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

时间:2019-05-12 12:2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篇:2010年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

2010年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1

1课程代码:0000

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和平与发展时期,世界范围的竞争主要是()

A.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的较量

B.先进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较量

C.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较量

D.经济实力和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

A.准确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明确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3.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B.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C.总结国外政党执政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D.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来的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

A.与时俱进B.党的先进性

C.执政为民D.立党之公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经济发展同人口多、资源贫乏的矛盾

6.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B.改革是目的、发展是手段、稳定是前提

C.改革是前提、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基础

D.改革是动力、发展是手段、稳定是目的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C.实现四个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8.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第三步的目标是()

A.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B.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D.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 1 页)

9.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

A.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C.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B.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1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因为只有这种价格机制才能()

A.反映价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B.保持价格与价值一致,实行等价交换

C.保证各种比例关系,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D.促进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权益

12.党的十六大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B.市场体系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C.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市场规则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13.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

A.改革和发展的关系

C.改革和开放的关系B.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D.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4.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我们必须()

A.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C.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D.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

15.党的十六大指出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

A.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健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C.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D.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

16.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

C.统一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7.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是()

A.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B.物质文明是内容,精神文明是形式

C.相互独立、互不相干

D.精神文明是内容、物质文明是形式

18.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最高人民检察院

19.政治体制是指()B.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 2 页

A.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B.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

C.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D.政权的组织形式

2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

A.依法治国B.自由、民主、平等

D.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2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D.必须使每一个公民都增强法制观念

2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

A.台湾当局B.台湾人民

C.海峡两岸三通D.最终使用武力

23.我国努力争取与维护世界和平是()

A.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B.由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C.扩大开放的需要D.由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的24.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B.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集中制D.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

25.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A.生产力的变革和发展B.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C.革命理论的完善和创新D.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强大

26.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当选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的是()

A.李长春

C.王兆国B.吴官正 D.刘延东

27.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将在“九五”期间裁减军队员额50万的基础上,2005年前我军再裁减员额()

A.20万B.40万

C.60万D.80万

28.2003年8月4日侵华日军遗弃毒剂泄露事件,导致我国40多名公民受害,该事件发生在我国()

A.哈尔滨市B.长春市

C.牡丹江市D.齐齐哈尔市

29.8月27日—29日,中、朝、美、韩、俄、日第一次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会谈的中心议题是()

A.东亚无核化问题

C.南北朝鲜统一问题B.朝鲜半岛核问题 D.美朝和解问题

30.2003年10月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1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城市是()

A.上海B.曼谷

C.新德里D.马尼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

A.民族进步的灵魂B.政党治党治国之道

第 3 页

C.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D.国家日益强大的标志

E.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3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会使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直接因素有()

A.按劳分配

B.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对外开放

E.国家宏观调控

33.党的十六大提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有()

A.促进经济增长B.增加就业

C.稳定物价D.保持进出口平衡

E.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4.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也有“失灵”的地方,“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A.市场解决不了经济总量问题

B.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协调微观利益和宏观利益

C.市场机制无法消除垄断

D.市场调节带有盲目性和滞后性

E.市场调节不能实现社会公平

35.“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践()

A.是用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伟大创举

B.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

C.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巨大的促进

D.能为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E.有助于我们利用港澳台特别行政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渠道

36.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

A.参与国家政权,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C.参加政府,成为执政党之一

D.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E.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37.判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分配的公平

E.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8.邓小平指出,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实现干部队伍的()

A.革命化B.政治化

C.年轻化D.知识化

E.专业化

39.《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

()

A.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C.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E.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D.坚持统筹兼顾

第 4 页

40.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发射前我国第一代航天员首次公开亮相,首飞航天员梯队成员有()

A.杨利伟

C.聂海胜

E.李继耐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本题满分共30分)在41、42、43、44、45、46、47七小题中任选五

道题作答,如果七道题全部作答,则46、47题无效。

41.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42.简述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关系。

43.简述邓小平关于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主要思想。

44.为什么说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

45.简述香港、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46.如何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47.简述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满分共20分)在48、49、50三小题中任选两道题作答,如

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50题无效。

48.试述邓小平是如何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49.试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以及如何弘扬爱国主义。

50.试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B.翟志刚 D.夏长法

第 5 页

第二篇:2010年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

2010年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

第七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引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建设是国策的第一要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关键是建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一、章节结构和内容提要:

本章着重论述了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及与此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同时介绍了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本章是对当前经济制度的一个概括,对我们了解我国经济建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章共有三节: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而且还深入分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含义、性质和地位,充分说明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阐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及其实施的具体政策,同时说明保证这些具体政策顺利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主要阐述了邓小平的市场经济理论,重点论述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框架,分析并论证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具备的条件

二、重难点分析: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a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这是由于:

(1)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

(2)公有制经济是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的经济基础。

(3)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4)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b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必须长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是发展非共有制经济的根本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资金不足和就业困难两大难题,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直接原因。

2、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除国有外,要知道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

(1)市场经济是一个统一的概念,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界定的,不涉及经济成分的性质,不同的经济成分在市场关系中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2)市场经济是以不同产权主体的存在为前提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标志着我国多元产权主体的形成,并能加速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第三篇:2010年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

2010年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13)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引言:“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章节结构与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论述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意义,论证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章共有三节: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介绍党的领导重点讲述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獭保葱率逼谝浴叭龃怼蔽诵牡牡辰üぷ鳌?/P>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需:

1、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

2、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3、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4、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二、重难点分析:

1、坚持党的领导: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是什么? 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

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1)、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

(2)、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找到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正确道路;

(3)、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合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

(4)、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大军。

2、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

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

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

改善党的领导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

改善党的领导是克服自身缺点的需要。

3、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1)我们党跨世纪的建设总目标

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两大课题

一是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二是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3)三大优势

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

(4)三个代表

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

4、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⑴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始终将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党性党风教育是其重要内容。

⑵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这是党建的突出环节。

一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二是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三是大力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

四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⑶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这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反对****。反****,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

5、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

(1)工人阶级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阶级和最基本的动力;

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建设和改革最基本的动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

(2)广大农民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建立在工农联盟基础之上的。依靠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

(3)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

我国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在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知识分子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6、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在新时期实现各民族人民的团结,要继续坚定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我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宪法的规定,国内各少数民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

7、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1)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的使命,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统一祖国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也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各方面力量,特别是发挥各民主党派、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作用,共同努力。

(2)两个突出特点

第一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联盟。

这两个范围的联盟构成爱国统一战线的整体,体现了中华民旅的大团结。前一个范围的联盟是主体,主体巩固发展、坚强有力,后一个范围的联盟才能巩固、扩大,整个统一战线才能巩固发展,蓬勃兴旺;对后一个范围的联盟团结得越广泛,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越有利。

第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这一制度的成立是由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我国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参政、议政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三、基本概念简释:

1.伟大的工程――是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的学说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建设一支团结统一、纪律严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人阶级先锋队。

2.新的伟大工程――是相对“伟大的工程”而言,是“伟大的工程”的继承和发展,“新的伟大工程”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3.党的三大作风―― 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其核心是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4.三讲――是指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主要是指学习邓小平理论,还要学好做好工作的一切知识。讲政治就是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讲正气,说是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形成的好传统、好作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坚持同一切恶风邪气和****现象作斗争。

5.民族平等―― 是指各民族的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一律平等。还包括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我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宪法的规定,国内各少数民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

7.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 是指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是指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9.民主监督 ――主要是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规实施情况、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10.党的建设――党自身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11.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12.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第四篇:2010年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

2010年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8)

第八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引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一、章节结构与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基本特征;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以及依法治国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有关内容。

本章分三节: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介绍了邓小平民主思想的核心内容: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说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重点讲解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方针、方法。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简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以及我国法制建设方面的有关内容。

二、重难点分析:

1、深刻理解邓小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一著名论断的含义和意义。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是指广大劳动人民在掌握生产资料所有权和支配权的基础上,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力,它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作为国体,社会主义民主是指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中实行民主,人民群众是国家真正的主人;

作为政体,社会主义民主是指广大人民群众通过选举组成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即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邓小平这段话的意义在于:

(1)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教训,特别是文革教训的昭示;

(2)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

(3)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申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通过自己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其本质特征包括:

第一,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共产党,它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第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是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实现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一旦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专政就自行消亡。

第三,无产阶级专政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建立对敌人的专政制度和对人民的民主制度,这是新型民主的国家和新型专政的国家。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具体形式,具备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特征:

首先,从领导力量、阶级基础来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一样,工人阶级是国家政权的领导力量,其中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

其次,从本质内容来看,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一样是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最后,从所担负的历史任务来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就开始担负起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人民民主专政又承担着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任务。

因此,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申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创造的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无产阶级专政具体形式。

首先,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最重要的阶级基础。

其次,在政党关系上,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既不同于某些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一党制,更不同于资产阶级国家的多党制,它是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史上的一个创造。

最后,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概念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互相联合的方面,强调对最广大的人民实行民主而对极少数的敌人实行专政,它表明我国的阶级状况和政权的广泛基础,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正确理解我国政权的性质和职能,防止曲解和片面性。

由上可见,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既具有无产阶级专政的一般特性,又包含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特创造,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3、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供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

(2)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十分广泛的内容,其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3)社会主义民主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和强劲的发展动力。

4、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括:

国体一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5、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政治体制,是指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而建立或构筑、安排的各种具体的政治形式、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总和。

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从根本上说是好的,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但它的某些具体制度和具体环节,还存在若干缺陷和弊端。为了逐步刻骨这些缺陷和弊端,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必须对其某些具体制度和具体环节进行改革。

5、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方针方法:

评价政治体制的标准: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的目标:1986年9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指出:“我们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三条:

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他在另一次谈话中又讲:”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说来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

政治体制改革近期目标:(1)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2)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3)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1)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加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及健全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方法,应着重强调:

(1)必须坚持思想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2)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3)必须要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必须确保国家的安全团结。

6.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有一个历史过程。党的十五大报告深化?依法治国“重要方针的内涵,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思想。

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3)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4)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我国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法制的根本问题是教育人。

三、基本概念简释:

民主:基本含义是人民的权力和多数人的统治。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的内容包括国体和政体以及国家通过法律确认的具体的公民权利。

民主政治:是指包括国体和政体在内的政治制度,即在一个国家里关于由统治阶级中多数人享有管理国家权力的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指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劳动者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它是我国的国体。

无产阶级专政: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以后,都必须建立自己的国家政权。马克思主义把这个政权称作无产阶级专政。根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无产阶级

专政的实践,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通过自己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政治体制:是指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而建立或构筑、安排的各种具体的政治形式、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总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定期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构,以实现人民管理国家的一种制度。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

国体: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问题。简言之,就是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体: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

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能够进行参政、议政。二者合作协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法制:指一国法律制度的总称。亦可指指立法、司法等整个系统。

法治:指依法治国,也指依法治国后达到的社会有序状态。

第五篇:自考《法学概论》重点

法学概论

考试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重点章节:第一章第三节,第五节。第二章第三节,第四节。第三章第二节,第四节。第四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七节,第八节。第五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六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六节,第八节。第七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八章第二节,第五节。第九章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八节,第九节。第十章第二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十一章第二节,第三节,第五节。第十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第五节。第十三章第二节,第三节,第七节,第九节。第十四章第二节,第三节,第五节。(红色的为重中之中,论述和案例一般就出在这两章的内容当中,黄色的为重要章节。)

一、导论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它主要研究法律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法律的本质、特征、形式和作用理发了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各种法律规范、法律现象和法律思想。单选题考点P1

2、法学是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法律和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以后,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单选题考点P1

3、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独具的特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法学的最根本之处。单选题考点P3

二、第一章

1、法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具体地说,法律产生的过程直接受到以下两个决定性因素的影响:第一个决定性因素是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第二个决定性因素是奴隶制的出现。多选题考点 P11

2、国家和法律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单选题考点p12

3、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性:(1)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2)由习惯到习惯法(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多选题考点p12—p14

4、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多选题,简答题考点p26—p28

5、法律的定义:我们把法律定义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和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以权利义务为其内容,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一种行为规范。名词解释考点p29

6、法律价值的基本分类:法律价值可分为法律的工具价值和法律的目的价值。这是依据法律价值的作用对法律价值所作的基本分类。p29—p30

7、法律的要素:通常认为,法律由以下三要素构成:法律规范、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P22

8、法律规范的结构:任何一个法律规范都由“适用条件”、“行为准则”、“法律后果”三个要素构成。P33

9、法律规范的分类:法律规范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作不同的分类(1)按照法律规范本身的性质,可以分为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2)按照法律规范所包含的行政准则的确定程序,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p33—p34

10、法律原则:法律原则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作不同的分类:(1)以所属的法律体系层次的级别为标准,法律原则分为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2)以法律原则的渊源为标准,可分为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3)以涉及的内容为标准,法律原则分为社会原则和专门法律原则。P35—p36

11、法律概念的功能:(1)认知功能(2)构成功能(3)规范功能p36

12、法律渊源的种类:(1)制定法(2)判例法(3)习惯法(4)引证法(5)宗教法(6)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p37—p38

13、法律的分类:(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2)根本法和普通法(3)实体法和程序法(4)一般法和特别法(5)国际法和国内法(6)公法和私法(7)法系P38—p39

14、西方法学著作在轮式法系问题是,多举中华法系、印度法系、伊斯兰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等五大法系。

大陆法系是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各国法律,所以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

英美法系是指中世界以来的英国法律和仿效英国法律传统的各国法律。P40

15、由于法律和统治阶级道德之间在根本的社会阶级属性方面的一致性,决定了二者必然是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和互相渗透。P44这个是论述题考点,我个人认为老师出题时会问的是法律和统治阶级道德之间两者的关系,大家把p44页的内容做一个整理,做好论述题的准备,要包括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第二章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点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有鲜明的阶级性,又有广泛的人民性,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2)国家强制性和人民自觉遵守法律相统一,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另一个特点。多选题考点P50

2、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1)当的政策指导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2)社会主义法律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3)党的政策不能替代社会主义法律P50—p51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和区别这个需要大家自己找答案p53—p54

4、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特点:(1)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活动之一(2)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要遵照一定的程序(3)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不仅包括创新法律,也包括修改和废止过时的法律。(4)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其实质是把人民的一致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过程多选题考点p55—p56多选题考点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总则中直接规定的立法基本原则有五项:(1)遵循宪法的原则(2)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和尊严的原则(3)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的原则(4)科学和合理地规范社会关系的原则(5)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立法的原则p56—p58多选题考点

6、我国社会之后狐疑法律制定的程序p62—p63(1)法律案的提出(2)对法律案的审议(3)法律案的表决(4)法律案的公布,宪法和立法均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一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P63-66 由于制定规范性文件„„从而形成各种类别的法律渊源。(1)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是其他一切法律的立法基础,具有最高的效力。(2)法律 法律也是由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的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4)国务院的部门规章 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低于行政法规,但也在全国有效。(5)军事法规与规章(6)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它的效力只及于地方政府的管辖范围。(7)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名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所辖区域内有效(8)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其他规范性文件。(9)经济特区的单行经济法规。(10)国家认可的习惯(11)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8、调整对象虽然是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重要依据。此外,在划分法律处部门时„„相应的法律规范的数量。P67单选题考点

9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部门 一般认为„„等法律部门。P68 10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方式有两种,即法律的适用和法律的遵守。P68 11 在我国,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某些行政机关是法律适用的专门机关,是专门的执法机关。P69 12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总的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

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必须遵循下述一般原则(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3)正确掌握各种规范性文件相互关系的原则。(包括:上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6法律冲突的解决)P69-72 13社会主义法律的效力:(1)效力是指„„和人的效力。(2)时间效力:法律的时间效力是指„„某个特定的日期生效。(3)对人的效力:我过法律适用于居留„„和无国籍人。P73-74 14 法律解释从不同角度可作不同的分类。

(一)从解释的主体上分类:正式解释 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正式解释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所以也称为有权解释。非正式解释 包括学理解释和任意解释

(二)从解释的外延上分类可以划分为扩充解释,限制解释和字面解释。

(三)从解释的方法上分类可以划分为文法解释„„地位所作的解释p75-76 15 违法的概念、违法构成的要件和种类 要件包括1违法的客体2违法的客观要件3违法的主体4违法的主观要件。种类:违法行为按其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行政违法行为。P76-77多选题考点 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法律责任是指由违法行为引起的依法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责任。

行为违法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和依据。单选考点

按照违法的行为的性质,法律责任可分为„„行政法律责任。多选题考点 法律制裁是指特定的„„及其危害社会的程度。名词解释考点 法律制裁科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P76-77 17 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构成。(1)法律关系的主体,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承担义务的资格。凡具有行为能力的人都具有权利能力„„精神病患者等。权利主体的范围,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很广泛大体上有公民,作为整体的国家,各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组织,一些外国人和无国籍人。(2)法律关系的客体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客体有:物,智力成果即精神财富,行为即人们有意识的活动,人体是指由人的全部生理器官组成的有机体。P78-79(3)法律关系的内容

p79述题考点 18 法律事实 那些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叫做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包括两类:(1)事件(2)行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 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含义„„这是建立法制的出发点和归属。P82 2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保证。P82-83多选题考点 社会主义民主的概念: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一种国家制度。P84 4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不可分割的„„互相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这个是论述题考点,大家把p84-85页的内容做个整理,做好论述题的准备。5 法治的含义:法治就是“依法治国”,指的是在民主国家中„„依照法律办事。P89 6 法制与法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的来说,有法制不等于有法治,但有法治则不可以没有法制。这个是简答或是论述题考点,大家把p89-90页的内容做个整理,做好准备。7 依法治国的必要性:(1)依法治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需要。(2)依法治国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3)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P91-93 8 实现法治必备的条件(1)维护法律的极大权威。(2)完善法律体系。(3)强化民主法治。(4)坚持依法行政。(5)保障公正司法。(6)搞好法律监督。P94-95 第四章 宪法的概念:宪法是集中反映一国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确认和保障该国民主制度的国家根本法。P101名词解释考点 2 宪法的性质: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其二是说,宪法和其他法律相比„„居于首要地位。第一:内容方面的特点。第二效力方面的特点。第三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的特点。

(二)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三)宪法是对民主制度的确认和保障。P96-99 3 宪法的产生及其发展:(1)英国虽然是宪法的发源地„„它的宪法是所谓“不成文宪法”。(2)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美国宪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P101-10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历史发展(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宪法的一般特征„„提供了丰富的经验。P104-105(2)1954年宪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P105(3)1975年宪法(4)1978年宪法。(5)我国的现行宪法—1982年宪法。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也是我们的立宪之本。P107 6 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地位。P111名词解释考点 我国宪法第一条开宗明义规定„„我国国家性质的确认。P112单选题考点

8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简答题考点,将p112-115四点进行归纳,整理。9(1)我国的统一战线是我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胜利的一大法宝。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总结成„„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P116(2)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P117(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机关。P117-118 10 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所采取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性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的关系是„„p118-119简答题考点,我个人认为比较大可能是问两者的关系,请大家做好总结

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民主集中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P119-120 1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因为(1)第一„„(2)第二„„(3)第三„„p120简答题考点

1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1)第一„„(2)第二„„(3)第三„„p121-122多选题考点

14我国选举制度它的民族性在以下几个原则上得到了集中的反映:(1)第一,选举权的普遍性。根据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2)选举权的平等性(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有。直接选举是指人民„„选举产生。(4)无记名投票(5)代表向选民„„并受其监督。(6)从物质上和法律上„„p123-126 15 国家结构形式是调整国家整体与„„关系的形式。现代世界各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基本上是两种„„由宪法加以规定。P126 16 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民族平等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互助的基础和前提。实行民族平等,首先必须„„和自治权利。P129 1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第六。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P130-131 18 目前我国行政区域划分为„„到这段最后p132 19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p133单选题考点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P134单选题考点 21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P138单选题考点 22 国家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公民的私有财产权。P139 23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是否具有某一个国家的国籍,是成为这个国家的公民的前提。P148 24在我国,公民与人民是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P148简答题考点,个人觉得会出公民与人民的联系与区别,请作好概括。

25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十界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修宪„„“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一般认为,人权至少应包含生存权„„文化等权利。(3)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上„„党的十六大主题报告。(4)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政„„根本标准。P149-150 26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第一„„(2)第二„„(2)第三„„(4)第四„„ p151-153多选或是简答考点 2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1)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在上述六项自由中,核心是言论自由。(2)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是„„p155(3)人身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受法律保护。P156(4)批评,建议„„的权利p158(5)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四小点p159-160(6)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7)妇女的权益和„„(8)保护华侨的正当„„p153-162八大权利多选题考点 28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五大义务p163-165 29 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实现„„重要工具。P168 30我国目前的国家机构体系由以下几类国家机关组成:(1)国家权力机关。上级国家机关与„„是监督关系。(2)国家主席。(3)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包括„„领导关系。(4)国家军事领导机关。(5)国家审判机关。上级国家审判机关与„„是监督关系。(6)国家检察机关。上级检察机关与„„是领导关系。P169 31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其中民主集中制这一原则是党的政治原则和„„最基本的原则。P170 3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性质、地位、组成、任期和职权。P172-173内容

33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1)解释宪法和监督宪法的实施。(2)立法权。(3)监督权(4)任免权。(5)对外事工作和国家重大问题的决定权。(6)荣典权(7)全国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P173-175多选题考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设立的专门委员会有两种:一种是经常性的„„需要设立的专门委员会。另一种是临时性的。P175 35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我国国家元首的职权是由国家主席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结合起来行驶的。P176 36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任期不得超过两届。P176国务院的职权是:1---11小点p177 37中央军委由主席、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P178 38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为5年。P178 39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P180-181多选题考点 40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和人民政府。P181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不行使自治权。P181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宪法规定„„民族的公民担任。P182 41人民法院的性质、任务和组成p182 42我国审判机关由下列人民法院组成:(1)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是地方各级„„市辖区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包括„„)(2)专门人民法院,包括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P183 43人民法院行使审批权应遵循的原则(1)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2)公开审判,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中心环节。(3)回避制度(4)两审终审,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效力的判决和裁定。(5)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6)合议制度,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组成合议庭进行。(7)审判委员会制度。P183-185多选题考点 44我国检察机关由下列人民检察院组成(1)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2)专门人民检察院,包括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3)最高人民检察院。P185-186 45党的领导是保证宪法实施的关键。P189单选题考点 第五章

1行政管理活动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的执行活动。行政法是规范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P190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所确认的国家各项根本制度„„立法依据和基本渊源。法律(包括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是我国行政法的主要渊源。P191我国行政法的另一主要渊源是国务院„„的部门规章。P192 2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机关在„„各种社会关系。P192名词解释考点

3与所有的法律关系一样,行政法律关系由主体„„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等。行政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十分广泛,概括起来主要可以分为物,精神财富和行为等几大类。P192-193多选题考点 行政法律关系同其他性质的法律关系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1)第一„„职能的社会组织。(2)第二„„行为为依据。(3)第三„„或者接受制裁。(4)第四„„予以解决。P193-194简答题考点

5行政机关是执行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又称国家管理机关或政府。P194名词解释考点。我国行政机关具有下列特点:一到四点p194-195解答题考点 6 行政机关按其职权的效力范围,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按其职权的性质,可分为一般行政机关和专门行政机关。P195 7公务员制度: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的工作人员。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P195-196名词解释考点

8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乡科级副职。P197奖励分为:嘉奖„„授予荣誉称号。P198处分分为:警告„„p199 9公务员法中一些新设的重要规定:4点p199 10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主体是行政机关。P200 11行政行为按其方式,可分为„„P200多选 12行政立法的分类:(1)第一,根据行政立法权的来源„„(2)第二,根据行政立法的内容„„(3)第三根据行政立法的主体不同„„P201 13行政立法行为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而行政执法行为则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执法行为是引起具体行政法律关系的最普遍的法律事实。P202-203行政执法的生效要件(1)行政执法的主体合法。(2)行政执法的内容合法。(3)行政执法的意思表示真实。(4)行政执法的相对人具有法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5)行政执法的程序合法。(6)行政执法的形式合法。P203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活动的行为。P203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是:(1)合法与合理原则„„(3)监督与责任原则。P204关于行政许可的设定权,行政许可法规定„„均不得设定行政许可。P205 14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1)法定原则(2)公正公开原则(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4)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原则。(5)监督制约原则。多选和简答题考点P206-207 15行政处罚的种类有(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P207 16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当事人不履行行政法规定的义务,行政机关依法采用一定的方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政执法行为。P208 17我国行政强制的执行一般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另一种是行政机关依法自行强制执行。这种强制执行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间接强制,二是直接强制,三是强制征收。P208-209 18行政复议名词解释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有关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受理申请后,对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司法活动。P210 19行政复议的范围:(1)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2)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数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3)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4)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5)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6)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8)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9)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10)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11)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P210-211 20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限期超过60日的除外。单选题考点p211 21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机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但是,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多选题考点p211 22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单选题考点p211 23对行政行为监督的方式:(1)中国共产党的监督(2)权力机关的监督(3)人民政协的监督(4)司法机关的监督(5)行政机关系统内部的监督(6)社会监督多选题考点p213-214 行政机关系统内部的监督一般可分为一般职能监督和专门职能监督。多选题考点p214-215 专门职能监督:专门职能监督是指专门的行政监督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包括行政监察监督和审计监督。P216 第六章

1名词解释 民法: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P218 2简单题 我国民法的特征:(1)在民法所调整的人身关系中,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2)在人身关系中,当事人之间的许多权利和义务是同人身或特定身份不能分离的(3)这些权利和义务虽然一般不具有直接的财产内容,但是它们又可以成为一定财产关系发生的根据或前提。P218 3多选题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二)、自愿、攻破、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原则

(三)保户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

(四)遵守法律和政策的原则

(五)国家和社会利益原则P220-p211 4名词解释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就一定的物或其他对方(客体)而发生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p221 5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三个不可缺一的要素,即主体、客体、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或法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民事主体之间就一定的客体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P221-p222 6名词解释 法律事实:在民法上,把凡依法律规范的规定能引起具体的名师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各种各管情况,统称为法律事实。法律事实依其是否包含当事人的意志因素而可区分为“事件”(又称“法律事件”)和“行为”。行为按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又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p222 7名词解释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他能够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p223 8法人的概念,法人在民法上是除自然人以外的另一类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民法通则规定,在我国,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多选题 法人成立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1)法人必须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p228-p230 9名词解释民事法律行为:依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即公民或法人)实施的、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的合法行为。P233 10单选题民事法律行为是产生、变更或消灭民事关系的一种最为广泛、最为重要的法律事实。P233 11简答题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原则:第一,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人为设立、变更或终止特定权利义务关系所为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或者说是行为人有意识地为发生特定民事法律后果(或效力)而为的行为。第二,它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基本构成要素,即凡无意思表示,即无民事法律行为。第三,依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它还是一种合法行为。P234

下载2010年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7月邓小平理论概论自考试卷

    武汉自考网 - 自考专升本,湖北自考网门户网站全国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

    《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指导(精选五篇)

    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1 -《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指导张吕兴导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出发......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期未复习重点论述题: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期未复习重点论述题: 1.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及重点(超实用)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 ①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以上三部分,不可分割。 侠义:马克思恩格斯创......

    2010年自考文学类中国新文化概论复习重点

    2012年下半年自学考试(大自考)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报考须知 各位大自考考生:你们好!自学考试公共关系、社会工作专业申请2012年下半年的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已经开始,请参考以下要求在......

    邓小平理论概论范文合集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邓小平理论概论》 期末考试A卷(开卷)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考试注意事项:独立完成,学习体会雷同成绩0分;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

    自考法学概论重点1

    3: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第一:从实际出发。 第二:群众路线与集中领导相结合。 第三: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第四:保持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适时立、废、改相结合。第......

    最新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重点

    最新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