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5篇

时间:2019-05-12 13:2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江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江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第一篇:九江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九江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政策宣传

为了保障企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根据国务院的《工伤保险条例》和《江西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雇工(以下统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缴费标准及费率: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率之积。

可以按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月工资的0.5%-2%为比例缴费。目前执行的工伤保险费率,根据行业风险差别确定为三类不同的费率,根据用人单位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因素,每半年或一年调整费率一次。

认定工伤的范围: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手卫星工作受到事

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二篇: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1—10级赔偿办法如下:

一、为保障因工作造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赔偿,促进工伤预防职业康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国务院工伤条例:

结合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雇主的个体企业,依照本省的工伤赔偿办法规定如下:

(一)按照上的全省平均工资规定,全省上2013年人均工

资3014元。按等级计算赔偿和解除劳动合同。

(二)解除劳动合同:1级伤殘27个月;2级伤殘25个月;3级伤

殘23个月;4级伤殘21个月;5级伤殘66个月;6级伤殘54个月;7级伤殘36个月;8级伤殘28个月;9级伤殘20个月;10级伤殘12个月;按省工伤赔偿办法执行。

(三)交通费用每天15元;省内住宿生活费80元/天;省外住宿生

活费150元/天;长途车费实报实销。

第三篇:本溪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本溪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2007年5月1日本溪市第十三届人民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辽宁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辽宁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统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煤矿企业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办法,另行规定。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职工发生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用人单位欠缴工伤保险费,欠缴前已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的,欠缴期间的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补缴后由工伤保险基金补支。但自用人单位发生工伤事故之日起至善后处理结束之日止,在此期间补缴的费用除外。

第三条 工伤保险费的征缴按照《辽宁省社会保险费征缴规定》执行。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第五条 市、县(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具体事务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办。

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六条 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第七条工伤保险费率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据《本溪市工伤保险行业风险分类基准缴费费率表》确定的一类、二类、三类行业基准缴费费率乘以职工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

(一)风险较小的一类行业基准缴费费率为0.8%。

(二)中等风险的二类行业基准缴费费率为1.5%。

(三)风险较大的三类行业基准缴费费率为2.2%。第八条用人单位属一类行业的,不实行费率浮动。用人单位属二、三类行业的,实行费率浮动。费率浮动幅度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

危害程度等因素,在基准缴费费率的基础上确定。费率浮动以该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总额为依据,一年浮动一次。

(一)支付总额超过本企业同期缴费总额200%的,缴费费率上浮到基准缴费费率的150%;

(二)支付总额达到本企业同期缴费总额150%-200%的,缴费费率上浮到基准缴费费率的120%;

(四)支付总额为本企业同期缴费总额50%-30%的,缴费费率下浮到基准缴费费率的80%;

(五)支付总额不足本企业同期缴费总额30%的,缴费费率下浮到基准缴费费率的50%。

第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统筹:

(一)用人单位应当从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登记,其程序和办法与养老、医疗保险一致。

(二)用人单位在申报工伤保险登记注册时应填报《参加工伤保险职工明细表》,对参保职工登记注册,工伤职工凭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出具的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登记注册。

(三)用人单位工伤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相关证件和资料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工伤保险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第十条 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统筹,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依法用于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以及工伤认定调查、工伤预防、工伤职工管理等有关费用的支出。除工伤保险待遇外的其他费用支出,每年控制在当年实际征缴工伤保险基金总额的3%以内,并编制费用支出预算,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一条 按照本市当年工伤保险基金结余额的50%比例,从工伤保险基金中留存储备金,用于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储备金不足以支付的,由统筹地区政府垫付。储备金累计数额达到本市上一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50%时,应当调整工伤保险费率并减小储备金留存比例。储备金的具体使用办法,由市政府另行规定。

第三章 工伤认定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应当依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辽宁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及其有关规定,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四)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的身份证明;

(五)其它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十三条 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自接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证通知之日起15日内拒不举证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依法做出工伤认定结论。

第十四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在调查核实中如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工伤认定:

(一)因法律、法规、规章等需要向上级机关请示的;

(二)因工伤与疾病界限不明发生争议需要确认的;

(三)由于其他不可抗拒因素导致工伤认定难以做出结论的。中止工伤认定,要向申请工伤认定的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送达《工伤认定中止通知书》。中止工伤认定的因素消除,应恢复工伤认定,工伤认定时限前后连续计算。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发生工伤事故,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调查核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部门应予协助。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将工伤认定结论抄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部门。

第十六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后,用人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报告,遇特殊情况,最迟不超过72小时。

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十七条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劳动能力鉴定标准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

(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出具的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

(三)职工工伤医疗的全部真实资料,包括诊断书、病志或者职业病病志、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及其它治疗资料;

(四)职工身份证明和照片;

(五)其它需要提供的材料。用人单位或职工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出具的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可暂不受理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第十九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分别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其办事机构设在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列入专家库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医疗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掌握劳动能力鉴定的相关知识;

(三)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

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第四篇: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      【法规标题】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颁布单位】河北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令2011年第21号 【颁布时间】2011-12-31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http://info.hebei.gov.cn/content.jsp?code=000217883/2012-04218&name=政策法规/政府规章

 【全文】

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11〕第21号

《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已经2011年12月28日省政府第9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代省长 张庆伟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参加工伤保险。

用人单位应当为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其职工均有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按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第四条 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工伤保险政策和相关标准,应当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

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采取措施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六条 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省统筹。具体办法由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费率,由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经办机构(以下称省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所属行业相应的费率档次和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确定。

第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以全部职工上一的工资总额为基数申报缴纳工伤保险费。不能以全部职工上一的工资总额为基数申报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按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办理。

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在5日内将变化的职工名单和相关情况报告经办机构。第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经办机构申报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数额,经办机构应当即时审核。因特殊情况不能即时审核的,应当于收到缴费申报材料之日起3日内审核完毕。用人单位应当于经办机构审核后5日内以货币形式全额缴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不按规定申报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数额的,由经办机构暂按该单位上月缴费数额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确定应缴数额;没有上月缴费数额的,由经办机构暂按该单位的经营状况、职工人数等有关情况确定应缴数额。用人单位补办申报手续并按核定数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后,由经办机构按规定结算。

第十条 工伤保险费由经办机构按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征收。

经办机构征收工伤保险费,应当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凭证。

第十一条 工伤保险基金用于下列项目的支出:

(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

(三)到本设区的市以外的地区就医途中所需的交通、食宿费;

(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

(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七)终止或者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八)因工死亡职工的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九)工伤预防费;

(十)工伤认定调查费;

(十一)劳动能力鉴定费;

(十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用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的其他项目。

工伤认定调查费的支出,由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提出使用计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工伤预防费的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按国家和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省财政、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省经办机构应当在年底前,将全省本征收的工伤保险费总额的百分之十留作工伤保险储备金,用于特大、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工伤保险储备金可以连年结转使用,但总额不得超过工伤保险基金总额的百分之三十。

使用工伤保险储备金应当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章 工伤认定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县(市、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因职工发生交通事故、失踪、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伤害以及受其他条件限制暂时不能按规定时限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经设区的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县(市、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人事关系发生争议的,依据法定程序处理争议的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的申请时限内。

第十四条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劳动、聘用合同复印件或者其他证明职工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人事关系(包括事实劳动、人事关系)的材料;

(三)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机构出具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鉴定机构出具的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属于下列情形的,还应当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分别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取得证明材料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的时限内:

(一)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的,提交公安机关有关证明、人民法院的裁决书或者其他有效证明;

(二)因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受到伤害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提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交通运输、铁路等部门或者司法机关及法律、行政法规授权的组织出具的相关法律文书;

(三)在因工外出期间,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提交公安机关证明或者其他证明;因发生事故下落不明认定因工死亡的,提交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证明;

(四)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因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提交医疗机构的抢救和死亡证明;

(五)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提交有效证明;

(六)因战、因公负伤致残的残疾军人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提交残疾军人证和当地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及医疗机构对旧伤复发的诊断证明;

(七)其他特殊情形,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五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用人单位、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以下称申请人)的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当即时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材料完整的,应当即时最迟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材料不完整的,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收到补正材料后即时最迟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决定受理工伤认定申请的,应当向申请人出具《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向申请人出具《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第十六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提出的工伤认定申请,需要用人单位提交有关材料的,应当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当于15日内提交。用人单位未按时提交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依据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提供的材料作出工伤认定。

第十七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需要调查核实相关情况的,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八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自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之日起20日内,将《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送达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用人单位,同时抄送经办机构。

对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职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核发《工伤证》。《工伤证》由职工本人保管。

第十九条 工伤保险费由省经办机构征收的用人单位职工的工伤认定事项,由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

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条 省、设区的市应当依据《条例》的有关规定设立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具体承担下列工伤职工的劳动能力及相关事项的鉴定、确认(以下称劳动能力鉴定)工作:

(一)伤残等级鉴定;

(二)护理依赖等级鉴定;

(三)停工留薪期、延长停工留薪期及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确认;

(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确认;

(五)工伤直接导致疾病确认;

(六)工伤复发确认;

(七)康复可能性确认;

(八)供养亲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鉴定;

(九)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其他劳动能力鉴定工作。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同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和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工作。

第二十一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被诊断或者鉴定为职业病、在停工留薪期接受治疗的,应当自停工留薪期满之日起60日内,申请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二条 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省经办机构征收工伤保险费的,向省直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

(二)《认定工伤决定书》;

(三)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诊断证明和检查检验单等诊疗资料。

工伤职工因工伤直接导致其他疾病的,应当在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时一并提出确认申请,并提交相关医疗机构的证明。

第二十三条 申请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应当自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并提交初次鉴定的结论。

作出初次鉴定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移交有关材料。

第二十四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鉴定申请材料之日起60日内作出鉴定结论。

因工伤职工伤情复杂或者治疗工作涉及医疗卫生专业较多的,鉴定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30日。

第二十五条 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经办机构认为工伤职工的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到所在地设区的市或者省直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复查鉴定。经复查鉴定伤残等级发生变化的,其工伤待遇中的定期待遇按本省有关规定予以调整。

第二十六条 初次劳动能力鉴定所需的费用,用人单位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由用人单位支付。用人单位既未缴纳工伤保险费又不支付初次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垫付。申请再次鉴定或者复查鉴定的,由申请方预交鉴定费,再次鉴定或者复查鉴定结论与原鉴定结论一致的,鉴定费用由申请方承担;再次鉴定或者复查鉴定结论与原鉴定结论不一致的,鉴定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七条 工伤职工需要暂停工作接受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并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伤情严重或者有特殊情况的,经设区的市或者省直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停工留薪期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在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内,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或者终止劳动、人事关系。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用人单位指派专人护理。经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同意,用人单位也可以按本单位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一人的标准支付护理费。

第二十八条 工伤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并报经办机构同意到本设区的市以外的地区就医途中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前款规定的伙食补助费和交通、食宿费的支付标准,由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九条 工伤职工在工伤认定前的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垫付,工伤认定后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和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由经办机构予以报销。

第三十条 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未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急救,经急救脱离危险伤情稳定后仍需治疗的,应当转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职工到未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急救的,用人单位应当自职工受到伤害之日起7日内向经办机构报告。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向经办机构报告,或者职工经急救脱离危险伤情稳定后未及时转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的,职工的工伤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

工伤职工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长期居住的,可以在长期居住地选择一至二家医疗机构治疗工伤,但用人单位或者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应当向经办机构备案。

第三十一条 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和伤残辅助器具配置机构拟开展工伤医疗服务的,可以按规定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符合工伤医疗服务条件的,由经办机构根据工伤医疗服务需要,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协议签订后,经办机构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工伤医疗服务机构的名单。

第三十二条 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申请工伤保险待遇,应当向经办机构提交《工伤保险待遇申请表》、《认定工伤决定书》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经办机构应当即时审核,并在15日内支付相关待遇。

第三十三条 在国内保留工伤保险关系的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期间,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在境外进行治疗的,其工伤医疗费用及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的费用超过规定标准或者限额的部分,由用人单位支付。

第三十四条 五级至十级工伤职工按《条例》有关规定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人事关系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并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标准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人事关系时本省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4个月至8个月工资,其中:五级44个月,六级38个月,七级26个月,八级20个月,九级14个月,十级8个月;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人事关系时本省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2个月至4个月工资,其中:五级22个月,六级16个月,七级10个月,八级8个月,九级6个月,十级4个月。

五级至十级工伤职工需要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的,按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由工伤保险基金一次性支付伤残辅助器具的安装配置费用。

工伤职工终止或者解除劳动、人事关系时,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每减少1年递减百分之二十的标准支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规定标准的百分之十支付。工伤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的,不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三十五条 工伤职工领取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后,不再享受其他工伤保险待遇。再次发生工伤的,应当按《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程序重新履行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手续,并按新的认定和鉴定结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六条 工伤职工的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标准,由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全省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对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被检查的用人单位和有关人员应当如实提供与工伤保险有关的资料,不得拒绝检查或者谎报、瞒报。

第三十八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存在问题的,应当提出整改建议,依法作出处理决定或者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建议。工伤保险基金收支情况的检查结果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九条 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业务、财务、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

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在本单位公示参加工伤保险和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情况,接受职工监督。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对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情况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第四十一条 工会组织依法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工作实行监督。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正当理由不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或者弄虚作假将不符合工伤条件的人员认定为工伤职工的;

(二)未妥善保管申请工伤认定的证据材料,致使有关证据灭失的;

(三)收受当事人财物的;

(四)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四十三条 经办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当事人经济损失的,由经办机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按规定保存用人单位缴费和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情况记录的;

(二)不按规定核定工伤保险待遇的;

(三)收受当事人财物的。

第四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应当按规定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按有关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的工伤保险管理办法,由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五篇:吉安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关于转发吉安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现将《吉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安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吉府发〔2005〕13号)转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十月十七日

吉安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江西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条例》、《规定》和本办法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本市工伤保险参保范围内的所有职工均有依照《条例》、《规定》和本办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个体工商户本人可不参加工伤保险。本人自愿和雇工一起参加的,可以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100%—300%为缴费基数缴费。

第三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市的工伤保险工作。

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其中,市级经办机构具体承办中心城区内市属以上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事务;区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区属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事务,县(市)经办机构具体承办本行政区域内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事务。

第四条

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依法对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公安、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助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做好工伤保险工作。

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参保缴费后的30日内或参保缴费情况变更后的15日内,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内容应当包括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人员范围、参保时间、缴费情况等。

职工有权采取各种合法方式督促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及公示参保情况。用人单位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工作实施监督。

第六条

工伤保险工作应当与事故预防和职业康复工作相结合。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第七条

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

第八条

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逐月缴纳,职工个人不缴费。本市基准费率的具体标准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卫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劳社部发〔2003〕29号文规定,分为三个类别,一类行业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5%缴费、二类行业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1%缴费、三类行业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2%缴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按照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制定的具体标准,可定期调整。

第九条

本办法实施后,用人单位的初次缴费费率,按行业基准费率确定。以后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因素实行浮动费率。费率浮动的具体办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财政、卫生、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制定。

第十条

工伤保险基金应当严格按照《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定》的规定,实行年初预算和年终决算管理。经办机构根据预算按月将收缴的基金纳入同级财政部门的财政专户,并按规定申请拨付资金。工伤保险基金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专用票据。

第十一条

工伤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用于支付下列项目:

(一)工伤职工的工伤医疗费、康复性治疗费、辅助器具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至四级伤残人员伤残津贴及生活不能自理人员的生活护理费;

(二)因工死亡职工的抢救医疗费、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三)劳动能力鉴定经费;

(四)工伤预防费;

(五)工伤认定调查费;

(六)职业康复费;

(七)法律、法规规定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工伤保险基金用于投资运营、兴建或者改建办公场所、发放资金、或者挪作其他用途。

第十二条

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建立市级工伤保险基金储备金(以下简称储备金),储备金按市本级和县(市、区)当年工伤保险基金结余额的20%提取和上解,市本级和县(市、区)每年1月份提取和上解一次上年的储备金,逐年积累,达到当年工伤保险基金征缴总额的50%时,不再提取。

储备金用于本市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参保单位发生重大事故,应由工伤保 2 险基金支付的费用超过当地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额的50%时,超出部分由储备金支付。对由储备金支付的部分,市级经办机构每年汇总编制一次支付明细表,经市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储备金不足支付的由市财政垫付,所垫付的资金从今后提取的储备金中归还。

第十三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按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申请工伤认定的,受伤职工或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在事发之日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第十四条

申请工伤认定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如: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达成的口头协议或领取工资的证明材料(工资表等),或者其他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材料;

(三)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除提交前款要求的材料外还可以提交用人单位、相关行政机关或者人民法院已有的证明材料。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申请工伤认定材料不完整的,应当场或在15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要求补正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受理后应书面告知申请人,并明确受理日期。

第十五条

市、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根据需要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应有两名以上人员共同进行,并出示执行公务的证件,行使下列职权:

(一)根据工作需要进入有关单位和事故现场;

(二)依法查阅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询问有关人员;

(三)记录、录音、录像和复制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依法取得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不再进行调查核实。职工或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可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应按规定整理材料并及时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市属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直接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 3 认定。中央、省属用人单位以及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企业的职工发生工伤,按省劳动保障厅有关规定申请工伤认定。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工伤申请:

(一)自工伤事故发生或者被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超过1年的;

(二)申请人是被用人单位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或者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

(三)不能完整提供工伤认定必需材料的;

(四)属于《条例》第六十三条规定情形的。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当事人对劳动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在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也可在三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七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在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十八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办法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办法规定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第十九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二)醉酒导致伤亡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第二十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工伤认定决定应由经办人、认定部门负责人签字,并汇编总表经单位负责人审签后,以书面的形式告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直系亲属、职工所在单位和经办机构。凡认定为工伤的,应当向工伤职工颁发《工伤认定证》。

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用人单位收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书》后不服的,可在60日内依法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一条

职工发生工伤,用人单位应及时送伤者到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抢救治疗。情况紧急时,应送最利于抢救的医疗机构抢救,并由用人单位在24小时内报告经办机构。工伤职工伤情相对稳定后,由经办机构视伤情确定是否转入定点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否则,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医疗费用。

第二十二条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县(市、区)不设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其所辖工伤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由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整理好材料,报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劳鉴委)进行鉴定。市劳鉴委办公室每年应向市劳鉴委汇报鉴定工作,并接受其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应当向市劳鉴委提供下列材料:

(一)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

(二)工伤认定决定书或工伤认定证;

(三)医疗机构出具的出院小结、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确诊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工伤病历和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等;

(四)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材料必须真实完整。如有不完整的,受理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要求补正材料后,市劳鉴委应当受理。申请人提交完整材料或补正材料之日为受理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的日期。

第二十四条

市劳鉴委自受理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随机从医疗卫生专家库抽取3至5名专家,按国家标准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在专家提出意见的基础上,经办人及鉴定机构负责人签名,并汇编总表,报市劳鉴委办公室负责人审签后,依法于受理劳动能力鉴定之日起60日内作出鉴定结论,遇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延长30日。市劳鉴委办公室应将鉴定结论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个人和经办机构;达到伤残等级的,还应向工伤职工颁发《因工伤残证》。

申请鉴定的单位或个人对市劳鉴委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省劳鉴委申请再次鉴定。省劳鉴委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第二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申请工伤保险待遇时,应当向经办机构提供下列材料:

(一)工伤待遇申请表;

(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及《因工伤残证》;

(三)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相关材料;

(四)工伤救治费用清单;

(五)经办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六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申请工伤保险待遇时,应当视不同情形,向经办机构提供下列相关材料:

(一)工亡待遇申请表;

(二)职工因工死亡认定书;

(三)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相关材料;

(四)工伤救治费用清单;

(五)供养亲属的户口簿、身份证或者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

(六)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供养亲属无生活来源证明;

(七)民政部门出具的孤寡老人或孤儿证明;

(八)供养亲属系在校学生的,应当提供由在读学校出具的在读证明;

(九)供养亲属系收养子女的,应当提供由民政部门出具的收养登记证复印件;

(十)经办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七条

工伤(亡)保险待遇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经办机构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要求补正材料后,经办机构应当受理。

第二十八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治疗工伤的费用支出,应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否则,工伤保险基金不支付所发生的费用。工伤职工住院治疗期间,所在用人单位按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伙食补助费;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外地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所在单位按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

工伤职工到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性治疗的费用,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鉴委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市劳鉴委确认,可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享原待遇,按有关规定享受工残待遇。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 6 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第二十九条

工伤职工已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鉴委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生活护理费的支付标准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部分不能自理、部分不能自理3个等级分别为上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30%。经劳鉴委复查鉴定,工伤职工生活自理等级发生变化的,生活护理标准相应调整。

第三十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是: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停缴养老保险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按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是:五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4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的工作。难以安排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是: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第三十二条

职工因工致残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是:七级伤残为12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0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8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6个月的本人工资。

第三十三条

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或用人单位消失,七级至十级伤残职工劳动合同期满或者职工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按照下列标准支付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一)五级至十级伤残职工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时,其年龄(周岁)距法定退休年龄大于或者等于10年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依次为:40个月、34个月、28个月、22个月、16个月、10个月的本人工资;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每差1年扣减10%; 7 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

(二)五级至十级伤残职工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依次为12个月、11个月、10个月、9个月、8个月、7个月的本人工资。

第三十四条

五级至十级伤残职工按前条规定领取了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工伤保险关系同时终止,工伤保险基金不再支付其工伤待遇。该职工可根据当地规定参加或者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并享受相应待遇;符合失业保险规定的,可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第三十五条

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本市上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提出调整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六条

职工工伤复发,确认需要治疗的,享受本办法第二十八条和二十九条规定的工伤待遇。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本市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死者生前的本人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按劳动保障部《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执行。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因工死亡发给54个月的上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视同因工死亡发给48个月的上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解散、破产、关闭、改制的,应当优先安排解决包括工伤保险所需费用在内的社会保险费。有关工伤保险费用及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的有关工伤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按本办法规定的标准,计算到75周岁,一次性向经办机构缴纳;自一次性缴纳后的次月起,工伤保险待遇由经办机构支付。

(二)五级至十级伤残职工由用人单位按本办法规定的标准,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同时终止工伤保险关系;患有无法治愈的职业病等特殊病情的伤残职工,经市劳鉴委鉴定后,也可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而由用人单位按其上治疗职业病的实际费用为标准,计算到75周岁,一次性向经办机构缴纳,其今后治疗职业病所需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三)因工死亡职工的有关工伤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按《条例》规定的标准,一次性支付给其供养亲属,或者一次性向经办机构定期继续支付。计算时间为:因工死亡职工供养的配偶和父母计算到75周岁;未成年人计算到18周岁。

第三十九条

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其国内工伤保险关系未中止的,发生工伤后,按照本办法享受相应待遇;其境外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

第四十条

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照发工资。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直系亲属按月支付抚恤金。生活确有困难的,可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职工被法院宣告死亡的,按本办法第三十七条处理。失踪人员重新出现并经法院撤销死亡宣告,已领取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退回。

第四十一条

因交通事故引起工伤或者工伤涉及其他民事赔偿的,应当按规定索取伤害赔偿。获得的伤害赔偿低于工伤保险待遇的,根据用人单位是否参加工伤保险,由经办机构或所在单位补足差额部分。用人单位或者工伤保险基金按本办法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的,工伤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在获得民事赔偿后,应当予以相应偿还。

交通肇事逃逸等特殊情况致使工伤职工无法获取交通事故赔偿,生活困难的,经直系亲属申请,可由相关部门出具证据,用人单位和经办机构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标准各垫付50%的待遇(供养亲属抚恤金除外),经办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索取其交通事故伤害赔偿,工伤职工或工亡者直系亲属、用人单位均有责任配合经办机构追索。

第四十二条

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伤残职工重新就业后再次发生工伤,由用人单位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履行有关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手续,并按新认定的伤残等级享受相应的伤残待遇。

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在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者办理退休手续前,应当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告知职工本人。被确诊患有职业病的,应当办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核定手续,按照本办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诊断为疑似职业病的职工退休后确诊为职业病的,应当办理工伤认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四十四条

用人单位未对职工进行离岗或者退休前的职业健康检查,职工离岗或者退休后被确诊患有职业病的,由劳动关系终止、解除前或者办理退休手续前的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并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第四十五条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或停缴工伤保险费的,经办机构应当依法追缴,逾期仍不缴纳的,按规定加收滞纳金。未缴或停缴工伤保险费期间的工伤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基金不予补支。

第四十六条

用人单位确有困难无力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报经办机构批准可缓交,但缓交期不得超过3个月。在缓交期内,经办机构应当继续支付工伤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

第四十七条

职工在《条例》施行前已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有职业病,并已认定工伤 9 的,一次性工伤保险待遇按原规定执行,定期工伤待遇低于《条例》规定的,按《条例》规定执行;在《条例》施行后认定为工伤的,按照《条例》、《规定》和本办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四十八条

工伤职工及其亲属在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时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九条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参照本办法参加工伤保险。

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原《吉安地区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吉署发〔1998〕8号)同时废止。

下载九江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江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赣州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赣州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工伤保险条例》......

    内蒙古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工伤保险条例[1]》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能够及时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

    南京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合集)

    南京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一条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

    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政策解读《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政策解读我市于2003年底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出台了《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办法》,并于2004年......

    本溪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合集5篇)

    本溪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发文单位:辽宁省本溪市人民政府 文号:本溪市人民政府令第131号 发布日期:2007-5-1 执行日期:2007-6-1 《本溪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已经本溪市第十三届人......

    2012年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2012年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11〕第21号 《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已经2011年12月28日省政府第9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浙江省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浙江省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 时间:2006年09月07日 ) 浙劳险[1999]33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病后获得医疗救治、经济......

    上饶市补充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上饶市补充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为建立多层次的工伤保险体系,确保工伤人员的康复,提高工伤待遇水平,积极发展商业保险机构的社会责任和社会管理功能,根据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