸然行事,为创业而创业;

再次,选择创业伙伴也很重要,我当初的5名合伙同学现在有3名仍然还在公司,都是项目主管,能够独当一面;

最后,万一失败了也不要气馁,可以再选择机会,毕竟大学生创业和别人没什么不一样。

他要到德国开“中餐麦当劳”

6年创业6次,现在拥有3家公司的黄海已是个年收入过百万的中产阶级了。当年免试直升复旦理科基地班的他可谓天之骄子,但在大三那年,他却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名校文凭,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创业之路。回顾这些年经历的风风雨雨,黄海感慨万千。

黄海有句“名言”:“人生分为两大阶段——为别人打工和为自己打工,就算拿到了文凭也只是获得了为别人打工的机会,我何不直接为自己打工呢?”于是,大学期间已在实验室积累了许多经验的黄海休学后和一群朋友合伙开了一家主攻指纹识别技术的软件公司。因为需要负担员工的工资,因此虽然有了收益但黄海几乎没有赚到什么钱。两年后,带着一句“或许是我想得太简单了”,黄海选择了离开。此后的几年,他又和朋友开了两家与数字视频技术相关的公司,但屡做不顺。第一家公司维持了半年后就宣告解体,另一家虽然技术成熟但因为产品始终难以成型,让黄海在经历了屡次失落后终于决定忍痛放弃。2002年时,他终于稳定下来,开始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公司。

现在除了和另外两个朋友一起研发可以过滤色情网站的ADSL调制解调器软件之外(这项技术在04年获得了专利),黄海还自己开了一家数码彩扩机软件公司和一家电脑设备贸易公司,三家公司都已走上了正轨。由于只需进口产品1/2到1/3的价格,并可使照片拥有稳定的高质量,他的彩扩软件在业内早已小有名气,今年柯达也向他发下了200台机器的订单。

对比现在的成功和创业之初的艰辛,在商场上已被磨砺成熟的黄海总结了几点经验。“对学生创业者来说,最大的困难恐怕在于技术与产品的转换。”实验里的研发只能验证某项技术是可行的,但除此之外还有多方面的因素限制着一项产品的形成。首先,产品的质量必须稳定,不能指望顾客能像实验室的技术人员一样随时拆修。其次,还要考虑到产品在脱离实验室后对各种环境的适应问题,以及是否拥有足够友好的界面等等问题。“我最初参与的几个项目就是因为对技术转换到产品的工作量估计不足,所以中途遇到了许多困难。”

另一个可能影响学生创业的因素便是“人”。在目前的形势下,特别在高科技领域,要想一个人单干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就成了创业成功的关键。

目前,事业有成的黄海正准备向餐饮业进军,并把视野投向了国际市场,计划从德国起步开出像麦当劳一样有名的中餐快餐店。

(大学生创业联盟)

第五篇:全市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交流材料

积极探索 努力创新 不断推动我市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XX市妇联 XXX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我市各级妇联组织把帮助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推动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发挥系统优势、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效。

一、立足市情,着眼长远,推动我市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发展

为准确把握我市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的现状、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去年,市妇联组织课题组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我市部分乡镇、村社、社区和企事业单位,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等途径,获取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实证的分析与研究,基本掌握了我市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一方面,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妇女流动加速,就业需求强劲,就业空间扩大;另一方面,受主客观因素制约,我市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面临着诸多矛盾与问题,集中表现在“三多三少”。“三多”即城乡富余妇女劳动力多,失业失地的“4050”妇女多,文化技能普遍缺失和单一的妇女多;“三少”即愿意离土离乡离家的妇女少,愿意从事第三产业特别是家政服务业的妇女少,愿意吸纳大龄妇女就业的用工单位少。

妇女的现实需求就是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妇女就业再就业面临的难题就是我们工作新的课题。通过分析市情,吃透市情,各级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市妇联紧紧抓住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难,特别是“4050”妇女就业再就业这一主要矛盾,提出“组织带动、层层促动、整体联动”的工作思路,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人事局等部门研究制定促进我市妇女就业再就业的五年工作规划与推进计划,集系统之力,全力推动我市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发展。

二、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开辟我市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新途径

(一)打造“家政”品牌,实施重点突破

针对我市存在的“三多三少”实情,我们把解决“4050”妇女就业再就业作为推动我市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牛鼻子”。近年来,通过单独率团或联合组团,三上深圳、两上北京、一上广州考察了解当地劳务市场与用工市场,和当地妇女组织及部分用工单位广泛接触和交流,初步掌握当前家政服务业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家政服务员特别是优秀的家政服务员供求相对短缺这一基本矛盾。通过分析论证,我们认为:一是家政服务业市场容量大,需求层次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比较适合我市“4050”妇女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二是妇联“娘家人”的独特地位,使妇联较容易赢得妇女群众的支持与信赖,便于组织群众与发动群众;三是妇联具有较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特别是在与妇女群众进行沟通、交流、联系等方面具有传统优势,便于工作的层层推动;四是必须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品牌含金量,用“品牌”聚集人气,整合资源并拓宽家政市场。通过分析论证,进一步理清了思路,进一步坚定了各级打造打响“XX妹子”家政品牌,走“培训——输送——跟踪管理”一体化服务的路子,实现以“XX妹子”带动并促进我市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的信心与决心。市妇联随即与北京市“三八”家政公司及深圳市“三八”家政公司达成家政服务员定向输送的长期合作协议。省“川妹子”工程启动后,又及时把“XX妹子”纳入“川妹子”序列。

(二)发挥自身优势,注舆论带动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4050”人员普遍存在的“三个放不下”心结,即一是面子放不下;二是家里放不下;三是权益保障放不下的问题。去年以来,我市各级妇联组织挖掘组织潜能,利用妇联在群众心目中特有的公信力与感召力,借助妇联健全的组织体系与工作体系,上下联动合力推动。一是组织小分队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深入宣传;二是抓住赶集、重要节庆日、大型集会等契机,采取文艺表演、专题讲座、专家咨询、典型宣讲等方式深入宣传;三是发挥XX主流媒体与“XX女性网站”的宣传放大效应深入宣传。在宣传动员中,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把宣传动员与促进妇女就业观念的转变结合起来,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讲结合起来,与《两纲》宣传结合起来。仅今年6至7月,在“川妹子”招生过程中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万余份,在市级媒体和网站上刊载相关信息和报道56篇(条),举办专题讲座30余场,催生了“家政小天地,就业大舞台”、“家政服务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等就业理念的形成,营造了鼓励支持妇女从事家政行业的积极舆论环境。今年6月,我市报名参加“川妹子”家政服务培训班的妇女就达150余名,首次实现报名人数大大超过应招名额的局面,初步扭转了过去家政服务输出组织动员难、稳定输出难等被动局面。同时,参与首期家政服务员培训班的34名学员中,“4050”人员占60%以上。

(三)完善运行机制,注重规范管理

做好推动我市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特别是从事家政服务业的工作,机制建设是关键。经过总结、思考与探索,我们着力构建了三项机制。一是培养机制。今年,借助省上打造“川妹子”品牌的势头,市妇联借力而行、乘势而上,争取市委、市政府解决了市妇联抓家政培训无阵地、无经费、无教材等突出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批示、亲自过问,协调解决了家政培训的专门场地,划拔专项工作经费。目前,XX市妇女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即将正式挂牌成立。自编培训教材正在酝酿之中。同时,我们积极探索集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为一体,观念引导与素养提高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并在首批“川妹子”培训中进行了初步尝试。首批“川妹子”培训班学员经过20天集中正规培训培训已全部结业。二是政策机制。市妇联争取到与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联合对家政服务员进行资格认证并颁发中级家政服务员资格证书的政策。这为妇联争取主动,拓展家政服务市场,提高家政培训质量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工作机制。注重建立稳定、通畅、高效的快速输送通道。今年七月,输送到北京的34名“川妹子”仅一天半时间,就全部实现就业与再就业。其次,注重实施动态管理。为了让家政服务员走得放心、干得安心,各级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家政服务员个人档案,努力做好与家政服务员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与协调维权等具体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解决了后顾之忧。

(四)整合社会资源,注重协调推动

妇联关起门来搞家政肯定行不通。近年来,市妇联一方面抓系统内资源的整合,通过纳入目标管理,支持一定工作经费,给予正面激励等举措,调动各级妇联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抓系统外资源的整合,即把巾帼文明岗、妇女法律援助站、妇儿工委成员单位等资源纳入支持帮助系统,为家政服务培训与输出提供便利条件。我市首批“川妹子”家政服务员培训班的全部技能培训课都由上述部门和集体无偿承担,既树立了上述部门良好的公众形象,又解决了市妇联抓家政培训的实际困难,为市妇联实施“三包四免”(即包体检、包培训、包输送,免体检费、免培训费、免路费、免培训期间的食宿费)创造条件,取得多赢的工作效果。

三、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实现我市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新突破

近年来,在省妇联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各级的共同努力,市妇联先后输送五批家政服务员到深圳,一批家政服务员到北京,全市各级累计输送家政服务员300余人次。解决了部分妇女就业再就业的难题。我市的家政工作,各级党政极为关注,社会反响比较强烈,辐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特别是首批“川妹子”成功输送后,报名参加家政培训的小高潮及“搞家政,找妇联”逐步形成。

当然,抓家政培训与输出,仅仅是妇联工作的一部分,仅仅是妇联推动我市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要实现我市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新突破,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就我市而言,一是要把就业与创业结合起来。依托市妇女培训基地,针对不同层次妇女的就业愿望与创业需求,实施分类指导与分类培训,引入“SYB”创业培训,在更新观念、提升素养与培养能力上着力。二是要把典型引导与政策引导结合起来。既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我市妇女就业创业典型,树立身边的榜样与标杆,又要争取政府制定出台有利于妇女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如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给予创业妇女资金扶持,建立我市妇女就业创业培训专项基金等。三是要把组织推动与社会联动结合起来。要推动促进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成为党政行为与社会行为,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妇女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支持妇女就业创业工作的初始阶段,采取“包”起来的方式,如我市在实施“川妹子”工程中的“三包四免”方式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是,要真正帮助更多妇女实现就业与再就业,必须紧紧抓住“二头”,即一头紧紧抓住市场,走“培训市场化,输出市场化”的路子;一头紧紧抓住政府,争取政府对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更进一步支持,才能实现以“家政”为龙头,带动全市妇女就业创业工作全面深化的目标。四是要把推动妇女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与妇联的其他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工作之间的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推动妇联整体工作的全面活跃。

下载电信学院就业工作交流材料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信学院就业工作交流材料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院党建交流材料

    创新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努力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在全省民办高校党员发展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XXXX学院党委书记:xxxx (二〇一一年七月四日) XXXX学院是2005年在高职......

    电信学院六月新闻简报

    电信学院6月新闻简报 6月5日上午,电信学院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组织召开了2010届全体毕业生大会。学院党委副书记周晓平、学生主管张国华、辅导员高宝威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学生主......

    2008年度电信学院分团委工作总结

    2008年度电信学院分团委工作总结一、加强分团委成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成为引领学生思想的总舵手。1、深入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活动。一年来我院分团委开展......

    电信学院运动会工作总结

    电信学院运动会工作总结 随着最后一个集体项目20*60m的结束,我院在本届田径运动会中终于一雪前耻,一举拿下了男子团体第二名与男女混合团体第三名的佳绩。在这两天的运动会中,......

    电信学院学生会工作制度

    电信学院学生会工作制度 《电信学院学生会工作制度》是基于以往工作中的经验制定 组织制度 电信学院学生会由主席团、办公室、生活部、自律部、宿管部、学习部、体育部。......

    电信学院宣传部2010年度工作总结

    电信学院宣传部2010年度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又过了一年。在这个一年里,我们宣传部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与院其他各部门各班班干积极配合下完成了各项宣传工作,以下是我......

    2010年电信学院篮

    2011年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篮球联赛计划书新年开始,为了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热烈、活泼、朝气蓬勃的校园环境,在大学生运动会来临之前,为增强我院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同学们的课......

    电信学院班长工作总结

    电信学院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信息151班工作总结 ——李崇斌 一、班级概况 班级情况概况; 用一个词来总结信息151的大一工作,就是平稳。在密切配合学校及学院、年级指派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