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202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
学院202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关于做好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2020届毕业生概况
我院2020届毕业生共有188人,其中本科生163人,硕士研究生25人;男生38人,女生150人;北京生源117人、京外生源71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掌握毕业生情况,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实际困难,引导毕业生以积极的心态求职就业,增强就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实现稳定就业,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确保我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完成既定目标:整体就业率不低于95%,签约率不低于65%。
三、组织领导
成立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成如下: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坚持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精心谋划、周密安排、压实责任,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监督、考核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研判会,研究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和工作措施,全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具体责任分工:本科生就业工作由系主任、班主任和辅导员协调负责,负责全程做好毕业生的教育、指导、服务、推动和跟踪反馈工作,研究生就业工作实施研究生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导师要积极配合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研究生就业管理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推进就业工作全员化,构建工作联动协作机制
1.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广泛宣传和认真组织,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做好毕业生就业意向的摸底排查工作,形成“学院——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协同并进、三位一体的网络工作体系,持续为毕业生提供更安全、更便利、更高效、更匹配的就业信息和指导服务。
2.辅导员承担着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主体责任,2016级本科生班主任老师、2017级研究生导师承担着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直接责任,各方要密切沟通、积极协作,及时掌握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动态,深入细致地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形成就业工作联动协作机制,共同营造良好的就业服务氛围。
(二)推进就业工作网络化,切实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1.线上排摸:面向毕业生持续进行就业情况跟踪摸排,及时掌握最新就业情况;突出持续性,与用人单位进行调研排摸,精准掌握市场动态以及岗位需求;突出精准化,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开展“一对一”的就业信息跟踪服务。从3月16日起,每周日由辅导员牵头,协同班主任老师、研究生导师,汇总整理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动态信息,统计就业率、签约率情况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公布。
(责任人:2016级本科生班主任老师、2017级研究生导师、辅导员)
2.线上信息征集发布:通过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二外就业指导中心微信号、第三方人才招聘平台等多种渠道,向毕业生定向定点推介招聘信息,实现工作日“每日多条推送”,周末“汇总推送”,提升网络就业信息发布的时效性与精准化,确保每一条就业信息都能传达到相应的毕业生。
(责任人:辅导员、就业工作学生助理)
3.线上就业服务指导:面向全体毕业生,开展线上就业工作坊,进行简历修改、面试辅导、决策选择等方面的指导与答疑活动;面向不同毕业生群体(考研、出国、就业),开展分类就业指导与服务,举办考研经验交流会、出国留学经验分享会、实习与求职经验交流会等,邀请专业教师、优秀校友通过腾讯会议、微信群直播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答疑活动。
(责任人:辅导员、相关专业教师)
(三)推进就业工作精准化,努力拓宽就业渠道
1.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使毕业生全面掌握、了解国家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引导毕业生把职业选择与社会需求、国家发展结合起来,鼓励毕业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到家乡去,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认真做好“大学生应征入伍”、“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特岗教师”计划、“选调生”等中央基层就业项目的宣传、组织报名和后续跟进工作。
2.完善就业精准帮扶工作体系,针对重点疫区毕业生、毕业生困难群体(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少数民族毕业生等重点关注群体,以“专门辅导、专题研讨、专注督导”为工作原则,实行“一人一策”动态管理和“一对一”精准帮扶,辅导员要负责整理汇总相关工作台账。首先,要准确掌握重点关注群体的基本状况、就业倾向和就业意愿。其次,为上述毕业生举办专门的简历修改、面试辅导等专项就业指导服务活动;第三,积极组织上述毕业生参加各种线上招聘活动,或举办专场线上招聘会推介其就业。
3.健全沟通联系网络,密切学院与用人单位、毕业生之间的联系,提高用人单位、毕业生的满意度。一是要积极组织用人单位线上宣讲会和专场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二是广泛组织毕业生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用人单位,激发毕业生应聘的积极性,提升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