镭的母亲

时间:2019-05-12 12:5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镭的母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镭的母亲》。

第一篇:镭的母亲

镭的母亲

——读《居里夫人传》有感

小学的时候就曾经听过关于居里夫人的故事,这位出生1867年11月7日在波兰的女性被称为“镭的母亲”、“放射性元素的母亲”,但是我更加愿意亲切的称她为“居里夫人”。她是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在她的一生中曾两次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说:“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成名的道路上,科学家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巴黎大学决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讲授物理课。居里夫人成为著名的巴黎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教授。仅1889年到1904年间,他们就先后发表了32篇学术报告,记录了他们在放射科学上探索的足迹。1910年,居里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专论》一书。她还与人合作,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发现放射性元素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她和她的丈夫用了3年零9个月才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的镭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的基础,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居里夫人的成就决不是偶然,她从16岁开始,成年累月地学习、工作,整整50年了。但她仍不改变那严格的生活方式。她从小就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早年她为了供姐姐上学,甘愿去别人家里做佣人。在巴黎求学期间,为了节约灯,她就每晚到图书馆学习,直到图书馆关门,她仍有依依不舍。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直到她死后40年,在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镭射线在不断释放。她一生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直至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她一生中,获得过无数的荣誉,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样谦虚谨慎。她说:“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所以她将万苦提炼出来的,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所有的著名人物里面,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

名宠坏的人!”

居里夫人的一言一行都表达着她作为一名科学家的品格,表达着她作为波兰人对祖国的热爱。居里夫人曾说:“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淡泊名利,热爱祖国,正因如此居里夫人才会成为女性的楷模,世界的骄傲!

第二篇:《镭的母亲》读后感

《镭的母亲》读后感

居里夫人一生中最高的目标是获得诺贝尔奖。为了实现了梦想,她开始研究射线。

居里夫人每次要把20多千克的废矿渣倒入冶炼炉中溶化,连续几个小时不停的用一根粗大的铁棍搅动热乎乎的废矿渣。四年后,她发现了“镭”。在这四年中,她不管有多辛苦,她都不放弃。

居里夫人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并且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让它变成现实。我们也要定下自己的目标,去追求它,让它变成现实。居里夫人不管有多辛苦,她都不会半途而废,我们也不要遇见问题,就半途而废,不再做了。

龙口西小学四年级:吴倩婷

第三篇:镭 研究性论文

镭是 一种放射性元素,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并能不断放出大量的热:镭疗(利用镭引的γ射线或a射线进行治疗)。镭,是一种化学元素。它能放射出人们看不见的射线,不用借助外力,就能自然的发光并发热,含有很大的能量。镭的发现,引起科学和哲学的巨大变革,为人类探索原子世界的奥秘打开了大门。

镭(radium)元素 简介

居里夫妇(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发现的一种化学元素。化学

发现镭元素的居里夫人

符号Ra,原子序数88,原子量226.0254,属周期系ⅡA族,为碱土金属的成员和天然放射性元素。1898年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从沥青铀矿提取铀后的矿渣中分离出溴化镭,1910年又用电解氯化镭的方法制得了金属镭,它的英文名称来源于拉丁文radius,含义是“射线”。镭在地壳中的含量为1×10-9%,已发现质量数为206~230的同位素中,除镭223、镭224、镭226、镭228是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外,其余都是用人工方法合成的。镭存在于所有的铀矿中,每2.8吨铀矿中含1克镭。元素形态及相关数据

氧化态:

Main Ra+2

Other 原子体积:(立方厘米/摩尔)45.20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0.00000000002 电离能(kJ /mol)MM2+ 979

M2+M4+ 4400 M4+M6+ 7300 M6+M8+ 9900 M8+M10+ 15100 晶胞参数: a = 514.8 pm b = 514.8 pm c = 514.8 pm α = 90° β = 90° γ = 90°

元素结构

晶体结构:

晶胞为体心立方晶胞,每个晶胞含有3个金属原子。

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 Ra,原子序数 88,原子量226.0254,属周期系ⅡA族,为碱土金属的成员和天然放射性元素。1898年M.居里和P.居里从沥青铀矿提取铀后的矿渣中分离出溴化镭,1910年又用电解氯化镭的方法制得了金属镭,它的英文名称来源于拉丁文radius,含义是“射线 ”。镭是荧蓝色/银白色金属,是最活泼的碱土金属。镭在空气中可迅速与氮气和氧气生成氮化物和氧化物,与水反应剧烈,生成氢氧化镭和氢气。镭的最外电子层有两个电子,氧化态为+2,只形成+2价化合物。镭盐和相应的钡盐属同晶形化合物,化学性质很相似。氯化镭、溴化镭、硝酸镭都易溶于水,硫酸镭、碳酸镭、铬酸镭难溶于水。镭有剧毒,它能取代人体内的钙并在骨骼中浓集,急性中毒时,会造成骨髓的损伤和造血组织的严重破坏,慢性中毒可引起骨瘤和白血病。镭是生产铀时的副产物,用硫酸从铀矿石中浸出铀时,镭即成硫酸盐存在于矿渣中,然后转变为氯化镭,用钡盐为载体,进行分级结晶,可得纯的镭盐。金属镭则由电解氯化镭制得。镭及其衰变产物发射γ射线,能破坏人体内的恶性组织,因此镭针可治癌症。发现人

玛丽·居里(Maria Curie)和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发现年代:1898年12月26日上午8时 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或译彼埃尔·居里、比埃尔·居里。

1859年5月15日生于巴黎一个医生家庭里。他的儿童和少年时期,性格上好个人沉思,不易改变思路,沉默寡言,反应缓慢,不适应普通学校的灌注式知识训练,不能跟班学习,人们

都说他心灵迟钝,所以从小没有进过小学和中学。父亲常带他到乡间采集动、植、矿物标本,培养了他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学到了如何观察事物和如何解释它们的初步方法。居里14岁时,父母为他请了一位数理教师,他的数理进步极快,16岁便考得理学士学位,进入巴黎大学后两年,又取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80年,他21岁时,和他哥哥雅克·居里一起研究晶体的特性,发现了晶体的压电效应。1891年,他研究物质的磁性与温度的关系,建立了居里定律:顺磁质的磁化系数与绝对温度成反比。他在进行科学研究中,还自己创造和改进了许多新仪器,例如压电水晶秤、居里天平、居里静电计等。1895年7月25日比埃尔·居里与玛丽·居里结婚。

玛丽·斯克罗多夫斯基·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生于沙皇俄国统治下的华沙,父亲是中学教员。16岁她以金质奖章毕业于华沙中学,因家庭无力供她继续读书,而不得不去担任家庭教师达六年之久。后来靠自己的一点积蓄和姐姐的帮助,于1891年去巴黎求学。在巴黎大学,她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地学习,经过四年,获得了物理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

居里夫妇结婚后次年,即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现象,引起这对青年夫妇的极大兴趣,居里夫人决心研究这一不寻常现象的实质。她先检验了当时已知的所有化学元素,发现了钍和钍的化合物也具有放射性。她进一步检验了各种复杂的矿物的放射性,意外地发现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纯粹的氧化铀强四倍多。她断定,铀矿石除了铀之外,显然还含有一种放射性更强的元素。

? 居里以他作为物理学家的经验,立即意识到这一研究成果的重要性,放下自己正在从事的晶体研究,和居里夫人一起投入到寻找新元素的工作中。不久之后,他们就确定,在铀矿石里不是含有一种,而是含有两种未被发现的元素。1898年7月,他们先把其中一种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没过多久,1898年12月,他们又把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为了得到纯净的钋和镭,他们进行了艰苦的劳动。在一个破棚子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了四年。自己用铁棍搅拌锅里沸腾的沥青铀矿渣,眼睛和喉咙忍受着锅里冒出的烟气的刺激,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提炼,才从几吨沥青铀矿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镭。由于发现放射性,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元素描述

密度6.0克/立方厘米(20℃)。熔点700℃,沸点约1140℃。银白色有光泽的软金属。在空气中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氮和氧化合。与水作用放出氢气,生成氢氧化镭Ra(OH)2。溶于稀酸。化学性质与钡十分相似;所有镭盐与相应的钡盐是同晶型的。镭能生成仅微溶于水的硫酸盐、碳酸盐、铬酸盐、碘酸盐;镭的氯化物、溴化物、氢氧化物溶于水。已知镭有13种同位素,226Ra半衰期最长,为1622年。元素来源

存在于多种矿石和矿泉中,但含量极稀少,较多的来源于沥青铀矿中。在处理沥青铀矿提取铀时,镭经常与钡一起在不溶于酸的残渣中以硫酸盐形式回收,当时居里夫人用了3年9个月提炼出0.1克镭。元素用途

镭能放射出α和γ两种射线,并生成放射性气体氡。镭放出的射线能破坏、杀死细胞和细菌。因此,常用来治疗癌症等。此外,镭盐与铍粉的混合制剂,可作中子放射源,用来探测石油资源、岩石组成等。元素辅助资料

居里夫妇在发现钋后不久,又有另一个惊人的结果。他们从铀矿中分离出富集钋的铋的化合物后,又分离出具有强烈放射性的钡的化合物。他们相信这种矿物中还含有和钡同时分离出来的第二种未知的放射性元素。他们的合作者贝蒙成功地研究了这个未知的放射性元素。在1898年12月,巴黎科学院发表了他们和贝蒙合作的报告:“„„上述理由使我们相信,这种放射性的新物质里含有一种新元素,我们提议叫它镭。„„”

镭的拉丁名称radium是从拉丁文“射线”(radius)一词而来,它的元素符号定为Ra。

镭在沥青铀矿中含量很小,不过一千万分之一或一千万分之三,要分离出它,就要大量的沥青铀矿。1898年至1902年间,在简陋的实验室里艰苦顽强地分析了巨大量(约一吨)的矿渣,终于在1902年提炼出0.1克金属镭,并初步测定了它的原子量。镭的发现

在柏克勒尔对于铀的放射性质进行了开创先河的观察和研究以后,跟着便发现铀的射线也像X射线,能使空气和其他气体产生导电性,而钍的化合物也经人发现有着类似的性质。

1896年起,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一起进行了系统的发现,在各种元素与其化合物以及天然物中寻找这种效应。

著名的居里夫人,原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娅,1867年11月7日诞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是大家的物理教授,母亲是钢琴家。玛丽亚具有父亲的智慧和母亲的灵巧,从小就对科学实验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1891年,她到巴黎求学。学业完成后,她原本打算回到正在遭受着沙皇铁蹄践踏的祖国,去为祖国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同时,也为父母尽一个女儿的孝心。

但是,同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先生的相识、相恋和成为终身伴侣,彻底改变了她原来的计划,她只好侨居法国,并于1897年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柏克勒尔现象,引起了居里夫妇的浓厚兴趣,射线放出来的力量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这种放射的性质又是什么呢?

居里夫人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铀盐的研究中去了,她广为搜罗并研究了各种铀盐矿石,她被铀盐矿石神奇的射线所吸引,她把特别的爱奉献给了这种特别的矿石。

接受过严格而又系统的高等化学教育的居里夫人,在研究铀盐矿石时想到,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证明铀是唯一能发射射线的化学元素。她猜想,一定还会有别的元素也具有同样的力量,只不过人们目前还不知道罢了。

她依据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进行测定,结果很快发现另外一种钍元素的化合物,也自动发出射线,与铀射线相似,强度也较接近。

居里夫人认识到,这种现象决不只是铀的特性,必须给它一个新名称,居里夫人就把它命名为“放射性”,铀、钍等有这种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质,叫做“放射性元素”。

后来,在她的丈夫皮埃尔先生的帮助下,她又测定了能够收集到的所有矿物,她想知道还有哪些矿物具有放射性。

在测量中,她获得了又一个戏剧性的发现,在一种来自波希米亚的沥青铀矿中,她发现,其放射性强度比原先设想的要大不知多少倍。

那么,这种不正常的而且过度的放射性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用这些沥青铀矿中的铀和钍的含量,决不能解释她观察到的放射性的强度。

因此,只能有一种解释,这些沥青矿物中含有一种比铀和钍的放射性作用强得多的新元素,而且不是当时人类所已经知道的元素,它一定是一种未知的元素。

居里夫人的发现吸引了皮埃尔先生的注意,居里夫妇携起手来,并驾齐驱,向科学的未知领域发起强有力的进攻。

在条件极其简陋的实验室里,经过居里夫妇锲而不舍的长期努力,1898年7月,他们宣布发现了这种新元素,它比纯铀放射性要高出400倍。

为了纪念她饱经磨难的祖国波兰,新元素被命名为钋(即波兰的意思)。

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又根据大量的实验事实宣布,他们又发现了第二种放射性元素,这种新元素的放射性比钋还强,他们把这种新元素命名为“镭”。

但是,由于没有钋和镭的样品,也没有钋和镭的原子量,当时的科学界,几乎没有人愿意相信他们的这个惊世骇俗的新发现。

居里夫妇决心,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要提炼出钋和镭的样品,这一方面是为了证实它们的存在,另一方面,也已为了使自己更有把握。

当然,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为藏有钋和镭的沥青铀矿,是一种价格昂贵的矿物,这种矿物主要在波希米亚的圣约阿希姆斯塔尔矿,通过对这种矿物的冶炼,人们可以提取出制造彩色玻璃用的铀盐。

居里夫妇是一对经济相当拮据的知识分子,他们无力支付购买沥青铀矿所需的高昂的费用。但他们没有被眼前的这只“拦路虎”所吓倒,他们几乎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经过无数次的周折,奥地利政府这才正式决定,先捐赠一吨重的残矿渣给居里夫妇,并且许诺,如果他们将来还需要大量的矿渣,可以在最优惠的条件下供应给他们。

居里夫妇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他们从朋友那里东挪西借,筹到了一笔钱,因为他们仍须购买这种原料,并且还需要付出运到巴黎的运费。

他们再次陷入漫长的等待之中。

一天凌晨,太阳刚刚升起来,一辆像运煤货车似的载重马车,便停在了居里夫妇的家门口。

居里夫人高兴极了,她所日夜期待的沥青铀矿终于运到了,她所梦绕魂牵的镭就藏在这里呵!

她急急忙忙地用刀割断绳子,一把扯开那些粗布口袋,把一双纤纤细手深深地插进那棕色矿物中,她一定要从中提炼出镭来。

居里夫人立即投入了繁重的提取工作中去,她每次把 20多公斤的废矿渣放入冶炼锅里加热熔化,连续几个小时不间断地用一根粗大的铁棍搅动沸腾的渣液,而后从中提取仅含百万分之一的微量物质。

从1898年到1902年,经过无数次的提取,处理了几十吨矿石残渣,终于得到了0.1克的镭盐,并测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

镭终于横空出世了!

镭的发现在科学界爆发了一次真正的革命,1903年,居里夫妇因此而双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这一巨大成功绝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它凝聚了居里夫妇多少汗水、多少泪水,完全是居里夫妇共同心血的结晶。

鲁迅认为:镭的发现寓必然于偶然之中,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文明的产物。

科学研究的组织过程始终是社会与经济的新陈代谢总体演变的组成部分。《说鈤》在充分肯定了居里夫妇的丰功伟绩的同时,提出了一个根本问题,即:“此新原质以何因缘乃得发见?”镭究竟是怎样发现的?是居里夫妇天才的发明吗?鲁迅曾说过:“科学盛大,决不缘于一朝。”(《坟.科学史教篇》)任何科学的发明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科学家闭门造车的结果,科学研究课题的提出,离不开生产发展的需要,科学是应“实业”的需要而发达的,是科学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十九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科学技术的一系列新突破提供了条件,电磁学的发展使电成为动力和照明的新能源,电的广泛应用促使人们进一步掌握其性能、本质和规律,在研究电火花、电孤放电、真空放电过程中发现了电子,从而展现了原子结构的复杂性,特别是1895年x射线的发现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给科学带来了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x射线的来源,镭的发现正是在这种科学、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大氛围中实现的,是时代的产物。如果当时没有生产发展提供的条件,没有社会力量的帮助,没有玻璃工业、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没有沥青矿几千吨的年产量,镭的发现是不可能的。

生产力的发展助产伟大的科学发明,•而科学的长足进步又为经济插上腾飞的双翼。镭的发现对原子科学和医学事业的推动证实了这一点。正如鲁迅在《说鈤》中颂其“煌煌焉出现于世界,辉新世界之曙光,破旧学者之迷梦......由是而思想界大革命之风潮,得日益磅薄,未可知也。”正是他对科学上新生事物的礼赞。鲁迅先生还从批判伪科学中揭示了科学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本质,他在文章结尾强调了镭发现的作用:“由钅日 线之研究,而生电子说。由是而关于物质之观念,倏一震动,生大变象”经“吐故纳新”,终使“败果既落,新葩欲吐......”鲁迅不仅认识到了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吐故纳新”的规律,也相信它将给思想界带来“日益磅薄”的新景象。

鲁迅在论述镭的发现过程时说,居里“偶于别及不兰中是有类似x线之放射线,闪闪然光甚烈”。即认为镭的发现是带有一定偶然因素的。在当时科学发展和工业发展向科技界提出研究x射线来源的要求后的一段时期内,有一大批科学家“相率覃思,冀获新质”,置身于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在这个共同探索中,必然有人要在实践中得出结论,但就自然科学发展的整个历史而言,由谁来完成这一重大科学发现是带有偶然性的,镭的发现也证实了这一辩证规律。和居里夫妇同时代的科学家都存在着解开x射线来源之谜的可能性,而“惟钅日 则古篱夫人辛苦经营,始得略纯粹者少许,”居里夫人首先完成这一重大发明的偶然性是在历史的必然中产生的,虽然她在发现镭的过程中表现出科学家超人的智慧和毅力,付出了艰辛的代价,但并不是唯有居里夫妇独具天才。如果没有居里夫妇,人类同样可以揭开x射线来源之谜。

第四篇:评.《三克镭》

评《三克镭》

《三克镭》这篇课文,虽然是以“三克镭”的题,写的却是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故事,情节感人。艾老师利用光盘教学,很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是一堂成功的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利用光盘教学补充课堂的不足。

本册有一个训练重点是“学会搜集有关资料,从资料中来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及课文内容。”课伊始,艾老师就让学生说,通过查资料对居里夫人了解多少,我们学生的资料很有限,艾老师就要求学生来听听电视中的学习伙伴是怎么介绍居里夫人。这样让自己的资料和电视学习的资料有机结合起来,既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又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对故事的背景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在总结课文时,艾老师要学生谈谈“100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有幸读到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教室里的学生谈到的很有限,都是说要学习居里夫人这种精神,而电视里的学习伙伴的却具有时代气息,什么要做网页„„这样让课堂内容纷采异呈。

2、利用光盘教学解决重点难点。

①《三克镭》当中,居里夫人自传中的一段话是重点,也是难点,“她说的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这段很深刻。艾老师先让学生自由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看电视,听电视学习伙伴读懂了什么?最后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回顾全文,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身边的实例。“运用课外收集的资料”等角度想开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让每一位学生都来参与,都来说一说。

②抓住文章的重词、句,进一步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了更好地理解居里夫人自传中的那段话,艾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看年从文中哪些地方能说明居里夫人是一位醉心事业的大公无私的人?”艾老师指导学生来品读词、句。比如:抓住“富甲一方”与“困顿”对比地来理解,居里夫人为什么“异常平淡地解释”,麦隆内夫人为什么困惑不解地问“„„”我认为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很发,因为这不仅使学生明白了词义,读懂了句子,而是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

③加强重点句的朗读,以读促悟。

本文是一篇感情较强的文章。艾老师在这堂课上还非常注重学生的朗读,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从而受到思想教育,采用了指名读、齐读,跟着电视伙伴读、模仿电视伙伴读等多种形式。比如品读“居里夫人的解释平淡„„”“该怎样读的平淡,先听电视伙伴读,再模仿读。”最精彩的是最后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时的朗读,在音乐声中面对居里夫的画像,在艾老师激情的引述中:同学们,居里夫人虽然离开我们了,但她醉心事业的大公无私的精神,将永远记在我们的心中,请全体起立,面对居里夫人,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重温一遍她在自传中的那句话“„„”,让学生站起来朗读时,作为听课的我,听着音乐,看着画像,再看着黑板上的板书那个大大的“人”字,我心中也猛然涌起一种激动,那种大公无私,具有伟大人格的人,震慑着我的心灵,你说,这种读,学生难道不会受到感染吗?我真为艾老师的这种设计大声叫好。

3、我们教室里的师生和电视里的师生能进行有效的互动。艾老师在备课时,不仅备了教材,备了学生,还把光盘备得了如指掌。什么时候播放,什么时候停止,什么时候复述电视老师的话,什么时候提醒教室里的学生仔细听,他都能一步一步操作的有条不紊,一环一环扣得井井有条,这样的互动引起教室里的学生注意,巧妙地和电视中的师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很好地实现了光盘的教学服务的目的。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由于受光盘的限制,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

课堂教学 对我们老师来说永远是一门艺术,永远充满着挑战,但用光盘教学更是新课题,更需要我们勇于去迎接挑战。

阶段性工作报告

本课题是2006年5月申请,9月被批准立项,课题组全体参研售货员能够按照研究方案有步骤地积极努力探索与实践,现将课题组前一阶段的研究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强化认识

课题立项后,负责人赵子荣校长于2007年10月立即召开了一个开题大会,组织年富力强的语文骨干教师成立了课题组织机构。学习了《中央馆课题管理指南》,学习了教育科研相关理论,课改信息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课题组全体成员能够统一思想,进一步认识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明确了开展该项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方式,探讨运用信息技术如何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二、加强领导,投入资金

作为学校主要领导的赵子荣校长亲自担任了本课题的负责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刘素琴、教导处副主任吴建红、艾智胜是课题组主要成员。为了加大研究过程的管理力度,制定了教师的培训学习,研究活动制度,对每位成员进行了具体分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支持课题研究。①学校配备了专门的教师电子备课室,有两个学生专用机房和两个多媒体教室,并已全部实现宽带上网,建立了校园闭路电视教学系统。②学校购置了大量的教学软件(信息技术教学软件,电教软盘、课件光盘、信息资源库,还给全校每位教师购买了一个U盘)。③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省、市、地各级各类的培训和研讨活动,从校外聘请专业人士来帮助解决在网络中碰到的问题。④一年每个季度都投资700元出版发行《小荷》。

三、加强培训,注重学习交流。

为了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参研人员的科研水平,以期取得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我们特别加强了对课题组人员的培训。

首先课题组成员能够分期分批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回来后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项培训;2006年5月艾智胜老师到南昌参加《如何写课题申请报告》的培训;2006年9月吴建红老师到南昌参加《如何写实施方案》的培训;2006年12月,许冬秀老师到南昌参加《如何制作课件》的培训。

二是能够选派课题组成员参加省、市、县的各种作文教学,课题研讨活动,回来后要传达活动内容,传送别人的经验:2007年6月吴建红、刘素琴赴吉安参加“信息技术与课题研究”的研讨会;2007年11月吴建红到井冈山参加吉安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2007年10月刘素到井冈山参加市作文教学活动;2007年吴建红、刘素琴到县参加课题经验交流大会,并作了经验发言。

三是加强校本培训活动。课题组成员能够充分利用时间自学相关理论文章,不定期地举行计算机网络知识培训。课题组规定每学期召开三次例会,内容有集中学习、经验交流、问题探讨、信息传递等,相互取长补短,并就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研讨,人人献计献策,从而及时纠正研究中出现的偏颇,从而提高研究的效率。

四是加强实践研究,探讨教学模式。

我们是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探讨教学模式,不断推动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

(一)第一阶段

1、问卷调查

实施方案制定后,课题组每个成员选定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比班,使用问卷调查法、座谈会,了解学生目前的作文写作状况,了解语文教师目前的作文教学状况,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形成了相关的调查报告。

2、创建《滨荷》作文学习网站。

通过《滨荷》这个作文网站平台,学生方面,我们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搜的各种优秀文章,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是校内学生发表作品交流信息的好载体,满足学生作品发表的欲望。教师方面,我们一方面设计并撰写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各学期各单元的作文教学教案,为老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方便老师在网上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示范评改后,与学生共同交流。

3、创办学生习作集《小荷》

从23007年1月起,创办《小荷》,一年四期,每期印发250份,发放到学生,语文教师手中,并存放到各班的图书角、学校图书馆。《小荷》对校内学生优秀作文进行汇编,指导老师附有精心的点评,让学生的写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4、举行研讨课、研讨会。

在大量优质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讨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模式,我们构建了三种作文教学模式:作文写作教学模式,作文评改模式,作文展示模式。其中“作文写作教学模式”又分为“情境式写作、话题式写作、自由式写作”三大块。我们分别根据各种版块模式,进行学习研讨,每月安排一节课题实验班的研讨课,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研讨会,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探讨出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撰写出相关的论文,其中胡燕梅老师执教的《快乐作文》观摩课,得到师生的好评。

四、积极进取,初见成效。

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配合下,课题组成员努力工作,积极进取,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1、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研究,培训,参研的教师自身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观念、水平和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把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开辟作文教学的新领域。

2、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的现象少了,学生喜欢作文课,爱好写作文已蔚然成风,对于各种作文竞赛,作文投稿更是踊跃参加。

课题组成员边研究边总结,形成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并获得了不同层面的奖励。

课题组成员已有10余人次的相关科研论文和课件发表或在省、市、县论文评比中获奖。10多名学生的习作发表或获奖等。

五、存在的问题,努力方向

虽然我们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感到由于工作担子重,事情繁琐,教师自身精力,时间有限,对网络知识的了解,操作及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限制,与课题研究需要的理论和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下阶段课题组将侧重于加强对个案研究的指导与实践。

第五篇:《三克镭》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概括三克镭的各自来历、用途,并从中体会科学家的伟大人格。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想开去。

教学重点

从三克镭的来历、用途体会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想开去。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生平事迹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的交流

课前,同学们或从影视或从报刊上对居里夫人已多少有些了解,因此,课的导入可从资料的交流开始,比如老师可以这样说,居里夫人是个伟大科学家,同学们对她一定有不少的了解,请用一两句把你印象最深的说一说。

(学生对居里夫人的了解,可能有: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成为誉满全球的科学家,还十分敬重小学的启蒙老师等等。)

二、快速地阅读

通过资料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应要求学生自己快速地阅读,找出三克镭的来历和各自的用途,然后小组内交流。

(第一克镭 自己提炼 毫无保留公布提炼方法

第二克镭 美国公众的捐献 用于继续研究

第三克镭 美国公众的捐献 用于治疗癌症)

三、深入地讨论

当学生概括出三克镭的来历和用途后,应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说这三克镭体现了一个科学家的伟大人格?讨论前老师可稍作提示:可以从每克镭的来历、用途去想,比如:第一克镭是世界上第一个提炼成功,又毫无保留公布提炼方法,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精神?第二克镭?第三克镭?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想想居里夫人做了什么,为什么要那么做,她自己怎么说的,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第一克镭 创新精神 无私奉献

第二克镭 献身科学

第三克镭 关爱全人类)

(居里夫人的话:

(1)“没有人应该因为镭面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2)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体会到什么:

伟大的人格,献身科学,大公无私。)

四、尽情地表达

在学生感悟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后,应引导学生从居里夫人的自传里的一段话想开去,尽情地表达。

1、体会居里夫人自传里的一段话。

要求学生把这段话读几遍,再想想这段话表达了几个意思,居里夫人最想说的是什么。

(这段话表达两个意思:一是肯定获得专利的合理性;二是赞赏不要专利的大公无私。居里夫人把大公无私、献身科学作为最高的追求。)

2、从这段话想开去。

对学生的想开去,要稍加引导,开拓思路,比如,有了发明创造,怎么做既能服务社会,又能保障个人利益?比如还有哪些科学家像居里夫人那样具有伟大的人格?

(学生联系的科学家,可能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使全人类都获益;华罗庚的优选法,为数学方法的普及花费后半生的大半精力等;还有霍金、纳会等伟大科学家的事迹。)

要鼓励学生把自己想开去的内容尽情表达出来。

五、适当地延伸

最后,可向学生朗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全文或重要语段),使学生对居里夫人有更深入的认识。

附: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晓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下载镭的母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镭的母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三克镭》 教案

    教学目的一、了解三克镭的来历,体会科学家伟大的人格,并从中爱到教育。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你们知道居里夫人吗?她对人......

    市场部三月份总结王镭

    市场部三月份经营管理工作总结 现将二〇一一年三月份市场工作进展情况及所存在问题,做以下汇报: 一、市场部经营情况 三月初至今,在公司效益经营方针指导下,我部根据片区实际经......

    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1

    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 玛丽娅·斯可罗多夫斯卡娅,即著名的居里夫人,被誉为“镭的母亲”。她1867年11月7日诞生于俄国沙皇侵略者统治下的波兰首都华沙。父亲是华沙高等学校的物理......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说课稿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它是语文S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课是以巾帼英杰我主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在学习了黄道婆、提......

    《三克镭》习题精选(附答案)

    360大课堂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三克镭》习题精选 一、扩写句子。 1、记者见到了居里夫人。 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教案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居里夫人的三克镭的来历,体会“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伟大的人格”这句话。 2、抓住居里夫人的语言体会她伟大的人格。 3、正确、......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教案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 听写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2、 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镭元素的发现者居里夫人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

    《三克镭》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学生视角: “镭”是什么?“三克镭”有什么特殊含义?为什么说这“三克镭”体现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课文内容深深吸引着学生的读书兴趣。 难点:弄清“三克镭”的深刻含义。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