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练习题

时间:2019-05-12 12:2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内阅读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内阅读练习题》。

第一篇:课内阅读练习题

课内阅读练习题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1、《草原》

1《草原》的作者是,原名等。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

本文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1)作者按照叙述,先描写

作者,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2)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

(3)三是,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赞美了和。

3文章按现了草原的、和。

4草原的景:;草原的人:

5理解句子: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

。这句话是全文的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是,写出了草原、的特点。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3、《白杨》

1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热情歌颂了。理解句子: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句话,描述了白杨树的特点:,,歌颂了,、、。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

这是一个。爸爸以自勉,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指;“几棵小树”指

。这句话的含义:

《古诗词三首》

1《牧童》诗意:2《舟过安仁》诗意:

3《清平乐·村居》词意:

4《牧童》是代诗人诗的第一句话写第二句写分别从和

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的情景,塑造了一个、的牧童形象,表达了、5,后两

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我们还学过他写的6《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叫。作者是(他是南宋

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代表作《稼轩长短句》。)

《冬阳·童年·骆驼队》

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的序言,作者。我们曾经学过她写的。

2课文围绕童年生活写了四个生活片断:

3为什么骆驼要系着铃铛?爸爸的解释是,“我”的想法是你的猜想是。

《童年的发现》

1本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

段:梦中飞行;思考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产生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的疑问并对此进行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2费奥多罗夫是个。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举例说

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杨氏之子》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的,该书是。

2全文意思:

3理解句子: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起到了的作用。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回答巧妙在哪

里呢?。

《晏子使楚》

1《晏子使楚》讲述了,楚王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的故事。文章按事情的来写,开头写,这是故事的;接着写,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

了,这是故事的,2晏子是一个的人。

《再见了,亲人》

1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写作方法的共同点:。

2、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方式,抒发了,表达

了。

3句子理解: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用反复呼唤的方式来表达。“再见了”说明,“亲人”表现;

呼唤“亲爱的土地”强调。这里的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表达

了。

2〉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

上再停留片刻。

列车已经开动,志愿军战士请求“列车慢一点儿开”,以延长在朝鲜土地上的停留时间,以

推迟与亲人分别的时间。进一步说明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c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这是,也同样是。

《桥》

1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的光辉形象,他

有、、的崇高精神。

2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3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

(2)。

(3)。

4句子理解。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是一个句,把比喻成,表现了老汉的、,与人们在山洪

暴发时群众的表现形成鲜明。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

是。

②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里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将相和》

1本篇课文时根据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指指,和是的意思。

2本文写了小故事,分别是:是事件的起因,是的发展,是这件事的结果。

3蔺相如是一个的人,廉颇是一

个,的人。

4将相 “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原因是。

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实际原因是:。

《草船借箭》

1课文写周瑜由于,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

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

能超过自己。

2故事以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亮草船借箭的;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最后写了事情的──箭如期如

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

3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照应。

4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

1〉2〉3〉4〉5〉5人物特点: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

6句子理解

①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

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这是诸葛亮为借箭所做的准备。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②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

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a选择“大雾漫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b曹操不敢“轻易出动”,所以c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

开”,既,又使。d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

了,,又是。

可见,诸葛亮。

③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诸葛亮为什么笑着说?

④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不仅有丰富的天文知识,还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7《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其它三部作品分别是

《人物描写一组》

1《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

2《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这个片段主要写了的情景。先是

由,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

这个片断侧重了对小嘎子的描写,反映了小嘎子的特点。

3《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

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通过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刻画

了他的形象。

4《与“凤辣子”见面的经过。通过对王熙凤、、的描写,刻画了

她、、、、的形象。

5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以及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和王熙凤对

林黛玉说的一席话,是对王熙凤的。林黛玉的思索、纳闷与贾母对王熙凤的戏谑

谈笑的评价,是对王熙凤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本文作者季羡林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们曾学过与他相关的文章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理解句子: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2〉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美丽并没有改变”指:《威尼斯的小艇》

1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2“操纵自如”课文中指

3小艇与人们生活密切关系:白天,小艇一出动,城市就喧闹和充满生机活力;夜晚,当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沉寂,静寂,入睡了。这一静一动的描写形成,衬托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艇停城静,艇动城闹,威尼斯古城的热闹与静寂是与小艇的动与静密切相关的,小艇是小城重要的交通工具。

4本课的写作特点是:5本文是

6理解句子:

1〉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大街”指,“汽车”指。

2〉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本段用了三个,把小艇、、的特点比作;把小艇的特点比作;把小艇的特点比作。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不断地更新、改进信息传递的方式。在利用传递信息。,人用的方式传送信息。,用漂流瓶传递他写给西班牙女皇的信。

2古时候,人们大多要依靠传递信息。发明了;后来,使信息传输比以前更方便、根快捷了。,第一台多媒体电子计算机诞生,政府提出建设的计划。如今,把世界连成一家。

3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部分。

第二篇:《开国大典》课内阅读练习题

阅读《开国大典》片断,回答问题。

一、: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样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并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 山炮 榴弹(dàn tán)炮 火箭炮 各式各样的炮 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骑兵一个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chà chāi)不多把嗓(sǎng sǎn)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 ”(3分)2.“装甲车”的“甲”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先()部,再查()画。“甲”在字典中有4种解释:(1)第一,(2)古代军人打仗穿的衣服,(3)动物身上的硬壳,(4)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用的装备。“装甲车”的“甲”该选第()种解释。

3.给划“——”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这段主要写了(),表达了。

5.这个片断中的第一自然段写到受检阅的部队的次序是()、()、()三军。其中重点写了()军,它有()、()、()、()等兵种。(4分)

6.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3分)

7.哪个句子最能体现群众的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用“ ” 画出来。人们激动的原因是(),朗读这个句子应该用()、()的感情来读。(3分)

8.如果你在电视机前看到阅兵式的经过,你会想些什么?(2分)二: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拿、举)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 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bēn bân)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gēng gâng)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dǎo dào)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看到、投向、望着)主席台。

1.用“√”打出正确的读音或正确的词语。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个句子运用了()的表达方法,请你仿写一句。3.读文加“”句子,你体会到什么?把你的体会写下来。4.结合你收集的课外资料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这个句子,写出你的想法。

三: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样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并进。接着是炮(pào bào)兵一个师 野炮 山炮 榴弹(tǒn dàn)炮 火箭炮 各式各样的炮 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骑兵一个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扔、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欢叫),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励、激动)。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2.在文中选择正确的词语,画上“ ”。

3.在文中加“ ”的句子的“ ”上补上合适的标点。4.“胸膛”的“膛”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这个片断主要写了什么? 5.如果你在电视机前看到阅兵式的经过,你会怎么想?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四: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 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拿、举)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bēn bân)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gēng gâng)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dǎo dào)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看到、投向、望着)主席台。

1.用“√”打出正确的读音或正确的词语。(5分)

2.用“____”画出第一段文字的中心句。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_______后_______的方法,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___________”。(6分)

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请你仿写一句。(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加“——”句子,你体会到什么?把你的体会写下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表现了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你收集的课外资料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这个句子,写出你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五:这()的宣告,这()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起来。这()的宣告,这()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传到(),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起来。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 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1.按原文填写。(8分)

2.“这()的宣告,这()的声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段话中重复出现,表现了人民群众为新中国的诞生而__________的心情。表现人民群众这一心情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4分)

肃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瞻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是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4分)

六: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样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并进。接着是炮(pào bào)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tán dàn)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骑兵一个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扔、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欢叫),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励、激动)。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2分)

2.在文中选择正确的词语,画上“____”。(3分)

3.在文中“□”里补上合适的标点。(7分)

4.“胸膛”的“膛”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再查_______。(2分)

5.这个片断主要写了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你在电视机前看到阅兵式的经过,你会怎么想?写下来。(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背影》课内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背影》课内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狼jí()②tuí唐()③sùsù()

④妥帖()⑤踌躇()⑥琐屑().....

2、解词。

①蹒跚—

②赋闲—

③变卖典质—

④触目伤怀—

3、文章整体感悟。

本文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散文。文章以为组材线索,以为中心事件,重点叙些的是父亲时的背影,突出了深深的。

4、积累与鉴赏。

本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请从文中摘引出一二句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写出理由。

二、课内阅读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买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① 上面,两脚再向上 ②;他肥胖的身子向左③,显出 ④ 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原文空白处应填写的词语依次是:①②③④2、3、4、用“∥”为语段划分层次。画出语段中直接描写父亲背影的语句,并概括作者是从那几方面刻画父亲的背影体会下列句子中包含的情感。

①“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②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③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④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5、父亲去买橘子,其实很艰难,因为“”,而他在 “我本来要去的”情况下,却执意自己去,是因为。的。

6、概括选文大意。

三、冲A训练

大学学费每年要5000元。

“我连假钱都没得一张。”爹说。

吃饭时,爹不是忘了扒饭,就是忘了咽,眼睛睁得圆鼓鼓的,仿佛老僧入定,傻愣愣地坐

着。“魂掉了。”妈心疼地说。

“在这边住茅草屋,去那边也住茅草屋算了!”突然,爹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和妈

商量,但那语气又不像是和谁商量。

说完,扔下筷子,放下碗,径自出去。

我知道,爹准备卖掉为自己精心打造多年的寿方。在我们土家族聚居的大深山里,做寿方

是和婚嫁一样重要的事情,老人们常满脸严肃得对后生小子们叮嘱:“宁可生时无房,不可死时无方(棺材)。”山寨人一生最大也是最后的希望,便是有一副好寿方。

爹的寿方因为木料好,做工好,油漆好,在方圆几十里数第一。听说爹要卖,穷的富的都

争着要买。

当天下午,一为穷得叮当响的本房叔子以1500元的高价买走了爹的寿方——爹最后的归

宿。

“不反悔?”叔子又一次喜滋滋地问。

“不反悔。”爹咬着牙说。

当我离家上学时,加上叮当作响的十来个硬币和写给别人的两三张欠条,竟有“巨款”4500

元!另外,五亲六戚,这个10元,哪个20,学费算勉强凑齐了。

爹送我,一瘸一瘸的——在悬崖烧炭摔的。

四天过后,到了千里之外的南京,报了到。于是,爹厚厚的“鞋垫”变薄了。他脱下鞋,摸出剩钱,拣没人的地方数了三遍,326元零3分,他全给了我。我蜷在床上,像只冬眠的动物。生活费还差一大截儿,大学还有四年,我没心思闲逛。

八月的南京,三四十度,很“暖和”。爹和我挤在窄窄的单人床上,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

了,又好像一整夜都没睡着。当我睁开眼睛时,天已大亮,爹早已出去了。中午爹才回来。尽管满头大汗,脸上却没有一点血色。

“给,生活费。”推推躺在床上的我,爹递给我一叠百元纸票。

我疑惑地看着他。

“今早在街上遇到了一个打工的老乡,问他借的。”爹解释说,“给你600,我留了200块

路费。我现在去买车票,下午回去。”说完,有一瘸一拐地、笨拙地出去了。

他刚走,下铺的同学便问我:“你爸有什么病?我清早在医院里碰见了他。”

我明白了:父亲在卖血!

下午,我默默地跟在爹后面,送他上车。

买了车票,他身上仅剩下30块。

列车缓缓启动了。这时,爹从上衣袋中摸出一张皱皱巴巴的10块钱,递给站在窗边的我。

我不接,爹将眼一瞪:“拿着!”

我慌忙伸手去哪。就在我刚捏住钱的一瞬间,列车长吼一声,向前疾驰而去。我只感到手

头一松,钱被撕成了两半!一半在我手中,另一半随父亲渐渐远去。望着手中污渍斑斑的半截儿钱,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仅过了半月,我便收到爹的来信,信中精心包着那半截儿钱,只一句话:“粘后再用。”(《半边钱》作者驮驮)1、2、3、4、5、6、本文围绕为“我”筹集上学的费用,写了父亲的哪几件事?试做概括。“我连假钱都没得一张。”父亲这句话中的含义是什么? 第四段划线句子是父亲在同其他人商量吗?说说你的理解。文章非常详细地交待了家乡人对寿方的重视情况及父亲卖寿方时的情形,情到深处自落泪,“望着手中污渍斑斑的半截儿钱,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与《背影》相同,本文完全以写实的笔调,在朴实的叙写中凸现深挚的父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请分析其中包含的情感。

爱。请从文中举出实例,并加以分析。

7、父爱如山。本文和《背影》中的父亲都甘心自己受苦受累,而为儿女无私的付出,他们的爱心让我们感动。其实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有累活,他

们甘愿自己去做;有好吃的食品,他们总是给我们留着。请你写出一件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并用朴实的语言叙写出来。

附参考答案:

一、1、①藉 ②颓 ③簌簌 ④tuǒ⑤chóu chú⑥suǒxiè

2、①因为腿脚

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②指失业在家。③(把自己的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去。④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3、背影车站送别爬铁道买橘子父爱之情

4、示例: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理由:当时作者已二十岁,但在父亲心目中依然是个孩子。父亲千叮咛万嘱咐,却总是放心不下。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写出了父亲的那片爱子之情。

二、1、攀缩微倾努力

2、„„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

3、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从三方面刻画父亲的背影,分别是衣着、体态、动作

4、①如对孩子一般反复叮嘱,在父亲心中,作者永远是个孩子,由此可见深深的父爱。②被真挚的父爱所感动。③怕父亲因“我”流泪而伤心,也怕别人笑我幼稚。④为儿子买回了橘子,心里高兴。

5、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他爱自己的儿子。

6、追述车站离别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

三、1、卖寿方悬崖烧炭卖血换钱寄半边钱

2、家里没有一张钱,家境十分贫穷。

3、并不是在同别人商量。父亲已经下了决心要卖掉寿方。

4、“山寨人一生最大也是最后的希望,便是有一副好寿方。”反衬父亲为儿子上学所做出的巨大牺牲,突出父爱的伟大。

5、因感动而落泪。

6、示例:“爹送我,一瘸一瘸的——在悬崖烧炭摔的。”纯粹叙事性的话语,而真挚的父爱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都包容其中,令人感动。

7、略。

第四篇: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练习题

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认真阅读《窃读记》第3、4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作者动作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2、这两个自然段中一系列动作描写,突出“我”对读书(B)。

A、感到辛苦B、如饥似渴C、很是无奈

3、从这两个自然段中,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横线上。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4、“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贪婪”是指。作者把比作,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二、认真阅读《窃读记》第7—10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依依不舍孜孜不倦、振振有词、彬彬有礼

舒舒服服整整齐齐、干干净净、随随便便

2、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支撑(chēnchēng)暂时(zànzhàn)智慧(zìzhì)

3、“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B)。

A、一个人要读书、吃饭才能长身体。

B、一个人既需要粮食哺育身体,又需要读书来长智慧。一个是物质粮食,一个是精神粮食,二者缺一不可。

C、吃饭能使人长大,读书也能使人长大。

三、认真阅读《走遍天下书为侣》第5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熟悉(陌生)喜爱(厌恶)

2、我会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改为陈述句: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

(2)书是朋友。

扩句:丰富多彩的书是我最真挚的朋友。

3、在这个文段中作者把喜爱的书比作一个朋友和家。

4、作者把喜爱的书比作“家”的理由是什么?

四、认真阅读《走遍天下书为侣》第7、8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欣赏(赞赏)忽略(忽视)思考(思索)

2、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仿写句子。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良师,也是让你不断进步的阶梯。

3、第7自然段中用了表示顺序的词语“首先…然后…最后…”,请用上这些词语写一段话。如果要种一棵树,我们首先要挖一个坑,然后把树放进去,最后把坑填上。

4、“我”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把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方式的句子写在横线上。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位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

5、找出能够体现作者读书顺序的词语:(首先)、(然后)、(还)、(最后)。

6、作者的读书方法,概括讲是:(一遍又一遍地读)

五、阅读《梅花魂》2-3自然段(书本P25),回答问题。

1、我会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稀罕(珍稀)顿时(霎时)分外(格外)爱惜(珍惜)

2、从 “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祖父很珍爱墨梅图。

3、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改为陈述句)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的。

(2)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缩句)

(3)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改为陈述句)

4、“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句话的意思是(C)

A、外祖父认为这么白的梅花图不应该弄脏。

B、外祖父认为这幅梅花图价值连城,不应该弄脏。

C、外祖父认为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祖国是不容玷污的。

5、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

我害怕,是因为我把外祖父的墨梅图弄脏了怕外祖父责骂。我奇怪,是因为外祖父为什么那么珍爱那幅墨梅图。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的其他两句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第二自然段中运用的古诗都表达了的感情。

六、阅读课文p40《鲸》的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1、作者为了使说明更通俗,更容易让人理解,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2、作者用鲸与大象作比较,说明(鲸的大);用我国捕获的一头鲸的舌头与(大肥猪)作比较,说明了鲸的(重)。

3、选择下面句子用的说明方法,填在括号里;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写一句话。

列数字、列数字、作比较

(1)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列数字)

(2)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举例子)

(3)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比较)

七、阅读阅读课文p47《新型玻璃》第一、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珍贵(宝贵)企图(妄图)

反义词:坚硬(柔软)安全(危险)

2、这两段主要讲夹丝网防盗玻璃和夹丝玻璃两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在介绍“夹丝玻璃”时,作者运用和这两个词形象而又准确地描述出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

4、请仿照下面的句子,用“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写一句话。

“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锅的用途有很多,可以煮东西,可以炒东西,可以蒸东西,也可以焖东西。

5、读了这两段后你一定对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而震憾,请谈谈你读后的感受吧。

学习,长大发明更先进的产品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八、课内阅读《落花生》第10、11、12、13自然段。

1、我会按要求写词语。

反义词:爱慕(厌恶)有用(没用)好处(坏处)

近义词:可贵(珍贵)体面(气派)爱慕(喜爱)

2、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说明花生没有(好看的外表),却具有(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精神)。

3、下面对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认为它们比不上花生的果实好吃。

B、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C、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新鲜、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可贵。

4、父亲说的话是教育子女要学习花生的(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精神。

5、作者在父亲的启发下,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是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6、我们身边还有像花生这样的人吗?他们是谁?

九、阅读《钓鱼的启示》第3——10自然段。

1、填空。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无可奈何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答:诱惑人的“鱼”指的是: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物或事。

3、“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是”“非”各是什么意思?答:“是”:对,正确,应该。“非”:错,不对,不该。

4、当“我”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什么?

答: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

十、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第10至24自然段,回答问题。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用“√”表示。

血(xuèxiě√)丝砸着(zháozhe√)

开辟(bìpì√)颤(chàn√zhàn)抖

2、把“他挖了8个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改为“他挖了36小时”好吗?为什么?

3、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是对父亲的描写,由此让我们感受到父亲为了救儿子历尽艰辛,决不放弃。

4、在地震灾难中,父子俩都想起了“不论发生什么,我(你)总会跟你(我)在一起”,这句话除了体现父子间的深挚的爱,还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承诺,儿子对父亲的信赖。

5、文段中的父与子了不起,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的承诺。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他对父亲非常信赖,鼓励同学,让同学先出去。

6、文中除了表现父子之爱,还表现了哪些人之间的关爱?由此,你对人世间的爱有什么深切的认识(用一句话概括)?

十一、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1、10、11、16、17自然段,回答问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 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 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解释词语

歧途:错误的道路。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2、从文中划出一处比喻句,用横线划出。

文中是把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比喻成两股风。

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B)

A、表示转折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递进D、表示声音的延长

3、文中说“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其中,“这种爱的力量”是指的什么?

4、文中说:“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谈一谈。

5、母亲对“我”的爱是父亲对我的爱是

6、请给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7、“歧”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8、母亲和父亲的评价虽然相差太远,但还是有一个相同点,这个相同点就是爱。

9、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当母亲说“精彩极了”时,她可能在想:好,但我更应该鼓励他,让他进步。当父亲说“糟糕透了”时,他可能在想:儿子的作品虽然不差,但为了让他有更大的进步,应给与否定。

10、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当初是“多么幸运”,当他取得成就后,他可能会对母亲说:“妈妈,感谢您对我一如既往的鼓励,没有你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也可能会对父亲说:“爸爸,感谢您对我一贯的批评,有了您的批评我才会这样出色”。

十二、阅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115页第3-4段,回答问题。

1、我能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剔”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8 画。

2、第4段第一句是 过渡句 句,在文中起 承上启下 作用。

3、我能把下列词组补充完整。

圆明园中,有 金碧辉煌 的殿堂,也有 玲珑剔透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 “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田园风光 的山乡村野。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这两段运用了 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我能仿写其中一种写一个句子。

球,还有的同学在打羽毛球。

5、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风景名胜(B):A、超过B、优美的地方C、能担任,能承受

(2)举世闻名(C):A、用鼻子嗅B、知道C、有名望

(3)武陵春色(A):A、情景,景象B、颜色C、脸上表现的神情

6、第4自然段的段落方式(结构、关系)是什么?

十三、阅读课文《狼牙山五壮士》119页第4段,回答问题。

1、给下面带点的字注音。

坠(zhuì)落山涧(jiàn)拧(nǐng)开盖子

2、“居高临下”的意思是:

“山涧”的意思是:山间流水的沟。

3、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

4、这段文字描写了壮士们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壮士们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5、按要求完成句子。

(1)“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缩句)

(2)山路上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改变句序,句意不变)

许多具敌人的尸体留在了山路上。

十四、阅读《开国大典》4-7自然段(书本P139),回答问题。

1、这段话写的是场面,作者按顺序,略写场的情况,详写群众进场和典礼开始的情况。

2、文中“这庄严的宣告”指的是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3、说说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表现了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情。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表现出人们急切、激动的心情。)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表达了大家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4、“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是比喻句,用海上的波浪比喻广场上的人群,把广场上的人群比作海上的波浪。

第五篇:爸爸的花儿落了 课内练习题(定稿)

《爸爸的花儿落了》讲义马金才

1.选文开头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

表现出“我”急切的心情,“我”急于回家见爸爸,告诉他这一天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也有一种再也见不到爸爸的预感。

2.划出“我”进入家门之后见到的景物并说说它的作用。

见到下垂、散落的夹竹桃和从枝头落下的未成熟的青石榴。这些情景暗示着爸爸生命的凋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含义?

“爸爸的花儿落了”既指爸爸栽种的花儿谢了,更含蓄地说明爸爸的生命已经结束了,而“我”也在经历了这件事之后真正成熟、坚强起来了,将要担负起家庭的一部分重任。

4.选文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我”已经从老高所说的噩耗中清醒过来,显得“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已经意识到在爸爸离世之后,自己要担负起家庭的很大一部分责任,知道“这里就数我大了”。

5.“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一句中“好像”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假如去掉,与原意不符,这只是一种感觉和猜想,不是现实。

6从中你看出“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他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他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他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6.简单归纳一下“爸爸”对我成长的影响。

“我”在爸爸的管教下克服了懒惰的毛病,“我”在爸爸的鼓励下有了挑战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我”在爸爸话语的激励下最终以成人的姿态镇定地面对爸爸去世的噩耗。

7.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8.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他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9.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10.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11.“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始末的。

1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13.理解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含义。

题目一语双关,表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败落,实际上指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拟题很有艺术,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14.“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最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的毛病。„„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15.选文中父亲对我管教严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不许我乘车上学;②不许“我”逃学、打“我”。

16.概括选文内容。

回忆自己因赖床不起爱爸爸的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

17.选文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成长有什么影响?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他表面严厉中双有无限的关爱,关心“我”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18.迟到事件后,“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是什么使“我”的变化这么大?如果你是作者此时你最想对“爸爸”说的话是什么?父爱。略。

19.课文题目取名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丰富含义?

题目一语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禀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文章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20.文中“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老师的话触动了我的心,心里感到十分惭愧和后悔。

21.为什么“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

因为早晨赖床挨爸爸打了,所以现在还心有余悸,见到低价自然感到害怕。

22.文中写爸爸给我穿夹袄的一连串动作,这些动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爸爸什么样的感情? 动作描写,表达了爸爸在严厉的父爱中饱含绵绵的父爱情意。

23.“我”因为睡懒觉,赖在床上不去读书,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订下。后来,“我”去上学,爸爸特地给我送来了花夹袄,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这样写,前后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因为都是对子女的关爱,“凶”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女儿,希望她从小养成好习惯,“好”是怕女儿冷,怕女儿饿坏身子。

24.联系全文说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爸爸在“我”的生活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爸爸表面严厉,内心却充满爱;鼓励孩子要坚强,懂得怎样教育子女;很重感情,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之情的人。

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从爸爸那里,我也学会了坚强,懂得了做一个正直的、爱国的人。

“韩主任已经上台了。他很正经的说„„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

25.请你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长大了”的内涵,用一组排比句来表达。

长大了,是不是就意味着承担义务与责任;长大了,是不是就表明你不再有更多的修正下任性;长大了,是不是就得提醒自己冷静与沉着。

26.语段中哪一句话体现了英子此时矛盾与不舍的情怀?

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

27.英子为何要这么多次的重复家人要她做大人的叮嘱?

因为英子的父亲已去世,暗示英子要帮助妈妈承担起教育弟弟妹妹的责任。

28.爸爸教英子去寄钱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闯练。(培养英子自强自立,让英子早日成熟起来。)

29.本段文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从记叙的顺序看,它属于插叙,简要分析它在此的作用。

呼应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写出了大人们对“我”的期望,尤其是爸爸对“我”的教育,同时也暗示了人微言轻家里的老大,在爸爸去世后,“我”必须像个大人一样挑起重担。

30.文中提到有哪些人要“我”做大人?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细节?

宋妈、兰姨娘、蹲在草地里的那个年轻人、爸爸。别人要我做大人,是希望“我”要关心弟弟,关心妈妈,是有希望“我”早日走出家门,这与爸爸教育“我”要成为一个坚强的人是一致的,也更加突出了“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31.'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文中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32.“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我臬的心理。害怕长大,对小学生活的无限留恋。

33.“交给柜台里的小日本儿!”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我当时对日本人的仇恨之情。

34.“爸爸也不拿我当大人。”这句话中的“也”照应了上文的哪些内容?

照应前文宋妈、兰姨娘、蹲在草里的人都说过“我”长大了。

35.“蒲公英”在文中具有特殊作用,你能试着说说吗?

烘托了英子的喜悦之情。“快回家去!快回家去!„„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36.选文开头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

“我”急于回家见到爸爸,告诉他这天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爸爸的去世,字里行间充满了酸楚。

37.“我”进入家门之后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些情景预示着什么?

见到下垂、散落的夹竹桃和从枝头落下的未成熟的青石榴。这些情景,暗示着爸爸生命之花的凋谢。

38.“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体现我是一个小大人,我已经长大了。

3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含义?

“爸爸的花落了”既指爸爸栽种的花儿谢了,更含蓄地说明爸爸的生命已经结束了,而“我”也在经历了这件事后真正成熟,坚强起来了。将要肩负起家庭的一部分。

40.选文中末尾两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心理描写。“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4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写我毕业回家得知爸爸去世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42.见到小石榴落下来,“我很生气”,“我”生气的原因是什么?

石榴树是爸爸的爱物,“我”看见几粒没长成的小石榴落在盆底,便以为是弟弟妹妹们不懂事摘的,因此很生气。

43.“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理玻璃里。”体会这句话在文中表达的作用。以年幼的弟弟妹妹们闹,少不更事,反衬出我的责任重大。也能体现出我的责任。

44.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介文中处处有伏笔,请在选文中找到这样的句子。①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②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落的,很不像样。

45.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两句赞美父爱的话。

父爱是高山,我们才有了山一般坚强的骨骼。父爱是大河,我们才有了河一般奔腾的热血。

下载课内阅读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内阅读练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语文课内阅读练习题(第五册)(五篇材料)

    三年级语文课内阅读练习题(第五册)1、“给予树”一文中“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这里可以看 出。 买完礼物后哥哥姐姐和金吉姬完全......

    2017年继续教育基础会计课内练习题答案

    一课 1、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 企业在给计时工人发放工资采用的依据是(劳务计量) 3、 货币是主要并唯一的计量单位(错误) 4、 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监督) 5、 下列属......

    课内比较学

    问内涵 比效果 重落实 寺坪小学课内比教学活动札记 教学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课内比教学比什么?怎么比?比教学本来是教学常规管理的关键一环,如何打破常规、平中见奇?寺坪镇小学以......

    课内比较学

    “课内比较学”心得体会 紧张而有序的 “课内比教学”活动已经接近尾声,我作为其中的一员,经历了赛课、评课等比教学过程,深深感触到这次赛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

    100测评网资料-五年级第一学期课内阅读练习题

    五年级第一学期课内阅读练习一、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海上日出》)1、这篇文章作者是谁?“这”是指什么? 2、这是什么句式?这种句式有什么作用?体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内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内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阅读理解是学好一切课程的基础。阅读,即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不管哪一科的学习,都有对文本的阅读的过程。如果连基本的文字意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练习题一、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课内阅读练习题(★)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课内阅读练习题 姓名 1《草原》的作者是,原名,字,满族人,被称为。代表作有:等。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 2、《草原》文章按顺序 ,先写草原的,在写草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