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州市民政局2007年工作计划(最终版)
2007年,全市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务必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理念,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富民优先、民生为重”要求,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周密部署,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发挥民政在构建和谐广州中的重要基础作用,努力使我市民政事业发展水平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
(一)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差水平为突破口,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差水平。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要着力解决我市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差水平偏低的问题。从化、增城要将农村低保标准从130—150元统一调整到170元。带农村的白云、花都、番禺、萝岗、南沙区,也要结合实际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力争把农村的低保标准从平均180元调整到205元。同时,要把农村人均年收入2000元以下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继续扎实做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组织实施工作,完善城镇人户分离的低保人员管理和低保家庭收入审核办法,巩固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救济。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好全市农村2334个低保家庭居住危破房的问题,确保城乡居民无饥寒。
深入贯彻落实新的《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在确保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应保尽保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五保供养资金,确保五保对象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积极探索五保供养的多种模式,加快“五保村”建设,全年计划新建“五保村”20条以上,提高农村五保对象的集中供养率。
加大对低保“边缘群体”的救助力度。继续落实低收入困难家庭消费性开支减免工作,建立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临时生活救助应急机制。适时调整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使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救助。
适时启动统筹城乡困难群众的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快研究制定广州市城乡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办法,将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到农村,并降低救助门槛,提高救助额度,扩大救助病种,增加救助医院,提高困难群众享用医疗卫生资源的可及性。
切实搞好灾害应急救助。完善救灾应急预案,加强救灾物资储备,提高救灾应急能力,确保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灾民及时得到有效安置,灾民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
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推广越秀区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做好流动救助服务和流浪未成年人的保护救助工作。推进协助救助对象跨省返乡工作。继续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异地福利机构安置滞穗流浪未成年人和智障人员。
加快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做好调研,争取早日出台有关文件,建立以低保制度为基础,以医疗、住房、教育、司法、流浪乞讨人员等专项救助和灾害应急救助制度为辅助,以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具有广州特色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二)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为契机,扎实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创新双拥活动内容。今年是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六连冠”的关键一年。要以创建为动力,紧紧围绕创建活动,创新思路,扎实工作,以一流成绩迎接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检查验收,确保我市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继续推进以八一远程教育学院建设为重点的科教拥军活动,积极帮助部队解决在战备、训练、生活、娱乐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全力支持部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深入开展纪念建军80周年拥军优属系列活动,推动群众性双拥创建活动的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的军政军民关系。积极协调驻穗部队广大官兵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创新开展军民共建平安和谐社区活动,在驻农村的部队中广泛开展以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共建活动。认真解决涉及军地关系的突出问题,坚持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调,进一步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不断提高优抚水平。进一步完善措施,着力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医疗、住房困难,健全新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适时调整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和城镇义务兵优待金标准,全力推动优抚工作上新的台阶。
扎实做好安置工作。认真抓好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做好2006年冬季退役士兵的招生录取、入学管理和促进就业措施落实等工作,积极做好2007年冬季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的宣传和报名工作。对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及时足额发放自谋职业一次性安置补助金,并在完成短期技能培训后,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推荐就业工作,力争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达到98%以上。做好军休干部、军队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的接收安置工作,全面落实安置政策。理顺我市军休服务管理机构体制,探索建立国家保障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军休服务管理模式,试行军休干部服务中心的管理方式。巩固军供站正规化建设成果,提高军供站快速高效的保障能力。
(三)以社会福利社会化为方向,大力提高社会福利服务水平。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上半年争取出台《广州市资助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对社会力量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给予新建床位资助,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民办福利机构运营给予资助,发挥他们在社会福利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加快公办福利机构建设改造步伐。按照民政部的要求,没有福利院的区、县级市要尽快建设;已经有福利院的区、县级市要进一步优化环境、增加床位、完
善服务。同时,加快街道、镇敬老院、托老中心建设,确保今年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力争达到1500张。加大“星光老年之家”运营经费投入,拓宽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档次,充分发挥其为老人服务的功能。
全面推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今年要在各区、县级市全面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年底要确保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街道覆盖率达到100%。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立覆盖全市的“平安钟”呼援服务系统,今年要为1万名低保、低收入困难群体中的独居、“双老”老人等服务对象免费安装“平安钟”。抓紧修订完善《广州市老年人优待办法》,积极推进老龄工作。
进一步提高孤残儿童养育水平。落实孤残儿童在养育、教育、医疗、康复等方面的政策,逐步建立起孤残儿童生活费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其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启动“蓝天计划”,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进一步改善儿童福利机构的养育环境。以家庭寄养为主要模式,积极试行模拟家庭的养育模式,多渠道、多形式养育安置孤残儿童。建立“明天计划”长效机制,继续为福利机构中新增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所有残疾孤儿实施手术康复,并会同市残联就进一步实施“明天计划”进行调研,逐步将“明天计划”推向全社会。
(四)以“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为动力,全面提升社区建设整体水平。深入开展“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继续深入贯彻《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意见》及其6个配套文件,对照《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基本标准》,进一步组织开展“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努力建设一批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按照省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去年12月《关于印发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基本标准的通知》和将要下发的检查评分标准,在今年第一季度由市和各区、县级市街、镇组织力量,做好2006年度第一批“六好”平安和谐社区检查评选和上报工作。在此基础上,继续组织推进2007年度第二批“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进一步加强居民自治工作。按照《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意见》要求,切实落实社区重大事务决策权等居民自治权利,进一步建立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和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制度以及居委会向居民代表会议报告制度,支持居委会协助政府做好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各区、县级市要全面加强居委会的组织、制度和队伍建设,增强社区自我服务管理能力,努力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对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理顺社区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的关系。积极做好2008年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准备工作。
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协调各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功能,使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每个社区。鼓励并支
持居委会组织开展群众性自助互助服务活动。重点做好老年人的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的目标。研究建立义工长效激励机制,推动义工工作持续发展。
(五)以村务公开规范化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继续贯彻全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市政府农村专项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创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和示范村活动。健全各级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搞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情况检查并及时通报。镇(街)要组织好一年一度的民主评议村委会成员工作,落实村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着力抓好村民委员会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保障村民对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权。充分发挥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保障村民管理权和监督权的落实。要指导村委会修订村民自治章程,进一步明确村民、村级组织、村干部的权利职责及相互关系,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自治能力。今年上半年争取全面完成村务公开栏统一模式建设任务,年内全市要有20%以上的村达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的标准,努力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有农村的区、县级市要以富裕、文明、民主、和谐为要求,选择1至2个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按照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关于抓紧解决我省部分村级组织无活动场所问题的通知》精神及我市的部署,配合有关部门落实保障资金,全面完成全市218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维修工作。针对上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研,认真做好2008年第四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准备工作。
(六)以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商会为重点,增强民间组织服务社会的功能。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的决定》精神,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制定《广州市行业协会商会管理办法》。大力培育发展以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为重点的行业协会商会,继续抓好行业协会的清理整改和重新登记管理工作,促进行业协会商会的民间化和自治性,使其真正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大力发展社区民间组织,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指导区、县级市积极发展以服务社区为重点的社区民间组织和公益性、慈善类民间组织。加强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完善对民间组织的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严格进行年检工作,通过年检促进民间组织规范管理,加强民间组织自律诚信建设。加强民间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力争解决管理队伍与实际工作量不相适应的问题。认真查处非法民间组织和民间组织非法违法活动。
(七)以加大公益宣传力度为手段,推动慈善募捐和福利彩票事业发展。
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募捐活动。举办好2007年“慈善之光”文艺晚会和第四届慈善杯高尔夫球赛等活动,做大做强慈善品牌项目。加大慈善公益宣传力度,定期公开慈善募捐信息,大力培育和增强全社会的慈善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慈善、支持公益、帮助他人的良好氛围。培育发展慈善组织,重点发展街道、社区慈善组织,鼓励其面向公众、面向社区、面向困难群众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充分发挥市、区(县级市)、街(镇)、社区四级捐赠网络的作用,做好经常性捐赠工作,组织好每年两次的“扶贫济困送温暖”集中捐赠活动。积极培育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影响力和捐募能力。启动市东升医院住院部的建设,继续推进市慈善医院扩建工程的建设。
努力拓宽福利彩票销售渠道。积极争取国家民政部、财政部和省民政厅的支持,今年要确保完成年度销售9.5亿元福利彩票的任务,力争年度销售11亿元。大力宣传福利彩票“扶贫、助残、救孤、济困”的理念,加大福利彩票公益金对社会公益事业和扶贫助困的资助力度,建立福利彩票公益金项目库,上半年出台《广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管理使用办法》,规范福利彩票公益金的使用管理。
(八)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依法依规做好民政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
理顺我市行政区划管理工作。全面完成我市与佛山、中山、东莞3条地级界线,黄埔区与增城市、花都区与从化市、增城市与从化市3条区(县级市)级界线,以及各区、县级市辖区内镇、街级界线的联检工作及其成果资料的上报、归档工作。
加强地名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启动县级市、镇政府驻地路、街、巷标志设置工作,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置乡村地名标志,建立切实有效的维护管理制度。开展地名规划,做好南沙区、萝岗区路网名称规划。以迎接我市举办2010年亚运会为契机,全面推进公共场所英文译名标志牌设置工作,优化我市涉外服务环境。抓好广州地名网站建设工作,力争上半年建成投入使用,为公众提供快速、准确、全面的地名信息服务。
积极推进殡葬管理服务工作上新台阶。积极稳妥推进殡葬改革,巩固100%的火化率成果。做好殡葬管理立法工作。积极选址筹建市第二革命公墓,实施市火葬场旧骨灰楼总体改造工程,建设和完善南沙、萝岗两个新区的殡葬服务设施,开通市殡葬服务信息公众网,进一步加强殡葬服务行业作风建设,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完善殡葬管理目标考核办法,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各项考核任务。
扎实做好婚姻登记和收养登记工作。抓好婚姻登记机关特别是镇级婚姻登记处规范化建设,确保婚姻登记合格率100%。推进区、县级市集中婚姻登记工作,方便群众办理婚姻登记。抓好收养登记信息化建设,严格按照《收养法》的规定办理收养,解决历史遗留的事实收养问题。
(九)以加强社会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全面提高民政事业的发展水平。一是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首次就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民政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加快我市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要按照《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及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我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守则、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等,加强社会工作的业务培训和宣传工作,培养出一批合格的社会工作者,为开展社会工作创造条件。要率先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残障康复、公益类民间组织和家庭生活服务等领域设置社会工作者岗位,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民政工作领域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二是加强义工(志愿者)队伍建设。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壮大义工队伍,发动义工参与开展各项社会公益、慈善福利、互助服务及群防群治等社会服务。发展农村社区义工,鼓励和引导城市义工在农村社区积极开展义务(志愿)服务活动,发挥义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三是加强民政法规建设。要重视抓好民政法制工作,积极主动地推进民政立法和普法工作,建立健全民政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制,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强化法制监督,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同志们,今年民政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这次会议张副书记、陈副市长的重要指示,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充分发挥民政在构建和谐广州中的重要基础作用。
第二篇:广州市民政局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市民政事业发展史上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和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总体部署,按照民政部、省民政厅的工作要求,以民为本,服务大局,积极面对各种挑战和考验,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科学发展,实现了重点工作有亮点,难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上水平,充分发挥了保障社会公平、调节社会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职能作用,为我市建设全省“首善之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组织抗灾救灾全力以赴,民政整体效能充分展现
2008年,我市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面对多场重大自然灾害,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不辱使命,共克时艰,在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和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我市洪涝灾害战斗中,充分发挥了组织社会捐赠支援灾区的主力军作用。
1.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迅速有力。2008年春节前夕,为缓解每天几十万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而滞留广州旅客的生活问题,市、区民政部门迅速行动,上下配合,积极组织社会捐赠,及时到火车站广场和临时安置点实施应急救助,确保了滞留旅客不受冻、不挨饿、有水喝,维护了社会稳定。越秀、荔湾、海珠、天河等区民政局动员所属单位和街道干部职工,先后组织义工3万多人次协助维持安置点秩序和发放救助物品。全市民政系统先后接收社会捐款1572万元,捐赠物资120万件(箱),向滞留旅客的5个安置点,以及广西百色、广东梅州、贵州毕节3个地区发送社会捐赠物资111万件(箱),有力地保证了滞留旅客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2.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科学有序。“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不辱首善、奉献大爱”的姿态,紧急动员,迅速行动,全方位开展了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市民政局认真履行市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统筹协调推进全市支援抗震救灾工作,会同各区、县级市民政局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捐赠灾区急需紧缺的物资,先后开展了“向四川省地震灾区开展社会捐助”、“我为汶川灾区献爱心捐建过渡安置房„十个一‟”和“爱心捐赠、真情送暖——为四川地震灾区捐赠御寒衣被”三大主题捐赠活动,及时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和协调部队出动官兵装卸抢运救灾物资,先后派出6名干部奔赴四川灾区支援抗震救灾,在灾情最严重和形势最严峻的时刻向灾区送上了广州人民最及时最有力的支援。在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中,我市共组织社会捐款16.21亿元,其中市慈善会接收社会捐款7.52亿元;市捐赠站接收社会捐赠物资价值 1.41亿元,捐款捐物数量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市慈善会为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共划转、支出社会捐款3.67亿元;市捐赠站先后组织95个火车皮、15辆大卡车,向四川地震灾区发运社会捐赠物资269.59万件(箱),价值1.34亿元。在做好接收发送捐赠款物的同时,市民政局严格规范捐赠款物使用管理,动态发布接收和使用捐赠款物情况,自觉接受监察审计和社会监督,确保了社会捐赠款物的定向使用和账目清楚、账实相符。
3.组织洪涝灾害救助及时有效。6月26日,白云、花都、番禺、南沙、增城、从化等地遭受台风侵袭洪涝灾害后,灾区民政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组织调运救灾物资,及时转移安置灾民,落实灾民生活救助措施。市民政局先后派出6个工作组深入灾区核查灾情,慰问灾民,指导开展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共发放价值48.2万元的救灾物资,划转社会捐赠款429万元,下拨救灾预备金和自然灾害救济金100万元,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2008年,通过三次抗灾救灾的战斗洗礼,全市民政系统的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实战检验,组织捐赠水平得到锻炼提高,团结协作精神得到发扬光大,社会形象地位得到展示提升,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市民政系统有19个单位被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47名个人被授予“先进个人”称号。其中,市民政局党委被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市民政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广州市春运和抗灾救灾先进集体”称号。
(二)改善民生福利多措并举,全市困难群众普得实惠
2008年,我市民政系统着力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认真贯彻“惠民66条”和17条补充意见,大力推进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改善民生工作,全市困难群众普遍得到较多实惠。
1.社会救助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全面提高了城乡低保水平。从2008年1月1日起,越秀等9个区将城镇低保标准从330元提高到365元,花都区和增城市从300元提高到330元,从化市从286元提高到315元;越秀等9个区将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从390元提高到430元,花都区、增城市提高到395元,从化市提高到380元。部分区农村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萝岗区由200元调整为250元,白云区由200元调整为230元,增城市由170元调整为210元。目前,全市共有低保家庭46392户,低保人员114562人;低困家庭5494户,低困人员16066人。全市全年共发放低保金2.53亿元(含临时物价补贴),比上年增加5256.86万元,增长26.3%。继续实行动态管理下的分类救济,加强对低保、低困家庭的实物救济和节日慰问,增加慈善超市、慈善门诊点并增发慈善门诊证,对低保、低困家庭子女考上大学的实施教育救助等,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荔湾区开展了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一年一培训”,对低保家庭“一季一探访”,对三无孤老人员“一月一帮扶” 的“三个一”活动;黄埔区出台了《黄埔区低保边缘群体帮扶救助实施方案》,对人均月收入在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以上、500元以下的家庭,在重大疾病医疗、粮油实物发放、学杂费减免等方面予以救助。
二是继续发放了临时物价补贴。2007年多次发放临时物价补贴的基础上,2008年又6次报请市政府批准,对城乡低保、低困、五保对象和福利机构政府供养人员发放每人每月25元的临时物价补贴,对城镇低保、低困家庭发放每户每月20元的液化石油气补贴。全年共发放财政补贴资金3901.3万元,为近13万困难群众缓解了因物价上涨造成的生活压力。
三是着力完善了医疗救助制度。实施了资助低保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惠及困难群众43547万人,资助金额1483.6万元。随低保调标相应将低保人员可报销基本医疗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1.10元,全年共支出基本医疗救助金2416.49万元,救助267382人次。继续实施重大疾病医疗资助,全年结算重大疾病医疗资助金2569万元,救助7111人次,其中实施手术400台次。《广州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试行办法》经过两年多反复调研论证,已于去年底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即将连同配套文件一并修改完善后颁布实施。
四是逐步规范了五保设施建设。实行了农村五保村统一立项、统一设计制度。从福利彩票公益金立项1200万元,资助全市40个五保村建设,各项工程全面启动。全市现已建成五保村37个;全市现有五保对象4792人,其中333人在五保村相对集中供养,1361人在敬老院(楼)集中供养,3098人居家分散供养;全市各级财政全年共支出五保供养资金1490万元。
五是颁布实施了《关于推进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该《意见》全面系统地明确了我市各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了基本生活、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各方面;确立了政府负责、民政统筹、部门联动、街镇实施的新型社会救助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标志着我市社会救助工作实现了从各种制度单项推进向统筹协调构建体系的重大转变。越秀区率先在街道成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统一办理社会救助业务,深受群众欢迎。2.社会福利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全面拓展了各类养老服务。制定了《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职责,规范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行为,拓展了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在提供托老、购物、配餐送餐、家政服务等一般照料服务的同时,还提供疾病、康复护理、建立家庭病床等特殊照料服务,并为低龄、健康老人,特别是“空巢”家庭老人,提供谈心交流、精神慰籍等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覆盖各街道,全市现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部80间,工作人员575人,服务对象9692人,其中由政府购买服务的孤寡、优抚对象、残疾困难家庭老人3598人。建成开通了服务全市独居和空巢老人为主的“平安通”呼援服务系统,基本实现覆盖全市老城区的目标。继续推进“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新增星光老年之家58家,使全市星光老年之家达到1327家,总投资3.36亿元,覆盖全市90%的街(镇)。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进一步发展,新增民办福利机构5间,新增床位1610张。目前,全市共有社会福利机构168家,床位25327张,其中民办福利机构77家,床位13802张。积极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敬老爱老活动,我市连续第四次获全省老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第一名。去年底,民政部在我市召开了全国养老服务经验交流会,市民政局在会上介绍了经验,民政部领导和各地与会代表参观了我市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点,并给予高度评价。
二是着力加强了孤残儿童福利工作。会同市妇联启动了“爱心救助、托起希望”救治百名特困家庭重症儿童行动,从福利彩票公益金立项300万元,资助100名低保、低困家庭中患重症疾病的儿童实施救治。积极开展了家庭寄(助)养、机构代养、模拟家庭和青年公寓等多样化的孤残儿童养育模式。积极实施“明天计划”和“重生行动”,为儿童福利机构21名具有手术适应症的孤残儿童实施了手术治疗。市社会(儿童)福利院被民政部评为“2008全国十佳儿童福利机构”。
三是超额完成了福利彩票销售任务。在国际金融危机加剧、经济形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全市福利彩票销售仍超额完成销售任务,连续第9年在全国省会城市福利彩票销量上排名第一。全市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2.39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4.09亿元,其中上缴中央、省2.66亿元,市本级留成1.43亿元。中国福彩中心、省福彩中心为此专门发来贺电。完成了2007市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立项资助项目申报评审工作,共立项资助社会福利、公益事业等项目79个,资助金额1.44亿元,比上年增长37%。
四是大力推广了义工(志愿)服务。制定了推广社区义工服务总体规划,全市成立了16支“平安通”义工服务队,花都、南沙、从化三区(县级市)分别成立了义工协会。市义工联全年新增团体会员25个,会员总数达105个。全市义工在帮困助残、抗灾救灾、敬老扶弱、治安环保、科普卫生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特别是在参加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工作中,先后动员义工达5万多人次,表现突出。
3.优抚安置保障政策进一步落实。
一是全面提高了优抚对象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了抚恤补助标准,各类标准平均增幅16.7%,高于中央和省标准的70%以上,全市财政投入抚恤经费5710万元,比上年增长25.6%;抚恤优待面和抚恤金兑现率实现两个100%。着力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制定出台了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及配套措施。全市2369名重点优抚对象全部纳入企业离休干部医疗保障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8721名抚恤优待对象全部免费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范围,全市用于解决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和医疗补助经费776万元。新确认参战涉核军队退役人员1090人,全市现有参战涉核军队退役人员8544人,全年发放生活补助2350万元。
二是圆满完成了退役士兵和军休干部接收安置工作。全市共接收2007年冬季退役士兵2453人,退役士官140人,自谋职业安置率达100%。积极做好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全市符合政策报读职业技术院校的退役士兵690人按期入学参加了培训。全面落实退役士兵优待安置金的发放政策,共发放自谋职业安置补助金和一年养老保险金8223.9万元,一次性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费517.5万元,优待安置金发放率100%。规范接收安置军休干部职工工作,制定了《广州市接收安置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和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管理办法》,接收安置军休干部460名,无军籍职工499名。2008年,我市接收安置军休干部工作受到总政治部老干部局、广州军区司令部等部队机关来电来信赞扬。积极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部分军休干部换发医疗证待遇的文件,启动了军休干部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提高了无军籍职工的生活补贴标准。军供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圆满完成了全年军供保障任务。
(三)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双拥共建工作再创佳绩
1.村委会、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从2008年1月开始,精心组织开展了我市第四届村委会和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各级政府都成立了工作机构,实行领导负责制,落实了换届选举工作经费,编印了大量宣传资料,组织了难点村的排查整治,并派出观察组全程跟进换届选举工作。经过全市上下5个多月的连续奋战,6月15日全面完成了1142个村委会和1439个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任务,其中村委会换届选举比省规定的时间提前了1个多月,是我市历届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完成任务最好、最快的一次。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小丹同志给予高度评价,指出“这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后,及时组织了村居干部教育培训,开展了村民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的换届选举,指导村民委员会修改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
2.基层民主示范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下发了《2008年广州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广州市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和《关于在村委会换届选举结束后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各区、县级市以及镇(街)按照市的要求,成立了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村务公开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推进了第二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创建活动,又有213个村达到了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的标准,其中番禺区受到省政府表彰,被命名为省首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区。开展了第二批“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又有280个社区被省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命名表彰为省第二批“六好”平安和谐社区。
3.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初显成效。荔湾区和市老人院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推进顺利,充分利用现有的民政资源、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加强与高校、香港社工机构合作,在社会工作教育培训、社工岗位开发设置、非营利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培育发展、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实行社工与义工联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其中荔湾区将专业社工服务引入居家养老、“平安通”呼援服务、特困家庭帮扶、青少年辅导等工作中,有效提高了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市老人院将社工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从老人、老人家属和老年福利机构工作人员三个层面介入社工专业服务,使服务内容和方式更加适合老人特点。组织全市近6000名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参加首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1070人通过考试,报考人数、实考人数及培训人数均居全省之首。大力开发设置社工岗位,积极培养和引进专业社工人才,试行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社工实务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省民政厅在我市召开了全省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现场会,市委决定将广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积极组织社工参加支援四川抗震救灾行动,创造了社工进行灾难救助的“广州模式”,受到民政部、省民政厅的肯定和灾区政府、群众的好评。
4.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明显加大。出台了《广州市社区社会组织管理试行办法》,采取创新管理模式、明确主管单位、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手续等办法,实行了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和备案管理相结合,为解决“草根”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难题迈出了重要一步。强化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和年检工作,促进了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3551个,其中2008年新成立社会组织192个。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促进行业协会商会发展。根据我市《关于落实促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财政扶持措施的意见》,先后为17个行业协会办理了34项申请扶持的项目审核。围绕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等问题开展了系列调研,加大了对非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非法活动、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5.全省双拥模范城“七连冠”争创成功。继年初捧回“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奖牌后,我市第七次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城”,实现了全省双拥模范城“七连冠”;荔湾、越秀、黄埔、海珠、白云、番禺、花都、天河八区获“全省双拥模范区”、“全市双拥标兵区”称号;从化、增城两市获“全市双拥标兵市”称号。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慰问部队官兵活动,主动为部队基层单位解决训练、生活、文化等方面困难,为3152名官兵进行了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为部队基层单位赠送电脑260台、书籍80万册,进一步巩固了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四)社会事务管理更加规范,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1.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积极推进流浪乞讨人员长效服务管理,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建立流浪乞讨人员长效服务管理机制的意见》,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工作的意见》。配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举办奥运会、残奥会等重大活动,积极开展职业乞讨、流浪未成年人、流浪精神病人等专项救助,基本实现中心城区无流浪未成年人和职业乞讨人员明显减少的目标。市救助管理站被民政部评为“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举办期间救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与市脑科医院顺利完成了交接415名流浪精神病人的工作,全面承接了非危重流浪精神病人救治工作。增大甄别核实力度,建立绿色返乡通道,积极协助流浪精神病人返乡,协助返乡率同比增长57.3%。全市全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5875人次。
2.区划地名管理进一步加强。完成了南沙区珠江街道办事处设立工作。越秀、海珠、天河、黄埔、南沙、萝岗区和从化市的镇(街)界线勘查外业工作全部完成。全年批准地名653个。广州市地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广州市地名网站先后建成使用,地名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3.婚姻登记服务进一步规范。深入开展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全市全年办理结婚登记78964对、离婚登记14379对,继续保持婚姻登记零差错。圆满完成了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当日集中办理婚姻登记4379对的工作,创我市建国以来一天结婚登记量之最。
4.殡葬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殡葬火化率连续第8年实现100%。大力开展“殡仪服务优质年”活动,积极组织殡仪服务操作技能竞赛,殡仪从业人员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清明期间,全市各殡仪单位共接待拜祭群众413万人次,是历年来拜祭人数最多的一年,实现了“文明拜祭、平安清明”的目标。在完成上述工作任务的同时,我市民政系统的政策调研、法制建设、新闻宣传、信息报送、财务预算、教育培训、信访维稳、纪检监察、安全保卫、档案保密等综合性、基础性工作和民政队伍的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和党的建设等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推进创新开展,市民政局出台了《继续解放思想,建设首善之区,努力争当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实施意见》,组织民政系统干部赴美国进行了“现代救助体系”专题培训,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人员赴香港跟班学习考察了社会管理先进经验,均取得重要成果,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民政事业科学发展创造了条件。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
要做好民政工作,必须围绕中心、置身大局,牢牢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给民政事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民政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民政部门必须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自觉置身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促进中央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各项要求为己任,勇挑重担,争做先锋,彰显本色,切实履行构建和谐社会赋予民政部门的新职责,坚决落实党委和政府赋予民政部门的新任务。
要做好民政工作,必须以民为本、倾注爱心,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民政事业发展寄予的新期待。民政工作是履行民生政务职能和为民之政特点鲜明的工作。民政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勇解困民之危,善做利民之事,充分发挥保障社会公平、调节社会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作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民政事业发展的新期待。
要做好民政工作,必须统筹协调、开拓创新,主动适应建设全省“首善之区”对民政事业发展赋予的新要求。民政工作是综合性很强、牵涉面很广的工作。民政部门必须切实增强“首善”意识,全面履行改善民生、发展民主、维护民利、体现民意的重要职责,继续解放思想,统筹城乡,深化改革,协调各方,注重取得相关部门支持,注重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注重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不断开创民政事业发展新局面。
要做好民政工作,必须固本强基、提升能力,积极应对科学发展对民政队伍建设提出的新挑战。民政工作是各级政府必不可少的行政工作。民政部门必须按照建立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民政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抓基层打基础,不断完善民政工作体制机制,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面履行民政职能和科学发展民政事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和薄弱环节:随着民政功能逐步在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的同时向提升社会福利服务水平延伸,民政工作与科学谋划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随着公共服务逐步以城市为主向城乡并重转变,民政工作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随着民政工作方式逐步从临时性、救急性操作向整体制度安排和规范管理的方向转变,民政工作与法制化、规范化的要求还有差距;随着民政工作机制逐步从政府主导型向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民政工作与社会化、信息化的要求还有差距;随着民政工作领域和服务对象的不断拓展,民政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日显突出,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认真研究,切实解决。
第三篇:民政局工作计划
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全市民政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民政事业改革创新主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提高民政政策创制和服务管理水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应有贡献。
一、社会救助、减灾防灾工作
加强社会救助相关制度建设。修订完善城乡低保工作规程,优化低保对象审核程序,完善退出机制,建立低保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制定XX市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措施,建立与城镇医保、农村新农合捆绑结算和救助的运行平台。开展社区救助工作站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规范化水平。
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根据2011年市政府《关于建立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制定和调整机制的通知》以及2011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情况,督导各区市做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标准调整以及政策落实工作。按照新的专项救助政策督导各区市做好临时、医疗救助工作,确保“同难同救、同病同助”。
提高农村敬老院建设和管理水平。贯彻民政部“霞光计划”要求,修改《农村敬老院标准化建设》以奖代补办法,加大对经济水平较低的镇敬老院建设的扶持力度,力争把敬老院改造提升纳入全市绩效考核目标。
提升减灾防灾水平。会同市财政部门制定XX市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各类自然灾害的救助标准,探索建立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以及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减灾的联动机制。全年申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处,表彰全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0处,培训基层自然灾害信息员800人。在部分城市社区开展自然灾害救助民政志愿者队伍的试点工作。
二、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依据国家“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要求,着手制定我市未来三年的养老政策。进一步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重点抓好困难群体养老保障、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日间照料中心、社区互助点的规范化建设。总结推广四方区的试点经验,继续推进多功能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着力推进养老服务城乡一体化,将城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扶持政策和工作经验逐步向农村地区扩展。成立XX市养老服务协会,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和行业管理规范化建设。加大高龄老人服务工作研究力度,探索建立高龄老人福利服务制度。
拓展儿童福利服务领域。探索残疾儿童福利普惠制,进一步推进孤残儿童福利服务社会化,加快“明天计划脑瘫儿童术后康复训练示范基地”建设步伐。
推动福利彩票事业健康发展。加强福彩设施和队伍能力建设,创新游戏和销售渠道,加强风险防控,保持发行量平稳增长。加大福彩文化宣传力度,提升福彩社会形象。强化公益金管理和社会公示制度,实施公益金使用效能评估,促进公益金使用与福彩发行良性互动。
促进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强化监督机制,增加慈善款物募集使用管理的透明度,确保慈善财产的安全,提高XX慈善公信力。继续发展企业冠名慈善基金,大力宣传个人(家庭)冠名慈善基金,扎实搞好“慈善一日捐”活动,扩大资金规模。深化“慈善XX”内涵,打造“蓝色慈善”品牌。做好“中华慈善奖”的申报工作。
三、社区管理服务工作
加大政策创制力度。贯彻中办发〔2010〕27号文件精神,出台我市《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工作的意见》;编制我市《城乡社区组织和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制定我市《农村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推动全市社区建设工作深入发展。
深入开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2012年,力争使市内四区90%和农村60%的社区达到市级和谐社区标准,市内四区70%、三区60%、五市50%的社区建立和谐社区共建机制;按照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的标准,积极组织申报全国示范单位;深入开展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把各项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作为提升我市和谐社区建设和深化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措施。
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服务。围绕强化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机制,开展“扩大社区参与率、扩大社区服务覆盖面”工作,力争30%的城市社区达到“两个扩大”工作标准。进一步深化社区自治,为居民群众提供个性化、具体化、专业化、特色化的便民利民服务,探索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新型载体,推动社区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继续推动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区(市)、街道级社区综合服务场所建设进度,指导五市三区开展城市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建设达标创建工作,力争到2012年底,五市三区
第四篇:民政局工作计划范文
民政局工作计划
**年,全市民政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委十届**次全会、市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12338”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有**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立足新起点,紧抓机遇,正视挑战,牢固树立幸福**理念,推动社会建设
转型升级;建立新机制,构建完善“六个体系”,精心打造“六个平台”,改革提升“六个中心”,认真落实市政府确定的民生实事,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全力打造城乡幸福社区,努力增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新优势。
一、构建完善六个体系
--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市政府《关于推进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完善以低保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救助、五保供养、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应急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社会互助为补充,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社会救助体系。创新社会救助理念和管理机制,推进社会救助服务均等化,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提高10%至14%,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由按当地低保标准的1.2倍提高到1.5倍。建立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专项制度,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完善低保标准调整机制、物价上涨与发放临时补贴联动机制。扩大分类救济种类和范围,加强对低收入困难边缘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的救助。完善慈善超市管理制度,促进慈善超市规范化建设。制定出台集中供养成年孤儿安置政策,改善孤儿基本生活。成立市、区(县级市)两级减灾委员会,继续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开展灾害信息员培训工作,增强居民防灾意识和避险技能。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工作,出台《**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及配套工作规程,建立健全各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机制,提高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性事件应急救助能力。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落实国务院《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5年)》和《广东省**-2015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具有**特色、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覆盖城乡的适度普惠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形成面向所有老年人,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及低收入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设施、组织、人才和技术网络,以及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管制度,以满足全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调研起草并争取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推进**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制定《**市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布局规划(**-2020年)》。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扩大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提高补助标准。抓紧推进市第二老人院和市老年病康复医院建设,天河、花都、南沙、萝岗区和从化市要加快建设一所200张床位以上的公办养老机构,有条件的区、县级市要对现有公办养老机构进行扩建,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扶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发展,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提高新增床位资助和运营资助标准。积极推动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安排市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农村老年人活动站点建设,加大农村敬老院维修改造力度,建设农村社会福利中心,拓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推进养老服务城乡一体化。积极落实广佛两地老年人和优抚对象优待同城化。
--幸福社区建设体系。落实国务院《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5年)》,按照市委九届**次、十届二次全会的部署,以打造城乡幸福社区为目标,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加大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供给能力,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广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相衔接的幸福社区建设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幸福社区建设专题调研,提炼幸福社区内涵及评价标准,探索幸福社区建设路径,出台幸福社区建设工作方案。全面推进街道“一队三中心”建设,上半年完成全市所有街道“一队三中心”组建及人员整合工作。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大力发展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众、优抚对象、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的社区服务,积极将农民工等群体中的常住人口纳入社区服务范围。积极探索社区组织、外来人口、驻区单位、志愿者参与社区自治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三位一体”建设。加快建设农村公共服务站(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进农村。
--社会管理服务体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全力推进社会组织改革创新,全面提升社会组织服务社会能力,着力推进社会组织民间化、自治化和市场化。精心组织实施省社会工作委员会确定的社会创新观察项目“**市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和越秀区“城市社区治理”。按照"降低门槛、
第五篇:民政局工作计划
民政局工作计划
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全市民政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民政事业改革创新主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提高民政政策创制和服务管理水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应有贡献。
一、社会救助、减灾防灾工作
加强社会救助相关制度建设。修订完善城乡低保工作规程,优化低保对象审核程序,完善退出机制,建立低保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制定XX市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措施,建立与城镇医保、农村新农合捆绑结算和救助的运行平台。开展社区救助工作站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规范化水平。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根据2011年市政府《关于建立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制定和调整机制的通知》以及2011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情况,督导各区市做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标准调整以及政策落实工作。按照新的专项救助政策督导各区市做好临时、医疗救助工作,确保“同难同救、同病同助”。提高农村敬老院建设和管理水平。贯彻民政部“霞光计划”要求,修改《农村敬老院标准化建设》以奖代补办法,加大对经济水平较低的镇敬老院建设的扶持力度,力争把敬老院改造提升纳入全市绩效考核目标。
提升减灾防灾水平。会同市财政部门制定XX市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各类自然灾害的救助标准,探索建立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以及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减灾的联动机制。全年申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处,表彰全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0处,培训基层自然灾害信息员800人。在部分城市社区开展自然灾害救助民政志愿者队伍的试点工作。
二、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依据国家“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要求,着手制定我市未来三年的养老政策。进一步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重点抓好困难群体养老保
障、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日间照料中心、社区互助点的规范化建设。总结推广四方区的试点经验,继续推进多功能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着力推进养老服务城乡一体化,将城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扶持政策和工作经验逐步向农村地区扩展。成立XX市养老服务协会,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和行业管理规范化建设。加大高龄老人服务工作研究力度,探索建立高龄老人福利服务制度。
拓展儿童福利服务领域。探索残疾儿童福利普惠制,进一步推进孤残儿童福利服务社会化,加快“明天计划脑瘫儿童术后康复训练示范基地”建设步伐。
推动福利彩票事业健康发展。加强福彩设施和队伍能力建设,创新游戏和销售渠道,加强风险防控,保持发行量平稳增长。加大福彩文化宣传力度,提升福彩社会形象。强化公益金管理和社会公示制度,实施公益金使用效能评估,促进公益金使用与福彩发行良性互动。
促进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强化监督机制,增加慈善款物募集使用管理的透明度,确保慈善财产的安全,提高XX慈善公信力。继续发展企业冠名慈善基金,大力宣传个人(家庭)冠名慈善基金,扎实搞好“慈善一日捐”活动,扩大资金规模。深化“慈善XX”内涵,打造“蓝色慈善”品牌。做好“中华慈善奖”的申报工作。
三、社区管理服务工作
加大政策创制力度。贯彻中办发〔2010〕27号文件精神,出台我市《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工作的意见》;编制我市《城乡社区组织和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制定我市《农村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推动全市社区建设工作深入发展。
深入开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2012年,力争使市内四区90%和农村60%的社区达到市级和谐社区标准,市内四区70%、三区60%、五市50%的社区建立和谐社区共建机制;按照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的标准,积极组织申报全国示范单位;深入开展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把各项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作为提升我市和谐社区建设和深化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措施。
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服务。围绕强化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机制,开展“扩大社区参与率、扩大社区服务覆盖面”工作,力争30%的城市
社区达到“两个扩大”工作标准。进一步深化社区自治,为居民群众提供个性化、具体化、专业化、特色化的便民利民服务,探索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新型载体,推动社区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继续推动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区(市)、街道级社区综合服务场所建设进度,指导五市三区开展城市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建设达标创建工作,力争到2012年底,五市三区70%的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
建立我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标准化工作机制。制定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标准,抓好典型培育,适时召开现场会,在全市推广,形成我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标准化模式。
四、拥军优抚安置工作
提高优抚对象保障服务水平。认真贯彻落实《XX市孤老残障优抚对象供养实施细则》,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养老机构服务,保障重点优抚对象的供养;落实《XX市优抚对象生活困难临时救助暂行办法》,做好重点优抚对象临时困难救助工作;继续做好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资金提标工作;加强优抚数据和资金的精细化管理,推动抚恤、补助金社会化发放;积极探索我市优抚对象住房保障办法,从制度层面解决优抚对象住房难问题;继续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结合元旦春节和“八一”等重大节日,认真组织做好拥军优属活动。加强优抚事业单位和军供服务单位能力建设。落实民政部《“十二五”荣誉军人养老机构和精神卫生规划》。推进优抚事业单位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政策。制定配套措施,贯彻落实《兵役法》、《退役士兵安置条例》,逐步建立起适应退役士兵安置政策改革的工作机制,确保新老安置制度平稳过渡;出台XX市《关于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增强教育培训实效。
推进军休服务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军休服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大军休干部活动场所配套力度,解决活动场所不足的问题,探索军休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模式,进一步提高我市军休服务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双拥工作科学发展。根据新出台的全国创建双拥模范城细则,进一步加强社区(行政村)双拥工作站建设,抓好基层双拥和社会化双拥工作;加大
军地联席办公会议确定事项督查落实力度,协调推进军地重大建设项目,完成快速路三期收尾、八大关保护区环境整治等任务。
五、社会组织发展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体制和政策创新,探索通过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购买服务和资金扶持等政策措施,支持社会组织在强化社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广李沧区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做法,开展公益性社区社会组织公益创投试点工作。认真落实《XX市行业协会发展规划》,着力优化行业协会发展环境。
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制定XX市异地商会登记,转载请保留此标记。管理办法,启动新申请公益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试点。发挥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等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强化社会组织日常监督管理。提高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率,指导社会组织完善自律制度。充分利用行政执法网络平台,提高社会组织执法效能。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落实中央18部委《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力争出台XX加强和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及配套制度。落实好XX市人才发展规划每年培养300名社工培养计划,实施社会工作相关部门党政领导社会工作知识培训。积极推进基层城乡社区、乡镇街道和相关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岗位开发和设置。大力培育社工类社会组织,积极吸纳社会专业人才并开展专业服务。
六、社会事务工作
加强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推进婚姻登记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实现网上预约登记。
深化殡葬改革。积极推进骨灰撒海等科学殡葬,完善节约型殡葬模式。提升区划和地名工作水平。做好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和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XX卷》XX部分的编纂工作。
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机制,深入开展“接送孩子回家”救助保护行动。
七、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救灾基础设施。积极推进救灾仓库建设,争取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做实社区应急避难场所。
提升福利服务设施水平。加快市社会福利院、市儿童福利院扩建、改造;完成南九水路老年公寓改造主体工程;加快福利院、救助站的建设步伐,力争两年内在五市三区实现全覆盖,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内容。
加强优抚服务设施建设。落实我市《关于加强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推进我市烈士纪念设施维修改造;推进市优抚医院项目建设,提升收治收养能力和服务水平。
推进民政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成民政全业务平台开发任务,研究破解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共享难题,探索制定《XX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做好与医疗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实现困难群体医疗救助,优抚群体医疗保障的一站式结算;争取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开展社区居民数据采集工作,开通12349社区便民服务平台。