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就业现状调查报告及我的认识

时间:2019-05-12 12:4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理学就业现状调查报告及我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理学就业现状调查报告及我的认识》。

第一篇:管理学就业现状调查报告及我的认识

管理学就业现状调查报告及我的认识

在当今社会就业已成为一大难题,就业现状使许多大学生陷入困境,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专业的就业情况我们要更好的去了解自己专业的就业现状。因为只有了解了我们的就业现状,我们就能更好的去为了就业而选择自己的努力学习方向,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管理学这一专业本来找工作就是一件问题,因为初出茅庐没人想让你去管理,很难获得别人的信任因此我们不得不从基层做起。实时了解本专业就业现状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一份工作。

物流管理:微利行业,随着人力成本的增高,人员就业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房地产目前大势不好,物业管理是房地产服务业,就业形势没有全部前几年好,用人单位下降20%左右。

工商管理:行势肯定一片大好,你看看每年报考以及考研的人数就知道了,可是很多人根本就是盲目跟风,并不了解这个专业,实践性很强,需要一定的理论学习但更重要的是锻炼!从就业来看,目前我们学校工商管理类是就业率最高的了,但是,主要是财务方面更好点!企业管理就是有点鸡肋,高不成低不就!刚工作工资低的可怜!就业领域需要是企业,学校!学的东西很多很宽范,目的是面广,很多都不深,结果也就导致进入的门槛低,很多其他专业的考研都报,导致现在分数越来越高,可是考上发现又后悔!总的来说工商管理类还是很好的,但是绝对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财务管理:现在总的就业形式很不乐观,不光是我们这个学校也不光是我们这个专业,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会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式.毕业之后,也不是能学什么就能干什么的.我们这一届临毕业时的就业率很一般.现在,每年真实的就业率都是呈下降趋势的,好专业和坏专业都不能幸免.但是,综合素质优秀的同学,仍然是热门,这一点是硬道理.我没有去企业工作,九月份考上了事业编,所以对企业收入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的一些同学去企业,试用期一般也就是一千多一点.等正式签了合同,一般也是一千五到一千八吧.当然也有工资高的,我说的只是一般大众的水平吧。

市场营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与之相反,市场营销专业的需求缺口却越来越大.市场营销的就业前景非常可观.市场营销专业是需求较大的专业,各类企业均需要,就业前景很广阔,历年平均就业率达97%左右.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里,不仅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也都在讲市场营销.人们对市场营销的观念也将有更深的认识,所以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继续看好,并有继续升温的可能.但是,因为市场营销的特殊性,做市场营销需要各种能力,不是学市场营销的人就适合做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反而变得不是很重要,很多低文凭的人愿意付出更大的劳动获得更多的回报,形成了营销专业学生的强劲的对手,给毕业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不管怎样我都始终相信“努力就有希望,奋斗就会成功。”我不会觉得成功遥不可及,因为只要我在不停的努力就会离成功越近,“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在努力的过程中不会轻言放弃,不会低迷不前。我会很自信自己的能力,我相信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我会用最好的方式证明自己。我会很乐观的面对一切,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都会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这一切。我会很谦虚,毕竟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大学生,我们对于社会的了解本来就很少,我们不能骄傲自大自以为是,那是肤浅的表现,我会虚心向他人请教,懂得团队合作意识,对于别人给出的意见也会耐心虚心的接受。

其实现在许多企业招聘都希望找有经验的员工,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假期多多寻找实践的机会,在学校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中更好的锻炼自己,更贴近现实地了解社会需求。了解社会需求和自己所长,就能很快的找到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找准位置才能更好的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并且通过实践我们能更好的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毕业后能真正的步入社会,能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心理变化均存在着较大的调查意义。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已大学毕业但至今未就业。当我们不断在讲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时候,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的家庭是什么感受?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引言: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2012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12年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预计完成500份问卷,回收了488份,其中合格482份,合格率为96.4%。样本中男、女分别占38%和62%。文科生123人,理科生183人,工科生116人,其他音、体、美学生60人。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趋势分析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82.37%的大学生认为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占57.47%;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7.93%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16.76%认为信息量少;21.91%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30%认为能力不足;8.9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16.52%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16.27%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2.大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上已从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向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大学生对于自身所欠缺的素质,9.75%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13.07%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3.28%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30.08%选择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经验;22.2%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对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很多普通院校的毕业生都会有些自卑心理,那么当大家同台竞技争夺工作岗位时又会如何?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压力,占72.2%。3.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周围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低于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 在被调查者周围毕业的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上,46.47%认为就业率在50%以下;24.9%认为就业率在50%-70%;6.22%认为就业率在70%-90%。大学生认为目前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偏低,形势不是很乐观,大部分人认为就业率在70%以下,而事实上据调查来看09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68%,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对于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初期月薪,67.43%选择800-1500元;23.03%选择1501-2000元;选择2000元以上的占9.13%。对求职薪酬(试用期后的工资)主要集中在1001-2500之间,5.39%认为求职薪酬在1001-1500之间;23.65%认为在1501-2000之间;24.90%认为在2001-2500之间;28.42%认为在2501-4000之间;认为求在4001以上的,占17.64%。

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总体趋向稳定 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占51.74%,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占7.39%、14.35%;6.96%的会自主创业。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仍然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选择,占47.30%;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 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70.12%表示想过自主创业。但是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6%;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分别占10.17%、14.17%。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考村官 对于是否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55.6%的被调查者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4.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 关于择业观调查数据显示,21.25%的被调查者希望毕业后一步到位,有稳定的收入;55.83%希望先就业后择业;16.67%不打算直接就业而是继续深造;6.25%打算自主创业。所以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可以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经济收入因素,达55%;考虑自身兴趣和工作环境的分别占35%、32%;43%考虑对事业发展是否有利。58.13%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8.75%认为很重要。在所学专业前景的看法上,认为所学专业前景较有前途的占大多数,比例为65.15%;7.68%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很有前途。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波及范围的扩大,全球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困难期,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国的企业。而企业受难的同时无疑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压力。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年年提,政府、社会、学校年年在努力,而大学生则年年撞的“头破血流”。如此危机四伏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各种困难,如今的大学生找工作也似乎变的比往年更难。

另一方面2010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10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10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综上我们分析得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两点 1.缺乏胜任力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同样延伸到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中。所以,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被动地传授知识与技能,缺乏对事物的探索与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大学生随处可见。一个重点大学学生,我们可以完全不用怀疑他的智商。不过我们也同时慨叹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的大学是作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认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学应该锻炼的是获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大学教给我们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显然,我们大学生缺少这样一种能力,也同样缺少一种好的心态。社会上出现许多由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事件如:清华大学学生用浓硫酸泼熊,震惊全国的马家爵事件。由此可见,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2.供过于求

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我国的gdp当中,第一,第二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较少。同时,我国又以出口商业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小商品为主,而这些产业并不需要这种高素质人才。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大学生村官”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第三,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第四,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人民解放军,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 对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就业,可以指定出台一些帮扶政策。一是待业求职登记制度。准许待业毕业生进行求职登记,并享受失业人员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二是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短期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户籍迁入地民政部门要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三是优先安排就业制度。对城镇特困职工家庭、低保家庭毕业生实行重点推荐、优先安置;对零就业家庭毕业生,采取政府安排岗位等多种方式实行保底就业。四是免费服务制度。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免费培训、免费推荐、免收服务费用。五是就业见习制度。通过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为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免费提供3至6个月的见习培训,见习单位和地方财政部门为其提供基本生活补助。

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另外,良好的目标意识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资源进行有益的活动,从而可以减少他们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这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尤为重要。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

用人单位:科学用人,善于成为伯乐 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和企业单位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企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文章简介:在经过了高考这座残酷的独木桥,踏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校园之后,我们真的可以安枕无忧了吗?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由此可以看出,进了大学我们同…

在经过了高考这座残酷的独木桥,踏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校园之后,我们真的可以安枕无忧了吗? 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由此可以看出,进了大学我们同样“睡不成安稳觉”。

本人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由于数据收集上的原因,统计分析只比较了文科类、理科类、工科类、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其情况如下:

1.师范类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了最大的担忧

调查结果表明:理科类和工科类的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比文科类和师范类大学生更自信、积极,而师范类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了最大的担忧。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

理科文科工科师范类

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21.08%15.13%17.59%11.43%

通过努力可找到工作43.23%46.50%46.33%28.57%

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25.38%31.37%25.17%38.57%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10.32%7.01%10.91%21.43%

2.师范类的大学生对薪酬期望最低

文科及理科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最多的集中在2001-3000元之间,而文科及师范类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最多的集中在1001-2000元之间,师范类的大学生更明显,有55.71%的大学生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在1000-2000元之间。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选择比较(元/月):

理科文科工科师范类

500-1000元3.66%5.57%1.56%15.71%

1001-2000元30.97%34.08%28.29%55.71%

2001-3000元36.99%29.14%33.41%18.57%

3001-4000元17.85%19.27%21.60%8.57%

4001-5000元5.59%6.69%7.57%1.43%

5001元以上4.95%5.25%7.57%0.00%

·如何写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农村调查报告·中学生手机消费调查报告

·高中生调查报告·暑假调查报告·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大学生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3.大学生区域样本就业分析(**)

本次调查采集了*、*两城市(典型代表南北两方)的大学生数据作样本统计分析,经过数据分析,发现两地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大学生比*大学生就业时更自信

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对待06年就业形势看法上比*的大学生更自信。*大学生选择“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的比例明显高于*大学生的选择比例。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两地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看法选择:

**

自信可找到合适的工作23.44%16.67%

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40.11%46.97%

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28.02%29.92%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8.42%6.44%

(2)*大学生比*大学生更青睐选择外资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大学生比*大学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外资企业,*大学生比*大学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国企。这可能和被**本地的企业性质比例有关系。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两地大学生期望选择就业单位的性质比较:

**

民营企业2.93%7.58%

国营企业27.29%14.39%

外资企业36.26%43.94%

私营企业6.23%1.52%

合资企业6.59%9.09%

政府机关16.30%18.56%

自主创业4.40%4.92%

(3)大学生就业以本地区为主,跨地区就业还没有形成主流,人才流动缓慢

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的差异,是两地大学生所能表现出来的最主要差异,从统计结果看,统计数据支持这样的结论:大学生就业还是以本地区就业为主,跨地区就业还没有形成主流,人才的流动比较缓慢。大学生更青睐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两城市的大学生中,只有很少的大学生选择去中部或西部就业,长此以往会形成区域性人才浪费及区域性人才紧缺并存的现象。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两地大学生毕业后期望选择就业区域的比较:

**

*56.04%0.76%

*11.72%5.68%

*4.21%74.24%

其他沿海发达地区8.42%9.85%

中部地区4.21%0.76%

西部地区2.93%0.00%

暂没有考虑12.45%8.71%

4.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及需求分析

(1)大多数企业每年都招聘大学毕业生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把招聘大学生作为充实自己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每年都招聘:71.17%偶尔一两年不招聘:12.52%

偶尔一两年招聘:15.71%从来不招聘:0.60%

(2)对招聘的大学生评级整体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

调查显示,企业对已经招聘的大学生的评级整体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详细数据统计如下:满意:11.93%一般满意:47.91%一般:29.62%

不太满意:9.54%不满意:0.99%

(3)多数企业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在50人以下

多数企业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在50人以下,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301人以上:3.58%201-300人:2.58%101-200人:4.77%

51-100人:12.52%11-50人:40.76%10人以下:35.79%

(4)06年企业招聘大学生人数有放大的趋势,但是增幅并不明显

整体上看,06年企业招聘大学生人数有放大的趋势,但是增幅并不明显。详细数据统计如下:不确定:11.13%基本不变:25.45%

有所减少:28.03%有所增加:35.39%

接下来就对2006年整体的情况再做个统计:

1.毕业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06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调查显示06届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8.09%

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适合的工作信心不足:28.87%

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42.96%

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20.08%2.“先就业、后择业”观念日趋流行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先就业再择业:44.21%先择业再就业:13.95%

信心十足、应对自如:13.39%车到山前必有路:13.11%

期望就业形式好转:6.835茫然失措:4.04%

焦急:3.35%其他:1.12%

3.外企是毕业生最青睐的就业单位调查显示:外企仍然是毕业生心目中最青睐的就业单位,而作为容纳毕业生就业的很重要的民企、私企但来说,受到毕业生的相当冷落,自主创业最受毕业生冷落,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毕业生就业的供需性矛盾冲突。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但却是最多毕业生毕业时的首选;政府机关也成为许多毕业生毕业的首先,结果是近几年越来越火的“公务员热”也就成了一个必然的现象。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外资企业:29.85%国营企业:25.80%政府机关:15.20%

合资企业:10.32%民营企业:8.23%私营企业:6.42%

自主创业:4.18%4.毕业生的薪酬期望绝大部分在3000以下(元/月)调查显示,毕业生对自己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主要还是集中在1000-2000元及2000-3000元之间,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5001元以上:3.49%4001-5000元:3.91%

3001-4000元:11.30%2001-3000元:37.52%

1001-2000元:40.45%500-1000元:3.35%5.*、*等发达地区是毕业生就业时的首选毕业生选择就业地点仍集中在*、*、*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选择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则非常小,人才的地区供需矛盾十分严重。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24.69%*:21.67%其他沿海发达地区:16.46%

*:10.74%中部地区:9.62%西部地区:7.39%

暂没有考虑:9.34%

6.06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在06届毕业生眼中,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61.23%),其远远领先于其他条件;其次是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社会经历”(26.93%);而“学校名气”(21.62%)排在第三位。一下依次为:潜力(17.17%)、专业技能(17.57%)、学历(11.16%)、品德(10.32%)、专业成绩(9.34%)、性别(6.83%)、生源(1.39%)。最后得出的结论:a.06届毕业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在校大学生就业信心相对更不足,表示就业形势堪忧的比例相对增加很多。大学生就业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上仍高于企业对其预期。b.“先就业后择业”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流观念,由此可能引发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成为“为别人做嫁衣”,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时可能更趋于保守。c.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长

期、有效的沟通。大学生对招聘单位的选人标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岗位知识等方面与企业本身有巨大差异。来自不同区域、不同籍贯性质、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就业选择方面也不尽相同。d.大学生更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道德”沦为大学生遗忘的角落,而对用人单位来说,“德才兼备”始终是其招聘人才的重要标准。这些方面,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严重分歧。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是简单的由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造成,从调查中至少可以看出社会、用人单位、高校、政府及大学生本身等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一个影响。a.大学扩招:合理利用这柄双刃剑高校大学生的急剧扩招直接造成了毕业生数量的急剧扩大,而原来容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单位并不能如高校一样急剧扩大工作岗位,二者的增长不成比例。如何协调好二者间的关系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从调查的结果看,这似乎是一个表面现象,深层的原因在于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还没有到位。b.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c.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品德不应该受冷落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d.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调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沟通。似乎看到这样的现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只要我们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不要徘徊在事业的端口,勇往直前吧!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付琼玲2010080512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8班

摘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必须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一个系统、全面、客观的分析,从而结合社会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竞争力的培育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据统计2003年我国大学生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就这一数据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的局限,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成本太高。此外还有就业观念须转变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专业困难矛盾趋势创业

一.引言

据预测,在2005年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很可能达到340万人。专家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被夸大了?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大约在300万。

2.调查对象和方法

2.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成都A大学的毕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100份试卷,收回95份,其中有1份未答完整,作为废卷剔除,得到有效试卷94份,有效回收率为94%。其中男生49人,占52%,已经就业人数37人,占76%,专业对口人数12人,占25%;女生45人,占48%,已经就业人数18人,占40%,专业对口人数7人,占总女生人数的16%。其中来自城市的有37人,占40%;来自农村的有63人,占60%。本次调查由于时间有限,人数较少,所以调查准确度不是非常高。

2.2操作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首先用等距抽样的方式将A大学的已毕业大学生编号,然后按照偶遇抽样的原则,将问卷发给已被编号的这些同学。本次调查才要成都心理资讯网提供的大学生就业现状测量量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量表中的每一项进行选择。符合者打2分,基本符合者打一分,难以判断者打0分,较不符合者打-1分,不符合者打-2分。测试结果,各个问题的加分加总。

3.调查的内容

涵盖求职基本情况、就业满意度、就业影响因素、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就业政策以及创业情况等六个方面。

3.1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总体形势十分严峻。且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特点就是压力与机遇并存。

二、主要结论

根据对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69.1%,毕业生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就业形式更加规范化,专业供需矛盾进一步缓和。截至本次网络调查结束时,被调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69.1%,低于2010年(76.1%)。但因两者调查截止时间存在显著差异,201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仍存在一定上浮空间。

从毕业生签约状态看,已签约毕业生(包括与用人单位口头约定就业)占调查总体的47.2%,有52.8%的毕业生处于准备升学、等待签约、待业等未签约状态。

具体来看,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签约比率略高,为50.1%,其次是“211”与“985”工程高校毕业生,签约比率为49.3%,独立学院和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签约比率分别为44.6%和44.1%,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矛盾略显突出。

从专业来看,签约比率最高的是工学专业毕业生,为61.1%,其次分别是管理学49.8%,经济学45.7%,理学40.7%,签约比率较低的是教育学、历史学、军事学,分别为23.7%、23.9%和25.3%。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90.6%)较2010年(86.8%)有所增强,专业供需矛盾进一步缓和。其中,医学与工学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最高,而法学和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最低;男性、高职高专院校、工科等专业、研究生学历毕业生签约率相对较高。

已签约毕业生中,去往企业的毕业生比例最高,为78.9%,其他类型单位均有分布。在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的被调查毕业生中,以就业协议形式签约的毕业生所占比例最大,为72.7%,比2010年高出22.6%,而以口头协议的形式签约比重较小,为2.6%,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就业市场逐渐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法制化。

2.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稳中有升,就业期望与现实就业间矛盾有所缓和。

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得分63.3分(满分计为100分),满意度稳中有升,比2010年高出近10分(2010年为53.7分)。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与毕业生性别、学校层次、专业、家庭所在地、起薪和签约单位性质等特征变量呈显著相关。其中,男性、高职高专院校、专科学历、哲

学专业、城镇生源、起薪较高、签约国家机关等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相对较高。

调查显示,毕业生起薪普遍较低,68.6%的毕业生起薪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但2011届毕业生起薪3000元以上分布较2010届有小幅提高,增加6.0%,这与当前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大背景有关。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起薪仍在低水平徘徊,被调查毕业生中仍有6.5%的起薪不足1000元,7.7%的毕业生并未约定起薪。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岗位及使用下移倾向较为明显。高校毕业生实际薪酬与期望薪酬间矛盾有所缓和,但仍有71.6%的高校毕业生期望薪酬高于实际薪酬。而实际薪酬与期望薪酬失调显著影响就业满意度。

3.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理性,首先考虑行业发展前景,基层单位与中小企业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调查显示,44.8%的高校毕业生认为“行业发展前景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因素;33.4%受访者更看重“与自己专业对口”; 33.1%的毕业生选择“个人发展机会多”这一因素,20.7%的毕业生认为“工作稳定”比较重要。另外,也有相当数量毕业生把“喜欢单位所在城市”(10.5%)、“能够提供住房”(3.0%)和“能够解决户口”(1.7%)当作就业单位选择的原因。在理想就业地点选择方面,北京、上海及东部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仍然是毕业生的首选,选择比例超过六成。在理想就业单位方面,中国移动、华为与中国建筑成为2011届毕业生首选企业前三名。可见,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倾向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发展前景较好并且福利待遇较为优越的地区和单位工作,并且随着毕业生学历的提高倾向性愈加明显。

另外,2011届毕业生认为“发展机会较少”、“待遇过低”和“渠道不通畅”等是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三大主要原因;“用工不规范”、“基本工资太低”和“不给上五险一金”等因素限制毕业生选择中小企业就业。因此,鼓励并落实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4.毕业生对国家相关就业政策了解程度不高;但面对就业前景,多数毕业生态度积极乐观。

近年来,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就业项目与优惠政策。数据显示,近半数受访者表示自己了解 “村官计划”和“西部志愿者服务计划”这两项政策;37.4%和36.5%的受访者分别表示了解“三支一扶”计划与“毕业生应征入伍服兵役”计划。在所有政策项目中,毕业生对“参与国家或地方重大

科研项目(科研助理)”这项政策的了解程度最低,仅为10.1%。结果表明,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就业政策很受高校毕业生的欢迎,对毕业生就业有较大促进作用,但由于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政策配套和落实尚需给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多数毕业生对于自身就业前景持积极态度。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良好,目前已有多个意向职位供自己选择或者认为自己通过努力就能够找到比较满意的岗位。有22.7%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的就业前景虽然不太乐观,但是通过多次面试后还是能够找到合适的岗位。仅有14.9%的人认为目前就业十分困难,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还有3.2%的人认为目前的形势堪忧,根本找不到工作。

5.校园招聘会是实现就业的最有效途径,在就业服务方面,毕业生最渴望获得准确有效的就业信息。

调查显示,52.6%的受访高校毕业生认为“校园招聘会”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最有效途径,而48.2%的受访者认为“专业人才网站”是其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其次42.7%的受访者认为“社会人才市场招聘”是解决其就业的有效途径,29.7%的受访者认为“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也是其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有9.4% 的受访者认为“查看招聘报纸或求职专刊”及有8.5%的受访者认为“短信、彩信、wap移动求职平台”是实现其就业的有效途径。从中可以看出,高校毕业生就业途径的丰富性和校园招聘会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就业服务重要性方面,52.7%受访者选择“准确有效的就业信息”;38.1%的受访者认为“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是最为重要的就业服务;另外,认为“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进行就业指导培训”,“组织校园招聘会”具有重要作用的毕业生分别占30%左右。

6.在影响就业的众多因素中,毕业生认为“专业符合社会需要”与“理解交流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

调查显示,在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教育教学因素方面,53.0%的受访者认为“学科专业”对毕业生的就业影响程度最大,“课程设置”和“师资水平”分列二、三位,“教学/科研设备条件”、“教学方法方式”的选择比重也超过两成。在学校对大学生培养的基本能力方面,59.0%毕业生认为“理解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的,其次是“逻辑思维能力与应用分析能力”的培养,另外,分别有31%的毕业生认为“动手能力”与“管理能力”也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在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方面,61.6%的受访者最为关注“专业符合社会需要”,51.0%和41.5%的受访者分别看重“具有社会实习经历” 和“学校知名度高”,“性别”和“外貌”因素虽然并不突出,但也具有一定比重,分别为

6.8%和4.8%。

7.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所降低,创业资金与创业项目缺乏成主因。调查显示,被调查毕业生有创业意愿的为32.4%,比2010年的48.3%有所降低。具体分析来看,男性、低层次学校、低学历毕业生相对来说自主创业意愿较高。

在创业影响因素方面,大部分受访毕业生认为“缺乏创业资金”(88.6%)、“缺乏创业项目”(71.2%)和“缺乏创业意识”(48.5%)等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三大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但政策针对性、配套性和实施力度不够,使得扶持效果大大降低。

在选择创业的原因上,有54.3%的毕业生将“个人理想就是成为创业者”作为自主创业的首要原因,其他重要的原因有“有好的创业项目”(18.0%)和“未来收入好”(12.2%)。可见,实现个人理想、获得丰厚回报是推动毕业生创业的重要因素。

在学校创业指导方面,71.7%的毕业生将“创业资金帮扶”列在首位,其次是“创业项目引进”(71.5%),“创业能力培养”(45.0%)和“政策法规介绍”(43.7%),“创业场所提供”最低为38.9%。充分体现了高校毕业生对学校创业指导的内在需求和诉求,也进一步表明了加强高校创业服务的重要性。

三.结语

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楼锡锦,《《教育发展研究》》 ;吴克明,《《大学生就业研究》》;《《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第五篇:会计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会计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导语: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就业现状调查报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会计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会计制度的日臻完善,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我们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大学生,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竞争力,应该了解会计就业的前景,所以在寒假的这段时间里,我对当地一些企业的会计部门进行了一些调查。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以后的就业创业奠定一定的基础,调查内容是了解各企业设置哪些会计工作岗位,各会计人员的学历水平,职称及工作年限等。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以便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改进。

随着经济景气度的回升,会计培训人员需求越来越大,但会计行业就业仍然是参差不齐。一方面从持证人员数量上看是大于需求,而从持证人员的质量上看是远远小于需求。主要原因一是在校学生或刚出校门就已考取相关会计证书而缺乏实际经验,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二是社会上一些盲目迷信证书的人员通过不同的渠道取得证书而持证待岗,这类人员有的是根本不懂会计,有的是会计知识陈旧或一知半解,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通过我的实地调查发现:会计专业对学历的要求相对还不是很高。大专生在这一领域竞争力相对较强。男女比例方面,男女比例为2:3。可以看出,女性占了大半江山,担任会计主管的要多,而女性担任出纳和一般会计人员的较多。工作年限方面,一年的很少且基本都是担任出纳,2—3年的所占比例较多,其次是3—5年的。其中,会计年限越久一般担任岗位级别越高。这印证了那句“会计越老越吃香”。职称方面,一般会计人员和初级职称较多,中级次之,高级和注会较少,这反应出当今社会还是缺乏高端顶尖人才和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另外,从表五可以看出,会计专业还是一个比较对口的专业,在这些被调查的会计人员中有百分之六十以前是会计专业的。因此,我们以后从事会计的可能性还是较大的。另外,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应用是异常突出的,而其它的经济业务处理能力、税务业务处理能力、统计分析能力、审计能力等相应地应用较少。我们会计人员还应具备一定的分析经济形势,经济决策的能力。通过对会计人员的交流,他们认为在任职的基本要求中,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是比较重要的,其次就是专业的从业资格证以及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态度,由此可以说明,现在大多数的会计从业人员中,都是具备了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为主的。

面对当今社会的现状,即将走入社会的我们不仅仅要了解目前会计行业的需求,还要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需具备以下几点:

一定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有严谨的工作态度。

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把基础理论知识学扎实

广泛的知识面要坚持学习。但不能只学习和会计有关的知识,还要学习与经济相关的知识。

掌握会计电算化,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

所以,会计专业虽然在现在有趋于饱和的趋势,但是,只要能自己找对方向,会计专业就业并非困难,会计专业就业前景仍然很宽阔。这些,都需要自己好好把握。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广东省副省长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XX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XX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XX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说来,大学生就业难、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现状和就业形式: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字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首先是由于近年来的大学生扩招,使得市场上的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就日益严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1、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

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虽然会不平衡,冷热不均,但是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会有所变动。如果能够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应该说无论是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是冷门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单位将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单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学历毕业生不用的状况,现在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3、民营企业将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将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

4、就业空间将就一步扩大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可能。

5、人才市场趋向在转变

据调查显示,人才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是,有新知识,高技能的良好品质的人才有机会,而非大学生身份,这就要求我们大学毕业生,必须在毕业后,继续学习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如前所述,我们学院毕业生近三年的就业率虽高,但仍面临着就业难问题。要有效解决此一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端正就业意愿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1、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构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可分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其中,知识结构是基础。只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求职者才会显得有内涵。而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已越来越成为双向选择成与败的关键。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则是能否持续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关键。

2、进一步端正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意愿。

这些事例和数字进一步向我们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当前年轻人的求职意愿明显偏离社会用人需求。这也可以说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学生树立职业平等观、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已成为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迫切需要。

下载管理学就业现状调查报告及我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理学就业现状调查报告及我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 学生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是祖国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成才直接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而今,正处我国社会转型时......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广东省副省长宋海......

    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情况调查报告 姓名班级:班学号:摘要:为了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就业问题、院领导的政策及指导。本系以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去向、工资待遇、未就业大学生的人数......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 摘 要: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本文通过文献法和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和政策,调查了当前高校大......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200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

    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大全5篇]

    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报告 每到六月,就会有一批大学生离开校园,参加工作。而由于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使得大学生人数激增,同时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这给广大的毕业生造成了......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五篇范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在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越来越多。因此,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十分严峻 的就业形势。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走向越来越难的趋 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