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103+《小学语文教学论》期末复习指导
10年春期开放教育(专科)
《小学语文教学论》期末复习指导
2010年6月修订
1、建国后四套全国通用小学语文教材的结构比较
2、台湾、香港小学语文教材的结构比较
第三章 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重点名词
接受学习掌握学习发现学习智力观察力记忆力
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非认知因素
二、重点掌握
1、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2、小学语文学习与智力发展
3、小学语文教育与个性的非认知因素发展三、一般掌握
1、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理论:孔子与《论语》;孟子与《孟子》;先秦诸子与《学记》;朱熹与《朱子读书法》;王筠与《教童子法》;传统语文学习理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叶圣陶对传统语文学习理论的发展
2、外国学习理论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接受学习;掌握学习;发现学习
第四章 小学语文学习的效率
一、重点名词
学习的效率学法指导学习习惯特殊迁移横向迁移
纵向迁移反馈
二、重点掌握
1、小学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小学语文学习迁移规律及运用
3、小学语文教学中反馈原理及运用三、一般掌握
1、小学语文学习方法与指导
第五章 小学语文教育目标
一、重点名词
记忆观察思维想象力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二、重点掌握
1、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目标中的内容: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和品格
2、小学语文智育目标: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智力发展目标
3、小学语文美育目标:美育的特殊性;美育目标三、一般掌握
1、教育目标的内涵
2、我国现行教育目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3、小学语文教育目标
第六章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一、重点名词
教学过程效果标准“五环节”阅读
二、重点掌握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系统分析
2、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过程系统分析
3、朱自清提出的阅读教学“四步教段”
4、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和具体措施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历史发展:蒙养教育;新式学堂的“国文科”教学
2、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指导思想
第七章 小学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一、重点名词
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综合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
参观法练习法创造作业
二、重点掌握
1、小学语文教学原则: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的原则;学习语言文字与发展智力统一的原则;听说读写基础能力综合训练的原则、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2、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实习的方法三、一般掌握
1、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地位
2、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第八章小学语文学习的评价
一、重点名词
测试定量分析
二、重点掌握
1、小学语文学习的测试功能、种类以及试卷的编制
2、小学语文学习质量分析:客观评定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小学生学习质量的分析三、一般掌握
1、小学语文学习测试的标准化
2、小学语文学习测试中的客观题和主观题
3、小学生听说能力测试
第九章小学语文教师
一、重点名词
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情感
二、重点掌握
1、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
2、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知识结构
2、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三、一般掌握
1、小学语文教师进修的内容
2、小学语文教师进修的途径
3、小学语文教师进修的方式
第三部分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每空1分)
1、人们对小学语文课程的认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以思想教育和___________为主要教学目标;以培养______为主要教学目的;全面完成教育____________的任务。
2、小学课程的核心课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门工具学科组成。
3、王筠在《教童子法》中将语文学习理论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分阶段进行;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文训练法。
4、教学难点,一是指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二是指语文知识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难以掌握的关节点。
5、在学习理论方面,孔子有十分丰富的论述。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学习态度。
6、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7、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学课程的核心课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门工具学科组成。
9、叶圣陶的现代语文教育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学理论,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提出了“语文教材无非是” ________________的论断。
10、叶圣陶主张“_____”重在教方法规律,“_____”重在______,运用推广“_____”到中学的方法规律。
11、王筠在《教童子法》中将语文学习理论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________分阶段进行;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文训练法。
12、“朱子读书法”将读书的方法归纳为六条:________________;熟读精思;________________;切己体察;________________;居敬持志。
13、确定教学目标主要依据是:(1)大纲的________________;(2)课文本身的特点和这一单元的________________重点;(3)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
14、“接受学习”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掌握学习”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学习”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重视____________________、集中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理解、适时复习”等记忆规律帮助小学生记住他们应该记忆的知识和经验。
16、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______、_____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够准确熟练地_________,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
17、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18、叶圣陶主张“精读”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读”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推广精读中学到的方法规律。
19、在学习理论方面,孔子有十分丰富的论述。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习态度。
20、确定教学目标主要依据是:大纲的________;课本本身的特点和这一单元的________重点;学生的________。
21、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美育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1)语文美育的________________性;语文美育的相对________________性;(3)语文美育审美观照的________________。
23、教学难点,一是课文________________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二是指语文知识和________________学生难以掌握的关节点。
24、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运用大量的言语直观外,还可运用______直观和_____。
25、板书的要求,应做到:以________________宜;结构________________;规范________________。
26、课堂电化教学的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训练法、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7、朗读能力的培养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______朗读;是_______地读;_______地读。
28、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知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个方面。
29、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运用大量的言语直观外,还可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直观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0、有效的学习,主要依赖学生对所学材料可能迁移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有意义学习来说,迁移不仅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变化了的条件下的运用,也是新的学习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1、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美育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语文美育的____________________性,语文美育的相对____________________。
32、传统的学习理论对今天小学语文教学仍有指导意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够准确熟练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
二、名词解释
1、发现学习
2、国语
3、内化
4、观察力
5、思维力
6、掌握学习
7、非认知因素
8、效果标准
9、定量分析
10、学法指导
11、反馈
12、小学语文学习评价
13、横向迁移
14、纵向迁移
15、再造想象
16、创造性作业
17、教学原则
18、效果标准
19、习惯20、教学过程
三、简答题
1、简述处理小学语文教材的程序和方法。
2、简述设计补充练习应注意的问题。
3、简述朱自清提出的阅读教学“四步教学段”的具体内容。
4、简述现行全国通用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结构特点。
5、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原则。
6、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
7、简述非认知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8、简述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
9、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0、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地位。
11、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意志?
12、简述设计谈话的问题要注意哪些问题。
13、简述组织参观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4、简述编制小学语文测试试卷的要求。
15、简述小学语文学习的测试功能。
16、简述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17、如何实施学习语言与发展智力统一的原则。
四、分析题
1、结合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
2、结合实例,谈谈怎样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
3、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小学语文学习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4、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教学的原则?
5、结合具体的板书实例,谈谈语文教学中板书应达到怎样的要求?
6、结合实例,谈谈如何确定一篇课文的重点难点。
7、确定教学目的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根据确定教学目的的基本要求,分析下面所拟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三年级)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正确?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生字,积累新词。
(3)学习把句子写得更具体。
(4)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总起分述的特点,懂得总起句是总括一段话主要意思的句子。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育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期末复习指导
《小学语文教育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期末复习指导
考核说明:
本门课程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由重庆电大命题,期末复习以教材及参考书、平时作业为主进行复习。
一、复习要求
1、要依据教材进行复习
本门课使用的教材是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即《小学语文教育学》一书,主编是徐家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年版,有参考书。
2、要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进行复习
在期末复习阶段,应将课程的基本理论同平时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力争运用教材的基本理论分析处理实际问题。
3、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期末复习阶段应对自己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消化,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但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应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在重要的问题上多下功夫。下面,对各章节的重要问题作一个简要的提示。
二、各章节的重要问题提示: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
重点掌握:
1、人们对小学语文课程的认识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以及其具体的内容。
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作用作了哪些规定?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材
重点掌握:
1、建国后全国通用的语文教材的结构特点。2、小学语文教材的原则。
3、处理小学语文教材的程序和方法。(包括其中的具体内容)
4、设计补充练习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章 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理论 重要名词:
观察力 记忆力 想象力 思维力 注意力 非认知因素
重要问题:
1、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理论。(其中各代表人物的主要论著、观点等应记)
2、“掌握学习”和“发现学习”的一些基本观点和具体的方法。
3、“非认知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4、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第四章 小学语文学习的效率 重要名词:
学法指导习惯 特殊迁移 横向迁移 纵向迁移 反馈
重要问题:
1、正确的学习方法的特征。2、怎样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
3、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所包括的内容。4、学习迁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5、反馈原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五章 小学语文教育目标
重点名词:想象力 再造想象 重要问题:
1、小学语文教育目标。(《大纲》规定的内容)
2、小学语文德育目标。3、小学语文知识教学目标。
4、小学语文能力培养目标。5、小学语文智力发展目标。
6、小学语文美育目标。
第六章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名词:效果标准
重要问题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系统分析。
2、古代蒙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识字、习字、阅读、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内容)
3、五环节的教学模式包括的具体内容。
4、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具体措施。
第七章 小学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重点名词:教学原则 参观法 创造性作业
重要问题:
1、小学语文教学原则。
2、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其中谈话法、板书的要求、参观法等应重点掌握)
3、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地位。4、电化教学的原则。
第八章 小学语文学习的评价
重要问题:
1、小学语文学习的测试功能。2、编制小学语文测试试卷的要求。
第九章 小学语文教师
重要问题:
1、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
2、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知识结构。
三、复习题型
一、填空(每空1分)
1、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知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个方面。
2、确定教学目标主要依据是:(1)大纲的________________;(2)课文本身的特点和这一单元的________________重点;(3)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
3、王筠在《教童子法》中将语文学习理论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________分阶段进行;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文训练法。
4、“朱子读书法”将读书的方法归纳为六条:________________;熟读精思;________________;切己体察;________________;居敬持志。
5、板书的要求,应做到:_________;结构_________;_________。
6、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______、_____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够准确熟练地_________,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
7、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8、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美育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1)语文美育的________________性;语文美育的相对________________性;(3)语文美育审美关照的________________。
9、板书的要求,应做到:以________________宜;结构________________;规范________________。
10、教学难点,一是课文________________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二是指语文知识和________________学生难以掌握的关节点。
11、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运用大量的言语直观外,还可运用______直观和_____。
12、确定教学目标主要依据是:大纲的________;课本本身的特点和这一单元的________重点;学生的________。
13、课堂电化教学的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训练法、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4、人们对小学语文课程的认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以思想教育和___________为主要教学目标;以培养______为主要教学目的;全面完成教育____________的任务。
15、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美育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语文美育的_____性,语文美育的相对_______,语文美育审美观照的________。
16、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朗读能力的培养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______朗读;是_______地读;_______地读。
18、叶圣陶主张“_____”重在教方法规律,“_____”重在______,运用推广“_____”到中学的方法规律。
19、在学习理论方面,孔子有十分丰富的论述。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习态度。
20、小学课程的核心课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门工具学科组成。
21、叶圣陶的现代语文教育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学理论,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提出了“语文教材无非是” ________________的论断。
二、名词解释
1、定量分析
2、学法指导
3、反馈
4、观察力
5、思维力
6、纵向迁移
7、教学原则
8、再造想象
9、创造性作业
10、横向迁移
11、效果标准
12、发现学习
13、非认知因素
三、简答题
1、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
1、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
3、简述小学语文学习的测试功能。
3、简述现行全国通用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结构特点。
4、简述处理小学语文教材的程序和方法。
1、简述处理小学语文教材的程序和方法。
4、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地位。
3、简述组织参观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5、简述编制小学语文测试试卷的要求。
四、分析题
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教学的原则?
2、结合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
3、结合具体的板书实例,谈谈语文教学中板书应达到怎样的要求?
2005年6月修订
第三篇: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指导
高一语文复习指导
一、复习内容
1、本着回归课本的原则,利用好每单元的知识梳理,扎实掌握课内知识,回扣课本,积累重要字词,识记要求背诵的重要篇段。第三册《陈情表》、《屈原列传》、《古诗二首》、《兰亭集序》、《论语》六则,第四册《宋词二首》、《六国论》、《阿旁宫赋》、《滕王阁序》、《报任安书》。
2、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熟练运用“对译法”翻译句子。读懂浅显的文言文,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观点态度。
3、正确使用词语,能辨析修改常见病句。熟练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下定义,语句排序等常见的语言运用形式。
4、熟悉常见的诗歌鉴赏和大阅读鉴赏的术语,能结合文本熟练运用。提高书写速度,增强分条作答意识。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5、有意识地考虑写作的目的和对象,拓宽视野,结合生活实际,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恰当地运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我手写我心,表达真情,流淌思想。
二、实施措施、提高自主复习的意识,保持良好的语文学习状态。早读和课堂上都激情高涨,高效学习,认真研讨知识点和考点,重落实巩固,思考各考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力争上好每一节复习课,提高复习课堂效率。
2、自测试题应在讲析前自己先做好,了解自己的薄弱点,查漏补缺,重视基础,突破重难点,并落实巩固。
3、重视两次拉练。考前全力准备,考中认真对待,考后认真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满分卷。
4、利用阅读课和课下零散时间,认真研读满分作文例文,尤其是记叙文的例文。利用阅读材料《思雨飞花》积累文质兼美的精彩语段。
三、专项指导 强化记忆本学期开心台阶和知识梳理中的重点,及各次试卷之中自己出错的音和字,并注意把握规律。
(二)成语使用正误判断:解答要点在于一是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要望文生义;二是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多加积累开心台阶及知识梳理中的重点。
(三)判断病句 :
主要考查考纲上的六种类型,考前要求对六种病句类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最好各记一两个例句。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
(四)语句衔接题 :
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 话题是否一致 →→ 前后句式是否一致→→ 情境是否吻合→→ 音节是否和谐等。
(五)文言文阅读部分:建议在考前仔细翻译领会几段文言传记文,了解文言用法,熟悉知识考点,避免临场发挥失常。解题思路:先读一遍,了解大意→→看清题目要求→→实词要注意古今异义→→虚文对照,看有无添加的内容。
(六)古典诗词主观鉴赏部分
复习准备时一定要全面了解试题的命制类型和出题设问的角度等,做到心中有数。做题思路大致为:先仔细阅读诗歌,领会大意→→看题目要求,对照诗歌逐一审题→→如果有注解等有效信息,一定要结合起来审查。一注意分条作答,条理清晰。二注意对术语的解析,不能脱离诗歌文本。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
1.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思路
如果是揭示概念的特点,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这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2.信息筛选性试题思路
解决本类题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因为此类题的答案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分散的,或像蜜一样蕴涵在花蕊里,或像珍珠一样蕴藏在蚌壳里。在做这一类题时,一定要抓牢题目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要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一点一点的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再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切忌只断抒发自己见解,抛开文本。
3.关键性语句理解思路
对于此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4.归纳主旨性试题思路
解题思路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5.清理文思的题型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
6.审美鉴赏性试题思路
这一类题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例如:问你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格,有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上,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有何作用,文中哪些词语用的如何巧妙,文章构思上某一点几点妙笔好在何处,文章的整体风格(豪放、婉约、明朗、含蓄、雄壮、纤巧等),文章所表现的情调(喜悦、哀婉、明快、灰暗、悲壮等)是如何展示的?其实,审美鉴赏题还是在于理解文意。
(八)语言运用部分
首先注意读懂题意,然后注意要点(语段的中心句、句子的主干)归纳完整,最后对照检查字数和其他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九)作文部分(60分,力保43分)考前注重积累最有感情的材料、最有说服力的事实、道理论据。练习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体现自己的思想。注意做到标题新颖明确,文体清晰,详略得当,表达流畅,书写认真,写够字数800
第四篇:地理教学论期末复习
4.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地理教学系统,是研究地理课程和教学过程中诸多因素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规律,是研究地理教育现象的,属于教育学范畴中的一个领域。
5.地理教学论发展的理论基础涉及哲学、地理科学、教育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传播学、行为科学、教育技术学等,其中地理科学、教育学、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系统科学、行为科学、和教育技术学等对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和影响最为密切。
6.地理教学论的主要研究任务:
① 研究地理课程的目的和功能
② 研究地理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③ 研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④ 研究地理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⑤ 研究地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7.1658年,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世界图解》出版,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地理教科书。
8.到了近代,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单独在中小学设置课程,是17世纪中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主张并逐渐为西方学校普遍接受的。
9.国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特点:
1.地理课程地位提升,设置类型多样
2.地理课程目标全面,重视能力培养
3.课程组织以区域学习或专题学习为基本结构
4.地理课程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10.1956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学地理教育大纲草案》,这是建国后制定的第一套完整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
12.地理课程是学校地理教育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学校地理教什么,主要着眼于地理学科结构与地理学科内容;地理教学是学校地理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决定学校地理怎么教,主要着眼于地理教学结构与地理教学活动。
14.地理课程的含义与课程的含义一样,也是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就地理课程的含义而言,我国当前大多数地理科学者认为“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通常来说,它具体包括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
15.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设计课程的种类,我国当前学校地理课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显性地理课程与隐性地理课程(表现形式来分)2.必修地理课程与选修地理课程(课程的实施)
3.分科地理课程与综合地理课程(组织形式)4.国家地理课程、地方地理课程与校本地理课程(管理主体)
16.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因素:
① 社会因素对地理课程的影响(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
② 学生因素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影响地理课程类型的设置、目标的设置、内容的编制)
③ 现代地理科学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17.课程目标是地理课程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地理课程设置与课程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地理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总体设计与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地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从整体上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了地理教学和评价的实施建议。
18.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初中:
① 课程的内容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② 课程的学习理念:转变地理学习方式。
③ 课程的建设理念: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④ 课程的技术理念: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⑤ 课程的评价理念: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高中:
① 课程的内容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② 课程的建设理念: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
③ 课程的学习理念: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④ 课程的技术理念: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⑤ 课程的评价理念:重视反映学生发展情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19.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结构:
初中:
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高中:
① 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地理
1、地理
2、地理3);
②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选修1:宇宙与地球、选修2:海洋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选修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选修模块
20.地理教材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地理教材是指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从表现形式上来讲,它既包括以地理教科书为主体的纸质教材,又包括数量众多的非纸质教材,如视听资料、电子文本等。狭义的地理教材通常指所说的纸质地理教科书,即地理课本。21.地理教材设计的影响因素:理论基础(学习、教学、传播理论)影响地理教材设计的主要因素有社会需求、教育发展、学科特点、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等。22.教学理论与地理教材设计:实用主义教学论(杜威)、结构—发现主义教学论、发展主义教学论(赞可夫)、范例教学论。23.地理教材的设计程序: 1.设计阶段(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2.分析现行教材、确定教材总体设计方案)编制阶段(精选材料、材料选定后,应予以组织安排)3.实验反馈阶段 24.地理教材内容的选择:贯彻基础性、追求时代性、注重实用性、体现范例性。25.地理教材内容的组织方式:按照地理教材内容组织分为逻辑式组织和心理式组织,以及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的混合式。26.地理教材内容的组织模式:要素式组织模式、系统式组织模式、专题式组织模式、混合式组织模式。27.按照表述形态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上的作用的不同,地理教材内容的表述形态可以分为叙述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29.正确处理地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① 树立“标准本位”的教材观,地课标准唯一。② 树立“一标多本”的教材观一个标准多个教材。③ 树立“学生为本”的教材观 ④ 树立开放的教材观 30.运用地理教材的基本策略: ① 根据课程标准,选择教材内容(明确选择依据、确定选择内容)② 依据教学逻辑,梳理教材内容 ③ 为了学生发展,拓展教材内容(知识内容拓展、能力培养拓展、情意发展拓展)31.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指广泛蕴藏于学生生活、学校、社会、自然中的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资源。① 建立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 ② 积极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③ 充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 32.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5个):地理性、继承性、创新性、实践性、多样性。33.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如何优化地理教学设计,系统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4.常用的地理教学过程模式:讲解—接受地理教学过程模式、自学—辅导地理教学过程模式、讨论式地理教学过程模式、探究式地理教学过程模式、参与—活动教学过程模式、角色扮演地理教学过程模式。35.地理说课是地理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主要用口头语言和相关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地理课题的教学设计,并与听者一起就地理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点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地理教学研究过程。36.说课的功能:加强交流、提升研究、反思成长。37.说课的内容:说课程标准、说教材内容、说教学方法、说学情学法、说教学过程。38.说课的类型:研究性说课、评比性说课、示范性说课。39.地理课堂导入的类型:复习导入,情境导入,故事导入,观察导入,练习、复习课的导入。40.设计地理课堂导入应注意的问题:目的性、趣味性、启发性、艺术性。41.地理课堂讲解的类型: ① 地理事实性知识的讲解 ② 地理概括性知识的讲解(由“地”探“理”的归纳法和由“理”析“地”的演绎法)42.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类型:理解提问、运用提问、评价提问、分析提问。43.地理课堂教学中承转设计的类型: 1.语言承转(关联词承转、疑问语承转、诗词名句承转)2.故事或案例承转3.活动承转4.贯穿承转 44.地理课堂教学中设计承转时注意的问题:针对性、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 45.地理课堂教学中结束的类型:归纳总结、区别对比、竞赛活动、练习填图、悬念存疑。46.地理板书技能是指:地理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利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图表和符号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47.板书的类型:纲目式板书、结构式板书、表格式板书、图示式板书、综合式板书。48.地理课堂教学板画的类型:形态画、过程画、动态画。49.地理“三板”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深挖教材,把握重点、掌握情况有的放矢、主辅相随,紧密结合语言准确,启发性强、内容完整,条系统 33.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41.课堂讲解:是一种在地里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技能之一,它是利用语言对地理知识进行描述分析以及揭示地理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本质,从而使学生把握地理事物内在联 系和规律的教学形式。45.结束:是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运用于一节课或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完成,也是一章节的末尾。35.地理教学目标功能:1.导向功能、评价、激励、反馈功能。36.目前关于教学目标陈述技术在世界上流行的有马杰的行为目标陈述法,格伦兰的内外结合法,艾思纳的表现性目标陈述法。37.常用的地理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地图法、发现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38.地理教学的优化组合: 地理教学的优化组合的选择依据:1.依据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学生特征4.教学条件5.教师特点6.总之地理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是多维度的 39.地理教学媒体:指承载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工具或载体。40.由于分类标准不同依据媒体物质属性及其功能分为语言、图像、实验、电教、系统五大类媒体。41.地理教学媒体的基本特征:1.技术特性、经济特性、专业教学特性。42.地理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媒体选择依据:1.媒体功能2.教学目标3.教学内容4.认知水平5.教师能力6.教学设施。论述: 为了提高教材分析的质量教师应该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地理教材的分析一般分为整体分析和具体分析两个层面。
一、地理教材整体分析主要是进行地理教材的发展背景和内外部联系,帮助教师在较高的水平层次上总揽全局,为教师把握教学方向提供指导。1.地理教材的发展背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社会的发展的变化)2.外部联系3.内部联系.二、.地理教材的具体分析;指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是以教材的章、节、次为对象分析深化,为教师和学生使用教材提供较为具体的教学指导。1.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析2.能力构成分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4.重点与难点分析5.表述结构分析 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系统规划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它是以地理新课程理念为内核,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目的,以解决地理教学问题为宗旨,针对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分析,选择不同教学策略和媒体的过程。承转:地理课堂教学的衔接环节,是指教师在地里课堂教学中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美学原理、创造性、艺术性地采取各种措施,把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衔接起来,促使呈现自然、节律的灵感,同时开启学生的心智潜能的教学活动。
第五篇:学科教学论期末复习[推荐]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学科教学论期末复习
1.课程标准的含义
答:课程标准是指由国家统一制定、统一颁发的,规定中小学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的教育纲领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实施教学、进行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思想政治新课程教科书的特点和使用
答:特点:1.体现了引领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的现代教材观,是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重要文本。2.教科书构建了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知识体系,符合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规律。3.教科书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深化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4.教科书的设计具有开发性和实践性,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
使用:1.正确处理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关系。2.更新教学观和教材观。
3.教学原则
答: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规律及其教育实践经验而确立的、正确处理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基本矛盾关系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基本准则和基本要求。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联系实际以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说明实际,达到观点和材料、理论和实际、学与用、知和行的辩证统一。
**为什么说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答:(1)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教学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2)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容决定了教学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教学实践证明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第一,明确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两个条件:(1)要学习理论,掌握理论。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贯彻这一原则的首要条件。(2)要熟悉实际,了解实际。(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了解中学生的实际,了解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实际,了解联系榜样的实际)
第二,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两个阶段(联系实际阐释理论;运用理论分析和说明实际问题。)
第三,要强化实践环节,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提供更大的空间。
第四,要指导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防止的两种错误倾向
1.忽视对理论的学习。2.忽视对实际的联系。
5.教学方法的含义及其选择依据
答: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双方共同进行并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的总和。
选择依据:(1)某种教学方法本身的功能和所体现的教育价值观。2)教学的具体任务和目的。(3)教学内容的特点。(4)学生的年龄特征、背景知识和背景技能。(5)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6)现有的教学条件。
6.教学设计的含义及其特征
答:教学设计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原理,应用系统的方法,在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意等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过程诸要素有序、优化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及最优化的思想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计划构想。)
特征:(1)教学设计的“实质”是对课程的二次开发。
(2)教学设计的“内容”是知情合一的统一体。
(3)教学设计的“成果”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
7.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
答: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依据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另一种是以师生互动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组织教学。
总体要求:1.教学设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分析,要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为教
学设计的出发点。2.教学设计必须以现行的课程标准和现有的教材资源为教学的基本依据。3.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的“主体参与”。4.优化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任务。
8.教学反思的内涵
答: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借助行动研究,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所依据的经验、理念、背景,总结成败得失,不断优化教学问题解决,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自觉活动和过程。
9.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答: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是:1.教学目标是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2.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合理。3.教学方法是否以学生为主体。4.教学是否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0.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的基本途径
答:1.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和警醒自我。2.在交流学习中反思和提高自我。3.在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反思和改变自我。4.在教育教学评价中反思和发展自我。
11.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其种类
答:内涵:在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
种类:1.文字与音像资源如报刊、书籍、图片、录音、录像、影视作品等。
2.人力资源如教师队伍、学生群体、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3.实践活动资源如课堂讨论、辩论、课堂演示、调查、访谈、参观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教育基地、自然和人文景观等。4.信息化资源如网络文字资源、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等。
12.课程资源的特点
答:1.待开发性(价值潜在性)2.主观转化性3.学科借鉴性4.丰富多样性
5.动态生成性
13.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答:课程资源开发是指在现有的课程来源的基础上,围绕既定的教育方针和
目的,拓宽和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意义:1.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2.有利于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3.有利于转变思想政治(品德)课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4.有利于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14.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方法
答:原则:(1)基本原则:1.筛选原则2.协调原则3.实践性原则
(2)具体原则:1.目的性原则2.适应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5.个性原则
途径(方法):(1)自主开发:1.自主开发课程资源,应成为教师胜任教学的必要技能和基本素质。2.自主开发课程资源,要求学生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
(2)特色开发:1.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方思想政治(品德)课课程资源。2.依托社区、学生家长资源,开发利用思想政治(品德)课课程资源。3.强化思想政治(品德)课课程资源的学校特色。4.体现师生特点。
(3)共同开发:1.合作式开发,建立学校内部、学校与学校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课程资源共享机制。2.整合式开发,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多种课程资源的共建整合长效机制。3.体验式教学,促使学生个性、情感、意志、态度进入课程资源。4.探究式教学,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对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利用和共享。
15.案例教学含义、功能、操作要领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答:含义:案列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选择呢带有启迪性的典型案例,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策等工作,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
功能:1.案例教学的着眼点不仅在于通过案例分析获得蕴涵其中的那些已形成的原理和方法,还在于能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案例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3.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好奇心。4.案例教学通过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机会,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
际生活情境的差距。
操作要领:1,收集和编写案例2.教师进行具体的案例教学3.反馈和提高
应注意的问题:1.选用案例要做到“新,近,真,精”2.运用案例要讲究时机
3.使用案例要恰到好处。
16.活动教学法
答:含义:活动教学是指以具有教育性、社会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方法。
价值取向:1.活动教学体现了新的生命价值—生命在活动中丰富。2.体现了新的课堂教学观—课堂在活动中生动。3.体现了新的发展观—学生在活动中发展。4.体现了新的教师观—教师在活动中成长。5.体现了新的课程观—课程在活动中回归。
操作要领:1.设置先行组织者2.创境激趣3引思、探索、发现4.协作交流5.评价总结
17.体验式教学
答:含义: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是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特征:1.体验式教学强调亲历2.重视感受3.重视直觉4.强调意会。
操作过程:1.把握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挖掘生命体验冲动的来源2.引发体验,强化感受3.催化交流和分享,丰富和完善体验4.引导反思,深化体验5.延伸应用,升华体验。
注意的问题:1.发展学生的主体性2.注重教学的情境性3.关注教学关系的建构4.实施质性评价5.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功能6.注重理性思维的引导
18.情境陶冶教学
答:含义:情境陶冶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情境,以激发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欲望和一定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带着情感感知和具体情境,领悟教材内容,达成陶冶情感、情通理达、激情促信之目的的教学方法。
特征:1情境的引入或创设具有明确的目的。2.生动具体的场景是以鲜明的形象为主体的。3,引入和创设的情境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情境创设的方式:1.实物演示情境2.图画展示情境3.音乐渲染情境4.活动创设情境5.语言描绘情境6.讲述故事带入情境7.现身说法,体现情境。
操作程序:1.背景提示:教师在情境展示之前,根据教学目的,采取导入性背景提示,以引起学生对情境的向往。2.带入情境:教师在背景提示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巧妙地将特定情境展示在学生面前,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到情境当中,使之成为其中一员。3.体验情境: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观察、参与,让学生想象情境中的人和事,并站在情境中人物的位置上体验其情感,品味情境中包含的情、理、趣、韵等多种信息,并相互交流彼此的真实感受、想法,引导学生产生与教学内容要求相适应的情感反应。4.感悟升华: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和论证,使学生产生较为稳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使之升华为学生人格个性的一部分。
19.学导式教学
答:含义:学导式教学是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教师相应指导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特征:1.学在导前,自学为主。2.学导结合。
操作要领:1,设疑自学:设置疑问引导学生预习、阅读、感知教材,发现疑难,使师生共同明确下一步教学目标。2.质疑释疑:在教师的指导下,互相质疑释疑,使学生在沙龙式课堂答辩中相互启发,明辨是非。3.课堂精讲:针对学生在上一环节中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和教学的重点问题,教师给于讲解。4.演练:通过练习、认识性模拟活动、综合作业、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小组论文比赛等方式,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并从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20.自主学习
答:含义: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激励下,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构建教与学的互动模式的教学方式。
21.合作学习
答:含义:合作学习是指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通过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操作要领:1。改变座位排列,正确进行分组。2.重组学习内容,重新进行编排。
3.选用合适方式,培养合作意识,讲授合作方法。4.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
5.正确处理合作和竞争的关系。6.注意结合其他教学方法的使用。
22.研究性学习
答:含义:研究性学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中选择或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通过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操作要领: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确定研究范围和题目)
2.实践体验阶段(搜集分析信息资料,调查研究,初步学习)3.表达与交流阶段(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