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内反思
课内比教学活动反思
——王乐
课内比教学活动开展以来,教师们都是兢兢业业,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在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收获颇多,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1、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呢?于是,在上课的时候,我利用课件,让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听了三年级老师的一节课,这位老师能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口品尝,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 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注重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科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四年级的老师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
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自己制作活动的角,能较好地帮助学生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4、我在教学钟表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2、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
3、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第二篇:课内比教学 教学反思
比教学,促交流,夯实教学基本功
——“课内比教学”教学反思
近期,我参加了学校的“课内比教学”活动,“课内比教学”活动在领导的重视下,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开展得如火如荼。在这次为期半个多月的活动中,先是要求任课老师事先做好备课工作,事先排好各位老师的公开课时间表,以学科组为单位逐轮搞好讲课、评课活动,以促进教师学知识、练硬功、强素质、夯实教学基本功。此次课内比教学活动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切磋,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我作为一名会计专业教师,聆听了教研组各位老师的课,受益良多。通过讲课,听课,评课和讨论,我得到了很多收获和体会。
一、精心准备,热情参与。
按照教学进度和公开课时间的安排,轮到我上公开课时我选定的课题是《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课前我精心准备,这个课题重点在制造费用的分配计算方法上,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前提下进行正确的分配,要弄清楚制造费用分配金额的来源与去向。在确定教学任务后,我积极备课,由于教学条件有限,教学用具的极度缺乏,我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粉笔盒、粉笔,小木棍等都成为了我的教学道具。
二、力求让学习过程更精彩,让教学结果更灿烂。
三月八日上午第三节课,教研组各位老师来到10级高考班听我的课。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听了几位老师的课,我认真的定位了我的中心教学思想是以高效课堂为目的,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们能自主的去学习。为此我在教学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制造费用归集的教学过程中,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制造费用”明细账演示账页,并在黑板上用T字型账户演示,然后让学生按照我的演示自己在事先发放下去的多栏式明细账账页上进行登账归集。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分什么,按什么分,怎么分?从而更能理解掌握制造费用的分配计算公式。并设置条件,让学生进行实训演练。及时小结。
三、教学后的深刻反思。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在课堂上我采用直观性、账页演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实训操作过程中,我先采取手把手的每笔业务如何登账,如何归集扶着学生做,然后让学生按着我的演示标本,参照着半扶半放地去练习;最后在分配方法讲述之后,放手让学生演练。在教学中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通过此次比教学,我意识到要想有进步,必须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时时告诫自己: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时时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要学会用最简单的方法教会学生解题,用浅而易懂的方法教学生学习,学会将知识小结,典型题型归类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效果。
四、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此次的活动,使我真正明白一句话:“学无止境”,要想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靠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学能力,是否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真正将知识落实,这次活动,我清楚的明白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别人的优点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将教学工作做的更出色!以后我会听更多老师的课,把每节课都当优质课来进行。“课内比教学”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会努力把在“课内比教学”中学到的老师们的长处运用到我的课堂教学中去。我想,只有这样,我才能在专业课教学路上走的更远,走得更稳,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经贸服务部
王瑶
2012-3-19
第三篇:课内比教学教学反思
《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乡情的优美散文,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本文以桂花的“香”为线索,忆起了童年时代摇桂花的“乐”,表达了作者纯真的“情”。
教学中我带领学生由认识桂花,闻花香,再感悟“摇花乐”,接着体会“思乡情”。逐层品读,意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课文情感世界,又从文本走向生活,训练语言。在教学中我着力注重了如下几个环节:
一、感受桂花迷人的香。
对于这部分的教学,我让学生把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一一找出,然后通过品读,尤其是抓住体现“香”的词句的反复品味,组织教学。比如“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一个“浸”字,它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时香,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
二、体验摇花乐,体会童年的乐趣。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妈妈„„”文中的一个“缠”字把一个爱花的小女孩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出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缠”的意思,学着缠缠“我这位妈妈”。通过角色表演体会作者小时候想摇花的急切心情。当桂花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通过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等方式体会如雨般的桂花飘落的美丽情景。
三、品味语言,理解思乡情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通过母亲的一句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写出了自己与母亲一样的思乡情。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是桂花,难道真是家乡的金桂比外地的桂花香吗?你知道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吗?学生都能体悟母亲对家乡的爱,对家乡的眷恋,那份浓浓的思乡情。
这篇文章的教学主要通过多种形式地有感情朗读,品词、品句、品段,读中悟语、读中悟情,基本上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另外,我还鼓励学生摘抄课文精美的词句,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反思这节课,仍有很多不足值得我去关注。例如:对重点字词的挖掘不够深。如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对“浸”字的理解引导不足,使得学生理解不够透彻,进而对桂花香也感悟不到深处。又如最后一段“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对“又”字的理解,可以引申到体会作者感情,但在教学中我没有把握好。在体会词语的含义,在以后的教学上,我更应该培养他们推敲词语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养成一种对重点语句的挖掘习惯。
第四篇:课内比教学活动反思
“课内比教学”活动反思
反思人:储朝生
时间:2011-10-22
教师资源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比教学”比的是教师的“能力和业绩”,通过“比”来打破平衡、引入竞争,充分展示个人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专业成长。“访万家”不是简单地记录和检查教师家访结果,而是要逐步建立有效的教师家访制度和家校合作制度,获得学生和家长对其师德修养的认同,为开展教师职业规范的社会评价奠定基础。
以开展课内比教学为载体,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利于引导广大教师把精力集中到改进课堂教学上,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切磋,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以开展课外访万家为载体,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教师对践行师德与履行教育职责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搭建教师了解学生、关爱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家校携手育人。
“比教学、访万家”活动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通过“比教学”,继续探索和推进“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通过“访万家”,了解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比教学、访万家”活动是帮助教师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需要。新目标、新机制、新课改,必然带来对教师能力的新要求,教师的专业技能也需要增加新的内容,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知识”,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把“比教学”活动导向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有时代特征的湖北名师。
在荆楚大地数十万中小学教师中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是湖北省教育系统在2011年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一次大动作。是对全体教师锤炼教学基本功,促进专业成长,提高自身素质的一次大动员。
我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用自己高尚的师德,扎实的基本功,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为山区教育事业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生物化学》“课内比教学”教学反思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学校开展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中,相互听课,发现同事上课中的优点,找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在比的同时,我也在学习,在感悟和思考,在改进与提高,《生物化学》“课内比教学”教学反思。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课堂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问题,做出相应的改变与调整。
要想上好课,需要做到: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
做到提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级组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这半年学校安排我担任2011级《护理专业》01班、02班的《生物化学》教学工作,教学反思《《生物化学》“课内比教学”教学反思》。有机化合物分子式,分子结构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复杂,学生看书,如同看天书,学生有很大的畏难情绪,这是可以理解的,针对学生未来的工作是护理工作,所以提出重结果,不重过程与细节,要求学生掌握各物质的来源与去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弱化难点,反复强调重点,认真编写教案。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启发性教学,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问题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思维,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课后及时做课后记,了解学生,找出不足,加以弥补
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由于学生才开始学习《生物化学》尽管我努力地让她们听懂,听明白,感兴趣,可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受到其他方面知识的制约,内容一多,他们反映有听不懂的了,上完前七章节后,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前七章节的有一些内容没有弄懂,我又回过头来,一章一章地同学生一道找出她们没有听懂的部分,再讲一遍,有的学生说,第一遍没有听懂的地方,第二遍都听懂了。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是上好后面的课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