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机制服务群众
创新机制服务群众 以创新精神提升新居民服务管理水平
**镇党委、政府
为迅速推进新居民服务管理所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推动“平安**”建设再上新台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居民服务管理所建设工作,努力实现“教育、管理、服务、维权”的良性互动,创造**镇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新局面。
一、创新思维,强化领导,夯实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基础。
成立了**镇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新居民服务管理所所长人选,调整两名业务精通的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新居民管理工作,同时,对新居民服务管理办公场所精挑细选,多次查看现场,本着业务对口、规范流程、一站式服务的原则,经镇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新居民服务管理所办公场所设在镇派出所二楼,并在派出所综合服务大厅西侧设立独立的服务大厅,充分体现人民政府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理念宗旨。
二、完善机构加大投入,着力健全管理体系
强化了网络建设,在党总支、镇招商分局和规模企业成立新居民服务管理站,形成“党政统一领导、专门机关统一协调、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协同参与”的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新格局。并在新居民服务管理组织网络建全、工作人员到位的基础上,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投资10余万元高标准配备配置新的办公设施,规范了基层工作站建设,统一制作了上墙版面,统一配备了办公设施,统一操作规范,进
一步优化新居民公共服务,实施就业、保障、维权、关爱、素质提升五大工程,推动服务管理实现新的拓展。
三、健全制度,提升规范,强化新居民动态管理
围绕“服务管理、提高效能、方便群众”的宗旨,落实和完善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和岗位责任责任追究制。按照“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证管人”的思路,落实出租人、经营户、用工单位等相关责任人的协管责任,加强对新居民信息的动态管理。
四、加强服务效能,做好新居民的管理和服务
一是打造一站式多功能服务窗口。坚持教育、服务、管理、维权”四位一体,努力让新居民同享公共服务,精心致力于打造一个文明、高效、新居民满意的管理所窗口形象。一方面通过对服务功能与现有的办公条件进行有机整合,打造一站式多功能服务窗口,窗口集暂住证办理、新居民计生服务、新居民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受理、新居民纠纷调解、新居民劳动维权、新居民妇女维权教育培训等服务功能于一体,切实为广大新居民提供便利。
二是打造一流协管员队伍。秉承“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出一支“纪律严明、业务精通、文明礼貌”的一流协管员队伍,坚持和完善协管员政治理论学习和服务理念教育制度,努力提升广大协管员的大局意识和团队观念,有效转变协管员的服务理念,切实稳妥地解决新居民劳动纠纷、证照办理、居住生活、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难题。
我镇新居民服务管理平台的建立,是部门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居住证制度的改革,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这等一系列的措施,使新居民对第二故乡的归属感、认同感进一步增强,使新居民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生活环境得到不断的优化。
2011年8月8日
第二篇:创新机制优化服务
创新机制
优化服务
全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湖南省东安县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情况汇报
东安县农业局(2009年8月)
东安县位于湖南省西南端,湘江上游,毗邻广西,是湖南通往广西、海南的重要门户。县内交通便利,湘桂铁路、洛湛铁路、衡昆高速、二广高速、207国道、217省道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221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1.3万亩。辖18个乡镇场,506个行政村,总人口59.1万,其中农业人口52万。2008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62.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4.2亿元,财政总收入1.84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4874元。主要优势农产品有优质稻、柑桔、银杏、紫皮大蒜、生猪、东安鸡等,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0万亩以上,其中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播面9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40万吨,年可供商品粮20万吨;以柑桔为主的水果面积24万亩,常年产量15万吨。我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县、商品粮基地县、优势柑桔产业带基地县、农业综合执法试点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县。2005、2006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8年承担了省厅安排的2个万亩水稻高产创建活动。2006年9 月,我县被农业部纳入第二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研究试点县,开始了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效能评价为核心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研究工作。在部、省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我局按照国发〔2006〕30号和湘政发〔2007〕15号等文件精神,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进行了改革创新,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农技推广体系体制改革情况
1、农技体制改革情况。我县于2004年冬制定了《东安县乡镇农技站公益性与经营性岗位分离工作实施方案》,年底对全县乡镇农技推广人员进行了考试考核竞争上岗,按照每1万亩农作物播面0.5人、每1万户农户3.5人的比例,择优确定公益性推广人员126人。2006年1月,由于农业工作的需要,再次选定20名公益性农技推广人员,全县公益性推广人员增加到146人。2007年初,根据原《方案》运行情况,修改出台了《2007-2009年东安县乡镇农技站竞争上岗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乡镇农技站的改革,通过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公益性推广人员至148人。
2、机构设置情况。全县有国家农技推广机构22个(指种植业),其中:县级农技推广机构6个(即县农技推广中心、县种子管理站、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县种子技术推广服务站、县柑桔推广站、县原种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16个(即乡镇农技站)。县农技推广中心、县种子管理站、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县种子技术推广服务站直属县农业局主管,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县农技中心内设法规科教股、粮油站、经作站、植保站、土肥站、信息站、农业环保站等业务股站室。县柑桔推广站、县原种场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直属县农业局主管。基层16个乡镇农技站均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每个农技站设站长、副站长、粮油、经作、植保、土肥、农业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科教、农业执法、蔬菜和能源专干等5~12个公益性推广工作岗位,其中大站一人一职,小站部分岗位实行兼职,其人、财、物、事由县农业局管理。
3、人员编制情况。全县农技推广机构共定338个编(不含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县柑桔推广站、县原种场人员),其中县农技推广中心、县种子管理站、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共52个编,县种子技术推广服务站73个编,乡镇农技站213个编。2006年以来,全系统调出和退休的共28人,其中提拔任用20人,退休5人;调入14人,其中安置退伍人员11人。
4、经费及工资预算情况。全县公益性农技推广人员均实行了工资财政统发,所有在册人员参加了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按公益性人员人平安排工作经费达到5000元。
二、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情况
2004年以来,我县根据中发 [2004]1号、国发[2006]30号、湘政发[2007]1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县情况,大力推行以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分离为主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积极探索农技推广运行新机制,基本建立起了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涉农企业广泛参与的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农技推广职能得到强化,农技推广经费得到保障,农技队伍管理得到规范,农技推广服务水平得到提高。我县的做法得到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部财务司和种植业管理司、湖南省人事厅、财政厅、编办、农业厅等部门的充分肯定。
1、建立畅通高效的农民需求反馈机制。县农业局设立农业信息中心,乡镇农技站按照“六有”标准设立农业信息服务站,各行政村配备信息联络员,并与县委组织部党建工作组联合按较高标准建立了16个农业信息示范村,全力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分工明确、畅通高效的新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2008年接受电话咨询6755人(次),网络咨询1190人(次),现场咨询22360人(次)。农业信息服务机构配置电脑、数码相机、固定电话等硬件设施,连接互联网。完善了农技“110”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服务承诺制度》、《首问责任制》等制度,对外公布服务内容和联系号码,实行“48小时服务时限制”。建立科技示范户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收集和反馈农民需求信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发布农产品产销信息。2008年通过问卷获取农民需求信息3458条,通过热线电话获取需求信息4657条,通过现场咨询获取需求信息4569条,入户指导获取需求信息5584条,通其它途径获取需求信息2208条,为农民免费发布需求信息5865余条,拓宽了我县农产品销售渠道。
2、完善岗位工作目标管理。2005年以来,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服务承诺制度》、《首问责任制》、《考勤值班制度》、《公益性农技推广岗位末位淘汰制度》等一系列的岗位责任制度和管理制度18个。通过各项制度管人管事,促进广大农技人员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针对乡镇站公益性人员工作目标考核中存在方案不细、考核不全、不便操作、拉不开档次等情况,2006年和2007年,县农业局先后制定了《公益性岗位工作职责》、《科技入户管理制度》、《科技联村管理制度》、《公益性推广人员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2008年采取逐月下达《农技推广工作刚性任务通知书》的方法,明确了各岗位工作基本职责和工作目标任务、群众满意指标要求等,提出了考核的基本要求和合理设置分值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乡镇农技站对公益性人员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
3、创新农技推广方式。
一是大力推行科技联村。每个公益性推广人员负责联系3—5个行政村,每月下村指导、督促农业生产1-3次以上,帮助村里建立1—3处农业科技公示栏,及时为村民送发技术资料,反馈需求信息。
二是深入实施科技入户。每个公益性推广人员培育1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0个农户,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实施主体培训,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三是着力开展农技短信服务。全县建立以县、乡、村、组干部,县、乡人大、政协代表,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部分群众代表共3500余个服务对象的短信服务平台,每年利用农技短信平台,发送农业技术、有关农业政策和农产品供求信息短信40万条次以上。
四是不断强化科技示范。围绕水稻、柑桔等优势农产品,以水稻高产创建为契机,2008年,县推广中心创建了优质稻高产示范和双季稻高产示范区各10000亩、水稻新品种展示1000亩、低产桔园改造示范500亩、新种桔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0亩,各乡镇农技站根据本地特点,重点建起了优质稻单产提升示范、低产桔园改造示范、新种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
五是积极探索连锁服务。以“东安县农技服务部”和大型农资公司为龙头,组织乡镇农技站经营性推广人员,探索性地建立县、乡、村三级放心农资连锁配送服务网络,开展优质农资连锁配送服务。
六是举办田间学校和农民夜校。根据农时和农民的需求,将培训班举办到田间地头,采取农民现身说法、示范引导、手把手传授的方式向广大农民推广良种良法和实用技术。针对农民农忙时节对技术渴望,白天忙,晚上相对休闲的特点在大江口、紫溪、端桥铺等镇创办农民夜校11所。2008年共举办田间学校培训班231次,培训2.6万人(次),推广免耕抛栽技术、柑桔修剪等技术14项,利用农民夜校培训农民0.8万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素质和种养水平。
4、健全考核考评机制。以农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建立健全工作考评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县农业局分制定《乡镇农技站(中心股站室)××工作目标管理办法》和《乡镇农技站站长(中心股站长)工作目标管理办法》。乡镇农技站和中心各股站相应制定《××乡镇农技站(中心股站室)公益性推广人员工作目标管理办法》,把每个公益性岗位的工作任务量化分值,以日常的工作日志为基础,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实行百分制考核,其中服务对象考评占40%,县局考评占20%,乡镇领导考评占20%,本单位(部门)互评占20%。推行岗位风险责任金制度。年初每个公推员缴纳岗位工作风险责任金600-1000元,年终根据考核结果决定退还和奖励。规范工作督查制度。县农技推广中心制定《督查工作方案》,全年对乡镇农技站(中心股站室)和公益性推广人员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至少6次以上的工作督查,按100分制考核计分,编发督查通报。完善工作绩效奖惩制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结果实行“四挂钩”:与奖金挂钩,与提拨重用挂钩,与职称评聘挂钩,与竞争上岗挂钩。
5、实行人员动态管理。
一是推行全员竞争上岗。按照因事设岗、按岗定人的原则,通过考试加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产生公益性推广人员和经营性推广人员。公益性岗位实行3年一竞聘,县农技推广中心分别与16个乡镇农技站的公益性、经营性人员签订《公益性推广人员聘任合同》和《经营性推广人员合同》,明确了双方的责权利,人员管理逐步由身份管理向合同管理、岗位管理过渡。
二是试行了公益性人员劝退和末位淘汰。因工作作风差、工作任务完成差或违反《公益性推广人员聘任合同》等不称职的公益性推广人员,经县农技推广中心核准后,中途劝其退出公益性推广岗位。根据考核结果,对排在最后两位农技站的末位公益性推广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实行动态管理以来共劝退5人,末位淘汰9人。因劝退和淘汰所缺岗位,年末又从经营人员通过考试考核的办法产生新的公益性推广人员,形成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和良性循环,让在岗的公益性人员始终有一种危机感,促进其端正工作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6、构建多元化的合作推广机制。一是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创优环境引进舜皇米业、吉祥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东安,成功促进熙可公司与东安桔农签订购销定单,使各种农业企业有原料生产,也彻底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二是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组织。2004年以来,我县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和“自愿参加、依法成立、照章运作”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在运作上做到政府扶持不干预、部门支持不插手。目前,全县已成立稻米、柑桔、蜜梨、养猪、养鸡、养鸭等县、乡(镇)、村各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16个,吸收以种、养、营销大户为主的会员6100多人。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各类协会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初步实现了“三统一”,即:统一购进生产资料、统一进行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农产品。尤其在技术推广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2005年以来,县稻米协会组织164名会员,对周边农户进行水稻单产提升技术指导,平均每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0户,被带动农户水稻平均单产提高46公斤。县柑桔协会组织47名会员承包经营果园8300亩,辐射带动周边5.4万亩桔园提高了管理水平。同时,县柑桔协会在2005年以来还推广了柑桔套袋技术4000亩、柑桔低改技术6万亩、系统修剪技术11.5万亩。三是积极培育种植大户。采取多种措施、多种途径,三年来共培育了种植大户500户,为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搭建了良好平台。四是积极培养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员。对经确定为村级农技员的种养大户,采取免费赠送新技术、免费培训、免费修送良种和新物化成果的措施。激励广大农技员既成为良种良法的示范者,又成为新技术成果的推广者,同时也让广大农民学有榜样、看有示范。
7、营造县域内的协调推广机制。一是县农业局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做好汇报工作,取得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肯定。2008年共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意见建议12条,被采纳7条,为促进我县农业发展当好参谋,同时做到执行上级政策零折扣,塑造农业部门的务实的工作形象。二是加强与县财政、人事、编办等部门的协调,努力营造农技推广队伍的晋升提拨机制,不断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待遇,逐年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三是会同县科委、科协、县畜牧局、县农机局等单位一道搞好科技下乡活动,扩大科技推广的范围和内容,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四是努力把乡镇农技站打造成为当地党委、政府发展农业的参谋部。规定每个乡镇农技站每月书面向当地政府汇报一次工作情况,按照农时向党委政府提供1~2篇种养建议书。正确处理好农业技术推广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关系,既要承担乡镇党委下达的中心工作任务,又以完成中心工作为契机加大进村入户力度,出色地完成农技推广工作,同时把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技站的评价意见列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农技推广体系能力建设情况
1、实行人员聘用管理。改革用人制度,在全县所有农技推广机构实行了人员聘用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农技人员进、管、出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人事管理制度。
2、强化农技人员培训。县农业局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每年定期组织公益性推广人员开展业务培训3~5期,重点学习农业法律、政策和农业新技术,不断地更新业务知识结构,熟练掌握电脑操作技术,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重点针对未达到大专以上农业类专业学历的人员,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支持参与学历培训,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获得参加公费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的机会。从推广一线工作人员中选送一批优秀人员进入农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进行专业研修、继续深造,用3-5年时间,造就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技能强、政治素质优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切底解决基层推广人员学历层次低、专业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等问题。
3、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根据《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的要求,对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要求具备农技推广的必要条件,才能进入农技推广队伍。实施竞争上岗,优化人员结构,将公益性与经营人员严格分离,稳定一线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
4、加快培养村级农技推广员。采取专题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村级农技推广员(农业信息员)的收集、采编、发布的能力。大力培育重点户、示范户,使其成为推广农业技术的“二传手”。
四、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取得的成效
1、稳定了农技队伍。改革以前,我县农技推广工作条件差、人员待遇低,公益性与经营性职能不分,造成队伍不稳,工作被动,群众不满意。改革后,公益性推广人员实现了工资财政统发,失业、养老、医疗保险得到保障,待遇提高了,队伍稳定了,工作热忱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部门的评价提高了。目前,公益性农业推广人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作风得到改进,工作成效不断提高,农技推广工作形成了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速了科技推广。我县以实行以“两个分离”为主的改革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农技人员下乡积极性显著提高,全年农技员人均进村入户时间增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普及率明显提高。我县科技入户、水稻单产提升行动、农业信息服务、农业执法等各项工作可喜的成效,全县农技推广工作得到强化,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加速“扩散”到千家万户。全县农技推广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8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4.2亿元,增长9.2%。全县落实粮食播种面积102万亩,同比增加3.2万亩,粮食总产量达成41.3万吨,较上年增长4.5%。“东安县万亩双季稻高产示范”获永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一大批集成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一是农民科技素质显著提高。认真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扶贫技能培训等工程,开展技术培训1000余期,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00余万份,培训农民100余万人次,发展农业科技示范户1200多户。二是引新推优硕果累累。近年,先后引进水稻免耕栽培、水稻抛栽、秸秆还田、专业化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50多项先进适用新技术,推广株两优02、T优207、金优207、岳优9113、宫本、日南1号、纽荷尔、翠冠、清香等130多个农作物(含果树)高产优质品种。三是农产品优质率不断提升。大力发展优质稻、优质水果标准化生产,2008年全县优质稻标准化栽培49.8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85%,柑桔低改和柑桔、早熟梨标准化栽培20万亩,优质农产品比重比1997年提高50%以上。
3、促进了农民增收。全县普遍推广应用了水稻高产栽培集成组装技术和水果标准化栽培技术,农民因采用水稻抛秧、水稻免耕、果园生草栽培、频振式杀虫灯、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省工310万个,节本增收1.1亿元。200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4.2亿元,比1997年增长82.6%,农民人均纯收入4874元,比1997年净增2936元,增长 142.8%。
4、树立了干部形象。通过改革,从根本上保证了广大农技干部的各种待遇和福利的落实,解决了农技人员的后顾之忧,农技人员的工作热情高涨,为民服务回馈社会的意识得到极大增强,指导农业、帮助农民的典型比比皆是,塑造了新时期农业干部的新形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04年以来,我局共向县委推荐提拨担任领导实职干部有27人,其中担任单位正职的3人。
5、得到了社会认可。在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的关心支持下,我县农业局近年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可。一是群众满意。被评为优化经济环境诚信建设满意单位、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先进单位、劳动保障工作先进单位。二是党委政府认可。2005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单位、科技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6月县农业局被评为永州市先进基层党组。2007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平安单位、先进单位。三是主管部门肯定。2005年、2006,我县分别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被省农业厅评为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省农业厅病虫电视预报节目竞赛二等奖,2006年8月被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评为全国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6月,农业部《财务工作简报》第9期专刊推介东安水稻单产提升行动做法;2005年11月,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办公室专刊推介东安做法; 2005年12月,省农业厅《湖南农业情况通报》第8期专刊推介东安发展粮食生产经验。2006年4月10日,《农民日报》头版头条以《季季增产,户户增收》大篇幅推介东安发展粮食生产做法。科技入户工作2007、2008连续二年得到农业部的通报表扬。
五、加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的启示与建议
(一)启示
1、保障推广经费是搞好农技推广工作的前提。我县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挤出资金,严格执行《农业法》的有关规定,从有利于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农技推广工作经费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2004 -2008年,县财政分别拨付农业局农技推广事业费(含工资,不包括财政负担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部分)221.1、290.9、344.6、594.4、626.5万元,有力地保障了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公益性农技推广人员均实行了工资财政统发,所有在册人员参加了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按公益性人员人平安排工作经费达到5000元。今后,我县将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继续增加农技推广经费,为农技推广事业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撑。今年元月,我局已向县委、县政府请示,有望将我县农技推广人员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范畴,从根本上解决农技人员的后顾之忧。
2、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方法是取得工作成效的关键。不断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方法,是推动农技推广工作前进的不竭动力,针对农业发展新形势和我县实际,县农业局创新开展了网络信息、科技联村、科技入户、科技示范等农技服务工作,使农业技术服务更及时、更直接、更有效。
3、建立科学的考核考评机制是促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如何调动广大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建立科学实用的考核考评机制是重要的一环。我县建立并实行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目标管理、岗位风险责任、日常工作督查、群众监督评价、工作绩效奖惩等制度,将每个公益性岗位的工作任务量化分值,做到考核内容既系统规范,又便于操作,通过考核、督查、评价等方式综合打分排名,起到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塑造了新时期农业干部的新形象。
4、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是搞好农技推广工作的有效平台。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是新形势、新阶段转变农技推广方式的创新,其目的在于通过组织和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现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2005年,我县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业科技入户试点县,经过四年的努力,构建了以农业科技入户为平台,以专家组为支撑,以农业科技人员为骨干,以1000个科技示范户和2万辐射户为主体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网络,形成了“1+20+∞”的农技推广模式,创新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四年科技入户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现代农业要发展,科技入户是关键,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是搞好农技推广工作的有效平台。
(二)建议
1、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推广条件。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农技站的基础设施的投入。我县40%的基层农技站没有自有站房,目前靠租房办公;推广手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安排专项资金解决。
2、强化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加大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农技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由国家安排培训工程加以培训,对农技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培训。
3、加强后续研究,巩固和完善现有成果。我县的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不十分完善,许多管理制度的功效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还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巩固完善现有成果,使其不断完善熟化。
东安县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全国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将继续按照国发[2006]30号文件的要求,结合东安实际,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创新运行机制,为推进我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篇:创新机制、贴近群众、强化监督、服务三农
创新机制、贴近群众 强化监督、服务三农
石剑
五常市人民检察院积极推进检察改革创新,以原有的四个乡镇检察室为依托,注入新元素,成立了乡镇检察工作联络室,改变了原有检察室工作性质的单一性,强化了监督职能,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广褒农村的每一个角落,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主要做法:
一、聘请联络员,建立广泛有效的联络机制。以检察室座落地为中心,在周边各乡镇政府分别聘请1到2名联络员,条件是在乡镇工作多年,熟悉各项业务,对本地风土人情、行政区域划分、地形地貌、干群关系都了如指掌具有一定威望的资深政府工作人员。在乡镇人口数量多及区域面积大的乡镇,聘请2名联络员;在少数民族乡镇聘请1名本民族及1名汉族联络员,方便沟通协调;在过去经常出现群体性越级上访等突发事件乡镇聘请2名联络员;其他的均设1名联络员。通过建立联络网,以便随时掌握社情民意,聚焦工作重点,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收集职务犯罪线索,协助本院公诉部门对不起诉人员实施帮教监管。为群众解难,替政府分忧。
二、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职务犯罪预防体系。
乡镇检察工作联络室在配合自侦部门查办职务犯罪的同时,注重加强宣传,将检察机关的职能告知人民大众,增强百姓知法、懂法意识的同时侧重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每月的逢5日除法定休息外,均坚持到辖区各个乡镇开展法制宣传,讲解惠民政策中的相关法律规定,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前沿阵地铺开到整个涉农领域。
取得的成绩:
一、案件查办情况
2009年至今年七月,四个乡镇检察室共办理自侦案件20检,其中大案9件11人,涉农案件13件,占整个五常院立案任务指标数近1/2,并且均得到有罪判决,确保了质量。突出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二、调处纠纷,化解矛盾
三年来,乡镇检察室充分发挥前沿哨卡作用,敏锐发现问题并予以化解,2009年适值乡镇换届选举,四个检察室共排除串连等干扰活动10余起,协助并监督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化解各类纠纷20余次,制止大型进省进京访4次,维护和增强了党和政府公信力。
第四篇:创新举措 服务群众
创新举措 服务群众
——河北磁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技术服务站侧记
2011年06月13日,《人民日报》以“河北磁县人口计划生育变“政府包办”为“群众自治”” 为题,刊发了磁县开展计划生育“星级诚信村”的做法,这是继《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网》报道我县诚信计生工作之后,国家主流媒体报道磁县计划生育“星级诚信村”创建工作,这标志着磁县“星级诚信村”创建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受到了国家、省、市、县领导的好评。磁县的人口计生工作连续三年被省、市评为先进。2010年7月13日,磁县就“星级诚信村”创建工作在河北省介绍了经验。2010磁县被授予“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县级先进单位”,这在邯郸市21个县(市、区)中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单位。
作为河北磁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管辖的基层单位,河北磁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近年来以民心工程为载体,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优质服务为动力,为全县13万妇女提供了生殖健康安全保证,2011年磁县被评为“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县”,河北磁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站的服务工作起着关健性作用。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姚明河同志在担任磁县计生局局长这职位上,因积劳成疾而过早离开了工作岗位。他加入党组织28年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体现了新时期党员干部忠诚事业、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是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新时期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近日中共河北邯郸市委做出了《关于开展向姚明河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向姚明河同志学习活动。这是我站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姚明河精神,把工作干得“再认真一点点”的新起点、新举措。
为了更好地学习姚明河精神,2012年3月20日,河北磁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站长王瑞棠带头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再认真一点点”的字轴上,随后全站的31名干部集体大签名,技术站的工作人员表示,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医疗服务活动中,他们以姚明河局长的话严格要求自己——“把工作是当成自家事去干,把群众的事当成亲戚的事去办”,从问一声好,送一杯水、休息一会儿等小事做起,以“亲情”换得民心暖。
磁县计划生育及技术服务站始建于1985年,2004年10月投资200万元,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改造,服务用房建筑面积达到1600平方米。配齐了三维B超、心电图、大型X光机、血凝仪、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尿11项全自动分析仪、乳腺诊断仪等先进设备。设有多间康复室和病床。36名工作人员中,技术人员占到了30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11人。成为集宣传教育指导、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查体、治病于一体的县级综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2000年进入河北省达标式优质站。先进的医疗器械,温馨的就医环境,和雄厚的技术力量,为群众查病治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但磁县西依太行,东邻平原,拥有19个乡镇、300多个村,其村镇分布面积广而散。面对全县13万已婚育龄妇女服务对象查体治病难的状况,磁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认识到,必须首先做好群众的宣传思想工作,并使之入户入脑入心。于是他们利用流动服务车,在各村巡回宣传,同时,还采取服务热线、电视公开、媒体广告、发放生殖健康宣传品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多种服务活动,大力宣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和优生优育、防病治病等 1
知识。
他们分组包村包片,不放过任何一个地方。户门一扇一扇的去敲,先微笑再解释,百解不厌,话语不知重复了多少遍,衣衫不知湿透了多少回。夏雨来得急又大,突然下起来就赶紧躲进车里,雨小了再出来,足迹遍及乡村每个角落,入户率达到90%以上,为群众提供咨20多万人次。女职工朱秀丽说:“有时回到家已经是很晚了,看着自己孩子期盼的眼神,想想千家万户因我们的努力而和谐健康,感觉--值!”
除此之外,技术站还开通生殖健康热线,实现24小时值班制度,专门为育龄妇女提供健康免费检查、子宫癌筛查以及各种资讯服务,确保了育龄群众知晓服务内容,了解服务流程,明白服务机构,主动接受服务。来这里看病治病的妇女,都会受到工作人员主动而热情的接待。有的妇女爱“刨根问底”,工作人员百说不厌地为她们解疑释惑,直到群众心中满意。
本着“集才聚力,优化组合,为育龄群众提供一流的技术服务;超前谋划,开拓创新,精心打造女性朋友的健康之家”的原则,他们通过“三覆盖”服务手段,积极开展了“关注女性健康,促进家庭和谐”为主题的“育龄妇女健康服务工程”,进一步提高妇女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实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优质服务、人人健康的目的,大大提高了育龄妇女的幸福指数。
该站首先强化服务功能,建强服务网络,实现了服务网络全覆盖。他们专门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妇女健康服务中心或健康服务室,抽出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健全妇女健康档案,为广大妇女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和咨询;开通24小时健康服务热线,随时解答群众疑难问题,实现了服务网络的全覆盖。在原来科室的基础上,针对群众所需,他们又增设了妇科、乳腺科、不孕不育科等功能科室,增添了红外线治疗仪等先进医疗器械,聘请资深专家坐诊,服务车能随时接诊,实现了健康服务功能的全覆盖。
2009年3月16日,磁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门前,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北郭村村民孙明威把写有“全力救治感人心,对待群众如亲人”的锦旗,敲锣打鼓地送到了人口计生技术服务站门口。原来3月9日深夜,孙明成的妻子怀孕胎儿患脑积水,经技术服务站确诊后,实施终止妊辰手术,因胎儿脑积水严重,造成难产,技术站组织全力救治,终于使患者平安顺产。这是该站为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优质服务中最平常看到的一幕。
也是一个寒冷的夜晚,已经12点多了,站长接到值班医生的电话,急忙召集主管副站长及经验比较丰富的姚金英大夫赶往技术站。原来路村营乡北郭村一名叫刘红霞的30多岁的妇女,因胎盘滞留腹内,产妇大出血,疼痛不已。按正常治疗方法,必须切除子宫,当了解到她还没有生育史时,姚医生决定手取胎盘。时间仿佛凝固了,姚大夫小心翼翼地轻轻做着每一个动作。终于,她用自己高超的技术和负责的态度为刘红霞赢得了健康和生命安全。刘红霞的爱人感激滴零,亲自将写有“,真心真意关爱育龄妇女健康”的锦旗送到了技术站。
自2009年以来,他们将免费服务对象扩大到全县20多万已婚妇女,免费服务80万人(次),共查出乳腺病近5万例,妇科病近12万例,并全部实现了治疗和转诊服务。
此外,技术站每年还先后选派医务工作者,到省内外医疗机构参加业务学习,提高技艺;同时,遇到医疗技术难题,他们还邀请有关医疗专家,来县站开展现场医疗手术示范培训活动。多年来,在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原则下,该站保证了各项计生服务手术和治疗无一例医疗事故发生。
为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转变医德、医风,他们还先后建立健全了“全面质量考核细则”、“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准则”等各项制度,以制度约束医疗人员行为。
在该站,医患关系显得温馨而和谐,因为群众经常会看到,技术站的专门服务车,常年巡回在乡村;医护人员会定期到来,免费为妇女们病普查普治。对需要做综合检查和治
疗的育龄妇女,从不耽误她们的农田务作,主动约定时间和地点,并留下复诊记录单和电话,以此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对一些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服务对象,还多次主动组织全站人员捐款,捐物,积极帮扶。
干事创业燃激情,认真就是负责,就是态度。“再认真一点点!”是他们更高更严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准则。磁县计生技术服务的全体干部职工们,在平凡的工作中又有了新的动力,新的起点,正谱写着新的优质服务之歌。
第五篇:服务群众 注重创新
服务群众 注重创新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仍然需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基本原则,不能变,同时,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在服务的方式方法上也应该不断创新。一是创新机制为群众提供便利。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来进行”,因此我们在为群众服务时,应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创新机制、优化流程、精简程序,尽可能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为了加强服务工作,网络与计算中心于年初对内部机构进行了调整,成立了用户服务部,并建设了宽敞明亮的用户服务大厅,将中心的服务项目进行整合,在大厅内为师生提供“一站式”服务;为解决高峰期网络服务热线很难拨通的问题,中心已启动呼叫中心建设,将多个服务号码统一成一个号码对外,方便师生记忆,同时对电话线路进行扩容,确保高峰期的电话畅通,快速为师生解决网络故障。二是运用新媒体与群众交互。我们服务对象--高校师生是一个知识层次高、接受新事物快的群体,他们已习惯于使用网站、微博、微信、易信等新媒体,我们应紧跟形势,主动运用新媒体,开展良性交互。网络与计算中心通过微博、服务网站、电子邮箱、网络调查等方式向师生征求意见,以不断提高网络运维质量和服务水平;对于BBS上反映的问题也能第一时间关注、回复并加以解决,让师生在使用校园网的过程中感到舒心。
三是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方式。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为创新服务群众方式提供了可能,应尽可能优化服务流程,能网上办的网上办,努力杜绝“腿跑断、事难办”现象。网络与计算中心今年上半年对计算机等级考试实行网上报名和网上缴费,考生不需要到现场缴费,省去了跑腿排队的麻烦;为2013级新生提前开通电子邮箱和无线网络账号,新生到校报到时就可以使用校园无线网;下半年将开通网费网上充值,不需要购买充值卡,通过网银充值后立即进入到个人网络账户中,网络服务将实现网上开户、网上充值、网上报账的一条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