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尽职尽责--《潘作良》观后感
尽 职 尽 责
——《潘作良》观后感
作为一位父亲,他却经常忙到不能跟自己疼爱的女儿吃上一顿热饭;作为一个丈夫,他却从不考虑为自己心爱的老婆找份儿轻松的工作;作为一个儿子,他却不能对自己慈爱的父母履行自己简单的诺言;作为一个领导,他却丝毫不摆架子……一个节俭治家、奉公守法的领导干部,一位质朴的信访局局长,一名为了大家而顾不上小家的优秀共产党员,《潘作良》让我感触颇深……
影片展现了一名刚正不阿而有血有肉的潘作良形象,他愿意将一位贫穷的老村妇当做自己的干娘,愿意为一名素昧平生的妇女得罪医院领导,愿意为广大村民与黑势力作斗争……
潘作良的身上有很多优点,其中我觉得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对工作的尽职尽责。为了工作,他愿意加班加点,愿意放弃与家人一同出去疗养的机会,换回的是齐春燕的胜诉——一名受害者赢得的公道。他关爱下属,亲自到医院看望老徐的老婆,并自己出钱为其找陪护以减轻老徐的负担。他廉政清明,不为老孙奉送的房子所动,毅然为百信铲除黑势力,还村民一个公道。他一心为民,克服种种困难让住了多年危房的老大娘可以在新房中度过一个暖冬……这些一切的一切都折射出潘作良对待工作的一丝不苟与尽职尽责,无愧于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我们也应当向潘作良学习,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将其摆在第一位,并尽全力做好。不管在什么岗位,都应重视自己所做的工作,一切以公司的利益为重,不将个人感情和利益带到工作中,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创造辉煌的业绩。
虽然,正值壮年的潘作良已离我们而去,但潘作良精神将永世长存!作为党员的我们应当向潘作良一样多为他人考虑,认真对待工作,尽职尽责,勤俭节约,不追求奢华的物质生活,在生活和工作中起到榜样的作用,为创建和谐富强的社会而奋斗!
xxxxx部xx
2011年9月21日
第二篇:电影《潘作良》观后感
电影《潘作良》观后感
——碑林区长乐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仁军
9月8日下午,长乐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来到人民剧院观看了一部非常感人、教育意义深刻的电影:《潘作良》!
通过这部影片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影片中有很多情节都非常令人感动。潘作良同志是辽宁省辽中县原信访局局长,在他担任此工作过程中,经常说的几句话就是“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过得最不容易;没有难事不会求你,我们要把他们的事当作天大的事”。“干工作不能怕困难、怕矛盾。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比如,在为一个村的村民解决土地问题过程中,潘作良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即使面对行贿者的贿赂,他也丝毫不动心,在自己重病在身时,仍然坚持工作,直到完满解决了该村的土地问题。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他担任信访局长工作期间,一心为民,就像他自己常说的那样,而且也是那么做的,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潘作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谛。潘作良,一位普通的信访干部,一名共产党员,他把自己的工作不只是简单的认为是为老百姓解决几个问题,为政府解决几个上访的难题,而是在为人民服务,为党解忧。他是把自己当作了人民的儿子,“百姓来上访,不是告党和政
府,而是到党和政府来告状。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要把群众的事情办好。”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对自己党员身份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也回答了我们所有的党员同志们应该怎么样看待自己身份的集中体现。不管我们从事什么职业,站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克己奉公,忠于职守,都应该知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当前,正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三项制度、三项活动、四议两公开”活动。向那些先进学习,在他们身上找自己的差距,看自己的不足,进行反思,弥补不足。回头看自己在开展一系列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看自己以前的作为,哪些应该做而没做或做的不好的。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记住自己入党时的誓词,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人民。
二〇一一年九月九日
第三篇:电影《潘作良》观后感
电影《潘作良》观后感
4月26日晚上,我们学校的党员教师观看了电影《潘作良》。看完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潘作良同志一心为公,毫不利己,廉洁奉公的高大形象一直闪现在我的脑海里。
潘作良同志是辽宁省辽中县信访局局长,2008年5月9日18时,潘作良同志因带病连续工作,突发大面积脑出血昏迷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于5月10日病逝。
潘作良当了十几年的基层领导干部,从不利用职权为亲属、子女办事,从不利用工作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
信访工作是一个“闹心”工作,所见到的都是不顺心事。电影中信访工作人员说“来信访局的人没一个是笑脸,好像所有的坏事都是信访局人干的。”信访人自我戏言:做一段信访工作等于判了“有期徒刑”,长期在这工作等于判了“无期徒刑”。但潘作良不把信访工作当做麻烦事,他认为这是党和政府直接联系群众的“窗口”,更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服务的舞台。在信访局工作的607天里,潘作良始终坚持在工作第一线,他亲自接待上访群众,亲自审阅上访卷宗,亲自处理信访难题。上任不久,他就提出要转变工作作风,变上访为“下访”,走出办公室,走到上访群众中间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潘作良同志经常说“党之忧即民之难,干部做工作不能怕矛盾,怕困难,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对于辽中县河西村几百个农民,因为在土地二次承包中没有得到土地,在冲击了村里的土地大户以后,准备群体进省城上访。信访局长潘作良赶到村里,被情绪激动的村民“围困”在村里,县委书记张书记赶到为他解围。这使潘作良更加感到信访工作的责任与艰难。当河西村的村长正准备将带头的二敢抓起来时,他说:“做群众工作关键是如何疏导,而不是堵。”他不是一个怕事的人,他做事经常会换位思考,把自己当做是当事人,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他向河西村的村民许愿自己一定给大家一个说法,他真的不负众望,说到做到。
他经常对同事说“信访工作一头是党的重托,一头是群众的期盼”。潘作良同志以强烈的党性全力履行职责,架起党心、民心紧紧相连的桥梁。潘作良常和
自己同事说:“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过得最不容易,没有难事不会求你,我们要把他们的事当作天大的事。” 对于因医疗事故被丈夫抛弃的齐春英,他对同事工作的不负责任提出严肃批评,同事不服气拿出辞职信的时候,他说“只要一天在工作岗位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想办法为齐春英讨回公道。
“群众就是我们的父母,不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就是不孝之子。”对于老上访户大娘,他让同事为大娘买了新鞋,又将自己的名片送于她,让大娘方便联系自己,又叮嘱大娘自己有时间就去看她。大娘还是是信非信的离开了。不久他就亲自去了解大娘家的情况,督促相关部门为大娘盖起了一座一砖到顶的新房子,完成了老人几辈人的梦想。
潘作良的妻子提出为自己调换工作时,他又说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局长,为自家人找工作、办事,没这能力。女儿提出要增加生活费时,遭到拒绝和他赌气,他教育女儿做什么事之前都要计划好,对待同学也不能只重表面,要真心相处!对自己的手机是否换新的问题。他说:“手机,只要是能接能打,不耽误事就行”!女儿问他为什么要生活的这么苦,他说:“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既然身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对这个岗位负责,对上访人负责,我的责任大啊”!
社会的和谐稳定,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维护,来源于社会矛盾的不断化解和减少。潘作良同志把群众的呼声当做第一信号,群众的事是当做第一要事。他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凭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对工作的无比热爱,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直至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在潘作良身上充分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精神,充分反映了人民公仆为民解忧、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信访干部呕心沥血、扎实工作的优秀品质。
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向潘作良同志学习。学习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积极学习,抵制诱惑,廉洁从教。要向潘作良同志学习,将社会和谐之重责牢牢记在心上,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为培养合格人才而努力奋斗!
二0一三年四月二十七日
第四篇:潘作良事迹观后感
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观潘作良事迹有感
“潘作良,一位为民解忧、无私奉献的人民公仆!”在公司组织观看潘作良先进事迹后,我这样感慨。作为辽中县信访局局长,潘作良凭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对工作的无比热爱,为民解难、任劳任怨,直至病倒在工作岗位上。他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这是怎样一个视群众如父母、待百姓胜亲人的共产党员啊!
潘作良感人的先进事迹数不胜数: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但在这其中,给我留下深深印象的是潘作良说过的一句话:“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不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就是不孝之子”,并且他作为信访局长尽心尽力的做到了将老百姓的事当成天大的事来办。辽中县粮食系统有36名因公致残的职工,多年来一直为解决伤残金而上访。潘作良同志上任后,用一个月时间逐户了解情况,研究分析政策,提出了依据不同情况分别予以一定经济补偿和困难补助的处理意见,这些伤残职工十分满意,称赞潘作良是务实爱民的好干部。当看到71岁的伤残职工马仁权失去右腿、上肢因拄拐而肿胀,潘作良同志就立刻协调县残联,为马仁权解决了代步车,还为他安装了假肢。马仁权老人逢人就夸:“潘局长比我亲兄弟还想得周到,他真是共产党培养的好干部!”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但这些事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潘作良作为信访局局长踏踏实实的为人民群众办事,真真正正的做到了将老百姓的事当成天大的事来办。
潘作良的精神,工作态度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发扬光大。作为中国网通沈阳分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努力认真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潘作良先进事迹的最好体现;将用户的事当成天大的事来办,将最好的服务展现给网通的每一名客户!结合切身,身为无线客户服务中心的一份子,为沈阳市100余万小灵通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通信网络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用户的感受就是我们的感受。当小灵通用户向我们反映无线网络信号不稳定时,我们应当切身的去体会用户的心情和感受:小灵通是我与其他人沟通的桥梁,桥梁不通畅,直接给我日常的联系与沟通造成障碍,从而影响到我的正常生活。作为一个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优秀企业,就应当想用户之所想,及用户之所及,实实在在的为每一个用户做到优质的服务。因此,我们应当时刻监控在网运行的13000余个小灵通基站,保证他们都安全可靠的正常工作,使得整个无线网络稳定运行;当发现网络欠覆盖区域时,第一时间得出优化方案,使用户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享受到我们无线网络的优质服务;随着小灵通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我们不断的完善无线网络,避免网络拥堵的事情发生,使用户享用到沈阳网通通畅的网络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习到潘作良为民服务的精神所在:“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在我们踊跃学习潘作良先进事迹的时候,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在这举国欢庆的历史盛会到来之际,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的中国网通,我们应怀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将潘作良的精神深入到我们的奥运保障工作中去,把奥运的事当成天大的事来完成,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学习潘作良的先进事迹,才能让我们在潘作良精神的鼓舞下更好的完成保障奥运通信畅通的工作,才能与全国人民一起力保北京奥运会圆满召开,才能让我们在每个网通人的努力下信心满满的朝着无限美好的网通未来大步前进!
第五篇:潘玉良画展观后感
潘玉良画展观后感
昨天,我和室友们去看了潘玉良的画展,回来后更想了解去了解这个传奇画家的一生,花了点时间把电影《画魂》看了。
虽然在电影《画魂》中认识到潘玉良,但是对于一个艺术家的了解更应该是透过她的作品。潘玉良(1895—1977年),原名陈秀清,江苏扬州人,著名女画家、雕塑家。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作品多次参加法、英、德、意、美、日及瑞士等国画展。潘玉良的艺术创作涉足白描、彩墨、雕塑、版画等诸多领域,以油画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她的作品受西方印象派、野兽派等艺术流派的影响,同时融合了传统绘画的线描技法,“合中西于一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对于一个画家而言,潘玉良的艺术功底相当深厚,在展出的多幅速写中就可以看出来,她对人体的形态的掌握非常有火候。而她在油画作品中也对人物的神态把握得相当到位,有些比较写实,有些比较夸张,有些甚至有那种野兽派的作画风格。在寻求画家的自我风格中也在慢慢的尝试,从线条的勾勒逐渐转化为运用色彩面的分割。在画面效果上,很注意整体的协调性,在背景上习惯于层次的处理,有些用远处的景色拉开层次,有些用远处的小细节给画面增加一种层次感,细腻而精致。“这是古典唯美的经典作品。”安徽博物院副院长黄秀英说,“不仅是技巧的表达,更是她情感的表达。这是潘玉良对自己的期许,她的出身一直被人诟病,但她却显得如此优雅和高贵。”
情感浓郁的自画像、色彩明丽的风景画、线条细腻流畅的人体画„„在浙江美术馆4、5、6号展厅,潘玉良来源于“彼岸”又融入“彼岸”的画作把中国的笔墨精神和西画的实体质感融合为一,又把她对中国艺术的诗韵才情和西画艺术的色彩领悟呈现无遗。潘玉良是中国在民国初年少有的接受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女性之一,也是致力于中西艺术融合并取得突出成就、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她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先行者之一,但她的意义却超越了艺术的单一层面。她的一生演绎了个人命运在特定社会语境下所发生的多重转变;交织中国进入现代,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教育、艺术、女性精神、社会言论、家庭伦理等领域内诸多观念的碰撞和变迁。”从巴黎街头景象、乡村风光,到大
自然中悠游自在的动物都成为她绘画的素材。从她的风景画中,感受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她的静物画里,领悟到她对塞尚形式主义的认识;并在她中后期创作的一批以中国民间妇女活动为题材的油画作品中,领略到她对野兽派色彩的感悟。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融入色彩纷繁的西画中,使她的油画作品带有中国艺术的意境、韵律、诗情。对于一个女性而言,潘玉良的画作中,有很多母子同乐的图画。通过这些画不难感觉到潘玉良浓浓的母爱。她是爱孩子的,向往孩子的,但是由于她的特殊人生经历(13岁曾被卖到青楼),她为了避免孩子在出生时蒙上莫须有的东西,她拒绝生孩子。同时她为了表达对她逝去的丈夫(从青楼赎回她)的感谢,她也终身未再嫁他人。这些都说明了潘玉良的保守与正直,同时也体现在她的画作中,那种端庄和文雅。
潘玉良是中国在民国初年少有的接受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女性之一,也是致力于中西艺术融合并取得突出成就、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她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先行者之一,但她的意义却超越了艺术的单一层面。她的一生演绎了个人命运在特定社会语境下所发生的多重转变;交织中国进入现代,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教育、艺术、女性精神、社会言论、家庭伦理等领域内诸多观念的碰撞和变迁。对于一个中国人而言,她对色彩的运用是相当丰富的,可能是出自于对中国文化深深的热爱,画作多出现红、黄、绿、蓝这几种中国艺术中常用的鲜明颜色。相当大胆的运用对比色,使整个画面非常绚丽,有些颜色还类似粉蓝、粉红、粉绿,使整个画面很和煦,充满了女性的温柔。即使是在对国外的生活人物的描绘中,也大胆用色,就算在主要的画面上不能用色,也会在细节中体现出来,绚丽的围巾,华丽的椅子,缤纷的洋伞„„很美、很快乐。而在若干静物的作品中,潘玉良对花的喜好是很明显的,不过我更喜欢的是插花的瓶子和桌布,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每个花瓶的图案和色彩都不会雷同,有动物的、有花卉的、有朴素的、有透亮的、有华丽的„„让人眼花缭乱。而桌布也非常的美丽,配合着静物,有繁星一样的碎花、充满对比色的条纹、类似少数民族的图腾,有动物的百态(蝴蝶居多)„„和整个画面相得益彰。另外,在人物的处理上,有些女性的衣服也别有心思,比如有一件衣服上,乍看是一些碎花,其实是一个蝴蝶衣,而且里面的蝴蝶全都长得不一样,可见画家的心思谨慎而细腻。艺术总是相通的,潘玉良
要是在这个浮躁的现代社会,我想她更有可能成为一个时尚大师。
潘玉良艺术上的自我完成应该得益于她温良的教养与敏感的气质。当然,在她早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马蒂斯的影子,德兰的影子,博纳尔的影子,甚至有俄罗斯现实主义的影子。(她到过前苏联。)但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她的油画作品中却只留下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与粉彩瓷画的影子。最终,她没能成为一位大师,但是一位出色的画家。潘玉良的画可能是属于小众的,她带给人更多的是一种情调,但是却不能磨灭她的艺术价值。“艺术乃人类之生命,现代之作家应求现代艺术来慰藉现代之人类”——这是蒋仁在潘玉良的某幅素描上留下的。也许这是对潘玉良作品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