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力(推荐)

时间:2019-05-12 12:4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劳动力(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劳动力(推荐)》。

第一篇:大学生劳动力(推荐)

大学生劳动力市场是一个独立的市场,特点在于人员素质较高,市场范围更大,大学生毕业时能够较容易在本国甚至国际间流动。这样一种情况,使得建立比较完善的大学生供求信息网络,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和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由学校、人才市场举办招聘会等比较原始和低效的方式获得信息,与需求方见面,信息渠道比较窄,成交率比较低。

实行就业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无论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还是提高自身的求职技能,都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而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极为薄弱。据有关部门对7所高校、百余家企事业单位的调查,68%的被访者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满意,认为“不完善,指导渠道过于单一”,就业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的、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太少;缺少就业指导课教材。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的劳动力价值

一、当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群体与以往的大学生有所不同,他们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生长在一个特殊环境中,一般没有兄弟姐妹可以交往,但生活条件比以前的大学生普遍优越。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以及两代人的溺爱,其自我意识、自我中心意识更加强烈,实用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在他们身上滋长。他们不仅劳动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及艰苦朴素的作风比较淡薄,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而且鄙视体力劳动,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比吃比穿,花钱大手大脚,不爱护公物,浪费水电、粮食等。他们在劳动价值观方面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上的功利性日益明显,物质需求日趋强烈,超过了对精神的需求,而对集体,对国家的责任感淡化了。那些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能很快产生“效益”的知识受重视,那些“实惠”的工作受欢迎。大学生的工作选择更看重的是待遇,而不是专业对口,就业口号由原来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变成了今天的“到外企去”与“到赚钱最多的地方去”。“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价值观也被大多数学生认同,大学生价值观的功利性倾向曰益彰显。二是价值判断多元化。上世纪50年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整齐划一的,当时的主体价值就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大学生认同的价值尺度就是社会贡献。80年代以来,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呈现出价值多元化、利益多样化倾向,这种思想倾向,容易诱发“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出现,腐蚀人们的头脑,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到大学校园,使大学生的劳动价值判断也呈多元化:一种是盲目夸大自我价值的“自我型”,认为人的劳动价值在于自我奋斗,注重个人发展、个人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和整体利益,甚至将二者截然对立起来;一种是“金钱型”,认为金钱就是力量,人的劳动价值在于钱的多少,钱是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另一种是“创造型”,这些大学生认为人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创造金钱的多少不同的劳动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形成价值判断的多重标准。三是大学生价值主体的个体本位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是多元的,个人、企业都成为利益主体,都有着自己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作为利益主体都可以为价值目标的实现自主地做出努力。这使得青年学生意识到,自我作为独立的价值单位有着更加明确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再加上大学生活自身的特点,更增强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价值观上,追求自我为中心和自我为本位。表现为过多的要求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但自己为社会尽义务的观念却比较淡薄。缺少对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缺少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二、当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产生的原因

纵观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劳动价值观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学生们虽能清楚地意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新旧观念的冲撞、新旧体制的更替,使一部分人不能正确地理解市场经济,以为发展市场经济就是“一切向钱看”。于是“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想法在一些人心中滋长,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一些人头脑中膨胀,社会腐败现象滋生。大学生们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化、在劳动价值观上讲奉献的少了,讲索取的多了,急功近利,以“自我”为中心,金钱意识急剧膨胀。部分学生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面前显得焦躁不安,充满困惑与苦恼,在择业的知与行的矛盾中进行着痛苦的选择,甚至徘徊和迷惘。二是家庭小环境的影响。家庭对子女的宠爱,导致家庭教育失范,加之“隔代抚养”,使父母与祖父母在孩子的管理上易产生分歧。家庭教育的失衡,影响了对独生子女的劳动教育。有些家长为了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只要子女们愿学习,劳动方面都由自己包办,几乎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样,他们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带到社会中表现为自负、自私、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三是学校的影响。近年来学校逐渐淡化了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艰苦朴素精

神的教育,致使青年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他们缺乏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往往只注重理论、轻实践、轻视工农、厌恶劳动、贪图安逸、不珍惜劳动果。四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是由中学毕业直接进人大学,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不足,社会实践少,因而自我评价不够成熟,整体上心理状态还不成熟,对如何就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充满困惑。大事干不来,小事不愿做,择业也就自然是高不成,低不就了。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树立自己的劳动价值观呢?

首先,应坚持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统一。人的价值实现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二者的有机结合体。前者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个人对社会的正当索取;后者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大学生应自觉处理好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大学生选择和确立劳动价值目标时,必须坚持个人、集体、社会三者利益统一的原则,做到既承认人们通过正当途径追求自身价值的道德合理性,又要提倡和发扬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的精神;在个人利益与国家、社会的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国家和社会为本位

其次,应坚持理想追求与求真务实的统一每个青年学生的理想追求与职业选择都必须与客观实际相适应,并围绕客观实际展开,只有这样,理想追求才可能成为个人于好仁作.实现自身价值的动力源泉。有些青年学生在确立职业理想追求时,往往掺杂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好高鹜远,眼高手低,使自己的职业理想与客观现实一时难以统一起来。所以青年学生择业时既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又要看到社会的需要,既立足于当前现实,又着眼于未来发展,从而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较好地统一起来,先有位,然后再谈有为

再次,应坚持艰苦奋斗与合理享受的统一。马克思曾尖锐地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这表明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与合理的享受并不矛盾,而且劳动、创造与享受的关系是统一。一个人在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得到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享受。但是一个人追求正当享受的满足程度,应该与他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与社会上人们普遍遵循的道德规范相适应: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连正当的物质追求和生活消费也不要,而是强调用艰苦奋斗的精神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

最后,应坚持“义”与“利”的统一。“义”与“利”都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两者缺一不可。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十分必要:当代大学生应树立“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义利观: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利”,主要是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以及在此前提下合法正当的个人利益;社会主义的“义”,主要是指崇高的精神理想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行为,一切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事情,即为义。社会主义义利观强调义利并重,以利显义,以义促利,它鼓励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追求道德的进步,只讲义,不讲利,义就会失去物质基础,就会无所依托;而如果只讲利,不讲义,人人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社会就无法健康发展,利也就不可能得到有效保障。

总之,当代大学生们应努力克服自身自理能力不强、动手能力差、劳动意识淡薄、“个体本位”倾向严重、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弱点,加强劳动观念,使自己在劳动中受教育、长才干,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毕业时先就业,给自己一个展现自己才华,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做到先有位,然后才去考虑有为,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第三篇:劳动力

短期

1是进一步加强转移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以乡镇、社区为主的“五级”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免费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转移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工作。

2是全市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的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免费培训,对各职业培训机构开展有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按每人500-900元给予培训补贴。

3是对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技工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技工教育同时减免书费;参加“人人技能工程”培训按每人800元给予补贴;参加“阳光工程”培训按每人400-600元给予补贴;参加“雨露计划”培训按每人800-1900元给予补贴,同时每人每月补助伙食费50元,学员离校时每人补助150元交通费。

4是鼓励就业服务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以及能人大户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免费职介活动,成功的按每人150元及时予以补贴;

5是农民工经技能培训合格后,免费进行初次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或初次职业技能鉴定,按每人150元予以补贴;

6是对规模以上企业招用农民工并签订劳动合同,按每人500-900元给予岗前培训补贴; 7完善“三险一金”制度,切实保障劳动力权益。

8把农民工纳入当地的属地化管理,让务工人员拥有归属感,减少流失性。

长期:建设相关配套设施。如医院等,让“老有所养”。消除劳动力自身忧虑。让劳动力的户籍充分意义。建立有效机制吸引师范高校毕业生进入该城市工作。提高该城市教育水平。大力发展当地旅游业。进一步实现产业升级。让二代务工人员有理由继续留在本地就业。4注重新生代农民工求职群体的诉求,原有用工模式亟待创新突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新生代农民工对享受社会保障和城市公共服务的要求比较高,就业机会、工资水平等因素对于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和流向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要增强对求职者的吸引力,提供好相关的综合服务,保障其合法权益才是长久之计。

5进一步完善企业用工机制,让企业不可以随时解雇农民工,增加务工人员的安全感和保障。人才市场

劳动力与用人单位之间有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会对双方形成阻碍,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人才交流流动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人才中心。建立人才市场能方便的为企业面向全市吸纳合格劳动力,同时是全市留下来的人员寻找工作的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此人才市场前期可专为大鸡腿公司服务,同时可以适当为大鸡腿公司减免相应收费,减轻其负担,确保其所需劳动力供应充足。

人才市场

劳动力与用人单位之间有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会对双方形成阻碍,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人才交流流动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人才中心。建立人才市场能方便的为企业面向全市吸纳合格劳动力,同时是全市留下来的人员寻找工作的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此人才市场前期可专为大鸡腿公司服务,同时可以适当为大鸡腿公司减免相应收费,减轻其负担,确保其所需劳动力供应充足。

第四篇:东莞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供需分析

东莞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供需分析

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2009年东莞的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各方的关注。过去东莞的经济比重失衡,外贸企所占的比例太高,金融风暴之后,东莞的经济严重受创,致使就业环境也受到严重的影响。09年,东莞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投资结构都得以优化,更可喜的是企业花在技术改造上的投资大幅增加,因此,东莞也开始慢慢有了复苏的迹象。

东莞的经济正处于慢慢复原的阶段,劳动力市场同样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复原。据了解,金融风暴肆虐时,东莞劳动力市场至少失去了60万个工作岗位,近百万人被迫离开东莞。自2008年9月起,东莞劳动力市场能提供的职位与2007年同期相比减少了30%。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农民工出于短期经济利益考虑轻率辞职,为今后再就业埋下了隐患。而据东莞市劳动局监测,去年9月到12月,东莞劳动力市场企业员工招聘职位数量以每月10%的速度锐减,应聘人员数量却以每月10%的速度激增,与2007年同期相比,2008年第四季度劳动力市场职位供应减少了30%。

而做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同样面临相当严峻的情况,大学生的就业步履艰难,很多大学生在东莞就业都相当的困难。目前,东莞四大高校的就业率在60%―70%之间,与去年同期相比约有5%―10%的降幅,这与经济低迷造成多数企业用工需求下降不无关系。然而尽管如此,已经就业的大学生超过八成选择留莞发展,不少未就业的毕业生也表示不愿离开东莞。

面对东莞的就业难,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不如往年。截至6月2日的统计,我校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0%左右,这就意味着2300多名毕业生中约有900余人的工作暂时未有着落,而去年同期的就业率接近70%。做为东莞理工的一名大学生,面对如此严峻的一个就业形势,但是依旧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在东莞这个地方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虽然还有一年多才毕业,但是依旧感觉到一种沉重的就业压力,如何才能在一年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如何才能够吸引住企业的眼光等等,这些问题总是浮现在脑海中。

仍记得一个老师说过的话,就业形势再好,也有人失业;就业形势再差,也有人得到企业的青睐。所以,尽管东莞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供需并不乐观,依旧想拼搏一番。

第五篇:中国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情况

中国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情况

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及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国高校自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由“精英就业”向“大众化就业”转化,以往存在的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低的现象凸显,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加,而且与社会就业高峰重叠。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字,2001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 万人,2003 年第一批扩招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人数超过212万人。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 万人,比2009 年的611 万人多19 万人。人保部门表示,2009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而实质上这包括了出国以及继续深造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目前高校就业率只徘徊在70% 左右,意味着有近200 万的大学生毕业后不能立即找到工作,就业形势严峻。然而,这种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并不是由于我国目前大学生的供给总量绝对大于需求量而造成的供给过剩,而是大学生不能尽快就业或者找不到与他们的教育水平相适应的工作,是人才分布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就业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不平衡以及局部地区、个别行业的大学生供给过剩。

1.大学生就业结构不平衡其一,学历结构不平衡。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使得大学校园的考研热愈演愈烈。考研人数近几年 “井喷式”增长,连续5 年保持在120 万人以上,其中占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是因为无法顺利就业或现有的学历无法获得预期工资而被迫作出的选择。其二,专业结构不平衡。麦可思2009 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显示: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2.大学生就业存在结构性的供需矛盾从地区分布来看,城市人才过剩,而农村和乡镇人才稀缺,并且就业区域选择集中,多集中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大中城市,加剧了区域型人才供需矛盾;从行业选择来看,出于对工资、福利以及发展前景等因素的考虑,大学生对外企、国企、政府机关尤为青睐。按照前述各项数据的显示,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多,大学生争相涌入主要劳动力市场,而作为大学生就业首选的主要市场对大学生的有效需求却相对下降,加之全球经济危机的持续性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率将依然维持在一个不高的水平。数量较多的大学生无法顺利就业,将会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失业会给大学生造成直接的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家庭对孩子较高的教育投入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进而影响到人们对教育投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育过度使得我国这样一个资源并不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承受着人才高消费的资源浪费,大学生失业又造成全社会人力资本的浪费。另外,大量失业大学生的存在有可能形成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根据制度性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解释 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根本差异表现为:前者大学毕业生的存量较多,有的地区和行业甚至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教育过度,提供的是大公司、大企业和大机构的工作岗位,就业稳定、工资高、工作条件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晋升机会,要求的教育水平较高、发展稳定的职业习惯;后者的大学毕业生存量少,甚至可以说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所提供的是小公司、小企业中的工作岗位,工作不稳定、工资低、工作环境差、规章制度严厉、晋升机会少,教育水平要求低,不鼓励也不要求发展稳定的工作习惯。另外,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工作几乎不提供培训,晋升机会也少,而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培训却是经常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国,对大学毕业生来说,主要市场包括两部分:一是国有单位,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这些单位的工作稳定性好,轻易不会被解聘,收入比较高,而且有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非国有单位中的外企、高新技术企业、大型合作企业、跨国企业等,这些单位一般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大中城市。它们与国际市场接轨,管理方式先进;公司内部的培训机会较多,以自身的发展需要来培养员工;具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工作富有挑战性,每个员工都拥有平等的晋升机会;工资较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也比较完善。在主要市场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特别的障碍,即如果劳动力在主要市场和次要市场之间流动没有制度性成本,则我们可以想象,很多大学毕业生到次要市场就业,边工作边找寻,等有合适的机会后就离开次要市场到主要市场去就业,而不至于在主要市场形成失业。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学毕业生一般不愿意到次要市场就业,从而形成了大学生的自愿性失业。

1.主次劳动力市场预期收益存在差异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可以获得在次要劳动力市场无法比拟的分割性收益。我国高等教育的明瑟收益率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明显偏低,就业与不同所有制单位对个人收入分配有很大影响。另外,各行业的平均工资差距变异系数也从1985 年的证明所有制类型以及行业类型都可以导致分割性收益的存在。既然主次劳动力市场存在分割性收益,那么要求大学生树立“哪里需要到哪里”的择业观显然是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价值观不相吻合的。实质上大学生的择业过程分为两次来完成,一次是大学前的专业选择,区分“热门”和“冷门”专业,考虑未来的就业前景;另一次是就业前的职业选择,考虑工资水平、福利待遇以及发展前景等因素。对于大学生而言,教育成本可以认为是既定的,毕业之后的预期收入越高,则教育投资的回报会越高。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大学毕业生自然会选择在预期收入较高的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从而获得分割性收益。

2.流动成本高大学毕业生一旦去了次要劳动力市场,若要回到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会面临较高的流动成本。一是对新单位的搜寻成本,即在寻找新的工作单位的过程中所支出的各项成本。其中包括交通、通讯等各种可量化的成本,也包括为找寻新工作而放弃其他培训、社交机会的机会成本;二是单位导向的人力资本以及与原单位相关的各种福利的损失。新、旧两个单位的工作会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异,离开原单位意味着必须去适应另一项工作以及工作环境,努力建立新的交际圈,在原单位的人力资本投资会有一定程度的损耗,失去原单位的各种福利,相关职业保障也有可能因为一些制度性因素无法转移而损失;三是与原单位的交易成本,即在流动到新单位的过程中必须向原单位支付的种种成本以及若原单位设卡不放个人而导致的机会成本,前者比如所谓的违约金和人情费,后者则指在新单位已联系好但是原单位不放人的情况下新旧单位的收入差。3.信号传导误差

造成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原因在于主要劳动力市场所提供的职位特征:主要劳动力市场都是有大公司、大企业组成,对劳动力限定的资历要求往往只有家庭背景优越、学历高的劳动力才具备;原本受歧视而被迫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其生活方式长期适应于次要劳动力市场,从而形成与次要劳动力市场相关的行为特征,使其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获得就业机会的概率更低;公共援助制度无法区分自愿与非自愿性失业,因此不能排斥这部分人群,在其失业找寻工作期间可以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正是由于存在明显的制度性劳动力市场分割,理性的大学生如果暂时不能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也不愿意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因为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履历会向潜在雇主传递一种信息:他们是由于竞争力太差才不得不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的。

下载大学生劳动力(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劳动力(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动力协议书

    协 议 书甲方:XXXXXX有限公司 乙方:XX县劳动就业管理局为共谋发展,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就机台工、辅助工的就业问题达成以下协议: 一、乙方受甲方的委托,根据甲方提出的需要,提供......

    劳动力调查报告[精选合集]

    2020 劳动力调查报告 3 篇 【篇一】劳动力调查报告一、对当前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的调查 (一)清水县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清水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均耕地面积 1.88 亩。......

    劳动力管理

    企业督导制度:指市建委对因拖欠分包工程款、劳动者工资或违法违规行为引发极端群体性事件被处理的企业、首次进京承接工程的企业纳入重点督导企业名单中,将企业整改措施和情况......

    劳动力调查报告

    劳动力调查报告 劳动力调查报告1 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经过调研,现就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层体制机制报......

    劳动力市场学

    劳动力市场学一、 名词解释 1、劳动力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某一专业的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双方自愿进行的劳动力使用权转让与赎买的一系列活动,广义的劳......

    劳动力及材料投入

    劳动力及材料投入计划一、劳动力投入计划1.施工区段划分及劳动力安排劳动力资源方面:本工程施工分区多,劳动力是完成管理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工程部根据各专业工程量、进度要......

    劳动力配置

    一、劳动力资源的特点 1、具有能动性 2、具有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双重性 3、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重性 4、具有时效性 二、影响和决定劳动力生产率的因素 1、物质技术因素 劳动......

    劳动力转移

    鹿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研报告 摘要:所谓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农村劳动力中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也没有从事其他生产或服务活动的劳动力,由于这部分群体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工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