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潢川县工伤保险经办机构风险分析报告制度
潢川县工伤保险经办机构 风险分析报告制度(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工伤保险经办工作的监督管理,防范和控制经办风险,促进工伤保险业务的规范开展,维护广大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河南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暂行办法》,《信阳市工伤保险业务经办工作流程》等法律、文件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统筹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第三条 工伤保险保险经办风险,是指在新参保人员申报、工伤审核、工伤待遇核定、待遇调整、工伤保险基金发放、工伤保险基金核定领取、基金管理、档案管理等业务环节中可能出现的不符合相关法律、文件规定的各种情形。
工伤保险经办风险分析报告是指对工作人员在工伤保险经办中的经办行为进行规范、监控的方法和措施的防范控制。
第四条 工伤保险经办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总目标是保证各项业务经办结果的准确、真实、完整和可靠。
第五条 工伤保险经办风险防范和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完整性。控制范围包含所有工作人员和业务环节。
(二)制衡性。关联业务环节间实现有效制约。
(三)适应性。适应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需要。
第二章 工伤保险经办风险
第六条 工伤保险待遇核发风险
(一)政策精神学习、领会不正确、不准确,导致本统筹区核定口径不统一、不正确;
(二)未按政策规定核定待遇标准及其项目;
(三)对工伤职工初审的待遇复核不认真,马虎了事;
(四)与金融机构及经办机构内部相关科室协调不力,基金拨付不及时,定期长期待遇人员基金不能按时发放;
(五)其他情形。
第七条 工伤保险待遇核发风险
(一)工伤保险政策执行有偏差,各项待遇审核把关不严,使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的核发产生错误;
(二)支付金额与实际确认金额不符,报表发生错误;
(三)审核把关不严,违反《工伤保险条例》发放工伤保险待遇;
(四)工伤保险视同缴费年限审核弄虚作假,多算缴费年限;
(五)其他情形。
第八条 工伤保险基金管理风险
(一)工伤保险基金财务制度执行不规范,导致拨付金额错误;
(二)对银行资金拨付流程不严谨,未按会计制度拨付养老失业保险待遇;
(三)财务与业务单据不符,未按财务制度拨付养老失业保险待遇;
(四)银行支付金额错误;
(五)报表数据错误;
(六)其他情形。
第九条 长期定期待遇人员管理风险
(一)相关政策规定执行不规范;
(二)业务流程操作不严谨;
(三)未按时审查该待遇领取人员;
(四)其他情形。第十条 综合管理风险
(一)提出决策事项时未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造成决策失误;
(二)审核把关不严,导致论证不充分的决策事项提交主任办公会决策;
(三)未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导致在事项决策中,容易产生个人说了算的风险;
(四)未能合理制定业务流程,造成办理业务行为不规范;
(五)未将上级领导的决策及时传达,造成工作延期;
(六)未能合理制定规章制度,管理存在缺陷;
(七)其他情形。
第三章 防范和控制
第十一条 总体风险防范和控制
工伤保险业务经办须建立权限授予、变更、注销登记制度;须按岗位分离、相互制约原则设置经办、审核基本程序;对特殊业务办理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实现经办、审核、审批的程序。
第十二条 工伤保险待遇核发风险防范和控制
(一)加强工伤保险政策学习,提高经办能力和责任意识;
(二)严格按政策规定核定待遇标准及其项目;
(三)强化业务经办复核审批力度,确保工伤保险待遇准确核定;
(四)加强与金融机构及中心内部相关科室的协调,按时结算发放工伤保险待遇,督促代发银行按时足额发放工伤保险基金;
(五)建立业务审核制度,完善工伤保险待遇审核、复核程序。办理工伤保险业务时应严格审核相关报表、凭证等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出具的相关资料和凭证应规范统一,同时进行登记备案。
第十三条 工伤基金管理风险防范和控制
(一)依法进行工伤基金财务管理和核算,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工伤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建立明确的会计操作规程,对财务处理的全过程实施监督;
(二)严格按照银行资金拨付流程拨付工伤保险待遇;
(三)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审核业务科室提交需拨付的工伤保险待遇,确保财务、业务一致性;
(四)完善账务核对制度,对不同账务应定期核对,做到账证、账账、账表、账实相符;
(五)完善责任追溯制度。
第十四条 长期定期待遇人员管理风险防范和控制
(一)加强学习,提高经办人员对规范行政权力的认识;
(二)明确各业务环节的工作范围、责任。各岗位的业务管理、操作人员都应在其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不得超越
所授权限。各项业务环节既独立操作,又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实行业务初审及复核制度;
(三)加强经办人员廉洁从政教育,提高防范风险意识,杜绝不正之风的发生;
(四)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差错的将追溯责任人。第十五条 综合管理风险防范和控制
(一)须严格审查决策事项,未经充分调研和论证的,不列入决策事项,加强调查研究,完善听证、专家论证等制度;
(二)严格审查决策事项,详细听取决策事项调研和论证情况,必要时召开相关会议征求意见;
(三)充分调查研究,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必要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严格按照《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审议,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行政事项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讨论研究决定;
(四)规范业务操作规程。按照工伤保险有关政策和法规,规范待遇审核、待遇支付、基金管理等业务环节的操作流程;
(五)建立健全管理责任追究办法,对于未将上级领导的决策及时传达,造成工作延期的,给予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通报批评及相应行政处分;
(六)注意规章制度内容的合法性,规章制度经民主程序制定,规章制度须向全体员工公示,自行或委托有关专家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及时修改、补充相关内容。
第四章 监督和管理
第十七条 社保机构负责对下属工伤保险业务经办进行监督。
第十八条 经办机构稽核部门按照《社会保险稽核办法》规定,负责对工伤保险经办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实施检查。
第十九条 稽核部门组成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可以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检查有关凭证、账簿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和资产等,对与检查事项有关的其他问题进行调查。
第二十条 稽核部门应当做出检查报告,客观反映检查结果,提出整改建议。
第二十一条 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工伤保险政策、业务流程、办理时限和内容以及经办人等应公开透明,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监督。
第二十二条 工伤经办机构及有关工作人员因违反经办风险防范和控制制度而造成后果,构成违纪的,应当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应行政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构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由潢川县工伤保险所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试行,在实行过程中遇上级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2015年7月1日
第二篇: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地位我见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在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中的
诉讼地位及责任承担之我见
孙
涌
[要旨] 在法院审理的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件中,涉案当事人仅仅为受工伤的职员及其所在单位,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从未被列为案件的被告或第三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的缺位,对职工的权益保障和工伤待遇的切实落实留下了不容忽视的隐患。笔者认为:
1、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与已投保工伤保险的职工之间系法定的契约关系,前者有支付后者工伤保险待遇的合同义务;
2、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列为被告或第三人参加诉讼。
在法院审理的工伤保险待遇案件中,涉案当事人仅有受工伤的劳动者及其所在的用人单位。不论职工或其单位做原告启动诉讼程序,法院的审理结果也只是确认劳动者应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的责任主体也仅限于其所在的单位。实际操作中,最终的责任主体有二:其一为用人单位自行承担;另一种为用人单位在承担劳动者的工伤保险待遇后,再按照报告审批的流程向相应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核销拨款。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活跃,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劳动者的用人单位并不是一成不变,常有双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的收益风险亦非全靠人力掌控,有单位分设、合并、撤销、破产等情形。所以,对守法经营并缴纳了职工工伤保险费的用人单位,若再惯性地沿用由原用工单位报批 制来审核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既束缚了用工双方的选择自由,更将劳动者臵于权益难以保障的境地。本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制度设计,却因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游离于司法审查之外,致使该制度难以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这与制度设计者的初衷亦是背道而驰的。但无论是根据社会保险的基本性质或是《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相应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都难以回避责任。笔者建议,法院在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将负有支付义务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列为诉讼当事人予以司法审查,更有利于廓清工伤保险的强制性和契约性,对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亦是一新的探索。笔者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做以探析:
一、工伤保险的本质和主体
在百度百科,工伤保险的定义是: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五金”。在百度中,工伤保险的特点主要有:
1、工伤保险对象的范围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者。任何职工发生工伤事故或遭受职业疾病,都应毫无例外地获得工伤保险待遇。
2、工伤保险的责任具有赔偿性。
3、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论工伤事故的责任归于用人单位还是职工个人或第三者,用人单位均应承担保险责任。
4、工伤保险不同于养老保险等险种,劳动者不缴纳保险费,全部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
5、工伤保险作为社会福利,其保障内容比商业意外保险要丰富。
6、工伤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由政府设立保险经办机构办理业务,采取随收 即付方式建立基金,运作方式不同于由保险公司经营的商业保险,也不具有营利目的。
在我国,工伤保险不同于营利性的商业保险,它作为一种强制性的社会福利属于社会保险的一种。相应的法律法规渊源散见于《劳动法》第二条、第七十条至第七十四条,《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工伤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就陕西省而言,还有陕西省政府颁布的地方性法规《陕西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这些法律法规对工伤保险的责任主体和权利主体都有界定。《劳动法》第二条界定了社会保险(含工伤保险)适用的范围;在《工伤保险条例》的第二条,进一步明确并扩大了工伤待遇的适用主体,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与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责任主体是用工单位,权利主体是劳动者;衔接权利主体和责任主体的是国家依法设立的保险经办机构。
二、工伤保险各主体之间的关系
《劳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这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本单位全部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这明确了工伤保险费的缴纳主体是用人单位,也就是说,在工伤保险中的义务人为用人单位。《劳动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劳动者因工伤残或患职业病,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第四款规定,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支付。相应的待遇项目和标准在《工伤保险条例》有详细的规定。通过这些规定可知: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主体为劳动者。《劳动法》第七十四条 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收取、管理、运营、支付基金。其监督机构为设立该机构的管理部门。
三、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的缺陷和构想
首先,现行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方式没有考虑劳动者的流动性和用人单位的稳定性。在我国,对工伤保险待遇的确认有行政认定的前臵程序。《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所在单位应当在30日内或职工可在一年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注:第1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第2步)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做出是否属于工伤的认定。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救济,可通过行政诉讼予以审查处理。工伤认定生效后,对工伤保险待遇的确认,(第3步)先经过劳动仲裁程序,由设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劳动争议委员会仲裁。申请仲裁不被受理或对仲裁不服的,方可进入民事诉讼的司法审查范围,(第4步)由人民法院确认工伤保险待遇。在实践中,无论是在劳动仲裁中还是在民事诉讼中,均没有发现列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为被告的情形。若劳动关系成立,则由仲裁委裁决或由人民法院判决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相应工伤保险待遇。除《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特殊情形及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规定的特殊主体外,(第5步)用人单位若足额缴纳了劳动者工伤保险费的,则在支付了劳动者保险待遇后,再通过报批的方式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核拨付相应款额。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活跃,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劳动者的用人单位并不是一成不变,常有双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向其他单位流动的;用人单位的收益风险亦非全靠人力 掌控,有单位分设、合并、撤销、破产等情形。若出现以上情形,劳动者的工伤保险待遇再通过原用人单位支付显然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对守法经营并缴纳了职工工伤保险费的用人单位,若再惯性地沿用由原用工单位报批制来审核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既束缚了用工双方的选择自由,更将劳动者臵于权益难以保障的境地。
其次,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对保险基金的管理运营是封闭性的,并没有引入第三方予以监管或制约。《劳动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收支、管理和运营社会保险基金,并负有使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责任。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运营实施监督。一个清晰的脉络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职工的工伤认定、劳动仲裁、工伤待遇的审核拨付,都是在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之下。老子监督儿子的事,效果不需要论证,其结果我们都想的到。没有有效制约的权力只会滋生垄断和腐败。
其三,以上法律法规对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的定位,沿袭了行政主导的一贯思维,将向用人单位征收保险费、向劳动者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统一归为其权利。在《工伤保险条例》的第五章中,系统地规定了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劳动者的相应待遇:医疗费、伙食补助费、食宿费、康复费、残疾器具费、生活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工伤医疗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工伤保险中大部分待遇支付的来源是工伤保险基金,保险基金收取、管理、支付的主体是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但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在仲裁或诉讼中却一直缺位。西谚有云:魔鬼隐藏在细微处。笔者认为,无论是营利的商业保险,还是国家强制 力保障实施的社会保险,只要是调整平等民事关系主体之间一致意思表示的协议,都属于民事合同的范畴,都应受合同法中权利、义务的规制。若某类合同主体仅有权利而无义务,则该类合同必然没有持续的支撑基础,也不符合民事活动的特点。工伤保险属于合同法中的利他合同,系合同双方对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可能发生的工伤事故,附条件地约定转移由保险经办机构予以支付相应赔偿的合同。该合同自用人单位依法为其劳动者向经办机构缴纳足额的保险费后即告成立;合同权利人是劳动者,合同义务人为保险经办机构。不论是在仲裁中或是在诉讼中,应将实际的责任主体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列为当事人或第三人,明确其在工伤保险待遇中的支付义务。如此,方符合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四、积极的社会意义
同是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即“交强险”),虽是交由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公司经营,但其与营利的其他商业保险项目相比,秉承不盈不亏的宗旨,具有分开管理、独立核算的机制,其显然被赋予了社会保险的功能。在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中,保险公司作为被告在事故车的交强险范围内向第三者赔偿损失已是成熟的司法实践;同时在不分责任的情况下对受害的第三者予以赔偿更是凸显了积极的社会救助功能。工伤保险基金的来源虽然有政府财政的补贴形式,但主要来源是用人单位缴纳的保险费用,缴纳方式也是强制性征缴。所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在工伤保险待遇的支付功能上与经办交强险的保险公司是一致的。将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纳入仲裁或诉讼中,明确它们对劳动者的责任,可以减轻或防止劳动者对用人单位倒闭、或劳动者另图他就等主、客观因素而致使劳动者工伤保险待 遇旁落的顾虑。如此可以促使用工主体的活跃,促进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迫使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积极履行保险费的征缴职责,避免了保险经办机构惰政思想的残存。
五、适用中的可操作性
在实践中,任何建设性的构想若没有可操作性,只会沦为空中楼阁。在《交通安全法》刚实施后的2004年下半年和2005年,人民法院根据赔偿权利人的请求尝试列保险公司为被告或第三人,明确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的赔偿责任,保障了受害的弱势群体。保险公司亦由起初金融机构惯有的抵触逐步适应到合同一方的积极履约,完成了强势单位到市场主体的角色转变。不可否认,保险公司对其角色的重新定位,与人民法院的判例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在仲裁或诉讼中,对列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为被告或是第三人,我们可以借鉴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的司法实践,分不同情况列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为当事人。根据提起诉讼的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两种情况:1)、若是劳动者提起诉讼,应列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为被告,通知其应诉;2)、若是用人单位提起诉讼,可列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通知其参加诉讼。保险经办机构参加诉讼或应诉后,由其就用人单位是否缴纳工伤保险费答辩,并提交工伤保险待遇的相应标准。对审理的结果,也有两种处理方式:1)、用人单位若及时足额缴纳了工伤保险费用,则应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直接支付劳动者相应工伤保险待遇,并由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应享有的其他工伤待遇。2)、用人单位若未能及时缴纳工伤保险费,因缴纳劳动者的工伤保险费是用人单位的强制性义务,同时征缴保险费是保险经办机构的法定职责,故应由用人单位和保险经办机构连带支付劳动者的相应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 位在承担连带支付义务的同时,应及时向用人单位征缴工伤保险费。通过有效的司法审查,可以更有效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促使保险经办机构去行政化,回归市场平等主体。
第三篇:鄄城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风险管理自查报告(推荐)
鄄城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风险管理自查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关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业务、财务、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的要求,有效防范社会保险经办中的各种潜在风险,提高社会保险经办能力,鄄城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严格按照《菏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社会保险经办风险管理专项行动的通知》(菏人社字〔2017〕145号)要求,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查、评估,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机构控制
鄄城县人社局依据三定方案鄄编办(2011)26号文,制定鄄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保经办机构岗位人员设置及责任分工。明确了我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岗位职责分工。鄄城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立了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内部控制、内审监督、岗位权限管理、基金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档案管理、信息公开及披露等风险管理制度制度;设立了风险管理部门,配备了专职人员;建立了岗位制约机制,严格实行了授权管理;并且初审与复核、稽核与业务经办等岗位设置体现了岗位不相容原则。
二、业务运行控制
鄄城县失业保险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失业保险条例》、《山东省失业保险规定》、《菏泽市失业保险基金市级统筹办法》;工伤保险事业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企业保险处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机关事业保险处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5〕4号)、《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鲁人社发〔2015〕46号);职工医疗保险处根据《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菏泽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菏政办法〔2016〕19号);以及农村保险处结合本科室改革后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科室的保险业务操作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明确了基金征缴、待遇核定、待遇发放等各项业务环节的操作流程。鄄城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严格监督本单位工作人员依法依规办理各项业务,核定业务数据,执行已颁布的各项社会保险业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鄄城县工伤保险处根据菏政发[2015]27号文件,按照不同工伤风险类别的行业执行已颁布的工伤保险基准费率征收工伤保险费,根据参保单位当年的收支率进行费率浮动。机关事业保险处按照新政策执行养老金缴费比例和职业年金、按照新政策参保和录入缴费信息、按照新政策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等,认真做好各项新政策落实工作。鄄城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征缴人员与财务人员按规定定期对账,定期核对参保信息。所有经办业务审批程序健全,材料齐全,业务台账记录准确,个人权益记录及时、完整、准确、安全、保密原则。鄄城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立了业务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了经办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资料的留存、归档、立卷和保管的规定。其中鄄城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011年启动,由于档案室人员设备缺少,近年的档案还处于立卷整理中。
三、基金财务控制
鄄城县机关事业保险处、会计管理中心、企业保险处、农村保险处、工伤保险处、失业保险处、与职工医疗保险处制定了财务会计操作规程,按照会计制度进行记账、核算,明确了主管、记账、复核、出纳等岗位责任制,做到了岗位之间不兼任、财务不相容岗位配备专职人员,人员数量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基金收支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按规定存入银行,按险种分别建账、分别核算,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合法有效,更正会计记录有依据,对收支情况实行分级授权,有审核、复核和审批手续;鄄城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指定专人按月与银行、财政对账、编制存款余额调节表,存款余额与会计账表等一致,做到账账、账表、账单相符;社会保险基金专用收据由专人负责保管,收据领用和填开用途及范围按规定办理,收据按规定缴销、销毁并办理审批手续;银行票据购买和保管由专人负责,银行票据领用、填开按规定登记办理,严格执行货币、有价证券的保管与账务处理分离;空白凭证的保管与使用分离;资金收支的审批与具体业务办理分离;会计处理与业务经办、信息数据处理分离。实行银行预留财务专用章、人名章、票据、电子密钥由专人分别保管,印章使用符合规定的用途、范围,审批手续完备。
四、信息系统控制
鄄城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国家有关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规范业务系统和数据库,结合鄄城县实际情况制定了与业务流程相匹配的信息系统操作流程等管理制度,核心业务由专职信息系统操作人员办理。鄄城县社会保险机构明确了业务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按信息系统操作流程的规定录入、修改、访问、使用、维护数据,建立了应急处理预案,并做到了业务系统专网管理,与外部互联网完全隔离,互联网计算机绝不保存涉密信息。对于有关数据及相关资料及时备份,建立了数据远程备份机制,信息系统处理事项已具有了可复核性、追溯性、责任认定性和责任追究制。
鄄城县人社局信息中心遵循严格的制度要求,谨慎对待参保人员的信息,并于2017年11月份从各乡镇全数收回有关居民医疗的信息修改权限,并按照相关规定因地制宜统一办理了身份证号码不合法人员新增参保业务问题。
五、内部控制的管理与监督
为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防范和化解基金风险,规范社会保险基金运行,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法规制度,结合我局实际,2014年12月,由社保办牵头成立会计管理中心。负责各项社保基金的财务印鉴管理、收支审核、会计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档案管理。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设定设置账目、审核出纳录入的凭证、打印、装订、保管会计凭证,编制报表,做到账目健全,账目清楚,帐证帐务相符。
鄄城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劳社部发〔2007〕2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内控管理规范,成立了基金监督科,内控制度已在鄄城县人社局内部公开并得到了有效执行;各个保险事业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工作计划,确保年底可以顺利完成社保内部控制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基金监督科实行对本单位各项业务进行定期,不定期地抽查制度,并将相关情况及时反馈业务部门,报告局主要领导,提出意见、建议并对发现的问题监督整改。近日我们已经组织各保险经办机构进行了社会保险内部控制自查自纠工作,从而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保基金内部控制制度,起到以查促防的作用。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建立风险识别评估监控体系,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实行风险分析报告制度,由各保险经办机构排查出各处的风险点,并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制定了风险处置预案。
通过这次自查进一步提高我局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完善了统筹办法,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依法经办,以着力打造“便捷、优质、高效、安全”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体系为总要求,以建设完善的经办风险管理体系为主线,以落实内控要求为核心,以基层经办机构为重点,以现场检查评估为手段,坚持边查边改,查改结合,不断夯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风险管理基础,健全风险管理各项制度,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2018年5月10号
第四篇:XX市失业保险经办风险分析报告
XX市失业保险经办风险分析报告
失业保险经办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民生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随着党和国家对社会保障投入的加大,一些不法分子也把黑手伸向这个领域,失业保险经办系统已成为职务犯罪易发、多发领域。如何管好、用好如此庞大的基金,如何预防失业保险经办领域案件的发生,应当引起失业经办机构的高度重视。为此,我中心积极开展以“失业保险经办预防案件”为主题的专题调研,不断分析各经办环节风险易发点,做到事前预防风险,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继续加强干部职工廉政教育,确保基金的安全完整。
一、失业保险经办现状
XX市失业保险经办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服务规模不断壮大,服务规模数增加。二是经办工作量逐年增加。参保人员流动日益频繁,数据管理越来越精细,跨省转移系统内部衔接等,增加了失业经办的工作量。三是信息化管理滞后。全国没有统一的社保经办流程和信息系统的不统一、不完善,影响了社保经办能力。
二、失业保险经办风险 要有效的预防失业保险经办中的风险防范行为,就要对经办过程中的风险点进行调查、分析,并不断完善内控制度的建设。
(一)失业保险收入环节经办风险。
办理参保、缴费基数核定环节。在失业保险参保征缴过程中,对稽核单位缴费工资基数审核不严,存在用人单位少报、瞒报工资总额和参保人数等现象,造成失业基金流失。
(二)失业保险管理环节风险。
意识源头腐败是失业保险管理的难题。少数失业保险经办人员由于自身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淡薄,党性动摇,道德失范道导致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去触及法律的底线。
三、失业保险经办风险预防
失业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如何保障失业保险基金的安全,减少和遏制社会保险领域腐案例的滋生蔓延,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当前失业保险经办环节存在的风险,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风险预防。
(一)强化内控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基金收入、管理、支出的风险提示和风险防控,加强对会计账目、业务项目的定期检查,特别是对失业保险费征缴、基金财务、待遇核准、失业保险金支付等失业保险基金入口和出口等重点业务环节要认真查找漏洞,及时整改,加强复核审核机制,完善内审监督制约机制,建立以监督制约为内涵的内部授权管理制度,并实行权限分级制,确保各业务部门及人员在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使失业保险业务经办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二)完善业务经办流程。在失业保险业务经办过程中,针对易产生风险问题的环节,制定更加完善的经办服务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如失业人员待遇享受程序,杜绝“关系社保、人情社保”的出现。
(三)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统一使用的失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积极开展数据应用。全面将失业保险各项业务经办纳入统一的应用系统管理,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开展数据应用和分析。这是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的需要,可减少业务经办过程中的人为干扰,提高基金征缴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监管部门对基金运转的透明度和知情度,有效防止冒领、错领失业保险金的现象发生,切实防范和化解基金风险,加强基金监管力度。业务经办纳入统一的应用系统管理,能够优化失业保险经办流程,增加失业经办的监管,有效防止经办过程中出现的“人情社保”。
(四)加强廉政建设。要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需要出发,切实加强失业保险经办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惩治和预防并重,在从严治标、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更加注重廉政教育,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当前,面对人民群众参保的迫切要求,失业保险经办人员更应该提高警惕、警钟长鸣,要有风险意识,牢固树立失业经办基金是“高压线”不能碰的思想,防止走上“歧途”而给干部自身以及家庭带来悔之不尽的伤痛。
(五)改进监督方式。通过制度创新,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寻求预防的治本之策。推行政务公开,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接受广大参保人员和社会各界的监督,通过向社会公布失业保险政策法规,业务经办程序,公开投诉举报电话,进一步增强经办业务的透明度,打造“阳光社保”,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有利于公众有针对性的行使监督权,保证对业务经办监督的经常性、普遍性和有效性,使失业保险经办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进而确保失业保险基金的安全,实现失业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
XX市XXX 2018年3月7日
第五篇:龙泉驿区社保经办机构内控信息风险处置预案
龙泉驿区社保经办机构内控信息风险处置预案
为进一步加强社保局计算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保障社会保险稳健运行、稳步发展,坚持风险防范优先和标本兼治的原则,积极利用科技手段和先进技术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全面落实社保信息科技基础工作规范,合理部署和利用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提高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加快构建完备的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社保信息科技风险,特制定社保局计算机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处置预案。
一、总则(一)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社保局计算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保障社会保险业务稳健运行、稳步发展,坚持风险防范优先和标本兼治的原则,积极利用科技手段和先进技术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全面落实信息科技基础工作规范,合理部署和利用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提高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加快构建完备的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信息科技风险,特制定本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处置预案。
(二)工作原则
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科技风险治理机制,实现对信息系统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价、预警和控制,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持续、稳健运行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龙泉驿区社保局社保基金计算机业务发生的重特大信息科技风险事故。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区社保局成立计算机社保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作为应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议事、决策、协调、处置机构。
(一)计算机社保计算机信息科技风险领导小组的组成与职责
1、计算机社保信息科技风险领导小组组成。区社保局成立“一把手”为主要负责人的社保局计算机信息科技风险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及辖属机构社保基金计算机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等工作。
2、计算机社保信息科技风险领导小组的职责:(1)定期召开会议,听取相关科室对计算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及后续工作的汇报,及时总结和分析有关计算机科技信息风险管理的重要信息,及时调整防范措施。
(2)稽核审计部门明确信息科技审计专职岗位,负责区社保局及各业务部门计算机信息科技审计稽核工作,定期组织信息科技审计培训,加大信息科技审计稽核力度。
(3)区社保局设立信息科技安全监管网络系统,加强对区社保局机房基础设施安全监控,同时也将机房消防安全工作纳入检查范围。
(4)配备一名业务技术过硬,熟练计算机系统,并能够胜任科技风险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提高信息科技风险管控水平。定期组织科技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信息科技风险识别、评估、审计和控制能力。
(5)完成社保基金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3、构建计算机社保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1)在原信息科技基础工作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修订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确保规章制度适应科技风险管理的需要。
(2)定期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评估、分析和完善,增强操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3)建立起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信息科技风险评估、监督、审计工作流程,规范信息科技风险监督、审计稽核行为。
五、社保计算机科技信息风险突发事件的报告(一)突发事件报告的基本原则
1、及时性:最先获悉社保基金信息科技风险突发事件发生信息的部门或机构人员,应当在第一时间按规定报告上级部门或相关机构。
2、准确性:报告内容要客观真实,不得主观臆断。
3、规范性:报告内容要合乎有关要求。(二)事件发生的主要内容。
1、事件涉及的机构名称、地点、时间。
2、事件发生的原因、性质、类型、等级、可能涉及的金额 及人员,损失程度,影响范围等。
(三)事件报告的一般程序。根据事件的性质,及时上报。
六、社保计算机信息科技风险分类及上报程序(一)系统风险,因主机故障而产生的业务交易堵塞,信息 科技风险安全员或前台营业人员及时电话上相关部门,并采取 相应的应急措施。直管部门根据事件情况,判断事件类型,采取 对应的应急措施。
(二)监控风险,因监控软件存在缺陷,而造成业务无法办理,信息科技风险安全员或前台人员应及时电话上报,采取相应措施,恢复系统监控。
七、应急晌应及启动
(一)根据事件类型,由社保基金信息科技管理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
(二)重特大系统事故,由本单位根据事件类型,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保障业务的正常开展。
(三)重大监控风险,由营业网点相关人员上报,根据事件类型及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
八、后期处置
(一)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相关部门和机构要做好组织、协调 工作,恢复正常营业秩序,协调新闻单位做好正面宣传 报道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口向。
(二)评估与总结。事件结束后,依照专业、权限和有关规 定组成专项调查组对事件及处置工作进行及时调查,评估与总 结,事件发生责任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三)对事件的调查应当及时、准确,要查清事件的性质、原因和责任,总结教训并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调查结束后,要形成书面调查报告逐级上报。
九、保障措施(一)通讯保障
1、区社保局与市社保局及事件发生地政府职能部门保持必要的联系,并建立信息风险共享平台。
2、社保基金科技信息风险管理办公室应集中掌握小组成员联系电话及其他联系方式,确保信息畅通。
龙泉驿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二OO九年五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