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促进就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促进就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认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竞争的加剧,会造成一些产业就业人员的相对减少,同时也会扩展其它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我国的第三产业将成为我国吸收就业人员最多的产业。我国应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就业的产业结构的调整,解决就业问题,以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关键词:资本有机构成 就业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居于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指出,资本有机构成是资本技术构成与价值构成的关系,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通常的表示方法有:C/V;(C+V)/C;C/(C+V)。
从其表示方法我们可以看出,资本有机构成的本质是反映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伴随着资本积累个别资本(C)的增大,资本有机构成﹛C/V或(C+V)/C或C/(C+V)﹜都呈不断提高趋势。这种趋势是资本因追求利润内在动力和竞争外在压力下所做出的必然选择,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组织技术经济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会带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那么,有机构成的提高也对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会有影响。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我国就业产业结构的影响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马克思指出了因科技进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对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劳动的量比它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量的相对减少,或者说,表现为劳动过程的主观因素的量比它客观因素的量的相对减少”。一方面,有机构成提高后,既定的资本形成对劳动的较少数量的需求;而另一方面,增加的资本投入也会形成相对减少的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这就势必形成资本对劳动力的排斥。同时,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竞争力日益加强,形成对小商品经济下的农业个体农民、城镇个体手工业者的冲击,使大量农民或个体手工业者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特别是对于无一技之长的非熟练工人影响更大。
我国原有的就业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就业人员行政计划分配,直接导致我国各企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比例失调,冗员繁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确立,就业改由市场来配置,失业问题就渐渐暴露出来。我国2000年统计的城镇失业率为3.1%,到2003年就升到了4.3%,增加了将近百分之四十,而实际上的失业率比这要高,因为大量隐性失业人员的存在及一些失业人数并没有统计在内。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同时也能创造出对劳动力的新需求
马克思也指出了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增加就业的作用。“积累的增进,虽然使资本的可变部分相对减少,但并不因此排斥它的绝对量的增加”。“就业人数的相对减少和绝对增加是并行不悖的”。我国改革开放后,科学技术大量被采用,资本有机构成普遍提高,直接带来产品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以至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和变化,这又势必促成劳动力就业结构性调整,使劳动力的就业总量不断增长。我国城乡从业人员由1952 年的20729 万人增加到2003 年的74432 万人,增长了359.1%,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带来的其它就业领域的拓宽。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会导致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
马克思指出:“机器在应用它的部门必然排挤工人,但是它能引起其它劳动部门就业的增加。”“大工业领域内生产力的极度提高,以及随之而来的所有其它部门对劳动力的剥削在内含和外延两方面的加强,使工人阶级越来越大的部分有可能被用于非生产性劳动。”非生产性劳动也就是除了第一、第二产业之外的其它劳动,即在第三产业从事的劳动,其主要部分是服务业。发达的服务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集中表现,它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来源。资本有机构成较高,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其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 的70 %或以上,在全部就业人数中,服务业就业的人数要占70 %或以上。如美国近1.3亿就业人数中,大约有0.9亿在服务行业就业。
根据国际经济规律,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超过1000 美元之后,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我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000 美元,因此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也将面临巨大的调整。从1978-1999 年间,我国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在三次产业调整中的比重分别下降了10.4%和20.4%,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分别上升了1.1%和5.7%,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的比重分别上升了9.3%和14.7%。三次产业调整中,第一产业产值和就业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加高于产值比重的增加。我国这一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正符合了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工人阶级越来越大的部分有可能被用于非生产性劳动”的理论分析。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第一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生产集约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会出现劳动力的绝对剩余,这正是我国出现大量的“富余劳动力”的主要原因。农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就业人员由第一产业大量转出。在第二产业内部,当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慢于工业扩大再生产的速度时,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增加,但在第二产业内部会发生转移。如装备制造业中的精密仪表、通讯设施、半导体等行业逐渐成为吸收大量的就业人员的部分。当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快于工业扩大再生产时,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将迅速减少,就业人员由第二产业转出。我国第二产业的就业当前尚属前一情况。资本有机构成越高,第三产业越发
达,越能吸收从第一、二产业转出的过剩劳动力。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在社会就业中趋于上升,并将在未来占绝对优势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就业结构进入剧烈变动时期,这是经济结构变动的自然反映。1978-1999 年间,第一产业就业份额由70.5%下降到50.1 %,第二产业就业份额由17.3%上升到23%,第三产业的就业份额则由12.2%上涨到26.9%。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在1994 年就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目前,我国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就业比重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则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扭曲。1999 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产出之比为17.7∶49.3∶33,但相应的就业之比为50.1∶23∶26.9。居民通过就业获得收入,进而进行消费与储蓄,经济的正常发展要求国民经济的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相适应,这样,产出才能适应消费和投资的需求。我国第一产业的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比产出占总产出的比重高出30 多个百分点,所以我国的产出与就业结构不合理。
调整产业结构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思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洛林教授在一次报告中指出,我国有4.9亿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的约1亿,转移到城里的农业人口大概有1.2亿,真正是用在农业上的有1亿就够了,还有1.7亿左右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消化。由于今后每年还将增加几百万,再加上未来20 年每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的1000-1200 万,以及800 万左右的下岗人员,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十分沉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向深入,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日渐加大,就业结构的矛盾也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日渐突出,进而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解决的办法只有加速经济的良性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扩展新的就业领域。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经济的发展能带来就业容量的增加,但增加量不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促进新的行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既是我国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要求,也是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量的最现实的选择。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很高,大约为0.75,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增加700 万个就业岗位。调查显示,对第三产业投资1 万元,可以解决7-8 个人员就业。而同样的投入在第一产业中只可以解决一个人员就业,在第二产业中可以解决1.7 个人员就业。发展第三产业要支持鼓励旅游业、餐饮业、咨询业、信息服务业、文化服务业、教育服务业、法律服务等,尤其是立足于农村的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发展。
积极发展中小企业
我国中小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低,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是我国劳动就业的主要领域,目前全国
工业部门就业人数为1.5 亿,其中在中小企业就业的人员就有1.1 亿。1979 年到1999 年间我国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在中小企业中实现了就业。应根据我国国情(几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上千万的下岗工人)和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积极利用劳动资源的比较优势,努力发展一些市场前景看好的劳动密集型项目,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做好失业人员的转岗培训
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所带来的失业人员,主要是劳动素质较低的非技术专业人员。我国现有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一方面,存在大量失业的非技术人员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公司、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导致企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这些情况在沿海城市(如广州、深圳、温州等)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我们应积极发展多层次的教育产业,特别是职业教育,提高劳动人员的素质,掌握新技术,改善就业结构。
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一些行业的就业人员减少,但同时可以扩展其他一些部门行业的发展,解决一部分就业。我们应适应这一产业的发展变化,通过加强和提高社会劳动就业意识,加强政府机构的引导和劳动者本身的发展和开拓,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并调整第一、第二产业内部的就业结构,鼓励促进有潜力的行业的发展,吸收剩余劳动力,使我国逐步形成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相适应的劳动就业结构。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缓和社会矛盾,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主义体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王俭.有机构成调整下劳动就业问题的思考[J].辽宁工学院报,2003
3.李悦.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郭继严.2001-2020年我国就业战略研究[J].经济学家,2001
第二篇: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1、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
(GDPi/GDP)/(Yi/Y)-1不妨改为(GDPi/Yi)/(GDP/Y)-1,如果大于0则说明该产业的人均产值大于整个产业的平均人均产值。原来的公式问题在于,没有考虑各个产业中劳动力边际产出效率不一样,所以平衡状态其实并不平衡。一般来说,第三产业应该大于0,而第一产业应该小于0,第二产业在0附近。
2、产业重心理论
用区域重心在时间维上的变化来表示产业结构的时空动态演进过程/
3、分析方法
详见“1951-2004年西藏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与机理”
3.1产业结构熵
用来描述产业结构系统演进的状态
3.2多样化指数
用来衡量产业内部结构的多样化程度。例如第一产业,就是指历年来种植业、林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等各自比重变化所反映的多样化情况。
3.3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偏差系数
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表示产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其绝对值越小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越平衡,为零时两者均衡;偏差系数越大,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差距越大。
3.4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V和产业结构转换方向系数
根据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论,把区内各产业增长速度的差异作为衡量一个地区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的指标,同时构建产业结构转换方向系数。
3.5产业重心分析法
借鉴力学原理,其变动反映地域产业演进变化轨迹。
4、其他分析方法
三次产业的权重图(三次产业结构演进情况)(尤其注意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因为财政补贴的拉动型增长,服务于消费的粗放经营特征,还是确实第三产业真正发展起来了。)
5、核心观点
如果要描述产业调整的现状,必须要有一个评价标准或者说评价公式。
6、其他评价指标
产业结构水平测度模型(详见论文“产业结构水平侧度模型与实证分析”)
产业结构水平是对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程度的一种衡量,通过将产业结构水平综合化为一项定量指标,来表明该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产业结构是个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向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合理化发展,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朝着第一、二、三产业占优势地位递进的方向演进;
2、沿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方向演进;
3、顺着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的方向演进;
4、沿着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的方向演进。
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值越大,说明该产业在产业结构水平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越大。这可以用来测定某个区域三次产业对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度。
7、产业结构变化的外部效应
一般以各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或各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变化来定量评价。
8、产业结构的环境效应
详见“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第一,不妨选择中部城市或省份,因为这些地区产业结构相对问题较多。
第二,可以思考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对环境的影响。例如第二产业比重过大,其中重工业比重又较大,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国外开始撤出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重工业,转而向服务业和信息业,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产业结构需要调整的主题。
第三篇: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定稿]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011年7月5日星期二天气:晴 早上,我与驻村干部和乐安村、水冲村的支书、主任到乐安屯屋背的山核桃、勾藤基地进行了调研。乐安屯屋背的山核桃、勾藤基地集中连片800亩,涉及乐安、水冲和铜鼓三的土地,是经过国土整治后,种植山核桃和勾藤的,苗木的栽植规范,苗木成活率高达到98%,是州级、县级山核桃和勾藤种植示范基地。其基地的成功经验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规模相对较大,便于集中管理;二是经过国土整治后,土壤得到改良,土地平整,苗木成活率高,便于规范管理;三是乐安屯屋背的山核桃、勾藤基地800亩实行责任承包制,当前承包给3户进行管理,实行集约化经营,增强了管护人员的责任心;四是镇产业办监督到位,专门安排1人负责抓此示范点。以上几点,是该示范点取得成功的经验。该示范点培育的成功,为我镇支柱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该示范点的成功经验,也将成为辐射周边村走产业结构调整树立了典型,借得借鉴。
(铜鼓镇党委副书记:杨克玉同志民情日记)
旱情无情群众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2011年8月17日星期三天气:晴
清晨,我与林松青副镇长和教育站站长到高坝、兴寨、高高岑三村的旱情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在各村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各村的旱情情况。
在旱情调查过程中,三村的自来水和人饮消防用水早在7月中旬已干枯,农村消防和人畜饮水形势十分严峻。调查后,在各村召开了座谈会,会上,群众关心的普遍问题是:明年的粮食怎么办,今年粮食减产较大,经各村统计:高坝、兴寨、高高岑三村粮食减产分别为:37%、40%、35%,粮食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首要问题;今年旱情百年不遇,无猪菜养猪,猪肉价格过高,人民群众吃肉贵;究竟还要干旱多久,人畜饮水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当前,人民群众和牲畜的饮水主要是靠一些冲里的冒水井,再过一段时间,冒水井也将干枯。针对以上问题,我在会上作回答:一是关于粮食问题,国家将会加大粮食救助力度,确保大家有饭吃,要求各村做好缺粮户的统计;二是目前国家正在进行猪肉价格宏观调控,相信国家政策,猪肉价格将会下降到一定范围;三是关于人畜饮水问题,要求各村注意饮水动态情况,发生饮水困难,及时与镇政府联系,镇政府已预安排两辆车专门为各缺水村送水,确保各村饮水安全。经过答复,解决了困绕群众心中疑虑,并相信政府一定会把当前的旱情问题处理好,解决好。
(平秋镇党委副书记:杨克玉同志民情日记)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调研为企业排忧解难
2011年9月13日星期二天气:晴
早上,我与镇扶贫办、统计办等单位负责同志一起深入到金矿企业、养殖大户、个体工商户部分企业进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金矿企业都是刚承包过来的新老板,1家停产,2家正在整改阶段,在谈到效益和今后的发展时,都说没有把握,风险太大,经样品化验含量很低,前景不容乐观。在与养猪大户交流时,他喜上眉梢,今年猪肉上涨过快,发了一笔财,是多年来不得的机遇,都想扩大再生产,但资金仍然不足,针对此情况,镇扶贫办同志讲解当前小额扶贫借款的一些政策,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在与个体工商户交流时,他们都认为当前国家政策好,开一店子能解决2——3人的就业,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所需的品种要求多样化,所需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当前,全镇有金矿企业3家;养猪大户5户,年出栏500头以上,年纯收入18万元;木炭厂2家;砖厂、木材加工厂、预制厂各1家,各类个体工商户32户。非公有制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全镇经济的欣欣向荣。
(平秋镇党委副书记:杨克玉同志民情日记)
组建企业党支部和工会组织的调研
2011年11月10日星期四天气:晴 2011年11月10日,县委组织部、机关党委、工会、工商联等部门在平秋镇党委的陪同下,深入平秋镇锦隆矿业有限公司进行党员和职工的调研。
座谈会上,公司负责人向大家汇报了公司经营、党员、职工情况,并感谢各部门对该公司的关心。听取公司汇报后,县委组织、机关党委负责人认为,公司党员人数已达到3人,建立基层党组织条件成熟,应快成立党支部,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的宣传,让职工了解当前党的路线方针和国家政策,充分发挥党支部在企业的作用,引导企业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县工会、工商联负责人认为,企业职工多、规模大,应尽快组建工会组织,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维护好职工的权益,解决处理好职工间各种矛盾和问题,让职工真正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最后,公司负责人表态,在平秋镇党委和镇总工会的领导下,尽快成立筹备工作组,尽快组建党支部和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工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切实维护好广大职工的权益,积极宣传好当前党的路线方针和国家政策。
(平秋镇党委副书记:杨克玉同志民情日记)
加强基层组织的调研
发挥支部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
2011年10月22日星期六天气:晴转阴
早上,与镇党政办、纪委办一起到魁高村开展县、镇人大代表选举,选举工作完成后,对该村的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座谈会,首先,党支部书记汇报了近年来党员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和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下步工打算等,在坐的党员踊跃发言,当前该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外出党员多管理工作难,致富带头人少,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党组织在基层的影响力减弱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给予了以下答复:一是加强党员发展力度,把思想先进,有经济头脑,肯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同志吸收进党组织来壮大党员队伍,增强支部活力;二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组织开展党员帮抚困难群众、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帮带活动,发挥党支部在人民群众的影响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三是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明确专人负责,对外出党员实行动态管理;四是党支部要利用七
一、春节多开展活动,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共谋划全村未来发展,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加强对党员的培训,提高党员的素质;五是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利用当前政策,选择1——2个产业,精心培育,发展适本村的种养殖业;六是要正视当前党支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平秋镇党委副书记:杨克玉同志民情日记)
与民交流感情共商集镇街道建设排水措施
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天气:阴
近期,镇政府正在实施集镇街道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街道两边住户的生活生产用水和雨天雨水排泄处理,已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12月8日早上,实工人员到镇政府反映,有群众阻止实工人员开挖粮站门口的排水口,无法进行施工。听到反映后,我和镇长亲自赶到现场,正好有群众和施工方都在,群众指着正要开挖排水口的地方说:“这里开挖排水口,大量的生活生产用水和雨季的雨水从这排下去,影响我们的农田生产,我们不同意从这里开排水口。”弄清楚情况后,我沿着将开挖排水口地方下面的农田走了一圈,心想,若从排水口修一条水渠与下面的水渠连接,街面雨季的流水和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就不会流入农田。经与群众交流,谈了此想法,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同意,并且说“我们并不是不支持政府高建设,只要是不影响我们的生产,我们是举双手同意的。”现场,镇长拨通了镇水利站同志的电话,要求他们及时对该渠道进行设计报县水利局审批实施。经过此问题的处理,办法总比问题多,人民群众的生产无小事,只有认真对待,加强沟通交流,干群众关系就会进一步密切。
(平秋镇党委副书记:杨克玉同志民情日记)
第四篇: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说是要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根本目的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关键是引进和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来改造传统农业。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产手段,是科学技术的物化和载体,在农村改革以来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延伸,农机化要适应和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就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一、突出抓好种植业生产机械化,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将会带来农业内部专业分工的细化。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农机的替代作用,促进农业劳动力向种植业以外领域的大量转移,同时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必须突出抓好种植业机械化生产。从我县的实际来看,应主要抓好三大类农业机械的发展。一是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当前要在巩固和发展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加大科研和推广力度,在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上下功夫,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取得重点突破,使全县农机化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二是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即花生机械化,要集中精力,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创新,开发、研制关键生产环节的作业机械,尽快促进其机械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三是重点发展大棚及高科技的设施农业、研发配套机械,不断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
二、突出抓好加工业机械化,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调整农业结构的目的在于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有两个渠道,一是面向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种植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二是通过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变产品优势为经济优势。这样就为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目前来看,要抓好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就要以粮、畜、果、菜四大主导产业的产前、产后服务为切入点,引导农机服务向深度、广度发展,延长服务链,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在产前服务方面,要积极促进种子精选、包衣等环节的机械化,尽快形成规模和市场,并进一步延伸。在产后服务方面,要重点抓好粮食产地烘干、清洗、分选等加工的机械化;重点搞好干鲜果品和蔬菜在贮藏保鲜以及分级、包装等方面的加工机械化,不但要完善、丰富现有技术,扩大推广应用范围,还要加快农技科技创新,充分满足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三、突出抓好养殖业生产机械化,提高集约化经营程度
我县畜牧业生产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的比重很大。养殖机械化生产,不仅是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更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需要。因此,畜牧业发展必须在市场化、集约化上有所突破,必须在规模化、机械化上多做文章。在养殖业机械化生产方面,要继续发挥在机械化养猪、养鸡、养鸭等技术方面原有的优势,加大已成熟的工厂化养猪、养鸡、养鸭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科技投入,稳定猪、鸡生产。在新形势下,工作的重点将转移到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养殖机械上。要通过大力推广秸秆收获青贮和秸秆氨化处理机械化技术,推广草食型、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要通过开发、引进,大力推广适合家庭牧场生产的机械化养殖技术和养殖机械,推广畜草种植、收割、烘干、加工机械化,尽快使家庭牧场步入发展轨道,推动草食畜牧业的规模养殖。同时要以生态农业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的作用,建设高标准的机用农田,有力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四、突出抓好农机社会化服务,把千家万户大市场衔接起来
农业结构调整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调整方向。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有效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服务组织是带领农民发展生产、进入市场、推进产业化经营的生力军。因此,搞好农机社会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发挥农机在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广泛应用。农产品流通是连接生产与市场的纽带,过去农业机械在搞活农村商品生产中作用重大,农业结构调整中,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在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流通
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组织好这项服务,既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也有利于调整农机化发展方向,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二是要加强信息中介服务。为农民和基层服务组织适时提供农机产品市场供求、作业需求、新技术新机具信息服务,为农民购买高质量、适应机械提供服务。三是要鼓励和支持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发展,积极推广小麦跨区机收作业这种成功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模式,逐步探索向玉米、花生、地瓜等其他农作物品种和机耕、机播等其他生产环节的延伸,提高农机利用率和生产率,解决家庭承包经营和机械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通过专业组织的示范作用,引导农民发展农机,开展社会化服务,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五、突出抓好农机购置补贴,促进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
我县自2005年我县被列为了农业部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县,共落实补贴资金1700万元,补贴机具达1200余台,补贴机具在三夏、三秋生产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基层干部及群众对农机购机补贴普遍反映较好,认为“政府真正为农民办了一件大好事”。从补贴机具的类型看,大力推广了玉米机械化收获机械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实现了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的“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由于购买一套玉米收获机械加上免耕播种机需要近10万元资金,因而虽然是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农民对此非常需要,但由于资金困难,农民买的很少。因此我县重点安排了玉米联合收获机、还田机、免耕播种机和与之配套的大型拖拉机,通过实施使我县玉米联合收获面积、还田面积大大增加。同时,农机购置补贴增加了农民的增收渠道,比如一户农民有一套玉米联合收获机,享受购机补贴买了一台大型拖拉机,同时配套购置了一台玉米联合收获机和一台免耕播种机,在当年的三秋生产中,两台玉米收获机收获玉米700亩,作业收入3.5万元,还田作业300亩,作业收入0.7万元,免耕播种460亩,作业收入1.8万元,共计作业收入达8万元,得纯收入近5万元。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县农民外出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可一到农忙时期,他们又不得不家来争秋夺麦。比如一户农户常年在外打工,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家中承包的7亩责任田只能靠妻子一个人在家劳动,一到秋麦就得回家收种,即增加了来回路费,又减少了打工收入,虽然近些年麦季用上了小麦收割机,可以不再回家收麦,但到了秋季又要收,又要耕种,妻子无法承担,不回家不行。由于购机补贴政策落实,有了玉米收割机,妻子告诉他今年秋季不用回来啦,她在家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收了玉米后,直接用免耕播种机播种了小麦,没费劲就完成了秋收秋种。从这方面看,农机购置补贴,深受农民欢迎。
总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无不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农业产业化呼唤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大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五篇: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说是要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根本目的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关键是引进和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来改造传统农业。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产手段,是科学技术的物化和载体,在农村改革以来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延伸,农机化要适应和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就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一、突出抓好种植业生产机械化,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将会带来农业内部专业分工的细化。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农机的替代作用,促进农业劳动力向种植业以外领域的大量转移,同时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必须突出抓好种植业机械化生产。从泗水县的实际来看,应主要抓好三大类农业机械的发展。一是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当前要在巩固和发展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加大科研和推广力度,在玉米、薯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上下功夫,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并取得重点突破,使全县农机化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二是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即大蒜、花生、生姜等机械化,要集中精力,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创新,开发、研制关键生产环节的作业机械,尽快促进其机械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三是重点发展大棚及高科技的设施农业、研发配套机械,不断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
二、突出抓好加工业机械化,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调整农业结构的目的在于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有两个渠道,一是面向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种植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二是通过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变产品优势为经济优势。这样就为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目前来看,要抓好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就要以粮、畜、果、菜四大主导产业的产前、产后服务为切入点,引导农机服务向深度、广度发展,延长服务链,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在产前服务方面,要积极促进种子精选、包衣等环节的机械化,尽快形成规模和市场,并进一步延伸。在产后服务方面,要重点抓好粮食产地烘干、清洗、分选等加工的机械化;重点搞好干鲜果品和蔬菜在贮藏保鲜以及分级、包装等方面的加工机械化,不但要完善、丰富现有技术,扩大推广应用范围,还要加快农技科技创新,充分满足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三、突出抓好养殖业生产机械化,提高集约化经营程度
泗水县有山区、平原、河滩,畜牧业生产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的比重很大。养殖机械化生产,不仅是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更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需要。因此,畜牧业发展必须在市场化、集约化上有所突破,必须在规模化、机械化上多做文章。在养殖业机械化生产方面,要继续发挥在机械化养猪、养鸡、养鸭等技术方面原有的优势,加大已成熟的工厂化养猪、养鸡、养鸭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科技投入,稳定猪、鸡生产。在新形势下,工作的重点将转移到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养殖机械上。要通过大力推广秸秆收获青贮和秸秆氨化处理机械化技术,推广草食型、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要通过开发、引进,大力推广适合家庭牧场生产的机械化养殖技术和养殖机械,推广畜草种植、收割、烘干、加工机械化,尽快使家庭牧场步入发展轨道,推动草食畜牧业的规模养殖。同时要以生态农业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的作用,建设高标准的机用农田,加快高质量的草地建设,有力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四、突出抓好农机社会化服务,把千家万户大市场衔接起来
农业结构调整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调整方向。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有效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服务组织是带领农民发展生产、进入市场、推进产业化经营的生力军。因此,搞好农机社会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发挥农机在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广泛应用。农产品流通是连接生产与市场的纽带,过去农业机械在搞活农村商品生产中作用重大,农业结构调整中,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在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流通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组织好这项服务,既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也有利于调整农机化发展方向,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二是要加强信息中介服务。为农民和基层服务组织适时提供农机产品市场供求、作业需求、新技术新机具信息服务,为农民购买高质量、适应机械提供服务。三是要鼓励和支持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发展,积极推广小麦跨区机收作业这种成功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模式,逐步探索向玉米、花生、地瓜等其他农作物品种和机耕、机播等其他生产环节的延伸,提高农机利用率和生产率,解决家庭承包经营和机械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通过专业组织的示范作用,引导农民发展农机,开展社会化服务,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五、突出抓好机械化农业重点工程,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多年的实践证明,高质量的推进农业机械化,组织和实施机械化农业重点工程是一条科学、高效的重要渠道。通过重点工程的开发和建设,可以体现宏观调控的需要,可以引导农民稳步健康地发展农业机械。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要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本出发点,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可持续发展。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一方面在治“旱”节水上下功夫,继续抓好机械化旱作农业和机械化节水农业建设,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建设质量要实现突破。要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地区机械化旱作农业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相结合的新的技术体系,实现旱地耕作制度的改革,向科学技术要产量、要效益。另一方面要在治“山”上作文章,继续开展高标准的片麻岩开发,改造坡耕地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条件,有效拓展种植结构调整的空间。还要抓好机械深耕施肥、精少量播种、地膜覆盖、秸秆还田等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化节本增效农业工程建设,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总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无不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农业产业化呼唤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大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