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新《工伤保险条例》下企业工伤保险风险的防范
谈新《工伤保险条例》下企业工伤保险风险的防范 新的《工伤保险条例》已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其范围涉及所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企业用工方面的一个重要法规。从这几年的劳动仲裁案件比例来看,有关工资待遇的大约占46%、工伤的占41%左右;从纠纷所涉金额来说,工伤赔偿往往也数额较大,涉及的工伤风险防范、工伤事故处理与跟进等方面工作都构成企业的经营成本。本文通过对新《工伤保险条例》的解密,给予各企业单位在工伤保险风险防范方面的建议与提示。
解密一:新条例扩大了工伤保险适用范围,扩展了主体。
修改后的条例在原先 “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基础上增加了“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从立法本意来说,当然也包括与上述企业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不分是否有城镇户口),简单地说只要是存有劳动关系的即需交纳工伤保险。
解密二:扩大了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范围。
新条例将原本简单的“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情形补充为“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随着交通的发展,上下班途中的非机动车事故也屡见不鲜,比如电动车、燃气助动车撞人等,上下班途中事故伤害更是一度成为工伤事故领域人们关注的焦点。修改后的《条例》规定将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范围由原来的机动车事故扩大到机动车、非机动车的交通事故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和火车事故伤害,如地铁等交通工具及轮渡、火车等都纳入了赔偿范围;同时限定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才能认定为工伤,对上下班途中本人承担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如无证驾驶、酒后驾车等行为造成本人伤亡的,不纳入工伤的范围,此条也解决了旧条例下关于“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因违章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是否构成工伤”的疑问,这个限定意味着上下班受到机动车伤害不一定都算工伤。这样规定也是提醒企业需更重视提示和引导职工群众注意上下班途中的交通安全,加强进行日常上下班安全教育、在日常工作指南或规章制度中注明相关提示语。
解密三:简化了工伤认定、鉴定和争议处理程序。
新条例增加了工伤认定简易程序,规定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明确了再次鉴定和复查鉴定的时限按照初次鉴定的时限执行;取消了行政复议前置程序,规定发生工伤争议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就是说企业和个人在接到工伤认定书后不服,无需再向劳动部门申请复议,可直接走司法程序起诉至法院。一般情况下,职工发生工伤后,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30天加上工伤事故的审核期限10天。这一算下来,要40天的时间才能让工伤职工获得结论。对于那些急需医疗、救助的受伤职工来说,等待时间显得十分漫长;对企业来说,相应所需付出的物力人力成本也因时间的拖延而不断的增加。国家本着保护劳动者的立场,此处的修改为劳动者在工伤认定、鉴定和争议处理程序上作了大大地简化,侧面提醒企业应重视员工的工作安全,在员工受到工伤后应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从节约成本的角度来说,尽早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就能缩短停工留薪期的计算,减少企业停工留薪期工资待遇的支付。
解密四:增加了工伤保险基金支出项目,减少参保企业的工伤待遇成本。
目前的工伤保险制度采取分担机制,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共同负担,而修改后则
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伙食补助费、一些交通食宿费用改由工伤保险基金支出,即原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职工“住院伙食补助费”、“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及“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改由工伤保险基金统一支付,原用人单位支付的6项中的3项改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那么,用人单位只需支付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停工留薪期的工资福利待遇即可。针对达到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后的工伤职工,将停发伤残津贴,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这样进一步规范了工伤职工的待遇标准,在减轻了参保用人单位的负担的同时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应相应提高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最新颖的项目修改是将工伤预防费用增列为基金支出项目,该项目主要用于企业对员工进行工伤预防的宣传、教育、培训、防范等费用,是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但不允许用于投资运营等挪作其他用途。现在全国部分地区早在新工伤条例颁布前就有在适用,如广东省是按实际发生费用的20%,浙江省的具体适用方法仍需等待细则的出台,我们智仁律师事务所在新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出台及研究方面始终都很积极地进行。
解密五:提高了一次性工亡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同时加大了企业的违法成本。工伤职工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比旧工伤条例按等级增加了1至3个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同命同价”的标准,由“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改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打破了之前因统筹地区限制而造成的“同命异价”的现象,无论经济发展程度、地区、工作岗位等因素,工亡补助金是全国一样的。我们以计算一个发生在2010年的一次工亡事故作为比较,原规定下按2009年某一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算,我们假设某一经济发展程度中等偏上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月,乘以60个月为120000元;而按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年为基数乘以20倍则为34万,几乎翻至3倍。但不用企业紧张的是上述两项费用在实际发生工伤或工亡事故后是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的,可见国家在法律中提醒企业家们,缴纳工伤保险是多么的重要。
同时新条例规定,若未参保的,原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的工伤待遇金额均转由企业自行承担;还加大了对不参保单位的处罚力度,加强了对未参保用人单位工伤职工的权益保障。无论我们企业是否为员工办理工伤保险,一旦发生工伤事故或职业病,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均应按工伤保险待遇承担责任,包括在上文有提到“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用”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的部分也转由用人单位支付,如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工亡里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这些项目也往往是较大的。为了有效的防范这一方面的风险,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就应该积极地为新进单位的员工办理工伤保险。也特别建议企业重视对需要经常外调或外派工作的员工,用人单位应认真签订相关的外调或外派协议或加保其他商业意外保险。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尤其是经营具有危险性行业的企业,一些高危性岗位如建筑工地员工、机械车间操作工更要注意避免此类特殊岗位上隐性自残状况的发生,虽自残或自杀不能被认定工伤,但判定是否是自残或自杀也是较困难的。
解密六:进一步维护工伤职工权益。
出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目的,新条例其他有关规定更是体现了维护工伤职工的权益:
1、工伤保险待遇不再因犯罪而停止,即对于被判刑正在收监执行的工伤职工不会被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2、工伤保险条例中“直系亲属”的描述全部由“近亲属”取代;
3、破产中的单位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不再优先;
4、明确将工伤认定结论纳入司法审查范畴。
针对上述风险,企业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一定要完善用工制度,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不要因小失大,省小钱、花大钱,谨慎使用不愿意在用工单位缴纳保险的人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保险费由单位全部承担,不存在代扣代缴的问题。报到却未交社保的,对不满一个月的员工,不参加保险通常是没有大问题的,但需要注意的就是工伤的问题,因为只要实际形成劳动关系因工作发生伤害都有可能被认定工伤,即使还未正式签订合同或办理工伤保险,对刚来工作的员工但至少要向社保部门提交缴保名单,这样,即使被认定工伤,也能享受工伤基金支付的待遇项目,为企业分担掉部分风险损失;不然,在新政策下,被认定工伤后企业将承担工伤员工全部的工伤待遇项目费用。同时,提醒用人单位,自2011年起工伤可以进行补缴,但须付相应的滞纳金。
二是企业设立风险基金,尤其是工伤事故频发,风险大的企业设立风险基金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社会保险与商业意外险向结合,既提高了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增强企业凝聚力,又增加了员工福利,可谓一举两得。
三是建立工伤事故管理制度,该制度就是一种有关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的程序化制度,主要包括:
1、工伤报告程序:当工伤发生时,所在部门应立即施救并保护好现场,同时通知人事部,特殊情况不得超过4小时,有延迟造成的损失由本人及直接上司承担责任,涉及公安、交警部门的事故须第一时间报警;行政安全人员负责工伤事故承包、评残、医疗费用报销、离职补助结算等;发生工伤事故的部门须在1个工作日内,向人事部提交《工伤事故调查与整改报告》,报告上必须写清楚受伤的时间、受伤原因及经过,受伤部位及伤情程序,改善措施等。
2、工伤的医治规定:例如实行定点治疗,指定工伤医治医院,由人力资源及行政部配合安排相关工作;规定相关因受伤严重而须转院的审批程序等。
3、工伤的休假及陪护规定:将工伤的休假申请纳入《员工手册》,设定相应规定及须依医院的诊断证明;明确医疗费用、陪护费用的报销程序、伙食补助费的报销标准。
第二篇:工伤保险新法律
工伤保险条例等一批新法新规今日起生效实施
2011年01月01日01:23正义网-检察日报关仕新我要评论(12)字号:T|T 本报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关仕新)201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等一批新法新规开始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在全面总结新中国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制度创新、制度规范、制度保障的高度,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对人民调解的性质、任务和原则,人民调解组织形式和人民调解员选任,人民调解的程序、效力等问题作出了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根据2010年12月2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修订,主要作了以下几处修改:一是扩大了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二是调整了工伤认定范围;三是简化了工伤认定、鉴定和争议处理程序;四是提高了部分工伤待遇标准;五是减少了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待遇项目、增加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待遇项目等。
《中国海关事务担保条例》旨在规范海关事务担保,提高通关效率,保障海关监督管理。该条例主要规定了三种情形下的海关事务担保。同时,为防止滥用担保措施,明确规定了不适用海关事务担保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出台的司法解释《关于审理涉台民商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规定》,明确了涉台民商事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规定指出,台湾地区当事人在人民法院参与民事诉讼,与大陆当事人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其合法权益受法律平等保护。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著作权质权登记办法》等也将于1月1日起实施。
人民调解:让“东方文明之花”绽放
人民调解被誉为“息讼止争”的东方经验。
该法的一大亮点,就是进一步明确了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和司法确认制度。该法明确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同时,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即对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该法进一步明确了人民调解员的任职条件、选任方式、行为规范和保障措施。该法要求,司法行政机关应定期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同时,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应当给予适当的误工补贴。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致伤致残或牺牲的人民调解员及其家属,可以享受国家救助和抚恤。
人民调解制度,西方人羡慕的“东方文明之花”,也将重焕新颜。
工伤保险:保障权利与分散风险的良方
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是制定《工伤保险条例》主旨所在。而为了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健全工伤保险制度,日前,国务院修订通过了《工伤保险条例》。
条例作了多处修改。最引人注意的,当属工伤保险适用范围的扩大。新条例施行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都需参加工伤保险。
在工伤认定范围方面,条例作了两处调整:一是扩大了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范围,将上下班途中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事故伤害,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都纳入了工伤认定范围,同时对事故作了“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限定,这个限定意味着上下班不一定都算工伤;二是调整了不得认定工伤的范围,删除了职工因过失犯罪、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导致事故伤害不得认定为工伤的规定,增加了职工因吸毒导致事故伤害不得认定为工伤的规定。
程序得到简化,如:增加了工伤认定简易程序,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明确了再次鉴定和复查鉴定的时限按照初次鉴定的时限执行;取消了行政复议前置程序,规定发生工伤争议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工伤待遇标准大大提高。条例规定,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上一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0倍。同时,为了避免工亡职工与伤残职工待遇相差过大,也适当提高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条例还作了其他保障职工权利的规定,让工伤者体会到更多的温情。◇海事担保:便民利民的举措
国务院:《中国海关事务担保条例》
海关事务担保是海关法确立的由当事人以财产、权利向海关提供担保,承诺履行法律义务,海关给予其提前放行货物等便利的一项管理措施。《中国海关事务担保条例》将在规范海关事务担保,提高通关效率,保障海关监督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使当事人获得快速通关、办理特定海关业务以及免予扣留财产等便利,《条例》主要规定了三种情形下的海关事务担保:一是申请提前放行货物的担保。二是当事人申请办理特定海关业务的担保。三是海关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担保,如海关发现纳税义务人在纳税期限内有明显的转移、藏匿财产迹象,要求纳税义务人提供的担保等。
为了防止滥用担保措施,《条例》明确规定了不适用海关事务担保的情形。
为对当事人办理海关事务担保提供便利,《条例》规定了免除担保和总担保等情形。
涉台案件:当事人受法律平等保护
为准确适用法律,确保涉台案件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促进两岸关系不断发展,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出台了司法解释《关于审理涉台民商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规定》。
该规定明确了涉台民商事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人民法院审理涉台民商事案件,应当适用法律和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并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中选择适用法律的规则确定应当适用的实体法。这里所讲的实体法既包括两岸的法律,也包括其他有关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同时,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中选择适用法律的规则,确定台湾地区法律为案件所应适用的实体法的,人民法院应予以适用。
规定指出,台湾地区当事人在人民法院参与民事诉讼,与大陆当事人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其合法权益受法律平等保护。同时指出,适用该有关法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著作权出质:登记才成立质权
著作权质押不仅是著作权人运用著作权的重要方式,也是著作权人进行债务担保和融资的主要手段,对于著作权的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意义重大。
根据物权法和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质押登记已从质押合同登记转变为著作权质权登记。著作权质权必须向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才成立和发生法律效力。为使规章名称适应法律规定,于1996年实施的《著作权质押合同登记办法》也就需要相应修改为《著作权质权登记办法》。
办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国家版权局负责著作权质权登记工作”,但考虑到登记业务办理的历史情况以及国家版权局人员编制等具体问题,国家版权局已根据办法第二条规定,决定委托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办理著作权法权登记工作。著作权质权登记簿记载的内容应包括:出质人和质权人的基本信息;著作权质权合同的主要内容;著作权质权登记号;登记日期;登记撤销情况;登记变更情况;登记注销情况;其他需要记载的内容。
7古生物化石保护:走上法制轨道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明确了古生物化石的范围、保护原则和分类管理制度,指出要充分发挥专家在古生物化石保护中的作用,加强古生物化石发掘、收藏和进出境管理。
其中规定,未命名的古生物化石不得出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其收藏的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转让、交换、赠与、质押给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确因科学研究需要与国外有关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的;因科学、文化交流需要在境外进行展览的,符合条例规定的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经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出境。
随着该条例的施行,我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也将走上法制化轨道。
第三篇:全县建筑企业工伤保险讲话
全县建筑企业工伤保险讲话
全县建筑企业工伤保险讲话
确保全县建筑企业工伤保险工作全面实施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安排部署我县建筑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对全县社会保障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刚才,云庆主任宣读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建设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和规范我市建筑施工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玉林局长就做好此项工作讲了很好的要求,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全县建筑企业工伤保险工作再就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建筑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我县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较快,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制度健全,落实较好,但在建筑企业工伤保险方面,因行业的特殊性等原因尚未开展,对于我县每年有近两万人从事建筑企业生产这一实际,做好此项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工切身利益非常重要。
建立健全建筑企业工伤保险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工伤保险是事关人们经济生活、社会和谐发展与进步的大事,建筑企业工伤保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从事建筑生产的劳动者一旦因工致伤、致残或者死亡,无论在经济上、精神上均造成很大压力。因此,建立健全建筑企业工伤保险制度,是维护民农工权益,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建立健全建筑企业工伤保险制度,是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
证。据统计,xx年,全县共发生各类建筑企业工伤事故2起,死亡2人,伤6人,直接经济损失近40万元。建筑企业工伤事故的发生,不仅给劳动者造成了重大伤害,而且给全县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阻碍。建立健全建筑企业工伤保险制度,一方面,通过缴费费率与企业安全生产挂钩,建立减少事故发生的约束机制,促进建筑企业在确保职工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基金的保障功能,避免用工单位一旦发生工伤事故便不堪负重,影响受害者及时治疗,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的难堪局面。
建立健全建筑企业工伤保险制度,是对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机完善。目前,我县已经建立并完善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险种,建筑企业工伤保险的顺利实施将有效弥补我县社会保险事业的不足,为全县经济进一步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抓
好建筑企业保险基金的征缴工作。
做好建筑企业工伤保险工作核心内容归纳起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建立基金,兑现待遇。”建筑企业工伤保险类同于医疗保险,只要一启动实施,就有可能发生支付,确保企业的参保率和基金的收缴率,是保证基金收支平衡和确保工伤保险顺利启动实施的关键。因此,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全县的统一部署,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部署,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实现。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筑企业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做得好不好,首先在认识,关键在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要把建筑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亲自督导,狠抓落实,并定期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企业法人要认真学习工伤保险有关政策和法规,提高依法参保意识,增强责任感,正确处理国家、职工、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二是逐一排查,全面建档。排查工
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全面做好建筑企业参保工作的重要前提,必须做实、做细。要采取宣传动员、媒体通告、上门核查等多种方式开展拉式排查,做到“两清查、两建立”即以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为依据,查实应参保企业基本情况;以建筑企业工资单和劳动工资表为依据,查实应参保的人数,并建立健全档案,实行半专业化动态管理。同时,要对所有的工程项目进行梳理,确认施工企业归属管理责任单位,对层层分包施工的工程项目,确定总承包方施工企业为缴纳工伤保险的参保对象,对同一项工程由不同施工方分别完成的,确定不同的施工方企业为缴纳工伤保险的参保对象。
三是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建筑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为此项工作牵头单位,县建设局及所属的建
设施工安全监督部门要密切配合,及时提供建筑施工企业基本情况,通报建筑施工项目,对不参加工伤保险的工程项目,不予办理施工许可证。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及时参加工伤保险,对不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要依据国家政策规定,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督促企业参保。工商、安监等其他相关部门也要各司其职,站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搞好协调配合。
四是加强检查,确保落实。建筑企业工伤保险征缴工作,重点和难点在落实。各相关部门要组成专门组织,加大执法检查工作力度,建立定期通报、督办制度。对完不成任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下一页
全县建筑企业工伤保险讲话
第四篇:建筑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
建筑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
一、实施范围
市区统筹范围内从事建设项目施工的所有建筑企业及其农民工均列入参保范围;交通、水利、园林等其他各类工程施工单位及其农民工参照执行。
所称建筑企业,是指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所称农民工,是指非本市户籍、符合法定劳动年龄、离开农村居住地,与建筑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参与房屋建筑、装饰装修、设备安装以及市政工程施工等的从业人员。
二、缴费标准及基金管理
建筑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费,根据工程项目类别确定征缴率: 1.房屋建筑工程按工程总造价的1‰确定;
2.装饰装修、市政工程、设备安装工程按工程总造价的0.6‰确定。其中设备安装工程总造价中含安装设备款的,将总造价扣除设备款后,作为征缴工伤保险费的基数。
三、保险期限
建筑企业农民工享受工伤保险的期限,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合同期限为基准,即自建筑工程开工之日起至合同竣工之日止。
四、待遇标准
建筑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待遇原则上采取一次性支付的方式。除按规定结付工伤治疗费用外,农民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至十级伤残或因工死亡的,其列入农民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一次性待遇包括:
1.被鉴定为五至十级伤残的农民工: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2.被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的农民工: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按工伤发生当年确定的标准,一次性支付至男60周岁、女55周岁,支付期限最短为5年,最长为20年;护理费按劳动能力鉴定后确定的标准,一次性支付至75周岁,支付期限最长为20年。
3.因工死亡的农民工:按规定支付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经审核有供养亲属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批准时确定的标准,未成年人一次性支付至18周岁,成年人一次性支付至75周岁,支付期限最长为20年。
上述一次性工伤保险待遇结付后,农民工工伤保险关系同时终止。待遇计算中涉及本人工资的,按上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执行,适用为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
五、登记缴费
1.新开工建设项目的建筑施工承包企业应当在开工前,持建设项目《中标通知书》或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原件及复印件)、《社会保险登记证》、《苏州市区建筑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登记表》,到市区社保经办机构工伤保险部门办理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登记手续。
2.承包企业持社保经办机构工伤保险部门出具的《农民工工伤保险一次性缴费凭证》,到财务部门缴纳农民工工伤保险费。
3.缴纳金额到账后,工伤保险部门提供《建筑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证明》给承包企业。
六、待遇结付
1.建筑企业农民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建筑企业应按规定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0天内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报工伤,并提供经工程承包企业、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三方确认的《建筑企业农民工工伤认定申请表》;因建筑工程需要临时增加或调用的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的,应当在事故发生24小时内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备案。
2.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受理《建筑企业农民工工伤认定申请表》后,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伤认定。农民工经工伤认定,在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可按规定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3.建筑企业持《农民工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书》或工亡证明(死亡医学证明书原件及复印件)、门诊病历与出院小结(原件及复印件)、医疗费原始发票、住院费用明细清单、农民工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农民工工伤保险待遇的一次性结付手续。社保经办机构审核后,出具《农民工工伤保险待遇一次性支付凭证》。社保经办机构将农民工一次性工伤保险待遇拨付至建筑企业开户银行账号,由建筑企业发放给工伤农民工或工亡农民工供养亲属。
七、注意事项
1.承包企业应当在建设工程项目开工之日起10天内,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报《建筑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职工花名册》;施工工程中农民工数量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申报农民工增减名册。
2.建设单位凭《建筑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证明》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3.合同工期内不能竣工的工程,承包单位应当在合同竣工之日前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农民工工伤保险期限顺延手续;同时追加预算的,还应当至社保经办机构办理补充缴纳农民工工伤保险费手续
第五篇:郑州市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办法
郑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70号)
《郑州市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办法》业经2007年11月9日市人民政府第9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
1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赵建才
二○○七年十一月十六日
郑州市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维护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权益,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农民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高工伤风险企业,是指依法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的建筑施工企业、煤炭和其他矿山企业及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
第三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高工伤风险企业均应为所使用的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手续,并按照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缴费额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农民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有按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第四条 高工伤风险企业及农民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高工伤风险企业应当向农民工进行劳动安全、职业危害知识培训,按规定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增强农民工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条 市、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经办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业务。
发展改革、建设、安全生产监督、房地产、煤炭、卫生、交通、市政、水利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管理工作。
第六条 劳动保障、发展改革、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等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建立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信息共享制度和协查机制。
第二章 工伤保险费缴纳及工伤保险关系
第七条 建筑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为单位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并按照工程项目预算造价的1.6‰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八条 建筑施工企业以外的其他高工伤风险企业,以企业为单位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以农民工工资总额与缴费费率的乘积为标准缴纳工伤保险费。
高工伤风险企业的工伤保险缴费费率按行业基准费率确定,并根据该企业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及危害程度等因素,按照国家规定的费率档次定期浮动。浮动的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九条 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项目预算造价时,应当将农民工工伤保险费单独列项,并作为专用款项在开工前一次性拨付给施工总承包企业或直接承包的专业承包企业,由施工总承包企业和直接承包的专业承包企业在工程开工前一次性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缴纳,也可以由建设单位直接代为缴纳。
本办法施行前已开工的在建工程项目,按照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确定工伤保险费缴费数额,结合剩余工期分摊后,由施工总承包企业和直接承包的专业承包企业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30日内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十条 建设单位拨付的农民工工伤保险费应当专款专用,施工总承包企业和直接承包的专业承包企业不得截留或挪作他用。
建设单位应当督促施工总承包企业或直接承包的专业承包企业及时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十一条 施工总承包企业和直接承包的专业承包企业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后,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向其出具建设工程项目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证明和缴费凭证。
第十二条 高工伤风险企业使用有农民工的,在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申请办理延期手续时,应当提交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证明和缴费凭证。未提交的,有关部门不予核发安全生产许可证或办理延期手续。
建设单位在申领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时,其提交的“保证工程安全的具体措施”材料中,应当包括该工程项目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证明和缴费凭证。未按规定提交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
第十三条 按工程项目参加农民工工伤保险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和直接承包的专业承包企业应当自该工程开工之日起15日内将所使用的农民工名单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工程依法转包或分包的,由施工总承包企业将专业承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名单及使用的农民工人员名单汇总后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
建筑施工企业和其他高工伤风险企业使用的农民工人员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通过书面、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将变化情况报告工伤保险经办机构。
第十四条 按工程项目参加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关系自农民工名单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次日起生效。工伤保险关系有效期限最长不超过工程项目合同期的期限。工程延期的,最长不超过工程竣工验收期的期限。
工程延期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和直接承包的专业承包企业应当于合同到期前将延期期限和延期期间使用的农民工名单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